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区域和造山带构造地球化学研究

合集下载

造山作用及造山带

造山作用及造山带

3
旅游资源
造山带形成的自然景观和地质遗迹具有很高的观 赏价值和科学意义,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05
CHAPTER
造山作用与造山带的科学研 究方法
地质调查与观测
野外地质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和测量,了 解造山带的岩石组成、地 层结构、构造特征等信息。
岩石学研究
对造山带的岩石进行详细 分类、描述和实验分析, 探究其形成和演化过程。
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造 山作用分为多种类型,如根据形 成原因可分为板块构造造山和地 壳运动造山等。
造山作用的重要性
塑造地表形态
生态系统分布
造山作用是地表形态形成和演化的重 要过程,它决定了地表的山脉、高原、 平原等地貌特征。
造山作用对生态系统的分布和演化也 有重要影响,不同的地貌类型和气候 条件形成了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山带。
造山带的演化过程
初始隆起
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地壳开 始发生隆起,形成初始的山脉

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
随着地壳的隆起和变形,岩浆 活动和变质作用逐渐加强,形 成各种类型的岩浆岩和变质岩 。
构造变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造山带经历 更强烈的构造变形,如褶皱、 断裂等,进一步塑造山脉的形 态。
侵蚀与剥蚀
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和侵蚀作用 ,山脉逐渐被剥蚀和降低,形
法,对古环境进行高精度重建,揭示环境变化对造山带形成和演化的影
响。
深化对地球动力学过程的理解
地壳动力学
深入研究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活动等地球动力学过程,揭 示地壳运动对造山带形成和演化的影响。
上地幔动力学
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探测上地幔的结构和流动状态,了解上地幔动力 学过程对地壳运动的制约作用。

造山带与造山作用

造山带与造山作用

指导矿产资源勘探
造山带是矿产资源富集的重要区 域,研究造山带有助于指导矿产 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为经济社会 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造山带的应用价值
地质灾害防治
通过对造山带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为地质灾 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保护
造山带区域内的土地资源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可以 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PART 05
造山带的研究意义与应用 价值
REPORTING
WENKU DESIGN
造山带的研究意义
揭示地球演化历史
造山带是地球表面最壮观的地质 构造之一,研究造山带有助于了 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地壳动力学 机制。
促进地质学理论发

通过对造山带的深入研究,可以 推动地质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 善,为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 的理论支撑。
造山带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数百万年到数亿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造山带也是地球历史 和地质演化的重要记录和见证。
PART 02
造山作用的类型与特点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挤压造山作用
挤压造山作用是指地壳受到挤压收缩 而形成的造山作用,常常在地壳受到 挤压变形、缩短和抬升的情况下发生。
02
拉伸造山作用形成的山脉通常 具有裂谷、断层、地堑等特征 ,如东非大裂谷和死海裂谷等 。
03
拉伸造山作用过程中,地壳物 质受到拉伸而形成断裂、裂隙 等构造,同时伴随着岩浆活动 和变质作用的减弱或消失。
走滑造山作用
01
02
03
走滑造山作用是指地壳受到走滑 运动而形成的造山作用,常常与 板块边界的错动、板块的俯冲或 仰冲等运动有关。

秦岭造山带主要大地构造单元的新划分

秦岭造山带主要大地构造单元的新划分

秦岭造山带主要大地构造单元的新划分一、概述秦岭造山带,作为中国重要的地质构造区,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一直是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随着近年来地层沉积、岩浆活动、火山作用和构造变形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的新进展,我们对秦岭造山带的认识不断深化。

本文旨在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结合前人的工作,按照大地构造相单元划分原则,对秦岭造山带的主要大地构造单元进行新的划分和阐述。

秦岭造山带是一个东西南北构造共存的复杂造山带,其构造格局的形成是多种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文在综合分析了秦岭造山带的构造特征、岩石地层、岩浆活动、火山作用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资料后,认为秦岭造山带可以划分为华北南缘陆坡带、秦岭岛弧杂岩带、秦岭弧前盆地系和秦岭增生混杂带等主要构造单元。

这些构造单元的形成和演化,不仅记录了秦岭造山带的形成历史,也反映了中国大陆地壳的构造演化过程。

本文的划分结果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格局和演化历史,同时也为矿产勘查、环境保护、灾害预测等提供了重要的地质背景资料。

