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学案设计-温度和温标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二章 气体、固体和液体 第1节 温度和温标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二章 气体、固体和液体 第1节 温度和温标

第1节 温度和温标
刷基础
6.根据下图判断,人们选择的温度计中的测量物质及其依据是( D ) A.水,水的密度小 B.水,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明显 C.汞,汞的密度大 D.汞,汞的密度与温度呈规则的线性关系
解析
由于水的密度和温度关系的图线是不规则曲线,且不是单调变化的,如果选水为测量物质,则温度计刻 度不均匀;汞的密度与温度呈规则的线性关系,选汞为测量物质,温度计刻度是均匀的,D 正确.
解析
如果一个系统达到了平衡态,系统内各部分的状态参量如温度、压强和体积等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温 度达到稳定值,分子仍然是运动的,不可能达到所谓的“凝固”状态,故 A 正确,B、C、D 错误.
第1节 温度和温标
刷基础
2.下列有关热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如果两个系统在某时刻处于热平衡状态,则这两个系统永远处于热平衡状态 B.热平衡定律只能研究三个系统的问题 C.如果两个系统彼此接触而不发生状态参量的变化,这两个系统又不受外界影响,那么这两个系统一 定处于热平衡状态 D.两个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温度可以有微小的差别
解析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人们对物体冷热程度的感觉具有相对性,因此不能准确表示冷热程 度,A 正确,B 错误;金属电阻温度计常用纯金属制成,是因为纯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C 错 误;热量会自发地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向温度较低的物体,D 正确.
第1节 温度和温标
刷基础
4.[北京十二中 2020 高二下月考](多选)下列关于热力学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B ) A.-33 ℃=240 K B.温度变化 1 ℃,也就是温度变化 1 K C.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都可能取负值 D.温度由 t ℃升至 2t ℃,对应的热力学温度升高了(t+273) K

第2章第1节 温度和温标教学设计

第2章第1节 温度和温标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3电势能和电势教学设计热平衡概念用的系统。

因此们的状态不发生处于热平衡的。

,也适用于两个 :可以说,只要 :变化,我们就• •甲.、原来没有发勺由两个系统在接 t说这两个系统0 O乙n匕过作友触时它充原来是学生阅读热平衡定律的内容,类比数学中平行线的原理。

2、热平衡定律(又叫热力学第零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这个结论称为热平衡定律。

思考2:处于热平衡的系统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宏观特征?3、温度:两个系统处于热平衡时,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热学性质”。

我们就把表征这一“共同热学性质”的物理量定义为温度。

用酒精灯对水进行加热。

观察现象:最后沸腾后,水的温度不再升高,水银温度计的温度也不再升高,此时两个系统达到热平衡加强学生对热平衡定律内容的理解,为下一步引出温度做铺垫。

温度是系统的热学性质,不再是初中简单的“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让学生通过练习 更好的理解什么 是平衡态以及温度是标志一个物 体与其他物体系统达到热平衡的宏观标志就是温度相同,若 温度不同即系统处于非平衡态,则系统一定存在着 热交换。

课堂练习2: 一金属棒的一端与0℃冰接触,另一端与100c 水接触,并且保持两端冰、水的温 度不变.问当经过充分长时间后,金属棒所处的状 态是否为热平衡态?为什么?解析:因金属棒一端与0℃冰接触,另一端与 100℃水接触,并且保持两端冰、水的温度不变时, 金属棒两端温度始终不相同,虽然金属棒内部温度 分布处于一种从低到高逐渐升高稳定状态,但其内 部总存在着沿一定方向的能量交换,所以金属棒所 处的状态不是平衡态。

思考3:你知道常用温度计的上的刻度是怎样 划分的吗?三、温度计与温标1、温标:定量描述温度的方法称为温标。

(1)温标的建立包含三个要素:①选择温度计中用于测量温度的物质,即测温思考问题,并 作出解释。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理解两种温标, 知道生活中的温 标与热力学温标 的不同。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温度和温标教案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温度和温标教案

