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东北虎与维系生物多样性
保护东北虎倡议书报告范本(2篇)

保护东北虎倡议书报告范本朋友们:野生动物和人类都是地球大家庭的成员。
保护野生动物,对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东北虎是世界上现存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这种稀有美丽的动物目前已高度濒危。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境内野生东北虎仅存不足___只,全世界范围内也仅有___只到___只左右,保护野生东北虎迫在眉睫。
为保护野生东北虎,我国早在___世纪___年代就将其列为国家保护动物,严禁捕猎;___年,____将东北虎列入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___年,我国将东北虎列为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近年来由于加强保护,我国境内东北虎的活动越来越频繁,但盗猎造成东北虎食物匮乏,栖息地破碎化仍是它们生存的最大威胁。
建国后我国境内两次出现野生东北虎,两次均以悲剧收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作为全中国最大的户外主流传媒,8264中国户外资料网力担社会责任,参与策划了“拯救行动——百名志愿者巡山清套”大型公益活动,组织志愿者上山清除狩猎者设置的套,保护野生东北虎、保护野生东北虎的食物,同时借此行动普及和广泛宣传保护野生东北虎,提升全民爱虎、护虎的意识和责任感。
8264中国户外资料网在此发起倡议,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野生东北虎。
我们将与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哈尔滨新闻网联手,共同主办这次巡山清套保护野生东北虎活动,并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志愿者。
地点在东北虎的故乡黑龙江,我们期待更多人能了解、关注、进而参与到我们的行列中来。
共同保护野生东北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保护东北虎倡议书报告范本(2)尊敬的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我今天要向大家介绍并倡导保护东北虎的重要性。
东北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altaica),也称伯力虎,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之一,也是我国的国宝动物之一。
然而,由于环境破坏、非法狩猎和栖息地丧失等原因,东北虎的数量逐年减少,濒临灭绝的边缘。
通用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易错知识点总结 (2)

通用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易错知识点总结单选题1、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
以上三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别属于()A.迁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B.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C.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D.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答案:C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有:①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②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③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④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
人们还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如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如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
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如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
故选C。
2、水稻和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们的分类关系如下表所示。
据表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表中所列的最大分类单位是门B.水稻和小麦的亲缘关系比较近C.水稻与小麦的共同特征比水稻与大豆的少D.蔷薇目所含的生物种类数量远比大豆属多答案:C分析: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最大的等级是界,最小的等级是种。
东北虎的生存现状与保护

东北虎的生存现状与保护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王敏摘要:东北虎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濒危物种属我国1级保护动物,现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
