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温度与温标》学案

高二物理《温度与温标》学案
高二物理《温度与温标》学案

班级姓名学号

高二物理第七章《分子动理论》

第四节《温度和温标》

学习目标:1、知道是状态参量,什么是平衡态

2、理解热平衡的概念及热平衡定律

3、理解温度的意义

4、知道常见温度计的构造,会使用常见的温度计

5、掌握温度的定义,知道什么是温标、热力学温标,以及热力学温度的表示。理解

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转换关系。

重点难点:热平衡定律又叫热力学第零定律是本节的重点

学习过程:【导读与导思】仔细反复研读教材初步掌握本节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一、状态参量与平衡态

1.系统和外界

(1)系统:在热学中,把某个范围内大量分子组成的研究对象叫做,

简称系统.

(2)外界:系统之外与系统发生的其他物体统称为外界.

2.状态参量:在热学中,为确定系统的状态,需要用到的一些物理量,如、、等.

3.平衡态:对于一个不受外界影响的系统,无论其初始状态如何,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必将达到一个不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这种状态叫平衡态.二、热平衡与温度

1.热平衡:两个系统相互接触,它们之间没有材料,或通过导热性能好的材料接触,这两个系统的不再变化,此时的状态叫热平衡状态,

我们说两系统达到了.

2.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这个结论称为热平衡定律,又叫热力学第零定律.3.温度:处于热平衡的两个系统必定具有某个性质,我们用来表征这个“共同性质”.温度也可理解为物体的程度.

三、温度计和温标

1.温度计的测温原理

(1)水银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金属电阻温度计是根据金属的随的变化来测量温度的.

(3)气体温度计是根据与的关系来测量温度的.

(4)热电偶温度计是根据不同导体,因产生电动势的大小来测量温度的.2.温标:定量描述温度的方法

(1)摄氏温标:一种表示温度的方法,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

水的沸点为 .在0 ℃和100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

(2)热力学温标:现代科学中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规定摄氏温度的-

273.15 ℃为零值,它的一度摄氏温度的一度.

(3)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

①摄氏温度:温标表示的温度,符号t,单位,符号表示为℃.

②热力学温度:温标表示的温度,符号T,单位,符号表示为K.

③换算关系:T=K

【特别提醒】在用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表示温度变化时,每变化1 ℃等于每变化

1 K,即两种温标表示的温度差是相等的.

四、对平衡态和热平衡的理解

1.平衡态的理解

(1)热力学的平衡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组成系统的分子仍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只是分子运动的平均效果不随时间变化,表现为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而力学中的平衡态是指物体的运动状态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平衡态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任何系统完全不受外界影响是不可能的.系统处于平衡态时,由于涨落,仍可能发生偏离平衡状态的微小变化.

(3)两个系统达到热平衡后再把它们分开,如果分开后它们都不受外界影响,再把它们重新接触,它们的状态不会发生新的变化.因此,热平衡概念也适用于两个原来没有发生过作用的系统.因此可以说,只要两个系统在接触时它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我们就说这两个系统原来是处于热平衡的.

2.热平衡定律的意义

热平衡定律又叫热力学第零定律,为温度的测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因为互为热平衡的物体具有相同的温度,所以比较各物体温度时,不需要将各个物体直接接触,只需将作为标准物体的温度计分别与各物体接触,即可比较温度的高低.

五、温度与温标的理解

1.对温度的理解应注意

(1)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微观上,反映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

(3)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物体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4)若物体与A处于热平衡,它同时也与B达到热平衡,则A的温度便等于B的温度,这就是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2.温度计测量原理:一切互为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温度计与待测物体接触,达到热平衡,其温度与待测物体的温度相同.

3.温标

(1)常见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华氏温标、热力学温标.

(2)温标要素:第一选择某种具有测温属性的测温物质;第二了解测温物质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第三确定温度零点和分度的方法.

例1:关于平衡态和热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温度不变且处处相等,系统就一定处于平衡态

B.两个系统在接触时它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这两个系统原来的温度是相同的C.热平衡就是平衡态

D.处于热平衡的几个系统的温度一定相等

例2:关于热力学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3 ℃=240 K

B.温度变化1 ℃,也就是温度变化1 K

C.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都可能取负值

D.温度由t℃升至2t℃,对应的热力学温度升高了273 K+t

【反思总结】解决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问题的关键:

(1)T=t+273.15 K是解决有关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问题的基础.

(2)温度变化1 ℃与变化1 K是等效的,即ΔT=Δt,但ΔT≠Δt+273.15.

