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桥梁建造技术发展历程的探讨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一、1.1,1.2桥梁工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在交通运输、军事防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促进地区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了许多著名的桥梁,如赵州桥、洛阳桥等。
这些桥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勤劳,也为世界桥梁建设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进入现代社会,我国桥梁工程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开始了桥梁工程建设的探索。
在此期间,我国桥梁工程师克服了许多困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2.1,2.2,2.32.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桥梁建设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桥梁工程建设面临着许多困难。
由于长期战乱,许多桥梁被毁,基础设施严重损毁。
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桥梁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了对桥梁建设的投入和管理。
在这一时期,我国桥梁工程师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努力,成功建设了许多重要的桥梁,如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
这些桥梁的建设,不仅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影响,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2 改革开放时期的桥梁建设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桥梁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我国桥梁工程师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技术,提高建设水平。
他们成功建设了许多世界级的桥梁,如港珠澳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
这些桥梁的建设,不仅展示了我国桥梁工程的强大实力,而且为世界桥梁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2.3 新时代的桥梁建设进入新时代,我国桥梁工程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桥梁建设的投入,推动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
我国桥梁工程师积极拓展国际视野,与世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我国桥梁工程师成功建设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桥梁,如青岛胶州湾大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T3航站楼互通立交桥等。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你知道吗?中国的桥梁工程就像一座座巨大的彩虹,横跨在祖国的大地上,让咱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今天,我就带你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些“彩虹”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记得小时候,咱们村里的路都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走几步就得歇一歇。
那时候,要是能有一条直通山外的大桥就好了!现在想想,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啊。
但是,你知道吗?就在几十年前,咱们中国还没有这么厉害的技术,造桥技术还停留在“土法炼钢”的阶段呢!但是,咱们中国人可不认命。
经过无数工程师和工人的辛勤努力,咱们终于迎来了自己的伟大时刻——有了世界上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铁路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这不仅仅是一座桥,更是咱们中国人自强不息、勇攀科技高峰的象征!从那以后,我国的桥梁建设就像开了挂一样,一路飙升。
从武汉长江大桥到港珠澳大桥,再到现在的雄安新区特大跨海通道,每一步都充满了惊喜和震撼。
这些桥梁不仅连接了城市与城市,更连接了人与人,让咱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说到港珠澳大桥,这可是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哦!它的建成不仅展示了我国强大的工程技术实力,更是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的精神风貌。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站在桥上远眺,那璀璨的灯火仿佛在告诉咱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除了这些超级工程,咱们中国还有好多小巧玲珑的桥梁也很有看头呢!比如杭州的钱塘江大桥,它可是亚洲最长的公路铁路两用桥,既能走汽车也能跑火车,真是太方便了!还有上海的杨浦大桥,虽然不大,但造型独特,夜晚灯光璀璨,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我国的桥梁工程发展得可真快!从最初的土法炼钢到现在的超级工程,咱们中国在桥梁建设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这些桥梁不仅是咱们国家科技进步的象征,更是咱们人民智慧和勇气的结晶!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那句老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是啊,每一座桥梁都是咱们中国人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浅谈桥梁工程的历史与发展

