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滤波电路滤波基础学习知识原理
滤波电路工作原理

滤波电路工作原理滤波电路是电子电路中常见的一种电路,它的作用是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去除或者衰减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成分,从而得到所需的输出信号。
滤波电路在电子设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通信、音频处理、电源管理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滤波电路类型和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
滤波电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容、电感、电阻等元件对输入信号进行频率选择性的处理。
根据不同的频率特性,滤波电路可以将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通过,而将其他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衰减或者完全去除。
这样就可以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滤波处理,得到所需的输出信号。
在滤波电路中,常见的滤波器类型包括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
低通滤波器可以通过特定的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而衰减高于该频率的信号;高通滤波器则相反,可以通过高于特定频率范围的信号,而衰减低于该频率的信号;带通滤波器可以通过两个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而衰减其他频率的信号;带阻滤波器则相反,可以衰减两个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而通过其他频率的信号。
除了基本的滤波器类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滤波电路,如陷波滤波器、全通滤波器等。
这些滤波电路在特定的应用场合有着特殊的作用,可以实现对信号的精确处理和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滤波电路可以用于去除噪声信号、提取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实现音频处理、调节电源波形等。
例如,在音频放大器中,可以使用低通滤波器去除高频噪声;在通信系统中,可以使用带通滤波器提取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在电源管理中,可以使用高通滤波器调节电源波形,保证电路稳定工作。
总之,滤波电路作为电子电路中重要的一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输入信号进行频率选择性的处理,可以实现对信号的精确控制和处理,满足不同应用场合的需求。
希望本文对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有所帮助,也希望读者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充分发挥滤波电路的作用,实现更多的创新和应用。
滤波器基本知识

有源滤波器Active Filter(信号分离电路) 测量系统从传感器拾取的信号往往包含噪声和许多与被测量无关的信号,并且原始的测量信号经传输、放大、变换、运算及各种其它处理过程,也会混入各种不同形式的噪声,从面影响测量精度。
这些噪声一般随机性很强,很难从时域中直接分离,但限于其产生的机理,其噪声功率是有限的,并按一定规律分布于频率域中某一特定频带中。
滤波器(信号分离电路):从频域中实现对噪声的抑制,提取所需要的信号,是各种测控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对滤波器的要求:(1)滤波特性好;(2)级联特性好(输入,输出);(3)滤波频率便于改变滤波器举例:心电信号的滤波:主要受到50Hz的工频干扰,采用50Hz陷波(带阻)滤波器。
一.滤波器的基本知识⒈按处理信号的形式分类:模拟:连续的模拟信号(又分为:无源和有源)数字:离散的数字信号。
⒉理想滤波器对不同频率的作用:通带内,使信号受到很小的衰减而通过。
阻带内,使信号受到很大的衰减而抑制,无过渡带。
