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温度与温标》学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温度和温标

第四節溫度和溫標一、教學目標:1、知道什麼是狀態參量,什麼是平衡態。
2、知道什麼是熱平衡,什麼是熱平衡定律。
3、知道溫度的表示方法。
4、知道常見溫度計的構造,會使用常見的溫度計。
5、理解攝氏溫標和熱力學溫標的轉換關係。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本節的重點是熱平衡的概念及熱平衡定律以及溫度、溫標的建立和使用。
本節的難點是利用熱平衡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具體實例,掌握溫標之間的轉換關係。
三、教學方法與建議閱讀法、實例分析法四、學情分析在本節課本中引入了系統、狀態參量、平衡態、熱平衡等一系列概念,並根據熱平衡來定義溫度。
這樣定義溫度,使學生對溫度這個物理量的理解比初中“冷熱的程度”這一說法深刻了很多,但又和初中的說法是一致的。
初中物理學習中,學生知道用溫度計測量溫度的過程,而現在根據熱平衡定律明確了這一操作過程的物理原理。
對許多與溫度有關的物理現象,現在都可以用新的概念來重新認識。
因此,要想學生能夠充分理解接受本節的新概念、新方法,可以採用對比初高中知識的不同,來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
五、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杯子中盛有正在熔化的0℃的冰水混合物,若將其移至0℃的房間,冰和水品質各怎樣變化?說說其中的道理.思考:初中階段學習的熱傳遞方向是怎樣的?若兩個接觸物體間沒有發生熱傳遞.這兩個物體一定具有怎樣的共性?(二)進行新課1、平衡態與狀態參量請學生閱讀課本,歸納以下概念:(1)系統:物理學中,把所研究的物件稱為系統。
系統以外的周圍物體稱之為外界或環境,系統與外界之間往往存在相互的作用.在物理學研究中,對系統內部問題,往往採取“隔離”分析方法,對系統與外界的相互作用問題,往往採取“整體”分析的方法.(2)狀態參量:描述物質系統狀態的宏觀物理量叫做狀態參量.物理學中,需要研究系統的各種性質,包括幾何性質、力學性質、熱學性質、電磁性質等等.為了描述系統的狀態。
需要用到一些物理量,例如:用體積描述它的幾何性質,用壓強描述力學性質.用溫度描述熱學性質等等。
高中物理温度与温标教案

高中物理温度与温标教案主题:温度与温标教学目标:1. 了解温度的概念及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2. 理解不同温标之间的转换关系;3. 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1. 温度的定义及其常用温标;2. 不同温标之间的转换关系。
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测量不同温度下的物体的温度;2. 如何进行不同温标之间的转换。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温度与温标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温度的存在与重要性。
二、温度的定义及常用温标(10分钟)1. 温度的定义: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运动速度的表征;2. 常用温标: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开氏温标等。
三、不同温标之间的转换关系(15分钟)1. 摄氏度与华氏度的转换关系:C = (F - 32) × 5/9,F = C × 9/5 + 32;2. 摄氏度与开氏度的转换关系:K = C + 273.15。
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0分钟)介绍常见的温度计,如普通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并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
五、练习与讨论(10分钟)请学生完成一些温度与温标的转换计算题目,并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
通过讨论,帮助学生加深对温度与温标的理解。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温度与温标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与实践,加深对温度的认识。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本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温度与温标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和计算题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温度的测量与转换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勇于提问,加深他们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2.1温度和温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③设计互动环节,如让学生参与温度转换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强调温度和温标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温度和温标。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温度和温标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温度和温标的历史与发展》:介绍温度和温标的概念起源、发展历程以及重要科学家对其贡献。
《温度控制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温度控制在不同工程领域的应用实例,如电子制造、食品保存等。
探究温度变化对物体性质的影响,如热膨胀、热传导等。