本文主要介绍野生东北虎的分布区域。
并从各个方面综合分析了野生东北虎濒危的原因并指出当前我国针对野生东北虎保护陷入的误区。
最后,在此基础上,对保护野生东北虎提出自己的建议并阐述了保护野生东北虎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野生东北虎保护措施生存现状保护意义1.野生东北虎简介野生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ataica),属于脊索动物门哺乳纲豹亚目豹属。
现今世界最大的猫科动物之一,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朝鲜虎,起源于亚洲东北部,即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有三百万年进化史[1]。
东北虎是现存体重最大的猫科亚种,体色夏毛棕黄色,冬毛淡黄色。
东北虎属我国1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
野生成年雄性东北虎体长为2.2米,尾长约1.1米,肩高1.2米左右,平均体重300kg;成年母虎平均体重240kg,体长约为1.8米,平均肩高约1.1米,尾长1米左右。
背部和体侧具有多条横列黑色窄条纹,通常2条靠近呈柳叶状。
2.野生东北虎的主要分布区域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确定有野生东北虎分布的国家仅有俄罗斯和中国。
野生东北虎在我国境内仅存不足20只,全世界也仅有400只左右。
20世纪60年代之前,中国东北虎的分布非常广泛,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1976年开展的黑龙江广才岭、完达山、老爷岭和长白山地区均有分布。
但1974~省珍贵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表明,东北虎在大兴安岭已经绝迹,小兴安岭尚有4只,黑龙江省数量为80只左右[2]。
1975年调查吉林省东北虎数量为48只[3]。
3.东北虎的生存现状3.1东北虎的生存现状目前, 野外生存的东北虎种群数量总计约有500只。
其中有95%分布于与我国相邻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约为480只[4]。
东北虎中国最后的野生东北虎种群

东北虎中国最后的野生东北虎种群东北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
然而,由于长期的生境破坏和非法狩猎,东北虎的数量急剧减少,濒临灭绝的边缘。
目前,中国只剩下最后的一小部分野生东北虎种群,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警示,也是我们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责任。
一、东北虎的生境东北虎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部的山地森林和湿地地区,其主要栖息地包括东北三省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
在这些地方,东北虎可以找到适合其繁衍生息的环境,例如茂密的森林、丰富的猎物和充足的水源。
然而,随着森林砍伐、工业发展和农田扩张,东北虎的栖息地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导致东北虎种群数量锐减。
二、东北虎数量的下降据统计,上个世纪70年代时,中国东北地区的东北虎种群数量曾接近500只。
然而,由于非法狩猎和森林破坏等因素的影响,东北虎的数量迅速下降。
截至目前,根据官方数据,中国仅剩下约30只野生东北虎,这不禁令人深感担忧。
三、保护东北虎的措施为了拯救东北虎这一濒临灭绝的物种,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在法律层面上,制定了一系列禁止非法狩猎和破坏东北虎栖息地的法规。
同时,加大了对走私贸易的打击力度,严惩非法猎捕和销售东北虎及其制品的行为。
其次,政府还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建立了东北虎保护区,加强对野外巡护和监测工作。
此外,启动了东北虎人工繁育计划,试图通过繁育更多的东北虎来提升种群数量。
四、中国与国际合作保护东北虎不仅仅是中国的责任,也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与国际间开展了野生动物资源共享和保护交流。
同时,与俄罗斯等东北虎分布地国家加强合作,共同保护东北虎的生境,打击非法狩猎活动,并对东北虎进行跨国监测,以实现东北虎种群的复苏与持续发展。
五、增加公众保护意识保护东北虎需要全体公众的参与和努力。
我们应当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呼吁人们不要购买或使用来自非法渠道的东北虎制品。
(文末附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重点易错题

(文末附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重点易错题单选题1、把“岁寒三友”松、竹、梅进行分类,松是一类,竹、梅是一类,则分类标准是()A.有无茎和叶B.是否水生C.是否用种子繁殖D.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2、室内放几盆花草,既可对室内空气起净化作用,又可美化室内环境,这分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A.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B.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C.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D.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3、继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后,在非洲多个国家发现新型变异新冠病毒。
