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教学文案
数学家故事分钟演讲稿

数学家故事分钟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数学家的精彩故事,带您走进数学世界背后的传奇人生。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位被誉为“数学王子”的德国数学家——高斯。
高斯自幼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数学天赋。
在他还只有三岁的时候,有一次,他的父亲正在计算工资账目,小高斯在一旁安静地看着。
突然,他指出了父亲计算中的错误,这让他的父亲大为惊讶。
在他十岁时,老师给全班同学出了一道算术题:计算 1 到 100 的整数之和。
正当其他同学还在埋头苦算时,高斯很快就得出了答案:5050。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他发现 1 加 100 等于 101,2 加 99 也等于 101,以此类推,一共有 50 组这样的组合,所以总和就是 50×101 = 5050。
高斯的成就远不止于此。
他在数论、统计学、物理学等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贡献。
他的研究成果为后来的数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再聊聊中国古代的数学家刘徽。
刘徽是魏晋时期的杰出数学家。
他最著名的贡献之一是提出了“割圆术”。
当时,人们对于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并不精确。
刘徽通过不断地将圆分割成越来越多的小扇形,然后用这些小扇形的面积来逼近圆的面积,从而得到了更精确的圆周率。
他经过艰苦的计算,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 和31415927 之间,这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刘徽的工作不仅推动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也对世界数学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再说说女数学家索菲·热尔曼。
在19 世纪初的法国,女性从事数学研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偏见。
但索菲·热尔曼凭借着对数学的热爱和坚定的信念,克服了重重障碍。
她在研究费马大定理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为了能够获取数学书籍和参加学术讨论,她不得不女扮男装。
她的努力和才华最终得到了认可,成为了数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数学家是陈景润。
陈景润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致力于攻克哥德巴赫猜想。
数学界伟人的故事教案

数学界伟人的故事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学界伟人的概念和意义。
2. 激发学生对数学界伟人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数学界伟人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界伟人对数学发展的贡献。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什么是数学界伟人?2. 学生分享对数学界伟人的了解和看法。
3. 讲解数学界伟人的定义和意义。
4. 举例介绍一些著名的数学界伟人。
第二章:毕达哥拉斯教学目标:1. 了解毕达哥拉斯的生平和对数学的贡献。
2. 学习毕达哥拉斯定理及其证明方法。
教学内容:1. 介绍毕达哥拉斯的生平背景。
2. 讲解毕达哥拉斯定理及其证明方法。
教学活动:1. 介绍毕达哥拉斯的生平背景。
2. 讲解毕达哥拉斯定理的发现过程。
3. 引导学生学习毕达哥拉斯定理的证明方法。
4. 进行相关练习题目的解答。
第三章:欧几里得教学目标:1. 了解欧几里得的生平和对数学的贡献。
2. 学习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1. 介绍欧几里得的生平背景。
2. 讲解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的主要内容。
教学活动:1. 介绍欧几里得的生平背景。
2. 讲解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的重要性和影响。
3. 引导学生学习《几何原本》中的基本原理和定理。
4. 进行相关练习题目的解答。
第四章:牛顿和莱布尼茨教学目标:1. 了解牛顿和莱布尼茨的生平和对数学的贡献。
2. 学习微积分的创立和发展。
教学内容:1. 介绍牛顿和莱布尼茨的生平背景。
2. 讲解微积分的创立和发展过程。
教学活动:1. 介绍牛顿和莱布尼茨的生平背景。
2. 讲解微积分的起源和基本概念。
3. 引导学生了解微积分的意义和应用。
4. 进行相关练习题目的解答。
第五章:陈景润教学目标:1. 了解陈景润的生平和对数学的贡献。
2. 学习陈景润的主要研究成果。
教学内容:1. 介绍陈景润的生平背景。
2. 讲解陈景润的主要研究成果。
教学活动:1. 介绍陈景润的生平背景。
2. 讲解陈景润的主要研究成果。
数学界伟人的故事教案

