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防护林

合集下载

农田防护林建设标准

农田防护林建设标准

农田防护林建设标准引言农田防护林建设是保护农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对农田防护林建设标准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的探讨。

什么是农田防护林建设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标准是指对农田防护林建设所需的各项规范和要求的制定和实施。

它旨在确保农田防护林的建设和管理符合科学、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达到预期的效果。

1. 方案设计要求农田防护林的方案设计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区域规划和灾害风险评估 - 林木种植布局和组合方案 - 土地利用和土壤保护要求 - 灌溉和排水系统设计 - 林木保护和管理措施2. 林木种植要求农田防护林的种植要求主要包括: - 选择适宜的树种和品种 - 确定适宜的栽培密度和行距 - 基于土壤条件和气候要素确定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措施 - 注意树木的更新和疾病防治工作3. 管理与养护农田防护林的管理与养护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责任制 - 定期测量和监测林木生长状况 - 及时处理病虫害和其他灾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 组织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管理和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4. 监测与评估农田防护林的监测与评估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监测农田防护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 定期进行评估,评估农田防护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农田防护林建设的措施和政策农田防护林建设标准的重要性农田防护林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农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 保护农田农田防护林起到了保护农田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种植布局、科学的管理和养护措施,防止农田受到气候干扰、水土流失和病虫害威胁,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进行。

2.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田防护林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它可以改善土壤质量,促进水和养分的保持和利用。

同时,农田防护林还能提供气候调节、风蚀防控、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为农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农田防护林法律规定(3篇)

农田防护林法律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农田防护林,是指在农田及其周边地区,为防止风沙侵蚀、保持水土、改善农田小气候、提高农业产量等目的而营造的防护林。

第三条农田防护林建设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二)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三)综合效益,可持续发展;(四)政府引导,农民参与。

第四条农田防护林建设实行国家、地方、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田防护林建设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规划与设计第六条农田防护林建设应当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相衔接。

第七条农田防护林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防护林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区域;(二)防护林布局和结构;(三)防护林树种选择和配置;(四)防护林建设规模和期限;(五)防护林建设资金来源和保障措施。

第八条农田防护林设计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根据防护林建设目的和地形地貌,合理确定防护林类型和树种;(二)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造林方式和抚育措施;(三)根据农田布局和农田防护林的功能需求,合理确定防护林带宽度、间距和林带结构;(四)确保防护林建设与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等设施建设相协调。

第九条农田防护林规划应当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三章造林与抚育第十条农田防护林造林应当遵循以下要求:(一)选用优质种苗,确保造林成活率;(二)严格造林技术,确保造林质量;(三)加强造林后期的抚育管理,提高防护林生长速度和防护效果。

第十一条农田防护林抚育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施肥、浇水、除草、修剪等常规抚育措施;(二)病虫害防治;(三)更新改造,提高防护林质量和防护效果。

第十二条农田防护林造林和抚育应当符合以下规定:(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二)采取科学合理的造林、抚育技术;(三)确保防护林质量和防护效果。

农田防护林环境效益

农田防护林环境效益
意义。
净化空气
01
农田防护林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等有害气体,同时释放氧气,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02
林带还能够降低空气中的颗粒物含量,减少大气污染。
树木能够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缓解城市热岛
03
效应。
降低噪音
01
农田防护林能够阻挡和吸收声波 ,降低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提高公众意识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农田防护林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保护意识。
倡导生态农业
倡导生态农业理念,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减少化肥、农药等对农田防护林的负面影响。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要点一
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为农田防护林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要点二
资金投入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农田防护林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 持。
生态平衡
农田防护林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提 供生物多样性,促进农村生态系统的 稳定发展。
03
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效益
改善土壤质量
保持土壤水分
农田防护林能够有效地减少土壤 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
从而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改善土壤结构
林带能够降低风速,减少土壤侵 蚀,同时林下枯枝落叶等有机物 有助于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提
增加农民收入
农田防护林的建设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 的收入来源。
农田防护林的建设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木材加工 、林下经济等,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田防护林的建设能够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促进农 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田防护林的建设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生态旅游、绿色食品等,进一 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农业生产中的农田防护林建设

农业生产中的农田防护林建设

农业生产中的农田防护林建设在农业生产中,农田防护林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田防护林是指在农田周边或分散种植的区域,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建立的防护林带,其主要功能是对农田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包括抵御风沙侵蚀、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等。

农田防护林建设不仅有助于保护农田资源,提升农作物产量,还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田防护林建设的意义农田防护林建设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田防护林可以有效抵御风沙侵蚀。

在一些沙漠化地区,强风吹来的沙尘会对农作物造成巨大的损害。

而农田防护林的存在可以有效地减少风速和沙尘的飞扬,保护农作物的生长。

其次,农田防护林还可以防治水土流失。

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进行水泥化地面和田埂水泥化等措施,而农田防护林能够有效地保持土壤的结构稳定,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农田的保育能力。

