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定语后置句梳理(必修1-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一词多义梳理(实词)(必修1-5)

一词多义梳理(实词)(必修1-5)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必修2《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①贰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贰则疑惑不专一;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二”的大写;不迁怒,不贰过再,重复②鄙越国以鄙远把……作为边邑;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庸俗,鄙陋;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③敝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使史更敝衣草屦坏,破旧;敝人皆狡,不识上下德行不高的人④许许君焦、瑕答应,听从杂然相许赞同;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⑤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见微知著隐蔽,不显露;微言大义幽微,精妙;参如微时,与萧何善卑贱荆轲刺秦王1.兵①不得持尺兵兵器②不及召下兵士兵③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2.使①使使以闻大王派遣;使者②使毕使于前让;使命3.诚①诚能得樊将军首副词,果真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副词,实在4.顾①顾计不知所出耳连词,表轻微转折,不过,只是②顾笑武阳回头看③将军宜枉驾顾之(《隆中对》)拜访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难道5.穷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走投无路②图穷而匕首见极,尽③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走到尽头鸿门宴1.幸①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②故幸来告良幸亏,幸而2.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老交情②故遣将守关者所以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故意3.间①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从小路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偶尔,有时候③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秘密地,悄悄地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夹杂⑤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参与4.善①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与……交好②王曰:“善。
”乃下令(《邹忌讽齐王纳谏》)应答之词,表示同意5.辞①卮酒安足辞推辞②未辞也告辞③大礼不辞小让计较,讲究6.坐①项王、项伯东向坐坐下②因击沛公于坐座位7.谢①哙拜谢感谢②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8.胜①刑人如恐不胜尽②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必修2兰亭集序1.修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形容词,高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形容词,长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动词,修建2.次①列坐其次旁边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动词,编次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陈涉世家》特指行军途中,在一地停留超过二宿3.期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②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副词,周、满③度已失期《陈涉世家》名词,期限4.致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名词,情趣、情致②致电上海动词,给予③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动词,招致④听妇前致词《石壕吏》动词,说5.信①信可乐也副词,实在②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动词,信任③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名词,凭证,信物游褒禅山记1.胜①何可胜道也哉尽,读shēnɡ②沛公不胜杯杓《鸿门宴》能承担,禁得起,读shēnɡ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优美的,读shènɡ④射者中,弈者胜《醉翁亭记》胜利,读shènɡ2.道①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②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③策之不以其道《马说》名词,方法3.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名词,碑上残存的文字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名词,文章③文过饰非动词,掩饰4.盖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副词,有“大概”的意思②日初出大如车盖《两小儿辩日》名词,车盖③英才盖世,众人仰慕动词,超过,胜过5.然①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连词,但,但是③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形容词,对,正确赤壁赋1.歌扣舷而歌之名词,歌词歌曰名词,歌声倚歌而和之动词,歌唱2.望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西望夏口动词,向远处看眺望德高望重名词,名望,声望3.如纵一苇之所如到……去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像,如同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及,“不如”就是不及,比不上王如其言依照,按照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1.凶①河内凶形容词,谷物收成不好,荒年②凶多吉少名词,不吉利的事③甫闻凶讯形容词,不幸,多指丧事,④缉拿元凶名词,杀人的人2.加①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②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动词,施加③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鸿门宴》动词,放④而山不加高,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动词,增加⑤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动词,夸大3.直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副词,仅、只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价值④理直气壮形容词,正确4.发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动词,指打开粮仓,救济百姓②百发百中动词,发射③发闾左谪戍渔阳《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④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动词,花开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并序》动词,出发5.胜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副词,尽②百战百胜名词,胜利③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动词,胜利⑤日出江花红胜火《忆江南》动词,超过⑥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6.数①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数词,s hù,几、若干②数罟不入洿池形容词,cù,密③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名词,shù,数目、数量④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副词,shuò,屡次⑤数不胜数动词,shǔ,计算7.兵①非我也,兵也名词,兵器②穷兵黩武名词,战争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④草木皆兵名词,士兵劝学1.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动词,横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动词,终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形容词,隔绝的,封闭的;以为妙绝副词,到了极点2.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形容词,强健,强大;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形容词,弓有力3.假假舆马者动词,借助,利用;乃悟前狼假寐与“真”相对,此处译为假装4.一用心一也形容词,专一;一如既往副词,一概,都过秦论1.北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北方②追亡逐北名词,败北的军队2.制①……赵奢之伦制其兵动词,统率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动词,制裁,制服③履至尊而制六合动词,统治④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动词,压制,控制⑤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名词,规模3.兵①……赵奢之伦制其兵名词,军队②收天下之兵名词,兵器4.亡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动词,丢失,丢掉②追亡逐北动词,逃亡;在此用作名词,逃亡的军队③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④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通“无”,没有5.