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形的力量》教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优秀范文五篇]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c4fd9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0.png)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3.拱形的力量首案编写者:崔xx【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养成教育训练点】对实验现象会思考、分析,不断进行深入研究。
【教学重点】测试拱形的承重能力。
【教学难点】拱形承重的秘密。
【教法学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实验、实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
教师自己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
学生自己准备: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老师在桌子上放两本书,现在我们把这两本书看成是一条河的两岸,现在想从河岸的一边到另一边,怎么办呢?(搭一座桥),老师随手把一张卡纸放在两本书上面,用硬币来测试这座平桥的承受力,发现它能承受的压力很小。
那我们有哪些办法可以增加桥面的承受力?3.纸拱承受压力的情况怎么样?学生预测能放几个硬币。
教师演示明确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纸拱形状变化到什么程度我们认为它不能再承重了?最后如何计算纸拱承受了几个硬币?4.以小组为单位做纸拱并测试纸拱最多可以承受几个硬币的重力。
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在放硬币的过程中拱的形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学生实验6.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纸拱受压时拱足向两边推开。
压力大拱足向两边移动的距离更大了。
三、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怎样使纸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提示:根据拱形受压变形的现象,寻找克服变形的方法。
3.学生组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分工,并注意哪些量是要求不变的。
4.让学生用把一根小竹竿弯成拱形,体会拱形对两手的作用。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拱形的力气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熟识拱形能够向下并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2.能依据观看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并通过瓜皮拱的受力状况推想拱形受力时各部分相互挤压的作用,进一步理解拱形承重的缘由。
3.能乐观参与合作学习,并在争论过程中边试验边改进,不断加深争论。
2重点难点重点:1.熟识拱形受力时可以将力分散,并向下和向外传递,在拱足处转化成外推力和向下的力。
2.知道抵住外推力,可以使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难点:瓜皮拱的受力状况推想拱形受力时各部分相互挤压的作用,进一步理解拱形承重的缘由。
3教学过程3.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1.图片:各种拱形结构的建筑物(课件出示)——这些建筑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拱形结构,板书拱形)2.古今中外,从城市到相间,拱形建筑到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熟识一下拱形。
活动2【活动】争论拱形(二)争论拱形1.人们为何要将建筑物做成拱形?你是怎么想的?,真的如大家所说,拱形能承受很大的力吗?让我们一起来争论一下拱形的力气,导入及板书2.要争论拱形的力气,必需先要制作拱,看看我是怎么做的(演示纸拱的制作)3.猜猜看,这个纸拱能承受多大的压力,也就是能承受多少个垫圈?4.毕竟怎样,让我们一起通过试验来测试一下,请大家先了解一下试验的要求:(课件呈现)5.分组试验探究6.沟通板书:可承受确定的压力7.在刚才的试验中,你还发觉了什么?(拱足怎么啦?)板画(师板画拱形——同时介绍拱形的拱顶和拱足)(1)拱足向外移动了,这是什么缘由造成的?(2)拱顶受到的压力到了拱足变成了向外的推力,拱足部分真的有两个外推力吗,我们不妨体验一下:两人合作,一人拱顶处使力,另一人两个手指抵住拱足,体验外推力;8.除了外推力,向下的压力还有吗?(演示试验:沙平面受力压痕,板画完整的受力图)9.现在谁来说说看拱形受力有什么特点。
课件:拱形受力时可以将力分散,向下和向外传递,在拱足处转化成外推力和向下的力。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这一节内容位于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五单元《建筑物》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让学生了解拱形结构在建筑物中的应用,以及拱形结构的优势。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从实际建筑物中观察拱形结构,通过实验和探究,分析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
然而,对于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和拱形结构在建筑物中的应用,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知道拱形结构在建筑物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建筑物的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
2.难点:拱形结构在建筑物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际建筑物中的拱形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让学生进行拱形结构受力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拱形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建筑物中的拱形结构,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拱形结构能够在建筑物中承受重力?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拱形结构受力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总结拱形结构的优势。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5篇范例]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2f1983d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5d.png)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
【课前准备】图片资料,纸,课件。
【教学重点】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