章节课题:温度和温标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状态参量,什么是平衡态。

(2)理解热平衡的概念及热平衡定律。

(3)理解温度的意义,知道什么是温标、热力学温标,以及热力学温度的表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平衡态与热平衡的意义;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难点:平衡态与热平衡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了测量温度时常用的一种单位,摄氏度。

它是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以一个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在这两温度之间等分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各温度单位,叫摄氏度。

(2)新课教学:上面这种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的测温方法叫摄氏温标,以摄氏温标表示的温度叫摄氏温度。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有关温度和温标的知识。

在物理学中,通常把所研究的对象称为系统。

状态参量:用来描述状态的物理量。

有体积V,压强P,温度T。

平衡态:系统宏观性质不再随时间变化,这种情况下就说系统达到了平衡态。

热平衡与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反映了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

热平衡:两个系统相互接触一段时间后,状态参量不再变化,就说明这两个系统达到了热平衡。

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温度与温标:实验室里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一切互为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温度计就是我们选择的标准物体,温度计与待测物体接触,使它们达到热平衡,标准物体所表示的就是待测物体的温度。

温标:为了表示出物体温度的数值,对温度零点、分度方法所作的规定,就是温标。

(3)巩固提高:系统处于平衡态的前提是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

当系统在外界影响下,各状态参量不随时间而变化,这不是平衡态。

举例:一根长铁丝,一端插入100℃沸水中,一端插在0℃恒温水中,经过足够长时间,铁丝各处温度不随时间变化,这种状态不是平衡态。

平衡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新人教版物理选择性必修三2.1温度和温标

新人教版物理选择性必修三2.1温度和温标
(1) 宏观上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微观上温度反映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
※ ① 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② 系统达到热平衡的宏观标志就是温度相同。 ③若温度计跟物体A处于热平衡,它同时也跟物 体B处于热平衡,根据热平衡定律,A的温度便与B 的温度相等。(温度计测温原理)
3、热平衡定律:
注意: ①平衡态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任何系统完全不受外界影响是 不可能的。 ②类似于化学平衡,热力学系统达到的平衡态也是一种动态平 衡。
热水 冷空气
热水
非平衡态
热水 温空气
温水
平衡态
【例 1】 (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状态参量是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故当系统的状态变化时,其各个状 态参量都会改变 B.当系统不受外界影响,且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其内部各部分状态参量将 会达到稳定 C .只有处于平衡态的 系统才有状态参量 D.两个物体间发生热传递时,它们组成的系统处于非平衡态
针对训练(多选)下列关于热平衡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两系统的温度相同时,才能达到热平衡 B.A、B 两系统分别与 C 系统达到热平衡,则 A、B 两系统达到热平衡 C .甲、乙、丙物体温度 不相等,先把甲、乙接触,最终达到热 平衡,再将 丙与乙接触最终也达到热平衡,则甲、丙是处于热平衡的 D.热平衡时,两系统的温度相同,压强、体积也一定相同
④电偶温度计是根据不同导体因温差产生的电动势大 小来测量温度的。
2、温标
(1)温标:定量描述温度的方法叫做温标 。
温标的建立包含三个要素: ①选择温度计中用于测量温度的物质,即测温物质; ②对测温物质的测温属性随温度变化规律的定量关系 作出某种规定; ③确定温度的零点和分度方法.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2. 1 温度与温标 导学案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2. 1 温度与温标 导学案

