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文化


泰国风情习俗


泰国的仪式繁多,礼节也很复杂,各民族都有不同的仪式和礼节。泰族是泰国的主要民族,因此泰族的礼仪基本上也是泰国人的礼仪。

泰国人见面时要各自在胸前合十相互致意,其法是双掌连合,放在胸额之间,这是见面礼,相当于西方的握手,双掌举得越高,表示尊敬程度越深。平民百姓见国王双手要举过头顶,小辈见长辈要双手举至前额,平辈相见举到鼻子以下。长辈对小辈还礼举到胸前,手部不应高过前胸。地位较低或年纪较轻者应先合十致意。别人向你合十,你必须还礼,否则就是失礼。合十时要稍稍低头,口说"萨瓦迪!"(Sawattdee,即"您好")。双方合十致礼后就不必再握手,男女之间见面时不握手,俗人不能与僧侣握手。

与别人谈话时不得戴墨镜,手势要适度,不许用手指着对方说话。从别人面前走过时(不管别人是坐着或站着),不能昂首挺胸,大摇大摆,必须躬着身子,表示不得已而为之的歉意。妇女从他人面前走过时,更应如此。学生从老师面前走过时,必须合十躬身。

泰国是个王国,泰国人民对王室很尊敬,身为游客也应入乡随俗,对他们的国王、王后、太子、公主等表示敬意,在电影院内播放国歌或国王的肖像在银幕上出现时,也应起立。凡遇盛大集会、宴会,乃至影剧院开始演出之前,都要先演奏或播放赞颂国王的"颂圣歌",这里全场肃立,不得走动和说话,路上行人须就地站立,军人、警察还要立正行军礼,否则就会被认为对国王不敬。

泰族的主要仪式大致可以分为加冕仪式、出家剃度仪式、洒水仪式、新屋落成仪式和其它仪式等。泰国民族热情和礼貌的性格早已闻名于世,相信来泰国的人们都曾得到泰国人民的热情友好、好客有礼的招待。尽管泰国人看来很腼腆,实际上他们很容易与陌生人融洽相处,而且总是脸带笑容,故泰国有"微笑国度"之美称。但泰国各民族都有一些禁忌,如果违犯了他们的禁忌,会引起主人或他人的不满,甚至会引起当地群众的强烈反对,日后会发生疾病、死亡或作物歉收等,都会认为是由违犯禁忌的人所造成的。入乡随俗,来到泰国有必要知道的一些当地的风俗习惯。

泰国--佛教圣地:

佛教在泰国的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任何冒渎的行为均可能会遭受到拘禁,即使对于外国游客也是同样的。

这里只列举有关游客应注意的事项:

不能手指僧侣,不能接触(身体)僧侣。尤其女性不许与僧侣握手,在汽车上不许与僧侣邻坐,即使是僧侣主动前来打招呼(外国女性常遇到)也应礼貌地拉开距离。


请记住:入乡随俗。女士若想将东西奉给僧侣,宜托男士转交,如果要亲手赠送,那僧侣便会张开一块黄袍或手巾,承接该女士交来的东西,过程中僧侣是不容许碰触女性的。

每尊佛像,无论大小或是否损坏,都是神圣的,绝对不可爬上佛像拍照,或对佛像作出有损尊敬的举动。遇见托钵化缘的和尚,千万不能送现金,因为这是破坏僧侣戒律的行为。

泰国法律中,有部份是关于保护宗教的,这些法例不单指佛教,也包括国内其它信仰。不懂 得宗教禁忌的人,即使并非故意侮辱宗教,也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在清真寺内,男士要戴帽,女士应穿长裤或长裙,头发用领巾包扎。进入清真寺内也要脱鞋。

向王室表示敬意:

泰国人都非常尊重他们的国王、王后以及王室家族,因此在别人面前批评王室要绝对慎重,泰国法律有对王室不敬罪的处罚条例。因此游客要小心表现适当的礼仪,如在公众场合有王室人员出席时,最好是留意其它人的动作,跟着照做。

衣着打扮:

泰国寺院是泰国人公认的神圣地方。请在进入佛教寺庙时衣着得体端庄,身着任何的短裙、短裤或袒胸露背装都将不得入内。在进入到佛堂、回教寺或私人住宅时,游客需要脱鞋,并注意不可脚踏门槛。

泰国女性:

通常泰国女性都是比较保守的,请不要在未经她们同意的情况下,触摸她们(身体上)。

称呼:

泰国人通常称呼人名时,在名字前加一个"坤"(Khun)字,无论男女均可用,表示为"先生"、"夫人"、"小姐"之意。在泰国公司内,职员们经常以"Pee"(兄姐)和"Nong"(弟妹)相称,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

头部很神圣:

不要触及他人头部,也不要弄乱他人的头发。在泰国,人的头部被认为是精灵所在的重要部位。如果您无意中碰及他人的头部,您应立即诚恳地道歉。泰国人忌讳外人抚摸小孩(尤其是小和尚)的头部,小孩子的头只允许国王、僧侣和自己的父母抚摸。即使是理发师也不能乱动别人的头,在理发之前必须说一声"对不起"。

泰国人睡觉时,头部不能朝西,因为日落西方象征死亡,只有人死后才能将尸体头部朝西停放,泰国人建筑房屋时,也习惯房屋坐北朝南或坐南朝北,而不朝西。此外,蓄须也被认为不礼貌。

左手不净:

泰国人认为人的右手清洁而左手不洁,左手只能用来拿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因此,重要东西用左手拿会招来嫌弃。左撇子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不注意,但在正式场合绝对不可以。在比较正式的场合,还要双手奉上,用左手则会被认为是鄙视他人。

脚掌不净:

与左

手一样,脚掌也被认为是不净的。在入坐时,应避免将脚放在桌子上。用脚尖撞人或指人都会被严厉地呵斥,也绝对不能把脚掌冲向佛。泰国人认为脚部是卑贱的,只能用来走路,不能干其它事情,例如用脚踢门和用脚指东西等。坐着时,不要翘起脚和把脚底对着别人。妇女落座,要求更为严格,双腿必须并拢,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文明,缺乏教养。

公众场合的注意事项:

在泰国的公众场合,不要做出有损风貌的举动,如拥抱、亲吻或握手,这被认为是不符合当地风俗的。另外,仅在某些海滩允许裸体晒日光浴,在其它地方,泰国人不喜欢这种行为,尽管未构成犯法,但是违背泰国人的佛教理念。

生育禁忌:

在泰国,婴儿落地,接生者只能用竹刀割断脐带,而不能用剪刀。婴儿出生后,把婴儿的胎盘放在瓦锅里,等孩子满月后才埋到屋后。初生的婴儿每日都得放到冷水中浸泡几次,直到他面白唇紫时,才抱起来,据说这样可以防止孩子得病。邻里亲友探望?妇时,不能谈论冷热、汗疹、生病和死亡等事情。

其它禁忌:

泰国人不用红笔签名,因?泰国人死后,要在棺材口写上其姓氏,写时用的是红笔。 在人经常走过的地方,如门口、房顶等禁止悬挂衣物,特别是裤衩和袜子之类。 在一些农村里,忌赞美别人小孩子长得漂亮。 不能拣水灯。泰国人在泰历的每年12月月圆时要举行水灯节,这是泰国最热闹的一个节日。在观看水灯时一定要注意,无论那水灯多么精致美丽,都绝对不能拣起来,否则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泰国的饮食文化

--------------------------------------------------------------------------------

泰国土地肥沃,不仅栽种出丰富的稻米和蔬菜,更孕育出品种繁多的水果。美味的水果或成为每餐的配料,或经常成为烹调的材料,最令人回味的还是成熟季节时,果香扑鼻、娇艳欲滴之令人目不暇接的景象。泰国芒果,滋味无穷,在三月到六月间大量上市,它和中美洲及西印度群岛的芒果品种不同。一些种类要趁表皮还绿的时候吃,有些要配着用椰奶调味的糯米饭来吃,奇趣各异。龙眼是泰北之特产,出产的季节是六月至八月,嗜食者此时便可大快朵颐一番了。