举①包举宇内动词,举起,拿走②西举巴、蜀动词,攻取③举国上下形容词,全④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副词,尽⑤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动词,举起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动词,发动6.固①据崤函之固名词,险固的地势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形容词,牢固,稳固③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形容词,牢固,坚固④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形容词,固执,顽固⑤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形容词,顽固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形容词作动词,巩固,使……稳固⑦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副词,本来7.度①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名词,规章,制度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动词,衡量③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名词,尺码,尺度④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论积贮疏》名词,程度,限度⑤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名词,风度,常态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动词,渡过,越过⑦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动词,揣度8.信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形容词,可靠的②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动词,通“伸”,伸张③低眉信手续续弹《琵琶行》副词,随便,随意9.利①因利乘便名词,有利的形势②金就砺则利形容词,锋利③非利足也《劝学》形容词,快④有蒋氏者,专其利三年矣《捕蛇者说》名词,好处⑤商人重利轻别离《琵琶行》名词,私利,个人利益10.道①行军用兵之道名词,方法②策之不以其道《马说》名词,方法③有碑仆道《游褒禅山记》名词,道路11.遗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动词,丢失②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礼记》名词,丢失的东西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动词,给予师说1.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吾师道也动词,学习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学习④或师焉,或否焉动词,从师学习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⑥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动词,以……为师⑦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名词,军队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名词,榜样2.道①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名词,风尚③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④于是废先王之道《过秦论》名词,政治主张、措施⑤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动词,取道⑥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动词,述说,说⑦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名词,道路⑧策之不以其道《马说》名词,方法3.固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副词,本来;②据崤函之固《过秦论》名词,坚固(的地势)③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秦论》形容词,牢固4.贤①其贤不及孔子名词,才能、学问;②师不必贤于弟子形容词,高明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形容词作名词,有贤德的人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1.负①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_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2.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_②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臣3.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牵、拉③相如引车避匿掉转_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拉、引4.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副词,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副词,只,不过5.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副词,幸好,幸亏_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③则幸得脱矣副词,侥幸7.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②顾吾念之副词,只是,不过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副词,难道9.传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②舍相如广成传招待宾客的馆舍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____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扬苏武传1.发①方欲发使送武等派遣、打发②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起事③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揭露、暴露④及还,须发尽白头发2.当①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②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判处_③副有罪,当相坐应当6.益①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副词,越发,更加;②武益愈副词,逐渐,渐渐③单于愈益欲降之副词,越发,更加7.相①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副词,互相②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副词,相互_③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副词,相互④副有罪,当相坐代词,偏指一方,你⑤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代词,偏指一方,你8.会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副词,适逢②单于召会武官属动词,召集③会论虞常副词,会同9.数①数通使相窥观副词,屡次②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名词,数目,数量③此数者用兵之患也数词,几个张衡传1.征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②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应验2.举①举孝廉不行推荐②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庄暴见孟子》副词,全,都③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六国论》介词,拿,用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攻取⑤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孔雀东南飞》成功3.观①因入京师,观太学游学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_名词,景象③大王见臣列观《廉颇蔺相如列传》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4.致①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用 _____②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到达7.就①连辟公府不就动词,上任②金就砺则利《劝学》动词,靠近③荆轲遂就车而去《荆轲刺秦王》动词,登上④轲自知事不就《荆轲刺秦王》动词,成功8.发①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动词,拨动②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动词,发动③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告子下》动词,起④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动词,打开⑤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史记•陈涉世家》动词,征发,调发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1.引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端起引以为流觞曲水《兰亭集序》疏导、引来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掉转2.乘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顺应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顺应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3.策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拄着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马鞭子,引申为暴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鞭打,引申为驯养4.