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语文高考仿真模拟试题
2021年江苏省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江苏省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满分16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非虚构文学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非虚构在文学中的合法性问题,也即“真实”在文学中的合法性问题。
就文学而言,“真实”是一个很奇怪的词语。
在通行的文学标准中,“真实”只是最低级的文学形式。
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谈到现实主义时认为,“现实主义的理论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坏的美学,因为一切艺术都是‘创作’,都是一个本身由幻觉和象征形式构成的世界”。
“真实”从来都不是艺术的标准。
但是,必须注意到,韦勒克所反对的“现实”和“真实”是就其最基本意义而言的,是指物理意义的现实和真实。
“那儿有一朵玫瑰花”,这是物理真实,但这还不是文学。
文学要求比物理真实更多的真实,“那儿是哪儿?庭院、原野、书桌?谁种的,或谁送的?那玫瑰花的颜色、形态、味道是什么样子?”这才进入文学的层面,因为关于这些会是千差万别的叙述。
即使是非虚构写作,也只能说:我在尽最大努力接近“真实”。
在“真实”的基础上,寻找一种叙事模式,并最终结构出关于事物本身的不同意头和空间,这是非虚构文学的核心。
非虚构文本并不排斥叙事性,相反,这也是它的必由之路。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美国出现了大量的非虚构作品,“一种依靠故事的技巧和小说家的直觉洞察力去记录当代事件的非虚构文学作品的形式”。
非虚构文学融合了新闻报道的现实性与细致观察及小说的技巧与道德眼光﹣﹣倾向于纪实的形式,倾向于个人的坦白,倾向于调查和暴露公共问题,并且能够把现实材料转化为有意义的艺术结构,着力探索现实的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
一个最基本的逻辑是,只有在你声称自己是进行非虚构写作时,你才面临着“是否真实”的质疑,假借“真实”之名,你赢得了读者的基本信任,并因此拥有了阐释权和话语权。
它使你和你的作品获得了某种道德优势,更具介入性,影响力和批判性。
同样的题材,同样的人物故事,当以虚构文学面目出现的时候,读者可能会读出趣味、人性和某种幽深的意蕴;但当以非虚构面目出现的时候,这一趣味和人性叙述就更具现实感和迫近感,它打开一个内部场景,让读者从“旁观者”变为“剧中人”,从“品味把玩”变为“息息相关”。
最新2021年高考语文仿真模拟标准试卷(共10套试卷 附答案及命题说

最新2021年高考语文仿真模拟标准试卷(共10套试卷附答案及命题说最新2021年高考语文仿真模拟标准试卷(共10套试卷附答案及命题说明)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案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按照规划,到2021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基本实现雾霾(mái)严重城.市化地区的散(sàn)煤供暖清洁化。
同时,未来将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清洁取暖项目,并逐.步降低取暖用电价格。
B.封建主们很快就发现了金融业中的放贷虽然令人憎(zēng)恶甚至会受到教会方面的谴.责,但是利润巨大,于是他们就把原本卑贱的犹太人当做了自己谋取暴利的“白手套”。
C.追根溯(sù)源,绵延至今的巴以冲突根子就是这份贝尔福宣言埋下的,它虽然让犹太.人再次有了一个“祖国”,也因此创造了许多人类文明的奇迹。
但是最简单而现实的问题是中东的困境何时是一个尽头?D.在西安,当人们徜徉在风光旖(yī)旎的曲江池畔和巍峨肃穆的大雁塔旁,无不陶醉在.周边精美的建筑群与名胜古迹和谐共生所带来的愉悦中,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对这座古者的热爱和眷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走到沙漠中间的一个沙丘上,那个阿拉伯人忽然坐下来,我才发现,太阳开始落山了,我激动地坐在旁边,和他并肩一起,看着大红日一点点一寸寸地移向沙漠内部――这是世界上最美的画面了吧。
(乙)细沙侵吞落日,落日投入沙漠的怀抱……再次想起小王子..曾经说过,悲伤的时候就来看日落,有一次他连续看了43次日落。
如今,我带着满心的欢喜,看了一次日落,仅此一次,我想曾经发生在内心的阴霾和伤感从此涣然冰释,和这一次....第 1 页共 134 页的落日一起,都被侵吞进沙漠了吧。
模拟高考语文试卷2021(含答案)

模拟高考语文试卷2021(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A. 李白B. 林黛玉C. 杜甫D. 王维2. 下列哪个朝代不属于中国历史的“上古”时期?A. 夏朝B. 商朝C. 唐朝D. 秦朝3. “四大名著”指的是哪四部作品?A.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B.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聊斋志异》C.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封神演义》D.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4.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出自《史记》?A. 破釜沉舟B. 背水一战C. 草船借箭D. 指鹿为马5. 下列哪个诗人被誉为“诗仙”?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之涣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2021年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2021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一、语言文字应用(18分。
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第5题6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梓.(zǐ)蓬蒿.(hāo)白云出岫.(xiù)草芥.(jiè)B.胡诌.(zhōu)奢侈.(chǐ)叨.陪鲤对(tāo)酗.酒(xù)C.捧袂.(jué)蕴藉.(jiè)涸.辙之鲋(gù)倒涎.(xián)D.迤.逦(yǐ)馔.食(zhuàn)得鱼忘筌.(quán)陨.首(yǔn)2.(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狭隘陶冶罪孽川流不息B.孱头烦躁浩瀚沸反盈天C.横粱嬉笑袅娜无可质疑D.废墟谄媚桅杆天衣无缝3.(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世界卫生组织官员确认,抗病毒药“达菲”对甲型流感病毒仍然有效。
B.1949年9月,他的叔父出生于湖南湘潭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C.他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从小就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以及文学名著。
D.市委和市政府领导探人基房,虚心征求了广大群众对改善公交条件的要求。
4.(3分)下列依次填入画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中国考古学蓬勃发展的70年。
70年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也对增强文化自信和中华文化凝聚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①积累了丰富的学科建设经验②为建立中国考古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③取得了众多令世人注目的辉煌成就A.③①②B.②①③C.①③②D.③②①5.(6分)新冠疫情稳定后,各地开始陆续复工。
阅读下面某工厂的复工流程图,简要概括该厂员工复工的条件。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选择题9分,每小题14分;翻译题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2021年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套(含解析)

