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温度和温标

合集下载

温度及温标换算公式

温度及温标换算公式

温度及温标换算公式温度是物体热量的度量,通常用摄氏度(℃)、华氏度(℉)、开尔文度(K)等单位来表示。

不同的温标之间存在一定的换算关系,下面将详细介绍温度及温标的换算公式。

1.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公式:摄氏度与华氏度之间的换算公式为:℉=℃×1.8+32℃=(℉-32)/1.8其中,“℃”表示摄氏度,“℉”表示华氏度。

2.摄氏度(℃)与开尔文度(K)的换算公式:温度的零度点和绝对零度点是摄氏度和开尔文度之间换算的关键点。

摄氏度的零度点是水的冰点,即0℃,而开尔文度的零度点是绝对零度,即0K。

摄氏度与开尔文度之间的换算公式为:K=℃+273.15℃=K-273.15其中,“K”表示开尔文度。

3.华氏度(℉)与开尔文度(K)的换算公式:华氏度与开尔文度之间的换算公式与摄氏度和开尔文度的换算公式类似,只需在摄氏度和开尔文度之间的换算公式后加上一个常数。

华氏度与开尔文度之间的换算公式为:K=(℉+459.67)/1.8℉=K×1.8-459.67以上是常用的温度及温标之间的换算公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温度的换算时,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温度及温标的换算公式在科学、工程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当我们在国内旅行时,需要将摄氏度换算成华氏度,以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在烹饪时,根据不同的烹调要求,需要将摄氏度转换成华氏度来控制烹调时间和温度;在科学实验中,常常需要将摄氏度转换成开尔文度以进行更精确的温度测量等。

总而言之,温度及温标的换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同的温度单位之间进行换算,并在实际应用中提供准确的温度数据。

通过掌握这些换算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温度及温标的知识。

温度和温标详解

温度和温标详解

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力学平衡 具有一种相同 的力学性质
压强
10oC 5atm
k
50oC 6atm
-
静电平衡
具有一种相同 的电学性质 + + +
绝热
电势
温度相等
-
-
热平衡
特征
具有一种相同 的热学性质
温度
200OC
绝热
10OC
A
B
A A B
A C
B
A
B
B
C
若两带电体相连后,其带 电状态不发生变化。 说明两带电体原来就已经 处于相同的电平衡状态。 (具有相等的电势) 若两个系统接触后,它们 的热学状态不发生变化。 说明两个系统原来就已经 处于相同的热平衡状态。 (具有相等的温度) 若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 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 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热平衡定律(热力学第零定律)

A.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铜、铁两种热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 B.双金属温度计是利用测温物质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 C.由左图可知,铜的热膨胀系数大于铁的热膨胀系数 D.由右图可知,其双金属征的内层一定为铜.外层一定为铁
解析:双金属温度计是利用热膨胀系数不 同的铜、铁两种金属制成的双金属片其弯曲程度 随温度变化的原理来工作的,A、B选项是正确 的.图7- 4一l左图中.加热时,双金属片弯曲程 度增大,即进一步向上弯曲,说明双金属片下层 热膨胀系数较大,即铜的热膨胀系数较大,C选项 正确.图7—4—1右图中,温度计示数是顺时针方 向增大,说明当温度升高时温度计指针顺时针方 向转动,则其双金属片的弯曲程度在增大,故可 以推知双金属片的内层一定是铁,外层一定是铜, D选项是错误的.

7.4温度和温标

7.4温度和温标

知识回顾1.分子间作用力以下事实可以说明分子间是有间隙的①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有间隙②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原来体积之和,说明液体分子间存在间隙③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这是气体、液体和固体所共有的现象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表明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同时反映了分子间存在这间隙。

分子间虽然有间隙,大量分子却能聚集在一起形成固体或液体,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分子间有引力,而分子间又有间隙,没有紧紧吸在一起,这说明分子间还存在斥力。

当r<r时,分子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是斥力减小的快,所以分子力表时,现为斥力;当r>r分子引力和斥力也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是引力减小的快,所以分子力表现为引力,r=r0时,分子引力和斥力是相等的,分子力为零。

2.分子动理论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这就是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单个分子的运动是不规则、带有偶然性的,但是大量分子一起运动却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就是统计规律。

导入新课想一想为什么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水都是液态的。

为什么当温度到达某一数值的时候水就会变换状态,变成冰?想一想冬天虽然寒冷,却也带给我们很多美妙的回忆。

想一想第七章分子动理论第二节温度和温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热平衡的概念及热平衡定律,体会生活中的热平衡现象。

