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公路交通安全对比分析007
2023年中外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比较

2023年中外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比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交通安全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公路交通安全的管理是各国政府以及交通部门的重要责任。
在2023年,我们可以对中外公路交通安全管理进行比较,以了解各国当前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一、中外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基本情况1. 中国在中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由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共同负责。
各省级和地市级行政单位都设有交通管理局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公路交通安全的管理和监督。
同时,中国还有专门的公路交通安全研究机构,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
中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公路交通安全的管理。
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中国注重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科技创新,推动交通安全行业的发展和应用先进技术。
2. 美国在美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是由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共同负责的。
联邦政府通过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负责协调和领导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各州和地方政府设有交通管理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公路交通安全的管理和监督。
美国注重公众教育和舆论引导,在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通过广告宣传、教育训练、道路设计等手段,提高公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
此外,美国政府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严格的交通执法,对不符合交通规则的行为进行惩罚。
二、中外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1. 中国中国目前面临着以下公路交通安全管理问题:(1)道路交通压力大:中国人口众多,道路交通压力巨大,容易造成堵车和事故。
(2)缺乏文明行车意识:一些驾驶人员缺乏文明行车意识,违反交通规则较为普遍。
(3)交通执法不规范:交通执法力度和效果存在差异,一些地方执法严厉,一些地方执法不力。
2. 美国美国目前面临着以下公路交通安全管理问题:(1)道路设计不合理:部分道路设计存在安全隐患,缺乏合理的交通标志和标线。
(2)酒驾问题严重:虽然美国对酒驾问题进行了严格的打击,但仍有不少人酒后驾车。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对比分析

目录:中外道路交通安全对比分析 (2)摘要 (2)关键字 (2)引言 (2)一中外交通安全现状 (3)1国际交通安全情况 (3)2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3)二国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情况 (4)三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情况 (6)四对比分析的措施 (7)总结 (8)参考文献 (9)中外道路交通安全对比分析摘要:本文在分析比较中外道路交通现状、交通安全的发展情况、采取的相应对策以及其实施效果的基础上,开展了对我国现阶段交通特点、交通安全的状况、交通安全技术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在交通安全管理的总体框架下,交通安全技术手段的提高是我国交通安全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实施分阶段的、递进的安全管理对策和开展长效管理,提高交通安全技术,建立"点-线-面"的立体控制系统和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体系,才能提高我国交通系统的整体安全性能。
关键字:中外交通安全对比分析引言交通安全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大公害之一。
美国学者乔治·维伦在他的著作《交通法院》中写道:“人们应该承认,交通管理已成为今天国家的最大问题之一,它比火灾更严重,因为每年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死伤和财产损失比火灾更大。
它比犯罪问题也严重,因为它与整个人类有关,不管你是强者还是弱者,富人还是穷人,聪明人还是愚蠢人,男人、女人、小孩、或老人,只要他们在公路或街道上,每分钟都有死于交通事故的可能。
”当前,我国道路交通管理落后,缺乏先进的现代化交通控制手段和安全管理、事故检测、处理系统。
目前大多数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仍主要处于由人工管理的阶段,大量的统计数据无法发挥其在分析预测、动态调度、实时控制方面的作用。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形势也十分严峻,每年要死亡5万多人,伤15万人,而且在采取了很多措施之后,事故仍在不断上升。
据专家预测,今后若干年我国仍处在一个事故上升时期,这是因为我国道路交通的总需求和基础设施不相适应的情况短期内不会有根本转变,全国基本还是平面混合交通的现状造成的。
中外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比较范文

中外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比较范文公路交通安全是一个涉及人员、车辆和道路等多个因素的复杂系统。
