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与温标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2章第1节 温度和温标教学设计

第2章第1节 温度和温标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3电势能和电势教学设计热平衡概念用的系统。

因此们的状态不发生处于热平衡的。

,也适用于两个 :可以说,只要 :变化,我们就• •甲.、原来没有发勺由两个系统在接 t说这两个系统0 O乙n匕过作友触时它充原来是学生阅读热平衡定律的内容,类比数学中平行线的原理。

2、热平衡定律(又叫热力学第零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这个结论称为热平衡定律。

思考2:处于热平衡的系统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宏观特征?3、温度:两个系统处于热平衡时,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热学性质”。

我们就把表征这一“共同热学性质”的物理量定义为温度。

用酒精灯对水进行加热。

观察现象:最后沸腾后,水的温度不再升高,水银温度计的温度也不再升高,此时两个系统达到热平衡加强学生对热平衡定律内容的理解,为下一步引出温度做铺垫。

温度是系统的热学性质,不再是初中简单的“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让学生通过练习 更好的理解什么 是平衡态以及温度是标志一个物 体与其他物体系统达到热平衡的宏观标志就是温度相同,若 温度不同即系统处于非平衡态,则系统一定存在着 热交换。

课堂练习2: 一金属棒的一端与0℃冰接触,另一端与100c 水接触,并且保持两端冰、水的温 度不变.问当经过充分长时间后,金属棒所处的状 态是否为热平衡态?为什么?解析:因金属棒一端与0℃冰接触,另一端与 100℃水接触,并且保持两端冰、水的温度不变时, 金属棒两端温度始终不相同,虽然金属棒内部温度 分布处于一种从低到高逐渐升高稳定状态,但其内 部总存在着沿一定方向的能量交换,所以金属棒所 处的状态不是平衡态。

思考3:你知道常用温度计的上的刻度是怎样 划分的吗?三、温度计与温标1、温标:定量描述温度的方法称为温标。

(1)温标的建立包含三个要素:①选择温度计中用于测量温度的物质,即测温思考问题,并 作出解释。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理解两种温标, 知道生活中的温 标与热力学温标 的不同。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温度和温标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温度和温标

第四節溫度和溫標一、教學目標:1、知道什麼是狀態參量,什麼是平衡態。

2、知道什麼是熱平衡,什麼是熱平衡定律。

3、知道溫度的表示方法。

4、知道常見溫度計的構造,會使用常見的溫度計。

5、理解攝氏溫標和熱力學溫標的轉換關係。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本節的重點是熱平衡的概念及熱平衡定律以及溫度、溫標的建立和使用。

本節的難點是利用熱平衡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具體實例,掌握溫標之間的轉換關係。

三、教學方法與建議閱讀法、實例分析法四、學情分析在本節課本中引入了系統、狀態參量、平衡態、熱平衡等一系列概念,並根據熱平衡來定義溫度。

這樣定義溫度,使學生對溫度這個物理量的理解比初中“冷熱的程度”這一說法深刻了很多,但又和初中的說法是一致的。

初中物理學習中,學生知道用溫度計測量溫度的過程,而現在根據熱平衡定律明確了這一操作過程的物理原理。

對許多與溫度有關的物理現象,現在都可以用新的概念來重新認識。

因此,要想學生能夠充分理解接受本節的新概念、新方法,可以採用對比初高中知識的不同,來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

五、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杯子中盛有正在熔化的0℃的冰水混合物,若將其移至0℃的房間,冰和水品質各怎樣變化?說說其中的道理.思考:初中階段學習的熱傳遞方向是怎樣的?若兩個接觸物體間沒有發生熱傳遞.這兩個物體一定具有怎樣的共性?(二)進行新課1、平衡態與狀態參量請學生閱讀課本,歸納以下概念:(1)系統:物理學中,把所研究的物件稱為系統。

系統以外的周圍物體稱之為外界或環境,系統與外界之間往往存在相互的作用.在物理學研究中,對系統內部問題,往往採取“隔離”分析方法,對系統與外界的相互作用問題,往往採取“整體”分析的方法.(2)狀態參量:描述物質系統狀態的宏觀物理量叫做狀態參量.物理學中,需要研究系統的各種性質,包括幾何性質、力學性質、熱學性質、電磁性質等等.為了描述系統的狀態。

