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病毒技术

合集下载

六大关键反病毒技术

六大关键反病毒技术

我 想这 种弊 端 永 远 不 会 解 决 。例 如 误 报 过 的 QQ, QQ 是
有 时 会 导 致 杀 毒软 件 和 系统 的 假 死 现 象 。
国内 I M 市场的领头羊 , 有着 7 5 %以上的份额 。所 以用户非常
这 项 技 术 也成 为 2 1 世 纪 黑 客首 要 攻 破 的 对 象 之 一 。 不 过 之 多 ,所 以 在 QQ 中 ,腾 讯 也加 入 了 一 些 带 有 广 告 性 质 的 程 随着黑技术的不断增强 , 这 项 技 术 也被 逐 渐 攻 破 , 因 为前 面 已
4 . 主动 防 御
这 个技术最 早被 V MW A RE和 微 软 掌 握 , 经 过 大 量 的开 发研究 , 达 到 了 一 个 世 界 高峰 。 随 后因为病毒的泛滥 , 导 致 杀 毒软件在 行为判断和病毒库的支持 下无能为力 。 随 后 国 外 的
杀毒软件具有滞 后} 生 ,这 是 业 界 公 认 的 一 个 杀 毒 软 件 弊 端 ,而 主 动 防御 却 很 好 地 解 决 了这 个 问 题 ,尤 其 是 卡 巴斯 基
这项技 术 , 最早 是系统还 原类软 件的专利 , 例如 S h a d o w 上 其 他 计 算机 对 你 计 算 机 的攻 击 行 为 。
系统或者 NORT ONGOB A CK的 s a f e mo d e 率先启用的。这项
技 术 是 说 在 原 有 的 系统 上 预 先 留 出一 些 空 1 司 ,然 后 让 用 户 进
2 . N T F S流 杀 毒 技 术
现在主要修复途径 为添加 白名单和 更新病毒库两种 !
HI P S 具 体 诠 释
HI P S是一种能 监控你 电脑中文件 的运行和 文件运 用了

恶意软件防护技术

恶意软件防护技术

恶意软件防护技术恶意软件(Malware)是指那些以恶意目的而被设计和编写的软件程序,旨在操控用户的计算机并对其进行破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恶意软件的威胁日益增长。

为了保护用户的计算机和数据安全,各种恶意软件防护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恶意软件防护技术。

一、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一个位于计算机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安全屏障,通过控制网络流量的进出来保护计算机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

防火墙技术可以通过限制不信任的网络流量和连接,阻止潜在的恶意软件入侵。

它可以检测到恶意软件的网络活动,并拦截恶意软件的传播,从而防止用户计算机被感染。

二、反病毒软件技术反病毒软件是用来检测、防止和清除恶意软件的软件。

它通过扫描计算机中的文件和程序,识别其中的恶意代码并将其隔离或删除。

反病毒软件可以及时更新病毒库,以确保能够识别最新的恶意软件。

此外,反病毒软件还可以监测计算机的实时活动,发现并拦截恶意软件的行为。

三、行为监测技术行为监测技术是一种基于行为策略的安全措施,用于监测并检测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的行为。

恶意软件通常会具有特定的行为模式,如改变系统设置、篡改文件、窃取用户信息等。

行为监测技术可以识别并报告这些可疑行为,从而及时阻止恶意软件的进一步操作和传播。

四、沙箱技术沙箱是一个安全隔离的环境,用于运行和分析不受信任的程序。

沙箱技术可以将恶意软件隔离在沙箱中运行,防止其对计算机产生任何破坏。

在沙箱中运行的程序无法访问计算机的关键系统资源和文件,从而保护用户的计算机安全。

沙箱技术还可以对恶意软件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其行为和特征,帮助开发更有效的防护措施。

五、漏洞补丁技术恶意软件通常会利用计算机系统软件或应用程序中的漏洞来进行攻击和入侵。

漏洞补丁技术通过及时安装和更新系统补丁来修复这些漏洞,从而提高计算机的安全性。

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开发者会定期发布补丁来修复已知的漏洞,用户只需确保及时安装这些补丁即可有效预防恶意软件的攻击。

