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的发展历史PPT课件
合集下载
10博弈论的历史

32
阿克尔洛夫、斯彭斯和斯蒂格利茨的分析 理论用途广泛,既适用于对传统的农业市 场的分析研究,也适用于对现代金融市场 的分析研究。同时,他们的理论还构成了 现代信息经济的核心。
33
乔治· 阿克尔洛夫(George A.Akerlof) (1940-) 今年61岁的乔治· 阿克尔洛夫教授出生于美 国的康涅狄格州的纽海文。1966年毕业于麻 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自1980年到现 在,一直在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任经济学 首席教授。
21
詹姆斯· 莫里斯
22
威廉· 维克瑞(WILLIAM VICKREY) (19141996) 威廉· 维克瑞(WILLIAM VICKREY)美 国人 ,由于他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 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获得1996 年诺贝尔经济奖。
23
威廉· 维克瑞
24
问题:什么是完美贝叶斯均衡
第十章 博弈论的历史和发展
1
本章结构
第一节 博弈论的起源和形成 第二节 博弈论的成长和发展 第三节 博弈论的进一步发展
2
第一节 博弈论的起源和形成
一、博弈论的起源 博弈本质是人类的决策选择,是人们相互之 间存在互动关系、策略对抗情况下的决策选择。 博弈论来自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是人类实践 经验和古老智慧的结晶和升华发展而来的。
25
3、1980-1990年代
博弈论走向成熟的时期
(1)现代经济活动规模、对抗性和竞争性的要求 (2)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 (3)数学和逻辑的方法更加全面而完整的分析决 策过程
26
3、1980-1990年代
宏观博弈论 微观博弈论 金融博弈论 等
27
第三节 博弈论的进一步发展
阿克尔洛夫、斯彭斯和斯蒂格利茨的分析 理论用途广泛,既适用于对传统的农业市 场的分析研究,也适用于对现代金融市场 的分析研究。同时,他们的理论还构成了 现代信息经济的核心。
33
乔治· 阿克尔洛夫(George A.Akerlof) (1940-) 今年61岁的乔治· 阿克尔洛夫教授出生于美 国的康涅狄格州的纽海文。1966年毕业于麻 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自1980年到现 在,一直在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任经济学 首席教授。
21
詹姆斯· 莫里斯
22
威廉· 维克瑞(WILLIAM VICKREY) (19141996) 威廉· 维克瑞(WILLIAM VICKREY)美 国人 ,由于他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 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获得1996 年诺贝尔经济奖。
23
威廉· 维克瑞
24
问题:什么是完美贝叶斯均衡
第十章 博弈论的历史和发展
1
本章结构
第一节 博弈论的起源和形成 第二节 博弈论的成长和发展 第三节 博弈论的进一步发展
2
第一节 博弈论的起源和形成
一、博弈论的起源 博弈本质是人类的决策选择,是人们相互之 间存在互动关系、策略对抗情况下的决策选择。 博弈论来自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是人类实践 经验和古老智慧的结晶和升华发展而来的。
25
3、1980-1990年代
博弈论走向成熟的时期
(1)现代经济活动规模、对抗性和竞争性的要求 (2)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 (3)数学和逻辑的方法更加全面而完整的分析决 策过程
26
3、1980-1990年代
宏观博弈论 微观博弈论 金融博弈论 等
27
第三节 博弈论的进一步发展
博弈论导论PPT课件

第12页/共59页
80、90年代是博弈论走向成熟的时期。在
这个阶段博弈论的理论框架,以及与其他学 科之间的关系等逐渐完整和清晰起来。博弈 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在经 济学中的地位达到了最高峰。
第13页/共59页
因为在博弈论中的研究成果,纳什、塞尔腾()、海萨尼 ()共同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因为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激励理论”研究领域的 突出贡献,莫里斯()和维克瑞()共同获得1996年诺贝 尔经济学奖。 阿克洛夫()、斯彭斯(M.Spence)和斯蒂格利茨()共同 获得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为现代信息经 济学作出奠基性的贡献。