而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则是为了减少交通事故及其伤亡和损失,在公路交通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交通安全水平的过程。
本文将对中外公路交通安全管理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异同之处,以及有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法律法规方面在法律法规方面,中外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一些差异。
从国家层面来看,不同国家在交通管理方面有不同的法律法规。
例如,在中国,公路交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是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依据;而在美国,交通法规由联邦、州及地方政府制定和执行。
这些法律法规对于驾驶人、车辆和道路的管理都有具体规定,旨在保障公路交通安全。
在法律权威方面,不同国家对于法律的执行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负责公路交通安全的部门有相应的法律权威,可以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和惩罚。
而在某些国家,例如美国,交通警察对于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权是由地方政府掌握的。
二、交通违法处罚方面在交通违法处罚方面,中外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差异。
以中国为例,公安部门负责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违法行为包括超速行驶、闯红灯、不按规定让行等。
根据不同的违法行为,处罚的手段也不同,包括罚款、扣分、暂扣驾驶证、吊销驾驶证等。
而在某些国家,例如美国,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权通常由交通警察行使。
根据不同的州和地方的法律规定,交通警察可以对违法行为进行罚款或者扣分的处罚。
而且,部分违法行为需要通过法庭来进行裁决。
三、驾驶人培训方面在驾驶人培训方面,中外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一些差异。
以中国为例,驾驶培训机构由交通运输部门进行认证和管理。
驾驶人需要通过严格的理论考试和实际考试,才能获得驾驶证。
在考试过程中,驾驶人需要掌握道路交通法规、车辆操作技术以及交通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而在某些国家,例如美国,驾驶培训机构通常由州或地方政府进行认证和管理。
培训内容通常包括理论培训、驾驶操作技术培训以及交通安全知识培训。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对比分析

目录:中外道路交通平安比照分析2摘要2关键字2引言2一中外交通平安现状31国际交通平安情况32中国道路交通平安现状 (4)二国外道路交通平安管理情况5三我国道路交通平安管理情况 (7)四比照分析的措施9总结10参考文献11中外道路交通平安比照分析摘要:本文在分析比拟中外道路交通现状、交通平安的开展情况、采取的相应对策以及其实施效果的根底上,开展了对我国现阶段交通特点、交通平安的状况、交通平安技术特征以及开展趋势的分析,提出在交通平安管理的总体框架下,交通平安技术手段的提高是我国交通平安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实施分阶段的、递进的平安管理对策和开展长效管理,提高交通平安技术,建立"点-线-面"的立体控制系统和道路交通平安保障体系,才能提高我国交通系统的整体平安性能。
关键字:中外交通平安比照分析引言交通平安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大公害之一。
美国学者乔治·维伦在他的著作?交通法院?中写道:“人们应该成认,交通管理已成为今天国家的最大问题之一,它比火灾更严重,因为每年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死伤和财产损失比火灾更大。
它比犯罪问题也严重,因为它与整个人类有关,不管你是强者还是弱者,富人还是穷人,聪明人还是愚蠢人,男人、女人、小孩、或老人,只要他们在公路或街道上,每分钟都有死于交通事故的可能。
〞当前,我国道路交通管理落后,缺乏先进的现代化交通控制手段和平安管理、事故检测、处理系统。
目前大多数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仍主要处于由人工管理的阶段,大量的统计数据无法发挥其在分析预测、动态调度、实时控制方面的作用。
我国道路交通平安的形势也十分严峻,每年要死亡5万多人,伤15万人,而且在采取了很多措施之后,事故仍在不断上升。
据专家预测,今后假设干年我国仍处在一个事故上升时期,这是因为我国道路交通的总需求和根底设施不相适应的情况短期不会有根本转变,全国根本还是平面混合交通的现状造成的。
道路平安问题是道路的交通质量问题,当它最终能决定根底设施的投资时,它与其它问题如效劳水平、出行目的地、环境影响、费用等是同样的重要。
中外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比较模版

中外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比较模版一、写作背景与目的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中外在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本文旨在比较中外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差异与共同点,以此为基础提出我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改进方向。
二、中外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背景与现状公路交通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同时也是各国面临的挑战之一。
中外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背景与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1)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在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方面,中外存在较大差异。
