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象似性

合集下载

语音层面的象似性

语音层面的象似性

语音层面的象似性一、引言近年来,象似性在语言学和认知科学领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探索语言的象似性有助于接近甚至揭示语言的本质。

本文试图揭示音义之间的映象象似,即音义间有规律的对应及一形式与另一形式的关联。

音义之间的联系(声音代表语言之外的事物)是指声音和意义以某一特定的方式所呈现的外在关系。

在自然语言中,语言与现实的最直接理据表现为拟声词。

“象声是初民最基本的语音活动”。

[1]p262由于不同的物体在震颤中会发出不同的音响,因而感叹抒情和象声命名的方式便成为本能的、基本的认知方式,语词的形式就直接摹写现实。

二、拟声词拟声词也就是模拟客体声音的词。

“语言形式与事物的本质有着内在和自然的联系,如构成基本词汇之核心部分的拟声词就是真实地代表了事物的状态和行为特征”[2] 98。

尽管在语音系统的规约下,语音与实际音响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但基本上是在固定范围内波动,生成一个近似值,成为加强语言形象使之生动地摹写现实的直观性手段。

拟声词在进入文字系统之后,不只是简单机械地描摹自然音响、纯粹的声音复制和再现,而是一种重创和升华。

拟声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摹拟人的声音摹拟人宣泄情感时发出的声音或行为举止,在这一点上,它与语言起源于劳动喊声说是一致的。

英语中该类词数量非常丰富,如表叹息的ha, oh, hey, Ssh, pooh, hi, haa, ouch, alas, lo, hoo-hah;表情状的mumble, burble, babble, jibber, jabber,chatter, chuckle, chortle, prattle, giggle, snigger, titter, guffaw, grunt, groan, jingle等等。

2.摹拟动物声音的词该类词的对应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类是描摹动物的声音,另一类是直接用声音指称事物。

前者如The crow caws. The bee buzzes;后者如The cuckoos are in the cage.3.摹拟自然现象及其它模拟物体及自然音响如tinkle, rattle, clatter, clink, clank等,具体有the rumbling of the truck,tick of the clock,click of the rails 等等。

语音象似性

语音象似性

(3) 赫尔德于1772年《论语言的起源 》(为柏林皇家科 赫尔德于1772年 论语言的起源》 学院1770年获奖论文 并由科学院指定出版) 学院1770年获奖论文,并由科学院指定出版)一书中 年获奖论文, 也认为语言的起源与人类对自然界中发出的声响的认 知密切相关, 知密切相关 , 他 ( 1999 : 39-40) “ 人依靠知性统治 1999: 39-40 ) 自然,而知性也正是语言之母;从物体发出的声音中, 自然,而知性也正是语言之母;从物体发出的声音中, 人提取出区分特征,从而构成了一种生动的语言。 人提取出区分特征,从而构成了一种生动的语言。”
这类名称的产生与咩咩的叫声成为羊儿名称的方式有 什么不同? 超人起源说的捍卫者们对此有现成的回答: 什么不同 ? 超人起源说的捍卫者们对此有现成的回答 : 这是任意的! 为什么绿色叫‘ 这是任意的 ! 为什么绿色叫 ‘ 绿 ’ 而不叫 ‘ 蓝 ’ ? 这 而不叫‘ 有谁能解释, 有谁能在上帝的理智中找到原因? 有谁能解释 , 有谁能在上帝的理智中找到原因 ? 毫无 疑问, 上帝喜欢这样, 仅此而已! 这一来, 疑问 , 上帝喜欢这样 , 仅此而已 ! 这一来 , 线索就被 剪断了! 剪断了 ! 所有关于语言发明艺术的哲学家探索于是都 成了随意杜撰的空中楼阁。 成了随意杜撰的空中楼阁。…… 一种根据肤浅空洞的 任意性创造出来的语言是与他的整个善于类推的本性 相背的。 可见, 赫尔德对任意说批判之严厉, 相背的 。 ” 可见 , 赫尔德对任意说批判之严厉 , 读者 可自己体会! 可自己体会!
这些理论大都涉及到一个模仿声音的问题, 这些理论大都涉及到一个模仿声音的问题,仅是模仿的对象和方 式有所不同罢了,因此说“人类语言起源于模仿” 式有所不同罢了,因此说“人类语言起源于模仿”还是能为广 大学者所接受的。 大学者所接受的。