第3页/共59页
2002年度获奥斯卡大奖的影片《美丽心灵》中主角的 原型,便是“博弈论”中纳什均衡的创立者——约 翰·纳什。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美国普林斯顿大 学的酒吧里,4个男生正商量着如何去追求一位漂亮女 生,当时还正在大学读书的纳什却在朦胧的“博弈论” 思维逻辑引导下喃喃自语:“如果他们4个人全部去追 求那漂亮女生,那她一定会摆足架子,谁也不睬。然后 再去追其他女孩子,别人也不会接受,因为没人愿意当 ‘次品’。但如果他们先追其他女生,那么漂亮女生就 会感到被孤立,这时再追她就会容易得多。”在纳什眼 里,追求女生就是一场“博弈”,而“博弈”是要遵循 一定规则的,是需要“博弈”策略的。
均衡结果:(-6,-6)
第24页/共59页
启示:
“互利是合作的基础;合作带来效率的 提高;严厉的制度是维护合作的保证”
第25页/共59页
例3:智猪博弈
猪圈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
饲料,但按按钮要2个单位成本。若大猪先到,大猪吃到9
个单位,小猪只能吃到1个单位,若同时到,大猪吃7个单
80、90年代是博弈论走向成熟的时期。在
这个阶段博弈论的理论框架,以及与其他学 科之间的关系等逐渐完整和清晰起来。博弈 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在经 济学中的地位达到了最高峰。
第13页/共59页
因为在博弈论中的研究成果,纳什、塞尔腾()、海萨尼 ()共同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因为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激励理论”研究领域的 突出贡献,莫里斯()和维克瑞()共同获得1996年诺贝 尔经济学奖。 阿克洛夫()、斯彭斯(M.Spence)和斯蒂格利茨()共同 获得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为现代信息经 济学作出奠基性的贡献。
第3页/共59页
2002年度获奥斯卡大奖的影片《美丽心灵》中主角的 原型,便是“博弈论”中纳什均衡的创立者——约 翰·纳什。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美国普林斯顿大 学的酒吧里,4个男生正商量着如何去追求一位漂亮女 生,当时还正在大学读书的纳什却在朦胧的“博弈论” 思维逻辑引导下喃喃自语:“如果他们4个人全部去追 求那漂亮女生,那她一定会摆足架子,谁也不睬。然后 再去追其他女孩子,别人也不会接受,因为没人愿意当 ‘次品’。但如果他们先追其他女生,那么漂亮女生就 会感到被孤立,这时再追她就会容易得多。”在纳什眼 里,追求女生就是一场“博弈”,而“博弈”是要遵循 一定规则的,是需要“博弈”策略的。
均衡结果:(-6,-6)
第24页/共59页
启示:
“互利是合作的基础;合作带来效率的 提高;严厉的制度是维护合作的保证”
第25页/共59页
例3:智猪博弈
猪圈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
饲料,但按按钮要2个单位成本。若大猪先到,大猪吃到9
个单位,小猪只能吃到1个单位,若同时到,大猪吃7个单
第一章 博弈论概述PPT课件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Game Theory and Information Economics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授课:XXX
1
第一章 博弈论概述 (Game Theory)
授课:XXX
2
一、博弈论的定义
又称对策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 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 题的学科。
➢ 博弈分析的基本假设 (1)个人理性 假设当事人在决策时能够充分考虑他所面临 的局势,并能做出合乎理性的选择。
(2)最大化自己的收益 假设当事人在决策时通常选择使自己收益最
大化的策略。
授课:XXX
12
坦白 抵赖
➢ 博弈问题的基本要素
坦白
(1)局中人(Players)
抵赖
参与对抗的各方;不一定指自然人
若二人均不坦白,则只能因藏有枪支而被判刑1年; 若有一人坦白而另一个不坦白,则坦白者无罪释放,
不坦白者 被判刑10年; 若二人都坦白了,则同判8年。 此二人确系抢劫犯,请分析他们的抉择。
Ⅱ
坦白
Ⅰ
抵赖
坦白 -8,-8 -10,0
抵赖 0,-10 -1,-1
授课:XXX
均衡解: 二人均坦白
11
相关概念介绍
他的故事被好莱坞拍成了电影《美丽心灵》,该影片获 得了2002年奥斯卡金像奖的四项大奖
授课:XXX
7
2002年 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ICM)