在国外,许多国家在公路交通安全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明确了权责清晰的管理体系。
而在中国,虽然也已经制定了多项法律法规,但在管理体系建设上仍有一定的差距。
(2)执法力度和监管机制中外在执法力度和监管机制方面也存在差异。
一些发达国家注重执法力度的加大,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形成了高压执法的模式。
而在中国,虽然执法工作也在进行着,但还需要加强监管机制的建立,提高执法水平。
(3)公众教育和宣传策略公众教育和宣传策略是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外,一些国家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公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而在中国,公众对交通安全的认知度和教育程度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大宣传和教育的力度。
(4)新技术的应用新技术的应用对公路交通安全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国外,一些国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智能交通系统、车辆安全设备等,提高了交通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而在中国,虽然也在积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但仍需要加大力度,推动新技术在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广泛应用。
三、中外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比较分析中外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在法律法规制度、执法力度和监管机制、公众教育和宣传策略以及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存在差异。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共同点,如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无论是中外,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核心都是强调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对比分析

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对比分析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对比分析摘要:道路交通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与国外相比有很大差别。
如何提高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水平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重点描述了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的情况,全面分析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
希望国家从一些实际出发,提高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水平。
关键词: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对比;分析;形势1 引言交通安全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大公害之一。
美国学者乔治·维伦在他的著作《交通法院》中写道:“人们应该承认,交通管理已成为今天国家的最大问题之一,它比火灾更严重,因为每年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死伤和财产损失比火灾更大。
它比犯罪问题也严重,因为它与整个人类有关,不管你是强者还是弱者,富人还是穷人,聪明人还是愚蠢人,男人、女人、小孩、或老人,只要他们在公路或街道上,每分钟都有死于交通事故的可能。
”当前,我国道路交通管理落后,缺乏先进的现代化交通控制手段和安全管理、事故检测、处理系统。
目前大多数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仍主要处于由人工管理的阶段,大量的统计数据无法发挥其在分析预测、动态调度、实时控制方面的作用。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形势也十分严峻,每年要死亡5万多人,伤15万人,而且在采取了很多措施之后,事故仍在不断上升。
据专家预测,今后若干年我国仍处在一个事故上升时期,这是因为我国道路交通的总需求和基础设施不相适应的情况短期内不会有根本转变,全国基本还是平面混合交通的现状造成的。
道路安全问题是道路的交通质量问题,当它最终能决定基础设施的投资时,它与其它问题如服务水平、出行目的地、环境影响、费用等是同样的重要。
在公路项目的前期阶段确定一个基础设施的项目时,应尽可能多的考虑道路安全问题。
目前这种新的防止事故发生的方法正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得到运用,法国于1995 年对其收费的两条高速公路进行了安全审核实验。
因此对与我国来说,道路交通安全的发展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中外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比较范本

中外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比较范本一、引言公路交通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社会问题,各国都在不断努力寻找有效的管理方法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和死亡人数。
本文将重点比较中外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方法,并从政策、法律、教育、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提供一些建议。