【教学难点】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课:柔软无力的纸,做成拱形怎么就变“坚硬”了?古代城门为什么都做成拱形?二、动手操作,验证假设1、设计对比试验试验A:一张台历纸,现在把它平放在跨度为8厘米的两本厚书上,再在台历纸中间轻轻放上一角钱的硬币,会发生什么现象?放上二个、三个、四个……请同学们画出受力图,然后思考如何让一张纸承受更大的压力呢?试验B:把台历纸弯曲成拱形的时候,两边用书抵住,再放上硬币,大家猜一猜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奇迹呢?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拱形结构能承受较大的力。
2、动手试验10分钟时间,组内完成实验,看看相同材质的台历纸,弯曲成拱形后,哪个组的拱形能够承受更多的压力。
3、交流探究总结:当我们使用相同材质的纸板时,我们把拱脚的位置垫得越高,这个拱形能够承受的压力就越大。
4、播放课件,图示解析:当拱形受到一个压力的时候,它就会把这个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此时当我们抵住这个力,拱形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拱形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一个产生外推力的结构,所以拱形结构又叫推力结构。
三、搭建拱形桥利用拱形的特点,人们用小块的砖、石材也可以建造很大的拱。
现在我们看一段视频,利用积木来搭一座拱桥,看他搭得好不好。
全体观看积木拱桥。
小结: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重量。
四、各式各样的拱桥1、游戏:捏鸡蛋刚才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拱形结构能承受更多的压力,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鸡蛋,薄薄的蛋壳也能承受很大的压力。
教科版《拱形的力量》公开课优秀教案1

教科版《拱形的力量》公开课优秀教案 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拱形的力量》,详细内容为第二章第三节“拱形结构的稳定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拱形的概念、分类、受力特点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拱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受力特点,了解拱形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拱形结构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使其认识到拱形结构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拱形结构的受力分析及稳定性判断。
2. 教学重点:拱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受力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拱形模型、图片等。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赵州桥、悉尼歌剧院等著名拱形建筑,引发学生对拱形结构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1)介绍拱形的概念、分类及其受力特点。
(2)通过实例分析,讲解拱形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讲解拱形结构受力分析的步骤及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拱形的概念、分类及受力特点。
2. 拱形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拱形结构受力分析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拱形的概念及分类。
(2)分析下列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赵州桥、悉尼歌剧院。
2. 答案:(1)拱形是指由两个曲率相等的圆弧组成的结构。
分类有:圆拱、椭圆拱、抛物线拱等。
(2)赵州桥:采用圆拱结构,受力均匀,稳定性好;悉尼歌剧院:采用抛物线拱结构,外观独特,受力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拱形结构的概念、分类及受力特点掌握较好,但在受力分析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拱形结构的实际应用案例,加深对拱形结构在实际工程中重要性的认识。
2024年教科版《拱形的力量》精彩教案优质版1

2024年教科版《拱形的力量》精彩教案优质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拱形的力量》,教学内容为第三章第一节“拱形的结构与特点”。
详细内容包括:拱形的基本概念、拱形的结构分类、拱形的主要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拱形的基本概念、结构分类和主要特点。
2. 能够分析并解释生活中拱形结构的原理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拱形的基本概念、结构分类和主要特点。
难点:拱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实际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直尺、圆规等。
学具:铅笔、橡皮、纸张、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拱形结构,如桥梁、隧道、教堂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拱形结构的特点和作用。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拱形的基本概念、结构分类和主要特点。
(2)讲解拱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一道关于拱形结构的应用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5. 动手实践(15分钟)学生分组,利用学具制作拱形模型,观察并记录拱形结构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拱形的概念、结构分类、主要特点。
2. 拱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制作拱形模型的方法和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拱形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分类。
(2)举例说明拱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分析拱形结构的特点,并解释其优势。
2. 答案:(1)拱形是一种曲面结构,其分类有圆拱、椭圆拱、抛物线拱等。
(2)拱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桥梁、隧道、教堂等。
(3)拱形结构具有抗压能力强、跨度大、稳定性好等特点,使得其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拱形结构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以及对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拱形结构,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优质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力量》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拱形力量》这一章节中,深入探讨拱形结构特性和优势。