反病毒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反病毒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速传播创 造 了一个不 可思议 的概 念 。
这 个病 毒 不存 在 文件 载 体 ( 留下 遗
势 和 方 向
江海 客
的 木马 文件 并 不 是病毒 本 身 ) 由于 。 这 个蠕 虫 依 靠 IS漏 洞 产 生 的高 端 I
溢 出在 目标 主 机上 执行 ,根本 不 需
要 文件 载体 ,使 传统 的反 病毒 软 件 根 本 无法 监 控和 防范 。给 反病 毒 软
件提 出了全 新 的课题 。 同时 , 由于 当前 网络环 境 和应 用 环境 日趋 复 杂 ,反病 毒软 件 与用
户 应 用 系统 需要 更加 紧 密地 结 合 ,
特 别 是涉 及到 网页浏 览 、 i 发 、 Mal 收
文件 传输 、文档 管理 的 产 品 ,由于
维普资讯
对于 未 知病 毒 的检 测研 究一 直 是 多 数反 病毒 厂 商未 曾放 弃 的 ,在 主流 的 反病 毒产 品 中都 包含 了相 应 的检 测 未知病 毒 的机 制 。 NAV的 如
产 品 越来 越 重 要
由于DO 只是 一 种具 有 简单 局 S 部 网络 能力 的操作 系 统 ,因此最 初 反病 毒 软件 都 是通 过 那种 插盘 杀 毒 的 单 机 版 概 念 起 家 。 之 后 出 现 过 No el 台的 服务器 版 产 品 ,但 由 v l平 于 No dl 台 本 身的衰 退 ,相 关产 v 平 品概 念 没有 得 到重 视 。 随着企 业 网络 的迅速 发展 ,用 户逐 渐 意识 到 建立 整 体病 毒解 决 方 案 的重 要性 。 目前 的 企业 级 别 的产 品基 本趋 势可 以归 纳 为几 点 : 1 .对文件服务器和应用 网关 ( 如 Mal 务器 )提供 全 面 的保 护 。 i服 2 .支持 更 多 的 系统 平 台 , 括 包 L n x和 多 数商 用 Un x iu i; 3 .对群 件 服 务器 提供 保 护 ; 4 .提供域 用户登 陆的 自动查 毒 探 头安 装 ,并 提供 统一 的控制 中心 对 全 部查 毒 探 头进 行管 理 ,进 行拉 或 者推 的方 式 的升 级 ; 5 .提 供专 门的 隔离服 务 器 ; 6.提供独立设备 的反病毒网关。

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范-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

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范-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
• 检查系统内存高端的内容,来判断其中的 代码是否可疑
校验和法
• 特点 • 方法 • 优缺点
行为监测法(实时监控法)
• 监测病毒的行为特征 • 病毒防火墙 • 优缺点
软件模拟法
• 变形病毒类型
– 第一类变形计算机病毒的特性:具备普通计算机病毒所具有的基本特性 – 第二类变形计算机病毒的特性:除了具备一维变形计算机病毒的特性外,
病毒分析法
• (1)确认被观察的磁盘引导区和程序中是 否含有计算机病毒。
• (2)确认计算机病毒的类型和种类,判定 其是否是一种新计算机病毒。
• (3)搞清楚计算机病毒体的大致结构,提 取特征识别用的字符串或特征字,用于增 添到计算机病毒代码库以供计算机病毒扫 描和识别程序用。
• (4)详细分析计算机病毒代码,为制定相 应的反计算机病毒措施制定方案。
感染实验法
• 检测未知引导型计算机病毒的感染实验法 • 检测未知文件型计算机病毒的感染实验法
算法扫描法
• 针对多形态的计算机病毒的算法部分进行 扫描
语义分析法
• 恶意代码的语义分析 • 语义反洗方法
虚拟机分析法
• 虚拟机的类型 • 虚拟执行 • 反计算机病毒的虚拟机运行流程 • 反虚拟机技拟技术又称为解密引擎、虚拟机技术、虚拟执行技术或软件仿真
技术 – 新型病毒检测工具
启发式代码扫描技术
• 启发式扫描通常应设立的标志 • 误报/漏报 • 如何处理虚警谎报 • 传统扫描技术与启发式代码分析扫描技术
的结合运用 • 其他扫描技术 • 启发式反毒技术的未来展望
4.4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检测
• 计算机病毒入侵检测 • 智能引导技术 • 嵌入式杀毒技术 • 未知病毒查杀技术
4.5 计算机病毒检测的作用

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实践

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实践

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实践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网络安全技术和防范实践。

