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别名:面神经麻痹,歪嘴巴,面神经炎)诊治

合集下载

面神经炎,需辨证施治

面神经炎,需辨证施治

45传统医学医学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叫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指茎乳孔以上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是一类临床上常见的急性周围性面瘫。

本病属中医“口僻”“歪嘴风”“吊斜风”等范畴。

主要是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外邪乘虚入中经络使气血痹阻,面部经脉失养,肌肉弛缓不收所致。

临床需辨证施治——风寒袭络证主症:突然口眼 斜,眼脸闭合不全,或有口角流涎,眼泪外溢伴恶风寒,头痛鼻塞,面肌发紧,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宜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方药:小续命汤加减。

川芎、黄芩、桂枝、麻黄各9克,芍药、制附片、防风、防己各12克,人参30克,杏仁15克,甘草6克。

加减:表虚自汗者,去麻黄加黄芪30克,白术12克;兼头痛者加白芷12克,羌活9克。

风热灼络证主症:骤然起病,口眼 斜,眼睑闭合不全,头痛面热;或发热恶风,心烦口渴,耳后疼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宜祛风清热,通经活络。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秦艽10克,生石膏(包煎)30克,芍药、白术、茯苓、川芎各12克,熟地黄、生地黄、当归各15克,羌活、防风、黄芩、白芷、独活各9克,细辛、甘草各6克。

加减:风热表证明显者,去细辛、独活、熟地黄,加桑叶9克,蝉蜕6克;兼头晕目赤者加钩藤15克,菊花12克。

气虚血淤证主症:口眼歪斜,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面白气短,神疲乏力,舌质紫暗,苔薄白,脉细涩或弦涩。

治宜益气活血,和营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30克,当归15克,赤芍、地龙、川芎各12克,桃仁9克,红花6克。

加减:顽固不愈者,加三七、鬼箭羽各9克,穿山甲15克;面肌抽搐者加全蝎6克,蜈蚣2条;气虚明显者,重用黄芪。

【中成药治疗】1.太极通天液。

每次10毫升,每日2次,适用于风寒袭络型。

2.全天麻胶囊。

每次4粒,每日2~3次,适用于风痰阻络型。

3.新癀片。

每次4片,每日2~3次,适用于风热袭络型。

4.益脑安(胶囊)。

每次4粒,每日3次,适用于风痰阻络型及其他各型恢复期。

面神经炎的治疗和康复

面神经炎的治疗和康复

面神经炎的治疗和康复面神经炎俗称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瘫痪)为周围性面瘫。

需与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脑外伤、炎症等引起中枢性面瘫相鉴别。

中枢性多为对侧的面部下1/4的面瘫,表现为口角歪斜,眼球活动和睁闭眼不受影响,额纹也正常。

周围性多为病毒、细菌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腮等动作都无法完成,在微笑或露齿动作时,口角下坠及面部歪斜更为明显,患侧不能做皱眉、闭目、鼓气和噘嘴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会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由患侧流出;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正常引流而外溢。

该病引起的面瘫绝大多数为一侧性,且右侧多见,多数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部分患者可有舌前三分之二味觉障碍,听觉过敏等症状。

此病发生后也不要过度紧张害怕,此病发病原因主要是受凉引起,应注意保暖,忌用冷水洗脸,外出时应佩戴口罩、围巾和帽子,避免冷刺激,加重病情。

合理饮食,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营养丰富,易咀嚼的半流质食物;同时尽可能用健侧咀嚼,多食水果蔬菜,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此病可通过针灸、磁热疗法、微波治疗、低频脉冲电治疗、超声波、超短波等治疗方法,也可通过自我面部肌肉的训练,以缩短疾病周期。

在急性期(7-14天内)由于面神经处于炎症水肿状态,部分患者伴耳后甚至颜面部肿胀疼痛,此时不宜进行过多的面部刺激。

恢复期(7-60天)是面神经修复最重要的时期,可自己局部按摩,按摩时应轻柔、适度、持续、部位准确;患者还可对镜进行自我表情训练(皱眉、闭眼、吹口哨、示齿等运动,每天2-3次,每次3-10分钟);局部可干热敷,不提倡湿热敷,可用暖水袋等热敷,敷完后不宜立即出门,应等局部温度正常后才可以外出。