⒊按频谱结构分为5种类型:滤波器对信号不予衰减或以很小衰减让其通过的频段称为通带;对信号的衰减超过某一规定值的频段称为阻带;位于通带和阻带之间的频段称为过渡带。
根据通带和阻带所处范围的不同,滤波器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种:低通(Low Pass Filter)高通(High Pass Filter)带通(Band Pass Filter)带阻(Band Elimination Filter)全通(All Pass Filter)(理想)各种频率信号都能通过,但不同的频率信号的相位有不同的变化,一种移相器。
图2-2 按频谱结构分类的各种滤波器的衰减(1-幅频)特性几个定义:(1)通带的边界频率:一般来讲指下降—3dB即对应的频率。
(2)阻带的边界频率:由设计时,指定。
(3)中心频率:对于带通或带阻而言,用f0或ω0表示。
(4)通带宽度:用Δf0或Δω0表示。
(5)品质因数:衡量带通或带阻滤波器的选频特性。
滤波电路的原理

滤波电路的原理
滤波电路是一种用于去除信号中不需要的频率成分,保留有用信号的电路。
它的原理基于信号的频率特性,通过选择性地传递或阻止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来实现滤波。
滤波电路通常由电容器、电感器和电阻器等元件组成。
根据元件的排列方式和连接方式,滤波电路可以分为低通滤波电路、高通滤波电路、带通滤波电路和带阻滤波电路。
低通滤波电路可以让低频信号通过,而阻止高频信号的传输。
它的原理是通过电容器对高频信号的阻抗产生作用,使高频信号流向地,从而实现对高频信号的滤波。
高通滤波电路则与低通滤波电路相反,它可以让高频信号通过,而阻止低频信号的传输。
高通滤波电路利用电感器对低频信号的阻抗产生作用,将低频信号流向地,从而实现对低频信号的滤波。
带通滤波电路可以选择某个频率范围内的信号通过,同时阻止其他频率范围的信号传输。
它通常由高通滤波和低通滤波两部分组成,可以实现对特定频率范围内信号的滤波。
带阻滤波电路则相反,它可以选择阻止某个频率范围内的信号通过,而允许其他频率的信号传输。
带阻滤波电路通常由低通滤波和高通滤波两部分组成。
通过合理选择滤波电路的元件和参数,可以实现对不同频率范
围内信号的有效滤波,从而去除噪音或干扰,提取出我们所需要的信号。
这是滤波电路的基本原理。
一阶rcr滤波电路

一阶rcr滤波电路一阶RCR滤波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用于对信号进行滤波和去除噪声。
它由一个电阻、一个电容和一个电感组成。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一阶RCR滤波电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一阶RCR滤波电路的原理是基于电容和电感对信号的频率进行阻抗变换。
在电路中,电容和电感的阻抗与频率有关。
当信号的频率增大时,电容的阻抗减小,而电感的阻抗增大。
通过合理选择电容和电感的数值,可以实现对特定频率的信号进行滤波。
一阶RCR滤波电路的特点是具有简单、廉价和易于实现的优点。
它的结构简单,只需要一个电阻、一个电容和一个电感,成本较低。
同时,它的工作原理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不需要过多的专业知识。
一阶RCR滤波电路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它可以用于音频系统中对声音进行滤波和去噪,提高音质。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通信系统中对信号进行滤波和解调,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另外,一阶RCR滤波电路还被广泛应用于电源滤波电路中,去除电源中的干扰和噪声,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在实际应用中,设计一阶RCR滤波电路需要考虑一些关键参数,如截止频率、通带增益和阻带衰减等。
截止频率是指在该频率以下的信号被滤波器滤除,而在该频率以上的信号通过滤波器。
通带增益是指滤波器在截止频率以下的频率范围内的增益,阻带衰减是指滤波器在截止频率以上的频率范围内的衰减。
为了实现所需的滤波效果,可以通过调整电容和电感的数值来改变截止频率和通带增益。
一般来说,增加电容或电感的数值会使截止频率降低,而增加电阻的数值会使通带增益降低。
因此,在设计一阶RCR滤波电路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参数,根据具体应用的要求进行选择。
总结起来,一阶RCR滤波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用于对信号进行滤波和去除噪声。
