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临江仙》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晏几道《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晏几道(宋代)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细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劝,深情惟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译文这世间充满闲愁,所见所闻没有乐事,皆是悲苦。
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
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呢。
浅酒无别人可劝,惟你能劝;深情无别人可知,也只有你才能知道。
春天将尽,东边的溪山风景秀丽,可以与你同游,去观赏那江水中倒映柳树的影子和隐在雪中的梅花零落。
注释临江仙:词牌名,又称《鸳鸯梦》《雁后归》《庭院深深》。
双调,上片五句,押三平韵,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2]“身外”二句:一作“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稀,一作“移”。
细从今夜数:一作“试从今夜数”。
相会:相聚。
浅酒欲邀谁劝:一作“浅酒欲邀谁共欢”。
东溪:泛指风景美好的地方。
近,一作“尽”。
创作背景这首小词是酒席间的赠人之作,多是为友人所作。
《小山词》中多写爱恋相思,此篇则例外。
鉴赏小晏多愁善感,对于人生,总是放不下他的思考,欢会之际难遣闲愁,春日临近顿生希望,悲愁与欢乐,聚合与离散,总是此消彼长起伏回旋,在他的心灵之中形成大大小小的波澜。
这首《临江仙》词,就可以看作是他的感情长河中泛起的一朵浪花。
词的上片写的是与友人在一起的酒筵欢会,却以“眼中欢事常稀”来表现,使欢乐也蒙上一层愁苦的阴影。
因为聚会稀少,故而特别珍惜;因为珍惜,故而更怕这段欢事的终结;因为怕它终结故而要仔细地数一数究竟还有多少个相聚的日子。
作者真切地表述了细腻的心理活动,很是耐人寻味。
下片当以“东溪春近好同归”为核心,表述了作者对生活的取向和希望。
“浅酒”与“深情”两句,就其句式与内涵而论,又是相互纠葛在一起的,这种笔法,本是《临江仙》词牌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性的写作要求,其间有对比,有连结,或为对仗,或为互文。
这两句是说:浅酒无别人可劝,惟君能劝;深情无别人可知,惟君能知。
古诗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翻译赏析

古诗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翻译赏析《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作者为宋朝诗人晏几道。
其古诗全文如下: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细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劝,深情惟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前言】《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是宋代词人晏几道(一作晁补之)的作品。
此词当是酒席间的赠人之作。
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
全词通过描述作者与友人的酒筵欢会,表达了对人生相聚苦短的心理感受。
【注释】⑴这两句一作“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稀,一作“移”。
⑵这句一作“试从今夜数”。
⑶相会:相聚。
⑷这句一作“浅酒欲邀谁共欢”。
⑸东溪:泛指风景美好的地方。
近,一作“尽”。
【赏析】小晏多愁善感,对于人生,总是放不下他的思考,欢会之际难遣闲愁,春日临近顿生希望,悲愁与欢乐,聚合与离散,总是此消彼长起伏回旋,在他的心灵之中形成大大小小的波澜。
这首《临江仙》词,就可以看作是他的感情长河中泛起的一朵浪花。
词的上片写的是与友人在一起的酒筵欢会,却以“眼中欢事常稀”来表现,使欢乐也蒙上一层愁苦的阴影。
因为聚会稀少,故而特别珍惜;因为珍惜,故而更怕这段欢事的终结;因为怕它终结故而要仔细地数一数究竟还有多少个相聚的日子。
作者真切地表述了细腻的心理活动,很是耐人寻味。
下片当以“东溪春近好同归”为核心,表述了作者对生活的取向和希望。
“浅酒”与“深情”两句,就其句式与内涵而论,又是相互纠葛在一起的,这种笔法,本是《临江仙》词牌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性的写作要求,其间有对比,有连结,或为对仗,或为互文。
这两句是说:浅酒无别人可劝,惟君能劝;深情无别人可知,惟君能知。
这样就把席间欢会的主客双方的亲密关系交代了出来。
“东溪”,即东边的溪山,泛言风景秀丽之处,并不是实有的地名。
选个好去处,携同归隐共赏春光,也就不会再有异地分离的情况了——这只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
最后两句是由“春近”二字引发出来的想象中的东溪美景:“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晏几道《临江仙》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晏几道《临江仙》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临江仙宋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1] 。
去年春恨却来时 [2] 。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3] 。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4] 。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5] 。