数学界伟人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界伟人的生平事迹和他们对数学发展的贡献。
2. 通过学习数学界伟人的故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3. 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智慧和成就。
二、教学内容1.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数学家,发现毕达哥拉斯定理。
2. 欧几里得:古希腊数学家,著作《几何原本》。
3. 阿里巴巴:阿拉伯数学家,引入印度数字系统。
4. 莱昂纳多·斐波那契: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数列的发现者。
5. 艾萨克·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万有引力定律和微积分的创立者。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述数学界伟人的生平事迹和他们对数学的贡献。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数学界伟人的故事,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 实践活动:学生通过数学游戏或问题解决活动,体验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知道我们将要学习数学界伟人的故事。
2. 讲授:讲述每个数学界伟人的生平事迹和他们对数学的贡献。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数学界伟人的故事,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活动:学生通过数学游戏或问题解决活动,体验数学的乐趣。
5. 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数学界伟人的智慧和成就。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位数学界伟人,深入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和他们对数学的贡献,下节课分享。
2. 让学生完成与本节课相关的数学问题解决任务。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数学界伟人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于相关数学知识点的掌握。
3. 学生分享环节,评估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提供关于数学界伟人的故事和贡献的详细信息。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数学界伟人的图片和重要成果。
3. 数学游戏或问题解决活动的材料,如卡片游戏、数学题目等。
八、教学拓展1. 邀请数学家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互动交流,增加学生对数学界伟人的了解。
介绍数学家的故事课程案例

介绍数学家的故事课程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来给你们讲讲那些超级厉害的数学家的故事,保证让你们眼界大开!
先来说说高斯吧。
你们知道吗,这家伙小时候就聪明得吓人!有一次,老师给全班同学出了个难题,让他们计算从 1 加到 100 的和。
其他同学都还在苦思冥想呢,小高斯不一会儿就得出答案了!这就好比别人还在慢慢爬楼梯,他直接就坐直升机上去了,牛不牛?
再看看陈景润,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那简直是废寝忘食啊!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战士,在数学的战场上冲锋陷阵。
他每天沉浸在书堆和草稿纸里,那种专注和执着,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还有华罗庚,从一个小小的杂货店店员成长为伟大的数学家,这经历简直太传奇了!就像一颗被深埋的金子,终于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牛顿就更不用说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那可是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啊!这得多厉害啊,他难道是有一双能看穿宇宙的眼睛吗?
这些数学家的故事,难道不让你们心潮澎湃吗?他们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我们在数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他们的坚持、智慧和勇气,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敬佩的。
我们也可以在自己的领域里,像他们一样闪闪发光呀!所以,还等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向这些伟大的数学家们致敬吧!。
最新古今中外数学家小故事讲课讲稿

古今中外数学家小故事1.陈景润 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
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
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
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 ·威尔(A?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2.数学家的墓志铭一些数学家生前献身于数学,死后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代表着他们生平业绩的标志。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
)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打算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
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
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3.高斯印象中曾听过一个故事:高斯是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事情已处理了一大半,虽然上课了,仍希望将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题数学题目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1+2+3+4+5+6+7+8+9+10=?,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才有可能算出来,也就可以藉此利用这段时间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到了很生气的训斥高斯,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下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这么算的。
我眼中的数学家之祖冲之小报文案

我眼中的数学家之祖冲之小报文案祖冲之:数学奇才之谜1. 祖冲之,中国古代数学家,精通算术和几何。
2. 6世纪初,祖冲之创立了中国的“天元术”——一种高效的数值计算方法。
3. 祖冲之的天元术曾被广泛用于天文测量和土木工程等领域。
4. 祖冲之通过精确的测量和计算,成功测定了圆周率的近似值。
5. 祖冲之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学思维方式,推动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
6. 祖冲之的数学成就直接影响到后来的数学家,为他们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7. 祖冲之的天元术使中国在数学领域具有了独特的优势。
8. 祖冲之的学问不仅仅局限于数学,他还涉猎天文学和地质学等多个学科。
9. 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被称为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奇迹。
10. 祖冲之的数学成就为后来数学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11. 祖冲之通过数学分析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
12. 祖冲之的数学思维具有创造性和前瞻性。
13. 祖冲之不仅仅是一位数学家,他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
14. 祖冲之在处理复杂的数学问题时表现出了超凡的智慧。
15. 祖冲之的数学成就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宝库。
16. 祖冲之独创的算法在当时的数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17. 祖冲之的数学成就为后人研究数学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18. 祖冲之的数学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工程计算和科学研究。
19. 祖冲之的数学成就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20. 祖冲之的数学思维深受后人的推崇和研究。
21. 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展示了中国古代科学的辉煌成就。
22. 祖冲之开辟了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新阶段。
23. 祖冲之的天元术在后来的数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24. 祖冲之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逐渐被传承和发展。
25. 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展示了他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智慧。
26. 祖冲之在数学界的地位备受尊崇。
27. 祖冲之为后世学子提供了强大的学习榜样。
28. 祖冲之的数学成就为中国古代科学界争光。
29. 祖冲之的创造力和独特思维使他成为中国古代数学界的瑰宝。
最新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教学文案