2021年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种新型变异毒株命名为“奥密克戎”。
上述事例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A.生物种类多样性B.生态系统多样性C.数量多样性D.基因多样性4、生物学家在将小麦和水稻划分为种子植物门禾本科时,主要是根据它们在哪些器官中表现出的相同特征()A.根、茎、叶B.根、叶、花C.根、叶、果实D.花、果实、种子5、吉林省建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在于()A.打造旅游胜地B.为人类提供多种山珍C.为动物提供栖息环境D.保护温带森林生态系统6、2021年5月,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一群野生亚洲象,一路逛吃、北迁,所到之处,践踏农田,毁坏庄稼,破坏设施,为缓解“人象冲突”,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为大象建“食堂”;栖息地修复;为群众购买了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等。
这篇新闻引起人们的深思,你赞同()①保护野生象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其栖息地②保护野生动物就是要禁正利用野生动物资源③保护野生象体现了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④当野生象与人类的利益产生冲突时,应当立即捕杀⑤保护野生动物要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7、生物分类最基本的单位是()A.种B.科C.纲D.界8、下列哪项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A.大量进行人工养殖B.转移到动植物园中C.禁止买卖交易D.建立自然保护区9、下列动物不属于...我国特产珍稀动物的是A.扭角羚B.大熊猫C.金丝猴D.鲸鱼10、白羽肉鸡是炸鸡等食品的主要原料,20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后,我国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禽类消费国,但育种相关技术却长期被欧美国家企业垄断。
东北虎的生存现状与保护讲解

东北虎的生存现状与保护生科院2012级生态班学号:20121105918 姓名:XXX任课教师:张X摘要: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现存体形最大的虎亚种,是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旗舰物种,在我国仅分布于黑龙江和吉林省,由于栖息地丧失和猎物数量减少,野生东北虎的数量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及时开展有关东北虎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对了解东北虎生存现状和制定保护策略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中国野生东北虎数量仅有20只左右,分布在吉林、黑龙江两省的3个不相连的“孤岛状`’分布区内。
人为干扰导致的栖息地破碎化和猎物种群下降是造成野生东北虎濒危的主要原因。
有效的野生东北虎保护计划包括改善虎栖息地质最、控制猎物种群、开展环境教育、解决人虎冲突、完善保护区网络等多方面措施。
长期以来,地处中国、俄罗斯、朝鲜三国交界地带,由中国政府在2001年成立、以保护野生东北虎栖息地为主的珲春东北虎保护区,一直是野生东北虎出没次数最多的地带,因为它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虎豹保护区接壤,总面积逾10万公顷,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
本文主要分析东北虎的生存现状及保护措施关键词;东北虎;分布;种群数量;评价;对策;保护措施目前,世界上确定有野生东北虎分布的国家仅有俄罗斯、中国,朝鲜历史上曾有东北虎分布,但现在是否还有野生东北虎分布还是个疑问。
根据2005年统计数据,全世界野生东北虎数量在450一550只之间,其中,俄罗斯有野生东北虎431一529只(334一417只成年虎,97一112只幼虎户];中国有野生东北虎20只左右〔2一3〕;加上北朝鲜的可能数量,乐观估计也绝对不会超过姗只,比大熊猫(A 汤娜欢众mel-~肠uca)还要稀少。
虽然中、俄两国和世界上其他很多国家、国际组织均致力于保护野生东北虎,也略见成效,但前景依旧不容乐观。
1中国野生东北虎的分布与数量生存现状目前,野生东北虎仅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区)和中国东北(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俄罗斯的野生东北虎分布区域面156500km,主要集中在滨海边疆区(约有123(XX)kmZ),整个俄罗斯的野生东北虎分布区被分割成了独立的3块,且严重孤岛化,只有约500以)kmZ的虎类分布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其中只有8910k月尹的区域被划定为野生东北虎自然保护区,位于锡霍特山脉中部的锡霍特一阿林生物圈保护区是俄罗斯最重要的野生东北虎自然保护区,它和位于滨海边疆区南部的乌苏里斯克自然保护区、拉佐夫自然保护区一起保护着俄罗斯最大的野生东北虎集中种群。
保护生物学复习题 (1) (2)

第一章什么是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的定义:是应用科学解决由于人类干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问题的新进展,其目的是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理和工具。
