陶瓷造型

合集下载

陶瓷艺术的造型与装饰

陶瓷艺术的造型与装饰

陶瓷艺术的造型与装饰陶瓷艺术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在陶瓷制品上的造型与装饰,传递出丰富的美学意义和文化内涵。

在这篇文章中,将探讨陶瓷艺术的造型与装饰以及它们对作品表达的影响。

一、造型陶瓷的造型是指艺术家通过对陶土的形态塑造,创作出具有立体感和艺术形象的作品。

陶瓷的造型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平面造型、立体造型、抽象造型、具象造型等等。

在平面造型方面,陶瓷艺术家可以运用绘画、雕刻等技法,在器物或壁画上进行平面的装饰性造型。

这种造型方式常用于陶瓷艺术作品的表面装饰,通过色彩和线条的运用,呈现出某种情感或表达。

而立体造型则是将陶土塑造成具有三维形态的艺术品。

在立体造型中,艺术家利用陶土的可塑性和可变形性,将其塑造成各种具体的形象。

这种造型方式可以更好地展现陶瓷作品的形态、体积和空间感。

二、装饰陶瓷艺术的装饰是指在陶瓷制品上添加图案、纹饰或其他装饰元素,以增强作品的观赏性和美学价值。

装饰可以通过涂绘、刻划、贴绘、镶嵌等方式实现。

装饰图案是陶瓷艺术中常见的装饰元素之一。

图案可以来源于民间传统文化、自然环境或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不同的陶瓷艺术作品可能采用完全不同的图案形式,如花卉、鸟兽、山水、人物等,以及一些具象或抽象的纹饰。

刻划也是一种常见的陶瓷装饰方式。

艺术家利用刀具或其他工具,在陶瓷表面进行雕刻,形成线条或浮雕效果,营造出独特的装饰效果。

刻划可以使陶瓷作品更加生动和立体感。

贴绘是将陶瓷表面粘贴上彩绘的装饰方法。

这种装饰方式适合于一些细腻且复杂的图案,艺术家可以在贴绘的过程中精细地表达出自己的创意和艺术风格。

另外,镶嵌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装饰工艺,通过在陶瓷表面嵌入宝石、琉璃等材料,以增加作品的华丽感和珍贵感。

这种装饰方式常常在陶瓷器具的制作中使用,使作品更加精致和富有装饰性。

三、造型与装饰的相互影响造型与装饰在陶瓷艺术中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作品的整体形象。

艺术家需要在造型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装饰方式来塑造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陶瓷碗的造型演变是怎样的?

陶瓷碗的造型演变是怎样的?

我们很多人在购买陶瓷碗时都比较随意,其实小小的瓷碗挑选也有大学问。

下面来给大家讲讲!在讲挑选瓷碗之前,先跟大家介绍一下陶瓷碗造型的发展演变,因为只有了解过去才能明白现代瓷碗为何要这样设计。

新石器时期,这个时期就是原始陶碗,形态为钵,半圆球形。

此时陶碗并没有“形”的概念,碗的初始形状仅仅是模仿了自然界中物体而制成,半圆形的碗身能够盛放食物或水,底足的出现则源自于弧形碗底无法平稳的放置,后来先民们在碗底垫上几块小石子,慢慢的这些小石子就演化成了碗的底足。

夏商周时期,原始青瓷碗出现,这个事情碗的发展被青铜器稍微耽误了一段时期,尤其是周朝。

这个时期的碗仍然是钵的造型,只是形态规整了一些。

发展到汉代及六朝时期,碗已经脱离了钵形态,与现在相比,瓷碗最大特征就是大口,此时青瓷和黑瓷是这个时期主要品类。

碗的质量、造型、结构、种类等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改善,造型多样,平底碗和圈足碗为当时主要趋势。

至于碗的结构口部、腹部和足部特征也是形式多样,到六朝时,碗口形态已经有了多种类型,比如敞口碗、敛口碗、侈口碗、直口碗都已出现。

就碗的底足结构而言,此时圈足碗、平底碗、假圈足碗、喇叭形圈足碗皆较为常见。

腹部特征主要有浅腹、曲收腹、斜深腹、弧腹、浅弧腹、深弧腹等。

唐代时期,除了黑瓷外,瓷器格局表现为南青北白,白瓷在唐代得到了大发展,邢窑的白瓷碗和越窑青瓷碗是这个时期的顶峰。

在造型方面,主要特征为碗底较为平坦,碗腹也较浅,口部形态多样(主要有敞口、敛口、直口、撇口、花瓣形口、菱形花口碗等),而且在瓷碗上的造型设计也是以丰腴为主,表现为口大,哪怕是敛口碗也是大口径。