注释:[1]“梦后”二句:写酒醒梦觉后所见。
“楼台高锁,帘幕低垂”,表示人去楼空之意。
[2]“去年”句:追忆去年春间离别时的愁恨。
却来,又来。
[3]“落花”二句:全用五代翁宏《春残》诗:“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4]“记得”二句:小蘋,歌女名。
两重心字罗衣,指当时小所穿内外两层罗衣,衣领屈曲如篆体的“心”字。
两重心字,暗示心心相印,亦即“心有灵犀一点通”之意。
[5]彩云归:喻小蘋行动如彩云飘过。
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译文:深夜梦回楼台朱门紧锁,酒意消退但见帘幕重重低垂。
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时,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
记得与小苹初次相见,身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
琵琶轻弹委委诉说相思滋味。
当时明月如今犹在,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评析:此词记初见歌女小蘋,所受之艺术冲击,以及所激起的情感涟漪。
词之开篇,写得迷离惝恍,如真似幻。
“落花”二句,纯系借用翁宏诗句,但在整首词婉约的风格中,显得特别清壮顿挫、高华熨贴。
过片二句,如电影特写镜头,定格住初见小蘋时的讶异,也定格住小蘋的永恒之美。
“琵琶”句由“色”的描写转入“声”的描摹,更有“心”的悸动。
结二句写曲终人散的怅惘之情,全以兴象出之,意在言外,余味无穷。
作者简介:晏几道(1038—1110),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的幼子。
监颍昌许田镇。
崇宁四年(1105),为开封府推官。
几道生于宰相之家,而无贵家子弟习气。
黄庭坚撰《小山词序》,说他有“四痴”:一、沉于下僚,而不肯“依傍贵人之门”;二、文章“自有体”,不肯“作新进士语”;三、不善理财,费资千百万而家人饥寒;四、待人厚道,“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
晏几道《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原文及赏析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宋] 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分类标签: 宋词三百首婉约诗作品赏析【注释】①“梦后”二句:梦后、酒醒为互文。
楼台高锁与帘幕低垂,写居处环境的冷落寥寂,隐喻往昔欢娱的消逝难见。
②“落花”二句:出自五代翁宏《春残》诗。
③小蘋:晏几道友人沈十二廉叔、陈十君龙家歌女。
④心字罗衣:指衣领绣有心字图形。
两重心字,重叠的心字图形。
⑤“琵琶”句: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本句由此化出。
⑥彩云: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此句由李白诗化出,喻指小蘋。
【评解】这是一首感旧怀人、伤离恨别之作,最能表现作者流连歌酒,无意仕途的心境及曲折深婉的词风。
上片写今日之相思。
先写景,后言情,即景抒情;下片补叙初见歌女小蘋时的情景。
这首词,通篇用形象抒情,以境界会意,词人怀念歌女小蘋的难言的相思之情,寓于暮春的景物描绘之中,词尽而意未尽,蕴藉含蓄,轻柔自然。
感情深挚,优美动人。
【集评】谭献《谭评词辨》:“落花”两句,名句千古,不能有二。
末二句正以见其柔厚。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小山词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又“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既闲婉,又沉着,当时更无敌手。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前二句追昔抚今,第三句融合言之,旧情未了,又惹新愁。
“落花”二句正春色恼人,紫燕犹解“双飞”,而愁人翻成“独立”。
论风韵如微风过箫,论词采如红蕖照水。
下阕回忆相逢,“两重心字”,欲诉无从,只能借凤尾檀槽,托相思于万一。
结句谓彩云一散,谁复相怜,惟明月多情,曾照我相送五铢仙佩,此恨绵绵,只堪独喻耳。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感旧怀人,精美绝伦。
一起即写楼台高锁’帘幕低垂,其凄寂无人可知。
而梦后酒醒,骤见此境,尤难为怀。
盖昔日之歌舞豪华,一何欢乐,今则人去楼空,音尘断绝矣。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几道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几道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代表作。
此词写作者与恋人别后故地重游,引起对恋人的无限怀念,抒发对歌女小蘋的挚爱之情。
上片描写人去楼空的寂寞景象,以及年年伤春伤别的凄凉怀抱。
“落花”二句套用前人成句而更见出色。
下片追忆初见小蘋温馨动人的一幕,末二句化用李白诗句,另造新境,表现作者对往日情事的回忆及明月依旧、人事全非的怅惘之情。
全词结构严谨,情景交融,堪称佳作。
作品原文:临江仙⑴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⑵。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⑶。
记得小蘋初见⑷,两重心字罗衣⑸。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⑹。
作品注释:⑴临江仙:双调小令,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平调”。