(3)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永远达不到,只能接近,故热力学温度不能出现负值.【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热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两个系统在某时刻处于热平衡状态,则这两个系统永远处于热平衡状态B.热平衡定律只能研究三个系统的问题

C.如果两个系统彼此接触而不发生状态参量的变化,且这两个系统又不受外界影响,那么这两个系统一定处于热平衡状态

D.两个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温度可以有微小差别

2.一个系统的温度由200 K升高到300 K,另一个系统的温度由200 ℃升高到300 ℃,则有关这两个温度及其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升高了相同的温度 B.它们升高的温度不同

C.它们后来的温度相同 D.它们后来的温度不同

3.下列状态中处于热平衡态的是( )

A.将一金属块放在沸水中加热足够长的时间 B.冰水混合物处在0 ℃环境中C.突然被压缩的气体 D.开空调2分钟内教室内的气体

4.关于温度的物理意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客观反映

B.人如果感觉到某个物体很冷,就说明这个物体的温度很低

C.热量会自发地从含热量多的物体传向含热量少的物体

D.热量会自发地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向温度较低的物体

5.关于热力学温标的说法正确是( )

A.热力学温标是一种更为科学的温标 B.热力学温标的零度为-273.15 K C.气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其体积为零

D.在绝对零度附近气体已液化,所以它的压强不会为零

6.下列物体中处于热平衡状态的是( )

A.冰水混合物处在1 ℃的环境中

B.将一铝块放入沸水中加热足够长的时间

C.冬天刚打开空调的教室内的气体

D.一个装有气体的密闭绝热容器匀速运动,容器突然停止运动,容器内的气体7.下图是四种测液体温度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8.下列有关温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温标不同,测量时得到同一系统的温度数值可能是不同的

B.不同温标表示的温度数值不同,则说明温度不同

C.温标都是人为规定的,没有什么理论依据

D.热力学温标是从理论上规定的

9.关于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力学温标中的每1 K与摄氏温标中的每1 ℃大小相等

B.热力学温度升高1 K大于摄氏温度升高1 ℃

C.热力学温度升高1 K等于摄氏温度升高1 ℃

D.某物体摄氏温度10 ℃,即热力学温度10 K

10.如图,温度计中人们选择的测温物质及其依据

是( )

A.水,水的密度小

B.水,水的密度出现异常现象

C.汞,汞的密度大

D.汞,汞的密度与温度呈规则的线性关系

高二物理第七章《分子动理论》

第四节《温度和温标》答案

例1:答案:BD 解析:一般来说,描述系统的状态参量不止一个,根据平衡态的定义可以确定A错.根据热平衡的定义可知B和D是正确的.平衡态是针对某一系统而言的,热平衡是两个系统相互影响的最终结果,可见C错.正确选项为B、D. 【反思总结】平衡状态时各状态参量都保持稳定.热平衡指温度相同,热平衡时,不一定处于平衡态.

例2:思路点拨: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是温度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对同一温度来说,用不同的温标表示数值不同,这是因为它们零值的选取不同,但两种温标表示的温差一定相同.

答案:AB 解析:由T=t+273 K知,A项正确;由ΔT=Δt知B项正确;摄氏温度可取负值,但热力学温度没有负值,C错;温度由t℃升高到2t℃,摄氏温度升高了t,热力学温度也升高了t,D错.答案为A、B.

1.答案:C 解析:

2.答案:AD 解析:由T=t+27

3.15 K和两种温标下温度的变化特点Δt=ΔT 判断,可知A、D正确.

3.答案:AB 解析:系统处于热平衡态时,其状态参量稳定不变,金属块放在沸水中加热足够长的时间,冰水混合物在0 ℃环境中,其温度、压强、体积都不再变化,是平衡状态,故A、B对;突然被压缩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故其不是平衡状态,C错;开空调2分钟内教室内的气体温度、体积均要变化,故其不是平衡状态,D错.

4.答案:AD 解析: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但人们对物体冷热程度的感觉具有相对性,A正确,B错误;热传递的方向是热量自发地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向温度较低的物体,而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C错误,D正确.

5.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热力学温标的性质.热力学温标在科学计算中特别体现在热力学方程中,使方程更简单,更科学,故A对;B是热力学温标的常识,错误;气体趋近于绝对零度时,已液化,但有体积,故其压强不为零,C错,D对.

6.答案:B解析:冰水混合物在1 ℃的环境中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不是热平衡状态,A错误;当一个系统经足够长的时间,系统内各部分温度相等时,系统就达到了热平衡状态,B正确;冬天刚打开空调的教室内的气体各部分温度不相等,未处于平衡状态,C错误;匀速运动的容器突然停止运动时,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容器内的气体分子未达到平衡态,D错误.

7. 答案:D 解析: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必须置于液体中,而且不能与器壁接触,只有D正确.

8. 答案:AD 解析:温标是温度的测量标准,在不同温标下,同一温度在数值表示上可能不同,A正确,B错误;热力学温标是从理论上做出的规定,C错误,D 正确.

9. 答案:AC 解析: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尽管是不同标准的计数方式,但仅是起点不同,热力学温标中变化1 K与摄氏温标中变化1 ℃是相同的,故A、C对B 错;摄氏温度为10 ℃的物体,热力学温度为283 K,D错.