宋代时期,陶瓷已经开始变得很精致,和现代碗几乎无差别,低圈足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

碗口出现瓜棱形和葵花形。

此时最具代表性的造型就是斗笠碗和鸡心碗。

元代时期,瓷碗最主要特征就是瓷碗厚重、粗狂,结合了游牧民族文化特征,一改前朝轻巧特征,厚重大碗是常见的碗。

明清时期,这两个时期陶瓷碗属于稳定时期,基本没啥大变化,种类丰富,主流风格精致纤巧,主要是在色彩装饰和规则度方面有所改进。

列举陶瓷造型设计

列举陶瓷造型设计

列举陶瓷造型设计陶瓷造型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器型设计、装饰设计、功能设计、使用环境设计、生产工艺设计、人体工程学设计、审美设计以及创新设计等。

下面将对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器型设计器型设计是陶瓷造型设计的基础,它涉及到陶瓷的外观形状和结构。

器型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用途进行分类,如餐具、茶具、咖啡具等。

在进行器型设计时,需要考虑使用的功能和实用性,同时还要考虑到陶瓷的成型工艺和烧成工艺。

二、装饰设计装饰设计是陶瓷造型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通过图案、色彩、绘画等形式来表现。

装饰设计不仅可以让陶瓷更加美观,还可以增加其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在装饰设计时,需要考虑到陶瓷的质地、纹理、光泽等因素,以确保装饰的效果和质感。

三、功能设计功能设计是陶瓷造型设计的关键,它需要根据使用的需求和目的进行设计。

例如,餐具需要具备盛放食物的功能,茶具需要具备保温和保持茶香的功能等。

在进行功能设计时,需要考虑人体的使用习惯和舒适度,以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四、使用环境设计使用环境设计是指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对陶瓷进行特定的设计。

例如,在餐厅中使用时,需要考虑陶瓷与餐厅环境的协调性和融合度;在家庭中使用时,需要考虑陶瓷与家居风格的搭配和美观度。

使用环境设计可以使陶瓷更加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提高其实用性和美学价值。

五、生产工艺设计生产工艺设计是指根据陶瓷的生产工艺进行特定的设计。

由于陶瓷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和烧成过程,因此生产工艺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生产工艺设计时,需要考虑材料的性质、成型工艺、烧成工艺等因素,以确保生产的可行性和效率。

《陶瓷造型》评分标准.

《陶瓷造型》评分标准.

《陶瓷造型》评分标准一、《模型制作》评分标准本课程是一门以训练学生的造型及对石膏等材料的认识和掌握的课程。

其评分分为五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具体量化为。

优秀(100—90) :1、作品造型新颖、独特,空间感与体量关系协调,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2、能熟练的掌握石膏的使用3、比例到位,刻划、制作精细,打磨光滑,能熟练的掌握车模、翻模、注浆等每个步骤。

4、善于思考,学习刻苦认真,学习积极性强。

良好(89—80 )1、作品造型良好,空间感与体量感关系处理得当2、能熟练的掌握石膏的使用,气孔较少3、比例协调,制作较细,打磨光滑,能较为熟练的掌握车模、翻模、注浆等每个步骤。

4、学习态度认真,勤奋,能良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中等(79—70 )1、作品造型一般,空间感与体量关系处理比较到位,2、能掌握石膏的使用,气孔较多3、制作、刻划、车模、翻模、注浆等技能掌握一般4、学习态度一般,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

及格(69—60 )1、作品造型,结构表现不强,造型美感较弱2、能掌握石膏的使用,但颗粒、气孔较多。

3、作品比例失调,空间、体量关系不明确,表现手法单调,制作、打磨较差,制作、刻划、车模、翻模、注浆等技能掌握欠缺。

4、学习态度较差,有迟到、早退现象。

不及格(59—0)1、作品比例失调,结构表现较差。

2、制作、刻划、车模、翻模、注浆等技能掌握较差。

开不出模或完整的坯体。

3、学习态度较差,迟到、旷课现象严重。

二、《陶瓷设计》评分标准本课程是一门研究陶瓷设计理论和陶瓷制作工艺的专业课程,是建立在具有一定陶瓷造型基础上的课程,是在模型制作课程基础上的提高课程。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我国现代陶瓷设计的专门人才,掌握现代陶瓷设计语言,了解并掌握一定的现代陶瓷成型技法。