土木工程导论论文浅谈桥梁工程的历史与发展摘要: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中国城镇化的速度逐渐加快,车辆的数量越来越多,道路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各种道路土建工程顺应发展的要求正在逐步的发展和兴起。
其中,桥梁的建造是道路建造里面的一大难题,也是一项具有多年历史的建造技术。
虽然社会的发展正在不断向前,但是桥梁方面的许多问题都亟待解决。
可以这样说:自古以来,桥梁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桥梁的施工以及设计则给工程师们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
世界上的湖泊河流和海峡众多,而这恰恰为桥梁工程提供了发展的方向。
桥梁工程仍值得我们去研究,问题仍然值得我们去钻研去解决。
文中对桥梁的历史发展和如今现状进行了相关的解释和论述,并对桥梁的基本结构和其他方面的桥梁构造基本内容进行了介绍和说明。
关键词:桥梁工程,桥梁历史,桥梁结构,桥梁组成,前景展望,新材料……一、桥梁概念桥梁,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建筑物,称为桥。
桥梁一般由上部构造、下部结构和附属构造物组成,上部结构主要指桥跨结构和支座系统;下部结构包括桥台、桥墩和基础;附属构造物则指桥头搭板、锥形护坡、护岸、导流工程等。
二、桥梁历史(一)古代桥梁古代桥梁以通行人、畜为主,载重不大,桥面纵坡可以较陡,甚至可以铺设台阶。
在有重载马车之后,载重量逐步加大,桥面纵坡也必须使之平缓。
这时的桥梁材料仍以木、石为主,铸铁和锻铁很少使用。
其中主要分为石桥和木桥1、石桥石拱桥:是石桥的主要形式。
据考证,中国早在东汉时期就出现了石拱桥,如出土的东汉画砖像,刻有拱桥图形。
现在尚存的赵州桥,建于公元605-617年,净跨径为37米,首创在主拱上加小腹拱的空腹式拱。
中国古代石拱桥拱圈和墩一般都比较薄,比较轻。
石梁桥:石梁桥是石桥的又一种形式。
中国陕西省西安附近的灞桥原为石梁桥,建于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
公元11-12世纪南宋泉州地区先后建造了十几座较大的石梁桥,其中有洛阳桥,安平桥。
桥梁发展历程 论文

我国桥梁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方向摘要:这是一篇综述性质的文章,从总体上介绍了我国桥梁发展的大致情况,显示了古代中国桥梁的先进水平,同时也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桥梁技术的飞速发展历程。
关键词:桥梁发展引言:我国是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伟大国家。
幅员辽阔,地形多种多样,河流众多;从古至今中国人建设了数以千万计的桥梁,成为华夏文化与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桥梁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曾在东西方桥梁发展史中占有崇高的地位,为世人所公认。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公路交通的迅速发展,桥梁的发展也得到进一步扩大,它已不在局限于河流之上,大峡谷、城市路面以上以及岛陆连接都开始修建桥梁,对桥梁的技术和外形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我国当代的桥梁技术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下面综述我国桥梁发展的历史过程。
1、古桥的萌芽阶段(以西周、春秋为主,包括此前的历史时代)早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
据史料记载,我国周朝时期已建有梁桥和浮桥。
1972年,在春秋时期齐国的京城山东临淄的考古挖掘中,首次发现了梁桥的遗址和桥台遗迹,两处桥梁的跨径均在8 m左右。
2、古代桥梁的初步发展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和三国)战国时期,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在黄河流域及其他地区建造。
坐落在咸阳故城附近的渭水三桥,在古代是很有名的。
三桥包括中渭桥、东渭桥和西渭桥,都是多跨木梁木柱桥。
秦汉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璀灿夺目的发展阶段,这时不仅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的砖,而且还创造了以砖石结构体系为主题的拱券结构,从而为后来拱桥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
从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约在东汉时期,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
3、古代桥梁发展的辉煌阶段(以唐宋为主,包括两晋、南北朝和隋、五代时期)隋代石匠李春首创的敞肩式石拱桥——赵州桥,该桥在隋大业初年为李春所创建,是一座卒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净跨37 m,宽9 m,拱矢高度7.23 m,在拱圈两肩各设有2个跨度不等的腹拱,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
论我国桥梁发展历程

论我国桥梁发展历程论我国桥梁发展历程摘要新中国建立以后,秉承中国古代造桥传统工艺,融合当代造桥技术新理念,我国桥梁技术飞速发展,新建桥以及在建桥不断刷新桥梁界世界记录。
本文通过纵向的历史对比以及横向的国内外同期对比,从总体上介绍介绍了我国桥梁发展的大致情况,显示了古代中国桥梁的先进水平,同时也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桥梁技术的飞速发展历程。
前言在古代,桥梁作为陆路交通的连接枢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经过漫长的五千年发展历程,桥梁甚至形成了自己的独有的一种文化;到如今,它的发展在技术层面上已达到全新的高度。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桥梁的发展随着公路交通的迅速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