它具有简单、廉价和易于实现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音频系统、通信系统和电源滤波电路中。
在设计一阶RCR滤波电路时,需要考虑截止频率、通带增益和阻带衰减等关键参数,以满足具体应用的要求。
开关电容滤波器详解

图 6 幅频响应曲线
2、在实际开关电路中输入幅值 100mv,频率分别为 500Hz,1kHz,5kHz 的的正弦波信号,
C4 20p
得到三个暂态响应如分别下图 7、图 8、图 9。
图 7
500Hz 时的暂态响应
图 8
1kHz 时的暂态响应
图 9
5kHz 的暂态响应
可以看到 500kHz 时, 输出信号幅值约为 100mv, 没有衰减。 1kHz 时, 输出信号幅值约为 700mv, 衰减了大约-3db。5kHz 时,输出信号的幅值只有 20mv 左右,衰减了很多。另外 5kHz 时可 以明显看到输出波形中有明显台阶, 这是因为在 100kHz 的开关频率下, 输入 5kHz 的正弦波, 则每个周期只包含 20 个台阶,所以看起来很明显,输入正弦波频率越低,则每个周期包含 的台阶数越多,看起来越不明显。注意以上的结果只是在一阶的情况下,如果将多个一阶滤 波器串联则可以得到高阶滤波器。这里将 4 个一阶滤波器串联,输入一个 1kHz 的方波验证 其滤波效果,如下图 10。v(3)~v(6),分别是 1~4 阶滤波器的滤波输出,v(2)是输入的方波。 可以发现,滤波器的阶数越高,输出的波形越接近正弦波。
图 10
正弦波滤波效果验证
四、感想 通过此次作业我学会了写电路网表、使用 hspice,复习了开关电容的相关知识,增进了 对电路的理解。在不断修改电路参数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模拟电路设计中的魅力 ----在不 断取舍中获取最佳的效果。例如开关如果采用传输门的形式它的导通电阻会比单个 nmos 管 小很多,且宽长比越大,导通电阻越小,但是这会带来更大的寄生电容,且后者对电路的影 响更大。因此在反复实验后我选择了最小宽长比的 nmos 作为开关。同样,如果取开关的工 作频率越高,每个正弦波周期里包含的台阶也会越多,但过高的开关频率,对 nmos 管的开 关速度带来了考验,因此最后折衷选取了 100kHz 的开关频率。
本安电路电源滤波电容

本安电路电源滤波电容1.引言1.1 概述本安电路是一种常用于工业领域的电气传输系统,其设计旨在确保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安电路通过限制电流和电压的值,以避免火花、电弧和高温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而电源滤波电容则是本安电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源滤波电容主要用于去除电源信号中的杂散噪声,并提供稳定的电压和电流输出。
在本安电路中,电源滤波电容通过吸收和储存电源中的电荷,然后在负载之间平稳地释放出来,以实现对电源信号的平滑补偿。
通过使用电源滤波电容,可以有效地减少电源线上的电压涟漪和电流噪声,使电路工作更加稳定可靠。
同时,滤波电容还能够提供瞬态响应能力,即在电路需求突然发生变化时,能够快速地响应并提供所需的电流。
总之,本安电路电源滤波电容在保证电路安全性的同时,也能提供稳定的电源信号。
它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且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电源滤波电容的技术,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效率,满足更高的工业需求。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对本安电路电源滤波电容的概述进行介绍,包括其基本原理和作用。
在概述中将会解释本安电路电源滤波电容在电路中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
正文部分将详细讨论本安电路的原理和电源滤波电容的作用。
首先,会对本安电路的原理进行解析,包括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说明。
然后,会详细探讨电源滤波电容在本安电路中的作用,包括对电源噪声和杂散信号的滤波作用,以及对电路稳定性和性能的提升等方面的影响。
结论部分将对本安电路电源滤波电容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强调其在电路设计和应用中的不可或缺性。
