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介绍
关于桃花源导游词介绍5篇

关于桃花源导游词介绍5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关于桃花源导游词介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桃花源导游词介绍(1)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世外桃源----桃花源旅游观光!桃花源位于常德市西南部,东晋诗人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使桃花源名扬天下。
千百年来,桃花源以其幽静秀美的独特风貌,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曾令多少游人迷恋,陶醉!她以红树、青山、斜阳古道闻名,山中幽谷深深,曲涧潺潺,藏凤聚气,泻灵溢韵,“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当大家沉浸在“偶闻黄发石中语,时有白云衣上生”之意境时,自会有一种幽深恬静之感。
[传说武陵渔郎所逢桃花林,正是这片林子。
每当桃花盛开,红云飘浮,赤霞腾飞,与沿溪松涛、竹风映照,瑰丽多彩。
可谓“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现在登上的这座桥,叫“穷林桥”,以《桃花源记》“欲穷其林”而命名。
桥下流水潺潺,桥畔桃花灼灼。
传说当年武陵渔郎沿溪而行,置身于一片桃花林中,十分惊讶。
历经沧海桑田,桃花溪虽已没当年那么宽、广,但“桃花依旧笑春风”。
前面那座精美的建筑物就是菊圃,建于明万历年间,原为渊明祠,因陶渊明爱菊,遂改名菊圃,门口有副对联:“却怪武陵渔,自洞口归采,把今古游人忙煞;欲寻彭泽令,问囵园安在,惟桃花流水依然。
”是说当年武陵渔人,从世外桃源出来以后,把人间仙境透露出去,引采了古往今来的游人想找陶渊明先生问良田美景究竟在哪里,只有桃花流水千古不变。
走进菊圃大门,仔细观赏一下菊圃的建筑,菊圃四周环以垣墙,数处开窗,分前后两进,前进人门为鱼池,池旁绕以回廊。
两旁随地形高下,雕栏疏棂,修竹垂影,兰桂飘香。
池上石桥纵跨,狮象猴麟,分蹲左右;池后为花圃,金菊竞放。
正中是一块渊明东篱采菊石刻,后镌《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栋古朴典雅、雕梁画栋、耀碧流丹的建筑,就是渊明祠。
桃花源景区景点介绍

桃花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桃源县西南部,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被认为是《桃花源记》的原创地。
该景区集山水田园风光和历史文化底蕴于一体,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
其中,桃花山是景区的核心区域之一,山上有桃花山牌坊、桃花溪、桃树林等景点,可以领略到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风情。
此外,秦人村也是景区的重要景点之一,是《桃花源记》中“秦人洞”的原型地,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迹。
此外,桃花源还有桃仙岭、菊圃、方竹亭、水源亭、遇仙桥、集贤祠等众多景点,每一个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古树参天、修竹婷婷、花草芬芳的自然风光,也可以领略到亭台碑坊装点的园林艺术,更能感受到历史和文化的厚重底蕴。
总之,桃花源风景名胜区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园林艺术和文化底蕴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是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原创地,也是湖南省乃至全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安康市桃花源景区简介

安康市桃花源景区简介
安康市桃花源景区位于陕西安康市汉滨区西北部,是一处集生态、旅游、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景区以桃花为主题,因桃花而得名,而桃花的美丽也是景区的一大特色。
景区内山清水秀,以峡谷、瀑布、溶洞、森林等景观为主,其中
峡谷是景区最为壮观的地方,峡谷长达8公里,深不见底,两旁奇峰
耸立,溪水潺潺流淌,景色十分迷人。
此外,景区还有一些特色景观,如天坑、“涂鸦墙”等,让游客领略到不同的文化与艺术之美。
景区内的休闲旅游设施也非常完善,有溯溪、摘桃子、喂猴子等
各种娱乐项目,也有健身路线和露营区等供游客使用。
此外,景区还
有各种当地特色美食可以品尝,如桃花源烤全羊、桃花源酿皮子等,
让你在旅游中不仅能欣赏美景,还能品尝美食,惬意自在。
总之,安康市桃花源景区不仅是一处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是一座
集历史、文化、艺术、休闲、娱乐等多种元素于一身的综合性景区,