本文将探讨一些网络安全技术,以及怎样进行有效的防范实践。

一、网络安全技术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网络的第一道防线。

它通过拦截网络流量来保护内部网络免受外部攻击。

防火墙可以通过控制网络流量、检查网络流量、实施访问控制等方式实现网络安全的保护。

2.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网络安全技术。

它可以通过将信息转化为密文来保证信息传输过程的安全性,从而防止黑客对传输过程进行监听或窃取信息。

3.漏洞扫描技术漏洞扫描技术是一种识别和防范网络安全漏洞的重要方法。

它可以扫描网络系统中存在的漏洞,从而及时对漏洞进行修复和加固。

漏洞扫描技术是防范网络攻击的常用技术之一。

4.反病毒技术计算机病毒是一种极为危险的网络安全威胁。

反病毒技术是一种通过给计算机系统加装反病毒软件,检测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方法,从而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二、防范实践1.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操作流程,对网络使用和管理进行明确规范,强化网络安全意识,提升网络管理员和用户的安全意识,从而减少网络安全风险。

2.加强网络安全培训企业应该加强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网络安全素养水平。

此外,建立安全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员工的安全培训,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和技能。

3.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漏洞扫描企业应该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和对漏洞进行修复和加固,避免黑客利用系统漏洞进行攻击和渗透,保护企业的关键信息和系统安全。

4.备份数据及应急预案制定备份数据是企业网络安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数据备份计划,避免因突发事件而造成数据丢失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同时,还应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制定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从而有效地减少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技术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技术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技术说到预防计算机病毒,正如不可能研究出一种像能包治人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样,研制出万能的防计算机病毒程序也是不可能的。

但可针对病毒的特点,利用现有的技术,开发出新的技术,使防御病毒软件在与计算机病毒的对抗中不断得到完善,更好地发挥保护计算机的作用。

计算机病毒预防是指在病毒尚未入侵或刚刚入侵时,就拦截、阻击病毒的入侵或立即报警。

目前在预防病毒工具中采用的技术主要有:1.将大量的消毒/杀毒软件汇集一体,检查是否存在已知病毒,如在开机时或在执行每一个可执行文件前执行扫描程序。

这种工具的缺点是:对变种或未知病毒无效;系统开销大,常驻内存,每次扫描都要花费一定时间,已知病毒越多,扫描时间越长。

2.检测一些病毒经常要改变的系统信息,如引导区、中断向量表、可用内存空间等,以确定是否存在病毒行为。

其缺点是:无法准确识别正常程序与病毒程序的行为,常常报警,而频频误报警的结果是使用户失去对病毒的戒心。

3.监测写盘操作,对引导区BR或主引导区MBR的写操作报警。

若有一个程序对可执行文件进行写操作,就认为该程序可能是病毒,阻击其写操作,并报警。

其缺点是:一些正常程序与病毒程序同样有写操作,因而被误报警。

4.对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形成一个密码检验码和实现对程序完整性的验证,在程序执行前或定期对程序进行密码校验,如有不匹配现象即报警。

其缺点是:易于早发现病毒,对已知和未知病毒都有防止和抑制能力。

5.智能判断型:设计病毒行为过程判定知识库,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有效区分正常程序与病毒程序行为,是否误报警取决于知识库选取的合理性。

其缺点是:单一的知识库无法覆盖所有的病毒行为,如对不驻留内存的新病毒,就会漏报。

6.智能监察型:设计病毒特征库(静态),病毒行为知识库(动态),受保护程序存取行为知识库(动态)等多个知识库及相应的可变推理机。

通过调整推理机,能够对付新类型病毒,误报和漏报较少。

这是未来预防病毒技术发展的方向。

计算机反病毒软件技术探究

计算机反病毒软件技术探究
Ab t a t s r c :Th s a t l n r d c s f a u e c d n i iu e h i u ,v ru lc mp t rs se tc n q e h a d i ri e i to u e e t r o e a tv r s t c n q e it a o c u e y t m e h i u ,t e s n t b et c n q e a d t eh u i t n c i e v r sr ss a tt c n q e , e l i n t r g a d c o d t c n q e , a l e h i u , n h e rs i a d a tv iu —e it n h i u s r a me mo i i n l u e h i u s c e t o n p e e t h d a t g sa d d s d a t g s a d wo k n r c p e f h s e h i u s T ed v l p e tt n e c r s n st ea v n a e n ia v n a e n r i g p i i l so e et c n q e . h e e o m n d n y n t e
o n iv r st c n l g sa s n l z d fa t iu h o o y i lo a ay e . - e Ke r s e t r o e it a y t m;s n a l ;h u itc mo e c i e mo e e ltme mo i rn ;co d y wo d :f a u e c d ;v ru l s se a d tb e e rsi d ;a t d ;r a i n t i g l u v o

网络安全主要技术包括

网络安全主要技术包括

网络安全主要技术包括网络安全主要技术包括: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和防御技术、反病毒技术、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和安全管理技术等。

1.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通过对进出网络的数据包进行检查和过滤,可以保护内网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或恶意攻击。