10.答案:D 解析:由于水的密度和温度的关系曲线是不规则曲线,并且不是单调的,如果选水为测温物质,则温度计刻度不均匀.汞的密度与温度呈规则的线性关系,选汞作为测温物质,温度计刻度是均匀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视频 选修 3-5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 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 → =,则A BA C →→ ?的最小值为( ) A .1 4- B .12- C .34- D .1-

高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5篇

高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5篇 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成绩分化的分水岭,成绩往往形成两极分化:行则扶摇直上,不行则每况愈下。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1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 (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三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 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 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 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 高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2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高二物理导学案附答案

高二物理导学案附答案 高二物理导学案精选附答案 2.了解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了解黑体热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 3.了解能量子的概念 【重点难点】1.能量子的概念2.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一、预习: 1.⑴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在辐射_________,这种辐射与物体的__________有关,所以叫__________。 ⑵除了这种辐射以外,物体表面还会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外界射来的电磁波,若某种物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____________,这种物体就叫 ____________。 2.实验测出了辐射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____________,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____________的'方向移动。 3.微观世界里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其中不可分的最小值叫 ____________,它的值为_________。 二、预习中的问题: 1.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向外辐射电磁波,即热辐射。为什么物体的温度不是一直降低的? 2.写出定量计算能量子的公式,并说明各符合的物理意义。 3.普朗克认为微观粒子的能量有什么特点? 三、典型例题:

【例1】以下宏观概念,哪些是“量子化”的() A.木棒的长度B.物体的质量 C.物体的动量D.学生的个数 【例2】对黑体辐射电磁波的波长分布有影响的是() A.温度B.材料C.表面状况D.质量 【例3】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随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B.随温度降低,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C.随温度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D.随温度降低,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 【例4】能正确解释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 A.能量的连续经典理论 B.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 C.牛顿提出的能量微粒说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例5】能引起人的眼睛视觉效应的最小能量为10 丸:6.63x10—34—18J,已知可见光的平均波长约为60μm,普朗克常量J·s,则进人人眼的光子数至少为() A.1个B.3个C.30个D.300个

高二物理公开课教案

高二物理公开课教案 教学课题:原子结构的发现 课时计划:1课时 开课时间:2002年3月27日第五节课 开课班级:高二(11)班 执教人:薛莲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 2、知道电子的发现过程; 3、知道汤姆逊模型; 4、了解α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式结构; 5、了解原子及原子核直径的数量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由现象的分析而归纳出结论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扩大和加深的,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电子的发现; 2、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 3、原子的核式结构。 教学难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归纳。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启发式。 教具:高压感应圈、阴极射线管、条形磁铁、投影仪、电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简要叙述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来展示情景。 [设问1]: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分子或原子组成) [设问2]:原子的英文是什么?(atom) [设问3]:你们是否知道它的原义?(出自希腊文atomos,意思是不可分割的东西。) 约在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明确指出,物质是由最小的不可再分的粒子构成。在中国,早在春

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67-前221年)就出现了类似观点。墨子提出了“端,体之无厚,而最前者也。”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原子不可分、不可变,直到19世纪后期,这种看法才被动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原子是否可分,原子由哪些部分组成,原子的结构是怎样被揭开的。 [板书]原子结构的发现 [讲解]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由于真空技术的进步,对稀薄气体的放电现象的研究有了迅速的发展。1854年制成了第一支气体放电管,1858年发现,当管内气体的压强降低到1.3pa以下时,在阴极对面的玻璃管壁 上就出现了黄绿色的辉光。显然,这种个辉光是由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引起的,人们把这种射线叫做阴 极射线。 [演示]阴极射线管中的阴极发射出绿色的射线,且在磁场中发生偏转。 [提问]阴极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说明了什么?(阴极射线是带负电荷的粒子流) [讲解]1897年,汤姆逊测定了用不同物质做成的阴极发出的阴极射线粒子的荷质比e/m不变,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 [结论]阴极射线粒子是各种宏观物质的共有成分。 [讲解]1898年,汤姆逊又和他的学生们继续研究,发现阴极射线粒子的质量约是氢离子的千分之一,阴极射线粒子的电荷和氢离子基本相同。 [结论]将阴极射线粒子命名为:电子(electron) [板书]1、电子的发现 电子的电量e=1.60219×10-19C 电子的质量m e=9.10953×10-31kg [设问]既然电子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共有成分,且质量约是氢离子的千分之一,原子是不可分的说法正确吗? (不正确) [板书]电子是原子的组成成分,电子带负电。 [介绍]由于电子的发现,汤姆逊被后人誉为“一位最先打开通向基本粒子物理学大门的伟人”。并获得了诺贝尔奖。 二、汤姆逊模型的学习 [提问]原子是否带电?(呈中性) 而电子带负电,这说明了什么?(原子中除了电子外,还应有带正电的电荷,且电量相等) [设问]原子中带正电部分和带负电的电子应是怎样分布的呢?(学生讨论) [讲解]20世纪初,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种原子模型。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汤姆逊提出的“葡萄干”模型。 [板书]2、汤姆逊“葡萄干”模型 [投影1]汤姆逊原子模型 [讲解]他假定: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而电子则象葡萄干镶嵌在蛋糕里那样镶嵌球中。该模型可解释当时发现的一些现象,然而理论的正确性一定要通过实践加以检验。 1909年起,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为了证实汤姆逊模型的正确性,设计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 [板书]3、α粒子散射实验 [投影2]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示意图 [讲解]实验装置、原理和过程 放射性元素钋(Po)发出的α射线从铅盒的小孔射出,形成一束很细的射线到金箔上,α粒子穿过金箔后,射到荧光屏上产生一个个闪光点,可用显微镜观察,为了避免空气的影响,整个装置放在真空容器中。 [板书]α粒子带正电mα=7300m e [模拟实验]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投影3]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全册学案

