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测试系统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ATE测试设备作业指导书

ATE测试设备作业指导书

编号: 编制
图片示意 图1 图2 图3 图5
图7
01 记号
2017.08.25 年月日
新版发行 修改事项
签名
记号
年月日
修改事项
签名
①打开输电柜,把ATE开关打开 ②在输电柜正面把ATE对应上面 的绿色按钮按亮 (6#运行) ③打开测试系统背面柜子的开 试验人员离开本岗位退出 关,此时电脑已开(所有的开 控制界面,以免他人误操 关往上为开,往下为关),图1 作 ④点击桌面的PowerStar 6图标 打开软件,输入用户名和密 码,点击OK(图2)
每个产品的二维码是唯一 的,操作时避免重复扫描 或漏扫
①将电源模块按正确的方向放
5.放置电源 入ATE治具中,按下Start按钮 放入治具中注意针管位置
模块并开始 气动合上治具,如图6
对应,没有正确放置 合上按钮
始测试(图5)
6.测试结果 处理
当程序提示“Pass”,如下 图,则表示测试合格,可以进 入下一道工序;若显示“Fail ”,如下图,则需做好标记及 记录,并将电源模块返回返修
ATE测试设备作业指导书
设备编号
设备名称
ATE测试设备
目的:为了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安全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ATE测试设备。
批准
操作步骤
内容
要求
ATE自动测试系统、治具、静电 员工必须佩带有绳静电手
1.器具准备 手环、工作手套或指套、待测 环,且手环需与手腕接触
产品
良好;并戴好手套
试验前 2.开机
位(图7)
测试报告数据自动保存于 C:/Intepro/PoerwStar
6/HTML中
1.关机 试验后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学生版)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学生版)

编著 李蔓华 陈昌虎 李晓高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装置简介·························································(3-4·)实验一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5-6)实验二一阶系统的时域响应及参数测定·····(6-7)实验三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8-9)实验四频率特性的测试·······························(9-13)实验五PID控制器的动态特性······················(13-15)实验六典型非线性环节·································(15-18)实验七控制系统的动态校正(设计性实验)··(19)备注:本实验指导书适用于自动化、电子、机设专业,各专业可以根据实验大纲选做实验。

绝缘耐压自动测试仪作业指导书

绝缘耐压自动测试仪作业指导书

绝缘耐压自动测试仪作业指导书一.目的通过此项实验,检验产品之耐压、绝缘性能.二.适用范围公司内耐压、绝缘实验本机均适用.三.板面介绍如下图四.耐压测试:1.先将“高压调节”旋钮逆时针扭到“0”位置,打开电源后再按一下“复位”按扭,使输出电压断开(即测试红灯不亮)以免有安全隐患。

2.按“4”,“14”指示灯亮,此时为耐压测试。

首先根据测试要求,按“6”设定时间,按“10”、“11”、“12”调节数据大小,按“5”设定漏电流的上限值,按“2”启动后,把“高压调节”旋至测试要求参数后按“3”使测试仪处于待测状态3.将产品放置测试台上,按“2”启动,双手各拿一只测试棒,用测试棒上的测试夹接触产品相邻的两PIN,开始测试。

当测试完毕后按下复位键,切断输出电压。

如果被测物内流过的电流大于设定的漏电流上限值,仪器判断被测物“超漏”就会自动切断输出电压,并发出“超漏”报警;超漏指示灯亮,发出报警声音。

4.测试完毕后作相应记录,取另一PCS重复以上步骤德信诚精品培训课程(部分)内审员系列培训课程查看详情TS16949五大工具与QC/QA/QE品质管理类查看详情 JIT>>>德信诚深圳培训中心 E-mail:55top@ 报名表下载>>> 公开课计划表五.绝缘电阻测试书1.先将“高压调节”旋钮逆时针扭到“0”位置,打开电源后再按一下“复位”按扭,使输出电压断开(即测试红灯不亮)以免有安全隐患。

2.按两下“4”,“15”指示灯亮,此时为绝缘电阻测试。

根据测试要求,按“6”设定时间,按“7” MΩ指示灯亮,按“10”“11”“12”“13”设定绝缘电阻下限值,若不设下限值,要求仪器自动转换可按一下“8”,使常规指示灯亮,按“9”若干次,使“28”窗口显示所要选定的电压。