掌握温度的定义,知道什么是温标,理解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的转换关系。

理解温度的意义,了解热力学温度的应用,以及温度的表示。

知道常见温度计的构造,并会使用。

2.过程与方法理解热平衡的概念及热平衡定律。

知道什么是温度,什么是温标,知道常见温度计的构造并学会使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意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更好的研究所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热平衡定律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7.4温度和温标

7.4温度和温标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是根据热平衡的原理 B.温度相同的棉花和石头相接触,需要经过一段时 间才能达到热平衡 C.若a与b、c分别达到热平衡,则b、c 之间也达到 了热平衡 D.两物体温度相同,可以说两物体达到热平衡
3.冬天,北方的气温最低可达-40℃,为了测量那 里的气温应选用( B ) 水银的凝固点是-39 ℃ A.水银温度计 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 B.酒精温度计 C.以上两种温度计都可以 D.以上两种温度计都不行 4.在25℃左右的室内,将一只温度计从酒精中拿 出,观察它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D ) A.温度计示数上升 B.温度计示数下降 C.温度计示数不变 D.示数先下降后上升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4
温度和温标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状态参量,什么是平衡态。 (2)知道什么是热平衡,什么是热平衡定律。 (3)知道温度的表示方法。 (4)知道常见温度计的构造,会使用常见的温 度计。 (5)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的转换关系。
二、带着问题先学
1、什么是平衡态?需要用那些状态参量来描述 平衡态? 2.温度的宏观和微观含义分别是什么?系统处 于平衡态时温度的特点是什么?热平衡定律的内 容是什么? 3.如何定义热力学温度? 4、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家庭和实验室常用 的温度计有哪些?温度的数值表示叫做温标,常 用的温标有哪些?他们的区别是什么? 5、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怎样?
1.两个物体放在一起彼此接触,它们若不发生 热传递,其原因是( D) A.它们的内能相同 B.它们的比热相同 C.它们的分子总动能相同 D.它们的温度相同 2.下列关于热力学温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热力学温度的零度是-273。15 ℃ B.热力学温度的每一度的大小和摄氏温度是相同的 C.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永远达不到 D.1℃就是1 K

4 温度和温标

4 温度和温标

【标准解答】选C.不准确温度计上升的格数与温度成正比,
但每一刻度显示的温度与实际温度不同,此温度计每一刻度
表示的实际温度为
当它的示数为41 ℃
时,它上升的格数为41-2800=120102(格0 )℃,对53应℃的,实际温度应为
同理,当实际温度为60 ℃时,此温度计
从t 2021℃开5 始℃上升3的5 格℃数;应为
时,其读数为80 ℃.下面分别是温度计示数为41 ℃时对应的
实际温度和实际温度为60 ℃时对应的温度计的示数,其中正
确的是( )
A.41 ℃,60 ℃
B.21 ℃,40 ℃
C.35 ℃,56 ℃
D.35 ℃,36 ℃
【解题指导】解答本题时应把握以下三点: (1)找参照点,即20 ℃相当于真正的零度,80 ℃相当于真正 的沸点100 ℃. (2)不准的温度计从20 ℃到80 ℃分成100等份,即不准的温 度计上每0.6 ℃对应于真正的一度. (3)利用两种温度之间的一次函数关系进行换算.
【解题指导】解答本题可按以下思路分析:
【标准解答】选B.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T=t+273.15 K,
所以选项A错误;对于T=t+273.15 K,有许多同学错误地认为可
变形为ΔT=Δt+273.15 K,而错误地选择选项C,实际上ΔT=T2T1=t2-t1=Δt,即用摄氏温度表示的温差等于用热力学温度表示 的温差,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C、D错误.
和瑞士的边境建成,并投入使用.加速器工作时,需要注入约
1万吨液氮对电路进行冷却,冷却的最低温度可达到零下271摄
氏度,请将该温度用热力学温标来表示( )
A.2 K
B.271 K
C.4 .由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的关系式T=t+273 K和

20212021学年高中物理第7章分子动理论第4节温度和温标课堂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3

20212021学年高中物理第7章分子动理论第4节温度和温标课堂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3

第七章第四节温度和温标基础夯实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4、5题为多选题)1.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彼此接触,达到热平衡后,它们具有相同的物理量是( C )A.质量B.密度C.温度D.重力解析:由热平衡的概念可知,C选项正确。

2.(浙江宁波2021年高二检测)下图是四种测液体温度的方式,其中正确的是( D )解析: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必需置于液体中,而且不能与器壁接触,只有D正确。