第一章静电场 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三种起电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 产生及条件两不同绝缘体摩擦时导体靠近带电体时带电导体和导体接触时现象 两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 荷 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 电荷,且电性与原带电体 “近异远同” 导体上带上与带电体相 同电性的电荷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 外电子的束缚力不同而 发生电子转移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到 带正(负)电物体吸引(排 斥)而靠近(远离) 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实质 电荷在物体之间和物体 内部的转移 接触起电的电荷分配原则 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电荷会重新进行分配,如图1-1-2所示. 电荷分配的原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平分原来所带电荷量的总和;带异种电荷接触后先中和再平分. 图1-1-2 1.“中性”与“中和”之间有联系吗? “中性”和“中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中性”是指原子或者物体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对外不显电性,表现为不带电的状态.可见,任何不带电的物体,实际上其中都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中和”是指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由于正负电荷间的吸引作用,电荷发生转移,最后都达到中性状态的一个过程. 2.电荷守恒定律的两种表述方式的区别是什么? (1)两种表述:①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②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的. (2)区别:第一种表述是对物体带电现象规律的总结,一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通过某种方法可以带电,原来带电的物体也可以使它失去电性(电的中和),但其实质是电荷的转移,电荷的数量并没有减少.第二种表述则更具有广泛性,涵盖了包括近代物理实验发现的微观粒子在变化中

浅谈高二物理校本课程中交换师生角色的课堂教学方式

浅谈高二物理校本课程中交换师生角色的课堂教学方式 在高二电学校本选修教学中,作者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作者采用了交换师生角色,同时配合当场评价选修成绩的课堂方法。具体实施归纳为三步骤:首先,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其次,学生充当教师角色上台讲解,教师与其他学生台下听课并提问;然后,当场评价选修成绩,形成鼓励。该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标签:高二电学交换师生角色学生自主选择提问加分奖励成绩当即公布 一、校本课程中实施交换师生角色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性 物理校本课程的定位是对必修课程的拓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造一个发扬物理兴趣爱好的平台。对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尝试是必须的。校本选修如若与必修课程一样以讲授为主,容易造成学生的精神疲惫,影响选修课程的效果。而采用交换师生角色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以主人翁的状态参与到课堂中,同时体验到当教师的新鲜和辛苦,这是一种机会也是一种锻炼。在本人实施的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都比较兴奋和激动,教学效果比较好。 二、交换师生角色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实施方法 1.学生自主选择课题 开学第一节课,本人要求每个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家用电器,作为自己本学期的授课内容。经过整理后,有《电冰箱》《微波炉》《电饭煲》《电熨斗》《电热毯》《电磁炉》《电热棒》《电吹风》《吸尘器》《空调》《洗衣机》等十几个课题。 按照校历表,本人让学生自主选择上课的时间,同时根据教学的难度,类似《电热棒》《电吹风》等难度比较低的家电,安排两个内容一节,而《吸尘器》《电饭煲》等难度较大的家电,安排一个内容一节。经协调后,基本上把整个学期的课程全部排好。当然在评价上,对难度较高的学生会给予较高的分数鼓励。 课后,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课题,寻找相应的文字、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准备课堂。本人要求学生的上课内容中,至少应该含有以下的内容:①电器的简介;②电器的工作原理。这是评价成绩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最锻炼学生的方面,看他们是否懂得将电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例。③注意事项。学生需要简单分析,由哪些原理导致需要注意这些事项。④教学课件。学生需要准备课件,用ppt,flash等教学软件均可。 2.交换师生角色的课堂教学方式实施方案。 下面以薛可诚同学的一节《吸尘器》为例来说明。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复习导学案(文科班)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 物理 文科班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目录 第一部分:物理必修1、必修2部分 第一章:基础知识 第一课时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时间和位移 (4) 第二课时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6) 第三课时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8) 第四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0) 第五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11) 第六课时自由落体运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2) 第七课时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4) 第八课时弹力 (16) 第九课时摩擦力 (17) 第十课时力的合成与分解、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18) 第十一课时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9) 第十二课时牛顿第二定律、力学单位制、牛顿第三定律 (21) 第十三课时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22) 第十四课时曲线运动、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抛体运动的规律 (24) 第十五课时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 (27) 第十六课时向心力、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28) 第十七课时行星的运动、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万有引力定律 (30) 第十八课时万有引力定律的成就、宇宙航行 (31) 第十九课时追寻守恒量、功.......................................................... (33) 第二十课时功率 (34) 第二十一课时重力势能、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35) 第二十二课时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动能和动能定理 (36) 第二十三课时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37) 第二章:实验题过关 (39)