面瘫康复操1.抬眉训练患者用力抬眉,呈惊恐状,每次抬眉10-20次,每日2-3次。

2.闭眼训练轻轻闭眼,两眼同时闭合10-20次,如不能完全闭合,可用指腹沿眶下缘轻轻按摩再闭眼10次。

一觉醒来眼歪嘴斜面瘫——面神经炎如何康复治疗曾泽贵

一觉醒来眼歪嘴斜面瘫——面神经炎如何康复治疗曾泽贵

一觉醒来眼歪嘴斜面瘫 ——面神经炎如何康复治疗曾泽贵发布时间:2023-06-07T07:00:44.213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5期作者:曾泽贵[导读]宜宾市第六人民医院 644600在临床中,面神经炎的全称叫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医定义的病名叫面瘫,它是因为面部神经的损伤,它伴随内耳道、腮腺区的周围性的损伤,不管损伤的是周围哪一段都会对表情肌的支配产生影响,使面肌瘫痪,从而造成表情肌的一侧处于完全或者是不完全的瘫痪状态。

本病的诱因常见于饮酒、生气、劳累,多在清晨冲风或受凉时发现。

面神经炎一旦发生,它会使面部的活动变得不利索,并伴随额纹消除、口角下垂为主要的表现,眼睑也会发生变化,不能闭眼等;还有的人会出现味觉障碍,听力影响,耳朵疼痛等。

临床上的治疗主要以药物、针灸再配合康复治疗为主,一旦出现面神经炎,人的表情、外貌、进食都会出现异常,这样就容易引起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也会带来更多的心理负担。

运用的治疗应以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为主,减轻面神经出现的水肿情况,缓解神经的受压程度,达到恢复神经功能等方面。

西药多为营养神经类的药物,它能够改善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中医里针灸穴位治疗可达到疏通筋络,行气活血的目的;康复治疗主要是从患者的症状、心理、营养等方面做全方面的治疗,锻炼不同肌群发生的运动障碍,促进患者恢复面部表情肌的功能。

一、面神经炎的康复治疗方法(一)面神经炎康复功能训练1、抬眉功能训练:患者同时将健侧与患侧的眉目进行上提,帮助枕额肌额腹恢复功能。

2、闭眼功能训练:开始时选择轻轻地进行两眼的同时闭合,操作10-20次,如果患者不能完全闭合,露白时可选择利用食指指腹按摩眶下缘后再尽最大力去闭眼,操作10次,这样可以有利于恢复眼睑的闭合功能。

3、耸鼻功能训练:用力耸鼻,以达到压鼻肌和提上唇肌的相关运动功能恢复。

4、示齿功能训练:口角同时向两侧运动,一定要尽量避免单侧用力,以免造成习惯性的口角偏斜,这样的训练对颧大肌、颧小肌以及提口角肌、笑肌恢复收缩功能显著有效。

轻微面瘫最佳治疗方法

轻微面瘫最佳治疗方法

轻微面瘫最佳治疗方法面瘫,又称为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是面部肌肉的麻痹,导致患者面部表情失常,给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轻微面瘫是面瘫的一种类型,症状较轻,但治疗同样需要及时和有效。

那么,轻微面瘫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呢?首先,对于轻微面瘫的治疗,最重要的是早期诊断和干预。

一旦出现面部表情不对称、眼睛不能完全闭合、口角歪斜等症状,患者应立即就医,接受专业的神经科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早期诊断能够更好地控制病情的发展,避免症状加重,对于轻微面瘫的治疗效果也更好。

其次,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口服激素类药物和维生素B族药物来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减轻面部肌肉的麻痹症状。

物理治疗包括针灸、按摩、理疗等,可以通过刺激面部神经和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神经肌肉的营养和代谢,帮助恢复面部功能。

对于症状较重或者药物、物理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个有效的选择,可以通过面神经重建术或者肌肉移植术来改善面部肌肉功能。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手段也逐渐被引入到轻微面瘫的治疗中,比如中医针灸、艾灸疗法、激光治疗等。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患者恢复面部肌肉功能,改善面部表情。

在治疗的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护理和康复训练。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对于康复和治疗效果都有积极的影响。

此外,定期进行面部肌肉功能的康复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口吹气球、面部肌肉按摩、面部表情训练等方法来帮助面部肌肉恢复功能。

总的来说,轻微面瘫的治疗方法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早期诊断和干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新的治疗手段和日常护理和康复训练,都是轻微面瘫治疗的重要环节。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在医生和自己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战胜疾病,重获健康。