授课:XXX
8
• 主演
罗素·克劳,Russell Crowe
詹妮弗·康纳利, Jennifer Connelly
授课:XXX
9
1. 囚犯困境(Prisoners’ dilemma
Game Theory and Information Economics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授课:XXX
1
第一章 博弈论概述 (Game Theory)
授课:XXX
2
一、博弈论的定义
又称对策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 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 题的学科。
➢ 博弈分析的基本假设 (1)个人理性 假设当事人在决策时能够充分考虑他所面临 的局势,并能做出合乎理性的选择。
(2)最大化自己的收益 假设当事人在决策时通常选择使自己收益最
大化的策略。
授课:XXX
12
坦白 抵赖
➢ 博弈问题的基本要素
坦白
(1)局中人(Players)
抵赖
参与对抗的各方;不一定指自然人
若二人均不坦白,则只能因藏有枪支而被判刑1年; 若有一人坦白而另一个不坦白,则坦白者无罪释放,
不坦白者 被判刑10年; 若二人都坦白了,则同判8年。 此二人确系抢劫犯,请分析他们的抉择。
Ⅱ
坦白
Ⅰ
抵赖
坦白 -8,-8 -10,0
抵赖 0,-10 -1,-1
授课:XXX
均衡解: 二人均坦白
11
相关概念介绍
他的故事被好莱坞拍成了电影《美丽心灵》,该影片获 得了2002年奥斯卡金像奖的四项大奖
授课:XXX
7
2002年 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ICM)
授课:XXX
8
• 主演
罗素·克劳,Russell Crowe
詹妮弗·康纳利, Jennifer Connelly
授课:XXX
9
1. 囚犯困境(Prisoners’ dilemma
博弈论完整版PPT课件

R3 3, 2 0, 4 4, 3 50, 1 会将C4从C的战略空间中剔除, 所以 R4 2, 93 0, 92 0, 91 100, 90 R不会选择R4;
2-阶理性: C相信R相信C是理性的,C会将R4从R的战略空间中剔除, 所以 C不会选择C1;
3-阶理性: R相信C相信R相信C是理性的, R会将C1从C的战略空间中剔 除, R不会选择R1;
基本假设:完全竞争,完美信息
个人决策是在给定一个价格参数和收入的条 件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个人的效用与其他人 无涉,所有其他人的行为都被总结在“价格”参数 之中
一般均衡理论是整个经济学的理论基石 和道义基础,市场机制是完美的,帕累托 最优成立,平等与效率可以兼顾。
.
3
然而在以下情况,上述结论不成立:
.
19
理性共识
0-阶理性共识:每个人都是理性的,但不知道其 他人是否是理性的;
1-阶理性共识:每个人都是理性的,并且知道其 他人也是理性的,但不知道其他人是否知道自己 是理性的;
2-阶理性共识:每个人都是理性的,并且知道其
他人也是理性的,同时知道其他人也知道自己是
理性的;但不知道其他人是否知道自己知道他们
如果你预期我会选择X,我就真的会选择X。
如果参与人事前达成一个协议,在不存在外部强 制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有积极性遵守这个协议,这 个协议就是纳什均衡。
.
28
应用1——古诺的双寡头垄断模型(1938)
假定:
只有两个厂商 面对相同的线形需求曲线,P(Q)=a-Q, Q=q1+q2 两厂商同时做决策; 假定成本函数为C(qi)=ciqi
劣策略:如果一个博弈中,某个参与人有占优策略,那么
该参与人的其他可选择策略就被称为“劣策略”。
2-阶理性: C相信R相信C是理性的,C会将R4从R的战略空间中剔除, 所以 C不会选择C1;
3-阶理性: R相信C相信R相信C是理性的, R会将C1从C的战略空间中剔 除, R不会选择R1;
基本假设:完全竞争,完美信息
个人决策是在给定一个价格参数和收入的条 件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个人的效用与其他人 无涉,所有其他人的行为都被总结在“价格”参数 之中
一般均衡理论是整个经济学的理论基石 和道义基础,市场机制是完美的,帕累托 最优成立,平等与效率可以兼顾。
.
3
然而在以下情况,上述结论不成立:
.
19
理性共识
0-阶理性共识:每个人都是理性的,但不知道其 他人是否是理性的;
1-阶理性共识:每个人都是理性的,并且知道其 他人也是理性的,但不知道其他人是否知道自己 是理性的;
2-阶理性共识:每个人都是理性的,并且知道其
他人也是理性的,同时知道其他人也知道自己是
理性的;但不知道其他人是否知道自己知道他们
如果你预期我会选择X,我就真的会选择X。
如果参与人事前达成一个协议,在不存在外部强 制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有积极性遵守这个协议,这 个协议就是纳什均衡。
.