语音象似性的修辞效果浅议

语音象似性的修辞效果浅议

语音象似性的修辞效果浅议【摘要】象似性是认知语义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指语言符号在语音,语形或者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着映照性相似的现象。

本文尝试对语音象似性的修辞效果作一探讨,以期对象似性的研究继而对认知语义学的实证性研究做出些许贡献。

【关键词】象似性;语音象似;修辞效果0 引言语言象似性理论是针对语言任意性理论提出来的,并在不断发展。

实际上,关于语言象似性和语言任意性的争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那时就存在唯名论和唯实论的激烈争论。

美国现实主义和符号学的创立者﹑著名哲学家Peirce (1965)区分了三种符号:象似符﹑标记符﹑象征符。

三者因任意性程度的高低而彼此不同。

能指和所指之间存在的自然关系叫做象似性。

Peirce又进一步把象似符分为映象符和拟象符。

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功能主义和认知科学的发展,不少语言学家对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有了新的认识,人们开始再次关注理据性,尤其是对语言的象似性赋予了高度重视很多著名语言学家都指出,语言符号与其所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某些象似性,语言实际上是对外界世界的直接反映。

其中从事象似性研究最为著名的是Haiman(1980,1985)。

他采用了Peirce的分法,也将象似符分为映象符和拟象符。

如下图所示:■就映像象似性而言,它是指能指与所指两者之间存在着直接的,一对一的关系。

在映像层面,象似性在语言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象似关系可能表现在听,说,触觉或者视觉上。

修辞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另一方面,但其概念与传统意义上对它的理解有所不同。

本文所指的修辞是广义上的修辞,即一种在认知参予下语言使用者认识世界与表达自身相结合的行为,包括人类运用语言以及其他非语言符号(比如视觉图像符号)进行交际的行为。

本文指出,象似性其实就像比喻、拟人一样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段。

简单来说,语音象似指声音与其所表达的意义之间存在着一种自然的对应关系,或者说语音和意义之间的最本质的自然的相似性。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象似性研究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象似性研究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象似性研究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象似性。

在认知语言学中,象似性指的是语言单位之间的相似性。

这种相似性可以是在音韵结构上的相似,也可以是在语义结构上的相似。

两个单词的音素组合可能非常相似,或者它们的词义可能相似,这些都可以被称为象似性。

认知语言学认为,象似性对语言认知有重要影响,它可以影响人们对语言单位的辨识、理解和产生。

在语音层面上,象似性可以导致听者在听到类似的音素时产生混淆,甚至出现错听。

在语义层面上,象似词可能在人们的思维中产生联系,导致语义互文。

象似性对于语言的认知和使用至关重要。

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有很多关于象似性的实证研究。

其中一项经典研究是关于象似词的影响。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当被试听到一个词时,与该词相似的词会立即出现在他们的思维中。

这种现象被称为象似词激活效应。

这项研究表明,象似性可以在语言认知过程中自动激活与之相似的语言单位,这对于语言的理解和产生具有重要影响。

除了对象似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外,认知语言学还尝试建立关于象似性的认知模型。

其中一个经典的模型是双加工模型。

该模型认为,语言认知过程中存在两条加工路径,即词素加工路径和语音加工路径。

在这两条加工路径中,存在着词素和音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象似性。

当被试听到一个词时,与之相似的词素和音素会被同时激活,这对于语言的理解和产生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这样的认知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象似性对语言认知的影响,也可以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象似性不仅在认知语言学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应用方面也有着广泛的价值。

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是语音识别技术。

在语音识别系统中,如果能够充分考虑象似性的影响,就可以提高系统的识别准确性。

另一个应用领域是语义关联网络的构建。

通过研究象似词之间的关联,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语义关联网络,从而提高自然语言处理系统的性能。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象似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通过研究象似性,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认知过程,为语言理解和产生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和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和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