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期待对秦岭造山带的认识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

1. 秦岭造山带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秦岭造山带是中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造山带之一,它位于中国大陆中央,横跨多个省份,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秦岭造山带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地壳演化、板块构造、矿产资源分布以及自然灾害发生机制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秦岭造山带是连接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的关键区域,其形成和演化历史直接反映了中国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通过对秦岭造山带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地壳增生、俯冲消减、碰撞造山等重要的地质过程,为理解地壳动力学提供宝贵的资料。

秦岭造山带是多种矿产资源的富集区,包括金、银、铅、锌、铁、铜等金属矿产以及煤炭、石油等非金属矿产。

对这些矿产资源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的矿产勘查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秦岭造山带也是自然灾害频发区,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21925068_甘肃柳园地区晚三叠世辉绿岩脉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及其对北山造山带早中生代构造演化的

21925068_甘肃柳园地区晚三叠世辉绿岩脉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及其对北山造山带早中生代构造演化的

1000 0569/2020/036(06) 1755 68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 18654/1000 0569/2020 06 07甘肃柳园地区晚三叠世辉绿岩脉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及其对北山造山带早中生代构造演化的指示孙海瑞1,2 吕志成1,2 于晓飞1,2 李永胜1,2 杜泽忠1,2 吕鑫1,2 杜轶伦1,2 公凡影1,2SUNHaiRui1,2,L ZhiCheng1,2,YUXiaoFei1,2 ,LIYongSheng1,2,DUZeZhong1,2,L Xin1,2,DUYiLun1,2andGONGFanYing1,21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2 自然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北京 1000831 DevelopmentResearchCenterofChinaGeologicalSurvey,Beijing100037,China2 MineralExplorationTechnicalGuidanceCenterofMinistryofNaturalResources,Beijing100083,China2019 05 15收稿,2020 04 10改回SunHR,LüZC,YuXF,LiYS,DuZZ,LüX,DuYLandGongFY 2020 EarlyMesozoictectonicevolutionofBeishanOrogenicBelt:ConstraintsfromchronologyandgeochemistryoftheLateTriassicdiabasedykeinLiuyuanarea,GansuProvince ActaPetrologicaSinica,36(6):1755-1768,doi:10 18654/1000 0569/2020 06 07Abstract BeishanOrogenicBelt(BOB),locatedinthesouthernsectionofCentralAsiaOrogenicBelt(CAOB),isanimportantregiontodiscusstheaccretionaryevolutionoftheCAOB,anditisalsooneofthemostimportantTriassicmetallogenicbeltsinthenorthernChina Regionally,theTriassicsedimentisabsent,while,manygranitoidplutonsanddikesexposedwithminormaficdikesduringtheLatePaleozoictoEarlyMesozoic Therefore,itisanidealareatoprobetheevolutionofBOB U PbzircondatingyieldsmagmacrystallizationageoftheLateTriassic(weighted206Pb/238Uagesof227 5±1 4Ma)foradiabasedyke Geochemically,thediabasehasrelativelyhighMg#(65~70)andNi(110×10-6~157×10-6)withweaklyfractionatedREEpatterns((La/Yb)N=1 42~1 94),flatHREEpatterns,noorweaklypositiveEuanomaly,pronouncedlynegativeNbandTaanomaliesandenrichmentofZrandHf Isotopically,thediabasedikesdisplaypositiveεHf(t)valuesof-2 21~+4 02withanaverageof+1 08 Theirrelativelyhighratiosof(Th/Nb)NandTh/Yb,andlowratiosofNb/LaandTh/U,andconstantLa/NbandTh/Nbratiosuggestthatslab derivedcomponentswereprobablyinvolvedinthemagmaticsourcewithminorcrustalcontamination Inaddition,thediabaseshowpositiveεHf(t)values,lowratiosofNb/YbandTh/U,anddepletionofNbandTawithflatHREEpattern,whichindicatesthatitismainlyderivedfromadepletedasthenospheremantle,butnotanOceanIslandVasalts(OIB) likesource Accordingly,itismorelikelythatthemaficmagmaoriginatedfrompartialmeltingofadepletedasthenospheremantleoverprintedbyslab derivedcomponents,withminorcrustalcontaminationduringtheascendingthroughcontinentallithosphere IntegratedthegeochemistryofthePermianmaficdykesinthisregion,itisconsideredthattheLateTriassicdiabaseofthisstudywasformedinalithosphericextensionaltectonicsettingwhichleadstomeltupliftofdepletedasthenospherewithoverprintingofslab derivedcomponentsandexperiencedinteractionwithcrustalmaterial BystatisticanalysisuponthezirconHfisotopicdataoffelsicandmaficintrusionsfromtheLatePermiantotheEarlyTriassic(from280Mato220Ma),wefoundthatthefelsicrocksshowaconcaveshapefortheirεHf(t)values,whilethemaficonesdisplayadownwardtrend Combinedwiththestructuraldeformation,sourceofbasinsediment,magmaticevolutionandmetallogenesisevents,weholdsthattheHfisotopechangecouldberelatedtothetectonicevolutionofBOBwhichexperiencedacollisionalcompressionstageduringtheEarlytoMiddleTriassicandapost orogenicextensionenvironmentintheLateTriassic Tosummarize,thisworkfurtherimprovedtheBOBtectonicevolutionfromtheLatePaleozoictotheEarlyMesozoicKeywords Diabasedyke;Triassic;Tectonicsetting;BeishanOrogenicbelt;CentralAsiaOrogenicbelt摘 要 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南缘的北山地区,不仅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三叠纪多金属成矿带,也是诠释中亚造山带南缘早本文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8YFC0603704、2018YFC0603806)、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60050)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310827171122)联合资助.第一作者简介:孙海瑞,男,1987年生,高级工程师,从事岩石地球化学及矿床学研究,E mail:HaiRuiSun@126.com通讯作者:于晓飞,男,1970年生,教授,长期从事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研究,E mail:xfyu@jlu.edu.cn中生代构造演化的关键区域。