模拟考(一)高考仿真模拟冲刺卷A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中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
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仿真模拟卷(十)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仿真模拟卷(十)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种。
与之相应,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有三种存在的形态:情象、意象、境界。
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
从本质上来说,美是情感的对象化。
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
这里说的对象,有两种形态:一是原生形态。
即原本有一个对象,但不是审美对象,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它,使对象成为主体情感的载体,从而成为审美对象。
二是自创形态。
即原来无对象,因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创造一个形象,让其成为情感的载体。
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中居多。
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是情感造形。
情感造形的产物就是情象。
情象是美的基础形态。
凡审美都有情感造形存在,只是审美中的情感造形,除艺术创作外,都是不自觉的,是直觉的。
刘勰说诗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
情象是审美主体的创造,只是这创造主要表现在情感的赋予上,而当想象参与后,则有很大的不同。
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这新事物是现实中不存在的。
想象的创造,不只有情感在起作用,还有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在起作用。
于是,这新创造的形象就具有丰富的意蕴,这具有丰富意蕴的形象我们叫它“意象”。
意象虽然通常用在艺术创作中,但其实,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也有,而且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
陆游《卜算子·咏梅》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这梅就不是自然物象,也不只是情象,而是意象了,因为这中间寄寓着陆游对自身经历的独特思考。
美的最高存在形态是境界。
境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
宋明理学家将境界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后来王国维将其作为古典词美的最高层次,将其转化为美学范畴。
2021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仿真模拟卷(二)(有答案)

2021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仿真模拟卷(二)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书法与国学有诸多联系,但不能直接画等号。
书法是艺术,国学是学问。
把书法当成国学,与把传统文化当成国学如出一辙。
书法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组成部分,但只有用国学方法研究传统文化的学问才是国学。
那么研究书法的学问是不是就是国学了?不全是。
举个例子,用传统文献学方法研究的传统书学,可称得上国学。
古代书论文献大多是文学性描述,多运用比喻、夸张和想象等文学手法,且行文简略,如孙过庭《书谱》中有一句经典概括“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意思是取法古人,不能背离时代条件,同时又不能随大流,过于迎合今人。
写不出自己,看不到古人,是书法大忌。
孙过庭以简短八个字,把古今书学的道理说通了。
而这用短短几个字就能说透的问题,今人千言万语也未必能达其真谛。
所以,凡遇古书论,都需用文献学方法,对所涉字词进行训诂学研究,这些自然属国学范畴。
按照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划分,国学研究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智识的学问,一类是关于人生的学问。
前者侧重于认识,后者侧重于实践体悟。
书学也是如此。
书学是关于智识方面的学问。
书法的基础是汉字,研究书法必须研究汉字本体,故此,书学的基础是字学,也即小学,小学又融于国学之中。
所以,国学中的字学或小学,对书学研究有直接作用和影响。
辑校和注疏是国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传统书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在阅读和运用古代书论文献时,必须对其中的字词进行训诂或校注,否则易发生误读。
譬如现在我们时常用”天真烂漫“一词形容书法作品至高的美学境界,但从包世臣《艺舟双楫》中对“烂漫”一词的注解可知,“烂漫”的本意是花开十分,已渐有凋疏之意,用在书法上,则是指笔法粗疏导致的墨法凋疏,字法散乱。
书学还是有关人生体悟的学问。
它不但需要对古代书论进行研究,更需要亲自实践。
美感体验,或者说有关书法美的积淀,是在长期的笔法实践中培养出来的。
2021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三语文仿真卷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语文〔一〕本试卷共10页。
全卷总分值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考前须知: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完毕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一卷阅读题一、〔2021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监测〕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代既是墓志创作的鼎盛期,也是墓志文体的重要变革期。
唐代文学全面繁荣,多种文体均获得了长足开展,这为唐代墓志文体吸收其他文体之长提供了便利条件。
而墓志文体开展至初唐,逐渐固定为单一、程式化的表达范式,内容多歌功颂德,浮泛空洞,实用性与叙事性有余而抒情性缺乏。
体式既定,难出新意,因此招致追求个性张扬、崇尚革新的唐代文人的强烈批判,激发出他们变革墓志文体的创新意识。
而唐代文人往往多体兼擅,亦是唐代墓志文体得以顺利完成自我更新和开展的强大动力。
墓志虽也称颂逝者,抒发哀悼之情,但侧重表达逝者的生平事迹;而哀祭文虽也追记逝者的生平,但侧重于述哀,抒情色彩更为浓重。
唐代墓志文体多方借鉴了哀祭文悼亡述哀的抒情方式,使这一时期的墓志由传统的以表达墓主生平事功为主,逐渐转变为表达与抒情并重,极大地增强了墓志这一实用文体的情感张力。
此外,唐代墓志经常借用哀祭文擅长运用议论的手法,以宣泄沉痛的悼亡情感,激起读者的共鸣,增强艺术感染力,深化作品的情感内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