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阶段的计算
迈达斯预应力连续梁桥PPT课件

40
第七步 查看结果
施工阶段1(CS1)中下缘应力曲线
41
在整个施工阶段发生的最大、最小应力图
42
由徐变和收缩引起的弯矩
43
定义荷载组合
44
施工阶段荷载和移动荷载叠加的应力图
45
特定位置随施工阶段的应力变化图形
46
生成应力变化图形的文本文件
54
桥梁电算
1
桥梁结构计算分析的一般步骤
2
3.3桥梁计算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梁 桥施工阶段分析)
简要
本题使用一个简单的两跨连续梁模型(图1)来重点掌握MIDAS/Civil 的施工阶段分析功能、钢束预应力荷载的输入方法以及查看分析结果 的方法等。主要包括分析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时定义钢束特性、钢束形 状、输入预应力荷载、定义施工阶段等的方法,以及在分析结果中查 看徐变和收缩、钢束预应力等引起的结构的应力和内力变化特性的步 骤和方法。
•
4.定义施工阶段
•
5.输入移动荷载数据
•
6.运行结构分析
•
7.查看结果
8
使用的材料及其容许应力
9
10
荷载
11
12
建模及分析步骤: 第一步 设立操作环境
13
第二步 定义材料和截面1
14
第二步 定义材料和截面2
15
第二步 定义材料和截面3 定义材料的时间依存性并连接
16
第二步 定义材料和截面4 连接时间依存材料特性
53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30+45+30m预应力连续梁计算书

30+45+30米连续梁计算书一、预应力钢筋砼上部结构纵向计算书(一)工程概况:本计算书是针对标段中的30+45+30米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进行。
桥宽为9.5m,采用单箱单室,单侧翼板长2.5米;梁高为1.6~2.3米,梁底按二次抛物线型变化。
箱梁腹板采用斜腹板,腹板的厚度随着剪力的增大而从跨中向支点逐渐加大,箱梁边腹板厚度为50~70cm。
箱梁顶板厚22cm。
为了满足支座布置及承受支点反力的需要,底板的厚度随着负弯矩的增大而逐渐从跨中向支点逐渐加大,厚度为22~35cm。
其中跨跨中断面形式见图1.1,支承横梁边的截面形式见图1.2。
结构支承形式见图1.3。
主梁设纵向预应力。
钢束采用Øj15.24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标准强度为1860MPa,弹性模量为1.9X105 MPa,公称面积为140mm2。
预应力钢束采用真空吸浆工艺,管道采用与其配套的镀锌金属波纹管。
纵向钢束采用大吨位锚。
钢束为19Øs15.24的钢绞线,均为两端张拉,张拉控制应力为1339MPa。
图1.1 中跨跨中截面形式图1.2 横梁边截面形式图1.3 结构支承示意图(二)设计荷载结构重要性系数:1.0设计荷载:桥宽9.5米,车道数为2,城-A汽车荷载。
人群荷载:没有人行道,所以未考虑人群荷载。
设计风载:按平均风压1000pa计,地震荷载:按基本地震烈度7度设防,温度变化:结构按整体温升200C,整体温降200C计,桥面板升温140C,降温70C。
基础沉降:桩基础按下沉5mm计算组合。
其他荷载:(三)主要计算参数材料:C50砼;预应力钢束: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抗拉标准强度fpk=1860MPa,抗拉设计强度fpd=1260MPa,抗压设计强度fpd=390Mpa。