《岩石地球化学》PPT课件

《岩石地球化学》PPT课件

h
51
a. 硅碱图 b. AFM c. FeO*/MgO 对SiO2
~ 30岛弧和大陆弧的1946个 分析数据,主要是火山岩
Data compiled by Terry Plank (Plank
and Sci.
LLeatnt.g, m90u,i3r,4199-38780).Earthh
Planet.
??
现代大洋玄武岩可以按照产出的构造环境分为5类
1 MORB (Mid-Ocean Ridge Basalts),洋壳上部的主体,包括 熔岩和岩墙,并代表大洋辉长岩的初始岩浆。
2 BABB (Back-Arc Basin Basalts),形成于弧后扩张脊。弧后 盆地宽度60-1000km。
3 OPB (Ocean Plateau Basalts),发育于大洋板内环境,形成 范围巨大的、厚的海底熔岩堆积。
h
21
大陆地壳的流变学结构
h
22
大陆地壳的成分结构
h
23
大陆上地壳的组成
h
24
大陆下地壳的主元素组成
h
25
典型地壳的稀土元素组成
h
26
问题一
大陆下地壳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特征
h
27
第三章 地壳和上地幔的主要构成岩类及其地球化学
3、上地壳主要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
h
28
第四章 地壳和上地幔的主要构成岩类及其地球化学
44
岛弧岩浆活动
岛弧岩浆活动的时空变化
1) 岛弧火山岩存在成分极性,从俯冲带向岛弧方向,依次 出现拉斑玄武岩浆系列、钙碱性岩浆系列和碱性岩浆系列
2) 岛弧岩浆岩的岩石类型多样,主元素有较大的变化范围。

西南天山造山带的研究现状简述

西南天山造山带的研究现状简述

西南天山造山带的研究现状简述西南天山造山带位于中国西南部,横跨新疆、甘肃和四川等省份,是中国四大造山带之一。

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横断山脉、巴音布鲁克山脉、昆仑山脉等多条山脉交汇于此,形成了壮丽的山河景观,也被誉为“天山玉带”,具有重要的地质和科学价值。

西南天山造山带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成果。

目前,西南天山造山带的研究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述:1. 地质构造研究:西南天山造山带是我国东部地质构造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

研究者通过地质测量、地质剖面和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对该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西南天山造山带主要由宏碰撞造山和重力滑脱造山两个阶段的构造形成。

还发现了多个断裂和褶皱形态,揭示了区域构造演化的复杂性。

2. 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通过野外取样和实验室分析,研究者对西南天山造山带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在该地区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岩石,包括变质岩、沉积岩和火山岩等。