3.将产品放置测试台上,按“2”启动,双手各拿一只测试棒,用测试棒上的测试夹接触产品相邻的两PIN,开始测试。

当测试完毕后按下复位键,切断输出电压。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检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检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检测作业指导书1 概述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由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等组成,一般分析单元能自动监测环境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参数。

其监测仪器一般分为点式监测仪器和开放光程监测臭氧、一氧化碳和PM10仪器。

本作业指导书用于对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臭氧、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参数监测仪器、采样装置等监测子站进行测试。

2 编制依据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HJ/T 193—2005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4—2005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 479—2009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483-2009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 482—2009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5437—1995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GB/T 15438-1995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GB 9801—88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GB 6921-86 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GB/T 15432-1995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263-94 环境空气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3 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应满足以下表3—1、表3-2和表3-3中各项技术性能指标的要求.3.1 外观要求3。

1。

1 应有制造计量器具CMC标志(进口产品应取得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和产品铭牌,铭牌上应标有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单位、出厂编号、制造日期等。

3.1.2 仪器表面无明显碰、划伤,外观整齐、清洁,零部件表面不得锈蚀。

3。

1。

3 仪器各紧固件应连接牢固、可靠;各调节器件应功能正常,操作灵活方便。

《软件工程》实验指导书

《软件工程》实验指导书

《软件工程》实验指导书计算机学院2017年2月软件工程实验指导前言软件工程实验是为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软件工程》课程配套设置的,是《软件工程》课程讲授中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

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针对具体软件工程项目,全面掌握软件工程管理、软件需求分析、软件初步设计、软件详细设计、软件测试等阶段的方法和技术,通过该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软件开发模型、软件生命周期、软件过程等理论在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按照软件工程的原理、方法、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对技术文档的编写能力,从而使学生提高软件工程的综合能力,提高软件项目的管理能力。

按该课程的特点,实验内容包括软件开发的两大方法学的专题训练,即结构化(生命周期学)的方法学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学,通过对一个简单项目,要求学生利用结构化软件开发技术或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完成对该项目的开发。

因此设置五个实验项目,从项目发的准备工作,系统分析过程,系统设计过程,软件测试到系统实施,覆盖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此外又引入我国国家《计算机开发规范》,以规范技术文档的书写标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通过实验训练,达到如下目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软件工程原理,提高对实际项目的分析和设计能力,通过实验课程,熟悉和基本掌握软件工程方法学、软件开发的过程,文档资料的编写格式及规范,全面领会和贯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作风,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实验要求软件工程实验具体要求如下:每个项目小组必须按照《软件工程实验指导书》附录中给定的文档规范标准提供项目文档;题目自定或采用附录二中的题目;软件开发的方法自定(结构化或面向对象的方法学)。

实验一用Visio进行功能分析和建模1. 实验目的掌握结构化分析的方法。

软件测试实验指导书__孙炳欣

软件测试实验指导书__孙炳欣

《软件测试》实验指导书计算机工程系软件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QuickTest Professional 8.2(QTP)操作界面的组成。

2.着重掌握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QuickTest来作为自动化的功能测试工具。

3.掌握如何创建自动化测试用例。

二、基本知识1.具有微软Windows的使用经验2.熟悉网络和浏览器知识3.熟悉测试概念4.QTP8.2的使用概要。

三、实验设备及环境①windows操作系统②QuickTest Professional 8.2应用软件四、实验内容使用QuickTest进行测试的过程包括6个主要步骤:●准备录制打开你要对其进行测试的应用程序,并检查QuickTest中的各项设置是否适合当前的要求。

●进行录制打开QuickTest的录制功能,按测试用例中的描述,操作被测试应用程序。

●编辑测试脚本通过加入检测点、参数化测试,以及添加分支、循环等控制语句,来增强测试脚本的功能,使将来的回归测试真正能够自动化。

●调试脚本调试脚本,检查脚本是否存在错误。

●在回归测试中运行测试在对应用程序的回归测试中,通过QuickTest回放对应用程序的操作,检验软件正确性,实现测试的自动化进行。

●分析结果,报告问题查看QuickTest记录的运行结果,记录问题,报告测试结果。

关于例子程序的具体操作步骤:我们使用微软的IE做为浏览器,为了使QuickTest能够更加准确的运行,需要对IE 进行一下设置,步骤如下:1 选择IE的[ 工具| Internet选项]菜单命令,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内容”标签页。