一期恒载 容重325/kN m γ=;二期恒载:防撞墙砼重量为0.34722517.35/kN m ⨯⨯=,花槽填土重量为0.419208.38/kN m ⨯=;桥面铺装:沥青砼323/kN m γ=,计算每延米重量为7.750.092316.04/kN m ⨯⨯=;(四)计算模型结构计算、施工模拟分析以设计图纸所示跨度、跨数、断面尺寸及支承形式为基础,有关计算参数和假定以现行国家有关设计规范规程为依据。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计算方法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计算方法作者:胡幼玲鄢来军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4期摘要: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因其在可靠性、可维护性及全寿命经济性等方面具有优势而快速发展起来。
通过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计算方法及相关方面研究,促进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技术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计算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引言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以结构受力性能好、变形小、伸缩缝少、行车平顺舒适、造型简洁美观、养护工程量小、抗震能力强等而成为最富有竞争力的主要桥型。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计算方法影响着桥梁的稳定性能。
一、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阶段的计算本文使用一个的采用悬臂施工的三跨连续梁实桥模型来重点介绍MIDAS/Civil的施工阶段分析功能、钢束预应力荷载的输入方法以及查看分析结果的方法等。
主要包括分析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时定义钢束特性、钢束形状、输入预应力荷载、定义施工阶段等的方法,以及在分析结果中查看徐变和收缩、钢束预应力等引起的结构的应力和内力变化特性的步骤和方法。
图1连续箱梁立面图1、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特点连续梁和悬臂梁作比较:在恒载作用下,连续梁在支点处有负弯矩,由于负弯矩的卸载作用,跨中正弯矩显著减小,其弯矩与同跨悬臂梁相差不大;但是,在活载作用下,因主梁连续产生支点负弯矩对跨中正弯矩仍有卸载作用,其弯矩分布优于悬臂梁。
虽然连续梁有很多优点,但是刚开始它并不是预应力结构体系中的佼佼者,因为限于当时施工主要采用满堂支架法,采用连续梁费工费时。
到后来,由于悬臂施工方法的应用,连续梁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有了飞速的发展。
60年代初期在中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中,应用了逐跨架设法与顶推法;在较大跨连续梁中,则应用更完善的悬臂施工方法,这就使连续梁方案重新获得了竞争力,并逐步在40—200米范围内占主要地位。
无论是城市桥梁、高架道路、山谷高架栈桥,还是跨河大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都发挥了其优势,成为优胜方案。
midas例题演示(预应力砼连续梁)

完成建模和定义施工阶段后,在施工阶段分析选项中选择是否考虑材料的时
间依存特性和弹性收缩引起的钢束应力损失,并指定分析徐变时的收敛
条件和迭代次数。
2
④ 时间依存效果 ⑤ 徐变 和收缩 (开) ; 类型
>徐变和收缩⑥ 源自变分析时得收敛把握 ⑦ 迭代次数 ( 5 ) ; 收敛误
4
)
5
② 模型 /边界条件 / 一般支
撑
③ 单项选择(节点 : 1)
2
④ 边界组名称>B-G1
⑤ 选择>添加
⑥ 支撑条件类型> Dy, Dz,
6
Rx (开)
⑦ 同上操作
⑧ 单项选择 (节点 : 16) ⑨ 边界组名称>B-G1 ⑩ 选择>添加 ⑪ 支撑条件类型>Dx, Dy,