对这些岩石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可以揭示其成因和演化历史,为研究区域地质构造提供了重要依据。

3. 金矿资源研究:西南天山造山带是世界上重要的金矿资源区之一,对该地区的金矿资源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者通过地质考察和实验室分析,对西南天山造山带的金矿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该地区金矿主要分布在断裂带和褶皱带中,金矿的形成与构造演化密切相关,为金矿勘探和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4. 地震地质研究:西南天山造山带位于我国的地震活跃带之一,地震活动频繁。

研究者通过地震监测和震源机制分析,研究了该地区的地震活动规律和地壳运动特征。

研究发现,该地区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断裂活动和地壳应力状态有着密切关系,为地震灾害预测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西南天山造山带的研究中,地质构造、岩石地球化学、金矿资源和地震地质研究是目前的研究重点。

这些研究为了解地质构造演化、资源勘探开发和地震活动规律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对于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地质灾害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物源分析的方法和手段

物源分析的方法和手段

物源分析的方法和手段摘要物源分析是盆地和造山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分析沉积盆地与造山带的相对位置、演化过程及相互作用等方面意义重大,物源分析方法众多,文中主要讨论了重矿物法、碎屑岩类法等。

沉积方法、地球化学和同位素法等的方法、原理及其应用条件和局限性,并指出地球化学方法和同位素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同时,也应该考虑构造抬升,剥蚀作用和化学风化等构造和沉积作用对物源区判定的影响,物源分析时应注意将多种方法相结合,扬长补短,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

关键词:物源分析、重矿物、碎屑岩、地球化学、同位素第1章前言物源分析在确定沉积物物源位置和性质及沉积物搬运路径,甚至整个盆地的沉积作用和构造演化等方面意义重要[1]。

近年来已发展成为多方法、多技术的一门综合研究领域。

电子探针、质谱分析、阴极发光等先进技术在物源分析中应用日益广泛,它在原盆地恢复、古地理再造﹑限定造山带的侧向位移量,确定地壳的特征,验证断块或造山带演化模型,绘制沉积体系图,进行井下地层对比以及在评价储层的品质等方面,都可起到重要作用[2]。

随着现代分析手段的提高,物源分析方法日趋增多,目前应用较多的为:重矿物法、碎屑岩类分析法、沉积法、地球化学法和同位素法等[2]。

主要研究岩石、矿物成分及其组合特征、地层的发育状况、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组合变化等,其依据在于不同的物源在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岩性、岩相和地球化学特征响应[3]。

第2章重矿物分析法由于电子探针技术的应用及其分析水平、精度的不断提高,重矿物分析法应用广泛。

重矿物因其耐磨蚀、稳定性强,能够较多的保留其母岩的特征,其在物源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

2.1单矿物分析法用于重矿物分析的单矿物颗粒主要有:石、角闪石、绿帘石、十字石、石榴石、尖晶石等。

用电子探针可分析上述矿物的含量、化学组分及其类型、光学性质等,针对每个重矿物的特性及其特定元素含量,用其典型的化学组分判定图或指数来判定其物源。

云贵高原-造山带-沉积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成岩成矿作用(代序)

云贵高原-造山带-沉积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成岩成矿作用(代序)

云贵高原-造山带-沉积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成岩成矿作用(代序)方维萱;韩润生【摘要】云贵高原-造山带-沉积盆地的构造演化与金属矿产形成有密切关系。

近南北向乌蒙山造山带和扬子地块西缘元古宙造山带(元古宙基底构造层)为元古宙铁铜和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床集中区。

在东缘滇黔桂晚古生代陆缘拉分盆地中,形成了铅锌银-金汞锑等低温热液金属矿床集中区。

在个旧-文山一带形成了锡铜钨-多金属成矿集中区,并伴生铷铯铟等稀散元素。

在西侧云南楚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形成了砂岩型铜矿床集中区等。

北侧四川-重庆一带形成了天青石矿床成矿集中区。

这些金属矿床集中区形成与云贵高原-造山带-沉积盆地经历了多期次构造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矿田(床)构造有密切关系。