研究温度和温标在环境监测、气候变迁等方面的应用,关注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反思与总结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讲解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的时候,我用了两个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温度下的膨胀程度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个温标的差异。这个实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很有深度的问题。这让我感到很高兴,因为这说明学生是在积极思考的。
2.通过具体实例和生活场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温度和温标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规范实验操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6.鼓励学生课下复习,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1温度和温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高中物理第七章温度和温标课堂互动学案新人教选修

4 温度和温标课堂互动三点剖析1.温度与温标温度的宏观意义:(1)一个系统或几个系统处于热平衡,则它们具有相同的温度.(2)为了定量地描述温度引入了温标,常用的温标有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注意两种温标确定的温度数值不同,但表示温度变化的数值相同.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关系为T=t+273.15 K因绝对温度达不到,故热力学温度不可能取负值,而摄氏温度能取负值.2.对平衡态和热平衡的理解(1)平衡态:指的是一个系统内部的性质不再改变.具体判断方法是:描述系统各种性质的状态参量均保持不变,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若其一发生改变,则系统就未达平衡状态.(2)热平衡:指的是两个系统相互作用后,两个系统的状态参量都不再变化时达到的状态,达热平衡时两系统具有一个“共同性质”,表征这一“性质”的物理量定义为温度.判断两系统是否达热平衡的方法,一是看温度是否改变,二是根据热平衡定律.3.对温度计测温度的原理的理解(1)温度计是根据物质的某个特性制造出来的,水银温度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膨胀制造而成,其特点总是细管中水银柱的高度与温度成线性关系.金属电阻温度计是根据铂的电阻与温度成线性关系制成的.(2)温度的零点和分度方法是根据测温物质的测温特性确定的.例如,早期的摄氏温度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水的沸点为100℃,并据此把玻璃管上0℃刻度与100℃刻度之间均匀分成100等份,每份等份1℃.各个击破【例1】关于热力学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3°C=240 KB.温度变化1℃,也就是温度变化1 KC.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都可能取负值D.温度由t℃升至2t℃,对应的热力学温度升高了273 K+t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T=273 K+t,由此可知:-33℃=240 K,A正确,同时B 正确;D中初态热力学温度为273 K+t,末态为273 K+2t温度变化t K,故D错;对于摄氏温度可取负值的范围为0—-273 K,因绝对零度达不到,故热力学温度不可能取负值,故C错.答案:AB类题演练1 “在冬天,一昼夜的温差为15℃”和“在冬天,一昼夜的温差为15 K”,以上两种叙述中的温度差哪种说法大些?解析:以上两种说法中,一种是用摄氏温度表示的,一种是用热力学温度表示的,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温度间隔是相同的.所以,两种说法的温度差相同.答案:以上两种说法的温度差一样大.【例2】“在测铜块的比热容时,先把质量已知的铜块放入沸水中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把它迅速放入质量已知、温度已知的水中,并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当水温不再上升时,这就是铜块与水的共同温度,根据实验的数据就可以计算铜块的比热容”.以上的叙述中,哪个地方涉及到了“平衡态”和“热平衡”的概念?解析:铜块放入水中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铜块和沸水各自达到“平衡态”,它们这两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铜块的温度就等于沸水的温度.当把铜块和温度计放入质量已知、温度已知的水中时,铜块、温度计和水三者发生热传递,当水温不再上升时,水、铜块和温度计各自达到平衡态,三者达到热平衡. 答案:见解析类题演练2 甲、乙两物体接触时,甲向乙传递热量的原因是( )A.甲的质量比乙大B.甲的比热容比乙大C.甲的热量比乙大D.甲的温度比乙高解析:甲向乙传递热量,说明甲和乙没有达到热平衡,而两系统达热平衡时具有“共同的性质”即温度,所以甲、乙两物体间一定存在温差,且甲的温度高于乙的温度.答案:D【例3】 已知某物理量x 与热力学温度T 成正比,请把这个关系式用等式写出来.现在用摄氏温度t 表示这个温度,这个关系式该怎样写?解析:由题意可知:x∝T,设其比例系数为 K ,则x 与T 关系式可写作x=KT ;由T=273+t 可知,如用摄氏温度t 表示,则x=K(t+273)其中 K 为比例系数答案:x=KT ;x=K(t+273)类题演练3 图7-4-1甲表示某金属丝的电阻R 随摄氏温度t 变化的情况.把这段金属丝与电池、电流表串联起来(图7-4-1乙),用这段金属丝做温度探头,把电流表的电流刻度改为相应的温度刻度,于是就得到一个最简单的电阻温度计.请判断:如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都是不变的,电流表上代表t 1、t 2的两点,哪个应该标在电流比较大的温度上?图7-4-1 解析:根据焦耳定律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rR E I +=可知:电流通过导体,电阻发热,电阻温度升高,电阻阻值增大,电流变小,故t 1应标在电流较大的温度上.