在陶瓷设计理论和技能上都有扎实的训练。

其评分标准如下: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具体量化为:优秀(100—90)良好(89—80 )中等(79—70 )及格(69—60 )不及格(59—0 )优秀(90分以上)1、造型设计新颖、独特,充分的考虑到工艺制作的要求及配套关系,能够有较强的前瞻性,实用性强,装饰能够与造型完美的结合,完全符合“适用、美观、经济”三原则。

陶瓷造型设计中形式美的运用分析

陶瓷造型设计中形式美的运用分析

陶瓷造型设计中形式美的运用分析陶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有固定的用途,而陶瓷造型呈现出来的形式美却是丰富多样的,并不固定。

陶瓷是一种日用品,更是一种艺术品,其不仅具备较高的实用性,自身还存在一定的审美价值,在对陶瓷造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形式美的应用,提高陶瓷造型设计整体的美感。

一、形式美的内涵1.形式美的含义形式美是形状美、样式美、轮廓美等的综合,其有诸多影响因素,包括色、形、线、光、声、质等,由于不同的因素存在个性和要求上的差异,我们可以在考虑形式美所要达到目的的基础上将它们按规律组合起来,更加清晰地呈现出物体的结构。

这种呈现出来的组合形态能够加深观众的印象,使人们的身心得到满足,并为人们带来愉悦的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都是用视觉来感受形式美的,一个高颜值的外观和显眼的轮廓,往往会引起我们的关注,也会给我们带来较为深刻的印象。

因此设计师在设计物体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形式美的呈现,通过多种元素的组合提升形式美感。

如在制作一个平静海水的图画时,海水的平面只能通过线条将其表现出来,而汹涌澎湃的海浪就可以通过曲线、弯斜线条表达出来。

这两者虽然都对线这一元素进行了运用,但线的如何使用、使用形式变化都能够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马克思认为线、形、色具有相同的属性,将这些元素按照规律组合起来就具备审美的意义,不同美的内涵都需要以一种形式表现出来,而形式美不能与内涵相脱离。

因此设计师在设计物品的过程中要重视对物品内涵的展现。

2.形式美的特征形式美表达的是从每一个单独的美的形式中呈现出来共同的美,其特征主要体现在相对独立性、符号性、装饰性、抽象性等方面。

相对独立性是指形式美在自身具有美的特点基础上,不受任何内容的限制,且它还是人们在对每个美的形式探究中抽取出来的,蕴含着一种独立性较强的美。

符号性是指将美的形式按照规律组合起来,这样不仅是外观形式的造型符号,还是呈现作者内心的情感符号,能够展现事物所蕴涵的文化特征。

(整理)陶瓷造型

(整理)陶瓷造型

一、陶瓷造型指从陶瓷工艺美术的角度出发,根据生活的各种需求,利用不同的陶瓷工艺材料,采用相应的工艺技术,设计和制作有一定审美价值的陶瓷器皿样式。

陶瓷造型的名称根据陶瓷造型的基本样式,目前较多见的器皿造型大致分为几大类:碗、盘、杯、碟、壶、瓶、罐、缸、坛、锅、盆、钵、盅、盒、洗、盂等。

造型的名称来源大约有7个:1、模仿自然界某种形状得名:冬瓜壶、竹节壶、扁柿壶、玉米壶、石榴壶、葫芦瓶等。

2、造型样式受其他工艺造型的影响,或生活中某种器物的造型样式类似得名:花觚、琮式瓶、锥把瓶、纸锤瓶、腰鼓瓶、鱼篓罐、斗笠碗等。

3、以造型样式形体变化的特点的名:扁瓶、六方瓶、折方瓶、窝式碗、折边盘等。

4、因造型构件特征得名:鸡头壶、双鱼耳瓶、蒜头瓶、象耳瓶、四系瓶等。

5、造型本身特征不明显,用较固定的装饰纹内容命名:冰纹梅花罐、鱼藻罐等。

6、根据容量大小,但造型样式没大变化,仍用原由名称:四合壶、五合壶、三大碗等。

7、有些造型是结合具体的使用要求而得名:鱼盘、奶杯、汁斗等。

二、陶瓷造型与生活的关系1、陶瓷造型产生于使用要求●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化。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在和大自然作斗争中,发明了制陶技术。