桥梁建设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进行着,夸张点说,有缝的地方就有桥!下面是对我国桥梁发展历程的综述。
一,古代桥梁的发展1,萌芽阶段中国最早的桥梁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有独木桥和数根圆木组成的木梁桥,此为中国桥梁的雏形,进入周朝,已建有梁桥和浮桥。
1972年,在春秋时期齐国的京城山东临淄的考古挖掘中,首次发现了梁桥的遗址和桥台遗迹。
2,初步发展阶段此阶段时间跨度从东周末期到东汉。
东周末期单跨与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建造。
进入秦汉后,建筑材料的丰富化使得以砖石结构为主体的拱结构出现。
进入东汉末期,梁桥,浮桥,索桥,拱桥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
3,辉煌阶段这一阶段包括了两晋到宋朝时期。
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名桥。
诸如隋朝时期李春建造的赵州桥,西安的灞桥,河南洛阳的天津桥等等。
最有名的应该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赵州桥,此桥为隋匠李春首创的敞肩式石拱桥。
可以这么说,赵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
4,饱和阶段进入元朝以后,古代桥梁发展几乎没有多大的创造和技术突破,没有涌现出更多的名桥,主要是对一些古桥进行了修缮和改造。
有记录的桥梁大工程有明代江西南城的万年桥,贵州的盘江桥和明代万历年间的放生桥。
二,近代桥梁的发展1,从鸦片战争爆发到新中国的建立,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桥梁主要由外国人建造。
我国铁路桥梁建造技术发展历程的探讨

ZI d l  ̄ nU N . U u ̄ d U● c s
我 国铁路桥 梁建造技术发展历程 的探讨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说起桥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桥梁是连接两岸的重要通道,它不仅承载着人们的出行需求,还承载着国家的发展梦想。
从古至今,我国桥梁工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感受一下那些震撼人心的瞬间。
二、古代桥梁1. 木桥时代在远古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铁器,只能用木头搭建桥梁。
那时候的桥梁,大多是横跨河流、峡谷等地形的简单木板桥。
虽然这种木桥结构简单,但它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象征,见证了人类智慧的结晶。
2. 石拱桥时代随着铁器的出现,人们开始用石头建造桥梁。
石拱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一大创新。
石拱桥的结构稳定,承重能力强,使用寿命长。
在我国,著名的石拱桥有赵州桥、洛阳桥等。
这些石拱桥不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设施,还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瑰宝。
三、现代桥梁1. 钢铁巨龙——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大型钢铁桥梁。
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桥梁工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武汉长江大桥全长约1670米,主桥跨度长达167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钢桁梁悬索桥。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不仅解决了长江流域的交通问题,还为我国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 世界奇迹——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是我国一座跨越伶仃洋的超大型跨海工程。
这座大桥全长约55公里,包括海底隧道、沉管隧道、斜拉桥等多种建筑形式。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展示了我国桥梁工程技术的最高水平。
这座世界奇迹,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枢纽,更是中华民族自信的象征。
四、未来桥梁1. 智能桥梁——雄安新区白洋淀大桥雄安新区白洋淀大桥是一座智能化的桥梁工程。
这座大桥采用了世界上先进的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实现自动驾驶、自动控制等功能。
雄安新区白洋淀大桥的建设,将为雄安新区的交通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也将为我国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试论中国铁路桥梁技术发展与展望

试论中国铁路桥梁技术发展与展望摘要:本文以时间为线索,论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典型特征的铁路桥梁在跨径、结构形式、工程材料、施工工艺、技术装备等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技术进步。
简要地介绍了我国铁路桥梁的现状和解放以来的发展历程,论述了既有桥梁提速后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高速铁路桥梁的特点和设计要求,最后对新世纪铁路桥梁的几个主要发展方向的前景做了评述。
关键词:铁路桥梁; 技术成就; 桥梁科技;展望1我国铁路桥梁的现状铁路桥梁由于荷载大、动力响应剧烈,与公路桥梁相比,其结构形式创新和跨度发展的速度受到了制约。
在众多的铁路桥梁当中,简支的中小跨度桥梁占有很高的比例,主要型式有:1)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跨度一般小于20 m ,1975 年铁道部对小跨度的钢筋混凝土桥编制了标准设计,在4~20 m 跨度范围内编制了8 种不同跨度的定型设计。