针灸如何治疗面瘫

针灸如何治疗面瘫

针灸如何治疗面瘫面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面瘫就是俗称的嘴斜眼歪,西医则称之为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医则认为面瘫属于中风中经络范畴,面瘫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十分关键,如果出现治疗不当的情况,很容易会留下后遗症。

面瘫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病的可能,而夏天则是面瘫的高发季节,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妈妈的叮嘱:不要睡觉开窗户、开风扇!其实这样叮嘱的目的就是避免受风而出现面瘫,所以听妈妈的话非常有必要。

面瘫在临床治疗上,使用最多的是中医治疗方法,其中针灸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但是对于部分面瘫患者来说,使用针灸治疗的方法为也会出现效果不明显的情况。

相信很多人对于针灸如何治疗面瘫并没有很多了解,接下来我们就围绕针灸如何治疗面瘫来进行简要的分析!1、什么是面瘫?面瘫属于常见的多发疾病,学名为面神经麻痹,也被称作为面瘫、歪嘴巴、吊线风、吊斜风等,是一种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障碍为主的面部常见疾病,常见的症状就是嘴斜眼歪。

这种疾病的发作不会受到年龄、性别等因素的限制,一旦出现面瘫,日常的基本的比如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顺利完成。

面瘫有哪些危害呢?首先,面瘫会影响人的美观。

外貌对于一个人的交际是影响比较大的,一旦出现面瘫的情况,就会影响到自身的人际关系,而且面瘫还会影响到自身的语言工程,导致出现语言吐字不清、说话漏气、饮食速度慢等情况。

其次,功能受损。

出现面瘫的患者,很容易出现眼裂不能完全闭合、角膜炎、眼睛干涩疼痛等情况,甚至很容易引起迎风流泪的后遗症。

最后,面瘫还会给患者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影响。

面瘫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而长期心理压力较大,就会影响到睡眠,很容易出现自卑、自闭等情况。

2、穴位的选择针灸治疗面瘫的过程中,穴位的选择是十分关键的。

根据我国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结果显示,针灸治疗面瘫涉及到的穴位有81个穴位,其中最常取的穴位为受阻阳明经穴,并辅以足太阳经穴。

局部选穴一般主要有地仓、颊车、水沟、四白、听会、风池等,这些穴位位于面神经及主要分支的周围,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促进水肿的吸收,从而消除炎症。

治疗面瘫的土方法

治疗面瘫的土方法

治疗面瘫的土方法面瘫,又称为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症状是面部肌肉的麻痹,导致面部表情不对称,甚至影响到说话、吃东西等日常生活功能。

传统中医药认为,面瘫是由于气血不畅、风寒湿邪侵袭所致,因此可以通过一些土方法来进行治疗。

下面将介绍一些治疗面瘫的土方法,希望对面瘫患者有所帮助。

1. 中药熏洗法中药熏洗法是一种传统的治疗面瘫的土方法。

首先,准备好一些中药材,如川芎、当归、白芷、熟地黄等,然后将这些中药材煎煮成药液。

接着,用药液浸湿干净的毛巾,然后将毛巾敷在患部,用火烤热,使药液的药性能够渗透到面部肌肉中。

每天坚持使用中药熏洗法,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缓解面部肌肉的痉挛,有助于恢复面部肌肉的功能。

2. 穴位按摩法穴位按摩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土方法,可以在家中进行。

中医认为,面瘫与面部经络的气血不畅有关,因此通过按摩面部的穴位,可以促进面部经络的畅通,有助于治疗面瘫。

常用的穴位包括迎香穴、合谷穴、四白穴等,可以通过指压、推拿等方式进行按摩。

按摩时要注意用力均匀,避免用力过猛,以免损伤面部肌肉。

3. 中药熏蒸法中药熏蒸法是一种通过中药的药性来刺激面部肌肉的土方法。

首先,准备好一些中药材,如桂枝、白芷、川芎等,然后将这些中药材煎煮成药液。

接着,用药液蒸汽蒸面部,让药性渗透到面部肌肉中。

中药熏蒸法可以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面部肌肉的痉挛,对于治疗面瘫有一定的效果。

4. 饮食调理法中医认为,饮食对于治疗面瘫有一定的作用。

患者在饮食上应该注意多食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作用的食物,如红枣、山药、生姜、红糖等。