语言任意性的意思是说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 之间没有自然的、本质的联系,而是一种约定 俗成的关系。
所指:概念 能指:音响形象 “父亲”的观念(所指)与“father”这个音响 形象(能指)之间是任意的,没有任何自然联 系

研究者们认为,语言符号除了任意性以外还具 有高度的象似性。 所谓象似性(或理据性),通常是指语言的能 指和所指之间, 即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有一种必然联系, 即两者之间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 是有理据 的

19世纪末美国语言学家皮尔斯提出象似性这 一概念, 映象符(image) 拟象符(diagram) 隐喻符(metaphor)

象似性的体现: 1.语音的象似 2.词形的象似 3.句法结构的象似
1.语音象似性,又叫音义象似性,指语音与 它所代表的意义之间存在理据性。 象声词 :flop(重物落地声)、jingle(叮当声) 流水的哗哗声、乒乓 语音象似: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诗词 中字母词的语音象征和音义联觉现象。 男性:masculine、man、mal 女性:feminine、woman、female


任意说的反驳: 1.拟声和语音象征只是语言的局部现象 2.语言符号内部组合关系的理据性建立在符号 任意性的基础之上 3.理据丢失说经不起推敲

象似性虽然存在于语言,但它不是语言的根本 属性,与任意性相比,它是第二性的。 任意性是语言的基根本属性,象似性是对语言 本质认识的深入和发展, “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又有象似性,这两者 间的关系是并存的,甚至是互动的” 语言的任意性和象似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以互补的方式存在。

质疑任意说的象似性观点: 1.语言中存在拟声和语音象征(sl象征“滑”) 现象,说明语言是有理据的 2.象似性广泛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数量多, 范围广,完全可以压倒任意性。(符合词、派 生词、句法等) 3.语言本来是有理据的,但是渐渐丢失在历史 的长河中,语言学家的任务是找回失去的理据。

语音象似性与右文说

语音象似性与右文说

语音象似性与右文说摘要:“右文说”提出的声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无疑给后人诸多启发,清儒就把“右文说”推阐得淋漓尽致。

本文试图从语音象似性的角度观察“右文说”,指出“戋”族字表小义,阳部字常表示光明﹑昌盛﹑广大﹑长远、刚强等等的概念,“奄”族字表大义,“同”族字表直通、中空、外圆的特征和动作直的特点及由此引申出的通达之义等后面的原因是语音象似性。

本文还举例论述了元音象似、辅音象似、声调象似等比较常见的音义象似情况。

关键字:右文说;语音象似性;任意性;指示代词自从索绪尔开创现代语言学以来,他所提出的语言符号的第一大原则——任意性原则似乎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但不时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出现,特别是最近二三十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等流派的兴起,任意性原则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他们强调的是任意性的对立面——理据性或说象似性。

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语音象征的角度看“右文说”的合理性,进一步引申出字音和字义的联系。

一、右文说及后人对其的发展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记载:“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为右文,古之字皆从左文。

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

如木类,其左皆从木。

所谓右文者,如戋,小也。

水之小者谓浅,金之小者谓钱,歹而小者谓残,贝之小者谓贱。

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

”宋人王圣美提出的这种文字学,即是最早的“右文说”。

所谓“右文”,一般是指形声字的声符。

而“右文说”,即是这样一种理论:在形声字中,声符本身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以与本字的意义相通。

或者如王圣美所说,形声字的义符只表示义类,而真正的意义则在声符之中。

自王圣美后,宋人张世南的《游宦记闻》卷九,戴侗的《六书故·六书通释》也都提到“右文”的问题。

清代,朱骏声、段玉裁、王念孙等凭借古音韵学的研究成果,将其推演为“音近义通说”。

“右文说”被推阐得淋漓尽致,以声读之法尽文字假借之妙,寻绎出统系来,蔚为壮观。

这也标志着“右文说”的顶峰。

段玉裁在《说文叙注》中说:“许君以为音生于义,义着于形。

语言符号象似性的定义及内涵(全文)