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约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
柳永演为慢曲,九十三字,前片五平韵,后片六平韵。
⑵“梦后”两句:眼前实景,“梦后”“酒醒”互文,犹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所云“一场秋梦酒醒时”;“楼台高锁”,从外面看,“帘幕低垂”,就里面说,也只是一个地方的互文,表示春来意与非常阑珊。
许浑《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陇因题》:“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春风第一花。
“⑶却来:又来,再来。
“去年春恨“是较近的一层回忆,独立花前,闲看燕子,比今年的醉眠愁卧,静掩房栊意兴还稍好一些。
郑谷《杏花》:”小桃初谢后,双燕却来时。
“”独立“与双燕对照,已暗逗怀人意。
《五代诗话》卷七引翁宏《宫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翁诗全篇见《诗话总龟》前集卷十一。
)⑷以下直到篇末,是更远的回忆,即此篇的本事。
小苹,当时歌女名。
汲古阁本《小山词》作者自跋:“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品清讴娱客。
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
“小莲、小苹等名,又见他的《玉楼春》词中。
⑸心字罗衣:未详。
杨慎《词品》卷二:“心字罗衣则谓心字香薰之尔,或谓女人衣曲领如心字。
临江仙注释译文【宋】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 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 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译文】 梦醒时觉得人去楼空为孤寂困锁,酒醉 醒来但见门帘低低下垂。去年春天离别 的愁恨滋生恰巧又在此时。她想起凋残 的百花中独自凝立,霏霏细雨里燕子双 双翱飞。 记得与歌女小苹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 心字香熏过的罗衣。通过琵琶的弹奏诉 说出自己的相思。当初曾经照着小苹归 去的明月仍在眼前,而小苹却已不见。 【作者简介】 晏几道(1030-1106),北宋词人。 字叔原,号小山,北宋抚州临川县文港 乡(今属南昌进贤)人 。晏殊第七子。历 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 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他 的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农挚深婉, 工于言情,与乃父齐名,世称“二晏”。 有《小山词》。
Page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age
2
古词《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作者晏几道)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晏几道[宋代]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
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标签宋词精选、思念、女子译文当你在阶前与女伴斗草时我们初次相见,当你在楼上与女伴穿针时我们再次相逢。
少女踏青斗草游戏。
只见你在阶前和别的姑娘斗草,裙子上沾满露水,玉钗在头上迎风微颤,那活泼唯美的情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另一次是七夕,少女夜须穿针乞巧拜新月。
我和你在穿针楼上重逢,只见你靓妆照人,眉际沁出翠黛,羞得粉脸生出娇红,我们两个人已是生情意,却道得空灵。
不料华年似水,伊人亦如行云,不知去向了。
注释斗草:古代春夏间的一种游戏。
穿针:指七月七日七巧节。
“罗裙”句,七夕月夜,你身着罗裙,裙湿香露;头戴玉钗,鬓插香花,立于夜风之中。
唐·温庭筠《菩萨蛮》云:“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流水”句:从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句化来,此处指女子去远,无处寻觅。
行云:这里用“巫山云雨”的典故。
这里指心爱的女子行踪不定。
飞雨:微雨。
赏析此词系作者为思念一个自己曾经深爱过的女子而作,全词写情婉转而含蓄。
作者正面写了与女子的初见与重逢,而对于两人关系更为接近后的锦屏前相叙一节却未作正面表现,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梦中相寻一节也写得很空朦,含蓄地暗示了多量的情感内涵,把心中的哀愁抒写得极为深沉婉曲。
上片叙写与女子初见及其后交往,通过描写穿戴、刻画神态表现女子之美。
起首一句,写有一天女子同别的姑娘阶前斗草的时候,词人第一次看见了她。
斗草,据《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
又有斗百草之戏”。
而柳永《木兰花慢》清明词云“盈盈,斗草踏青”,则春日亦有此游戏。
“穿针楼上曾逢”,转眼又到了七夕。
七夕,女子楼上对着牛郎织女双星穿针,以为乞巧。
这种风俗就从汉代一直流传下来。
这天晚上,穿针楼上,他又同她相逢了。
“罗裙香露玉钗风”以下三句,是补叙两次见面时她的情态。
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译文及鉴赏

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译文及鉴赏《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是由晏几道所创作的,这首词写怀人。
表现作者对往日相逢的美好回忆和如今孤独相思的不堪。