答案:t 12019-2020学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个中子与某原子核发生核反应,生成一个氘核,该反应放出的能量为Q ,则氘核的比结合能为( ) A .2Q B .Q C .3Q D .2Q2.如图所示,在纸面内半径为R 的圆形区域中充满了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一点电荷从图中A 点以速度v 0垂直磁场射入,与半径OA 成30°夹角,当该电荷离开磁场时,速度方向刚好改变了180°,不计电荷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点电荷离开磁场时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通过O 点B .该点电荷的比荷为02v q m BR= C .该点电荷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为t =3R v π D .该点电荷带正电 3.如图所示,在轨道III 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返回时,先在A 点变轨沿椭圆轨道II 运行,然后在近地点B 变轨沿近地圆轨道I 运行。
新课标高中物理:(学案)温度和温标

温度和温标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状态参量,什么是平衡态。
2.知道什么是热平衡,什么是热平衡定律。
3.知道温度的表示方法。
【学习重难点】
1.知道常见温度计的构造,会使用常见的温度计。
2.理解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的转换关系。
【学习过程】
1.平衡态和状态参量
在物理学中,通常把所研究的对象称为____ _。
(1)状态参量:_______________叫做系统的状态参量。
(2)平衡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情况下就说系统达到了平衡态。
2.热平衡与温度
(1)温度:温度是表示________的物理量,反映了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的标志。
(2)热平衡: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______________。
3.温度计与温标
(1)温度计是_______________的工具。
(2)温标: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温标。
用______表示的温度叫做摄氏温度;国际单位制中用_____表示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
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为:T=t+273.15 (K)
说明:
①两种温度数值不同,但改变1 K和1℃的温度差相同。
②0K是低温的极限,只能无限接近,但不可能达到。
2.1温度和温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热膨胀、热电效应等
4.实践活动:制作简易温度计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简易温度计的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5.重点与难点
-温度的定义与性质
-温标之间的转换关系
-温度测量方法与仪器
-简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1)温度与分子运动关系:
-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
5.实践活动:制作简易温度计
-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动手制作简易温度计,并进行实际测量
教学目标:
1.了解温度的定义、性质及测量方法
2.掌握不同温标之间的转换关系
3.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温度的定义、性质、温标及测量方法
2.演示法:展示不同温度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掌握常见温度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理解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如热膨胀、热电效应等。
(4)实践活动:制作简易温度计
-通过制作简易温度计,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温度测量原理的理解。
2.教学难点
(1)温度与分子运动关系的理解
-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温度与分子运动之间的直接联系,需要通过实例和动画等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展示。
-在实验操作区,提前放置实验器材,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在分组讨论区,准备白板、记号笔等工具,方便学生进行讨论和记录。
-确保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正常运作,包括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以便于使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温度和温标”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统编高中物理《温度和温标》教学设计

统编高中物理《温度和温标》教学设计一、内容及解析:(一)内容:温度和温标(4课时)(二)解析: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一个物理量,在我国通常使用摄氏温标来标志。
生活中,对于一个物体的冷热情况,学生们都有用手触摸、身体感受的经验。
但哪个物体热些,哪个物体冷些,只是一种相对的感觉,并无明确的标准,至于一个物体比另一个物体热多少或冷多少,我们就更无法做出比较准确的描述了,这就必须借助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来测量。