高二上期物理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 高中物理选修3-1 《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 课程类型:选修3-1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授课时间:42课时设计:李志杨旭夏燕燕 授课对象:高二(6)——(12)班 注: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

“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理解”和“应用”相当。 模块总目标 通过本模块学习: 1.学生通过电场和磁场的学习加深对于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运动的多样性的认识。2.学生将比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及其技术应用,了解它与社会发展以及人类文化的互动作用。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课时1】始业教育:解读本模块的《课程纲要》。 第一章:静电场 内容标准: (1)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 (2)知道点电荷,体会科学研究中的理想模型方法。知道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比,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3)了解静电场,初步了解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理解电场强度。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 (4)知道电势能、电势,理解电势差。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5)观察常见电容器的构造,了解电容器的电容。举例说明电容器在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安排: 【课时2】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时3】2 库仑定律 【课时4】3 电场强度第一课时【课时5】3 电场强度第二课时 【课时6】4 电势能和电势第一课时【课时7】4电势能和电势第二课时【课时8】5 电势差【课时9】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课时10】7静电现象的应用【课时11】8电容器的电容 【课时12】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一课时 【课时13】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二课时 【课时14】习题讲评【课时15】章习题讲评及评价 第二章恒定电流 内容标准: (1)观察并尝试识别常见的电路元器件,初步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2)初步了解多用电表的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多用电表。 (3)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定律。 (4)知道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理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5)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6)知道焦耳定律,了解焦耳定律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7)通过实验,观察门电路的基本作用。初步了解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高二物理选修3-4导学案

高中物理选修3-4 第十一章机械振动 0 11.1 简谐运动 0 11.2 简谐运动的描述 (2) 11.3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3) 11.4 单摆 (5) 11.5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7) 本章章末小结 (8) 第十二章机械波 (9) 12.1 波的形成和传播 (9) 12.2 波的图像 (10) 12.3 波长、频率和波速 (14) 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 (16) 12.5 多普勒效应 (18) 本章章末小结 (20) 第十三章光 (20) 13.1 光的反射和折射 (20) 13.2 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21) 13.3 全反射 (25) 13.4 光的干涉 (26) 13.5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29) 本章章末小结 (28) 13.6 光的衍射 (29) 13.7 光的偏振 (30) 13.8 光的颜色色散 (31) 13.9 激光 (33) 高二物理组

第十一章机械振动 11.1 简谐运动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振子的运动是简谐运动 B.简谐运动就是指弹簧振子的运动 C.简谐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D.简谐运动是机械振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种 2.简谐运动是下列哪一种运动( ) A.匀变速运动 B.匀速直线运动 C.非匀变速运动 D.匀加速直线运动 3.如图,当振子由A向O运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振子的位移在减小 B.振子的运动方向向左 C.振子的位移方向向左 D.振子的位移大小在增大 4.一质点做简谐运动,如图所示,在0.2s到0.3s时间内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A.沿负方向运动,且速度不断增大 B.沿负方向运动,且位移不断增大 C.沿正方向运动,且速度不断增大 D.沿正方向运动,且加速度不断减小 5.如图(a),一弹簧振子在AB间做简谐运动,O为平衡位置,如图(b)是振子做简谐运动时的位移—时间图象.则关于振子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下列四个图象中正确的是 6.下图为质点P在0~4s内的振动图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再过1s,该质点的位移是正向最大 B.再过1s,该质点的速度方向为正向 C.再过1s,该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为正向 D.再过1s,该质点的速度最大 7.如图所示,是一水平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x-t图).由图可推断,振 动系统( ) A.在t1和t3时刻具有相同的速度 B.在t3和t4时刻具有相同的速度 C.在t4和t6时刻具有相同的位移 D.在t1和t6时刻具有相同的速度 8、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质点在第2s末的位移是多少?质点在第2s内的位移是多少?在前4s内的路程是多少? 1

高二物理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高二物理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高二物理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高二物理学科教学工作计划1 一、精讲精练 为了达成目标和计划,首先就是要提高上课和作业的效率。作为教师首先就要讲清楚,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听懂,学生只有会自己解题才能说明已经听懂了,所以要对题目编排、讲解优化组合,而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力。 1、精讲: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这也是课改的要求。 教学时应注意: ①明确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实依据。 ②只有明确、掌握概念的定义,才可能明确掌握被定义的概念。 ③了解概念的种类(矢量、标量、状态量、过程量、特性量、属性量,某种物理量的变化率等等),以便用比较法教学。若这种概念属首次学生学习,就必须着重使学生明确抽象概括的方法。 ④理解概念的定义、意义和跟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⑤定义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不同,但数学表达式应该相同。 ⑥注意从定义式导出被定义的物理量的单位。其次,把握好进度,且勿图快。尤其在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不随意增加难度。

2、精练:本学期的习题肯定不少,如何以的效率获得的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尤其体现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解中。作业和课堂练习题都打算在归类的基础上分层,做到有纵有横。回家作业保证每一次都能让学生认真仔细的完成,决不盲目图多。 二、及时的反馈 本学期要在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上课即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三、对于学生学习最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 一定要让这些学生都把该弄懂的基础知识弄懂,一发现问题立即帮助他们解决。对他们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防碍,适当放慢速度,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四、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我上好每一堂课;维持学生积极的学生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生学习兴趣。但是余要吸取过去一年的教训,与学生搞好关系决不是与一部分学生亲密无间,而是要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五、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学生主动式互动教学”,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单一过程,而是学生主动获得学生学习经历的过程,教师以一个交流者(甚至不是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教师以话题的形式引入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主动发现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全册学案.