Dz, Rx (开) ⑫ 单项选择 (节点 : 31) ⑬ 边界组名称>B-G2 ⑭ 选择>添加 ⑮ 支撑条件类型> Dy, Dz,
5 6
7 8
9
步骤 3.1 定义构造组
操作步骤 ① 模型>组>定义构造租 ② 定义构造组>名称( S-G )
; 后缀 ( 1to2 ) ③ 定义构造组>名称 ( All ) ④ 单元号显示 (on) ⑤ 窗口选择 (单元 : 1 to
18)
3
⑥ 组>构造组>S_G1 (拖& 放)
⑦ 同上操作 ⑧ 窗口选择 (单元 : 19 to
(N, R)
⑦ 开头收缩时的混凝土材龄
(3)
23 45 67
步骤 2.3 定义材料的时间依存性并连接
操作步骤 ① 模型 / 材料和截面特性 /
混凝土连续梁桥的计算

2、吻合索
调整预应力束筋在中间支点的位置,使 预应力筋重心线线性转换至压力线位置 上,预加力的总预矩不变,而次力矩为 零。
次力矩为零时的配束称吻合索
多跨连续梁在任意荷载作用下
结论: 按外荷载弯矩图形状布置预应力束及为 吻合束 吻合束有任意多条
均布荷载q 集中荷载q
第五节 徐变、收缩次内力计算
滑动模板支架系统MSS造桥机
上 导 梁 式 施 工 方 法
第二节 连续梁桥恒载内力计算
必须考虑施工过程中的体系转换,不同的荷 载作用在不同的体系上
1、满堂支架现浇施工 所有恒载直接作用在连续梁上
2、简支变连续施工
一期恒载作用在简支梁上,二期恒载作用在连 续梁上
3、逐跨施工
3.预应力混凝土梁计算预加力引起的应力时, 其轴向力部分按全宽计算,偏心部分按有效 宽度计算。 4.对超静定结构进行作用效应分析时,可取 实际宽度计算。
第四节 连续梁桥荷载横向分布计算
桥梁结构属空间受力,内力分析和计算复杂, 为简化计算常利用主梁的内力影响线和考 虑荷载横向分布相结合的分离变量方法计 算桥梁的空间受力作用。
– 徐变系数——徐变与弹性应变之比
二、 徐变、收缩量计算表达
1、实验拟合曲线法
建立一个公式,参数通过查表计算, 各国参数取法不相同,常用公式有: – CEB—FIP 1970年公式 – 联邦德国规范1979年公式 – 国际预应力协会(FIP)1978年公式—— 我国采用的公式
2、徐变系数数学模型
面内力,即总预矩
• 4.求解截面次预矩
M 次=M总 M 初
3、初预矩与总预矩
– 将等效荷载作用在基本结构上可得初预矩 – 将等效荷载直接作用在连续梁上可得总预
45+80+45三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计算书

三跨预应力箱型连续梁桥分析与设计学院专业年级班别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0 年6 月2 日目录1.概要 (2)1.1 桥梁基本数据以及一般截面 (2)2.设定建模环境 (3)3.桥梁分析 (4)3.1 定义材料和截面 (4)3.2 建立结构模型 (6)3.3 建立荷载组 (9)3.4 输入荷载 (10)3.5 定义并建立施工阶段 (11)3.6 分析 (14)3.7 分析运行结果 (14)三跨预应力箱型连续梁桥分析与设计1.概要本桥为45+80+45三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采用悬臂法施工。
在此利用MIDAS进行分析与设计,其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图1 分析模型(竣工后)1.1 桥梁基本数据以及一般截面1.桥梁基本数据如下:桥梁类型: 三跨预应力箱型连续梁桥桥梁长度: L =45.0 + 80.0 + 45.0 = 170.0 m桥梁宽度: B = 35.0 m斜交角度: 105˚2. 桥梁一般截面桥梁纵向剖面图与标准截面图分别如图2、3所示:图2 纵向剖面图3 标准截面2.设定建模环境文件/新建项目文件/保存(连续梁桥)工具/单位体系长度>m;力>KN图4 设定单位体系3.桥梁分析3.1 定义材料和截面模型/材料与截面特性/材料(输入结果如图5所示)1.混凝土:主梁采用JTG04(RC)规范的C50混凝土,桥墩采用JTG04(RC)规范的C40混凝土。
2.钢材:采用JTG04(S)规范,在数据库中选Strand1860。