同时,会展望本安电路电源滤波电容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技术改进和应用拓展等方面的展望。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本文将全面系统地介绍本安电路电源滤波电容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原理和作用,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思路。
1.3 目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本安电路电源滤波电容的重要性和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电容滤波电路原理

电容滤波电路原理
电容滤波电路是一种常用的电子电路,用于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以去除其中的高频噪声。
该电路的原理是利用电容器的频率特性,将高频成分短路,使其不通过输出。
电容滤波电路由电容器和负载等组成。
输入信号通过电容器与负载相连。
在交流信号中,电容器的阻抗与频率成反比,即频率越高,阻抗越低。
当输入信号中存在高频成分时,这些高频成分会经过电容器而被短路。
而低频成分则会通过电容器进入负载。
因此,电容滤波电路可以实现对输入信号的低频成分进行传递,而高频成分则被滤除。
通过合适选择电容器的参数,如容值和工作电压,可以实现不同的滤波效果。
较大的电容值可以更好地滤除高频成分,但也会导致滞后响应和相位变化。
较小的电容值可以保持较好的响应速度,但滤波效果可能较差。
在实际应用中,电容滤波电路常用于电源电路中,用于平滑直流电压,以去除电源中的纹波。
此外,它也常用于音频放大器中,用于去除高频噪声,提高音质。
总之,电容滤波电路通过利用电容器的频率特性,将高频成分短路,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滤波处理。
通过合适选择电容器参数,可以实现不同的滤波效果,满足不同应用需求。
电容滤波工作原理

电容滤波工作原理
电容滤波是一种常用的电子滤波器,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容器的特性对电路中的高频信号进行滤除,从而实现平滑和稳定输出。
电容滤波器的基本结构是将电容器与负载电路相连,输入信号经过负载电路后,电容器会对信号进行存储和释放。
当输入信号中出现高频成分时,电容器的充放电速度比较慢,导致高频信号难以通过电容器,从而实现滤波效果。
具体来说,当输入信号为高频信号时,电容器内部的电荷几乎无法改变,因此高频成分被阻断。
而对于低频信号,电容器能够快速地充放电,因此低频成分能够通过电容器并输出。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近似于输入信号低频成分的平滑输出信号。
电容滤波器的滤波效果受到电容器的容值以及负载电路的影响。
较大的电容值能够提高滤波器的低频截止频率,从而能够滤除更低频的信号;而较小的电容值则会导致截止频率增大,滤波效果相对较差。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电容滤波器对于高频信号的滤除是通过储存和释放电荷来实现的,因此该滤波器对于瞬变峰值较大的信号响应较慢。
总之,电容滤波器通过利用电容器对高频信号的阻断特性,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滤波,从而得到平滑和稳定的输出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容滤波电路滤波原理滤波电容容量大,因此一般采用电解电容,在接线时要注意电解电容的正、负极。
电容滤波电路利用电容的充、放电作用,使输出电压趋于平滑。
★当u2为正半周并且数值大于电容两端电压uC时,二极管D1和D3管导通,D2和D4管截止,电流一路流经负载电阻RL,另一路对电容C充电。
当uC>u2,导致D1和D3管反向偏置而截止,电容通过负载电阻RL放电,uC按指数规律缓慢下降。
★当u2为负半周幅值变化到恰好大于uC时,D2和D4因加正向电压变为导通状态,u2再次对C充电,uC上升到u2的峰值后又开始下降;下降到一定数值时D2和D4变为截止,C对RL放电,uC按指数规律下降;放电到一定数值时D1和D3变为导通,重复上述过程。
RL、C对充放电的影响电容充电时间常数为rDC,因为二极管的rD很小,所以充电时间常数小,充电速度快;RLC为放电时间常数,因为RL较大,放电时间常数远大于充电时间常数,因此,滤波效果取决于放电时间常数。
电容C 愈大,负载电阻RL愈大,滤波后输出电压愈平滑,并且其平均值愈大,如图所示。
四、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1.电路组成为了获得较好的输出电压波形,若将电感反馈式振荡电路中的电容换成电感,电感换成电容,并在转换后将两个电容的公共端接地,且增加集电极电阻R c,就可得到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如右图所示。