是你旅游休闲放松的理想选择。
桃花源的介绍100字

桃花源的介绍100字桃花源的介绍桃花源,原名桃源洞,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大坪乡东南,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说,也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桃花源隐身于深山之中,不曾与外界发生过接触,直到有个捕鱼人的意外发现,才为世人所知。
以下是详细的介绍:一、传说来源桃花源的传说起源于东晋时期。
晋代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讲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一位渔民在追寻鱼群的时候,误入一个幽静的山谷,那里有独特的岩石构成的洞穴和各种奇花异草,以及一群安居乐业的人们。
这个地方没有尘嚣,没有战争,人们不受外界的干扰,过着简朴幸福的生活。
二、桃花源的地理环境桃花源座落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大坪乡,地处丘陵山地之间,这里的山岳起伏,水流潺潺,林木葱茏,是一个极为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该地处于靠近澧江上游的嶂石山东麓,地形复杂,是一个地貌峭壁、峰峦叠嶂的瑰丽山区。
桃花源的四周留有自然保护区,不时可见到极其珍稀的植物和鸟类。
三、桃花源的建筑特色桃花源古建筑均采用传统中国园林系列的风格,在山水之中,集园林之境,展现了万古长存的中国文化。
建筑材料以石、木、竹、泥、瓦、漆、彩为主,构造独特,雕工精湛,建筑与自然相融,形成了一片天人合一的秀美景色。
四、桃花源的自然环境桃花源的自然环境极为清新宜人,空气新鲜,身处其中,人们可以体验到浓郁而舒适的山林气息,感受到自然的美好。
该地植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保护到位,有许多珍稀植物和动物栖息其中,这样的自然环境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总之,桃花源不仅是一个传说,更是一个美妙的真实存在。
无论是游览、拍照,或者体验自然,它都是一个绝佳的旅游胜地。
相信随着人们的不断开发和使用,桃花源还将展现它更多更美的面貌。
介绍桃花源

介绍桃花源桃花源:理想之地的诗意描绘桃花源,这一名字自古便流传于华夏大地,它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生活境界,是人们心中那片纯净、和谐、安宁的乐土。
桃花源的故事源自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通过对一个隐秘世外桃源的生动描述,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桃花源地处偏僻,四周环绕着高耸入云的山峦,仿佛一道天然屏障将其与外界隔绝。
这里的山峰苍翠欲滴,树木葱茏茂盛,山间鸟鸣声声入耳,清幽宜人。
桃花源的水源丰富,清澈的溪流从山间倾泻而下,汇聚成一片碧波荡漾的湖泊。
湖面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美如画卷。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一群勤劳、善良、淳朴的百姓。
他们与世无争,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桃花源的人们耕种着肥沃的土地,收获着金黄的稻谷和硕果累累的果实。
他们饲养着家禽家畜,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闲暇之余,桃花源的人们会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吹拉弹唱,欢声笑语传遍四野。
桃花源的社会制度和谐平等,没有剥削和压迫。
这里的人们互敬互爱,亲如一家。
他们共同遵守着一种朴素而高尚的道德规范,以诚信、友善、勤劳为本。
桃花源的教育观念注重品德培养,强调尊师重道、孝敬父母、团结友爱。
在这种教育熏陶下,桃花源的人们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的英才。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优美,生态平衡。
这里的动植物种类繁多,珍稀濒危物种得到很好的保护。
桃花源的人们热爱大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生。
他们注重环保,不乱砍滥伐,不捕杀珍稀动物,保持着这片土地的原始风貌。
桃花源的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
这里的人们传承着古老的传统文化,如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
桃花源的文化氛围浓厚,人们崇尚知识,尊重文人墨客。
每逢佳节或重要庆典,桃花源的人们会举行盛大的文化活动,如诗会、书展、音乐会等,以文会友,共襄盛举。