此外,农田防护林还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农田防护林建设的途径与方法农田防护林的建设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实施。

首先,可以通过栽培乔、灌木和草本植物来建设农田防护林。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进行栽培,既能够提供防护功能,又能够为农民带来经济效益。

其次,可以采取人工造林的方式来建设农田防护林。

这种方法可以灵活地控制林地的形状和规模,便于农田与林地的调配。

此外,还可以利用林网、林窗等手段进行农田防护林建设,以形成连片的防护区域。

三、农田防护林建设的管理与维护农田防护林的建设不仅仅是一次性的工作,更需要长期的管理与维护。

首先,需要做好防护林内树木的养护工作,及时修剪枯枝败叶,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其次,需要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开展经济林的种植,为农民提供一定的经济收入。

同时,还需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对农田防护林的损害。

除此之外,还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农田防护林的巡查和监管,保障农田防护林的有效运行。

四、农田防护林建设的展望与挑战农田防护林建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试论农田防护林的作用及造林技术

试论农田防护林的作用及造林技术

试论农田防护林的作用及造林技术农田防护林是指在农田周围种植树木,以形成一定的防护带,保护农田免受风沙侵袭,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提高农田生产力和农产品质量。

农田防护林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试论农田防护林的作用及其造林技术,希望对农田防护林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农田防护林的作用1. 风沙固定农田防护林能够有效固定风沙,减少沙尘暴对农田的侵害。

在荒漠化、沙化区域,通过种植防护林,可以有效抑制风蚀,减少农田的土壤流失,保护农作物生长环境。

2. 调节气候防护林的树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温,减少农田的干旱和水湿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保护生态环境农田防护林的建设有助于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丰富植被类型,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促进土壤改良、水土保持、增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4. 提高农田产量防护林的树木可以提供农作物的栖息地,调节光照、湿度和温度等生长环境,提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品质,增加农田的产量。

二、农田防护林的造林技术1. 树种选择在选择树种时,应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农田周围的植被类型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选择抗旱、抗盐碱、耐寒的树种进行种植,如柳树、杨树、沙柳、沙柳、刺槐等。

2. 测量布局在农田周围进行测量布局,确定防护带的宽度和长度,合理规划防护林的植被结构和密度,确保防护林对农田的防护效果。

3. 种植技术选择适宜的季节,合理施肥、浇水,控制病虫害,加强管理,密植、疏伐等措施,促进防护林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4. 护林管理及时修剪树枝,修整树冠,清除杂草,加强对防护林的护理管理,保持防护林的健康、稳定和完整性。

5. 生态配套在防护林周围进行生态配套,种植一些草本植物、灌木和花卉,为农田生态环境提供更多的生物多样性。

三、农田防护林的建设管理1. 加强宣传加强对农田防护林建设的宣传,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保护林地、抵御风沙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农田防护林建设的良好氛围。

试论农田防护林的作用及造林技术

试论农田防护林的作用及造林技术

试论农田防护林的作用及造林技术农田防护林是指在农田周围或内部种植树木,形成围护、保护农田、改善农田环境的绿化工程。

农田防护林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保护土地、保护农作物、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户收入。

农田防护林可以保护土地,防止水土流失。

在农田周围或重要的坡地、河岸等位置种植乔木和灌木,可以有效阻挡水流和风力对土壤的侵蚀,减少农田土壤的流失和沉积,降低水土流失风险,保护土壤质量。

农田防护林还能拦截空气中的灰尘、恶臭等污染物质,改善农田的环境质量,提高农田的肥力和产量。

农田防护林可以保护农作物,提高农田的抗灾能力。

农田防护林可以形成自然屏障,能够有效遮蔽风沙、风雨,减少气温的变化,降低农作物的蒸发量,防止低温冷害和干旱等灾害对农作物的伤害。

在冬季,农田防护林还能起到减少冷空气入侵、保温的作用,使农作物能够更好地越冬,并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农田防护林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

农田防护林的种植能够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吸引和保护各种野生动植物,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提高农田周边生态环境的质量。

农田防护林还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环境,改善气候,为人类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

农田防护林种植还可以为农户带来经济收益。

农田防护林的树种选择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因素进行合理配置,选择具有经济价值的果树或经济林,如核桃、板栗、油茶等。

这些经济作物的种植不仅可以提供农户额外的收入来源,还可以丰富农户的经济种植结构,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

造林技术对于农田防护林的建设至关重要。

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需求合理选择树种。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水文等条件差异大,需要针对性地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抗逆力强、经济价值高的树种,确保树种的适应性和经济效益。