语言符号象似性的定义及内涵(全文)

语言符号象似性的定义及内涵一、前言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符号学家皮尔斯提出语言符号象似性理论之后,象似性理论进入了众多学者的视野,成为国内外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

这也是对“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所提出的语言符号任意性理论的挑战。

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抓住任意性理论的根基,并学习和探讨象似性理论的定义及内涵将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语言符号本质。

二、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定义语言符号象似性概念是美国著名有用主义和符号学的创始人皮尔斯提出的。

他将符号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icon(象似符),index(标记符或指示符),symbol(代码符)。

象似符指的是与所指在某种方式上相似的符号,包括照片、图画、象形文字等。

标记符指的是与所指之间存在因果、存在或邻近等关系上相联系的符号。

因果关系,如天平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存在关系,如箭头与所指方向之间的关系;邻近关系,如人与足迹的关系。

代码符是指与所指之间没有理据性的符号,它与指称对象之间的联系完全是约定俗成的,自然语言和各种标记系统基本上都属该类符号。

皮尔斯还将icon按其复杂程度分三小类:影像(imge),该符号与其对象单纯是属性上的相似,如照片;拟象(digrm),此类符号的组成部分与对象各部分之间相似,如地图;隐喻(metphor),这类符号与对象之间存在一般的类似关系,即通过两个物的平行关系来反映所指物特征的符号,如句子“这个人是一条恶狼”。

隐喻符代表着最高、最抽象的相似性(张,20XX)。

在对象似符做出一般性界定的基础上,皮尔斯指出:“在每个语言的句法里,借助约定俗成的规则,都具有合乎逻辑的象似性。

”(沈家煊,1993)国内对象似性的研究以许国璋先生(1988)第一次将iconicity翻译为“象似性”为开端,沈家煊先生(1993)和杜文礼先生(1996)也都先后发表论文来讨论语言符号的象似性。