同时,还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面部肌肉的痉挛。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帮助面瘫患者加快康复的速度。

5. 中药熏洗法中药熏洗法是一种传统的治疗面瘫的土方法。

首先,准备好一些中药材,如川芎、当归、白芷、熟地黄等,然后将这些中药材煎煮成药液。

接着,用药液浸湿干净的毛巾,然后将毛巾敷在患部,用火烤热,使药液的药性能够渗透到面部肌肉中。

面瘫(面神经炎)诊疗常规

面瘫(面神经炎)诊疗常规

面瘫(面神经炎)诊疗常规(一)概念根据神经受损部位的不同,面瘫应分为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中枢性面瘫(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二者的具体临床表现也是有所不同的。

周围性面瘫是指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引起的面瘫。

病变可位于面神经核以下的部位,如桥脑下部、面神经管、中耳或腮腺等。

其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

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腮漏气等,可有听觉改变、舌前2/3味觉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等特点,其中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即贝尔麻痹),这个也是面瘫中相对较轻的一个类型,预后良好。

中枢性面瘫是指病损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引起的面瘫。

由于面神经核上部的细胞接受两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上的表情肌,而面神经核下部的细胞只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下的表情肌,因此中枢性面瘫时表现为病变对侧眼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常伴有与面瘫同侧的肢体瘫痪,无味觉和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

(二)病因病机1、正气不足、脉络空虚2、风邪乘虚而入面部经络3、气血痹阻,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三)辨证分型将面瘫的症状分为2种,一个是它的主症,另一个则是它的兼症。

1、主症(1)急性发病,常于睡醒发现(2)患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3)患侧额纹、不能作蹙额、皱眉等动作(4)鼻唇沟变浅或消失,人中沟偏歪(5)眼睑闭合不全、露睛流泪。

患侧眼睛无法完全闭合,会露出一条缝隙,同时这只眼睛会出现流泪比较多的症状,不自主的泪多,又叫做鳄鱼泪。

(6)口角下垂,歪向健侧,不能作露齿、鼓腮等动作为什么口角歪斜是偏向健侧呢?因为两侧面神经本是同时协调肌肉作运动,一侧瘫痪后不受本体控制,只有健侧肌肉收缩并牵拉,故偏健侧。

2、兼症(1)部分患侧初起耳后、耳下疼痛。

(2)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病变波及鼓索神经)(3)听觉过敏(镫骨肌支以上部位受累)。

谈谈面神经炎及其康复治疗

谈谈面神经炎及其康复治疗

谈谈面神经炎及其康复治疗展开全文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歪嘴巴',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单侧颜面部的口角歪斜、闭眼困难、鼻唇沟消失、鼓腮漏气、示齿不全等,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

面神经麻痹的类型1、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瘫程度:较重;症状表现:面部表情肌瘫痪使表情动作丧失;常见病因:受寒、病毒感染等。

其中炎症性比较多见,比如带状疱疹引起的面瘫。

血供不足又是另一个比较常见的原因,症状往往是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口角歪斜,吃饭一侧面颊无力,说话也受影响,舌头味觉也感觉减退,吃东西无味。

2、中枢性面神经麻痹面瘫程度:较轻;症状表现:病灶对侧下部面部表情肌瘫痪(鼻唇沟变浅和口角下垂),皱额、皱眉和闭眼动作无障碍;病灶对侧面部随意动作丧失而哭、笑等动作仍保存;常伴有同侧偏瘫和中枢性舌下神经瘫;常见病因:脑血管疾病及脑部肿瘤。

面神经麻痹的康复治疗面神经麻痹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这一阶段除了药物治疗、针灸治疗之外,康复治疗必不可少!1、中、低频理疗2、面部手法通过利用Rood疗法,进行快速擦刷和轻触摸等刺激诱发面部相关所需肌肉的正常运动和力量。

Rood刺激法又叫多种感觉刺激疗法,是康复治疗技术中的常规治疗方法,运用正确的感觉刺激来刺激相应的感受器,来诱发运动反应,引起运动兴奋,并通过反复的感觉刺激而诱导出正确的运动模式。

3、表情肌的运动面神经炎主要累及是表情肌为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提上唇肌、颧肌、提口角肌、口轮匝肌和下唇方肌。