桃花源的美好生活令人向往,它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理想之地。
然而,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完美的桃花源,但我们可以借鉴桃花源的精神内涵,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无锡阳山桃花源的景点介绍写作文

无锡阳山桃花源的景点介绍写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呀!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个美丽的景点,它就是无锡阳山的桃花源景区。
桃花源景区位于无锡市西南部的阳山镇,距离市区大概30多公里。
这里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是一处集山水、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綦江源流景区。
走进这里,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让人流连忘返。
桃花源景区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桃花源景区、清漾湖景区和圆桥沟景区。
让我们先来看看桃花源景区吧!桃花源景区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到处都是盛开的桃花,粉红娇艳,美不胜收。
踏着鹅卵石小路往里走,两旁是青翠的树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让人心旷神怡。
走过一个小山丘,就来到了潺潺的桃花溪边,溪水清澈见底,溪旁种着不少垂柳,随风飘摇,好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致。
在桃花源景区里,最有名的就是桃花源渡口了。
渡口处有一条穿插在山林之中的木制吊桥,桥下就是碧绿的江水,两岸青山相映成趣。
传说当年陶渊明曾在此乘船而过,所以这里也被称为"陶潜の渡"。
走过这座吊桥,就来到了一片葱郁的桃林,阵阵花香扑鼻而来,美不胜收啊!接下来带大家看看清漾湖景区吧!清漾湖景区位于桃花源景区的东侧,这里有一个四季分明、风光秀美的人工湖泊,湖面宽阔,群山环抱。
湖边有一条几公里长的环湖步道,步道旁种着各式各样的名贵树木,如香樟、黄山松等。
沿着步道散步,不时还能看到野鸭在湖面嬉戏,心旷神怡。
湖的东侧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那就是"一线天"。
因为这里两山并峙,中间仅有一条窄窄的天然裂缝,所以得名"一线天"。
爬进这条裂缝,就像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秘境,很有探险的感觉哦!最后就是圆桥沟景区啦!这里是无垠的原始山林,有溪涧潺潺、瀑布飞流、峭壁倚天的奇特景观。
沿着圆桥沟往里走,两旁都是高耸入云的山峰,溪水在峭壁间盘旋而过,山风吹拂耳边,让人深深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威严。
如果运气够好,说不定还能遇到一些野生的小动物呢!总之,无锡的桃花源景区集山水、人文于一体,景色秀丽,值得大家前去亲自欣赏哦!希望大家到时能好好保护这里的环境,爱惜大自然,这样我们才能世世代代欣赏到如此美景。
桃花源热情好客的句子

桃花源热情好客的句子
【原创版】
目录
1.桃花源的背景介绍
2.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3.桃花源句子的特点
4.桃花源句子的运用
正文
【桃花源的背景介绍】
桃花源,位于中国湖南省桃源县境内,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美丽传说的地方。
据《桃花源记》记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游历此地,被桃花源的美景与宁静所吸引,写下了千古名篇《桃花源记》。
自此,桃花源便成为了文人墨客向往的世外桃源。
【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桃花源不仅美景如画,更有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桃花源人。
他们勤劳、朴实、热情、好客,以真诚的微笑和周到的服务迎接着远道而来的客人。
在桃花源,你可以品尝到美味的家常菜,感受到当地人淳朴的民风,还可以欣赏到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桃花源句子的特点】
桃花源句子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学形式,起源于桃花源地区的民间传说和故事。
这些句子通常以七言或五言诗的形式出现,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桃花源句子的韵律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诗意的享受。
【桃花源句子的运用】