28
应用1——古诺的双寡头垄断模型(1938)
假定:
只有两个厂商 面对相同的线形需求曲线,P(Q)=a-Q, Q=q1+q2 两厂商同时做决策; 假定成本函数为C(qi)=ciqi
劣策略:如果一个博弈中,某个参与人有占优策略,那么
该参与人的其他可选择策略就被称为“劣策略”。
博弈论简介PPT

1.3博弈论的理论体系
核心是策略选择
非合作博弈理论
博 弈 论
承诺的强制力不同 不 完 全 信 息 静 态 博 弈 不 完 全 信 息 动 态 博 弈
合作博弈理论
完 全 信 息 静 态 博 弈
完 全 信 息 动 态 博 弈
核心是利益分配
二、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在博弈论中由抽象出来现实博弈中的最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模型就 是所谓的策略型,或称标准型博弈。是整个博弈论的基石
多种定义:
(1)以严格的数学模型对人类斗智现象进行规范描述,并加 以数学分析。 (2)博弈论是关于策略相互作用的理论,就是说,它是关于 社会形势中理性行为的理论,其中每个局中人对自己行动的选择必须 以他对其他局中人将如何反应的判断为基础。——豪尔绍尼,1994诺 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3)博弈论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利益相互制约下策略选择时 的理性行为及相应结局。
引入市场进入博弈事例:
一种行业有两个相关企业,一个是垄断者(局中人1),另一个 是潜在的进入者(局中人2),局中人1决定是否建立一个新工厂, 而同时局中人 2决定是否进入这一行业。其中存在着不完全信息,局 中人2不知道局中人1的建厂成本是3还是1,而局中人1知道自己的成 本。这样形成的不完全信息博弈局势如下图。
豪尔 绍尼 转换
3.2联合概率分布实例
内容:
两个企业在一种产品市场竞争,它们彼此不清楚对方对 于相关事务的真实力量,而只知道自己的力量,双方力量的 不同会导致双方使用策略不变的情况下最终结局的不同。这 种局势的简化描述为:双方均有两种类型,即力量的强与 弱。
联合概率分布:
强 强 弱 0.3 0.1 弱 0.2 0.4
如果企业1为“强”类型,那么它对企业2的类型判断依据贝叶斯推断 原则有:企业2为“强”类型的概率为0.3/(0.3+0.2)=0.6;企业2为 “弱”类型的概率为0.2/(0.3+0.2)=0.4.而当企业1为“弱”时,它对企业2 类型的主观判断为企业2为强与弱的概率分别为0.2和0.8。以此类推。
博弈论课件

博弈论强调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数学模型和理论分析来研究 策略选择和均衡结果。
博弈论的发展历程
博弈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数学家和经 济学家开始研究游戏中的策略和均衡。
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合著的《博弈论与经济 行为》标志着博弈论的诞生。
随后,纳什、泽尔腾和哈萨尼等学者进一步发展了博弈 论,形成了现代博弈论的基础。
商业竞争与合作
商业竞争
博弈论可以用于分析商业竞争中的策略和行为,例如价格战、广告战等。通过 博弈论,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竞争对手的策略,制定出更有效的竞争策略。
商业合作
博弈论也可以用于分析商业合作中的策略和行为,例如供应链管理、合资企业 等。通过博弈论,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合作伙伴的需求和期望,制定出更有效 的合作策略。
贝叶斯纳什均衡
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如果所有参与 者都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选择最优策 略,则所有参与者都能获得最大收益 。
静态博弈与动态博弈
01
静态博弈
02
动态博弈
所有参与者在同一时间点选择策略并获得收益。
参与者的选择有先后顺序,后选择的参与者可以观察到先选择的参与 者的策略和收益。
03
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的定义
博弈优化方法
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是一种数学优化方法, 用于找到在满足一组约束条件下 最大化或最小化目标函数的最优
解。
非线性规划
非线性规划是数学优化的一种方 法,用于找到一组变量的最优值 ,使得一个或多个目标函数达到
最优。
动态规划
动态规划是一种通过将问题分解 为相互重叠的子问题来解决问题 的方法,每个子问题的解被保存
博弈论课件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2X-01-04
北京大学博弈论课件第1章-博弈论概述

❖ 博弈参与者:两个人 ❖ 博弈过程:
两人在校门口集合,一起逛博物馆
❖ 博弈策略和结果
两人都去南门,成功碰面 两人都去北门,成功碰面 同学甲去南门,同学乙去北门,两人错过 同学甲去北门,同学乙去南门,两人错过
❖ 博弈双方策略相互依赖,不独立。
其他博弈实例