具体内容包括:拱形基本概念、拱形在生活中应用、拱形受力分析以及拱形设计与制作。
二、教学目标1. 解拱形基本概念,掌握拱形受力特点及其优势。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拱形现象,提高观察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拱形受力特点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拱形概念学习,以及拱形设计与制作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拱形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A4纸、剪刀、胶水、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拱形建筑,如桥梁、体育馆等,引导学生思考拱形结构特点和优势。
2. 新课导入介绍拱形概念,引导学生解拱形结构特点。
3.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拱形桥梁受力情况,讲解拱形受力特点,使学生深入理解拱形结构优势。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拱形结构,并分析其受力情况。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拱形设计与制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拱形力量。
六、板书设计1. 拱形概念2. 拱形受力特点3. 拱形在生活中应用4. 拱形设计与制作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座拱形桥梁受力情况,并说明其优势。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设计并制作一个拱形结构,使其承受一定重量物体。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拱形结构,解其设计原理和优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具有代表性拱形建筑图片,如著名拱桥、体育馆等,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拱形美观与实用。
2. 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拱形结构?它们有什作用?”让学生在思考中进入新课。
二、例题讲解例题讲解是帮助学生理解拱形受力特点关键环节。
在此过程中,我将:1. 详细分析拱形桥梁受力情况,以直观方式呈现拱形结构在承受压力时优势。
2024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

2024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结构与力量”中的第2节“拱形的秘密”。
详细内容包括拱形的基本概念、拱形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拱形的力量特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拱形的基本概念,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拱形的力量特性。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拱形的结构特点及其力量特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感受拱形的力量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拱形模型、图片、实物等。
2. 学具:A4纸、剪刀、胶带、直尺、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和实物展示生活中的拱形建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拱形建筑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为什么能够承受很大的力量?2. 基本概念学习介绍拱形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利用A4纸、剪刀、胶带等材料制作拱形模型。
2)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使拱形更加稳定?3)各组展示自己的拱形模型,并分享制作心得。
4.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一个拱形门,承受的力量主要分布在哪些部分?2)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例题,巩固拱形的结构特点。
5.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拱形的原理应用到生活中?六、板书设计1. 拱形的秘密2. 内容:1)拱形的概念2)拱形的结构特点3)拱形的力量特性4)生活中的拱形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设计一个拱形桥梁,要求能够承受一定的力量。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力量特性,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港口中心小学杨晓芬
●教学目标:
1、认识拱形结构,知道拱形结构的承重能力比横梁要强。
2、能根据实验观察发现拱形受力后形状的变化,分析出拱形受力的状况,再根据拱形的受力状况,提出增强拱形承重能力的方法,并付之于实践探究。
3、能在合作探究中不断地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关于拱形的问题。
4、能初步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小事物蕴含着大道理,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教学重点:
学生在实践探究中能根据拱形的形变来分析拱形受力的状况。
●教学难点:
学生能根据拱形受力后形状的变化,分析出拱形受力的状况。
●教学准备(按12组算):
学生:拱纸3条、垫圈30个、实验记录单、螺帽若干个、粗笔1支
教师:拱纸10条、平纸3条、垫圈30个、实验记录单、螺帽25个、粗笔3支、教鞭、课件、演示台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师:今天我带来了一样夏天我们都爱吃的水果,(投影“西瓜”图片),什么?
2、上课前,我们先来分享这又甜又脆的西瓜吧!(演示“西瓜切成两半”),(演示“西瓜切成一块一块”)来!张大嘴巴一起吃。
3、(演示“西瓜取掉瓜肉”)阿呜!阿呜!吃完了西瓜肉,留下了一个什么形状?
4、对了,这是一个用西瓜皮做成的科学探究的模型———拱形。
(板书:拱形)
一、谈话引入
1、师:刚才我们从西瓜说到了拱形,在生活中还有许多拱形的结构,请看(投影图片),对于拱形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2、生说。
3、师:综合大家的问题,主要的疑惑是我们生活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拱形结构,拱形有什么作用?今天我们就从“拱形的力量”上去找找答案。
4、出示课题:拱形的力量。
二、平纸与拱纸承重能力的比较
1、师:要了解拱形的力量有多大,我们不妨拿一张拱纸和一张平纸来做个比较,(出示拱纸、平纸)
2、师:(1)这两张纸的材料和大小都一样,跨度都是12厘米,现在如果在纸的中间轻轻地放垫片(出示垫片),你们估计一下哪张纸的承重能力强一些?
(2)检验一下,以碰到这个面为标准。
请数好。
(师演示,板书:)
3、相同材料和大小的纸,哪种形状的承重能力强一些?
4、现在你的脑海中冒出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拱形纸的承重能力比较强呢?你能做出自己的解释吗?
5、刚才大家只关注纸能承受几颗垫片,忽略了它在承重过程中形状的变化,看一看当老师在两种纸上各放1个垫片时,平纸和拱纸的形状各有什么变化?放2个、3个垫片呢?