要合理设计农田防护林的结构和布局。

可以根据农田的地形、大小和位置,确定农田防护林的形式和规模。

一般可以采用分隔带、环绕带和分散带的结构来布局,形成不同的防护带,提高防护效果。

农田防护林的名词解释

农田防护林的名词解释

农田防护林的名词解释农田防护林,这可是个挺有意思的东西呢。

您要是种地的呀,就更得好好了解了解了。

啥是农田防护林呢?这就好比是给农田请的一群保镖。

您想啊,咱农民伯伯辛苦种的庄稼,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宝贝。

可是呢,大自然里有好多调皮捣蛋的家伙,就想着来捣乱。

比如说那大风啊,呼呼地刮过来,就像个横冲直撞的小怪兽,它要是毫无阻拦地冲到田地里,那庄稼可就遭了殃了,就像孩子被欺负了一样可怜。

这时候农田防护林就站出来了,像一群英勇的卫士,手拉手地站成一排,把大风给挡住。

农田防护林可不只是简单的几棵树凑在一起。

这里面的讲究可多了去了。

树的种类就有不少选择,就像组建一个团队,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特长。

有的树长得高,像杨树,就像团队里的高个子,能在高处挡住风沙。

还有的树比较耐活,像柳树,就像是团队里的小强,不管啥环境都能适应,扎根在那里守护农田。

这些树呢,被有计划地种在农田周围,形成了一道道绿色的屏障。

这一道道绿色屏障,对农田的好处可多了。

除了能挡住大风,还能防止水土流失呢。

您看那雨水啊,有时候就像个调皮的孩子,不好好走路,到处乱跑。

要是没有农田防护林,雨水就会带着泥土跑掉,就像小偷把庄稼的养分偷走了一样。

可是有了防护林,树的根就像无数只小手,紧紧抓住泥土,让泥土老老实实待在农田里,给庄稼提供营养。

而且啊,农田防护林还像是一个小小的生态乐园。

里面住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小鸟在树上搭窝,就像在树上盖房子一样。

它们每天叽叽喳喳的,就像在给农民伯伯唱歌。

小虫子在树下的草丛里爬来爬去,这时候那些以虫子为食的小动物就有了食物来源。

这整个就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啊,大家相互依存,和农田也和谐共处。

咱再说说这农田防护林的布局吧。

它可不是随便种的,就像下棋一样,要有个好的布局。

得考虑风向啊,水流啊这些因素。

如果风向经常是从东边吹来的,那东边就得种得密一点,就像在东边筑起一道更坚固的城墙。

这都是为了让农田得到最好的保护。

有的时候啊,人们可能觉得种树占了点农田的地,就不太乐意。

试论农田防护林的作用及造林技术

试论农田防护林的作用及造林技术

试论农田防护林的作用及造林技术1. 引言1.1 农田防护林的重要性农田防护林是指在农田周围或内部种植的一种林带,其作用不仅是为了保护农田免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影响,还可以提高农田的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

农田防护林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防风固沙。

农田防护林可以有效减弱风力对农田的侵蚀,减少风沙对农作物的危害,保护农田的土壤和水源资源。

特别是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田防护林是防止风沙灾害的重要手段。

2. 防治水土流失。

农田防护林可以减缓雨水对农田的冲击,降低土壤侵蚀速度,减少土壤流失,保护农田的肥力和水源资源。

3. 提高农田生产。

农田防护林可以改善农田的微气候环境,调节温湿度,减少极端气候对作物的影响,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 改善环境质量。

农田防护林能增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促进农田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土地的生态效益。

农田防护林在农田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农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农田防护林的定义农田防护林是指在农田周围或内部建植的一种人工林或天然林,其作用主要是起到保护农田的功能。

农田防护林可以是树木、灌木或草本植物组成的植被带,其树种的选择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特性和农作物种植的需要来进行合理搭配。

农田防护林的功能包括防风固沙、保护水土、减轻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对于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稳定农业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选择和合理的管理,农田防护林可以为农田提供保护,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农田防护林的建设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农田防护林的作用1.保护土壤:农田防护林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结构,减少因大风雨引起的土地侵蚀和水土流失现象。

2.保护农作物:农田防护林可以阻挡或减轻强风、暴雨、冰雹等恶劣天气对农作物的伤害,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田防护林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农田防护林
英文名称:shelter forest for farmland
定义:以保护农田免受风沙等自然灾害,改善农田小气候环境为目的而建立的人工林,通常为带状,在农田上纵横交错,构成农田防护林网。

为改善农田小气候和保证农作物丰产、稳产而营造的防护林。

由于呈带状,又称农田防护林带;林带相互衔接组成网状,也称农田林网。

在林带影响下,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形成特殊的小气候环境,能降低风速,调节温度,增加大气湿度和土壤湿度,拦截地表径流,调节地下水位。