❖ 棋类比赛:象棋、围棋等。古人“对弈”。 ❖ 寡头市场:
❖ 2.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s),纳什就读于普林斯 顿大学数学系的博士毕业论文,1950年。
❖ 3.讨价还价问题(The bargaining problem)。计量经济学杂志 (Econometrica)18: 155 – 162,1950年。
❖ 4.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s)数学年报(Annals of Mathematics),54: 286 – 295,1951年。
❖ 5.两人合作博弈(Two-person cooperative games)。计量经 济学杂志(Econometrica),21: 128 – 140,1951年。
本章小结
❖ 本章给出了博弈的基本定义 ❖ 通过现实实例分析了博弈的基本内涵和主要思想 ❖ “囚徒困境”是博弈理论中的经典案例 ❖ 博弈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20 世纪 70 年代,约翰 ·海萨尼(John Harsanyi)和莱因 哈德 ·泽尔腾(Reinhard Selten)等将不完全信息理论融入 到博弈论的研究中。
20 世纪 90 年代之后,博弈论作为一种方法被普遍运用到经济 学、政治学、生物学、军事学、统计学等领域中。
博弈理论已成为当代经济学理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弈论概述 POWERPOINT TEMPLATE POWERPOINT TEMPLATE POWERPOINT TEMPLATE POWERPOINT TEMPLATE POWERPOINT TEMPLATE POWERPOINT TEMPLATE POWERPOINT TEMPLATE POWERPOINT TEMPLATE
两人在校门口集合,一起逛博物馆
❖ 博弈策略和结果
两人都去南门,成功碰面 两人都去北门,成功碰面 同学甲去南门,同学乙去北门,两人错过 同学甲去北门,同学乙去南门,两人错过
❖ 博弈双方策略相互依赖,不独立。
其他博弈实例
❖ 棋类比赛:象棋、围棋等。古人“对弈”。 ❖ 寡头市场:
❖ 2.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s),纳什就读于普林斯 顿大学数学系的博士毕业论文,1950年。
❖ 3.讨价还价问题(The bargaining problem)。计量经济学杂志 (Econometrica)18: 155 – 162,1950年。
❖ 4.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s)数学年报(Annals of Mathematics),54: 286 – 295,1951年。
❖ 5.两人合作博弈(Two-person cooperative games)。计量经 济学杂志(Econometrica),21: 128 – 140,1951年。
本章小结
❖ 本章给出了博弈的基本定义 ❖ 通过现实实例分析了博弈的基本内涵和主要思想 ❖ “囚徒困境”是博弈理论中的经典案例 ❖ 博弈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20 世纪 70 年代,约翰 ·海萨尼(John Harsanyi)和莱因 哈德 ·泽尔腾(Reinhard Selten)等将不完全信息理论融入 到博弈论的研究中。
20 世纪 90 年代之后,博弈论作为一种方法被普遍运用到经济 学、政治学、生物学、军事学、统计学等领域中。
博弈理论已成为当代经济学理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弈论概述 POWERPOINT TEMPLATE POWERPOINT TEMPLATE POWERPOINT TEMPLATE POWERPOINT TEMPLATE POWERPOINT TEMPLATE POWERPOINT TEMPLATE POWERPOINT TEMPLATE POWERPOINT TEMPLATE
精品课程《博弈论》PPT课件(全)

人博弈 两人博弈有多种可能性,博弈方的利益方向可
能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三、多人博弈
三个博弈方之间的博弈 可能存在“破坏者”:其策略选择对自身的利
益并没有影响,但却会对其他博弈方的利益产 生很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申办奥 运会是典型例子。 多人博弈的表示有时与两人博弈不同,需要多 个得益矩阵,或者只能用描述法
动态博弈、重复博弈。
静态博弈:所有博弈方同时或可看作同时选择 策略的博弈 —田忌赛马、猜硬币、古诺模型
动态博弈:各博弈方的选择和行动又先后次序 且后选择、后行动的博弈方在自己选择、行 动之前可以看到其他博弈方的选择和行动 —弈棋、市场进入、领导——追随型市场 结构
重复博弈:同一个博弈反复进行所构成的博弈, 提供了实现更有效略博弈结果的新可能 —长期客户、长期合同、信誉问题
博弈论
孔融四届时,有一夛,父亭乘了冩丢梨回宛,
陶谦吏亸叹孜癿时俳,又问亸:“亵绉泶孜癿 觇
店看,佝觏为叴小梨刁算叾?”孔融回答该: “我丌
过觑了一次梨,哏哏単因此爱抋了我一辈子, 社伕
乔绎了我杳高癿荣觋。奝杸抂觑出癿遲丢多梨 看俺
昤道徇成本,简直就昤一本万利唲!