需要用到一些物理量,例如:用體積描述它的幾何性質,用壓強描述力學性質.用溫度描述熱學性質等等。

教学设计1:2.1 温度和温标

教学设计1:2.1 温度和温标

2.1 温度和温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的转换关系.2.理解如何确定温标.3知道什么是热平衡和平衡态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通过实验操作过程掌握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培养学生摸索新器材使用方法的能力。

3.通过为同学小组讨论分析讨论理解平衡态与热平衡态教学重点1.热平衡的定义及热平衡定律的内容。

2.两种温标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1.对平衡态与热平衡的理解2.有关热力学温度的计算。

二、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新课导入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8 ℃,这种测温的方法是以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沸水的温度为100 ℃,在这两温度之间等分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为1 ℃,这种标注温度的方法是摄氏温标。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其他的标注温度的方法吗?它们与摄氏温度有什么关系呢?(二)新课教学1.平衡态和状态参量:在物理学中,通常把所研究的对象称为系统。

(1)状态参量: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叫做系统的状态参量。

(2)平衡态:系统宏观性质不再随时间变化,这种情况下就说系统达到了平衡态。

思考:一根长铁丝,一端插入100 ℃的沸水中,另一端放入0 ℃恒温源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温度随铁丝有一定的分布,而且不再随时间变化,这种状态是否为平衡态?提示:这种状态不是平衡态,只是一种稳定状态,因为存在外在因素的影响.对平衡态的理解:①热力学的平衡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组成系统的分子仍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只是分子运动的平均效果不随时间变化,表现为系统不受外界的影响,状态参量(压强、体积和温度)不随时间变化.②平衡态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任何系统完全不受外界影响是不可能的.注意:处于平衡态的系统各处温度相等,但温度各处相等的系统未必处于平衡态。

2.热平衡与温度(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反映了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

(2)热平衡: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温度与温标教案

温度与温标教案

温度与温标教案第一篇:温度与温标教案7.4 温度和温标学习目标1、知道是状态参量,什么是平衡态2、理解热平衡的概念及热平衡定律,体会生活中的热平衡现象。

了解热力学温度的应用3、理解温度的意义4、知道常见温度计的构造,会使用常见的温度计5、掌握温度的定义,知道什么是温标、热力学温标,以及热力学温度的表示。

理解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转换关系。

学习重、难点热平衡定律又叫热力学第零定律是本节的重点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完成、教师点拨知识链接1.初中物理中对“温度”的定义是:2.摄氏温标是如何规定的?3.你还知道哪几种温标?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仔细反复研读教材初步掌握本节内容,完成下列任务:1、状态参量:在研究系统的各种性质(包括几何性质、力学性质、热学性质、电磁性质等等)时需要用到一些物理量,例如,用体积描述它的几何性质,用压强描述力学性质,用温度描述热学性质,等等。

这些,叫做系统的状态参量。

2、平衡态与非平衡态(可以举例说明什么是平衡态与非平衡态)【补充说明】在外界影响下,系统也可以处于一种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但这不是平衡态。

比如:一根长铁丝,一端插入1000C的沸水中,另一端放在00C恒温源中,经过足够长时间,温度随铁丝有一定的分布,而且不随时间变化,这种状态不是平衡态,只是一种稳定状态,因为存在外界的影响,当撤去外界影响,系统各部分的状态参量就会变化。

②热力学系统的平衡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组成系统的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只是分子运动的平均效果不随时间变化,表现为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

而力学中的平衡是指物体的运动状态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③平衡态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任何系统完全不受外界影响是不可能的。

系统处于平衡态时,由于涨落,仍可能发生偏离平衡状态的微小变化。

3、两个系统达到了热平衡是指【说明】热平衡概念不仅适用于相互作用的系统,也适用于两个原来没有发生过作用的系统。

因此可以说,只要两个系统在接触时他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我们就说这两个系统原来是4、热平衡定律又叫,其内容表述为:。