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将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行为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辈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行走滕王阁序1.(1)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干,没③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动词,竭尽,用尽④聊乘化以归尽动词,死(2)属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动词,属于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词,类③举酒属客读zhǔ,动词,劝人饮酒④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动词,掌管⑤衡少善属文动词,连缀⑥属予作文以记之动词,通“嘱”,嘱托(3)引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②恭疏短引名词,序③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词,牵,拉④引壶觞以自酌动词,端起⑤引以为流觞曲水动词,引导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动词,引用(4)穷①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形容词,遍,尽②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动词,极尽③穷睇眄于中天动词,极尽④岂效穷途之哭走投无路(5)即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走近、靠近、接近②太守即遣人随其往立即、就③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就是④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假如⑤成功在即当、当前⑥且壮士不死即已通“则”(6)胜①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②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形容词,盛大的③沛公不胜杯杓副词,禁得起④刑人如恐不胜副词,尽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形容词,优美的⑥质胜文则野动词,胜过、超过逍遥游1.志《齐谐》者,志怪者也《逍遥游》记述、记载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志向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动词,标记、做标记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形容词,志向节操高尚2.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逍遥游》名称、名字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声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命名、起名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指出3.图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计划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考虑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地图4.置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置杯焉则《逍遥游》放上、安放郑人有且置履者《郑人买履》购置、添置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放弃、丢下5.息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逍遥游》气息陈情表1.除除臣洗马授予官职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修治,整理2.矜犹蒙矜育怜悯不矜名节顾惜3.薄门衰祚薄,晚有儿息浅薄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迫近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轻视,看不起4.卒保卒余年终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步兵,士兵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终于,最终6.见慈父见背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看见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表被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梳理探究1《文言词语和句式》 课件 (共76张PPT)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类型:
5
、
用
“非”“未”“弗”“无”“莫”
“毋”等否定词表示判断。
⑴ ⑵ ⑶予蚓愿本无早·非爪定·文牙大人之计画利,士,莫·用筋众骨人之之强议也
二、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 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子叫被 动句。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 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 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陈胜王 沛公军霸上 B:名词前面加一个介词,后面加一个动词。 蹄之 而后乃今图南 C: 换一个相应的动词。 女幸而偶我
四、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
1、表示方位或处所。译为“向(朝、往)
••••••”
“从(在、当) ••••••”
名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词
范雎至秦,秦王庭迎
作
2、表示比喻,可译为“像••••••一样”、
篇
春风又绿江南岸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足以荣汝身
四、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名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词 使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
动
面目见之
篇
族秦者秦也
四、词类活用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主要要形容词意动、名词意动。
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 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 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 表示的性质或状态。经常可以翻译为:
1、“于”表被 动
⑴而君幸于赵王
·
⑵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 时,学于余
·
2、用“见”“见…于…”“受…于…” 表被动。
⑴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⑵ 臣 诚 恐 见 欺 于 王 而 负 赵 。 ··· · ⑶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教师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教师版)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梳理探究1《文言词语和句式》 课件 (共37张PPT)

迁移训练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禹、汤被之矣
B、恐为操所先
C、君子寡欲则不 役于物
D、嬴闻如姬父为 人所杀
A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而为秦人积威之 所劫
C、盖当蓼州周公之 被逮
D、受制于人 A
在古代汉语里,宾语位置也
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是在 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 了强调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 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 前面。宾语可以分为下面几种:
(二)古今异义
1.词义的扩大
“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 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
“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 一切美好的性质。
2.词义的缩小
“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 示坏的气味
丈人 山东 妻子
3.词义转移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 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 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
A、火烈风猛,船往如箭。
B、小虫伏不动,呆若木鸡。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
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 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 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 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 定俗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 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
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 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 的)、比及(等到......的时候)。
词性
名词n. 动词v. 形容词adj. 数词num.
量词 代词pron.