2在“个人信息”部分,用鼠标左键单击“自动完成”按钮。

弹出如下的对话框:自动完成设置对话框3 使“Web地址”、“表单”、“表单上的用户名和密码”处于未选中的状态,然后用鼠标左键单击“清除表单”和“清除密码”按钮,设置完成。

1、录制前的准备工作首先,你已经对IE进行了设置。

其次,在你正式开始录制一个测试之前,应该关闭所有已经打开的IE窗口。

基于MicroLogix1400的A1000实验指导书V1【范本模板】

基于MicroLogix1400的A1000实验指导书V1【范本模板】

基于MicroLogix 1400的A1000实验指导书(版本1。

0)北京华晟高科教学仪器有限公司编制文件编号:A1000HH11前言《基于MicroLogix1400的A1000实验指导书》是根据A1000过程控制实验系统的相关内容编写的,包括了如下内容:1、MicroLogix1400 PLC控制系统。

2、MicroLogix1400 PLC控制系统编程。

3、MicroLogix1400 PLC控制系统和组态软件的连接.4、范例A1000实验的编程详细介绍5、组态软件对MicroLogix1400 PLC的监控6、A1000其他实验指导不介绍具体的A1000操作,有关内容将在独立的指导书中介绍。

指导书中一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敬请各位专家、院校师生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申明:本培训书内容只适合华晟高科A1000教学实验。

范例和文档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对本书不承担任何工业应用的保证.修订记录:2010。

6杨静编写本书,并提供控制程序。

北京华晟高科教学仪器有限公司二零一零年六月目录第一章MicroLogix1400控制器 (1)1。

1 MicroLogix 1400 控制器简介 (1)1。

1。

1通讯选件 (2)1.1。

2 存储器模块 (2)1.1.3 1762 扩展I/O (3)1。

1。

4 LCD的使用 (4)1。

2 MicroLogix 1400控制器接线图(L32BW AA) (5)1。

2。

1 接线端子布置图 (5)1.2。

2 控制器I/O接线 (6)1.2。

3模拟量数据转换 (8)第二章控制器编程软件和组态软件 (9)2.1 软件安装 (9)2.1。

1 RSLogix 500 的安装 (9)2。

1。

2 RSLinx的安装 (13)2.1.3组态软件RSView32的安装 (16)2.2 控制器编程 (20)2。

2.1 通信设置 (20)2.2.2 创建工程 (21)2.2.3 程序编写 (22)2.2.4 程序下载 (26)2。

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2016.pdf(终稿)

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2016.pdf(终稿)

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谢红薇、崔冬华、宋晓涛、兰方鹏编写2016 年9 月16 日实验名称实验二黑盒测试方法实验地点实验时间一、实验目的和要求⑴熟练掌握黑盒测试方法中的等价类测试方法和边界值测试方法。

⑵通过实验掌握如何应用黑盒测试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⑶运用所学理论,完成实验研究的基本训练过程。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用你熟悉的语言编写一个判断三角形问题的程序。

要求:读入代表三角形边长的三个整数,判断它们能否组成三角形。

如果能够,则输出三角形是等边、等腰或一般三角形的识别信息;如何不能构成三角形,则输出相应提示信息。

2.使用等价类方法和边界值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三、主要仪器设备笔记本电脑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⑴先用等价类和边界值方法设计测试用例,然后用白盒法进行检验与补充。

⑵判断三角形问题的程序流程图和程序流图如图1和图2所示。

用你熟悉的语言编写源程序。

⑶使用等价类方法设计测试用例,并填写完成表2和表3。

⑷输入设计好的测试用例,执行源程序,记录输出结果。

表2. 等价类划分表输入条件有效等价类无效等价类是否构成三角形是否等腰三角形是否等边三角形表3. 测试用例表用例编号测试数据(A, B, C)等价类覆盖情况输出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七、讨论、心得图3⑶在弹出的“Record and Run Settings”对话框中切换至“Windows Applications”标签,如图4所示:图4⑷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Application details:”中右边的“+”标签,如图5所示:图5⑸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按照默认选项选择,然后点击“ok”按钮,如图6所示:图6⑹在弹出的“Login”界面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如图7所示。