2.1 温度和温标【学习目标】1.知道系统的状态参量及平衡态.2.明确温度的概念,知道热平衡定律及其与温度的关系.3.了解温度计的的原理,知道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知识梳理】一、状态参量与平衡态1.热力学系统和外界(1)热力学系统: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研究对象叫作热力学系统,简称系统.(2)外界:系统之外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物体统称外界.2.状态参量: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常用的状态参量有体积V、压强p、温度T等.3.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参量(1)体积V:系统的几何参量,它可以确定系统的空间范围.(2)压强p:系统的力学参量,它可以描述系统的力学性质.(3)温度T:系统的热学参量,它可以确定系统的冷热程度.4.平衡态: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系统内各部分的状态参量达到的稳定状态.5.平衡态的理解(1)热力学的平衡态与力学的平衡态的意义不同,热力学的平衡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组成系统的分子仍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只是分子运动的平均效果不随时间变化,表现为系统不受外界的影响,状态参量(压强、体积和温度)不随时间变化.(2)平衡态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任何系统完全不受外界影响是不可能的.二、热平衡与温度1.热平衡:两个相互接触的热力学系统,经过一段时间,各自的状态参量不再变化,说明两个系统达到了平衡,这种平衡叫作热平衡.2.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3.热平衡定律的意义决定两个系统是否达到了热平衡的最主要参量是温度.因为互为热平衡的物体具有相同的温度,所以在比较各物体的温度时,不需要将各物体直接接触,只需将温度计分别与各物体接触,即可比较温度的高低.4.温度:热平衡中,表征“共同的热学性质”的物理量.5.热平衡与温度(1)对温度的理解①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②微观上,反映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③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物体都具有相同的温度.(2)温度计的测温原理若物体与A处于热平衡,它同时也与B处于热平衡,则A的温度等于B的温度,这就是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6.热平衡的性质: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7.平衡态与热平衡的区别和联系三、温度计与温标1.确定一个温标的方法(1)选择一种测温物质.(2)了解测温物质用以测温的某种性质.(3)确定温度的零点和分度的方法.2.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1)摄氏温标:一种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 ℃,水的沸点为100 ℃,在0 ℃和100 ℃之间均匀分成100等份,每份算做1 ℃.(2)热力学温标:现代科学中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热力学温标表示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用符号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符号为K.(3)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为T=t+273.15 K.3.“温度”含义的两种说法(1)宏观角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热平衡角度:两个处于热平衡的系统存在一个数值相等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就是温度.4.常见温度计及其原理5.温度计测温原理一切互为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温度计与待测物体接触,达到热平衡,其温度与待测物体相同.【随堂演练】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所以破碎的玻璃不能简单地拼接在一起B.同温度的氧气和氢气,它们的分子平均速率相等C.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定随距离的增大而增大D.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但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2.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A.一定变大B.一定变小C.一定不变D.如何变化无法确定3.关于内能、温度和分子的平均动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低,则物体的内能一定越小B.物体的温度越低,则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越小C.物体的内能可以为零D.物体做加速运动,由于速度越来越大,因此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来越大4.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或者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两个邻近分子间不可能同时存在斥力和引力C.在扩散现象中,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D.温度是分子平均速率的标志5.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鱼儿仍在游动,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的温度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提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的示数D .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温度相同的铁块和木块,铁块感觉凉,这说明铁块中分子的平均动能小于木块中分子的平均动能B .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等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平均距离C .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所撒痱子粉太厚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D .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和某物质的摩尔体积就可以确定该物质每个分子的体积二、填空题7.如图所示,两个绝热的、容积相同的球状容器A 、B ,用带有阀门K 的绝热细管连通,相邻两球球心的高度差为h 。

2.1温度和温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2.1温度和温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②举例生活中的温度应用,如冰淇淋的冷冻、汽车的加热等,让学生感受到温度和温标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③设计互动环节,如让学生参与温度转换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强调温度和温标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温度和温标。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温度和温标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温度和温标的历史与发展》:介绍温度和温标的概念起源、发展历程以及重要科学家对其贡献。
《温度控制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温度控制在不同工程领域的应用实例,如电子制造、食品保存等。
探究温度变化对物体性质的影响,如热膨胀、热传导等。
研究温度和温标在环境监测、气候变迁等方面的应用,关注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反思与总结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讲解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的时候,我用了两个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温度下的膨胀程度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个温标的差异。这个实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很有深度的问题。这让我感到很高兴,因为这说明学生是在积极思考的。
2.通过具体实例和生活场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温度和温标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规范实验操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6.鼓励学生课下复习,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1温度和温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二章第1节温度和温标 学案