数学家欧拉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
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
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
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
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
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
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
在老师的心目中,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
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
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失了。
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
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回家后无事,他就帮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
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
他读的书中,有不少数学书。
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
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
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
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范文(精选21篇)

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范文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范文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范文(精选21篇)在日常生活中,做每件事情都离不开数学,可见数学与我们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范文(精选2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家的小故事1数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也是一片任有志之士自由飞翔的广阔天地。
数学的足迹遍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数学家的故事也像数学本身一样,神秘动人,发人深思。
下面给同学们讲一讲著名的女数学家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的故事。
著名的女数学家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1850~1891)是俄国人,她一生获得了很多“第一”:她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数学博士学位的女性,是第一个获得科学院院士称号的女数学家,此外,她还是除了意大利外世界上第一个担任数学教授的妇女,她对数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从小就对数学怀有特殊的感情,并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她8岁的时候,全家搬到了波里宾诺田庄。
由于带去的糊墙纸不够用,父母就在她的房间里用著名的数学家奥斯特洛格拉得斯基所著的微积分讲义来裱糊墙壁。
那时,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常常独自坐在卧室的墙前,望着糊墙纸上奇妙的数字和神秘的符号出神,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
后来,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在自传中写道:“我常常坐在那神秘的墙前,企图解释某些词句,找出这些书页的正确次序。
通过反复阅读,书页上那些奇怪的公式,甚至有些文字的表述,都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当时我对它们还是一窍不通。
”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是出色的数学家,这或许有助于形成她的数学天赋,但她的成功主要还是源于她不懈的努力。
她在学习数学时,注意力总是非常集中,能很快理解和掌握老师所讲的内容。
有一次,数学老师让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重复上次课上所讲的内容,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没有按老师讲的方法去讲,而是换成了自己的思路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家欧拉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
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
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
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
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
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
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
在老师的心目中,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
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
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失了。
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
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回家后无事,他就帮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
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
他读的书中,有不少数学书。
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
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
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
正打算动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
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若要按原计划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面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
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心每头羊的领地会小于原来的计划。
他有办法。
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听了没有理他。
小欧拉急了,大声说,只有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
父亲听了直摇头,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
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
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
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
父亲着急了,说:“那怎么成呢?那怎么成呢?这个羊圈太小了,太小了。
”小欧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
经这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25+25+25+25=100)。
然后,小欧拉很自信地对爸爸说:“现在,篱笆也够了,面积也够了。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