防火墙可以根据预设规则控制进出网络的流量,对不符合规则的流量进行拦截。

2. 入侵检测和防御技术: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IDS/IPS)可以监控和检测网络中的恶意活动或攻击行为,并根据预设规则或行为分析算法进行实时检测和防御。

IDS可以主动探测和报告网络中的攻击行为,IPS则可以根据检测到的攻击行为主动阻断或防御攻击。

3. 反病毒技术:反病毒技术是用来检测和清除计算机中的病毒、蠕虫、木马等恶意代码。

反病毒软件可以实时监测系统中的文件和进程,识别和隔离病毒,并提供实时更新病毒扫描引擎和病毒库,以保护计算机免受病毒的威胁。

4. 加密技术:加密技术可以将敏感数据转化为密文,以保证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常见的加密技术有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对称加密使用相同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适用于大量数据的加密;非对称加密使用公钥和私钥进行加密和解密,适用于安全通信和身份认证。

5. 访问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用于限制和控制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

常见的访问控制技术包括身份认证、授权和审计。

身份认证可以确认用户的身份,授权可以控制用户访问的权限和范围,审计可以记录用户的操作和访问行为,以便后期追溯和分析。

6. 安全管理技术:安全管理技术包括风险评估、策略制定和安全培训等。

风险评估可以对网络和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和分析,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措施,以减少和预防安全事件的发生。

安全培训可以提高用户和管理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意识和技能。

总之,网络安全主要技术涵盖了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御、反病毒、加密、访问控制和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技术,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保护网络资源和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网络安全技术——反病毒技术
一、引言
由于Internet的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病毒制作技术扩散、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病毒开发者之间已经出现了团队合作的趋势,病毒制作技术也在与黑客技术进行融合。

他们对现在的病毒对抗技术提出了挑战,因此,病毒防护技术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概括起来说,就是病毒对抗的理论在做从作品对抗到思想对抗的转变,产品形态在从独立软件产品向操作系统的补丁转变。

二、计算机病毒及其特征
1、病毒概述
“计算机病毒”最早是由美国计算机病毒研究专家F.Cohen博士提出的。

“计算机病毒”有很多种定义,国外最流行的定义为:计算机病毒,是一段附着在其他程序上的可以实现自我繁殖的程序代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的定义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世界上第一例被证实的计算机病毒是在1983年,出现了计算机病毒传播的研究报告。

同时有人提出了蠕虫病毒程序的设计思想;1984年,美国人Thompson开发出了针对UNIX操作系统的病毒程序。

1988年11月2日晚,美国康尔大学研究生罗特·莫里斯将计算机病毒蠕虫投放到网络中。

该病毒程序迅速扩展,造成了大批计算机瘫痪,甚至欧洲联网的计算机都受到影响,直接经济损失近亿美元。

计算机病毒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在我国,80年代末,有关计算机病毒问题的研究和防范已成为计算机安全方面的重大课题。

计算机病毒按传染方式分为引导型、文件型和混合型病毒;按连接方式分为源码型、入侵型、操作系统型和外壳型病毒;按破坏性可分为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
计算机病毒具有刻意编写,人为破坏、自我复制能力、隐蔽性、潜伏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网络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方式多、传染速度快、清除难度大、破坏性强等特点。

解说病毒和反病毒日益尖锐的斗争,让人们认识到反病毒技术的重要性和严峻性。

近年来,互联网安全环境日益严峻。

科技在发展,病毒也在不断演变,病毒的破坏力不仅给业界和用户带来无尽的烦恼,而且对国家信息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计算机病毒异常活跃,木马、蠕虫、黑客后门等轮番攻击互联网,从熊猫烧香、灰鸽子到艾妮、AV终结者,重大恶性病毒频繁发作,危害程度也在逐步加大,而此时的杀毒软件却显得应对乏力。

如何准确地把握反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在与计算机病毒的斗争中占得上风,为信息安全保驾护航?业界专家及杀毒软件厂商在思索、在行动。

2、病毒的发展史
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1)计算机病毒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

(2)影响政府职能部门正常工作的开展。

(3)计算机病毒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政治意义。

(4)利用计算机病毒犯罪现象越来越严重。

4、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寄生性
隐蔽性
传染性
潜伏性
破坏性和表现性
主动通过网络和邮件系统传播
传播速度极快
变种多
具有黑客程序的功能
5、病毒对计算机造成的破坏
破坏文件分配表
删除文件
修改或破坏重要数据
减少磁盘空间
显示非正常信息和图像
系统不能正常存储
造成写错误
破坏磁盘文件目录
降低计算机工作速度
非法格式化
打印机故障
文件增长
改变系统正常运行过程
造成屏幕和键盘死锁
6、典型病毒介绍
(1)木马病毒
“特洛伊木马”简称木马(Trojan house ),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黑客工具,木马通常寄生于用户的计算机系统中,盗窃用户信息,并通过网络发送给黑客。