清莱出产荔枝,于四月至六月期间盛产。毛绒绒的红毛丹,内有多汁甜美的白色果肉。出产季节是五月到九月。一公斤大约30—40铢左右。而泰国水果种类中体型最大的是菠萝蜜,出产季节则是从一月至五月。形似葡萄柚的柚子,由八月至十一月间盛产上市,受到爱好者的热烈欢迎。
泰式美食:

泰式美食受欢迎的程度,可由

分布在全世界各大都市泰国餐厅的庞大数量得到见证。于是,许多已尝过泰式饮食辣、酸、及甜味特色的游客,来到这里之后都想亲身体验发源地的佳肴风味。

大部份泰国人正餐中都是以一大碗米饭为主食,佐以一道或两道咖哩料理,一条鱼,一份汤,以及一份沙律(生菜类),随各人的喜好以任何先后次序吃都可以,餐具则是叉子和大匙。餐后点心通常是时令水果或用面粉、鸡蛋、椰奶、棕榈糖作成的各式甜点。

蔬菜质料新鲜,料理的方式则多是以中国炒锅大火快炒。国内许多地区都是以椰奶作为咖哩酱的基本调味料,还有许多调味料,包括柠檬草、虾酱、鱼露、以及十几种本地特产的香料、而辣椒的辣度由温和到极辣的口味都有,任由阁下选择。

泰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菜肴。举例而言,东北方人爱吃的就是糯米饭配烤鸡,以及一种叫做“SomTam”的辣味木瓜沙律,这种沙律混合了木瓜丝、虾米、柠檬汁、鱼露、大蒜和随意掺杂的碎辣椒。北方人偏爱一种当地特有的酸肉,叫做“Naem”,随各人品味而变化。南方的食物则是深受马来西亚的回教式风味影响,且有各种生猛海鲜供配搭。而国内普受欢迎的有:柠檬虾汤或冬阴公(TomYam Kung)、脆米粉(mikrop)一种用虾、猪肉、蛋及甜酸酱合炒的米粉、泰式咖喱鸡(ChickenCurry)、椰汁鸡(Tom Kha Kai-鸡汤加柠檬与椰奶)与辣牛肉沙律(Yam Nua)。

泰国佛教文化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央,古称堕罗钵底。居民为傣族,原住我国云南省西南部,由于受到汉人压迫,渐渐迁徙到湄南河、湄公河沿岸,西元七世纪左右,征服近邻,建立王国的基础。十三世纪中叶,于湄南河上、中游分别建立兰那泰王朝与素可泰王朝,至十四世纪中叶,两王朝合并定立国都,正式统一,建立阿逾陀王朝,我国称之为暹罗。统一之前,佛教信仰已颇兴盛,造佛建寺的风气也极普遍,据《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所载,唐朝义净大师西行求法的时候,泰国佛法已经盛行。傣族人立国前的佛教大约可分为上座部佛教(西元前三世纪)、大乘佛教(八世纪)、蒲甘佛教(十一世纪)、锡兰佛教(十三世纪)的传入等四个时期。

素可泰王朝初期的佛教兼扬上座部与大乘,第五代的立泰王精通内外典,著作《三界论》,详细论述佛教的宇宙观与人生观,又领导铸造佛像,就是现今供奉在彭世洛府大舍利寺的清那叻铜佛,与曼谷善见寺的大铜佛。十四世纪中叶,大城王朝取代素可泰王朝,曾兴建佛陀最胜寺、巴考寺;怛莱洛迦王更将旧王宫改为佛寺,命名为最胜遍知寺;拉玛铁波底二世更敕造十