这些特殊的大陆构造样式、构造组合、构造-流体-成岩成矿作用和碱性铁质基性岩类侵位的多重耦合作用,值得今后开展深入研究,为今后矿山深部找矿预测和大陆深部构造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名称】《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4页(P729-732)【关键词】云贵高原;造山带;沉积盆地;耦合与转换;金属成矿集中区;碱性铁质基性岩【作者】方维萱;韩润生【作者单位】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北京 100012;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调查所,云南昆明 65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5;P611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 从元古宙开始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 现今仍发育陆内活动断裂带, 在资源与环境方面具有重大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云贵高原经历了多期沉积盆地-造山带耦合与转换过程, 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形成了一批超大型-大型多金属矿床, 也是我国重要的矿业开发基地。

研究和深化云贵高原的大陆构造演化与典型矿床的动力学之间的关系, 是当代大陆动力学、构造地质学和矿床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云贵高原上, 围绕元古宙基底构造层和周缘形成了明显的区域矿床组合分带: (1)近南北向乌蒙山和扬子地块西缘元古宙造山带具有多期构造强烈叠加特征, 它们为云贵高原的元古宙基底构造层, 云南东川、易门和大红山铜铁矿床、四川会理铁铜矿床集中区等产于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这里所讨论的构造环境是自大约1.8 Ga 以来板块构造体制下的,不应直接搬用于 地球出现板块构造体制之前,尤其太古宙 构造。例如,一些太古宙的岩石也显示 SZC的化学特征,但不应说它们就与洋壳 俯冲消减有关,就是产于岛弧环境,因为 那时如果发生下地壳拆沉也可能造成类似 SZC的特征。
7.各类岩石形成机制、条件等的复杂程度 不同,用于板块构造环境判别的研究深度 也有差异。一般火山岩,尤其玄武岩研究 最多,应用最广;其次为花岗岩类,研究 较多,应用也较广;而沉积岩则相对研究 得弱些,但也有一定的应用。应分别了解 它们在各种构造环境中的地球化学特征和 鉴别标志,以便较好地应用。
(2)N型、T-型和E型MORB的地球化学 区别。三种MORB均产于洋脊,在大陆上 均与蛇绿岩有关。N–MORB来源于亏损地 幔(DM), E-MORB岩浆源自地幔深部 地幔柱源区,而T-MORB为上述两种地幔 源岩浆的混合产物。相对于DM,地幔柱源 岩 浆 明 显 富 集 不 相 容 元 素 ( 含 REE ) , (La/Yb)N>>1(6.6~13.6), Ti≈Ta; Th/Yb 、 Ta/Yb、Ba/Nb、Ba/Th、Ba/La等偏高, Zr/Nb偏低。
又如,B型俯冲带中为地幔对流下降处,随俯冲 洋壳下插温度升高和脱水变质,形成富水条件下 的部分熔融,必然造成富含于难熔(溶)矿物 (钛酸盐类、金红石、锆石等)中的高场强元素 (Nb、Ta、Zr、Hf、Ti、P)更多地留在源区的 残余固相中,而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 Th、U、REE)(多含于一般造岩矿物中,且具有 不相容性)则倾向富集于形成的岩浆和溶液中, 因此俯冲消减带中的火山岩和侵入岩均显示HFSE 相对于LILE亏损的特征。这种特征被称之为消减 带组分——SZC。
图1 勉略蛇绿混杂岩带玄武岩球粒陨石类玄武岩N-MORB标准化微量元素组成模式 N-MORB-正常洋脊玄武岩; IAB-岛弧拉斑玄武岩; CABI-岛弧钙碱性玄 武岩; CABM-陆缘弧钙碱性玄武岩;WPB-板内玄武岩。据BVTP(1981)数 据。