因为两个电容的三个端分别接在晶体管的三个极,故也称为电容三点式电路。
2.工作原理★根据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判断方法,观察如上图所示电路,包含了放大电路、选频网络、反馈网络和非线性元件(晶体管)四个部分;★放大电路能够正常工作;★断开反馈,加频率为f0的输入电压,给定其极性,判断出从C2上所获得的反馈电压极性与输入电压相同,故电路弦波振荡的相位条件,各点瞬时极性如图所示。
★只要电路参数选择得当,电路就可以满足幅值条件,而产生正弦波振荡。
3.振荡频率及起振条件振荡频率反馈系数起振条件4.优缺点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的输出电压波形好,但若用改变电容的方法来调节振荡频率,则会影响电路的反馈系数和起振条件;而若用改变电感的方法来调节振荡频率,则比较困难。
在振荡频率可调范围不大的情况下,可采用如右图所示电路作为选频网络。
5.稳定振荡频率的措施若要提高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的频率,要减小C1、C2的电容量和L的电感量。
实际上,当C1和C2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晶体管的极间电容和电路中的杂散电容将纳入C1和C2之中,从而影响振荡频率。
这些电容等效为放大电路的输入电容C i和输出电容C o,改进型电路和等效电器如下图所示。
由于极间电容受温度的影响,杂散电容又难于确定,为了稳定振荡频率,在电感支路串联一个小容量电容C3,而且C3<<C1,C3<<C2,这样振荡频率几乎与C1和C2无关,也与C i和C o无关,所以频率稳定度高。
7.1.3 LC正弦波振荡电路LC正弦波振荡电路与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原则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选频网络采用LC电路。
在LC振荡电路中,当f=f0时,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数值最大,而其余频率的信号均被衰减到零;引入正反馈后,使反馈电压作为放大电路的输入电压,以维持输出电压,从而形成正弦波振荡。
由于L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较高,所以放大电路多采用分立元件电路。
一、LC谐振回路的频率特性LC正弦波振荡电路中的选频网络采用LC并联网络,如图所示。
图(a)为理想电路,无损耗,谐振频率为(推导过程)在信号频率较低时,电容的容抗()很大,网络呈感性;在信号频率较高时,电感的感抗()很大,网络呈容性;只有当f=f0时,网络才呈纯阻性,且阻抗最大。
这时电路产生电流谐振,电容的电场能转换成磁场能,而电感的磁场能又转换成电场能,两种能量相互转换。
实际的LC并联网络总是有损耗的,各种损耗等效成电阻R,如图(b)所示。
电路的导纳为回路的品质因数(推导过程)上式表明,选频网络的损耗愈小,谐振频率相同时,电容容量愈小,电感数值愈大。
当f=f0时,电抗(推导过程)当网络的输入电流为I0时,电容和电感的电流约为QI o。
根据式,可得适用于频率从零到无穷大时LC并联网络电抗的表达式Z=1/Y,其频率特性如下图所示。
Q值愈大,曲线愈陡,选频特性愈好。
若以LC并联网络作为共射放大电路的集电极负载,如右图所示,则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根据LC并联网络的频率特性,当f=f0时,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最大,且无附加相移(原因)。
对于其余频率的信号,电压放大倍数不但数值减小,而且有附加相移。
电路具有选频特性,故称之为选频放大电路。
若在电路中引入正反馈,并能用反馈电压取代输入电压,则电路就成为正弦波振荡电路。
根据引入反馈的方式不同,LC正弦波振荡电路分为变压器反馈式、电感反馈式和电容反馈式三种电路。
三、电感反馈式振荡电路1.电路组成为了克服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中变压器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耦合不紧密的缺点,可将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的N1和N2合并为一个线圈,如右图所示,为了加强谐振效果,将电容C跨接在整个线圈两端,便得到电感反馈式振荡电路。
2.工作原理★观察电路它包含了放大电路、选频网络、反馈网络和非线性元件(晶体管)四个部分,而且放大电路能够正常工作。