二、目标及解析1、目标①知道平衡态及系统的状态参量②明确温度的概念,知道热平衡定律及其与温度的关系③了解温度计的原理,知道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2、解析①知道系统的宏观性质不再随时间变化,这种情况就说系统达到了平衡态及系统的状态参量: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②知道热平衡中具有的“共同的热学性质”叫做温度,知道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这个结论称为热平衡定律,也叫热力学第零定律.③了解温度计的原理,知道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为T=t+273.15 K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平衡态与热平衡的区别与联系,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未区分研究对象的一个系统还是两个接触的系统。
解决这一问题根据判断依据系统不受外界影响,状态参量不变、两个系统的温度相同来区别平衡态与热平衡。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传统教学方法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部分 自学(约20%)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填空一、平衡态和状态参量1.系统:在物理学中,通常把研究对象称为系统.2.状态参量: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叫做系统的状态参量.[来源:学科网]3.平衡态:系统的宏观性质不再随时间变化,这种情况就说系统达到了平衡态.二、热平衡与温度1.热平衡:两个相互接触的热力学系统,最后系统的状态参量都不再改变,这时两个系统具有“共同性质”,我们就说这两个系统达到了热平衡.2.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这个结论称为热平衡定律,也叫热力学第零定律.3.温度:热平衡中具有的“共同的热学性质”叫做温度.三、温度计与温标1.摄氏温标:一种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_℃,水的沸点为100_℃,在0 ℃和100 ℃之间均匀分成100等份,每份算做1 ℃.2.热力学温标:现代科学中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热力学温标也叫绝对温标.热力学温标表示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用符号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符号为K.3.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为T=t+273.15_K.[来源:]第二部分 新课教学(互学约30%、导学约40%)问题一:如何理解状态参量与平衡态?设计意图:通过这组问题串,让学生理解状态参量与平衡态。
2.1温度与温标 学案-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学习内容:《 2.1温度和温标》总第_____课时课标核心了解热力学系统、温度和温标素养要求1、知道系统状态参量和平衡态。
2、知道热平衡,理解热平衡定律及温度的意义学习目标3、知道温标、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知道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转换关系。
学习重点系统、温度、温标学习过程教学笔记【自主学习】回顾压强和大气压强知识,阅读教材,用状态参量描述一个热力学系统【合作学习·难点探究】任务一、知道平衡态和状态参量1、系统:大量分子组成的一个系统,在热学中叫一个热力学系统,简称系统。
(系统之外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物体统称为外界)。
2.状态参量:状态参量几何参量:体积V;力学参量,压强P;热学参量T。
3.平衡态: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系统内各部分的状态参量能够达到稳定状态,这种状态叫作平衡态平衡态的特点:系统所有状态参量都不随时间变化。
4、对平衡态的理解:(1)热力学的平衡态是一种动态平衡,(2)由于实际中并不存在完全不受外界影响,并且宏观性质绝对保持不变的系统,所以平衡态只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例题1】下列关于系统是否处于平衡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空调2分钟内教室内的气体处于平衡态B.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这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处于非平衡态C.0℃的冰水混合物放入1℃的环境中,冰水混合物处于平衡态D.压缩密闭容器中的空气,空气处于平衡态【针对训练1】如果一个系统达到了平衡态,那么这个系统各处的A.温度、压强、体积都必须达到稳定的状态不再变化B.温度一定达到了某一稳定值,但压强和体积仍是可以变化的C.温度一定达到了某一稳定值,并且分子不再运动,达到了“凝固”状态D.温度、压强就会变得一样,但体积仍可变化任务二、热平衡与温度1.热平衡:两个相互接触的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参量不再变化,此时两个系统达到了热平衡。
2.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学号高二物理第七章《分子动理论》第四节《温度和温标》学习目标:1、知道是状态参量,什么是平衡态2、理解热平衡的概念及热平衡定律3、理解温度的意义4、知道常见温度计的构造,会使用常见的温度计5、掌握温度的定义,知道什么是温标、热力学温标,以及热力学温度的表示。
理解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转换关系。