2、原始社会的陶器是当时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具。

由于原始社会农业的发展,使人们开始过着比较稳定的定居生活。

农产品需要有储存的容器和饮煮的用具。

种子的保存更需要合适的器皿。

于是根据不同的要求创造出不同的陶瓷造型。

A、汲器造型特点:底部尖圆,上大下小。

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瓶;大汶口文化的背水壶等。

B、炊器现代生活中炉灶和锅的祖先。

底部有三足的是可以支烧的鼎、鬲、甑(Zeng)、甗(yan)、灶,也就是今天的炉灶;大器皿可盛煮食物的如:罐、釜等。

C、饮器商周时期,酿酒业的发生发展,出现了青铜工艺,青铜器有许多酒具造型。

D、茶具农业技术的发展,茶的种植和推广,使饮茶盛行,也就产生了许多茶具。

明清两代饮茶习尚更为普遍,方式也有变化。

辽代陶瓷造型特点

辽代陶瓷造型特点

辽代陶瓷造型特点
1. 优雅秀丽
辽代陶瓷造型以线条流畅、形态优美著称。

陶瓷器型多采用细长颈、溜肩、平底等造型,体现了一种秀美飘逸的审美风格。

尤其是在白釉陶器上,线条更显柔美流畅。

2. 生动写实
辽代陶塑造型多取材于生活场景,如骑马人物、舞狮、骆驼、鸡等,栩栩如生,体现了生动写实的艺术风格。

这些陶塑不仅形态逼真,而且动态感十足,富有生命力。

3. 神态威严
辽代陶俑造型多呈现威严神态,如武士俑、骑马俑等,神情肃穆,气宇非凡。

这些俑塑不仅是对当时武士形象的再现,更蕴含了对权力和军事力量的崇拜。

4. 装饰华美
辽代陶器多采用贴花、印花、雕刻等装饰手法,图案纹样丰富多彩,如海水纹、荷花纹、卷云纹等,彰显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装饰美感。

5. 多元风格
辽代陶瓷造型风格多元,既有继承唐宋传统的精美作品,也吸收了北方
游牧民族的艺术元素,还融合了来自西域的异国情调,体现了文化融合的特点。

辽代陶瓷造型特点集中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追求和文化理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现代陶瓷造型创意设计PPT课件

现代陶瓷造型创意设计PPT课件
• 4. 透视与错觉
• 透视变形 在前一单元讲过的测绘造型时,经常会发现,按测定的尺寸和形状画 出的测绘图与测绘实体感觉不同;而且同样根据图纸或样板旋制出的子型也会 有一定差别,其原因是,主体造型因为透视作用引起视觉上的形体变化,这种 现象称之为透视变形。它不同于工艺上的变形。上述情况在绘画中也经常遇到, 比如,笔者创作了一幅大型素描:《邓小平在联大------中国人民正义的声音》 在创作过程中,严重地按照照片尺寸放大,结果身材和手臂特别显短。于是加 长了许多才感觉视觉上的美观。又如:职大99级王颖同学在毕业设计中,按作 好了的小样放大,结果三个主要人物的腿都显得短小。这都是因为透视变形出 现的问题。错觉的运用有许多方法,同学们可在实践中掌握。这里就不多叙述 了。

“创造性思维”又称“变革型思维”现称“创意思维”它是反映事物本质和内、外
在有机联系,具有新颖的、广义的、创意的物化思想模式。

创造思维,在本质上高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阶段。其思维形
式如表:
第17页/共20页
• 创造(创意)思维
• 1抽象思维2形象思维3发散思维4收敛思维5直觉思维6灵感思维7革新思维 • 多种思维形成的协调与统一:1智能因素2环境与条件因素。 • 创造思维在国内的设计院校已经形成了一个学科,。有兴趣的同学可下力量攻一攻这个
成造型上具体的直观线条,加强造型的形式效果。