6、学生汇报:平纸向下凹,拱纸的脚(拱脚)向两边推(伸展)开去。
如果再在上面加一个垫片,平纸往下凹得更厉害了,拱脚也向两边推(伸展)得更开了。
7、师(板书:)
8、(1)静止的拱脚向两边推开,说明肯定对它施加了一个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外推力,那么这个外推力来自于哪里呢?(垫片向下的压力)
师出示悬空的垫片,这样吗?压在拱纸上的垫片对拱纸产生了一个向下的压力。
(板书:)(2)垫片的压力是向下的,而“拱纸”的拱脚怎么会向两边推(伸展)呢?谁能解释一下这种现象?(向下压的力传向两边,所以,“拱脚”才会向两边推。
)
9、小结:
(1)动画演示(拱形受力状况)。
(2)出示文字(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产生外推力。
)
三、使拱形承受更大的重量
1、师:刚才的拱纸只能承受n个垫片,如果我想多放几个垫片,使拱纸承受更大的重量,你们有什么办法?
2、生答:拱足两边用物体抵住。
(板书:)
3、布置注意点:
(1)师:这个主意听起来挺不错的,我给大家提供的抵住拱脚的材料是螺帽(出示螺帽)。
(2)实验前,先要设计好你们的方案,需要几颗螺帽?怎么摆放?画在这张实验单上(投影实验单),螺帽可以放在上面描画,等会儿,小组凭这份方案到老师这里领取实验材料。
(3)实验时:
A、拱形放在这张实验单上测试,两只拱脚放在实验单的两条竖线记号上,如果不到12厘
米,请你轻轻地拉一下拱纸,超过12厘米,就用螺帽抵住。
以碰到纸面为倒塌标准。
不能在纸发
生形变的时候放垫片。
B、你们的方案要重复测试3遍以上,是不是一张拱纸测试3遍?为什么?每张拱纸测试完后要更换。
C、在考虑让拱形承受更大重量的同时考虑材料的合理利用。
(4)实验后:
A、完成实验单,题目看大屏幕,填写的数据必须是你们认为最合理的一次,数字要写得大,满格。
B、实验单完成后,按组号贴在黑板上。
请大家分析各小组的数据,看看有什么发现?
4、学生实验,张贴“实验单”于黑板:
5、师:同学们都非常能干,这一张张实验单上都闪烁着大家智慧的光芒,如果你们还能找出这些实验数据背后隐藏的秘密,那就更了不起啦!
在刚才的讨论中,你们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排列、统计的方法)
6、分析:
(1)我们来找找,哪个组的拱纸承受的垫片最多?
你们组愿意把实验过程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你们还有什么经验要告诉大家吗?
(2)按螺帽数从多到少排列实验单,进行统计。
(板书:螺帽数 垫片数)
(3)观察:抵住拱脚的螺帽数与拱纸承受的垫片数有什么关系?
抵住拱脚的螺帽数越多(重),能承受的垫片就越多。
(4)就黑板上的数据而言,抵住拱脚的螺帽数越多(重),能承受的垫片就越多,这是为什么?
抵住了拱形受压时产生的外推力。
(5)请大家关注:随着重量的增加,拱纸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随着重量的增加,不光是拱脚会向两边伸展,拱的两侧也会向两边伸展,中间会向下凹。
中间向下凹说明拱受到一个向下的力,两侧向两边伸展说明拱受到一个向外的力。
7、归纳(演示动画):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产生外推力。
如果能抵住这个外推力,拱形就能承载很大的力量。
8、抵住了外推力,它的承重能力是不是会无限制增加呢?你怎么知道的?
不会无限制增加。
因为随着重量的增加,拱形的受力点会向下凹或者断裂,引起拱形倒塌。
9、举例:(出示图片)知道这个事儿吗?
这是今年8月13日,湖南凤凰县的一座大桥发生了坍塌事故。
这座桥即将竣工,当时工人们正在拆脚手架,大桥突然倒塌,有几十人死亡。
在调查中人们发现,倒塌的原因之一是桥墩内没有钢筋,可见拱桥承重能力的强弱和它的材料密切相关。
如果把今天用的纸换成石块、钢筋混凝土,那么拱的承重能力将大大增加。
使拱形承受更大的重量 1、我们第 组的方案是:(画图) 2、螺帽数: 个。
3、垫片数: 个。
4、随着重量的增加,拱纸的形状有什
么变化?(画图)
注 意: (1)凭方案领材料。
(2)拱脚与竖线对齐。
(3)重复操作,更换拱纸。
(4)完成实验单。
(5)分析各小组实验数据。
四、搭建一个拱
1、师:刚才研究的拱都是老师发给大家的,想不想亲自动手来造一个拱呢?(投影:齐心协力来造拱)。
2、10个学生为一组搭建一个拱。
3、其他同学自由选择:
①看同学造拱,参与讨论。
②改进或继续拱纸的研究。
4、拱的承重测试。
5、奖励拱形结构的知识小卡片。
板书:拱形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