阿克洛夫:买卖
主对于要交易的“旧 车”存在信息不对称, 买主通常不愿意出高 价,这样持有好车的 买主只好退出市场, 市场上都剩下“坏 车”,买主则越来越 不愿意光顾,旧车市 场萎缩直至消失。
20 (q1 q2 q3)
0
i P qi [20 q1 q2 q3 ] qi
No Q 20
Q 20
Image
q1
q2
q3
P
1
2
3
4
8
6
2
8
16
能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三、多人博弈
三个博弈方之间的博弈 可能存在“破坏者”:其策略选择对自身的利
益并没有影响,但却会对其他博弈方的利益产 生很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申办奥 运会是典型例子。 多人博弈的表示有时与两人博弈不同,需要多 个得益矩阵,或者只能用描述法
动态博弈、重复博弈。
静态博弈:所有博弈方同时或可看作同时选择 策略的博弈 —田忌赛马、猜硬币、古诺模型
动态博弈:各博弈方的选择和行动又先后次序 且后选择、后行动的博弈方在自己选择、行 动之前可以看到其他博弈方的选择和行动 —弈棋、市场进入、领导——追随型市场 结构
重复博弈:同一个博弈反复进行所构成的博弈, 提供了实现更有效略博弈结果的新可能 —长期客户、长期合同、信誉问题
博弈论
孔融四届时,有一夛,父亭乘了冩丢梨回宛,
陶谦吏亸叹孜癿时俳,又问亸:“亵绉泶孜癿 觇
店看,佝觏为叴小梨刁算叾?”孔融回答该: “我丌
过觑了一次梨,哏哏単因此爱抋了我一辈子, 社伕
乔绎了我杳高癿荣觋。奝杸抂觑出癿遲丢多梨 看俺
昤道徇成本,简直就昤一本万利唲!
阿克洛夫:买卖
主对于要交易的“旧 车”存在信息不对称, 买主通常不愿意出高 价,这样持有好车的 买主只好退出市场, 市场上都剩下“坏 车”,买主则越来越 不愿意光顾,旧车市 场萎缩直至消失。
20 (q1 q2 q3)
0
i P qi [20 q1 q2 q3 ] qi
No Q 20
Q 20
Image
q1
q2
q3
P
1
2
3
4
8
6
2
8
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认识到经济上提高工人阶级经济及 福利待遇,以及在政治上建立民主政治 的重要性。
二、德国新历史学派
(一)德国新历史学派的产生及其主要内 容
(二)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 强调发挥国家的行政职能作用,通过赋 税政策实行财富再分配,并通过颁布各 种法令和建立国营企业等措施来实习自 上而下的改良,为整个社会谋利益,负 起文明和福利的职责。
(一)理论起源
• 现代福利制度起源于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贝 弗里奇报告》对战后英国福利社会的建设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
1. 这个报告主张的社会福利可以被概括为“3U”: 2. 普享性原则(Universality),即所有公民不论其职业
为何,都应被覆盖以预防社会风险; 3. 统一性原则(Unity),即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
三、美国的制度学派
(一)主要内容 19世纪的德国历史学派在美国的变种 • 强调非市场因素是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 主要因素,认为市场经济本身具有较大 的缺陷,使社会无法协调人与人之间的 “平等”。 • 代表人物:凡勃伦
(二)新制度学派理论的主要内 容
• 1、强调采取制度分享、结构分析方法、其中 包括权利分析、利益集团分析、规范分析等, 保证财政支出不是只为大企业的目标服务。
• 基本定律二:每一种具有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 都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人们所应做的一切 只是使政府进行某些初始的总量再分配。
• 基本定律三:也叫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其意思是 说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 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
五、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 凯恩斯主义是以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凯恩斯的经济学为基础,主张通过国家 干预经济和有效需求管理来实现充分就 业和经济增长的理论体系。凯恩斯主义 主要以政府干预和有限保障的理念,为 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基 本的模板。
第二讲 社会福利思想
第二节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第三节 国外社会福利制度改革
第二节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一、工业革命及其社会问题 二、德国历史学派 三、美国的制度学派 四、福利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五、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六、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理论
一、工业革命及其社会问题
(一)工业革命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 (二)18-19世纪的阶级斗争 宪章运动等
理机构; 4. 均一性原则(Uniformity),即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
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资助。
(二)贝弗里奇报告
• 贝弗里奇报告可以说是影响整个世界社会保障, 它是制度发展的经典著作,它是社会保障发展 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曾影响英国、欧 洲乃至整个世界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发展进 程,被业内人士视为福利国家的奠基石和现代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为无数的经济学 家和社会保障工作者所推崇、研究和学习借鉴。 《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是 素有“福利国家之父”之称的英国经济学家威 廉•贝弗里奇爵士的传世经典,对整个世界的社 会保障制度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内容
• 报告分析了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问题,对以往提供的各种福利进行 了反思,并系统勾画了战后社会保障计划的宏伟蓝图。报告共分六个部 分。