第1页/共20页
• (3)面的概念与运用:几何学认为,凡是线运动的轨迹都会形成面,这是抽象的面。 实物上处处都有可视的面。这是具象的面。面的作用极为显著各种造型的形体构造、 机理、质地、体量、线角及色彩都和面有密切的关系。例如:不论是传统还是现代 陶瓷造型形体的球状和柱状居多。其原因就是,容量大、宜制作,而且曲面应力大 坚固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陶瓷造型指从陶瓷工艺美术的角度出发,根据生活的各种需求,利用不同的陶瓷工艺材料,采用相应的工艺技术,设计和制作有一定审美价值的陶瓷器皿样式。

陶瓷造型的名称根据陶瓷造型的基本样式,目前较多见的器皿造型大致分为几大类:碗、盘、杯、碟、壶、瓶、罐、缸、坛、锅、盆、钵、盅、盒、洗、盂等。

造型的名称来源大约有7个:1、模仿自然界某种形状得名:冬瓜壶、竹节壶、扁柿壶、玉米壶、石榴壶、葫芦瓶等。

2、造型样式受其他工艺造型的影响,或生活中某种器物的造型样式类似得名:花觚、琮式瓶、锥把瓶、纸锤瓶、腰鼓瓶、鱼篓罐、斗笠碗等。

3、以造型样式形体变化的特点的名:扁瓶、六方瓶、折方瓶、窝式碗、折边盘等。

4、因造型构件特征得名:鸡头壶、双鱼耳瓶、蒜头瓶、象耳瓶、四系瓶等。

5、造型本身特征不明显,用较固定的装饰纹内容命名:冰纹梅花罐、鱼藻罐等。

6、根据容量大小,但造型样式没大变化,仍用原由名称:四合壶、五合壶、三大碗等。

7、有些造型是结合具体的使用要求而得名:鱼盘、奶杯、汁斗等。

二、陶瓷造型与生活的关系1、陶瓷造型产生于使用要求●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化。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在和大自然作斗争中,发明了制陶技术。

2、原始社会的陶器是当时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具。

由于原始社会农业的发展,使人们开始过着比较稳定的定居生活。

农产品需要有储存的容器和饮煮的用具。

种子的保存更需要合适的器皿。

于是根据不同的要求创造出不同的陶瓷造型。

A、汲器造型特点:底部尖圆,上大下小。

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瓶;大汶口文化的背水壶等。

B、炊器现代生活中炉灶和锅的祖先。

底部有三足的是可以支烧的鼎、鬲、甑(Zeng)、甗(yan)、灶,也就是今天的炉灶;大器皿可盛煮食物的如:罐、釜等。

C、饮器商周时期,酿酒业的发生发展,出现了青铜工艺,青铜器有许多酒具造型。

D、茶具农业技术的发展,茶的种植和推广,使饮茶盛行,也就产生了许多茶具。

明清两代饮茶习尚更为普遍,方式也有变化。

有唐宋时期的茶粉煮茶改为用茶叶泡茶,出现了端把的茶壶、提梁壶等多种造型。

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生产生活的改变,又产生了造型不同的盖水杯等。

3、文化发展促使陶瓷造型多样化●原始社会的陶器造型对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有较大的影响。

陶——青铜——陶。

●纵观唐代陶瓷造型的艺术风格,给人雍容大方、端庄饱满的印象,宋代陶瓷造型的艺术风格挺拔、俏丽,也是和同时代的艺术风格相一致的。

三、陶瓷造型的艺术规律纯艺术是把物质财富转化为精神财富;而设计则是将精神财富转化为物质财富。

●陶瓷造型虽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那样明确具体地反映思想内容,而是以其造型样式和艺术趣味反映一定美的特征和情调。

它的形式美观须与功能、工艺材料和技术联系起来。

●艺术规律约有五个方面:变化与统一、安定与生动、比例与尺度、透视与错觉。

1、变化与统一在造型形式处理上,既有多样化,又有整体统一。

多样化——丰富、耐看统一——和谐、含蓄①对比与和谐●对比的三种元素:线形、体量、空间。

●对比是同一元素间不同程度的差别,以达到相互衬托,彼此作用,表现不同个性,突出各自特点。

●协调是寻求同一元素中不同程度的共性,以达到互相联系,彼此和谐,表现共同的性质,使整体统一。

A、线形的对比●人们常把方圆相间的造型称之为“方中有圆,圆中寓方”,就是指把直线和曲线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形,达到既有对比又有协调的效果,形体本身变化比较含蓄,刚柔相间,耐人寻味。