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二章第1节温度和温标 学案

第二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第1节温度和温标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要求1.知道平衡态及系统的状态参量2.明确温度的概念,知道热平衡定律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3.了解温度计的原理,知道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

1.物理观念:知道状态参量、平衡态、热平衡、温度、热力学温度的概念及热平衡定律。

2.科学思维:理解平衡态及热平衡定律,掌握摄氏温标与热力学温标的关系,能进行相关的计算,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探究:会使用常见的温度计,在使用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动脑、动手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使用温度计时,应客观记录数据,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习物理的热情。

自主学习·必备知识见学用151页教材研习教材原句要点一平衡态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系统内各局部的状态参量①能够到达稳定状态②。

这种状态叫作平衡态。

要点二热平衡如果两个系统相互接触而传热,这两个系统的状态参量将会互相影响而分别改变③。

经过一段时间,各自的状态参量就不再变化了,这说明两个系统到达了平衡④。

这种平衡叫作热平衡。

要点三温度热平衡定律说明,当两个系统A、B处于热平衡⑤时,它们必定具有某个共同的热学性质,我们就把表征这一“共同的热学性质〞的物理量叫作温度。

自主思考①只要温度不变,系统就一定处于平衡态,这种说法对吗?答案:提示不对,当系统内包括温度在内的所有状态参量,即温度、体积和压强都不随时间变化时,系统才处于平衡态。

②处于平衡态的热力学系统到达稳定状态,系统内的分子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答案:提示热力学的平衡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系统内的分子仍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热运动。

③用手心握住体温计的玻璃泡,体温计的示数逐渐上升,这是为什么?答案:提示手心和玻璃泡这两个系统温度不同,相互接触后,系统状态发生改变,直到到达热平衡。

④处于平衡态的两个系统一定会处于热平衡,这种说法对吗?答案:提示不对,各自处于平衡态的两个系统温度不一定相同,它们接触后各自的状态会发生变化,直到到达热平衡为止。

温度和温标(学案)-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温度和温标(学案)-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二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第1节温度和温标【学习目标】1.知道平衡态及系统的状态参量。

2.明确温度的概念,知道热平衡定律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3.了解温度计的原理,知道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

预习学案一、状态参量与平衡态1.热力学系统:在热学中,以为研究对象而组成的系统,简称系统。

2.状态参量:在热学中,用于确定系统状态的物理量。

如体积V、压强p和温度T。

3.平衡态: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系统内各部分的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稳定状态。

二、热平衡与温度1.热平衡:两个相互接触的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参量。

2.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

3.温度:处于热平衡的两个系统必定具有某个共同的热学性质,我们将表征这一“共同热学性质”的物理量定义为温度,温度也可理解为物体的冷热程度。

4.热平衡的性质: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

三、温度计与温标1.温标:定量描述的方法。

2.温度计(1)水银温度计:根据水银的性质制造的温度计。

(2)气体温度计:根据气体的随温度的变化制造的温度计。

3.两种温标(1)摄氏温标:一种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水的沸点为。

在0 ℃刻度与100 ℃刻度之间均匀分成等份,每份算作1℃。

(2)热力学温标:现代科学中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热力学温标也叫“绝对温标”。