六公尺高的大佛;颂昙王少年时曾出家,法名净法,曾下令在 一七六七年,皇室倾轧,内乱频仍,缅甸乘机入侵,后由汉人郑信光复,建立吞武里王朝,但只维持了十五年就发生叛乱,郑信的部将昭披耶查克里,乘机杀害郑信,开创曼谷王朝。昭披耶查克里就是现今泰国王室之祖拉玛一世(一七八二至一八○九在位)。拉马一世曾校订三藏,改革僧团;拉玛三世(一八二四至一八五一在位)谕令翻译三藏及特别论典为泰文;他的弟弟是四世(一八五一至一八六八),曾出家二十七年,法号金刚智,提倡严格持戒,创立法宗派,原有的众多僧侣就称为大宗派,泰国僧团自此分成两派,流传至今;五世朱拉隆功王(一八六八至一九一○)以泰文刊行巴利语圣典,创建大舍利寺学院为高级巴利文研究中心,皇冕学院为高级佛学研究中心,并发行《法眼杂志》迄今,是泰国佛教流通最久的刊物;拉玛六世(一九一○至一九二五在位)着有《佛陀觉悟什么》、《东方犹太》等书;拉玛七世(一九二五至一九三四在位)改编巴利三藏,成为泰国现行最完备、最新编的巴利三藏;拉玛八世(一九三四至一九四六在位)时,佛教僧伽组织曾仿照国会形式,僧王为最高领袖,下设僧伽部长、僧伽议会、僧伽法庭。拉玛四世到六世期间所修建的佛统大塔,高约一二○余公尺,周围二四○公尺,为泰国最大的佛塔。

佛教是泰国代代相承的传统宗教,也是泰国人的生活重心。在四千七百万人口中,佛教徒占了百分之九十五。由于泰国历代国王都护持佛教,所以佛教成为泰国国教,僧侣备受敬重,在社会各阶层有很大的发言权。甚至王室仪式、国民教育及生活种种,都以佛教作为规范,而且规定男子年满二十岁时,至少需要出家三个月,每天清晨出外托钵、过午不食。大部分青年僧侣是学生,泰国约有九千所教授巴利文和佛学的佛学院,另有两所佛教大学,只教授佛学,长老比丘指导静坐及修行,或致力于布教、教会行政和心理咨询。

每年有四个佛教节庆,都是国定假日,法师们透过电视与广播开示佛法,民众要受持八关斋戒。佛教与泰国人的一生息息相关,如新居落成、婴儿出生、生日、结婚等场合,都要邀请法师诵经祈福,尤其重视超荐法会。一般家庭通常设有佛龛,出外常带佛像项链。路经佛寺,必定恭敬礼拜。每日晨间,自动准备食物,供养托钵僧侣。每逢佛寺举办活动,人们便带着各种粮食前往供养,同时听闻佛法。
佛教对泰国学校礼仪的影响
泰国除了拥有“微笑的国度”的美誉之外,还素有“黄袍佛国”之称。佛教是

泰国的国教,在泰国历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到现在佛教对泰国国民的日常生活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据统计,泰国的佛教徒占泰国总人口的92.95%。其他的宗教群体有的分布在泰国南部,如伊斯兰教,占全国人口的5.24%;又比如基督教,占全国人口1.61%,主要分布在泰国东部的罗勇,尖竹汶和达叻三府(该地区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和首都曼谷;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小的宗教流派。由此可见,佛教是我们了解泰国文化和泰国人思想的一扇窗口。要想了解泰国,必须了解佛教。作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初来泰国,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浓郁的宗教氛围。金碧辉煌的寺庙,穿着黄袍的僧人们,丰富多彩的宗教活动……也许是因为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典型的寺庙学校,我似乎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这种宗教气息的存在,它就在我的身边,在每一个老师,每一位同学的举手投足间……
泰国最早的教育是传统的寺庙教育。从1220年到1886年,泰国的教育由寺庙教育、宫廷教育、家庭教育发展到了1932年的正式教育。1932年是泰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因为就是在这一年,泰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宪法诞生了,该宪法除了明确国王是国家的元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各种宗教的支持者之外,还开创了泰国现代的教育制度。然而从源流上来讲,僧侣阶层才是泰国历史上第一批职业教师,地位相当显赫。他们的职业规范和职业礼仪在很大程度上在泰国现代教育制度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千百年来,泰国的僧侣阶层用他们的渊博知识教化泰国人民,泰国人民也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对僧侣阶层表达敬仰和感激之情。而这种敬仰和感激之情久而久之就演变为一种礼仪,一种信仰。下面我想就佛教文化对学校礼仪的影响这个小的方面谈起,介绍一下泰国学校里常见的礼仪现象,希望大家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这里的“学校”主要指的是泰国的公立学校,他们的校舍通常都在寺庙旁边;泰国的私立学校多为基督教学校,学校的礼仪与传统的寺庙学校有所不同,但大多数学生仍信仰佛教。
第一,双手合十礼。在泰国的学校里,每天早晨上学的时候,你需要对每一个教师行双手合十礼,而且男性要说“萨瓦蒂卡布”,女性要说“萨瓦蒂卡”。这个礼仪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因为这是对身份特殊的人或年长的人最起码的尊敬,同时也表达了最美好的祝愿。当然每天对每个人只需要说一次就足够了。如果你每天都记得对长辈行礼,那么你将被认为是一个非常懂礼貌的人。泰国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对不同的人行双手合十礼的方式