3.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窗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式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 C )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掏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的温度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提出,当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的示数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掏出当即读出示数解析:要测量冰下水的温度,必需使温度计与冰下的水达到热平衡时,再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可隔着冰又无法直接读数,把温度计掏出来,显示的又不是原热平衡下的温度,所以A的做法不正确,C的做法正确,D的做法不正确,B的做法也失去了原来的热平衡,水瓶提出后,再用温度计测,这时,周围空气也参与了热互换,测出的温度再也不是冰下水的温度了。

4.关于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D )A.某物体摄氏温度为10℃,即热力学温度为10KB.热力学温度升高1K等于摄氏温度升高1℃C.摄氏温度升高10℃,对应热力学温度升高283KD.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温标不同,二者表示的温度无法比较解析: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T=t+273.15K,所以选项A错误;对于T=t+273.15K,有许多同窗错误地以为可变形为ΔT=Δt+273.15K,而认为C选项正确,实际上ΔT=T2-T1=t2-t1=Δt,即用摄氏温度表示的温差等于用热力学温度表示的温差,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C、D错误。

4温度和温标

4温度和温标
一根长铁丝一端插入100 ℃的沸水中,另 一端放入0 ℃恒温源中,经过足够长的时 间,温度随铁丝有一定的分布,而且不随 时间变化,这种状态是否为平衡态?
1.热平衡:两个相互接触的热力学系统的 状 ___态__参__量__不再变化. 2.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 统达到_热__平__衡__, 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 必定处于__热__平__衡__.
平衡态是针对某一系统而言的,热平衡是 两个系统相互影响的最终结果.
例2:关于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B ) A.某物体摄氏温度为10 ℃,即热力学温 度为10 K B.热力学温度升高1 K等于摄氏温度升高 1℃ C.摄氏温度升高10 ℃,对应热力学温度 升高283 K D.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温标不同, 两者表示的温度无法比较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
A.两个系统不再是热平衡状态 B.两个系统此时仍是热平衡状态 C.两个系统的状态都发生了变化 D.两个系统的状态都没有发生变化
4.关于热力学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 -33 ℃=240 K B.温度变化1 ℃,也就是温度变化274 K C.摄氏温度的每1 ℃等于热力学温度的 D.温度由t升至2t,对应的热力学温度升高了 273 K+t
水银温度计
伽利略温度计
——水银的热膨胀
电阻温度计
——金属电阻随温度变化
气体温度计 ——气体压强随温度变化
摄 氏 温
摄氏温标的 0oC和100oC
是如何规定 的?


它有前提条 件吗?
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五 0 ℃ ,水 的沸点为 100 ℃ ,并据此把玻璃管上 0 ℃刻度与100 ℃ 刻度之间均匀分成 100等分,每份算作 1 ℃.

温度及温标换算公式

温度及温标换算公式

换算公式:F=( C X9/5)+32C =(F-32) >5/9K= C +273.15式中:K ――开尔文温度(热力学温度),C ------ 摄氏温度F ――华氏温度所以:K=(F-32) >5/9+273.15 =5F/9+255.372222222222.…F=(K-273.15) >/5+32例如,人的体温大约为100F,那么310.9K华氏温度与兰金温标度的换算公式R = F + 459.67=(K-273.15) 9/5+32+459.67=9/5K;式中R--兰金温标度,F--华氏温度温度是热能的表示。

在不同情况下温度有不同的含义。

热力学中温度就是物质的分子或原子中的动能的度量。

能量越大,粒子运动的越快, 仪器中读到的数据就越高。

光谱温度是根据物体释放的最大的电磁能的波长定义的。

波长越短,最大电磁能的频率越高,光谱温度也越高。

这就是天文学家用来测量远距离物体热度(如太阳光圈或星球之间的气体和尘埃)的温度模式。

现在有三种温度的尺度被广泛使用:开尔文(K),摄氏度(C)和华氏温度(F温度是热能的表示。

在不同情况下温度有不同的含义。

热力学中温度就是物质的分子或原子中的动能的度量。

能量越大,粒子运动的越快,仪器中读到的数据就越高。

光谱温度是根据物体释放的最大的电磁能的波长定义的。

波长越短,最大电磁能的频率越高,光谱温度也越高。

这就是天文学家用来测量远距离物体热度(如太阳光圈或星球之间的气体和尘埃)的温度模式。

现在有三种温度的尺度被广泛使用:开尔文(K),摄氏度(C)和华氏温度(F)。

第四种尺度兰金温度尺度很少被使用。

开尔文是国际单位系统中采用的温度单位。

1开尔文等于水的三相点的热力学温度的1/273.16。

0K温度就是绝对零度。

在摄氏度尺度中,纯水的冰点值为0摄氏度;沸点为100摄氏度。

摄氏度的增长与开氏温度的增长范围相同。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氏0 C或273.15K,沸点为100 C或375.15K。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温度和温标一、状态参量与平衡态1.热力学系统通常把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研究对象称为热力学系统。