(3)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典例1][多选]下列状态处于平衡态的是()A.将一金属块放在沸水中加热足够长的时间B.冰水混合物处于0 ℃环境中C.突然被压缩的气体D.开空调2 min内教室内的气体[典例2][多选]下列关于热力学温标的说法正确的是()A.热力学温度的零度是-273.15 ℃,叫绝对零度B.热力学温度的每一度的大小和摄氏温度是相同的C.热力学温标的提出者是英国的开尔文D.1 ℃就是1 K达标学案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状态参量是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故当系统的状态变化时,其各个状态参量都会改变B.当系统不受外界影响,且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其内部各部分状态参量将会达到稳定C.只有处于平衡态的系统才有状态参量D.两个物体发生传热时,它们组成的系统处于非平衡态2.当甲、乙两物体相互接触后,热量从甲物体流向乙物体,这样的情况表示甲物体具有()A.较高的热量B.较大的比热容C.较大的密度D.较高的温度3.[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是根据热平衡的原理B.温度相同的棉花和石头相接触,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热平衡C.若a与b、c分别达到热平衡,则b、c之间也达到了热平衡D.两物体温度相同,可以说两物体达到了热平衡4.关于热平衡及热力学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处于热平衡的几个系统的压强一定相等B.热平衡定律是温度计能够用来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C.温度变化1 ℃,也就是温度变化274.15 KD.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都可能取负值5.[多选]关于系统的状态参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用压强等参量B.描述系统的力学性质可以用压强来描述C.描述气体的性质可用温度、体积等参量D.温度能描述系统的热学性质6.物体内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在0 ℃时物体内的分子的运动状态是()A.仍然是运动的B.处于静止状态C.处于相对静止状态D.大部分分子处于静止状态7.[多选]下列物体处于平衡态的是()A.冰水混合物处在1 ℃的环境中B.将一铝块放入沸水中加热较长的时间C.冬天刚打开空调的教室内的气体D.用玻璃杯盛着的开水放在室内足够长时间8.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强子对撞机在法国和瑞士的边境建成并投入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温度和温标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状态参量、平衡态、热平衡、温度、热力学温度的概念及热平衡定律。

2.[科学思维]理解平衡态及热平衡定律,掌握摄氏温标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能进行相关的计算,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探究]会使用常见的温度计,在使用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动脑、动手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学会使用温度计时,应客观记录数据,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习物理的热情。

阅读本节教材,回答第19页“问题”并梳理必要的知识点。

教材P19“问题”提示:经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的气体会达到压强处处相等,温度处处相同。

一、状态参量与平衡态1.热力学系统: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系统。

2.外界:系统之外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物体。

3.状态参量:为确定系统的状态所需要的一些量,如:体积、压强、温度等。

4.平衡态:无外界影响,状态参量稳定的状态。

说明:平衡态是状态参量,不是过程量,处于平衡态的系统,状态参量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变化。

二、热平衡与温度1.热平衡:如果两个系统相互接触而传热,这两个系统的状态参量将会互相影响而分别改变。

经过一段时间,各自的状态参量不再变化了,即这两个系统达到了热平衡。

2.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3.温度:处于热平衡的系统之间有一“共同热学性质”,即温度。

这就是温度计能够用来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三、温度计与温标1.温度计名称原理水银温度计根据水银的热膨胀的性质来测量温度金属电阻温度计根据金属铂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来测量温度气体温度计根据气体压强随温度的变化来测量温度热电偶温度计根据不同导体因温差产生电动势的大小来测量温度定量描述温度的方法。

(1)摄氏温标:一种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 ℃,水的沸点为100 ℃。

在0 ℃刻度与100 ℃刻度之间均匀分成100等份,每一份算作1 ℃。

(2)热力学温标:现代科学中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热力学温度。

(3)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摄氏温度摄氏温标表示的温度,用符号t表示,单位是摄氏度,符号为℃热力学温标表示的温度,用符号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符号为热力学温度K换算关系T=t+273.15 K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当系统处于平衡态时,系统的温度、压强、体积等都不随时间变化。