3.截面:箱梁截面尺寸为截面尺寸如图4所示,墩采用实腹轨道型截面,其尺寸为:H=12m、H=3.5m。
图5 定义材料及截面3.2 建立结构模型参照图6(a)建立预应力箱型梁模型。
将每个桥梁段看作一个梁单元,以零号块和桥墩的交点、桥墩和桥墩的中心距离为基准分割单元。
满堂支架法区段应考虑下部钢束的锚固位置分割单元。
1.建立结构单元模型/节点/建立(如图6(b))将每个桥梁段看作一个梁单元,以零号块和桥墩的交点、桥墩和桥墩的中心距离为基准分割单元。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面板计算分析

b1=0.6m ;铺装层厚度 h=0.23m,板厚度 t=0.16m。
平行于板的跨径方向的荷载分布宽度 :b1 = b2 +
2h = 1.06(m)。
车 轮 在 顶 板 的 跨 中 处 时:
a=a1+2h+L/3=1.232m>2/3L=1.145m ;
a=1.232<1.4m( 不需要考虑车轮分布有重叠 )。
剪力 :1.2Vsg + 1.8Vsp = 110.17(kN) ;跨中断面弯矩 :
1.2Mcg + 1.8Mcp = 21.71(kN·m)。
三、截面设计、配筋与承载力验算 1. 基本组合 (1)腹板顶截面
183
JIAN SHE YAN JIU
①截面配筋计算
悬臂板及连续板支点采用相同的抗弯钢筋,故只需按
矩 :M sp = -15.34(kN·m), 支 点 断 面 剪 力 :Vsp =
55.74(kN) ;跨中断面弯矩 :Mcp = 10.96(kN·m)。
2.3 作用效应组合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作用效应基本组合如下,支点断面
弯矩 :1.2Msg + 1.8 Msp = -30.83(kN·m) ;支点断面
桥面板可看成 38.9cm 长的悬臂单向板。
连续板恒载效应如下 :
支点断面弯矩为 :Msg = -2.682(kN·m) ;支点断
面剪力为 :Vsg = 8.198(kN) ;跨中断面弯矩为 :Mcg =
1.654(kN·m).
2. 可变作用
桥梁结构局部加载时,汽车荷载采用车辆荷载。后
轮着地宽度 b1 及长度 a1 为 :车轮着地长度 a1=0.2m,
二、连续板荷载效应计算 对于梁肋间的行车道板,由于支承点并非完全固结, 行车道板为支承在一系列弹性支承上的多跨连续板,受力 很复杂。通常采用较简便的近似方法进行计算,弯矩计算 跨径取净跨径加板厚,但不大于支承点中距。
midas建模计算(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

midas建模计算(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midas建模计算(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纵向计算模型的建立1.设置操作环境1.1打开新项目,输入文件名称,保存文件1.2在工具-单位体系中将单位体系设置为“m”,“KN”,“kj”和“摄氏”。
2.材料与截面定义2.1 材料定义右键-材料和截面特性-材料。
C50材料定义如下图所示。
需定义四种材料:主梁采用C50混凝土,立柱、盖梁及桥头搭板采用C30混凝土,基桩采用C25混凝土。
预应力钢绞线采用1860级高强低松弛s 15.24钢绞线。
钢绞线定义时,设计类型:钢材;规范:JTG04(S);数据库:strand 1860,名称:预应力钢筋2.2 截面定义2.2.1 利用SPC(截面特性值计算器)计算截面信息(1)在CAD中x-y平面内,以mm为单位绘制主梁所有的控制截面,以DXF 格式保存文件;绘图时注意每个截面必须是闭合的,不能存在重复的线段,并且对于组成变截面组的线段,其组成线段的个数应保持一致。
(2)在midas工具中打开截面特性计算器(SPC),在Tools-Setting中将单位设置为“KN”和“mm”;(3)从File-Import-Autocad DXF导入DXF截面;(4)从Model-Section-Generate中选择“Type-Plane”;不勾选“Merge Straight Lines”前面的复选框;Name-根据截面所在位置定义不同的截面名称从而生成截面信息;(5)在Property-Calculate Section Property 中设置划分网格的大小和精度,然后计算各截面特性;(6)从File-Export-MIDAS Section File导出截面特性文件,指定文件目录和名字,以备使用。