注意:用户名至少是4个字符,密码是“mercury”。

图7⑺在弹出的“Flight Reservation”窗口中选择订票日期、出发地和目的地,然后选择“Flight”图标选择航班,如图8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课程实验自动测试系统实验指导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控制与测试教学实验中心实验一数据采集系统实验1实验目的(1)学习在LabVIEW软件中对数据采集卡的操作;(2)掌握利用LabVIEW软件和数据采集卡实现数据采集系统的方法。

2实验设备计算机(带数据采集卡)1台接口板1块连接导线1根3数据采集卡相关知识3.1数据采集卡简介(1)型号:凌华PCI-9111DG(2)模拟输入特性:z分辨率:12位z采样率:≤110KHzz输入范围:±10V、±5V、±2.5V、±1.25V、±0.625Vz可编程增益:x1、x2、x4、x8、x16z通道数:16路单端或8路差分z触发模式:软件、可编程定时器、外部触发脉冲z数据转换:查询、中断、FIFO半满中断z板载FIFO大小:1024个采样点(3)模拟输出特性:z分辨率:12位z输出范围:0~10V、±10Vz通道数:1路(4)数字I/O特性:z通道数:16z输入电压:低电平(0~0.8V);高电平(2~5.5V)z输出电压:低电平(0~0.4V);高电平(2.4~5.5V)3.2数据采集卡基本操作说明(1)采集卡初始化模块采集卡初始化模块如图1所示,其接口及含义如下:CardOrder:板卡序号,如果计算机中插有多块同类采集卡,按照计算机的PCI插槽顺序设置该値;如果只有一块采集卡,默认序号値为0。

In:在使用该模块之前产生的故障信息,如果在使用该模块之前没有故 Error障信息,则该信号可以不接。

Number:经过初始化操作后形成的板卡号,后面程序中凡是用到该板 Card卡的相关资源,都需要该板卡号信息。

ErrorOut:故障信息输出,如果板卡初始化失败会输出错误信息。

图1 采集卡初始化模块(2)单点电压采集模块单点电压采集模块,即每次采集一个点,采集的结果用电压表示,其接口及含义如下:Number:需要执行数据采集功能的板卡号。

CardChannel:需要采集信号的通道。

AdRange:需要采集信号的大小范围。

In:在使用该模块之前产生的故障信息。

ErrorV oltage:用电压形式表示的采集得到的数据。

Out:故障信息输出。

Error图2 单点电压采集模块(3)单点电压输出模块单点电压输出模块,即每次输出一个点,输出的结果用电压表示,其接口及含义如下:Card Number:需要执行数据输出功能的板卡号。

Channel:需要输出信号的通道,PCI-9111DG只有一路模拟量输出,默认值为0。

V oltage:用电压形式表示的需要输出的数据。

Error In:在使用该模块之前产生的故障信息。

Error Out:故障信息输出。

图3 单点电压输出模块(4)释放板卡资源模块释放板卡资源模块,即在数据采集卡使用结束时,对所占用的资源进行释放操作,其接口及含义如下:Card Number:需要执行释放资源的板卡号。

Error In:在使用该模块之前产生的故障信息。

Error Out:故障信息输出。

图4 释放板卡资源模块4实验要求(1)基本要求:z使用单点电压输出模块,输出一个信号,该信号的类型(方波、正弦波、三角波等)、频率和幅度可以调节。

z使用单点电压输入模块,采集输出的信号,并在界面中显示出来。

(2)附加要求:使用双buffer输入模块实现信号的采集,要求可以调节信号的采样频率和触发模式。

5实验例程例程采用单点电压输入模块和单点电压输出模块实现了实验的基本要求,在实现模拟量输出功能时采用了虚拟信号源作为单点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信号。

图5 实验例程前面板图6 实验例程后面板程序6实验报告(1)说明实验目的及内容;(2)描述所使用的功能模块;(3)设计思想及程序流程;(4)程序主要部分及相关数据处理方法说明;(5)附前面板及程序;(6)写出实验感受及建议。

7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用一根导线将数据采集卡接口板上的模拟输出端口“AO1”与所采用的模拟量输入通道相连接(AIH0~AIH7为第0~7通道,AIL8~AIL15为第8~15通道,AIH0和AIL8可组成一对差分输入通道);(2)关于数据采集卡的例程,请参考D:\ADLINK\PCIS-LVIEW\Examples\Pci9111.llb(3)在LabVIEW软件中使用采集卡的功能模块时,操作方法为:首先在后面板程序中选择“Select a VI”(如图7),然后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路径D:\Program Files\National Instruments\LabVIEW 8.2\user.lib\Plv.llb。