进行这些主要的肌肉的功能训练,可促进整个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

每日训练2-3次,每个动作训练10-20次。

具体方法如下: A.抬眉训练:每次10~20次,每天5次左右 B.闭眼训练:两眼同时闭合10~20次,每天5次左右(注:如不能完全闭合眼睑,可用指腹沿眶下缘轻轻按摩,再用力闭眼10次) C.耸鼻训练:每次10~20次,每天5次左右 D.示齿(张嘴露齿)训练:每次10~20次,每天5次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瘫(别名:面神经麻痹,歪嘴巴,面神经炎)诊治什么是面瘫?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

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

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面瘫患者的初期症状面瘫的具体症状表现有哪些? 针对这一问题相关专家做出如下回答:1、面瘫的患病早期患者还会出现眼睑震颤:这是在病情刚开始发作的时候经常出现的一个面瘫症状,当面瘫患者在强力闭合双眼时,面瘫患者会感到一侧上睑有细微的肌肉挛缩性颤动现象,另一侧则没有。

这种现象存在,说明有轻度面瘫,周围性面瘫多见。

2、无法抬眉或抬眉低,大、小眼或眼上睑松弛,抬眉时嘴角上错,闭目时牵动嘴角,鼓腮时眼小,鼻唇沟浅,面部僵硬,滞食流泪等。

由于损伤性治疗给患者机体组织细胞产生破坏,机体在恢复受损的组织时就会产生粘连,造成连动,还会出现大面积的萎缩或者是增生。

3、当人们患上面瘫这种疾病以后,就是出现睫毛征:当患者费很大的力气闭上眼睛的时候,睫毛仍然是暴露在外面的,这是与正常人不一样的,尤其是在轻度面瘫的情况下,用力闭双眼,开始睫毛不对称现象并不明显,但经过短暂时间之后,轻度面瘫患侧的睫毛便慢慢显露出来,称为睫毛征阳性。

面瘫的症状有哪些面瘫的症状包括耳根疼痛、出现皮疹、不能皱眉或单侧面部麻木、味觉渐渐丧失等。

面瘫病变时对侧表情肌瘫痪,口角下垂且向健侧偏斜,流泪或流涎,鼻唇沟变浅,或眼裂增大,额纹消失,或不能皱眉、闭目、露齿、鼓腮、吹口哨等。

若久治不愈,新血不生,血虚不能濡养筋脉肌肉,而成抽搐、挛缩的内风之象。

本病常因受凉、过劳、精神紧张、心情抑郁而诱发。

治疗不当或延误,可后遗麻痹、同侧面肌痉挛或鳄泪症(咀嚼食物时病侧淌泪)等。

在人的面部,如眼、口、鼻周围分布着许多块大大小小的肌肉,这些肌肉有环形的、有条块形的,在面部“横七竖八”地排列着,也正是这些肌块彼此间协调地收缩与舒张,才使人能够自由地闭眼、睁眼、张口、闭口,并且,会牵动面部的皮肤运动,显示出喜怒哀乐等各种丰富的表情对于面瘫初期症状我们要时常谨记,这很关键。

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

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

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噘嘴动作。

面瘫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面瘫的根源在于颈椎骨骼错位歪斜压迫神经引起神经痉挛而形成面部神经痉挛麻痹,导致面部肌肉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等症。

心理因素易引发面瘫:调查显示,心理因素是引发面神经麻痹的重要因素之一。

面神经麻痹发生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存在身体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及身体不适等情况。