2.外界指系统之外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物体的统称。

3.状态参量描述系统性质的物理量,常用的物理量有几何参量体积V、力学参量压强p、热学参量温度T。

4.平衡态系统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各部分的状态参量达到稳定的状态。

二、热平衡与温度1.热平衡:两个相互接触的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参量不再变化。

2.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3.热平衡的性质: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4.温度:表征互为热平衡系统的共同热学性质的物理量。

三、温度计与温标1.常见温度计的测温原理2.温标(1)摄氏温标一种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_℃,水的沸点为100_℃。

在0 ℃和100 ℃之间均匀分成100等份,每份算做1 ℃。

(2)热力学温标现代科学中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规定摄氏温度的-273.15_℃为零值,它的一度等于摄氏温度的一度。

(3)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①摄氏温度:摄氏温标表示的温度,用符号t表示,单位摄氏度,符号为℃。

②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标表示的温度,用符号T表示,单位开尔文,简称开,符号为K。

③换算关系:T=t+273.15_K。

1.自主思考——判一判(1)平衡态是一种理想状态。

(√)(2)处于热平衡的两个系统具有相同的热量。

(×)(3)现代技术可以达到绝对零度。

(×)(4)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都是从零开始的。

(×)(5)0 ℃的温度可以用热力学温度粗略地表示为273 K。

(√)(6)温度升高了10 ℃也就是升高了10 K。

(√)2.合作探究——议一议(1)一根长铁丝一端插入100 ℃的沸水中,另一端放入0 ℃恒温源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温度随铁丝有一定的分布,而且不随时间变化,这种状态是否为平衡态?提示:这种状态不是平衡态,只是一种稳定状态,因为存在外在因素的影响。

(2)当系统处于平衡态时,系统的所有性质都不随时间变化,是绝对不变的吗?提示:不是。

平衡态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任何系统完全不受外界影响是不可能的,即使系统处于平衡态,仍可能发生偏离平衡态的微小变化。

(3)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温度这个概念。

提示:宏观上,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温度反映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1.对平衡态的理解(1)热力学的平衡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组成系统的分子仍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只是分子运动的平均效果不随时间变化,表现为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

(2)平衡态是一种理想状态,因为任何系统完全不受外界影响是不可能的。

2.对热平衡的理解两个系统达到热平衡后再把它们分开,如果分开后它们都不受外界影响,再把它们重新接触,它们的状态不会发生新的变化。

因此,热平衡概念也适用于两个原来没有发生过作用的系统。

因此可以说,只要两个系统在接触时它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我们就说这两个系统原来是处于热平衡的。

3.平衡态与热平衡的区别(1)平衡态是对某一系统而言的,是系统的状态,热平衡是对两个接触的系统之间的关系而言的。

(2)分别处于平衡态的两个系统在相互接触时,它们的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直到温度相同时,两个系统便达到了热平衡。

达到热平衡的两个系统都处于平衡态。

[典例] 关于平衡态和热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只要温度不变且处处相等,系统就一定处于平衡态B.两个系统在接触时它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说明这两个系统原来的温度是相等的C.热平衡就是平衡态D.处于热平衡的几个系统的压强一定相等[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1)一个系统的温度、压强、体积等都不变化时,才是处于平衡状态。

(2)若两个系统的温度相等,则两个系统已达到热平衡。

[解析] 一般来说,描述系统的状态参量不只是一个,根据平衡态的定义知所有性质都不随时间变化,系统才处于平衡态,A错误;根据热平衡的定义知处于热平衡的两个系统温度相同,故B正确、D错误;平衡态是针对某一系统而言的,热平衡是两个系统相互影响的最终结果,可见C错误。

[答案] B解答热平衡问题的三个要点(1)平衡态与热平衡不同,平衡态指的是一个系统内部达到的一种动态平衡。

(2)必须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直到系统内所有性质都不随时间变化为止。

(3)系统与外界没有能量的交换。

1.如果一个系统达到了平衡态,那么这个系统各处的( )A.温度、压强、体积都必须达到稳定的状态不再变化B.温度一定达到了某一稳定值,但压强和体积仍是可以变化的C.温度一定达到了某一稳定值,并且分子不再运动,达到了“凝固”状态D.温度、压强就会变得一样,但体积仍可变化解析:选A 如果一个系统达到了平衡态,系统内各部分的状态参量,如温度、压强和体积等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