(√)(2)平衡态是一种理想情况。

(√)(3)温度是决定两个系统是否达到热平衡状态的唯一物理量。

(√)(4)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内的分子仍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热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 2.(多选)下列物体中处于非平衡态的是()A.冰水混合物处在1 ℃的环境中B.将一铝块放入沸水中加热较长的时间C.冬天刚打开空调的教室内的气体D.用玻璃杯盛着的开水放在室内足够长时间AC[冰水混合物在1 ℃的环境中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不是平衡态,A正确;当铝块放在沸水中足够长的时间,铝块各部分的温度与沸水的温度相同,达到平衡态,B错误;同理可知D错误;冬天刚打开空调的教室内的气体各部分温度不同,不是平衡态,C正确。

]3.(多选)两个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由于受外界影响,状态参量发生了变化,下列关于它们后来是否能处于热平衡状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B.可能C.要看它们后来的温度是否相同D.取决于其他状态参量是否相同BC[只要两个系统的温度相同,两个系统就处于热平衡状态,而与其他参量是否相同无关,故B、C正确。

]状态参量与平衡态如图,将鸡蛋放在沸水中加热足够长的时间,鸡蛋处于平衡态吗?提示:鸡蛋放在沸水中加热足够长的时间其温度、压强、体积都不再变化,是平衡状态。

动,只是分子运动的平均效果不随时间变化,表现为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而力学中的平衡态是指物体的运动状态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平衡态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任何系统完全不受外界影响是不可能的。

系统处于平衡态时,仍可能发生偏离平衡态的微小变化。

3.两个系统达到热平衡后再把它们分开,如果分开后它们都不受外界影响,再把它们重新接触,它们的状态不会发生新的变化。

因此,热平衡概念也适用于两个原来没有发生过作用的系统。

因此可以说,只要两个系统在接触时它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我们就说这两个系统原来是处于热平衡的。

【例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状态参量是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故当系统的状态变化时,其各个状态参量都会改变B.当系统不受外界影响,且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其内部各部分状态参量将会达到稳定C.只有处于平衡态的系统才有状态参量D.两个物体间发生热传递时,它们组成的系统处于非平衡态思路点拨:(1)各个系统都有状态参量。

(2)当处于平衡态时,状态参量不再变化,非平衡时,状态参量要变化。

BD[由于描述系统的各种性质需要不同的物理量,只要其中某个量变化,系统的状态就会发生变化,不一定各个状态参量都发生变化,选项A错误;系统处于平衡态或非平衡态,只是状态参量有无变化,选项C错误;当系统不受外界影响时,系统总要趋于平衡,其内部各部分状态参量趋于稳定,选项B正确;两个物体间发生热传递时,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内部仍存在温差,故系统处于非平衡态,选项D正确。

]处理平衡态的问题要注意以下三点(1)平衡态与热平衡不同,平衡态指的是一个系统内部达到的一种动态平衡。

(2)必须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直到系统内所有性质都不随时间变化为止。

(3)系统与外界没有能量的交换。

[跟进训练]1.下列关于系统是否处于平衡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空调2min内教室内的气体处于平衡态B.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这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处于非平衡态C.0 ℃的冰水混合物放入1 ℃的环境中,冰水混合物处于平衡态D.压缩密闭容器中的空气,空气处于平衡态B[开空调2min内教室内的气体温度要变化,故不是平衡状态,A错误;两物体温度不同,接触后高温物体会向低温物体传热,是非平衡态,B正确;0 ℃的冰水混合物放入 1 ℃的环境中,周围环境会向冰水混合物传热,不是平衡态,C 错误;压缩密闭容器中的空气,要对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是平衡态,D错误。

本题选B。

]热平衡与温度某工人在拿铁棒和木头时感觉到铁棒明显比木头凉,由于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是温度,于是这位工人得出当时“铁棒比木头温度低”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对吗?请说明理由。