图3 大洋中脊玄武岩 N-MORB 标准化不相容元素组成模式
(三)各类板块构造环境中岩浆岩的化学 特 征 及 其 应 用 的 实 例 下面将对不同构造环境中产出的玄武岩类 (含长英质火山岩)和花岗岩类的地球化 学特征、鉴别标志及其用于判别的情况, 以图表方式说明之,以期能够加深对上述 原理和原则的理解,改善在研究中的应用。
I、玄武岩类构造环境地球化学判别
2.由物理化学条件能引起的差异强度看, 必须重视 LILE与HFSE的相对关系。因 LILE一般为造岩矿物的组成,这些矿物的 稳定性较小(易熔和易溶),而HFSE则主 要受稳定性较大的副矿物(Ti、Nb、Ta复 杂氧化物, 锆石等)的控制,所以这两类元 素的相对关系能较灵敏地反映物理化学条 件不同的构造环境。
1.简史:
上世纪60—70年代,集中研究近代各类板块 构造环境中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 探索构造环境地球化学判别的标志、方法和图 解,工作集中于洋域及其周边。70年代中以来, 研究逐步向大陆区域和造山带发展。通过蛇绿 岩、火山岩、花岗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形成 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判别,进而探索构造性质、 格局和演化。这已经成为现今地球化学研究区 域和造山带构造的常规内容
例如,洋脊环境受制于地幔高热流,使热通过玄武岩 浆向外逸散,只发生岩浆快速结晶或固结,一般不引起 较大的成分分异。板内裂谷构造同样是地幔软流圈上隆 或地幔热柱作用引起岩石圈裂解的结果,幔源岩浆可以 通过结晶分异突变、岩浆不混熔分层等方式形成双模式 岩套(机制未完全搞清),也可由于幔源岩浆热的烘烤 使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不同源的双模式岩套,但不引起 岩 浆 中 高 场 强 元 素 ( HFSE ) 相 对 于 大 离 子 亲 石 元 素 (LILE)的分异或亏损。
5.多元素综合判别比少数元素构成的判别 图解更有效,例如,近年发展起来的各种 蛛网图(spidergram), 即以LILE、HFSE等 不相容元素为基础,按不相容性减弱趋势 排序,以球粒陨石、N-MORB、ORG、原始地 幔等标准化,编制元素组成模式图,其判 别效果就优于少数元素的二元和三元图解。 将世界已知构造环境中岩石数据与待判岩 石数据放在一起进行多元判别分析与多元 对应分析,也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图6 板内玄武岩N-MORB标准化不相容元素组成模式 CRB-大陆裂谷玄武岩;OIB-洋岛玄武岩。 据BVTP(1981)数据。
2. 与俯冲消减带有关的火山岩
(1)岛弧构造环境
• 产出部位:板块会聚带, 随部位不同分洋内岛
1.不同构造切割壳幔的深度和部位不同, 洋脊可沟通地幔的软流圈,B型俯冲可导 致俯冲洋壳与岩石圈地幔的相互作用,A 型俯冲可引起俯冲陆壳与另一侧地壳深 部和地幔的相互作用,等等。由于地球 各层圈及层圈内不同部分均为化学成分 差异的物质库,所以特定构造和构造环 境就沟通着不同物质库(源区)及其组 合,使岩石一定程度上继承源区的化学 特征。
2.存在问题:
• 虽然这种构造地球化学研究已作出许多重要成 果与贡献,但由于大陆发展的长期和复杂性, 这种研究途径的本身和应用上尚有待改进和完 善; • 在大陆构造研究方面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的 潜力还远未得到发挥,需不断开发和挖掘; • 要解决地球化学如何通过区域和造山带构造研 究揭示大陆动力学的问题。
2.不同构造限定着岩石形成过程活动场所 与运移途径的不同,例如,洋脊构造限定 了玄武岩浆沿扩张脊活动,形成的岩石只 同海水作用,成分常受海水蚀变的影响;B 型俯冲限定岩浆在岛弧区自下而上运移, 穿过大洋岩石圈(洋内岛弧)或大陆岩石 圈(大陆岛弧),因而岩石会受洋或陆壳 物质影响而表现出成分差异。
3.不同构造环境显示出不同的热动力学和 物理化学条件,影响着各类成岩过程的机 制 和 特 征 。