桃花源句子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运用,既体现了地方文化特色,又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
许多文人墨客在游历桃花源后,都为这里的美景和民风所感染,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中的意境与桃花源句子的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总之,桃花源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这里的美景和民风为文人墨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桃花源介绍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桃花源介绍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桃花源,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莲花镇,是一处集观光旅游、自
然保护、环境教育和科研为一体的国家AAAAA级景区。
主要以自然风光闻名于世,其中最
具特色的是春季盛开的粉红色桃花。
每年的三月、四月,桃花盛开,满山遍野,吸引着无
数游客前来观赏和拍照留念。
桃花源是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最大的景点之一。
它位于公园北部山区,面积达200余亩,共有1500多株桃树。
公园管理处每年都会特别修剪和保养桃树,使得每一棵桃树都充满生机和活力,可以看到整个山丘被绿叶和粉色花朵覆盖,呈现出一幅瑰丽绝伦的画面。
除了欣赏美丽的桃花,这里还有其他值得参观的景点。
比如,可以前往栖凤岭游玩,
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阳光和美好,同时也能够欣赏到北京园林大师张松陵先生的
一些创意巧思。
另外,游客还可以乘坐观光小火车,穿越公园美景,畅游栖凤岭、唐风园、凤舞岭、鹰嘴峰等景点,在漫长的旅途中,深刻感受到了森林公园的天然美好和独特风
光。
除了参观景点,游客还可以在公园内尽情地体验各种娱乐活动。
可以在园区内进行越
野骑行、高空索道、飞翔降落、射箭、滑索等各种运动,让身体和心灵得到质的升华和超越,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公园的欢乐和活力。
总而言之,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桃花源是一处充满诗意和美好的自然风景区,每年都会
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览和体验。
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自然的美景,还可以参与各种娱乐活动,让游客体验到大自然的魅力和欢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德桃花源介绍:位于常德桃源县境内,距常德市23公里。
整个旅游景区内,古树参天,修竹婷婷,长藤缠绕,花草芬芳,石阶曲径,亭台碑坊,特别是每年三月,桃花盛开,粉浪翻江,落英缤纷,宛若仙境。
桃花源旅游区,分桃花山、桃仙岭、桃源山、秦人村四大部分。
东晋未年,失意于官场的彭泽县令陶渊明,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寄于山水文学之间,写下了《桃花源记》这篇千古传颂的文字,使桃花源成为“把千古游人忙煞”的游览胜地。
桃花源之建筑,始于晋,兴于唐,盛于宋,元明末年,曾几次毁于大火,清光绪年间逐步修复。
1992年,进行了全面修复和开发,游览面积由0.4公里扩大到8.12平方公里,景点由20个增加到70多个,并修建了宾馆等旅游接待设施,使桃花源成为符合现代旅游需要的新型旅游区。
桃花源北去80余公里,为常德市石门夹山旅游区,内有夹山寺、闯王陵等著名景点。
1、桃花源牌坊
仿古建筑,高16.18米,宽26.8米,中空净跨12米,为目前我国横道跨线最长的第一大牌坊。
1992年由桃源县政府和桃花源风景名胜区管理处集资兴建。
桃花源牌坊相传为人间和仙境的接界处,在这里可遥闻仙境内的鸡犬之声。
牌坊外为人间,跨进牌坊即到了桃花源仙境。
2、桃花山牌坊
牌坊为门楼式,始建于1943年,后倾塌,1973年按原貌恢复。
牌坊上方匾额题“桃花源”三字,字为魏碑体,十分遒劲有力。
两边有石刻“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对联。
牌坊两侧各翼居古亭一组,每组4座,共8座,占地1500平方米,分别以民间传说的八仙命名,称八仙亭。
8亭造型迥异,极富特色,与牌坊一起,互相映称,共为桃花源著名建筑。
4、秦人村
包括秦人古道、秦人古洞、秦人居、秦人作坊和竹廊等。
秦人古道位于酉山之麓,传为避乱秦人送武陵渔人走出世外桃源的秘境,婉蜒近千米,由古牌坊、古道、古堡、古点将台、古洞组成,为江南罕见之仿先秦建筑。
秦人古洞在桃花潭上方,洞长67米,洞口镌“秦人古洞”四个大字,奇石怪松,古色苍然,相传为渔郎进村的通道。
入洞曲径通幽,恍入陶记意境。
出洞即到秦人村竹廊。
竹廊长1068米,廊腰亭阁,透迄婉蜒,内挂历代名诗佳画,两旁栽各类名竹,是一条艺术长廊,被游人称为“天下一绝”。