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
父亲心里感到非常高兴。
孩子比自己聪明,真会动脑筋,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可惜了。
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
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
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数学奇才——耐普尔记得四大发明吗?它们是印度-阿拉伯记号,十进制小数,对数和计算机。
其中的对数是十七世纪由耐普尔发明的。
他1550年出生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从小喜欢数学和科学,以其天才的四个成果被载入数学史。
其中的对数的发明使整个欧洲沸腾了。
拉普拉斯认为“对数的发现以其节省劳力而延长了天文学家的寿命。
”可以说对数的发现使现代化提前了至少二百年。
下面我要给大家讲两个他的小故事:一次,他宣称他的黑毛公鸡能为他证实:他的哪一个仆人偷了他的东西。
仆人们被一个接一个地派进暗室,要他们拍公鸡的背,仆人们不知道耐普尔用烟黑涂了公鸡的背,自觉有罪的那个仆人,怕挨着那个公鸡,回来时手是净的。
还有一次耐普尔因他的邻居的鸽子吃他的粮食而感到烦脑。
他恫吓道:如果他邻居不限制鸽子,让它们乱飞,他就要没收些鸽子。
邻居认为他的鸽子是根本不可能被捉住的,就告诉耐普尔,如果他能捉住他们,尽管捉好了。
第二天,邻居看到他的那些鸽子在耐普尔的草坪上蹒跚地走着,十分惊讶,耐普尔镇静自若地把它们装进一只大口袋。
原来,耐普尔在他的草坪上各处撒了些用白兰地酒泡过的豌豆,使这些鸽子醉了。
数学家笛卡儿笛卡儿最杰出的成就是在数学发展上创立了解析几何学。
在笛卡儿时代,代数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学科,几何学的思维还在数学家的头脑中占有统治地位。
笛卡儿致力于代数和几何联系起来的研究,于1637年,在创立了坐标系后,成功地创立了解析几何学。
他的这一成就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解析几何直到现在仍是重要的数学方法之一。
数学家冯·诺依曼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
众所周知,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
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
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
数学家杨辉杨辉,中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
在13世纪中叶活动于苏杭一带,其著作甚多。
他著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
著有《详解九章算法》十二卷(1261年)、《日用算法》二卷(1262年)、《乘除通变本末》三卷(1274年)、《田亩比类乘除算法》二卷(1275年)、《续古摘奇算法》二卷(1275年)。
杨辉的数学研究与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在计算技术方面,他对筹算乘除捷算法进行总结和发展,有的还编成了歌决,如九归口决。
他在《续古摘奇算法》中介绍了各种形式的"纵横图"及有关的构造方法,同时"垛积术"是杨辉继沈括"隙积术"后,关于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
杨辉在"纂类"中,将《九章算术》246个题目按解题方法由浅入深的顺序,重新分为乘除、分率、合率、互换、二衰分、叠积、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类。
他非常重视数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在《算法通变本末》中,杨辉为初学者制订的"习算纲目"是中国数学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
杰出数学家华罗庚在中国现代数学洪荒之地,有一位抱定“战士死在沙场幸甚”的开拓者,他就是华罗庚。
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论、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个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奠基者,也是我国进入世界著名数学行列最杰出的代表者。
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王方法”、“华氏算子”、“华氏不等式”等。
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两百多篇学术论文,10部专著,其中8部被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经典著作之列。
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进工艺问题的数学方法为内容的“优选法”和处理生产和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
他是美国科学院历史上第一个当选为外籍院士的中国学者。
他还当选为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他的名字进入美国华盛顿斯密司—宋尼博物馆,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88个数学伟人之一。
数学家陈景润陈景润(1933.5~1996.3)是中国现代数学家。
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
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
由于他对塔里问题的一个结果作了改进,受到华罗庚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先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再越级提升为研究员,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陈景润是世界著名解析数论学家之一,他在50年代即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的以往结果,作出了重要改进。
60年代后,他又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 + 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
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
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
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威尔(A 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陈景润于1978年和1982年两次收到国际数学家大会请他作45分钟报告的邀请。
这是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他所取得的成绩,他所赢得的殊荣,为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树起了一面不凋的旗帜,辉映三山五岳,召唤着亿万的青少年奋发向前。
陈景润共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数学家阿基米德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212年)——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
阿基米德的父亲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喜爱数学。
有一次,国王请他去测定金匠刚刚为其做好的王冠是纯金的还是掺有银子的混合物,并且告诫他不得毁坏王冠。
起初,阿基米德茫然不知所措。
直到有一天,当自己泡大一满盆洗澡水里时,溢出水量的体积等于他身体浸入水中的那部分体积。
那么,如果把王冠浸入水中,根据水面上升的情况算出王冠的体积与等重量金子的体积相等,就说明王冠是纯金的;假如掺有银子的话,王冠的体积就会大一些。
他兴奋地从浴盆中跃出,全身赤条条地奔向皇宫,大喊着:"我找到了!找到了!"他为此而发明了浮力原理。
除此之外,他还发现了著名的杠杆原理。
伴随着这一发明,还产生了一句众所周知的名言:"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 在阿基米德的老年岁月里,他的祖国与罗马发生战争,当他住的城市遭劫掠时,阿基米德还专心地研究他在沙地上画的几何图形,凶残的罗马士兵刺倒了这位75岁的老人,伟大的科学家扑倒在鲜血染红了的几何图形上……阿基米德死后,人们整理出版了《阿基米德遗著全集》,以永远缅怀这位科学巨匠的伟大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