2.2.2 建立模型截面(1)右键-材料和截面特性-截面-添加-设计截面,选择设计用数值截面。
单击“截面数据”选择“从SPC导入”,选择刚导出的截面特性文件,并输入相应的设计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2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阶段的计算本节使用一个的采用悬臂施工的三跨连续梁实桥模型来重点介绍MIDAS/Civil的施工阶段分析功能、钢束预应力荷载的输入方法以及查看分析结果的方法等。
主要包括分析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时定义钢束特性、钢束形状、输入预应力荷载、定义施工阶段等的方法,以及在分析结果中查看徐变和收缩、钢束预应力等引起的结构的应力和内力变化特性的步骤和方法。
图2.1 连续箱梁立面图4.12.1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特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以结构受力性能好、变形小、伸缩缝少、行车平顺舒适、造型简洁美观、养护工程量小、抗震能力强等而成为最富有竞争力的主要桥型之一。
连续梁和悬臂梁作比较:在恒载作用下,连续梁在支点处有负弯矩,由于负弯矩的卸载作用,跨中正弯矩显著减小,其弯矩与同跨悬臂梁相差不大;但是,在活载作用下,因主梁连续产生支点负弯矩对跨中正弯矩仍有卸载作用,其弯矩分布优于悬臂梁。
虽然连续梁有很多优点,但是刚开始它并不是预应力结构体系中的佼佼者,因为限于当时施工主要采用满堂支架法,采用连续梁费工费时。
到后来,由于悬臂施工方法的应用,连续梁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有了飞速的发展。
60年代初期在中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中,应用了逐跨架设法与顶推法;在较大跨连续梁中,则应用更完善的悬臂施工方法,这就使连续梁方案重新获得了竞争力,并逐步在40—200米范围内占主要地位。
无论是城市桥梁、高架道路、山谷高架栈桥,还是跨河大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都发挥了其优势,成为优胜方案。
目前,连续梁结构体系已经成为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主要桥型之一。
然而,当跨度很大时,连续梁所需的巨型支座无论是在设计制造方面,还是在养护方面都成为一个难题;而T型刚构在这方面具有无支座的优点。
因此有人将两种结构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连续—刚构体系。
这种综合了上述两种体系各自优点的体系是连续梁体系的一个重要发展,也是未来连续梁发展的主要方向。
4.12.2尺寸拟定原则一、桥孔分跨连续梁桥有做成三跨或者四跨一联的,也有做成多跨一联的,但一般不超过六跨。
对于桥孔分跨,往往要受到如下因素的影响:桥址地形、地质与水文条件,通航要求以及墩台、基础及支座构造,力学要求,美学要求等。
若采用三跨不等的桥孔布置,一般边跨长度可取为中跨的0.5—0.8倍,这样可使中跨跨中不致产生异号弯矩,此外,边跨跨长与中跨跨长之比还与施工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采用现场浇筑的桥梁,边跨长度取为中跨长度的0.8倍是经济合理的。
但是若采用悬臂施工法,则边跨与中跨的比值为0.42~0.45。
本桥采用悬臂施工方法,其跨度组合为:(30+40+30)米。