常用的面瘫检查项目有哪些静止检查茎乳突:检查茎乳突是否疼痛或一侧颞部、面部是否疼痛。

额部:检查额部皮肤皱纹是否相同、变浅或消失,眉目外侧是否对称、下垂。

眼:检查眼裂的大小,两侧是否对称、变小或变大,上眼睑是否下垂,下眼睑是否外翻,眼睑是否抽搐、肿胀,眼结膜是否充血溃疡,是否有流泪、干涩、酸、胀的症状。

耳:检查是否有耳鸣、耳闷、听力下降。

面颊:检查鼻唇沟是否变浅、消失或加深。

面颊部是否对称、平坦、增厚或抽搐。

面部是否感觉发紧、僵硬、麻木或萎缩。

口:检查口角是否对称、下垂、上提或抽搐;口唇是否肿胀,人中是否偏斜。

舌:检查味觉是否受累。

运动检查抬眉运动:检查额枕肌额腹的运动功能。

重度患者额部平坦,皱纹一般消失或明显变浅,眉目外侧明显下垂。

皱眉:检查皱眉肌是否能运动,两侧眉运动幅度是否一致。

闭眼:闭眼时应注意患侧的口角有无提口角运动,患侧能否闭严,及闭合的程度。

耸鼻:观察压鼻肌是否有皱纹,两侧上唇运动幅度是否相同。

示齿:注意观察两侧口角运动幅度,口裂是否变形,上下牙齿暴露的数目及高度。

努嘴:注意观察口角两侧至人中的距离是否相同,努嘴的形状是否对称。

鼓腮:主要检查口轮匝肌的运动功能。

面瘫应该如何鉴别诊断根据起病形式和临床特点,诊断并不困难。

本病应与中枢性面瘫,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引起的面神经麻痹,以及后颅窝炎症、肿瘤所致的面神经麻痹等相鉴别。

周围性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周围性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瘫痪明显者一目了然,极轻者鉴别困难。

可以依靠以下几方面进行鉴别:一靠表情运动,周围性者瘫痪更加明显,而中枢性者哭笑时并不表现瘫痪。

二靠掌颏反射,周围性面瘫时无或减弱,中枢性面瘫时有或亢进,但此法不太可靠。

三靠将其它体征联系起来判定,则最为可靠。

面神经的功能人的面神经左右各一,它自脑干发出,到面部后分成五个大分支,分布于两侧整个面部,支配面部肌肉的运动。

正常状态时,面神经是受人的大脑支配,所以面部的运动是随意的,可控制的,故不会出现任何症状。

为什么有些人的面部肌肉会发生抽搐呢?正常的面神经就象一条1毫米粗的电缆线,这一电缆线中有数万条神经纤维,每条神经纤维外表有一层鞘膜(就像电线外表包着的一层绝缘胶布)包裹着,神经纤维的动作电流(一种生物电流)传出与传入各行其道,正常运行,履行着自己的功能,支配着面部肌肉的运动。

邻近面神经根部周围常有几根小血管(常为小动脉)行走通过,一般不与神经接触。

但若这些血管的某一根或几根走行异常,“爬”到了神经根上,由于动脉有一定的压力,这样就会对神经产生长期的压迫,更由于动脉搏动的长期摩擦,使包裹在神经纤维表面的鞘膜被磨破,这样,神经的传入与传出生物电流就会在破损处发生“串线短路”,使面神经功能发生紊乱而出现不自主的面部肌肉抽搐。

起初压迫损伤轻微,病人症状也轻,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程的延长,压迫损伤继续加重,症状就会越来越重。

治疗面瘫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第一是去除病因。

第二是对症治疗,改善循环消除面神经水肿。

第三是营养神经。

对急性期的面神经炎一旦确诊,应尽早抗病毒,用激素和对症治疗。

如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容易造成面瘫后遗症。

过去对面瘫、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传统治疗,都采用针灸、贴药、拔罐、割治、火针、电针、理疗、鼻塞药、介入治疗、面部注射药物等及一些民间的土办法如擦鳝鱼血等。

这些传统的办法,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兴旺解除疾病,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是祖国医药定库中的瑰定。

但是,就治疗面瘫、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面部肌肉的疾病上却有着它严重的,甚至不可克服的后遗症,是造成大量病人一生极大痛苦的根源。

面部肌肉都呈扁平、扁薄的皮肌和条状的扁平肌,这些肌肉起自于颅骨的不同部位,分布在眼裂、口裂、鼻孔的周围,呈扁平环形肌和扁平辐射形肌肉与周围的肌肉组织联结在一起。

在这些肌肉收缩和舒张时,有开大和缩小眼、口、鼻孔的作用。

同时牵动着面部皮肤活动,表现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面部的肌肉大约有26块之多。

它们互相重叠在一起各有各的功能,如果在面部上针灸、拔罐、贴药、电针、火针、面部注射营养神经的药物,介入治疗。

这些治疗方法,一定会造成这些肌肉的损伤、出血、纤维化及炎性反应。

以针灸治疗,并以手法为主,治疗过程中不加用药物或电针。

法则:祛风通络。

处方:合谷、太冲、牵正、颊车透地仓,地仓透颊车,风池,下关,迎香,承浆或颊承浆。

每次选三或四穴。

加减法:眼睑不能下合、露睛流泪者,加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透鱼腰。

耳后痛者,加翳风。

味觉减退者,加廉泉。

手法:平补平泻,抽针法。

操作:合谷,太冲,风池针用泻法,下关,牵正,迎香,平刺,采用平补平泻法,阳白向下平刺透鱼腰,地仓向颊车平刺,颊车向地仓斜刺,并采用抽针法,使面肌向后抽动,留针20分钟。