重点难点:热平衡定律又叫热力学第零定律是本节的重点学习过程:【导读与导思】仔细反复研读教材初步掌握本节内容,完成下列任务一、状态参量与平衡态1.系统和外界(1)系统:在热学中,把某个范围内大量分子组成的研究对象叫做,简称系统.(2)外界:系统之外与系统发生的其他物体统称为外界.2.状态参量:在热学中,为确定系统的状态,需要用到的一些物理量,如、、等.3.平衡态:对于一个不受外界影响的系统,无论其初始状态如何,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必将达到一个不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这种状态叫平衡态.二、热平衡与温度1.热平衡:两个系统相互接触,它们之间没有材料,或通过导热性能好的材料接触,这两个系统的不再变化,此时的状态叫热平衡状态,我们说两系统达到了.2.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这个结论称为热平衡定律,又叫热力学第零定律.3.温度:处于热平衡的两个系统必定具有某个性质,我们用来表征这个“共同性质”.温度也可理解为物体的程度.三、温度计和温标1.温度计的测温原理(1)水银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2)金属电阻温度计是根据金属的随的变化来测量温度的.(3)气体温度计是根据与的关系来测量温度的.(4)热电偶温度计是根据不同导体,因产生电动势的大小来测量温度的.2.温标:定量描述温度的方法(1)摄氏温标:一种表示温度的方法,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水的沸点为 .在0 ℃和100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2)热力学温标:现代科学中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规定摄氏温度的-273.15 ℃为零值,它的一度摄氏温度的一度.(3)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①摄氏温度:温标表示的温度,符号t,单位,符号表示为℃.②热力学温度:温标表示的温度,符号T,单位,符号表示为K.③换算关系:T=K【特别提醒】在用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表示温度变化时,每变化1 ℃等于每变化1 K,即两种温标表示的温度差是相等的.四、对平衡态和热平衡的理解1.平衡态的理解(1)热力学的平衡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组成系统的分子仍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只是分子运动的平均效果不随时间变化,表现为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而力学中的平衡态是指物体的运动状态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2)平衡态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任何系统完全不受外界影响是不可能的.系统处于平衡态时,由于涨落,仍可能发生偏离平衡状态的微小变化.(3)两个系统达到热平衡后再把它们分开,如果分开后它们都不受外界影响,再把它们重新接触,它们的状态不会发生新的变化.因此,热平衡概念也适用于两个原来没有发生过作用的系统.因此可以说,只要两个系统在接触时它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我们就说这两个系统原来是处于热平衡的.2.热平衡定律的意义热平衡定律又叫热力学第零定律,为温度的测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因为互为热平衡的物体具有相同的温度,所以比较各物体温度时,不需要将各个物体直接接触,只需将作为标准物体的温度计分别与各物体接触,即可比较温度的高低.五、温度与温标的理解1.对温度的理解应注意(1)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微观上,反映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3)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物体都具有相同的温度.(4)若物体与A处于热平衡,它同时也与B达到热平衡,则A的温度便等于B的温度,这就是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2.温度计测量原理:一切互为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温度计与待测物体接触,达到热平衡,其温度与待测物体的温度相同.3.温标(1)常见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华氏温标、热力学温标.(2)温标要素:第一选择某种具有测温属性的测温物质;第二了解测温物质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第三确定温度零点和分度的方法.例1:关于平衡态和热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温度不变且处处相等,系统就一定处于平衡态B.两个系统在接触时它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这两个系统原来的温度是相同的C.热平衡就是平衡态D.处于热平衡的几个系统的温度一定相等例2:关于热力学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3 ℃=240 KB.温度变化1 ℃,也就是温度变化1 KC.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都可能取负值D.温度由t℃升至2t℃,对应的热力学温度升高了273 K+t【反思总结】解决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问题的关键:(1)T=t+273.15 K是解决有关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问题的基础.(2)温度变化1 ℃与变化1 K是等效的,即ΔT=Δt,但ΔT≠Δt+273.15.(3)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永远达不到,只能接近,故热力学温度不能出现负值.【课堂练习】1.