略有不同。首先,如果你向泰国极受尊敬的僧侣行礼,你需要双手合十,把手举至头顶,然后鞠躬行礼,在泰国即便是国王,见到僧侣也是要行双手合十礼的;其次,如果你向长辈行礼,比较标准的做法是:双手合十,将手放于胸前,深鞠躬,让鼻子碰到中指;再次,如果你向同辈行李,你只需要双手合十,将手放在胸前就可以了。长辈是不用给晚辈行礼的。在每天的双手合十礼的瞬间,我似乎看到了,千百年来,僧人们将他们的知识传授给人们后,人们用膜拜佛祖的方式对僧人们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在僧人阶层已经不再是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教师的今天,双手合十的礼仪依然在现代学校中得到了保留。无论是见面的时候,还是长辈给晚辈东西的时候,这个礼仪是非常重要的。记得第一次走在校园里的时候,每个学生遇见我,都对我鞠躬行礼,并且说“萨瓦蒂卡”。而现在学习汉语的学生碰见我,都是双手合十,鞠躬,然后说“您好”,当然又是后话了。
第二,早晨的巴利语祷告。每天早晨八点,学生们在操场上集合,有两项例行的唱诵活动:一个是国歌,另一个是用巴利语向佛祖做祷告。这两项完了以后,有时需要唱校歌,有时需要唱诵圣歌(歌词写的是赞美国王的伟大功绩,祝愿国王能够健康长寿之意)。巴利语是与梵文近似的语言,现在是流行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国家小乘佛教的佛教用语。泰语深受巴利语的影响,泰语中吸收了很多巴利语的词汇。泰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国王拉玛五世大帝,曾派大批僧侣去斯里兰卡(又称锡兰)学习巴利语。我觉得巴利语是最好听的佛教用语了。每天早晨由一个学生领唱,其他学生跟着唱一段巴利经文,祈求佛祖保佑泰国,保佑泰国人民。我第一次听得时候,真的陶醉了。虽然我不懂它的意思,这段唱词旋律如同天籁一般,深深地吸引了我。几乎每个泰国学生都学过一点巴利语,每一次的佛教活动都是需要念诵巴利语。现在泰国的寺庙里仍保留着早晨和晚上一天两次的巴利语的祈祷仪式,这是每个僧人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这也是看到的泰国学校的学生每天早上必须做的功课。
第三,打坐,也叫“坐禅”。打坐的方式是,先跪在地上,然后把双腿盘起,让自己的身体慢慢地坐下去,将右手放于左手掌心之上,闭上眼睛,进入冥想状态,然后呼吸。呼吸的时候是先把气吸到肚子以下,然后再慢慢地把肚子里的气吐出来,感受空气在人体内Rising和Falling交替运行的过程。这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僧人每天的坐禅的时间可能持续一到两个小时,节奏很慢。打坐的目的在于克制内心