二、政策比较1. 中国政策: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公路交通安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规范公路交通行为。
例如,制定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公路交通管理办法》等,明确了驾驶员的义务和责任,并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了法规制裁。
此外,政府还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公路交通安全管理,通过设立举报电话和奖励机制来鼓励公众向交通违法行为举报。
同时,中国政府还投资大量资金改善道路基础设施,以提高公路交通的安全性。
2. 外国政策(如美国):美国的公路交通安全政策非常成熟,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制定行业标准。
美国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合作,共同制定交通法规和规定,例如制定了《国家公路交通安全法》和《联邦车辆安全标准》等。
美国政府还鼓励民间组织参与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与慈善机构、企业和学校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公众安全教育和宣传活动。
此外,美国政府还会定期进行公路交通安全评估和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三、法律比较1. 中国法律:中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体系相对成熟,具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和法规制裁措施。
例如,违反交通规定的驾驶员将被处以罚款、扣分、吊销驾驶证等处罚,并可能由于交通违法行为导致的事故而承担刑事责任。
在法律上,中国政府还明确了公路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对于违法行为实施严格的执法措施,并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2. 外国法律(如美国):美国的法律体系也完善,但与中国相比更加注重民事赔偿。
如果因为交通事故而导致损失,受害者可以向驾驶员或车主提起民事诉讼,请求赔偿损失。
此外,美国也有严格的交通违法法规,对于违反规定的驾驶员将被处以罚款、吊销驾驶证等处罚。
但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的法律更加注重通过民事诉讼进行赔偿,以提高违法行为的成本。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对比分析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对比分析道路交通安全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通安全状况存在巨大差异。
本文将对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道路交通安全进行对比分析。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中国是一个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的国家。
根据公安部统计,201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60,600起,致死31,600人,受伤114,000人。
虽然和2018年相比,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都有所下降,但是交通安全形势仍然严峻。
下面是一些导致中国道路交通事故高发的因素。
驾驶水平低下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中国驾驶员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很多人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驾驶培训,或者没有通过驾驶考试。
据统计,有45%的车祸是由于驾驶员错误操作引起的。
道路建设和管理不完善中国各地道路建设速度很快,但是质量却参差不齐。
很多道路存在缺陷和隐患,比如路面不平整、路标不清晰、交通信号不完善等。
此外,一些交通违规行为也时有发生,比如道路超速、占道行驶等。
驾驶文化和安全意识不高中国驾驶员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也导致了很多交通事故。
比如闯红灯、随意变道、未打灯使用等违规行为。
此外,很多人对安全意识的重视程度也比较低,很少有人愿意佩戴安全带或者头盔等防护装备。
其他国家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美国美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比中国好很多,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根据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的数据,2019年美国共发生36,120起道路交通死亡事故,比2018年略有下降。
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驾驶文明程度高:美国驾驶员文明水平比较高,有较强的安全意识,普遍遵守交通规则。
•道路状况良好:美国的道路大部分都得到了良好的维护和管理,在路面平整程度、交通标志、路标等方面都做得比中国更好。
•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完善:美国的交通安全法规制定较为完善,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交通监管体系,有效预防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全球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最好的国家之一。