二、截面立面布置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受力特点来分析,连续梁的立面应采取变高度布置为宜;在恒、活载作用下,支点截面将出现较大的负弯矩,从绝对值来看,支点截面的负弯矩往往大于跨中截面的正弯矩,因此,采用变高度梁能较好地符合梁的内力分布规律,另外,变高度梁使梁体外形和谐,节省材料并增大桥下净空。
但是,在采用顶推法、移动模架法、整孔架设法施工的桥梁,由于施工的需要,一般采用等高度梁。
等高度梁的缺点是:在支点上不能利用增加梁高而只能增加预应力束筋用量来抵抗较大的负弯矩,材料用量多,但是其优点是结构构造简单、线形简洁美观、预制定型、施工方便。
一般用于如下情况:1. 桥梁为中等跨径,以40—60米为主。
采用等截面布置使桥梁构造简单,施工迅速。
由于跨径不大,梁的各截面内力差异不大,可采用构造措施予以调节。
2. 等截面布置以等跨布置为宜,由于各种原因需要对个别跨径改变跨长时,也以等截面为宜。
3. 采用有支架施工,逐跨架设施工、移动模架法和顶推法施工的连续梁桥较多采用等截面布置。
双层桥梁在无需做大跨径的情况下,选用等截面布置可使结构构造简化。
结合以上的叙述,所以本设计中采用满堂支架施工方法,变截面的梁。
三、截面横截面布置梁式桥横截面的设计主要是确定横截面布置形式,包括主梁截面形式、主梁间距、主梁各部尺寸;它与梁式桥体系在立面上布置、建筑高度、施工方法、美观要求以及经济用料等等因素都有关系。
当横截面的核心距较大时,轴向压力的偏心可以愈大,也就是预应力钢筋合力的力臂愈大,可以充分发挥预应力的作用。
箱形截面就是这样的一种截面。
此外,箱形截面这种闭合薄壁截面抗扭刚度很大,对于弯桥和采用悬臂施工的桥梁尤为有利;同时,因其都具有较大的面积,所以能够有效地抵抗正负弯矩,并满足配筋要求;箱形截面具有良好的动力特性;再者它收缩变形数值较小,因而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总之,箱形截面是大、中跨预应力连续梁最适宜的横截面形式。
常见的箱形截面形式有:单箱单室、单箱双室、双箱单室、单箱多室、双箱多室等等。
单箱单室截面的优点是受力明确,施工方便,节省材料用量。
拿单箱单室和单箱双室比较,两者对截面底板的尺寸影响都不大,对腹板的影响也不致改变对方案的取舍;但是,由框架分析可知:两者对顶板厚度的影响显著不同,双室式顶板的正负弯矩一般比单室式分别减少70%和50%。
由于双室式腹板总厚度增加,主拉应力和剪应力数值不大,且布束容易,这是单箱双室的优点;但是双室式也存在一些缺点:施工比较困难,腹板自重弯矩所占恒载弯矩比例增大等等。
本设计是一座公路连续箱形梁,采用的横截面形式为单箱双室。
四、梁高根据经验确定,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中支点主梁高度与其跨径之比通常在1/15—1/25之间,而跨中梁高与主跨之比一般为1/40—1/50之间。
当建筑高度不受限制时,增大梁高往往是较经济的方案,因为增大梁高只是增加腹板高度,而混凝土用量增加不多,却能显著节省预应力钢束用量。
连续梁在支点和跨中的梁估算值:等高度梁:H=(~)l,常用H=(~)l变高度(曲线)梁:支点处:H=(~)l,跨中H=(~)l变高度(直线)梁:支点处:H=(~)l,跨中H=(~)l而此设计采用变高度的直线梁,支点处梁高为2.4米,跨中梁高为1.4米。
五、细部尺寸(一)顶板与底板箱形截面的顶板和底板是结构承受正负弯矩的主要工作部位。
其尺寸要受到受力要求和构造两个方面的控制。
支墩处底版还要承受很大的压应力,一般来讲:变截面的底版厚度也随梁高变化,墩顶处底板为梁高的1/10-1/12,跨中处底板一般为200-250。
底板厚最小应有120。
箱梁顶板厚度应满足横向弯矩的要求和布置纵向预应力筋的要求。
本设计中采用双面配筋,且底板由支点处以抛物线的形式向跨中变化。
底板在支点处设计为实心箱型截面,在跨中厚25cm.顶板厚25cm。
(二)腹板和其它细部结构1. 箱梁腹板厚度腹板的功能是承受截面的剪应力和主拉应力。
在预应力梁中,因为弯束对外剪力的抵消作用,所以剪应力和主拉应力的值比较小,腹板不必设得太大;同时,腹板的最小厚度应考虑力筋的布置和混凝土浇筑要求,其设计经验为:(1)腹板内无预应力筋时,采用200mm。