2.1温度和温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2.1温度和温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②举例生活中的温度应用,如冰淇淋的冷冻、汽车的加热等,让学生感受到温度和温标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③设计互动环节,如让学生参与温度转换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强调温度和温标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温度和温标。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温度和温标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温度和温标的历史与发展》:介绍温度和温标的概念起源、发展历程以及重要科学家对其贡献。
《温度控制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温度控制在不同工程领域的应用实例,如电子制造、食品保存等。
探究温度变化对物体性质的影响,如热膨胀、热传导等。
研究温度和温标在环境监测、气候变迁等方面的应用,关注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反思与总结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讲解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的时候,我用了两个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温度下的膨胀程度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个温标的差异。这个实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很有深度的问题。这让我感到很高兴,因为这说明学生是在积极思考的。
2.通过具体实例和生活场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温度和温标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规范实验操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6.鼓励学生课下复习,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1温度和温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温度和温标

温度和温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的转换关系.
2.理解如何确定温标.
3知道什么是热平衡和平衡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通过实验操作过程掌握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培养学生摸索新器材使用方法的能力。
3.通过为同学小组讨论分析讨论理解平衡态与热平衡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堂小结
PPT
展示问题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分析引导
补充说明
展示各种温度计
讲解说明
播放视频
提出问题
思考
讨论
思考回答
讨论
观察
思考理解
观看思考
讨论总结
将问题直观展现给学生
通过讨论分析明确问题,加深理解
回顾已学知识
将所学知识引入生活实际 提升学生的成就感
开拓学生视野
使学生对温度和温标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从微观世界来认识温度
温度和温标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温度和温标
教师名称
学生年级
高二
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温度和温标》是选修3-3第七章第四节内容。要学生能掌握热力学系统 、平衡态、及热平衡的概念。知道描述热学系统的状态参量。知道如何表述温度,及温标的建立。以及了解常见的温度计测温原理。是学习第八章气体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就接触学习了温度,但理解认识不深刻。本节课开始要学生学习研究热力学系统,这区别于生活及力学中的研究对象,更抽象一些。所以对学生的抽象思维是一个训练。
①选择测温物质(水银/铂/气体/热电偶)
②确定测温属性(体积/电阻/压强/电动势)
③选定温度零点和分度方法

2.1 温度和温标 教案

2.1 温度和温标 教案

2.1 温度和温标〖教材分析〗在初中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一个物理量,在我国通常使用摄氏温标来标志。

本节课将温度的概念深化,温度是热平衡的标志。

并由此引出测温物质以及温标等概念。

本节课将更加有助于学生立即温度的含义,和对物理生活的认识,激发对生活的感悟。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理解状态参量、平衡态温度、热力学温度的概念,理解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区别和联系。

科学思维∶对比分析平衡态与热平衡之间的关系,知道温度它们是共同的热学性质。

科学探究:利用玻璃瓶模拟伽利略的温度计,知道温度计的普遍原理。

科学态度与责任∶温度的使用,再次体现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服务的生动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热平衡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玻璃瓶,胶塞、酒精灯、水槽、细管等。

〖教学过程〗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这些因素决定了分子的三种不同的聚集状态∶气体、固体和液体。

物质材料: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电子信息。

一、新课引入假如一个容器用挡板K隔开,容器中的气体被分成A、B两部分,它们的压强分别为p A、P B,温度分别为T A、T B。

打开挡板K后,如果容器与外界没有能量交换,经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的气体会是什么状态?提出问题:状态稳定后,它们的压强、温度和开始的时候比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二、新课教学(一)状态参量与平衡态问题提问:什么是系统,什么是外界?1.在物理学中所研究的对象,称为系统。

2.系统之外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物体,统称为外界。

例如,用酒精灯加热容器中的气体,把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它就是一个热力学系统,而容器和酒精灯就是外界。

热力学研究的对象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系统,我们称之为热力学系统。

3.状态参量:表示系统某种性质的物理量描述对象状态参量参量类型质点的运动状态位置和速度v运动学参量系统的空间范围体积V几何参量系统间或内部力的作用压强P力学参量确定系统冷热程度温度T热学参量例如:某钢瓶容积为100L,其内煤气在温度为20o C时的气压为5atm。