保护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保护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目标是评估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防止物种灭绝的具体措施(Soule1986;Wilson1992)。
它具有理论科学和应用管理科学的双重特征,由基础生物学、应用生物学和社会科学交叉融合而成。
中国面临的十大生态问题:占国土65%的山区开发不当,易于形成大范围的水土流失,加速生态失衡。
自然灾害频率加快,受灾成灾面积不断扩大。
森林面积不断缩小,采伐量远远超过生长量。
草场退化严重。
沙漠化危害严重。
严重缺水,过量开采,浪费惊人,人为污染。
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地区间资源承载能力差异很大。
大气污染严重,酸雨势态扩大,废物排放增加。
农林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
为了挽救濒临灭绝的野生物种,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们需要实施一系列的保护行动,如拯救物种、建立新的保护地区、保护现有的国家公园等。
要对受到威胁的物种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就需要一门新的学科知识来告诉人们物种和其所在的生态系统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如何处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及难以应付的问题;导致物种濒危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哪些物种应该得到优先的保护;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护物种和生态系统。
为回答上述问题,生物学中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Biology)应时而生。
一保护生物学的概念(一)保护生物学概念的提出1、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ConservationBiology。
在我国,大陆学者叫保护生物学。
台湾学者一直把ConservationBiology翻译成保育生物学。
我们认为保育生物学的提法更接近于英文原意。
2、生物多样性保护Biodiversityconservation(二)不同学者提出保护生物学的定义1.Soule(1985)定义:保护生物学是研究直接或间接受人类活动或其他因子干扰的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科学。
保护东北虎的措施

保护东北虎的措施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我国珍稀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由于野外栖息地的丧失、非法猎杀、森林破坏等因素的影响,东北虎的数量急剧减少,濒临灭绝的边缘。
为了保护东北虎,各级政府、自然保护机构和社会公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加强保护区建设为了保护东北虎的生存环境,政府在东北地区设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如哈尔滨自然保护区、松花江自然保护区等。
这些保护区在面积上较大,包括了丰富的生态环境,为东北虎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地。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保护区的投入,加强了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完整和稳定。
二、禁止非法猎杀和贸易为了遏制非法猎杀和贸易行为,政府加大了对非法猎杀的打击力度,加强了对非法贸易的监管。
警方加大了打击破获力度,对涉及非法猎杀和贸易的犯罪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取得了积极成果。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宣传力度,提高了社会公众对保护东北虎的意识,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东北虎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为了更好地了解东北虎的生态习性和分布情况,政府和科研机构加强了对东北虎的科学研究和监测工作。
通过安装红外相机、GPS追踪器等设备,对东北虎的活动轨迹和栖息地进行了详细记录和研究,为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同时,加强了对东北虎数量的监测,及时掌握东北虎的种群动态,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加强国际合作东北虎是跨国保护的珍稀动物,为了更好地保护东北虎,我国积极开展了与俄罗斯等国家的合作。
通过信息交流、科研合作、联合巡逻等方式,加强了对跨境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共同保护东北虎的生存环境和种群。
五、提高公众参与度保护东北虎不仅需要政府和自然保护机构的努力,还需要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