这种处理方法多见于方盘、烟缸、紫砂花盆等。

B、体量对比●陶瓷造型的体量是指形体各部位的体积,在视觉上感觉到的分量。

体积大——重,体积小——轻。

体量的对比是指造型有比较明确分界线的各部分之间、体积分量之间的对比关系。

●运用造型不同部分体量关系的对比手法,可是小部分衬托大的部分,使大的部分给人感觉更突出、有特点;反之,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小的部分显得精致、精巧。

C、空间对比●陶瓷造型是占有一定空间的立体造型。

造型实体所占据的空间,称之为是空间,亦是前面体量关系中的问题。

造型是体之外,围绕着实体和构件所形成的空间,称之为虚空间。

●平面图案讲究黑白空间关系,注重以白当黑的处理手法,在纹样本身优美的同时,还要求纹样间的空白空间形状应该优美,更衬托出主体纹样,使整体和谐美观。

●提梁壶与端把壶,前者体量小、高,后者反之端把壶——因嘴和把向外伸展,形成虚空间较大给人印象比相同壶体的提梁壶大提梁壶——没有把手起均衡作用,壶嘴不适于向外作较大的伸展,形成虚空间较小。

以上是将虚空间处理在上半部,另一种是将虚空间处理在造型下半部。

利用鼎足的形式,把造型主体托起来,鼎足部分形成较明显的虚空间,使上下形成虚实对比关系,令造型庄重而有气势,并给人以生动轻巧的感觉。

②重复与呼应●陶瓷造型的重复手法,应该是造型形体的某些主要特点、形式、格律,又变化地反复运用,有节制地重复出现,在变化中显现相同的协调的成分,在统一协调的成分中看到不同的变化。

●配套餐具、茶具、咖啡具、文具等造型的总体设计,必须运用这种手法才能达到相互呼应,又有丰富变化的整体效果。

如果没有一定的线形或形体的重复,相互之间在形式上就会感觉没关系。

●泡菜坛造型是几条相近似的线形组成的,可分为四段:盖、口部、肩部、足部,作上下不同方向的重复,使整体感较强。

●宜兴紫砂掇球壶的壶体、壶盖、壶顶之间运用了比较相似的曲线重复,突出了“圆味”。

③整体与局部●陶瓷造型的整体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间、整体与局部之间,都存在着变化与统一的问题。

整体与局部处理好才能构成完整的造型样式。

●造型细部的处理可分为硬线角和软线角△硬线角转折肯定、明确,转折点清楚,有固定位置。

△软线角转折含蓄、柔和,相对来讲转折点不明确,有一定的过渡成分。

紫砂、黑陶常用硬线角,软线角多用于手工拉坯和厚釉装饰的器形上。

●局部的处理得当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不得当会出现画蛇添足的破坏作用。

2、安定与生动●陶瓷造型不但要给人以安定的感觉,同时又不能流于呆笨。

陶瓷造型的安定与生动是构成形式美的因素之一。

实际效用的安定两方面要求:<视觉印象的安定①实际效用的安定●这是首要的,直接关系到造型功能的效用。

●矮型造型实际效用一般都比较安定,即使有的底足较小,口部较大,它仍然可以达到安定的要求。

●底部较大,自身重量都落在底面积之内,即使造型比例偏高,重心却不显著降低。

台灯的重心在上面,故底足必须够大才能使其稳定。

②视觉印象的安定●造型外轮廓线的变化对视觉印象有明显地作用,尤其底足线的形式。

底足线向里收会使造型显得轻巧;底足部分线向外撇,会使造型显得安定稳固。

●没有太多变化的造型,给人感觉较单纯,收撇变化较强的造型,则感觉变化较大,但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安定感。