无穷无尽的欲望,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幸福。我一直在思考,泰国人民性格当中的平和与友善是否与此有一定关联?许多泰国人告诉我,他们喜欢慢节奏的生活,热爱自然,追求宁静。打坐给了他们更多自我思考的空间。
每天早上听校长和其他老师讲话,或者学校开大会时候,学生都要盘坐在地上认真的听讲。如果学校里有佛教节日的话,如果活动需要,所有学生和教师还需要像僧人一样打坐呢。普通的泰国人在家睡觉前也喜欢打坐,它几经深深地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中。
第四,学校的教学区域,学生必须要脱鞋进入。无论是去皇宫,寺庙,还是泰国人的家中,你都需要脱鞋进入。这是泰国人生活中一个最常见的礼仪。在学校里,学生进入教学区域需要脱鞋,而教师却不必如此。这可能某种程度上是出于对学校卫生清洁的考虑,同时也反应出了教师的特殊身份。在泰国,王室、寺庙、家庭和学校的地位特殊,每个学生都应该向国王,王后,王室的其他成员,僧侣,自己的父母,学校的教师表示尊敬。所以在这些地方,必须脱鞋才可以进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僧人出门也是不穿鞋的。如果你要向僧侣敬献食物或其他礼物的时候,也必须脱鞋,光着脚将食物献上。
第五,跪着向教师提问的学生。刚来泰国的时候,我发现当学生到办公室交作业的时候,或者向教师请教问题的时候,学生会跪下,或至少是蹲下。你可以想象出我当时的震惊,在国内,我们从来都未曾见过这样的场面。我想这和泰国人民对僧侣的尊敬是有着相似之处。我们仔细思考会发现,正是因为教师职业是脱胎于僧侣阶层的,所以才会受到如此高的礼遇。泰国文化里认为,当身份特殊的人(如僧侣,父母,教师等)坐着的时候,晚辈是不能站着与其说话的。而且要求学生尊敬教师要像尊敬自己父母一样。除此以外,在学校,学生如果遇到教师,他们需要躬下腰,绕道从教师的旁边走过去,或者停下让教师先过。
第六,身上佩带佛像的学生和教师。泰国绝大多数学校的师生都信仰佛教,其中一个明显的外在特征就是他们身上都佩戴有大小不等的佛像。他们认为,戴在身上的佛教可以帮助祛除邪恶,保佑平安。在学校里,你会发现男学生的头发都是短短的。因为在此之前,他们都有可能在寺庙待过一段时间。在泰国,信仰佛教的男子如果年龄到了20岁,就应该出家当和尚了;如果年龄还不到20岁,则可以去当小沙弥。出家的时间可长可短,三天,十天,三个月,一年甚至更长,但最为普遍的是三个月。泰国人相信,如果一个家庭中的儿子曾经出家当

过僧人,那么孩子的父母死后可以进入天堂。出家是泰国男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学校的教师和其他公务员甚至可以请假去做僧人呢。
第七,学校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佛教礼仪。泰国一年中的节假日有13天之多,除了万佛节,佛诞节,三宝佛节等佛教节日之外,还有父亲节,母亲节,元旦等。在这些节假日里,学校会有非常丰富多彩的活动。传统的佛教节日自然不用说了,学生们会穿着民族服装,奏着传统乐器,跳着民族舞蹈在学校里,或者上街表扬,场面非常壮观;在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里,学校也会组织学生编制美丽的花篮,制作精美的礼物,然后跪着向教师们,父母们献上礼物,表达感激之情;甚至当某位教师即将退休,学校里也会有一个仪式,开一个Party,每一位教师都向将要退休的教师跪着洒水,来表达他们仰慕与尊敬之意呢。总而言之,学校的活动中充满了宗教的气息。
还记得我刚来到这个美丽的陌生的国度,来到我即将从事一年的汉语教学的Tha Mai中学,文化的差异让我既无所适从,又兴奋好奇。在这段岁月里,我边走边看。现在我已经从当初的震惊和好奇中走出。我感谢友好的泰国人民接纳了我,让我能有机会了解学校的礼仪,了解佛教文化,尽管我现在所感知到的东西是极其少和极肤浅的。我希望我以上的几点感触能给大家了解泰国学校,了解泰国的佛教文化有一点点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