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

面瘫应该吃什么中药大活络丸功能主治祛风,舒筋,活络,除湿。

用于风寒湿痹引起的肢体疼痛,手足麻木,筋脉拘挛,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清。

面瘫的食疗一、面瘫食疗方:1.防风粥防风10—15克,葱白口茎,粳米30—60克,前两味水煎取汁,去渣,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煮成稀粥,温服。

本方功可祛风解表散寒,适用于风寒袭络引起的面瘫,肌体肌肉酸楚等。

2.薄荷糖簿荷粉30克,白糖500克,将白糖放入锅内,加水少许,文火炼稠,后加入薄荷粉,调勺,再继续炼于不粘手时,即成本方具有疏风清热,辛凉解表的功效,对于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咽干微渴等症有效。

3.川芎白芷水炖鱼头川芎3—9克,白芷3—9克,鳙鱼头500克,葱、胡椒、姜、盐适量。

武火烧沸,再以文火炖半小时,分早、晚食鱼喝汤。

本方功能祛风散寒、活血通络,适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面瘫。

4.姜糖苏叶饮紫苏叶3—6克,生姜3克,红糖15克,以沸水浸泡5—10分钟。

本方具有流风散寒,常浸解表的功效。

适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诸症。

5.大枣粥大枣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煮至熟烂成粥,本方功能补气养血,适用于气虚弱之口眼歪斜,气短乏力者。

6.参枸莲蓉汤白人参,枸杞子,葡萄干各2克,莲子肉,山药各2克,肉莲蓉,火麻仁各12克,橘红3克,大枣,胡桃肉各2枚,煎汤取药汁服,口服2—3次。

本方有补中益气,兼滋养肝肾之阴的功效。

7.生地蝎子汤以生地黄20克、枸杞子10克、全蝎3至5只、天麻10克、猪肉100克及陈皮、生姜适量煲汤。

其中全蝎为治风要药和著名的昆虫食品,与各药食料相配,能滋养阴血、祛风通络,适合中期和恢复期病人尤其是素来肝肾阴虚,伴头晕耳鸣肢麻,外风、内风兼见者饮用。

而孕妇慎用。

8.参芪乌鸡汤备党参15克、北芪15克、田七10克、竹丝鸡四分之一只除去皮脂,生姜2片,煲汤饮食。

本汤可以补虚扶正、祛痰纠偏,适宜恢复期气血较弱的患者使用。

二、面瘫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1.补充钙及维生素B族元素,对面神经疾病都有帮助。

钙不仅能对骨骼和智力有益,还能促进肌肉及神经功能正常,由于面神经疾病患者主要是面神经传导障碍而导致肌肉萎缩,所以补钙很重要,排骨、深绿色蔬菜、蛋黄、海带、芝麻、水果、胡萝卜、西瓜、奶制品等都富含钙质。

2.维生素B族元素对面神经疾病也有帮助,如B1、B2、B12等。

维生素B族富含于下列食品中:香菜、番茄、冬瓜、黄瓜、木瓜、苹果、菠萝、梨、桃、西瓜、杏、柿子、葡萄。

维生素B,能够帮助神经传导物质的合成,所以应该适当进补。

三、面瘫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面神经麻痹病人不宜吃辛辣油腻食物。

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大葱、大蒜等,这类食物辛温燥热,易化火伤阴,而有些面神经麻痹病人是由中耳炎或脑膜炎等疾病引起的,辛辣食物或吸烟喝酒会加重中耳炎等原发病,从而加重继发的“面神经麻痹”病情。

油腻食物如肥肉、油煎、油炸食品、年糕、糍粑等,这些食物质性黏腻,不易消化,容易助湿生痰,阻滞经络,而本病有些病人是因风寒侵袭,阻滞经络所致,油腻食物不利于疏散风寒,以致于面神经麻痹久治不愈。

故不宜食用。

面瘫常见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办法预防:预防面瘫要从小处做起,避免空调、电扇直吹身体,感到有点凉了就要调整风向或关掉电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