目录
[英]farmland shelter-belt
农田防护林是防护林体系的主要林种之一,是指将一定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的林带栽植在农田田块四周,通过林带对气流、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以保证农业生产稳产、高产,并能对人民生活提供多种效益的一种人工林。

编辑本段
结构
因林带宽度,行数,乔、灌木树种搭配和造林密度而有差异,并表现为透光度与透风系数的变化。

透光度,又称疏透度,是林带纵断面的透光面积与其纵断面的总面积的比值。

确定的方法是站在距林带30~40米处,目测林带纵断面的透光面积占总面积的比值。

透风系数是林带背风面离林缘1米处林带高度范围内的平均风速与空旷地相应高度处的平均风速的比值。

确定的方法是实测林带背风面距林带1米的林冠
顶部、林冠中部和距地表1米高处的风速,并算出平均值;然后实测空旷地区相应3个高度的风速,并算出平均值。

最后用下式算出二者的比值。

式中K为透风系数,v1、v2、v3为林带背风林缘处各高度处的平均风速,u1、u2、u3为空旷区相应的3个高度处的平均风速。

因透光度和透风系数不同,林带结构可分3种:
紧密结构
带幅较宽,栽植密度较大,一般由乔、灌木组成。

生叶期间从林冠到地面,上下层都密不透光。

透光度为零或几等于零,透风系数在0.3以下。

在林带背风面近距离处的防护效果大。

在相当于树高5倍(5H)的范围内,风速为原来的25%,10H范围内为37%,到20H范围,则达54%。

由于紧密结构的林带内和背风林缘附近,有一静风区,容易导致林带内及四周林缘积沙,一般不适用于风沙区。

疏透结构
带幅较前者窄,行数也较少。

一般由乔木组成两侧或仅一侧的边行,配置一行灌木,或不配置灌木,但乔木枝下高较低。

最适宜的透光度为0.3~0.4,透风系数为0.3~0.5。

其防护效果,在5H范围内风速为旷野的26%,10H范围内为31%、20H范围内为46%。

其防护效果大于紧密结构,防护距离小于通风结构,适用于风沙区。

通风结构
林带幅度、行数、栽植密度,都少于前两者。

一般为乔木组成而不配置灌木。

林冠层有均匀透光孔隙,下层只有树干,因此形成许多通风孔道,林带内风速大于无林旷野,到背风林缘附近开始扩散,风速稍低,但仍近于旷野风速,易造成林带内及林缘附近处的风蚀。

生叶期的透光度为0.4~0.6,透风系数大于0.5。

其防护效果在5H范围内为原来风速的29%,10H范围内为39%,20H范围内为44%,30H范围内始达56%。

防护距离最远。

适用于风速不大的灌溉区,或风害不严重的壤土农田或无台风侵袭的水网区。

编辑本段
造林技术
林带设置
农田防护林宜与农田基本建设同时规划,以求一致。

平原农区的田块多为长方形或正方形,道路则和排灌渠与农田相结合而设置。

据此,林带宜栽植在呈网状分布的渠边、路边和田边的空隙地上,构成纵横连亘的农田林网。

每块农田都由四条林带所围绕,以降低或防御来自任何方向的害风。

网格大小
因带距大小而有不同,而带距又受树种、高生长和害风的制约。

一般土壤疏松且风蚀严重的农田,或受台风袭击的耕地,主带距可为150米,副带距约300米,网格约4.5公顷。

有一般风害的壤土或砂壤土农区,主带距可为200~250米,副带距可为400米左右,网格约8~10公顷。

风害不大的水网区或灌溉区,主带距可为250米,副带距400~500米,网格约10~15公顷。

因高生长和害风情况而有不同。

树种选择
宜选择高生长迅速、抗性强、防护作用及经济价值和收益都较大的乡土树种,或符合上述条件而经过引种试验、证实适生于当地的外来树种。

可采取树种混交,如针、阔叶树种混交,常绿与落叶树种混交,乔木与灌木树种混交,经济树与用材树混交等。

采用带状、块状或行状混交方式。

④造林密度。

一般根据各树种的生长情况,及其所需的正常营养面积而定。

如单行林带的乔木,初植株距2米。

双行林带株行距3×1米或4×1米。

3行或3行以上林带株行距2×2米或3×2米。

视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和树种生物学特性而异。

抚育管理
在新植林带内需除草、灌水和适当施肥。

幼林带郁闭后进行必要的抚育。

但修枝不可过度,应使枝下高约占全树高的1/4左右,成年林带树木的枝下高不宜超过4~5米。

间伐要注意去劣存优、去弱留强、去小留大的原则,勿使林木突然过稀。

幼林带发现缺株或濒于死亡的受害木时应及时补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