第一章 静电场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摩擦起电 感应起电 接触起电 产生及条件 两不同绝缘体摩擦时 导体靠近带电体时 带电导体和导体接触时 现象 两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 荷 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且电性与原带电 体“近异远同” 导体上带上与带电体相 同电性的电荷 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力不同而 发生电子转移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到带正(负)电物体吸引(排 斥)而靠近(远离) 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 实质 电荷在物体之间和物体 内部的转移 接触起电的电荷分配原则 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电荷会重新进行分配,如图1-1-2所示. 电荷分配的原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平分原来所带电荷量的总和;带异种电荷接触后先中和再平分. 图1-1-2 1.“中性”与“中和”之间有联系吗? “中性”和“中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中性”是指原子或者物体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对外不显电性,表现为不带电的状态.可见,任何不带电的物体,实际上其中都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中和”是指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由于正负电荷间的吸引作用,电荷发生转移,最后都达到中性状态的一个过程. 2.电荷守恒定律的两种表述方式的区别是什么? (1)两种表述:①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②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的. (2)区别:第一种表述是对物体带电现象规律的总结,一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通过某种方法可以带电,原来带电的物体也可以使它失去电性(电的中和),但其实质是电荷的转移,电荷的数量并没有减少.第二种表述则更具有广泛性,涵盖了包括近代物理实验发现的微观粒子在变化中遵守的规律,近代物理实验发现,由一个高能光子可以产生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一对正负电子可同时湮灭,转化为光子.在这种情况下,带电粒子总是成对产生或湮灭,电荷的 代数和不变,即正负电子的产生和湮灭与电荷守恒定律并不矛盾. 一、电荷基本性质的理解 【例1】 绝缘细线上端固定,

高二物理选修3-2课程纲要

高中物理选修3-2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 选修必考课程名称: 高中物理选修3-2 授课时间:36课时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18届高二年级理科班 课程目标: 1、理解课本中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的基本规律,知道是什么,为什么,知道什么情景用什么怎么用,做到准确熟练,如电磁感应定律、交变电流等 2、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体会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二者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地位。 3、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领悟物理学研究的思想与方法。 4、增强物理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 课程内容: 章节具体要求 电磁感应1、收集资料,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体会人 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经历研究感应电流的实 验过程,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知道电磁感 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具体应用,例如,电磁感 应在发电机、话筒、录音机等电器中的应用。 3、通过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什么因素有关。 理解楞次定律,会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 向。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例如,知道感应电 动势的大小由磁通量的变化率决定,与磁通量的大 小无关,与磁通量变化量的大小无关。会应用法拉 第电磁感应定律进行有关的推导和计算。例 如,能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推导导体切 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的表达式,计算感 应电动势。 4、通过实验认识自感现象,知道自感现象产生的原 因。了解自感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例如了 解日光灯镇流器的作用和原理。知道自感在生活和 生产中可能存在的危害。通过实验了解涡流现象, 知道涡流是怎样形成的。了解涡流在生活和生产中 的应用及其可能存在的危害。例如,知道真空冶炼 炉就是利用涡流产生的热量使金属熔化;了解电动 机、变压器的铁芯中是如何减小涡流的。 交变电流1、知道什么是交变电流,什么是正弦交变电 流。能分析正弦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能用 函数表达式描述正弦交变电流,能画出正弦 交变电流的图像。知道交变电流的周期、频 率、峰值的物理意义。明确交变电流有效值 的概念,知道正弦交变电流的有效值和峰值 的关系。 2、通过实验,认识交变电流可以通过电容器,