二、岩石构造环境地球化学判别运用 中出现的问题:
• 数据精确度不高; • 选择判别标志和图解带有盲目性: • 岩石地球化学判别标志本身存在多解性,例如,具有 洋脊玄武岩(MORB)化学特征的玄武岩可以产出于洋 脊、弧后盆地及边缘海盆等环境; • 岩石变质或蚀变的影响等。
这些问题常常导致误判。如何改进,以下几 点值得注意。
8.随研究的深入,某些构造环境鉴别已不 能满足于大类确定,还需区分细的类型。 例如,岛弧环境需进一步鉴别出洋内岛弧、 大陆岛弧和陆缘弧;在洋脊玄武岩中需区 分正常型洋脊玄武岩(N-MORB)、过渡型 洋脊玄武岩(T-MORB)和异常型洋脊玄武 岩(E-MORB);板内构造环境需要区分大 洋裂谷与大陆裂谷,等等。详细区分的原 理与标志说明如下。
(1)洋内岛弧(如阿留申)、大陆岛弧 (如巽他)和陆缘弧(安第斯型)的地球 化学区别。根据:按上列顺序,岛弧玄武 岩的地幔源区中陆源沉积物的影响依次增 强(洋壳俯冲带入)。标志为:虽共同具 有亏损HFSE的特征,但洋内岛弧基本无大 陆物质影响,大陆岛弧至陆缘弧大陆物质 影响逐渐增大。具体表现:相对洋内岛弧, 不相容元素(含REE)增富,(La/Yb)N增大, La/Nb、Ba/Nb、Th/Nb等增高。
(二)选择有效判别 标志和方法的原则
1.由物源看,地壳和地幔的各个结构层均 可视为物质库,在它们之间元素组成差别 最 明 显的 应 是强 和 较 强 不 相 容 元 素 , 即 LILE(Rb 、 Th 、 K 、 Ba 、 LREE 等 ) 与 HFSE(Ti、Ta、Nb、Zr、Hf、Y等),以 及强相容元素(Cr、Ni、Co), 它们在岩浆 与固相源岩之间有最强和较强分异能力, 应具有更好的判别意义。
(一)正确理解构造环境与岩石地球化学
特征的内在联系是,除数据精度基础外,
克服盲目性、提高岩石构造环境地球化学
判别效果的首要因素。按地质运动中各种基础
运动形式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地
学哲学观,对各类岩石形成过程来说,构造(环 境)起着沟通物源、约束过程发生场所和运移途 径,以及制约热动力学条件的作用。具体说明如 下:
图4 松树沟变拉斑玄武岩Nb/Th-Nb(a)和NbN-ThN-LaN(b) 图解(据Jochum et al., 1991) (引自周鼎武等, 1995a) MORB: 大洋中脊玄武岩(注: N- MORB), OIB: 洋岛玄武岩, PM: 原始地 幔, CC: 大陆地幔. 倒三角为第一组岩石; 正三角为第二组岩石; 空心方 块为第三组岩石.
3.从岩石中元素含量差别程度看,微量元 素应优于主量元素。例如,洋脊玄武岩 (MORB)与大洋裂谷玄武岩(洋岛玄武 岩OIB)和大陆裂谷玄武岩(CRB)相比,微 量元素含量有些可相差1~2数量级,而主 量元素含量相差甚微。所以微量元素标志 能有更显著的判别效应。
4.从元素在岩石变质过程中的稳定性看, REE、HFSE及Cr、Ni、Co也较为惰性, 适合于在大陆岩石多受变质的条件下应用; K、Rb、Cs、U、Sr、Ba和Pb等较活动, 只能在岩石未变质或变质轻微情况下应用, 特别须注意避免遭受流体交代的蚀变岩石 样品。
9.同位素和微量元素联合判别能提高效果。 例如,N-MORB来源自亏损地幔(DM), 其 现 今 ε Nd(0) 介 于 +8 ~ +12 ; OIB 和 EMORB来自地幔柱源,其现今ε Nd(0)介于 +10 ~ - 2; 而岛弧玄武岩的ε Nd(0)介于+8 ~ - 2。如将Nd同位素标志与微量元素标志 联合应用,则可明显提高岩石构造环境的 分辨率。在此应注意有些情况下同位素和 微量元素是解耦的,如地幔柱源岩浆在不 相容微量元素上是富集的,但在Nd同位素 方面则多数显示亏损特征。
图5 松树沟变拉斑玄武岩Th/Yb-Ta/Yb(a)和Ta-Th-Hf(b)图解 (引自周鼎武等, 1995a) a: MORB(注N-MORB)、IOB、SHO、CAB、IAT和DM分别为正常 洋脊玄武岩、洋岛玄武岩、钾玄岩、钙碱性玄武岩、岛弧拉斑玄武岩 和亏损地幔(数据根据Pearce, 1983); b:N-MORB-正常型洋脊玄武岩, E-MORB-异常型洋脊玄武岩, WPB-板内玄武岩(数据根据Wood, 1980). 图例同图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