下列有关热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两个系统在某时刻处于热平衡状态,则这两个系统永远处于热平衡状态B.热平衡定律只能研究三个系统的问题C.如果两个系统彼此接触而不发生状态参量的变化,且这两个系统又不受外界影响,那么这两个系统一定处于热平衡状态D.两个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温度可以有微小差别2.一个系统的温度由200 K升高到300 K,另一个系统的温度由200 ℃升高到300 ℃,则有关这两个温度及其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升高了相同的温度 B.它们升高的温度不同C.它们后来的温度相同 D.它们后来的温度不同3.下列状态中处于热平衡态的是( )A.将一金属块放在沸水中加热足够长的时间 B.冰水混合物处在0 ℃环境中C.突然被压缩的气体 D.开空调2分钟内教室内的气体4.关于温度的物理意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客观反映B.人如果感觉到某个物体很冷,就说明这个物体的温度很低C.热量会自发地从含热量多的物体传向含热量少的物体D.热量会自发地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向温度较低的物体5.关于热力学温标的说法正确是( )A.热力学温标是一种更为科学的温标 B.热力学温标的零度为-273.15 K C.气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其体积为零D.在绝对零度附近气体已液化,所以它的压强不会为零6.下列物体中处于热平衡状态的是( )A.冰水混合物处在1 ℃的环境中B.将一铝块放入沸水中加热足够长的时间C.冬天刚打开空调的教室内的气体D.一个装有气体的密闭绝热容器匀速运动,容器突然停止运动,容器内的气体7.下图是四种测液体温度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8.下列有关温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温标不同,测量时得到同一系统的温度数值可能是不同的B.不同温标表示的温度数值不同,则说明温度不同C.温标都是人为规定的,没有什么理论依据D.热力学温标是从理论上规定的9.关于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力学温标中的每1 K与摄氏温标中的每1 ℃大小相等B.热力学温度升高1 K大于摄氏温度升高1 ℃C.热力学温度升高1 K等于摄氏温度升高1 ℃D.某物体摄氏温度10 ℃,即热力学温度10 K10.如图,温度计中人们选择的测温物质及其依据是( )A.水,水的密度小B.水,水的密度出现异常现象C.汞,汞的密度大D.汞,汞的密度与温度呈规则的线性关系高二物理第七章《分子动理论》第四节《温度和温标》答案例1:答案:BD 解析:一般来说,描述系统的状态参量不止一个,根据平衡态的定义可以确定A错.根据热平衡的定义可知B和D是正确的.平衡态是针对某一系统而言的,热平衡是两个系统相互影响的最终结果,可见C错.正确选项为B、D. 【反思总结】平衡状态时各状态参量都保持稳定.热平衡指温度相同,热平衡时,不一定处于平衡态.例2:思路点拨: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是温度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对同一温度来说,用不同的温标表示数值不同,这是因为它们零值的选取不同,但两种温标表示的温差一定相同.答案:AB 解析:由T=t+273 K知,A项正确;由ΔT=Δt知B项正确;摄氏温度可取负值,但热力学温度没有负值,C错;温度由t℃升高到2t℃,摄氏温度升高了t,热力学温度也升高了t,D错.答案为A、B.1.答案:C 解析:2.答案:AD 解析:由T=t+273.15 K和两种温标下温度的变化特点Δt=ΔT 判断,可知A、D正确.3.答案:AB 解析:系统处于热平衡态时,其状态参量稳定不变,金属块放在沸水中加热足够长的时间,冰水混合物在0 ℃环境中,其温度、压强、体积都不再变化,是平衡状态,故A、B对;突然被压缩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故其不是平衡状态,C错;开空调2分钟内教室内的气体温度、体积均要变化,故其不是平衡状态,D错.4.答案:AD 解析: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但人们对物体冷热程度的感觉具有相对性,A正确,B错误;热传递的方向是热量自发地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向温度较低的物体,而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C错误,D正确.5.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热力学温标的性质.热力学温标在科学计算中特别体现在热力学方程中,使方程更简单,更科学,故A对;B是热力学温标的常识,错误;气体趋近于绝对零度时,已液化,但有体积,故其压强不为零,C错,D对.6.答案:B解析:冰水混合物在1 ℃的环境中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不是热平衡状态,A错误;当一个系统经足够长的时间,系统内各部分温度相等时,系统就达到了热平衡状态,B正确;冬天刚打开空调的教室内的气体各部分温度不相等,未处于平衡状态,C错误;匀速运动的容器突然停止运动时,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容器内的气体分子未达到平衡态,D错误.7. 答案:D 解析: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必须置于液体中,而且不能与器壁接触,只有D正确.8. 答案:AD 解析:温标是温度的测量标准,在不同温标下,同一温度在数值表示上可能不同,A正确,B错误;热力学温标是从理论上做出的规定,C错误,D 正确.9. 答案:AC 解析: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尽管是不同标准的计数方式,但仅是起点不同,热力学温标中变化1 K与摄氏温标中变化1 ℃是相同的,故A、C对B 错;摄氏温度为10 ℃的物体,热力学温度为283 K,D错.10.答案:D 解析:由于水的密度和温度的关系曲线是不规则曲线,并且不是单调的,如果选水为测温物质,则温度计刻度不均匀.汞的密度与温度呈规则的线性关系,选汞作为测温物质,温度计刻度是均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