• 第一部分概要介绍了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部际协调委员会的工作过程和 整个报告的主要内容。
• 第二部分审视了英国当时保障制度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详细论述了报告 所建议的二十三项改革的理由及具体建议。
分析工具
• 帕累托最优状态概念和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概念 是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 这样一种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 况变得更好而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按照这一规定, 一项改变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增进了,或者一些人 福利增进而其他的人福利不减少,这种改变就有利; 如果使 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加 而另一些人福利减少,这种改变就不利。
• 第三部分重点讨论待遇标准和房租问题、老年问题以及关于伤残赔偿的 途径问题。在本部分,贝弗里奇先生在大量调查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详 细分析了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供养子女等不同群体对房租、食品、 衣着、燃料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由此得出了战后满足人们基本生活最 低需要所需的保险待遇标准;根据英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当前养老金制 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养老金标准、改革养老金制度的建议,并且 提出在20年时间内将旧制度逐步过渡到新制度的具体设想以及把退休作 为享受养老金的必要条件的意见。
六、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理论
• 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形态,福利是这种 国家形态的特性,是用来界定国家的, 福利国家这种国家形态突出地强化了现 代国家的社会功能,所以它是一个政治 学的概念,而社会福利则是社会学概念。 福利本身更是经济学的概念。经济环境 是国家决策的条件和基础,而社会福利 则是国家决策的结果。
• 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的一种经济学 理论体系,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 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
• 福利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分国民收入调节过程中作 用的加强,出现了使国民收入呈现均等化趋势。
• 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社会经济运行 的目标,或称检验社会经济行为好坏的标准; 实现社会经济运行目标所需的生产、交换、分 配的一般最适度的条件及其政策建议等。
• 2、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病态的、畸形发 展的社会。
• 3、认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当务之急是改变 权利分配的不平等。
• 4、新制度学派在批判资本主义现行经济制度 的缺陷并提出自己的改革主张的同时,把实行 改革的政治责任放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教育 界和立法机构的肩上。
四、福利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 想
•
马歇尔从消费者剩余概念推导出政策结论:政府
对收益递减的商品征税,得到的税额将大于失去的消
费者剩余,用其中部分税额补贴收益递增的商品,得
到的消费者剩余将大于所支付的补贴。马歇尔的消费
者剩余概念和政策结论对福利经济学也起了重要作用。
基本定律
• 基本定律一:不管初始资源配置怎样,分散化的 竞争市场可以通过个人自利的交易行为达到纳 什均衡,而这个均衡一定是 帕雷托有效的配置, 既符合帕累托最优效应。
二、德国新历史学派
(一)德国新历史学派的产生及其主要内 容
(二)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 强调发挥国家的行政职能作用,通过赋 税政策实行财富再分配,并通过颁布各 种法令和建立国营企业等措施来实习自 上而下的改良,为整个社会谋利益,负 起文明和福利的职责。
(一)理论起源
• 现代福利制度起源于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贝 弗里奇报告》对战后英国福利社会的建设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
1. 这个报告主张的社会福利可以被概括为“3U”: 2. 普享性原则(Universality),即所有公民不论其职业
为何,都应被覆盖以预防社会风险; 3. 统一性原则(Unity),即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
三、美国的制度学派
(一)主要内容 19世纪的德国历史学派在美国的变种 • 强调非市场因素是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 主要因素,认为市场经济本身具有较大 的缺陷,使社会无法协调人与人之间的 “平等”。 • 代表人物:凡勃伦
(二)新制度学派理论的主要内 容
• 1、强调采取制度分享、结构分析方法、其中 包括权利分析、利益集团分析、规范分析等, 保证财政支出不是只为大企业的目标服务。
• 基本定律二:每一种具有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 都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人们所应做的一切 只是使政府进行某些初始的总量再分配。
• 基本定律三:也叫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其意思是 说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 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
五、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 凯恩斯主义是以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凯恩斯的经济学为基础,主张通过国家 干预经济和有效需求管理来实现充分就 业和经济增长的理论体系。凯恩斯主义 主要以政府干预和有限保障的理念,为 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基 本的模板。