★用瞬时极性法判断电路是否满足正弦波振荡的相位条件:断开反馈,加频率为f0的输入电压,给定其极性,判断出从N2上获得的反馈电压极性与输入电压相同,故电路满足正弦波振荡的相位条件,各点瞬时极性如上图所示。
★只要电路参数选择得当,电路就可满足幅值条件,而产生正弦波振荡。
如下图所示为电感反馈式振荡电路的交流通路,原边线圈的三个端分别接在晶体管的三个极,故称电感反馈式振荡电路为电感三点式电路。
3.振荡频率及起振条件振荡频率反馈系数起振条件4.优缺点电感反馈式振荡电路中N2与N1之间耦合紧密,振幅大,易起振;当C采用可变电容时,可以获得调节范围较宽的振荡频率,最高振荡频率可达几十MHz。
由于反馈电压取自电感,对高频信号具有较大的电抗,反馈信号中含有较多的高次谐波分量,输出电压波形不好。
滤波电容用在电源整流电路中,用来滤除交流成分。
使输出的直流更平滑。
去耦电容用在放大电路中不需要交流的地方,用来消除自激,使放大器稳定工作。
旁路电容用在有电阻连接时,接在电阻两端使交流信号顺利通过。
1.关于去耦电容蓄能作用的理解1)去耦电容主要是去除高频如RF信号的干扰,干扰的进入方式是通过电磁辐射。
而实际上,芯片附近的电容还有蓄能的作用,这是第二位的。
你可以把总电源看作密云水库,我们大楼内的家家户户都需要供水,这时候,水不是直接来自于水库,那样距离太远了,等水过来,我们已经渴的不行了。
实际水是来自于大楼顶上的水塔,水塔其实是一个buffer的作用。
如果微观来看,高频器件在工作的时候,其电流是不连续的,而且频率很高,而器件VCC到总电源有一段距离,即便距离不长,在频率很高的情况下,阻抗Z=i*wL+R,线路的电感影响也会非常大,会导致器件在需要电流的时候,不能被及时供给。
而去耦电容可以弥补此不足。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电路板在高频器件VCC管脚处放置小电容的原因之一(在vcc引脚上通常并联一个去藕电容,这样交流分量就从这个电容接地。
)2)有源器件在开关时产生的高频开关噪声将沿着电源线传播。
去耦电容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一个局部的直流电源给有源器件,以减少开关噪声在板上的传播和将噪声引导到地2.旁路电容和去耦电容的区别去耦:去除在器件切换时从高频器件进入到配电网络中的RF能量。
去耦电容还可以为器件供局部化的DC电压源,它在减少跨板浪涌电流方面特别有用。
旁路:从元件或电缆中转移出不想要的共模RF能量。
这主要是通过产生AC旁路消除无意的能量进入敏感的部分,另外还可以提供基带滤波功能(带宽受限)。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电源和地之间连接着去耦电容,它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作为本集成电路的蓄能电容;二是滤除该器件产生的高频噪声,切断其通过供电回路进行传播的通路;三是防止电源携带的噪声对电路构成干扰。
在电子电路中,去耦电容和旁路电容都是起到抗干扰的作用,电容所处的位置不同,称呼就不一样了。
对于同一个电路来说,旁路(bypass)电容是把输入信号中的高频噪声作为滤除对象,把前级携带的高频杂波滤除,而去耦(decoupling)电容也称退耦电容,是把输出信号的干扰作为滤除对象。
高频旁路电容一般比较小,根据谐振频率一般是0.1u,0.01u等,而去耦合电容一般比较大,是10u或者更大,依据电路中分布参数,以及驱动电流的变化大小来确定。
数字电路中典型的去耦电容值是0.1μF。
这个电容的分布电感的典型值是5μH。
0.1μF的去耦电容有5μH的分布电感,它的并行共振频率大约在7MHz左右,也就是说,对于10MHz 以下的噪声有较好的去耦效果,对40MHz以上的噪声几乎不起作用。
1μF、10μF的电容,并行共振频率在20MHz以上,去除高频噪声的效果要好一些。
每10片左右集成电路要加一片充放电电容,或1个蓄能电容,可选10μF左右。
最好不用电解电容,电解电容是两层薄膜卷起来的,这种卷起来的结构在高频时表现为电感。
要使用钽电容或聚碳酸酯电容。
去耦电容的选用并不严格,可按C="1"/F,即10MHz取0.1μF,100MHz取0.01μF。
补充:电容器选用及使用注意事项:1,一般在低频耦合或旁路,电气特性要求较低时,可选用纸介、涤纶电容器;在高频高压电路中,应选用云母电容器或瓷介电容器;在电源滤波和退耦电路中,可选用电解电容器。
2,在振荡电路、延时电路、音调电路中,电容器容量应尽可能与计算值一致。
在各种滤波及网(选频网络),电容器容量要求精确;在退耦电路、低频耦合电路中,对同两级精度的要求不太严格。
3,电容器额定电压应高于实际工作电压,并要有足够的余地,一般选用耐压值为实际工作电压两倍以上的电容器。
4,优先选用绝缘电阻高,损耗小的电容器,还要注意使用环境。
呵呵,去偶电容有时侯,用的是一个大电容和一个小电容并联使用,这样更好滤除电路的谐波,使电路输入电源更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