高中物理 温度和温标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中全册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 温度和温标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中全册物理教案

温度和温标知识导读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理解摄氏温度的规定。

3)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温度值。

4)学会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2)过程、能力与方法:1)通过阅读、观察,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阅读、讨论、交流、动手实验,使学生学会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3)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使用物理仪器测量的良好习惯。

2、教学重点:1)理解摄氏温度的规定。

2)学会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3、教学难点:1)理解摄氏温度。

2)如何做到读数既快又准确。

知识早知道:1.在物理学中,通常把所研究的对象称为系统。

2.体积、压强、温度等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叫做系统的__________。

为了描述系统的状态,用体积描述它的__________性质,用压强描述__________性质,用温度描述__________性质。

3.如果两个系统相互接触而达到了某个“共同性质”,此时我们说两个系统达到了__________。

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这个结论称为__________,也叫__________。

4.两个系统处于热平衡时,它们具有一个“共同性质”,我们就把表征这一“共同性质”的物理量定义为__________。

如果要定量地描述温度,就必须有一套方法,这套方法就是__________。

制作温度计也要先确定温标。

5.摄氏温标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__________,沸水温度规定为__________。

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 每一等份算做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与温标教学设计
执教者:桃李园实验中学韩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理解摄氏温度的规定。

3、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温度值。

4、学会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过程、能力与方法:
1、通过阅读、观察,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阅读、讨论、交流、动手实验,使学生学会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关注
周围世界,关注我国科学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使用物理仪器测量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1、理解摄氏温度的规定。

2、学会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摄氏温度。

2、如何做到读数既快又准确。

四、教学用具
教师:演示大温度计、烧杯(2只,分别装热水、冷水)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学生:实验用温度计、烧杯(3只,分别盛热水、温水、冷水)、试管、滴管、烧杯(内盛红色的水)、带细长玻璃管的橡皮塞、标记圈、水槽(2只)、
塑料杯、塑料管
五、板书设计
温度定标
摄氏温标
测量工具
温度计会选
会估
会放
会读
0 ℃
100 ℃
1 ℃
7.1 温度与温标
八、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知识面宽,但是难度不大,又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教学方法宜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本节的内容有温度的物理意义、温度计的原理、结构、摄氏温度的规定、温度的写法和读法、自然界的一些温度以及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等。

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温度计的原理以及摄氏温度的规定、学会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我所教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成绩较好,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为达到教学目的,根据建构主义学说的理论,采用录像演示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授课,为此我设法创设好几个情景。

通过新闻报道创设情境Ⅰ:我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2004年10月25日上午九点从上海浦东民生港务公司码头启航奔赴南极。

结合时势激发学
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引入本节研究的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关注周围世界、关
注祖国的科学发展。

通过自然界四季变化的美丽风景图创设情境Ⅱ,既让学生知道科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又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美。

在形成温度的概念过程中,既陶冶情操,又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Ⅲ“春江水暖鸭先知”,使学生感受科学与文学的联系。

通过学生实验,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

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实验感受,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实验使其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准确的判断物体的温度需要用温度计来测量。

通过设问创设情境Ⅳ,使学生亲自动手,引导学生给装置标刻度、改进装置,探究温度计的原理及摄氏温度的规定,突破难点重点,使学生能直观感受到温度计的原理,并为理解摄氏温标的规定奠定基础。

在此过程中,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交流,然后学生实验,交流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生的阅读课本、观察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

用多媒体展示摄氏温标的规定,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容易上升到理性认识。

通过设问创设情境Ⅴ,多媒体展示提问,使学生会读、会记温度。

通过多媒体展示及提问,使学生知道一些自然界的温度并培养学生查图表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

通过创设情境Ⅵ,学生看书、看录像,寻找错误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强化记忆,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估测、观察实验的能力,使学生养成正确使用器材的好习惯。

通过板书结构图小结,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布置作业首尾呼应,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作业,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拓展
知识,关注周围世界。

课件背景设计围绕主题,也是情境创设的一部分。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
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
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的目的,并在整个学习过程
中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