第二讲 社会福利思想
第二节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第三节 国外社会福利制度改革
第二节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一、工业革命及其社会问题 二、德国历史学派 三、美国的制度学派 四、福利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五、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六、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理论
一、工业革命及其社会问题
(一)工业革命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 (二)18-19世纪的阶级斗争 宪章运动等
理机构; 4. 均一性原则(Uniformity),即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
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资助。
(二)贝弗里奇报告
• 贝弗里奇报告可以说是影响整个世界社会保障, 它是制度发展的经典著作,它是社会保障发展 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曾影响英国、欧 洲乃至整个世界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发展进 程,被业内人士视为福利国家的奠基石和现代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为无数的经济学 家和社会保障工作者所推崇、研究和学习借鉴。 《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是 素有“福利国家之父”之称的英国经济学家威 廉•贝弗里奇爵士的传世经典,对整个世界的社 会保障制度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内容
• 报告分析了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问题,对以往提供的各种福利进行 了反思,并系统勾画了战后社会保障计划的宏伟蓝图。报告共分六个部 分。
• 第一部分概要介绍了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部际协调委员会的工作过程和 整个报告的主要内容。
• 第二部分审视了英国当时保障制度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详细论述了报告 所建议的二十三项改革的理由及具体建议。
分析工具
• 帕累托最优状态概念和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概念 是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 这样一种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 况变得更好而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按照这一规定, 一项改变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增进了,或者一些人 福利增进而其他的人福利不减少,这种改变就有利; 如果使 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加 而另一些人福利减少,这种改变就不利。
• 第三部分重点讨论待遇标准和房租问题、老年问题以及关于伤残赔偿的 途径问题。在本部分,贝弗里奇先生在大量调查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详 细分析了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供养子女等不同群体对房租、食品、 衣着、燃料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由此得出了战后满足人们基本生活最 低需要所需的保险待遇标准;根据英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当前养老金制 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养老金标准、改革养老金制度的建议,并且 提出在20年时间内将旧制度逐步过渡到新制度的具体设想以及把退休作 为享受养老金的必要条件的意见。
六、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理论
• 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形态,福利是这种 国家形态的特性,是用来界定国家的, 福利国家这种国家形态突出地强化了现 代国家的社会功能,所以它是一个政治 学的概念,而社会福利则是社会学概念。 福利本身更是经济学的概念。经济环境 是国家决策的条件和基础,而社会福利 则是国家决策的结果。
• 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的一种经济学 理论体系,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 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
• 福利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分国民收入调节过程中作 用的加强,出现了使国民收入呈现均等化趋势。
• 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社会经济运行 的目标,或称检验社会经济行为好坏的标准; 实现社会经济运行目标所需的生产、交换、分 配的一般最适度的条件及其政策建议等。
• 2、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病态的、畸形发 展的社会。
• 3、认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当务之急是改变 权利分配的不平等。
• 4、新制度学派在批判资本主义现行经济制度 的缺陷并提出自己的改革主张的同时,把实行 改革的政治责任放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教育 界和立法机构的肩上。
四、福利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 想
•
马歇尔从消费者剩余概念推导出政策结论:政府
对收益递减的商品征税,得到的税额将大于失去的消
费者剩余,用其中部分税额补贴收益递增的商品,得
到的消费者剩余将大于所支付的补贴。马歇尔的消费
者剩余概念和政策结论对福利经济学也起了重要作用。
基本定律
• 基本定律一:不管初始资源配置怎样,分散化的 竞争市场可以通过个人自利的交易行为达到纳 什均衡,而这个均衡一定是 帕雷托有效的配置, 既符合帕累托最优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