全词前后反衬,对比鲜明,形成强烈的情感落差,所以有很强的感染力。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宋代:晏几道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
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译文当你在阶前与女伴斗草时我们初次相见,当你在楼上与女伴穿针时我们再次相逢。
少女踏青斗草游戏。
只见你在阶前和别的姑娘斗草,裙子上沾满露水,玉钗在头上迎风微颤,那活泼唯美的情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另一次是七夕,少女夜须穿针乞巧拜新月。
我和你在穿针楼上重逢,只见你靓妆照人,眉际沁出翠黛,羞得粉脸生出娇红,我们两个人已是生情意,却道得空灵。
不料华年似水,伊人亦如行云,不知去向了。
《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注释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原曲多用于咏水仙,故名。
斗草,古代春夏间的一种游戏。
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
又有斗百草之戏。
”但宋代在春社、清明之际已开始斗草。
穿针,指七月七日七巧节。
《西京杂记》载:“汉宫女以七月七日登开襟楼,寄七子针”,以示向天上织女乞求织锦技巧,称之为“七巧节”。
“罗裙”句,七夕月夜,你身着罗裙,裙湿香露;头戴玉钗,鬓插香花,立于夜风之中。
唐·温庭筠《菩萨蛮》云:“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流水”句,从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句化来,此处指女子去远,无处寻觅。
行云,这里用“巫山云雨”的典故。
这里指心爱的女子行踪不定。
飞雨,微雨。
《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鉴赏此词系作者为思念一个自己曾经深爱过的女子而作,全词写情婉转而含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临江仙①【宋】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注释】①这是晏几道的代表作。
内容上,它写的是小山词中最习见的题材――对过去欢乐生活的追忆,并寓有“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艺术上,它表现了小山词特有的深婉沉着的风格。
可以说,这首词代表了作者词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
【翻译】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
去年那春残时节的恼人情思又涌上心头。
我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
【赏析】上片起首两句,写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
“梦后”、“酒醒”二句互文,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
“楼台”,当是昔时朋游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
词人独处一室,在寂静的阑夜,更感到格外的孤独与空虚。
企图借醉梦以逃避现实痛苦的人,最怕的是梦残酒醒,那时更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了。
这里的“梦”字,语意相关,既可能是真有所梦,重梦到当年听歌笑乐的情境,也可泛指悲欢离合的感慨。
起二句情景,非一时骤见而得之,而是词人经历过许多寥寂凄凉之夜,或残灯独对,或酽酒初醒,遇诸目中,忽于此时炼成此十二字,如入佛家的空寂之境,这种空寂,正是词人内心世界的反映。
第三句转入追忆。
“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
“去年”二字,点明这春恨的由来已非一朝一夕的了。
同样是这春残时节,同样恼人的情思又涌上心头。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是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
“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美的景色,在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
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在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
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人流连忘返。
“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构成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这是晏几道的代表作。
在内容上,它写的是小山词中最习见的题材--对过去欢乐生活的追忆,并寓有“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在艺术上,它表现了小山词特有的深婉沉着的风格。
可以说,这首词代表了作者在词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
【阅读训练】(1)前两句中的“____”、“_____”,凄寂之景无人可知。
(2)“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中的“____”、“____”,境极美:“人独立”、“燕双飞”,“____”极苦。
(3)词的上片以幽情奇绝的景境描述为下片做了巧妙铺垫。
于是,词的下片便直接转入____。
【参考答案】(1)(楼台高锁帘幕低垂)(2)(落花微雨情)(3)(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