在黑客进行的各种攻击行为中,木马都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木马也采工用客户机/服务器作模式。

它一般包括一个客户端和一个服务器端,客户端放在木马控制者的计算机中,服务器端放置在被入侵的计算机中,木马控制者通过客户端与被入侵计算机的服务器端建立远程连接。

一旦连接建立,木马控制者就可以通过对被入侵计算机发送指令来传输和修改文件。

攻击者利用一种称为绑定程序的工具将服务器部分绑定到某个合法软件上,诱使用户运行合法软件。

只要用户一运行该软件,木马的服务器部分就在用户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完成了安装过程。

通常木马的服务器部分都是可以定制的,攻击者可以定制的项目一般包括:服务器运行的IP端口号、程序启动时机、如何发出调用、如何隐身、是否加密等。

另外攻击者还可以设置登录服务器的密码,确定通信方式。

服务器向
攻击者通知的方式可能是发送一个E-mail,宣告自己当前已成功接管的机器。

木马病毒的危害可以读、写、存、删除文件,可以得到你的隐私、密码,甚至你在计算机上鼠标的每一下移动,他都可以尽收眼底。

而且还能够控制你的鼠标和键盘去做他想做的任何事。

木马主要以网络为依托进行传播,偷取用户隐私资料是其主要目的。

而且这些木马病毒多具有引诱性与欺骗性,是病毒新的危害趋势。

(2)蠕虫病毒
作为对互联网危害严重的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破坏力和传染性不容忽视。

与传统的病毒不同,蠕虫病毒以计算机为载体,以网络为攻击对象。

根据使用者情况的不同蠕虫可分为2类:面向企业用户的蠕虫和面向个人用户的蠕虫。

按其传播和攻击特征蠕虫可分为3类:漏洞蠕虫69%,邮件蠕虫27%传统蠕虫4%。

企业类蠕虫病毒需要通过加强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安全意识,建立病毒检测系统、建立应急响应系统,将风险减少到最低、建立备份和容灾系统等方式进行防范。

对于个人用户而言,威胁大的蠕虫病毒一般通过电子邮件和恶意网页传播方式。

计算机病毒将会变得网络化、功能综合化、传播途径多样化、多平台化。

三、反病毒技术
1、反病毒技术的基本原则
(1)不存在这样一种反病毒软硬件,能够防治未来产生的所有病毒。

(2)不存在这样的病毒软件,能够让未来的所有反病毒软硬件都无法检测。

(3)目前的反病毒软件和硬件以及安全产品是易耗品,必须经常进行更新、升级。

(4)病毒产生在前,反病毒手段滞后将是长期的过程。

2、用户病毒防治实用方法
(1)学习电脑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2)经常对电脑内容进行备份。

(3)开机时打开实时监控,定时对电脑文件进行扫描。

(4)经常对操作系统打补丁,对反病毒软件进行升级。

(5)一旦病毒破坏导致数据丢失,通过备份进行修复或者通过专业公司进行灾难恢复。

3、目前广泛应用的反病毒技术
(1)特征码扫描法
特征码扫描法是分析出病毒的特征病毒码并集中存放于病毒代码库文件中,在扫描时将扫描对象与特征代码库比较,如有吻合则判断为染上病毒。

该技术实现简单有效,安全彻底;但查杀病毒滞后,并且庞大的特征码库会造成查毒速度下降;
(2)虚拟执行技术
该技术通过虚拟执行方法查杀病毒,可以对付加密、变形、异型及病毒生产机生产的病毒,具有如下特点:
▪在查杀病毒时在机器虚拟内存中模拟出一个“指令执行虚拟机器”
▪在虚拟机环境中虚拟执行(不会被实际执行)可疑带毒文件
▪在执行过程中,从虚拟机环境内截获文件数据,如果含有可疑病毒代码,则杀毒后将其还原到原文件中,从而实现对各类可执行文件内病毒的查杀(3)文件实时监控技术
通过利用操作系统底层接口技术,对系统中的所有类型文件或指定类型的文件进行实时的行为监控,一旦有病毒传染或发作时就及时报警。

从而实现了对病毒的实时、永久、自动监控。

这种技术能够有效控制病毒的传播途径,但是这种技术的实现难度较大,系统资源的占用率也会有所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