实词
副词adv. 介词prep.考文言文18个虚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定语后置句梳理(必修1-5)

定语后置句梳理(必修1-5)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必修2《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必修1荆轲刺秦王1.定语后置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太子及知其事者宾客”)②群臣侍殿上者(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侍殿上者群臣”)鸿门宴1.定语后置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白璧”“玉斗”做中心语,“一双”做定语)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兵”做中心语,数词做定语。
)必修2兰亭集序1.定语后置句(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大、盛”后置,标志是“之”,按现代汉语语序为“仰观大之宇宙,俯察盛之品类”)(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盛”后置,按现代汉语语序为“虽无盛之丝竹管弦”)赤壁赋1.定语后置句(1)凌万顷之茫然(正常语序为“凌茫然之万顷”)(2)客有吹洞箫者(正常语序为“有吹洞箫客”)必修3劝学1.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为“爪牙”的定语,“强”为“筋骨”的定语。
“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过秦论1.定语后置句铸以为金人十二。
(金人做中心语,数词十二为定语。
)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1.定语后置句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现代汉语语序为“求可使报秦者”)苏武传1.定语后置句送匈奴使留在汉者(现代汉语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优质课件

文言句式教学设计
(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 )
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说“古今言殊”。 他说,尽管是为《论语》作注的大学者 朱熹,假如时光倒流,让他参与孔子与 其弟子的交谈,春秋孔子他们的说Leabharlann , 宋人朱熹一句也听不懂。为什么?
“古今言殊”。
句式类型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布置作业
1.资料上的文言句式题; 2.《文言句式20练》
(3)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以加重语气。
翻译下列句子 君何以知燕王? 微斯人,吾谁与归? 胡为而来哉? 一言以蔽之。 歌以赠之。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并力西向。
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
(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 (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 调它,也放在介词的
作状语。
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时人莫之许也。
B.吴子未之恩
也。
C.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D.蚓无爪
牙之利,筋骨之强。
2.下列句子中与“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句式相同的一项(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甚矣,汝之不惠。 C.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D.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 与亚父。
翻译下列句子 以为莫己若者。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良曰:“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童子何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夫晋,何厌之有? 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
动词宾语前置的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 词前;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 置于动词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篇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教学课件

4.省介词
⑴今以钟磬置( )水中。
⑵荆州之民附操者,逼( )兵 势耳。
⑶是儿少( )秦武阳二岁。 (《童区寄传》)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 也. ③2.我被为动赵句将:。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⑷梁父即·楚将项燕。 ⑸环滁皆·山也。 ⑹此亡秦之续耳·。
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 词“是”的区分)
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⑵此后典籍皆为版本。
⑶⑷⑸问同是今行日是十也·,何二天世年。,朗·不气知清木,兰惠是风·女和郎畅。。 ⑹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 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虚词(15个) 而乎其且所为焉也 以因于与则者之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 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 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 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 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和疑问句五种。
一、判断句:
内容解读
课标解读
理解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分析综合
1、挑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用的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 选出正确的一项或错误的一项。
文言虚词的考查常用比较的方式,即挑出字形相同的虚词, 比较它们的意义与用法。
拳拳
少,小 诚挚
词 多
则区区与诸君,论此于荒
自称的谦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语后置句梳理(必修1-5)
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必修2《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
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必修1
荆轲刺秦王
1.定语后置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太子及知其事者宾客”)
②群臣侍殿上者(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侍殿上者群臣”)
鸿门宴
1.定语后置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白璧”“玉斗”做中心语,“一双”做定语)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兵”做中心语,数词做定语。
)
必修2
兰亭集序
1.定语后置句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大、盛”后置,标志是“之”,按现代汉语语序为“仰观大之宇宙,俯察盛之品类”)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盛”后置,按现代汉语语序为“虽无盛之丝竹管弦”)
赤壁赋
1.定语后置句
(1)凌万顷之茫然(正常语序为“凌茫然之万顷”)
(2)客有吹洞箫者(正常语序为“有吹洞箫客”)
必修3
劝学
1.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为“爪牙”的定语,“强”为“筋骨”的定语。
“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过秦论
1.定语后置句
铸以为金人十二。
(金人做中心语,数词十二为定语。
)
必修4
廉颇蔺相如列传
1.定语后置句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现代汉语语序为“求可使报秦者”)
苏武传
1.定语后置句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现代汉语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