5、方竹亭原名桃川八方亭,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湖广按察江东之参政陈性学修建。
亭为八方形,三门四窗,高6米,墙厚1米,砖石结构。
亭身洁白,顶盖绿色琉璃瓦,内顶为半球形,亭内立有古今石刻6方。
亭外四周,长有丛丛方竹。
方竹,眼望为圆形,手摸有棱有角,如刀削成,为桃花源仅有珍品,方竹亭因此而建。
方竹亭附近的碑廊,廊内立有历代吟咏桃茶源的诗碑17方,其中唐代诗人杜牧、李群玉、胡曾吟桃花源的诗碑3方,书法秀逸,尚可摩读。
6、刘禹锡草堂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授监察御史,贞元年间,因参与王叔文集团,主张革新政治,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
刘在任朗州司马10年间,常寓住桃仙岭吟诗作赋。
为此,建草屋5间,竹树掩映,室内刻有千古传诵的《陋室铭》。
草堂附近,有咏归亭,为刘禹锡吟咏之处。
亭居半岛之间,三面环水,桃红柳绿,风景如画。
7、佳致碑
全称“桃源佳致”碑,为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贬朗州司马时游桃花源所题。
碑高2.4米,厚0.26米,原碑历久剥蚀,现碑文“桃源佳致”为明万历三年(1575)湖广巡抚赵重书,字体隶书,古雅苍劲。
石碑为清光绪十八年(1892)桃源知县余良栋刻石重立。
1992年建有碑亭。
亭飞檐翘角,金碧辉煌,四周绿树成荫,阡陌纵横,意趣盎然,至此可统观桃源山全景和领略“桃源佳致”四字的意境。
8、桃花观
踞桃花山主峰天尊崖上。
始建于唐初,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湖广巡抚廊显忠重建,名大士阁,1914年改名桃花观至今。
观两旁题有“秦时明月,洞口桃花”对联,观内有历代名人题匾和近世名家书画绣像。
桃花观两厢,有蹑风亭、探月亭相向而立。
蹑风亭名源于陶渊明诗“愿言蹑轻风”之句,1914年桃源知县杨瑞铛建。
亭为四方形两层砖木结构古典建筑,室顶耀金,琉璃呈碧,鸱吻啄空,雕梁飞丹。
厅内正壁立有桃花石《桃花观序》碑,介绍了桃花观几度兴废的历史,内外壁间嵌有历代名人诗文碑刻。
玩月亭位于桃花观右侧,为具有民族风格的四方形两层建筑,始建年代不详,现建筑是1964年仿建的,其名源于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诗。
9、摩顶松
摩顶松原在桃川宫前,相传是秦人手植,为瞿童白日飞升处。
现松为明代所植,高30余米,顶平如盖,荫覆数十平方丈。
摩顶松鳞甲粗厚,宛若巨虬,髯景婆娑,如青云笼络。
树脂喷芳,清心爽神,远望如鹤立鸡群,傲然独立,杰出挺拔,历代游人留下许多赞美诗文。
10、高举阁
始建于唐代,阁名据陶渊明《桃花源诗》“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而得。
后不知毁于何时。
清光绪十八年(1892),桃源知县余良栋全面修建桃花源,重建此三层古阁。
由于此处地最高,登时险绝,所谓“山坳石蹬颇曲折,数十百级缘若鼠”即指此处。
现阁为1988年国家拨款重建,完工于1990年,规模远胜于前,登阁四顾,绿围翠绕,沉水如带,桃源胜景,尽收眼底。
唐著名诗人刘禹锡曾有“遂登最高顶,纵目还楚泽。
平湖见清草,远举连霞赤”之诗句赞美这里所观的景色。
11、水府阁
位于桃源山顶。
始建年代不详。
明万历年间改建为三层砖木结构,上层祀玉皇,中层祀观音,下层祀杨泗将军,始名黄闻阁,因传为晋黄道真闻道处而得名。
水府阁耸峙山巅,下临沅水,江天辽阔,气热雄伟,客帆渔舟,往来如织。
四周参天古木,绿荫笼罩,风景优美,为消暑读书胜地。
1961年被全部拆毁,现已复旧重修,新阁四层,高约30余米,与高举阁南北遥对。
下瞰桃川,东望洞庭,西顾壶头,前对白马渡,凭栏可观萧湘八景之“渔村夕照”。
12、问津亭
以《桃花源记》“后遂无问津者”句命名,传为武陵渔郎问津处。
清光绪十八年(1892)桃源知县余良栋所建,后倒塌,仅存“问津处”三字石碑。
近年复旧重建,规模远大于前。
亭内立“问津处”石碑,碑极高大,石质坚致,书法道劲,游者多喜摩读。
14、桃川宫
始建于晋,原名桃源观,唐初规模渐大。
北宋末修五百仙人阁,桃川万寿宫,此后即名桃川宫。
据史书载,桃川宫分为上、中、下三宫,“修廊夹五殿,重阁映千树”,仅落脚柱石就达1330根,有“华夏第二宫”之称。
历代诗人词家纷纷泼墨于宫墙,日日有众多香客膜拜,为中国古代四大道教胜地之一。
明末皆毁于兵火,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重建,规模远胜于前。
15、空心杉
位于桃川宫前,共两株,相传为晋代所植。
空心不但树干空心,而且枝干和连发出来的小杉树,心也是空的。
宋代姜夔有“古杉晋时物,中空野人住,外围十四尺,内可十客聚”诗赞空心杉的不同寻常。
明末,空心杉与桃川宫共毁于战火,后在原树蔸上萌发了新苗,年深月久,现干大合抱,均干挺中空,树叶婆娑,传为奇观。
其中一株虽于清咸年间为大风吹折,秃干兀立,但仍枝叶青翠,欣欣向荣。
16、傩坛
位于秦人村竹廊尽头,为秦人驱逐疫鬼举行祭祀的场所。
秦人村村民全姓秦,大概是避秦而来,不改姓氏。
秦世传巫教,奉把傩王。
离此不远处,还有傩王湾。
傩坛前有钟楼、鼓楼各一座,晨钟暮鼓,响彻秦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