高二物理上学期教学反思

高二物理中段考后教学反思 乐昌市第二中学曾仲华 为了了解高二物理教学的现状,分析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研究下阶段教学的思路,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学的质量,在后期的工作中取得长足的进步,现就我校理科班物理期中考试的情况反思如下: 1、正确处理好物理学习中的“思”与“问”。 很多学生认为物理抽象,难学,但又一时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同学认为,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下仔细看书,平时多做些题就能把物理学好,他们也试着这样去做了,可是效果并不理想,那是为什么呢?我想大家都忽视了“思”与“问”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充分指出了学与思的密切辨证关系。告诫大家在学习中要重视积极思考,才会有收获。物理课程并不象有的课程那样,记住几个概念,几条规律和几个结论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仅仅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物理不是看懂的,也不是听懂的,是想懂的物理学内容来源于自然现象及生活实践,是研究自然规律的,物理题型灵活多变,光靠死记硬背没有多大用处的,必须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这需要有较好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 物理学习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正确的处理好“思”与“问”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进步,没有问题就没有提高。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地思考,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思”中进步,在“问”中升华。 2、与学生形成“情感共振”,努力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物理的教学工作中,加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强烈的学习兴趣是有效学习的力量源泉。所以应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差生转化工作,首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我以为不仅要教好物理,还要关心、热爱差生,使师生间形成“情感共振”,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喜爱学习物理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特点,物理学科与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从而使他们形成较强的学习兴趣.物理教师除利用物理学研究范围广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外,还要设计、准备好高质量的演示实验,介绍物理学的新进展等方面来提高差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为了巩固差生的学习热情,还要使不同类型差生获得程度不同的学习上的成功,以此保证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让各类差生尝试到成功学习的喜悦。成功教学可以增强和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优生们对学习物理有浓厚兴趣,甚至让入着谜的主要原因大多源于物理学科本身具有的强烈吸引力,而差生对物理是否感兴趣的首要因素则取决于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方法。所以,转化差生的工作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此外,教师要善于观察,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很重要。 3、勤下班辅导,乐于帮助学生排除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教师课后辅导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比如: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迁移等。这时,教师应主要扮演导演的角色,尽量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和颜悦色的表情,充沛的精力,语重心长的、幽默的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对准合适的辅导目标,选择恰当的形式和方法,认真策划,精心组织,适时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思考,指导学生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通过一道题一道题的积累,最终起到举一反三,逐类旁通的效果,真正使学生体验到解题成功的喜悦。 4、积极参加科组的教研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020-2021年高二物理 洛伦兹力导学案

2019-2020年高二物理洛伦兹力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洛伦兹力。知道影响洛伦兹力方向的因素。 会用左手定则判断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的方向。 了解电子束的磁偏转原理及其在技术中的应用。 【知识回顾】 判断下列图中安培力的方向 若已知上图中:B=4.0×10-2 T,导线长L=10 cm,I=1 A。求: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大小?认识洛伦兹力 洛伦兹力的定义 安培力与洛伦兹力的关系 洛伦兹力的方向 判断下列图中洛伦兹力的方向 【变式训练】.试判断下图中所示的带电粒子刚进入磁场时所受的洛伦兹力的方向。 宏观微观

【思考】如果带电粒子射入匀强磁场时,初速度跟磁场方向垂直(如图所示),粒子在洛仑兹力的作用下将做什么运动 结论 【当堂检测】 A.此空间一定不存在磁场B.此空间可能有方向与电子速度平行的磁场 C.此空间可能有磁场,方向与电子速度垂直D.以上说法都不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电荷在磁感应强度不为零的地方,一定受到洛仑兹力的作用 B.运动电荷在某处不受洛仑兹力,则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一定为零 C.电荷受到洛仑兹力,该电荷相对磁场一定是静止的 D.电荷受到洛仑兹力,该电荷相对磁场一定是运动的 20.一个不计重力的带正电荷的粒子,沿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进入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则粒子的运动轨迹 A.可能为圆弧 B.可能为直线 C.可能为圆弧 D.、、都有可能 21.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如图所示,把电子射线管(阴极 射线管)放在蹄形磁铁的两极之间,可以观察到电子束偏转的方向是 A.向上B.向下 C.向左D.向右 21、如图所示,虚线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当一个带正电的粒子(重力不计)沿 箭头方向穿过该区域时,运动轨迹如图中的实线所示,则该区域内的磁场方向可 能是() A、平行纸面向右 B、平行纸面向下 C、垂直纸面向里 D、垂直纸面向外

第二学期高二物理教学计划

第二学期高二物理教学计划 第二学期高二物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为纲,以新编中学物理教材为本,在落实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多下功夫。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校备课组为主体,注重研究新教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物理教学质量。以校教科处计划为指导,团结奋斗,发扬“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精神,认真实施高中新课改、全面完成教学教研任务。 二、具体工作措施 1、一如既往的做好集体备课,继续加强学科周集中教研活动和日常研讨机制。提前思考每周集中备课组活动的议题和内容,并将不同的议题内容分配教师个人,特别要做好集体备课中的说课环节,提前分配任务,说课老师早做准备,提前准备发言提纲,说课完毕,全组认真讨论,根据集体意见认真修改。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各位教师要做好二次备课 2、及时做好每次周考的'质量分析,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整改措施。我们年轻教师要多学习,多钻研,多听课,力争在大幅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发挥好教学生力军的作用。使听课、评课常态化。

3、为了达成目标和计划,本学期要真正做到降低难度,减少内容,加强训练,反复记忆,尤其在课堂上,要真正落实先学后教、精讲多练的原则。要提高课和作业的效率。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继续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方法,坚定不移地推行“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紧紧围绕教育教学目标, 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注重打牢学习的基础,突出学习主动性要求,规范学习行为和习惯,坚持教学班区分层次教学、分类重点指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深入教室,深入学生,增加亲和力,多找学生谈心,从多方面给学生以鼓励和帮助。规范作业要求,提高作业质量。统一、精选作业内容,严格控制作业量,并做到分不同层次教学班提出不同要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三、高二下学期物理教学进度安排表:略