图7 选择VI界面实验二分布测试系统实验1实验目的(1)学习用DataSocket技术实现网络通讯的方法;(2)学习分布测试系统的设计。

2实验设备计算机(带数据采集卡)1台接口板1块连接导线1根3实验原理3.1网络通讯的相关知识(1)DataSocket Server:发布数据的客户端通过该服务器输出数据,接收数据的客户端通过该服务器获得数据。

关闭服务器时需选择Server上菜单项——Shutdown DataSocket Server。

利用DS技术传输数据必须在网络上打开DataSocket Server,可通过手动打开(开始——>程序——>National Instruments——>DataSocket ——>DataSocket Server )或通过程序自动打开和关闭。

(2)DataSocket Server Manager:用来设置DataSocket Server,包括服务器设置、许可组设置、预定义数据项设置。

本次实验将涉及许可组设置(使用权限),当服务器的设置修改后,只有shutdown 服务器,再重新启动服务器才会生效。

(3)统一资源定位符URL:用来说明使用的通讯协议和数据资源的位置,可用协议包括dstp、opc、logos、ftp、file等。

其格式为:(协议名称://服务器机器名/传输的数据项名),例如:dstp://localhost/wave(即采用dstp协议,localhost 指服务器为本机,即服务器与客户端在同一台机器上,否则直接写服务器所在机器的名称)或dstp://192.168.1.4/wave(即写入服务器所在机器的IP地址)。

本机的计算机名可通过:右击我的电脑——>属性——>计算机名进行查看。

3.2网络通讯主要控件介绍(1)DataSocket Read控件Read控件如图1所示,该控件可在数据通讯——> DataSocket里 DataSocket找到。

其主要接口及含义如下:连接输入:此端口连接数据源地址。

类型:此端口定义读取数据的类型。

数据:此端口输出按照定义的数据类型和连接的数据源读取到的数据结果。

图1 DataSocket Read控件(2)DataSocket Write控件Write控件如图2所示,该控件可在数据通讯——> DataSocket里 DataSocket找到。

其主要接口及含义如下:连接输入:此端口连接数据目的地址。

数据:即向数据目的地址写入的数据。

图2 DataSocket Write控件3.3通讯设置(1)本机通讯将发送端程序可接收端程序中的地址都改为本机的IP地址,运行两个程序即可。

(2)双机通讯将通讯双方的IP地址输入到对应的位置,运行两个程序即可。

每个计算上贴有编号,若编号为5,则其IP地址为:192.168.1.54实验要求(1)基本要求:z用DataSocket技术分别实现本机、双机通讯。

通讯内容为:幅度是1V 的正弦波,该信号的频率和幅度可以调节。

z通讯的正弦波:首先采用数据采集卡的DA输出,然后通过数据采集卡的AD采集回来。

(2)附加要求:在通讯内容中增加调整信号的类型(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与偏移量。

5实验例程例程首先用数据采集卡实现了所要通讯的正弦波,然后再通过DataSocket实现了本机和双机通讯。

图3 发送端前面板程序图4发送端程序框图图5接收端前面板程序图6接收端程序框图6实验报告(1)说明实验目的及内容;(2)描述所使用的功能模块;(3)设计思想及程序流程;(4)程序主要部分及相关数据处理方法说明;(5)附前面板及程序;(6)写出实验感受及建议。

7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用一根导线将数据采集卡接口板上的模拟输出端口“AO1”与所采用的模拟量输入通道相连接;(2)关于数据采集卡的例程,请参考D:\ADLINK\PCIS-LVIEW\Examples\Pci9111.llb(3)在LabVIEW软件中使用采集卡的功能模块时,操作方法为:首先在后面板程序中选择“Select a VI”(如图7),然后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路径D:\Program Files\National Instruments\LabVIEW 8.2\user.lib\Plv.llb。

(4)在作DadaSocket编程之前,需要将DataSocket Server打开(如图8所示)。

(5)在做双机通讯时,需要将杀毒软件eset禁止,在右下角eset图标上点击右键,选择不过滤网络通讯(如图9所示)。

图7 选择VI界面图8 DataSocket Server打开界面图9 杀毒软件禁用界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