政府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提高了公众对保护东北虎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加强了对公众参与的引导和培养,鼓励公众参与到东北虎的保护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保护东北虎的良好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东北虎与维系生物多样性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又称西伯利亚虎、阿穆尔虎,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
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濒危级(EN)物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组织(CITES)列于附录1物种。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东部山地,在世界范围内还分布于俄罗斯远东滨海边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区南部林区及朝鲜北部山地[1]。
近50年来,由于生境的破坏、人为的捕杀和生物链的断裂,东北虎的数量锐减,处于濒危状态。
本文将根据现有的关于东北虎的相关报道讨论东北虎的分布变迁,野生东北虎面临的威胁,保护东北虎的措施以及保护东北虎对维系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1 东北虎的生物学特性、分布及数量1.1 生物学特性东北虎头圆、耳短、尾长,四肢粗健,虎掌宽阔,前足5趾后足4趾,爪能伸缩,体长1.6至2.9米,最长超过3米,尾长约1米,体重180至220公斤,大型雄虎甚至可达350公斤。
身体为棕黄色或褐色,通体布有黑色横纹,后背皮毛为深褐色,两肋呈浅黄色,颏、喉、腹及四肢内侧均为白色[2]。
东北虎一年换毛两次,冬季毛比夏季长2倍,蓬松、柔软、细密,且长出厚密的细绒毛,使东北虎免遭严冬之苦。
具有发达的嗅觉和视觉,夜视性强,但最灵敏是听觉。
行动敏捷稳健,擅长穿山越岭,爆发力强[3]。
东北虎一年四季均能繁殖,发情交配期集中在12月到来年2月,孕期100至105天,一胎生2至4子,约两年产一次崽,幼虎2岁独立生存,4岁性成熟,寿命15至20年。
其最适宜的栖息地是山地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地带,栖息地的范围即取决于性别、年龄以及抚育的幼崽年龄和数量,甚至还取决于其主要食物——偶蹄动物密度。
一般成年雄虎的领地不重叠,领地面积为600至800平方公里,雌虎大约为300至500平方公里,未成年虎活动在成年虎领地的外围边缘地带。
主要靠捕捉野猪、马鹿和狍子等为生,也猎食其他动物[4,5]。
1.2 种群分布历史上,东北虎曾广泛分布于亚洲东北隅的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两岸各林区。
到了19世纪中叶,东北虎的分布范围仍然很大,西自外贝加尔的雅布洛诺夫山麓,北沿黑龙江北岸的外兴安岭,东及鞑靼海峡一直到库页岛,皆有分布[6]。
二十世纪初,东北虎的分布区开始逐渐缩小,而后分布范围急剧缩减,从亚洲东北隅退缩到乌苏里江流域[7]。
目前,世界上确定有野生东北虎分布的国家仅有中国、俄罗斯。
朝鲜历史上曾有东北虎分布,但现在是否还有野生东北虎分布还是个疑问[8]。
中国的野生东北虎分布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两个行政区。
其中黑龙江省的适宜分布区为孤立的3个岛状区域,分别位于完达山东部、老爷岭南部、老爷岭北部,张广才岭南部未发现东北虎活动信息。
完达山东部森林面积约11700 km2,其中东北虎适宜栖息地面积约4000 km2;老爷岭南部分布区总面积约7200 km2,其中适宜栖息地面积约2200 km2;老爷岭北部分布区总面积约4500 km2,栖息地面积约1600 km2 [9]。
吉林省的野生东北虎分布区也被分割成3个彼此独立的孤岛,分别是大龙岭分布区、哈尔巴岭分布区、张广才岭分布区,总面积8660 km2 [10]。
俄罗斯野生东北虎主要分布在黑龙江(阿穆尔河)以南的锡霍特山脉、比金河流域[3]。
1.2 种群数量中国的东北虎分布区历史上一直被视为“禁地”,人类对东北虎的影响仅限于皇室狩猎。
由于猎物丰富,恢复时间较充足,东北虎的数量一直比较稳定。
据估计,二十世纪初,东北虎总数大约是2500至3000只,而且大部分个体分布于中国境内[11,12]。
清朝的封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东北虎的影响。
但随着清朝覆灭,禁区开放,移民大量迁入,开始了对东北虎种群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严重干扰。
到20世纪30年代,东北虎的总数约为500只,其中大部分仍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
1953–1957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兽类组的野外调查表明,东北虎在中国的数量不足200只。
70年代至90年代,我国进行了3次较大规模的野外调查,明确记录了东北虎种群数量的锐减[12]。
孙海义等在2003至2004年的调查表明,中国东北仅有东北虎16至20只,黑龙江省9至11只,且3个分布区严重孤岛化[13]。
而在2005至2006年的监测表明,黑龙江省的野生东北虎种群数量增至12至14只[9]。
目前,吉林省野生东北虎的三个主要分布区估计种群数量为9至10只,具有可繁殖个体[1]。
俄罗斯远东地区东北虎种群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达到了600至800只[12],由于人类的捕杀,到了20世纪30年代,东北虎种群数量锐减到了20至30只。
1947年,前苏联政府下令禁止猎杀东北虎,种群逐渐恢复。
20世纪50年代末数量恢复到100只左右,70年代东北虎数量达到200只[3]。
俄罗斯境内东北虎种群在1996年时约为415至476只,2005年时约为428–502只[14]。