尽管许国璋先生在1988年在国内首先将该词译为“象似性”,但并没有下任何定义。

语音象似性探新

语音象似性探新

作 象 似性 。沈家 煊在 《 句 法 的象似 性 问题》 中指 出 ,

定 的范 围 ,所 指 不 能超 过 一 定 范 围任 意选 择 能
语 言 学 家 通 常 把 它 定 义 为语 言 的 能 指 与 所 指 之 指 。最 为重要 的是 , 任意 性 和象似 性 不是非 此 即彼
间, 也 即语 言 的形 式 和 内容 之 间有 一 种必 然 联 系 , 的关系 , 它们 并不 完全 矛盾 ( 应 学风 2 0 0 7 ) 。
短元 音【 i ] 在 发 音 时 开 口很 小 , 经 常 用 来 表 达
究次之 ,语音象似性研究最为薄弱 。有一个很大 “ 渺小 ” “ 微小 ” 的含义 , 例如 : b i t , mi n i , k i d , t i p等都
小” 的含 义 ; 另 有 动词 p i c k , n i t p i c k ( 鸡蛋 里 挑 原 因 是语 音 象 似 比较 隐晦 ,不 易发 现 ,而且 偶 然 表示 “
成分 及结 构之 间 的象 似性 ( 张敏 1 9 9 8 ) 。该 定 义偏 种 , 广 义 的理 据分 为 外 部理 据 和 内部 理 据 , 外 部理
拟象 、 临摹 理据 、 省力理据 ; 内部 理 重形 态 和句法 上 的象 似 , 不 够全 面 。王 寅把其 定义 据 包 括 拟 声 、 为: 语 言符 号 在语 音 、 语 形 或结 构 上 与其 所 指 之 间 据包 括 形 态 、语 音 和语 义 。从 国 内象 似性 研 究来
1 2 ・E N G L I S H T E A C H E R S
En g l i s h Te a c h e r s
V0 1 . 1 5 NO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喘息说(又叫“吆嘿嗬说”the Theory of Yo-he-ho)
这些理论大都涉及到一个模仿声音的问题,仅是模仿的对象和方 式有所不同罢了,因此说“人类语言起源于模仿”还是能为广 大学者所接受的。
体验哲学对音义关系研究同样具有解释力,
因为语音最初也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对自
然声音的模仿。
( 2 )柏拉图早在《对话集》中提出人类一般语言活动起
quick swift prompt
rapid rash hurry scurry sudden abrupt hustle bustle flurry spring
slow tardy
lazy idle leisure gradual composed calm progress
drip drop
《论语· 颜渊》中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
不正?”
《礼记》中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 也,尊贤为大。”
《说文解字》中 也常用这样来训释词义,如:“天,
颠也,至高无上。” “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
人.wmv 方法
刘熙
: 《释名》成为一部语源学名著,其中
大量运用了声训的方法来解释词义,如:“衣,
crankle 弯曲
cranny 裂缝
(弯物体发出的声音) (骰子在盘中的声音)
(发绉时的声音) (扭动时的声音) (来自crunch嘎吱嘎吱响)
crap
crape crash crate crazy
赌博
绉绸 柳条箱 疯狂的
碰撞,坠毁 (crasher, crashing)
creak crisp croak crumble crump crunch crush crust ...
no
neither nowhere nihil
not
nor nohow nil
never
nobody null nill
none
nothing negate nay
naysay
un-
naught
innon-
slip
slide
slick slippery slithery sled slat sledge slate sleigh slab
scr-:令人烦躁的撞击声 scratch, scrape, scream
fl- 表示闪动的光:flash, flare, flame, filicker, fl-表示空中的动作:fly, flap,flit,flutter gl-表示不动的光:glow, glare, gloat, gloom, gleam, gloaming, glimmer, -ump 笨 拙 的 动 作 、 声 音 : bump, clump, chump, dump, frump, hump, lump, rump, stump, slump,
源于拟声。他甚至认为:每一个字母都是模仿事物的一定
的性质的。他说:“显然,名称乃是它所表示的事物的声
音摹仿,起名字的人总以声音来摹仿他所称呼的事物的。
他举例:希腊字母 p(r) 表示运动,因为发 r 音时, 舌头需要颤动 --- ρετυ(流动),poη(河流),τρóμοs (颤动)等;希腊字母λ(l) 表示软而平滑的东西,是因
个音同或音近的形声字共有语义要素的神奇而又有趣 的现象,西方人倘若能知道这点定会惊奇不已!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举例:“如‘戋’,小也:
水之小者曰‘浅’, 金之小者曰‘钱’, 歹之小者曰‘残’,
贝之小者曰‘贱’,
什么不同?超人起源说的捍卫者们对此有现成的回答:
有谁能解释,有谁能在上帝的理智中找到原因?毫无
疑问,上帝喜欢这样,仅此而已!这一来,线索就被
剪断了!所有关于语言发明艺术的哲学家探索于是都
成了随意杜撰的空中楼阁。…… 一种根据肤浅空洞的 任意性创造出来的语言是与他的整个善于类推的本性 相背的。”可见,赫尔德对任意说批判之严厉,读者 可自己体会!
metrimammal
Mary milk
marry mare
roll troll scroll inroll enroll rotate roam … cuckoo buzz sizz plop whiz cluck quack beep beeper (语音加工) cock cough bomb bombard bark boil roar trickle drip drop bubble …
rush dash
flow
go walk