提示:不对。

由于铁棒和木头都与周围的环境达到热平衡,故它们的温度是一样的。

之所以感觉到铁棒特别凉,是因为这位工人在单位时间内传递给铁棒的热量比较多。

(1)宏观上①温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②与热平衡的关系:各自处于热平衡状态的两个系统,相互接触时,它们相互之间发生了热量的传递,热量从高温系统传递给低温系统,经过一段时间后两系统温度相同,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

(2)微观上①反映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②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是含有统计意义的,对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是没有意义的。

2.热平衡(1)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物体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2)若物体与A处于热平衡,它同时也与B达到热平衡,则A的温度等于B 的温度,这就是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3.热平衡定律的意义热平衡定律又叫热力学第零定律,为温度的测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因为互为热平衡的物体具有相同的温度,所以比较各物体温度时,不需要将各个物体直接接触,只需将作为标准物体的温度计分别与各物体接触,即可比较温度的高低。

【例2】关于平衡态和热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只要温度不变且处处相等,系统就一定处于平衡态B.两个系统在接触时,它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说明这两个系统原来的温度是相等的C.热平衡就是平衡态D.处于热平衡的几个系统的压强一定相等思路点拨:(1)平衡态的各个参量都不变化。

(2)热平衡时必有相等的温度。

B[一般来说,描述系统的状态参量不只一个,根据平衡态的定义知所有性质都不随时间变化,系统才处于平衡态,A错误;根据热平衡的定义知,处于热平衡的两个系统温度相同,B正确,D错误;平衡态是针对某一系统而言的,热平衡是两个系统相互影响的最终结果,C错误。

]热平衡与温度理解的两个误区误区1:误认为只要温度不变,系统就处于平衡态产生误区的原因是没有正确理解平衡态的概念,当系统内包括温度在内的所有状态参量都不随时间变化时,系统才处于平衡态。

误区2:误认为平衡态就是热平衡产生误区的原因是由于不理解热平衡与平衡态的关系,错误地认为处于平衡态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会处于热平衡。

其实各自处于平衡态的两个物体温度不一定相同,它们接触后各自的状态会发生变化,直到达到热平衡为止。

[跟进训练]2.下列有关热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两个系统在某时刻处于热平衡状态,则这两个系统永远处于热平衡状态B.热平衡定律只能研究三个系统的问题C.如果两个系统彼此接触而不发生状态参量的变化,这两个系统又不受外界影响,那么这两个系统一定处于热平衡状态D.两个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温度可以有微小的差别C[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如果受到外界的影响,状态参量会随之变化,温度也会变化,故A错误;热平衡定律对多个系统也适用,故B错误;由热平衡的意义,故C正确;温度相同是热平衡的标志,必须相同,故D错误。

]温度计与温标摄氏温标(以前称为百分温标)是由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设计的。

如图所示,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点定为0 ℃,汽化点定为100 ℃,因此在这两个固定点之间共为100 ℃,即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摄氏度,用1 ℃表示,用℃标表示的温度叫作摄氏温度,常用t表示。

摄氏温标用摄氏度做单位。

热力学温标由英国科学家威廉·汤姆孙(开尔文)创立,它表示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常用T表示,用K做单位。

试探究:1.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如果可以粗略地取-273 ℃为绝对零度,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多少摄氏度,为多少开?水的沸点又是多少摄氏度,为多少开?提示:1.关系式为T=t+273.15 K2.冰的熔点为0 ℃,为273 K;水的沸点为100 ℃,即373 K。

宏观角度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这样的定义带有主观性,因为冷热是由人体的感觉器官比较得到的,往往是不准确的热平衡角度温度的严格定义是建立在热平衡定律基础上的。

热平衡定律指出,两个系统相互处于热平衡时,存在一个数值相等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就是温度,这样的定义更具有科学性一切互为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使温度计与待测物体接触,达到热平衡,其温度与待测物体的温度相同。

3.温标(1)常见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华氏温标、热力学温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