1.4 种群人工繁殖情况由于圈养保护可以人为地减少或消除了虎在野外时的受危因素,并在食物、水源供应非常充分,在繁育上、增加物种交配成功率,减少幼体的死亡率,因此,我国圈养繁育虎种群增长很快,目前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饲养管理、人工繁育等方面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东北虎是人工饲养最成功的虎亚种,相对于野生种群,我国圈养种群的情况在数量上比较乐观。
如,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中心,在1986年时只有8只东北虎,到2006年底时已有东北虎700余只,桂林雄森熊虎山庄到2006年底虎数量已经超过1300只,另外,国内大多数中等以上城市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也都已“虎满为患”[15]。
2 野生东北虎面临的威胁造成目前东北虎濒危的主要原因,除了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有着不可避免的潜在不利因素之外,导致东北虎陷入绝地的重要因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栖息地日益减少、分割、破碎化我国的东北虎栖息地已然破碎为3个独立的“孤岛状”生境。
虽然这3个分布区内森林面积不小,但适宜东北虎栖息的生境面积却不大。
研究表明,完达山东部适合东北虎栖息的生境面积只占总面积的11.63%,而因为人口增加、城镇建设、森林采伐、道路修建、开矿、从事林区副业生产等活动,导致东北虎的栖息生境分割、减少。
栖息地的破碎化,不仅导致东北虎适宜生境的萎缩,造成食物短缺,直接威胁东北虎的生存;而且也进一步使东北虎陷入孤立的境地,形成“异质”种群,从而威胁到东北虎的繁衍。
同时,栖息地破碎化也增加了人与虎、家畜与虎相遇的几率,导致虎害现象发生,近年东北虎伤人害畜的报道很多,一方面说明我国保护野生东北虎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老虎数量增加了;另一方面则令人忧虑,说明东北虎的适宜生境变小了,老虎不得不频繁和人接触[8]。
2.2 乱捕滥猎我国东北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逐步限制并最终禁止狩猎,私藏枪支亦是非法,但猎套却成为现今最主要的捕猎野生动物的方式,猎套捕捉的主要对象是东北虎的猎物。
这样的乱捕滥猎对东北虎构成了两方面的威胁:一方面造成东北虎猎食对象的数量锐减,东北虎的主要食物是野猪、鹿、狍子、羚羊等有蹄类动物,人们对它们的过量捕杀,使食物严重不足,迫使东北虎扩大活动范围甚至迁往它处,这又增加了东北虎与人、畜接触的机会,增大被捕杀的机率;另一方面猎捕其他动物,尤其是大型有蹄类动物,所设置的机关对东北虎的威胁依然不小,经常会伤及东北虎,近年仅见诸报端的误杀东北虎事件就不下3起[8,16]。
2.3 对保护东北虎的宣传仍有不足由于对保护东北虎的意义宣传不够,保护措施也不健全,致使人们肆意捕杀。
作为兽中之王的东北虎,在自然界中除了人类以外,一般尚无敌害。
东北虎生活在深山老林之中,不与人们主动接触,只是在食物严重缺乏时才走近村屯捕食家畜,遇惊或人们威逼时才向人们进攻。
它所捕食的有蹄动物一般都是种群中的老弱病残者,有益于动物种群复壮。
所以尽管老虎在个别情况下捕食家畜或伤人,但不能把它看成是对人类有威胁的害兽。
2.4 东北虎的相关信息较为缺乏东北虎基本信息缺乏,科研亟待加强与俄罗斯相比,我国目前还未对东北虎及其猎物种群开展系统而科学的监测工作。
不少监测站和东北虎保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保护能力也有待提高,监测信息也只能根据虎捕食家畜或人虎偶然遭遇来被动地收集。
这样的数据,并不能全面反映的客观事实和虎的生态学[16]。
3 保护东北虎的建议保护野生东北虎,壮大野生东北虎种群,维持并逐步恢复野生东北虎的适宜栖息生境,人虎共存、和谐相处,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3.1 保护东北虎的栖息生境。
扩大现有的保护区和建立新的保护区是保护和恢复东北虎栖息环境的主要措施。
目前,我国针对东北虎的保护仅设立了长白山和七星砬子两个自然保护区,目前这里已没有东北虎生存。
而被很多专家认为最适宜野生东北虎生存的黑龙江省完达山东部地区,目前还没有建立保护区。
考虑到保护区的实际保护投入,目前野生东北虎保护最好应该纳入国家级保护区保护网络[12]。
根据森林状况调整森林采伐制度。
合理的采伐,有效的利用,不仅有利于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东北虎的保护。
3.2 加强宣传和立法,严禁捕杀盗猎仍然是威胁东北虎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盗猎一方面导致大型野生有蹄类动物,如野猪、狍子、马鹿等数量逐年递减,导致了野生东北虎食物的匮乏;另一方面会对东北虎造成误伤误杀。
因此,在强化舆论宣传教育的基础上,把法制管理摆在东北虎保护的首要位置,坚决杜绝非法偷猎现象。
3.3 加强国际交流,建立生态廊道和跨国保护区网络加强国际交流,推动国际合作,建立跨国界自然保护区。
俄罗斯无疑是开展野生东北虎保护国际合作项目的主要国家。
应重点考虑如何推动中俄两国东北虎保护计划的合作,以期能够达到对东北虎的保护、对其栖息地的保护更有效更合理。
此外,广泛寻求与其他国家、国际组织在野生东北虎救护上的合作与交流,在保护计划、研究项目的资金支持,保护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培训、教育项目的组织与管理,社区共管工作的推进等方面都将大有裨益。
另外,注意保护已经监测到的几个中、俄之间,黑、吉之间的东北虎迁移生态廊道,使东北虎保护区成为一个整体保护网络,尽量降低生境破碎化带来的负面影响[13]。
3.4 加强科学研究,促进散养半散养东北虎的野化回归野生东北虎种群数量稀少,分布零星隔离,由于生境面积过小和居群个体太少,求偶繁殖困难,自然繁衍艰难,而且面临如栖息地破碎化、偷猎等多种威胁。
而与之相比,人工饲养东北虎的种群数量逐年递增,远多于野生东北虎。
因此,加大科学研究,不断探索,通过野化实验,是一些东北虎成功野化回归到适宜的野生环境中,将是逐步恢复东北虎野生种群的重要措施。
4 保护东北虎对维系生物多样性的作用4.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