John Tom Bob Jim
...
Elizabeth
(3)语调与语义。升调表示疑问、降调表示肯定 的体验哲学解释:人是站立在土地之上的,只有 脚踏实地才感到稳妥、才有一种肯定感。而直立 向上的状态是不稳定的,因而就产生了一种疑惑
感。在语言的语音中就表现为用向上的声调表示
拖腔拖调意味什么?
急促快速的语调意味什么? 救火、救命与平安无事的语调 吵架与谈恋爱的语调
4. 声 训 法
我国训诂学家的声训,实际就是一门 “音义学”。
所谓 “声训”,指通过语音分析来解释词义的一种训诂 法,从音同或音近的关系来推求事物名称的由来,及指
明文字通假方法,揭示语言中音义之间所存在根本的联
为这两个字母的发音就软而平滑。 柏拉图还认为:名称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
古罗马人奥古斯汀(354-430:信仰
> 理性)也持柏拉
图的观点,早就提出语言图像论的观点,认为人是以声音
来摹仿他所称呼的事物的。他举的例子是:拉丁语 mel(
蜜)的柔软的声音表示它是甜蜜的东西,而拉丁语 acer(
铁)的声音表示它是坚硬的东西。
“君,尊也。”
“室,实也。” “母,牧也。” “诰,告也。” “仲,中也。” 段玉裁
宋代的王子韶提出了“右文说”,意思是说:“凡字,
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形声字的意符(左文)表示
事物的类别范畴,它的声符(右文)也可传达意义。 这显然比声训法又进了一大步,把字的构件成分的音
义结合起来加以论述,揭示了具有同一“右文”的多
月 14 日第 3 版): 汉语声调具有象征意义,“清轻
者上为天,重浊者下为地”,如 “飘、扬、漂、
浮、习、翱、翔、翩、悠、升” 等义的字词用平
声;表示 “降、附、堕、破、碎、废、溃” 等 义的字词用去声;表示 “绝、裂、折” 等义的字
词用入声。
特定的语音、语调、语速、讲话方式,都 表现了特定的语义内容。
Fónagy(1999:19-22)较为详尽地论述了语音隐喻(phonetic
metaphors ),分析了语音与意义之间的象似性关系,并通过 调查发现某些音常可用来表示某些特定的意义,而且音义之间 的关系常可能与发音时所获得的感觉有关,如有些发音需用较
大的力,口腔肌肉较为紧张,它们就不大可能用来表示“轻松、 舒展”的意思。17世纪的法国曾认为在公众场合下讲话,特别 是上层妇女,口张得太大被认为是不合身份的,这样就使得法
意义。其实,我们若能对音义象似性现象加以全面和
仔细的收集,就会发现存在大量例证。如果我们不抱
任何先入为主的立场,静而思之,就会发现这种现象
比人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5)参见下文
(6)许国璋先生(1988)指出:“语言既是理性的行
为,任意性到底存在哪里?” “我们把能指和所指之
间的关系解释清楚,比消极地承认任意性远为重要。”
论价值,而且具有极为重要的实用价值,对于我们
大量识记英语单词具有重要的意义。
《音义学》主要论述了以下一些音义象似性: 拟声、语
音象征、联觉通感、元音变换、重叠词、首音互换、
俗词源学等,目的在于充分挖掘人类语言中音义之间
的象似性关系,对被人们长期忽视的音义象似关系作
出了合理的解释,这对于全面了解语言性质具有重大
语 音 象 似 性
-- 直接用于语言教学
Jespersen曾从语音模仿角度将语言起源归纳成四种:
(1)感叹说(又叫“啵啵说”the Theory of Pooh-pooh) (2)拟声说(又叫“咆哮说”the Theory of Bow-bow)
(3)声象说(又叫“叮咚说”the Theory of Ding-dong)
3. 语 言 例 证
(1)拟声词
(2)语音象征:ma,cra-(55%),/sl/ /roul/,/gr/,/fl/,/sn/,/ump/, /ish/,等
mother mammy matron
mama madam maid
mummy maternal mistress
mum miss
matrimatrix
语中某些元音与“不礼貌”获得了隐喻性的联系。
Haiman ( 1985a , b )等人的研究认为,可通过还原
的办法来恢复(restore)被“扭曲和腐蚀”了的原有 象似性的面貌。这很值得我们的深思! Wierzbicka (1988)采取了一种毫不妥协的“最高纲领派”主张 ( adopt an uncompromisingly “maximalist”
thump,
manlike
childlike
:
:
mannish
childish
womanlike :
womanish
dash brush slash
rush flush finish
crush smash abolish
crash plash vanish
clash thrash banish
diminish punish astonish
也认为语言的起源与人类对自然界中发出的声响的认
知密切相关,他( 1999 : 39-40 )“人依靠知性统治
自然,而知性也正是语言之母;从物体发出的声音中, 人提取出区分特征,从而构成了一种生动的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