截至2019年底,澳大利亚交通事故致死人数为1084人,同比下降6.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公路交通安全对比分析在现代社会中,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交往日益密切,出行时对交通的需求也随即有相应的提高,这样就为交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人们也日益追求高速的交通系统,所以现在的汽车在路上飞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而追求安全的交通也是我们的目标,但是,据英国交通研究实验室和国际红十字会的联合研究报告预测,未来的交通事故将与严重疾病一样成为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但目前各国政府却将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放在这些疾病的治疗而不是放在解决道路安全问题上。
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出现而产生。
要消灭交通事故,做到"零伤亡"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是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的交通环境,给交通参与者提供宽恕的交通氛围,使交通真正实现快速、舒适,成为一件爽心悦目的事。
下面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我国与其它国家的交通安全情况:1.中外交通安全情况1999年,全球约有75万人死于交通事故。
TRL(Transportation Research Labs )的一项研究表明,1999年道路交通事故的全球分布如表1所示,其中,近一半的死亡事故(约44%)发生在亚太地区。
表1 1999年全球交通死亡人数*其中亚太地区包括:中国(包括台湾)、印度、印尼、韩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泰国、土耳其、越南。
比较中、美、日、印的交通事故的走势有较现实的意义。
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和日本,具有较大的机动车保有量和道路密度(表2),在国内通过实施"3E"工程,交通安全的形势大为改观,车辆事故率及里程事故率均持续下降,多年来道路交通事故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并趋于稳定,一些主要西方国家的交通事故率也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1985~1999年日本则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1万人左右的水平上(图1)。
从1985~1999年中、印两国交通事故的对比可以看出,同为人口大国、发展中国家的中印两国交通事故均呈上升趋势(图1),随着两国机动化水平(中国机动化水平增长率高达16%)的提高,如果不对道路安全项目进行改进,这种趋势将一直继续下去。
表2 中美日公路交通的相关数据(1998年)通车总里程(万公里)机动车保有量(万辆)千人拥有量(辆)车均里程(Km/辆)道路密度(Km/Km)车祸死亡人数(人/万辆)中国130 4507.1 39 0.0262 0.13 17.3美国630 21182.6 746 0.0315 0.67 2.2日本113 8799.1336 511 0.0179 3.00 1.32.中国交通事故情况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1年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0万人。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辆保有量的增加,道路里程的延伸,道路交通愈趋复杂,交通事故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2002年,我国公安交通部门共受理交通事故[1]案件773137起,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109381人死亡,562074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24亿元。
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10万人死亡率等指标近年来持续攀高。
*资料来源: OECD, ESCAP, IRF and World Bank图1 中、印、日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统计表交通事故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同时也对社会的安定团结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自70年代以来,我国交通事故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10万人口死亡率一直攀升,图1为中印日等国部分年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统计情况。
3.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3.1 现阶段我国交通的特点道路交通安全受到人-车-路以及交通环境这四位一体的因素影响,而中国的交通安全环境则不容乐观。
具体表现在:•混合交通状态严重对交通事故产生的交通特点分析可知,混合交通条件下发生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55.9%,同时还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占67.2%);当混合交通且缺少交通控制时,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50.8%,死亡人数占62.4%(1998)。
•车辆性能差;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得以实现的主要因素,车况的好坏、车辆的性能等直接影响着道路交通的安全。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交通运输中的车辆总体特征表现为:耐用好修,适应炎热、严寒的气候,无装饰,车辆只具备基本性能。
目前国内车辆普遍不适应持续高速行驶的工况,因此在高速公路上表现不佳;机动车的性能不佳、机件失灵或零部件损坏,均可成为直接导致交通事故的因素。
•机动车辆组成结构畸形国内机动化水平低(表2),但交通事故率高。
国际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报告还表明,发达国家(这里指OECD成员国)的交通事故和机动化水平与亚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较,亚洲国家的机动化水平最低,但交通事故率最高。
2002年,全国在用机动车保有量为79,756,763辆,其中,汽车21,417,279辆,占机动车保有量的26.85%,而农用运输车、拖拉机、挂车等则占73.15%,因此车辆整体性能较差。