(2)腹板内有预应力筋管道时,采用250—300mm。
(3)腹板内有锚头时,采用250—300mm。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腹板厚度可从跨中逐步向支点加宽,以承受支点处较大的剪力,一般采用300—600mm,甚至可达到1m左右。
本设计支座处腹板厚取55cm.,跨中腹板厚取55cm。
2. 梗腋在顶板和腹板接头处须设置梗腋。
梗腋的形式一般为1:2、1:1、1:3、1:4等。
梗腋的作用是:提高截面的抗扭刚度和抗弯刚度,减少扭转剪应力和畸变应力。
此外,梗腋使力线过渡比较平缓,减弱了应力的集中程度。
本设计中,根据箱室的外形设置了宽250mm,长600mm的上部梗腋,而下部采用1:1的梗腋。
(三)横隔梁横隔梁可以增强桥梁的整体性和良好的横向分布,同时还可以限制畸变;支承处的横隔梁还起着承担和分布支承反力的作用。
由于箱形截面的抗扭刚度很大,一般可以比其它截面的桥梁少设置横隔梁,甚至不设置中间横隔梁而只在支座处设置支承横隔梁。
由于中间横隔梁的尺寸及对内力的影响较小,在内力计算中也可不作考虑。
1 桥梁概况1.1 主要设计指标该桥是某一级公路上一座(25m+35m+25m)预应力混凝土等截面连续梁桥,横桥向宽度为12.5m,下部结构采用双柱框架墩,承台接钻孔灌注桩基础。
1)桥梁设计基准期100年;2)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一级,A类构件;3)横向布置:双幅桥,双向4车道;4)桥梁全宽:0.5m(外侧护栏)+11.5m(行车道)+0.5m(内侧护栏)+0.4m(中央分隔带)+0.5m(内侧护栏)+11.5m(行车道)+0.5m(外侧护栏);5)设计洪水频率:1/300,设计流量:7150m3/s;6)设计恒载:钢结构容重78.5KN/m3,钢筋混凝土容重26KN/m3,混凝土铺装和沥青混凝土铺装容重24KN/m3;7)可变荷载:汽车荷载:公路—Ⅰ级车道荷载的均布荷载标准值kN/m;车道荷载集中荷载标准值,KN,车道荷载计算剪力效应时,考虑1.2的系数,KN;10.5kq=300kPkP=1.2300360=×=汽车冲击力: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规定取值。
1.2 相关计算参数该桥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施工,结构验算考虑了施工和使用阶段中预应力损失以及预应力、温度、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引起的次内力对结构的影响。
相关计算参数如下所示:1)二期恒载:桥面铺装:0.1×11.5×24=27.6 KN/m;防撞护栏:0.325×26=8.5KN/m;波形护栏:0.253×26=6.6 KN/m;横梁实心:4.410×26=114.66 KN/m;2)预应力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0.0015k=;3)对于预应力钢筋与管道壁的摩擦系数:0.17μ= ;4)钢筋松弛系数,Ⅱ级(低松弛),0.3ζ=;5)锚具变形和接缝压缩值:(单端);6mmlΔ=6)混凝土收缩龄期3天,加载龄期7天;7)考虑支座不均匀沉降:边跨6.25mm,中跨8.75mm;8)箱梁的有效宽度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4.2.3条计算;9)竖向日照温差:℃,℃,竖向日照反温差为正温差乘以-0.5;114T=25.5T=10)年最高气温:34℃;年最低气温:-23℃;施工温度为10℃。
整体升温温差:24℃;整体降温温差:-33℃;1.3 相关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1.4 一般构造及钢束布置1.4.1 一般构造结构采用C50混凝土、桥面混凝土铺装采用C50防水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