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概述及设计策略お-2019年精选文档

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概述及设计策略お 随着新课程的开展与深化,“导学案”、“活动单”充实着我们的课堂,对于高中物理教学亦不能外,本文就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设计策略谈几点笔者的思考,望能有助课堂教学实践. 1 导学案教学模式概述 1.1 导学案教学的目的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记录整理,再通过习题训练进行巩固.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始终是被动地听、被动地记,偶有师生之间的对话也是教师问,学生被动地答.将导学案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实现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直至“自主学”的蜕变,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其学习能力. 1.2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环节划分 导学案教学模式具体讲是怎样一种教学模式呢?该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学生结合导学案进行课前的预习.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分析解决教师所发导学案上的有关问题,明确对应章节的所学内容,明确已知和未知,这样可以更加明确上课的目的;

第二环节,学生在课堂上对导学案上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讨论、探究.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学生拿出自己对导学案问题的结论和存疑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设计探究的基本思路,进行自主探究.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将各组学生讨论学习的结论罗列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整理、总结; 第三环节,学生结合导学案上的内容进行分析巩固. 1.3 优秀导学案的特点 由上文可知,“导学案” 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义,而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载体.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否能正常进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导学案的质量.优秀的高中物理导学案应该有这样一些特点: (1)注重体现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认识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 (2)导学案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注重物理探究活动的设计; (3)导学案对学生的学习要起到引而不发的作用,推进学[HJ1.55mm]生自主学习,并提供足够的素材帮助学生探究物理规律,巩固物理所学; (4)导学案应该体现物理教学的探究性,导学案应该渗透科学探究的思路,这一点会有助于学生科学方法的养成; (5)导学案的设计要切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基础. 2 高中物理导学案设计策略

高中物理选修3-2《划时代的发现》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题:4.1划时代的发现 (人教新课标选修3-2) 教材分析 《划时代的发现》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中的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历史资料,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拓展空间。本节的重点是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的研究不是凭空产生的,例如奥斯特研究电流磁效应受到康德等哲学家的“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这一思想的影响。法拉第研究磁生电是受到了奥斯特和对称性思想的影响。在他们认定目标后都是经历无数次失败之后才取得成功。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应着重让学生体会到奥斯特、法拉第的科学思想、科学信念和科学态度,从而启迪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其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学情分析 通过对选修3-1磁场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知电流的磁效应,掌握了通电导体周围磁场分布特点及方向的判断,并能灵活运用相关规律分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及运动,对电与磁之间的联系有了初步的认知,但学生对电流磁效应的发现的历史背景及历程并不熟悉,尤其这其中蕴含的物理文化知之甚少。此外,学生在初中物理部分已经学习过了电磁感应现象,知道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闭合回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历史历程还是比较陌生,对相关的物理学史了解较少,但学生对这些现象发现的历程细节充满着浓厚兴趣,期待着机会去领略感受其中物理文化精髓。本节课正是基于学生的这些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展开物理教学。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过程,并了解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 (1)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2)经历电磁感应现象发现过程中失败实验的探究体验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 (3)通过对电磁统一历程的学习和感受,体会物理学简单、和谐、对称、统一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1)通过对法拉第科学探索精神的学习,启迪学生形成正确科学观和世界观。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

高二物理学案选修

高二物理学案选修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本课时学习目标(导)】 1、会结合已掌握的知识探索碰撞前后的不变量。 2、通过实验找到碰撞前后的不变量。 【自主思考(思)】 1、两个物体________沿同一直线运动,________仍沿这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2、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________,即如何保证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这条直线运动。此外,还要考虑怎样测量物体的________和怎样测量物体的________。 3、关于实验数据的处理,应用________的形式记录,填表时注意思考:如果小球碰撞后运动的速度与原来的方向________,应该怎样记录? 4、对于每一种碰撞的情况(例如两个物体碰后分开或粘在一起的两种情况),都要填写一个表格,然后根据表中的数据寻找碰撞前后的___。 【小组合作学习(议、展、评)】 5、实验的基本思路1)一维碰撞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这条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2)怎

样找出不变量?(1)质量:质量是不变的,但质量与运动状态无关,不是要寻找的量。(2)mv:物体质量与各自速度的乘积之和是否为不变量,即是否有m1v1+m2v2=+(3)mv2:物体质量与各自速度平方的乘积之和是否为不变量,即是否有(4):物体速度与其质量之比的和是否为不变量,即是否有+=+说明:碰撞是在物体之间进行的,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一般要发生变化,因此要找出碰撞中的不变量,应考虑到质量与速度的各种组合。 6、需要考虑的问题①怎样才能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可以利用凹槽或气垫导轨限定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也可以利用长木板限定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或使两物体重心连线与速度方向共线。②怎样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学习笔记】 参考案例一:v=,式中Δx为滑块上挡光片的宽度,Δt为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课堂训练(检)】 1、在利用气垫导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时,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 A、秒表、天平、刻度尺 B、弹簧秤、秒表、天平 C、天平、刻度尺 D、秒表、刻度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