而由这些车辆组成的混合交通流将对交通安全构成致命的威胁。
对各种交通方式责任事故的分析可知,驾驶摩托车、拖拉机、农用运输车等肇事比率占总数的21.15%,事故死亡率占总数的27.79%。
•非职业驾驶员肇事情况有上升的趋势2000年和2001年由于非职业驾驶人员肇事所占事故总数的比例分别为35.6%、38.4%,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大量非职业驾驶员的出现,必然导致交通事故量的增加。
•道路等级低;在我国具体的交通工程实践中,还普遍存在着单纯地为了提高道路等级,简单地将道路路面硬化的做法。
其结果只能是使驾驶员产生错觉,导致交通事故。
3.2 现阶段我国交通安全的特点•交通事故中死亡人数与受伤人数之比偏高统计表明,2000年在中国交通事故中受伤人数与死亡人数的比例为4.5:1,这个比例在日本[2]和美国[3]分别为128:1和76:1。
提高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性能,提高车辆的主被动安全性能,建立交通事故预警系统,提供驾驶员以充足的反应时间;建立交通事故紧急事件保障系统(Rescue and First-aid Systems ),将对改善这一被动局面有积极的意义。
•违章驾驶造成交通事故者占有较大的比例2000年《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表明,驾驶员酒后驾车、疲劳驾车、超速行驶等违章操作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60%强,因此应该强化驾驶员的教育、培训、考核和交通管理执法的力度,提高驾驶人员和交通参与者的整体素质。
•安全带等的使用状况较差国内关于事故统计资料中没有关于使用车辆安全设施的统计资料,如安全带佩带、空气气囊作用效果等的使用情况,从国外的统计研究来看,被动安全装置的使用对降低事故的伤害程度,挽救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具有积极的意义[4],但国内交通参与者佩戴安全带的情况不容乐观。
•高速公路的事故率偏高高速公路在提高道路交通通行能力的同时,不应忽视交通安全。
无论在TRANBBS设计、建造,还是交通管理方面,高速公路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唯其如此,高速公路的整体安全性能更值得我们担忧。
与国外相比,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状况有较大差距。
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日本在发达国家中一直处于中间水平。
其高速公路亿车公里事故率80年代中后期在50~60件之间,90年代初略有反弹。
美国是高速公路最多、路网最发达、设备最完善的国家,美国公路总里程626.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发展迅速总长度达83956公里,截止1987年占全世界高速公路的三分之二,美国高速公路系统承担全国公路运输任务21%以上,各大TRANBBS城市之间都有州际高速公路相通。
由于有完善的安全设施和管理措施,州际高速公路每年可减少车祸丧命者8000人及受伤者50万人,因此减少20亿美元车祸费、汽车修理费及医药费。
统计表明,各国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率和死亡率分别只有一般公路的l/3和l/2。
日本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仅为普通公路的l/40,负伤人数为1/62,一般公路上每亿车公路交通事故有195起,而在高速公路上只有27起。
美国1980年在一般公路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51153人,平均每亿车公里死亡2.1人(该指标近几年没有变化),而高速公路的死亡人数为4643人,平均每亿车公里仅1人,减少了一半。
英国1981年高速公路的事故率仅为一般公路的l/10。
我国高速公路亿车公里事故率指标与日本相当,与美国、法国仍有差距。
但从亿车公里死亡率来看,我国则明显高于日本。
从80年代至90年代,日本高速公路亿车公里死亡率均在0.5~0.8人之间波动,而我国几乎是日本的十倍。
我国建成较早的沈大高速公路1993年的交通事故的致死率为28%,而同期202国道的交通事故的致死率仅为16%。
其主要的交通工程特点表现为①重特大事故比例较大;②事故救援体系不完备等。
4.交通安全对策•建立事故紧急救援系统美国交通安全实践表明,缩短事故后时间(表3),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过程中的伤亡以及伤害程度。
在这个意义上,交通事故发生后的半小时被称为"生命黄金半小时",对挽救交通参与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表3 在发生死亡事故时,接受服务和平均反应时间[2] 单位:min事故发生到通知EMS的时间通知EMS的时间到EMS到达的时间EMS到达现场至到达医院的时间事故发生至到达医院的时间各州城镇 3.41 6.13 27.62 35.62各州乡村 6.81 11.41 36.93 52.49 * 这里提出的时间值均为各项的州平均值;•加强新技术的运用和相应法规条例标准的制定安全带的使用,对减少交通事故的伤亡程度有良好的保证作用[5],但国内车辆安全带的使用情况较差。
行驶记录仪的使用,对规范驾驶员的安全行为,减少疲劳驾驶的状况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建议及时制定相应的法规、标准,加快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国内建设的高速公路均布置有监控系统,但这些系统监而不控,或控制不力,没有最大程度地发挥监控系统的效能,为交通安全服务。
其他有利于交通安全的技术装备包括驾驶员状态监测仪、路面凹凸曲度测试仪(RDT)、车辆导航系统、(动态)称重仪等等。
交通安全技术的提高,要求开展相应的"非现场执法"的研究,从立法的层面予以确认。
•创造交通安全文化从教育、宣传、培训、考核等入手,创造交通安全文化,建立良好的交通安全氛围,提高交通参与者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
•建立"点-线-面"立体防治机制根据对道路交通事故的诱因和机理的分析,为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能,建议对道路事故采取"点-线-面"立体控制的方法。
鉴于事故多发点"不可移动性"的特点,对事故多发点实行"点控";鉴于事故在道路路段上具有"移动性"的特点,开展道路路段的安全"线控";鉴于交通事故的发生量与交通流量、车辆的混入率等交通状态有较大的关系,而交通量、混入率等交通状态参数与道路路网的TRANBBS规划设置具有较大的牵连,因此应该开展针对道路路网的"面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