●造型形体表面的线条(非轮廓线),由于方向的关系给人不同的感觉。

水平线的重复出现,可以给视觉印象增加安定作用。

3、比例与尺度○比例:陶瓷造型各部分间的相互尺寸关系。

○尺度:陶瓷造型与人的器官和使用要求形成的大小尺寸范围。

例:A-碗的碗口与碗底的长短关系B-茶壶的容量与把手的关系⑴功能效用形成的比例盘的造型比例是很特殊的,平盘与汤盘就是一个字的功效不同存在差异的。

平盘是高度最小的一种造型,汤盘则因需要一定深度才便于盛汤之用。

⑵工艺条件形成的比例受限于原材料,取决于可塑性及装饰方法。

例:紫砂的成形,细瓷与粗陶的成形。

⑶审美要求形成的比例局部与整体的比例关系相称,才给人得体的感觉。

杯碟配套相互关系不可能太一致,因为托碟造型手很大限制。

根据人们的审美习惯,通常托碟口径等于杯子的口径加杯子的高度,此比例较适合传统审美。

但不是绝对的。

较矮的杯子,托碟口径要大于杯子的口径加杯子的高度之和;较高的杯子,托碟口径要小于杯子的口径加杯子的高度之和。

4、透视与错觉A、透视变形——通常立体的造型画成设计图之后,图形要比实物显得要笨一些。

这是透视的作用。

圆柱高度直径相等的情况下,感觉高度要大于直径,产生之中错觉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和圆柱体的平面形状有直接关系,如果是正方体就不会有这种错觉现象。

B、错觉运用——◇壶体的最大直径要靠上◇造型外直线效果的线条要略弯,以防又往里收的感觉四、器皿的设计构思1、模拟应用任何事物的发端都要经过一个模仿学习的阶段。

如我们眼前所看到的:小孩子的成长、一个技艺的掌握,都有一个拿来运用的过程。

人类初期也是如此,创造灵感也是从模仿自然,模仿已有的物件中得来的a模拟自然b模拟已有的物体C模拟字母2、形体的演变A、改变形体的比例B 、改变形体的直径C 、改变局部的体量D 、改变局部直径E、运用轮廓线的曲直变化F 、形体局部的加与减G 、增减局部的构间H 、造型的分割与重组3、线的变化组合4、用面的变化组合5、虚实相形的转化6、几何体的运用茶壶⑴茶壶各部位的名称口、颈、肩、腹、足、底、把、嗉、流、盖顶、盖口、子口⑵防止产品变形A、口部◇有些材料胎骨较软,若肩部处理不当,容易变形。

防止方法:处理肩部时加强棱角的转折变化。

◇敞口无肩壶的口部更易变形,适当的向外翻,或口部内缘向里倾斜都可起到加固作用。

B、肩部◇一般来讲在口部以下转折较明显的有肩壶口部不易变形。

因肩部作用,口部抗拉力增强了。

口与肩的变化,不仅为了形式的统一,同时也为了减少变形。

C、盖◇盖部要有一定隆起,以使不致在烧成过程中下榻。

D、壶嘴与把◇嘴和把式比较难处理的部分。

若不注意功能效用,忽略线型对比,不仅造型不美,亦影响功能。

◇嘴的上下两条线不可平行,因为注水时没有缓冲,不易控制水的流向,需缓解压力,故嘴要有嗉。

(例:中国铜壶)◇嘴的倾斜角度在30度左右为佳。

一般矮型壶嘴角度大,高型壶嘴角度小。

◇壶嘴的口的形式处理大体分为三种:平线口、圆弧口、折线口。

◇无论嘴口的变化形式如何,都要求得流水通畅。

◇壶嘴的厚薄、翻转交代要清晰,防止涎水。

◇把手的设计要与力学原理结合起来。

茶壶、酒壶、咖啡壶等高型壶把手的力矩短,故端拿时较省力。

◇把手的造型处理窑内圆外方,在需转折处必须用弧线,以免出现死角。

(变形不易清洗)E、底◇底有平底、平窝底、窝式底、挖足、釉足即卫生足、藏足及软藏足。

各种足底样式☆平窝足:较早的一种造型,制作简单,适用与粗陶。

☆窝底式:现在陶瓷多用的一种样式,适于模制成形的造型,便于出模。

☆挖足:适于拉坯成形的方式,拉成形后,用刀旋制成。

☆釉足(卫生足):为防止底足露胎损伤桌面,将釉挂在底角里面,把里面的转折处釉子刮掉一圈,与烧成支架接触。

☆藏足:为了从外形看去,造型单纯,将底足向里收进去,形成一条暗线。

显得活泼轻快。

制图1、容量计算F、不规则形可根据大体形状,计算出体积的近似值。

G、上下不规则的器皿,可根据各部位的不同形体分段计算,然后将数值相加求得整体容积。

⑶造型制图①表现方法:一般需要画出三个投影面的视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