温度达到稳定值,分子仍然是运动的,不可能达到所谓的“凝固”状态。

2.关于热平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系统甲与系统乙达到热平衡就是它们的温度达到相同的数值B.标准状况下冰水混合物与0 ℃的水未达到热平衡C.量体温时体温计需要和身体接触十分钟左右是为了让体温计跟身体达到热平衡D.冷热程度相同的两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解析:选B 两个系统达到热平衡时的标志是它们的温度相同,或者说它们的冷热程度相同,所以A、C、D三项都正确,B项错误。

3.[多选]下列物体中处于热平衡状态的是( )A.冰水混合物处在0 ℃的环境中B.将一铝块放入沸水中加热足够长的时间C.冬天刚打开空调的教室内的空气D.一个装有气体的密闭绝热容器匀速运动,容器突然停止运动时,容器内的气体解析:选AB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和环境的温度相同,处于热平衡状态,A正确;铝块在沸水中加热足够长的时间,铝块和水的温度相同,处于热平衡状态,B正确;冬天刚打开空调的教室内的气体各部分温度不相同,未处于热平衡状态,C错误;匀速运动的容器突然停止运动时,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容器内的气体温度升高,未达到热平衡状态,D错误。

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的比较1.[多选]下列关于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表示温度是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B .用两种温标表示温度的变化时,两者的数值相等C .1 K 就是1 ℃D .当温度变化1 ℃时,也可说成温度变化274.15 K解析:选AB 中学常用的两种表示温度的方法就是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A 正确;两者关系是:T =t +273.15 K ,所以用两者表示温度的变化时,两者的数值相等,B 正确;当温度变化1 ℃时,也可说成温度变化1 K ,不能说1 K 就是1 ℃,只能是1开尔文的温差等于1摄氏度的温差,C 、D 错误。

2.[多选]下列关于热力学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热力学温度的零点是-273.15 ℃B .-136 ℃比136 K 温度高C .0 ℃等于273.15 KD .1 ℃就是1 K解析:选ABC 热力学温度的零点是-273.15 ℃,A 正确;由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T =273.15 K +t 可知,-136 ℃等于137.15 K,0 ℃等于273.15 K,1 ℃就是274.15 K ,故B 、C 正确,D 错误。

3.小明自定义一种新温标p ,他将冰点与沸点之间的温度等分为200格,且将冰点的温度定为50 p ,今小明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为150 p ,则该温度用摄氏温度表示应为( )A .30 ℃B .40 ℃C .50 ℃D .60 ℃解析:选C 每格表示的摄氏度为100200℃=0.5 ℃,比冰点高出的温度为(150-50)×0.5 ℃=50 ℃,选项C 正确,A 、B 、D 错误。

1.[多选]关于系统的状态参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描述运动物体的状态可以用压强等参量B.描述系统的力学性质可以用压强来描述C.描述气体的性质可用温度、体积等参量D.温度能描述系统的热学性质解析:选BCD 描述运动物体的状态可以用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参量,A错;描述系统的力学性质可以用压强、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来描述,B对;描述气体的性质可用温度、体积、压强等参量,C对;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可以描述系统的热学性质,D对。

2.[多选]伽利略在1593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如图所示,一个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槽中,细管中的液面清晰可见,如果不考虑外界大气压的变化,就能根据液面的变化测出温度的变化,则( )A.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槽中的液体B.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细管中的红色液体C.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球形瓶中的空气D.该温度计是利用测温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制造的解析:选CD 细管中的红色液体是用来显示球形瓶中空气的体积随温度变化情况的,测温物质是球形瓶中封闭的空气,该温度计是利用它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造的,故A、B错,C、D正确。

3.[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是根据热平衡的原理B.温度相同的棉花和石头相接触,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热平衡C.若a与b、c分别达到热平衡,则b、c之间也达到了热平衡D.两物体温度相同,可以说两物体达到热平衡解析:选ACD 当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紧密接触时,如果两者的温度有差异,它们之间就会发生热交换,高温物体将向低温物体传热,最终使二者的温度达到相等,即达到热平衡。

A、D正确;温度相同,不会进行热传递,B错误;若a与b、c分别达到热平衡,三者温度就相等了,所以b、c之间也达到了热平衡,C正确。

4.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鱼儿仍在游动,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 )A .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B .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的温度C .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提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的示数D .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解析:选C 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不符合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故A 错;水灌满瓶后取出,温度会升高,不再是湖水的温度,相当于取出温度计读数,故B 错;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取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示数,这样能保证瓶取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不会降低,故C 正确;取出温度计读出示数,不符合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故D 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