2)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20 世纪50 年代初试制的是跨度23.8 m T 型截面的PC 梁,1957 年编制了跨度19.8~27.7 m 的标准设计,以后又生产了31.7 m 的T 形截面的PC 梁,这种跨度梁在目前铁路建设中被广泛的采用。
80 年代后,又设计了24m、40 m 跨度的箱型截面梁。
目前,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最大跨度为64 m。
3) 钢板梁有上承与下承式2 种类型,解放前遗留下来的钢板梁跨度不一,解放后进行定型设计, 目前常见的有32 m 和40 m 两种跨度。
下承式板梁主梁间距大于上承钢板梁,又带有纵横梁结构的桥面系,因此,下承式板梁横向刚度较大,稳定性好。
由于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普遍采用,目前铁路建设中这种型式桥梁很少采用。
20 世纪50 年代至60 年代末,大跨度钢桁梁基本上以连续钢桁梁为主要结构形式,如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
70 年代起,出现了简支的刚性桁梁和柔性拱的组合结构,跨度达112 m (成昆线的迎水村桥) 。
80 年代初建成的汉江钢箱斜腿刚构桥,斜腿底铰中心距176 m ,居世界同类型桥梁跨度第一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铁路桥梁建造技术发展历程的探讨
作者:黄海伦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第09期
摘要:从修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开始,新中国桥梁建造技术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铁路桥梁建设以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为主要标志,桥梁跨径不断提高,结构形式不断创新,从勘测设计、工程材料、施工工艺及技术装备等诸多方面体现出铁路桥梁建造技术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铁路桥梁;技术进步
武汉长江大桥是京广线上的重要桥梁,1957年建成通车,为双层式结构,上层4线公路、下层双线铁路,全桥总长1670m,正桥长1156m。
正桥钢梁计9孔,为3联3*128m连续钢桥梁,是国内首座采用连续桁梁的现代化桥梁;钢材为苏联进口的3号桥梁钢,铆接结构;构件采用胎具组拼,机器样板钻孔,钢梁制造精度很高。
公路面行车道为混凝土板与钢纵梁结合共同受力的结合梁,是我国采用结合梁的开端。
桥梁深水基础首次采用钢板桩围堰管桩基础,钢筋混凝土管桩直径
155cm,振动打桩机振动下沉,是我国深水基础结构形式的第一次飞跃,该深水基础施工技术曾全面推广。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标志着我国自力更生建设现代化大跨度铁路钢桥的开端。
京沪线南京长江大桥1968年建成通车。
全桥铁路部分长6772m,公路部分长4588m,正桥长1576m;主跨为3联3*160m连续钢桥梁,另加1孔128m简支桥梁。
该桥应用了许多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钢桥梁在支点处加高,下弦呈曲线形,上弦平直;主桁材质为新开发的国产16锰桥梁钢,铆接结构;但公路纵梁为焊接,铁路纵横梁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对我国栓焊梁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公路行车道板为陶粒轻质混凝土,铁路面首次铺设长钢轨。
正桥基础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有4种类型:筑岛重型混凝土沉井基础(沉入土面以下约55m)、深水浮式钢筋
混凝土沉井基础、钢板桩围堰管柱基础、沉井加管柱基础,后2种基础是武汉长江大桥管柱基
础的发展,管柱直径由155cm加大到360cm,并引进了预应力技术,由普通混凝土管柱发展成预应力混凝土管柱。
南京长江大桥建桥新技术,获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是我国现代化铁路桥梁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建成于1994年的九江长江大桥,是京九铁路大动脉上跨长江的关键工程,其主要技术成果为:首创“双壁钢围堰大直径钻孔桩基础施工法”,此种新型施工技术,可在长江中全年进行基础施工,荣获国家优秀设计金质奖;首次将“触变泥浆套”和“空气幕”工艺用于下沉深度达50m的正桥和
引桥沉井基础,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铁路引桥首次采用当时国内最大跨度的整体式40m无碴无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首次在国内采用最大跨径216m的三跨连续刚性梁柔性拱结构,首
创216m大跨跨中合拢及柔性拱合拢工艺;研制并成功运用屈服强度不小于412Mpa的新钢种
15MnVNq,最大板厚达到56mm,且很好地解决了其焊接技术问题,使国产高强度桥梁用钢进入了
世界先进行列;研制成功材质为35VB的M27、M30大直径高强度螺栓,并制订了相应的施拧工艺;自行设计制造吊重300t的双臂走行式架桥机,在当时为我国起重量最大的架桥机;首次采用双层吊索塔架全悬臂架设跨度180m钢梁,为国内全悬臂架设钢梁达到的最大跨度;在国内首次采用抑制吊杆振动的新型“质量调谐阻尼器”(TMD)技术,解决了三大拱中吊杆的风激涡振问题。
九江长江大桥在设计、施工中采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代表着当时我国桥梁建设技术水平和科持发展水平,被誉为公铁两用桥梁建设的一座新的里程碑,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建筑工程“鲁班奖”。
1995年竣工的攀枝花铁路单线桥,采用主跨跨度168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为当时我国同类型铁路桥梁中最大跨度。
1998年建成的石长铁路长江湘江大桥,正桥为62m+7*96m+62m跨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该连续梁采用特制的造桥机以预制节段拼装的方式进行施工,预制节段梁块重量150t;这是我国首次采用大跨度造桥机进行铁路预应力连续梁架设施工。
1999年建成的长东黄河铁路二桥,全桥长13.01km,采用了国产新钢种14MnNbq钢及整体节点新技术;该桥实际施工工期为12个月,月成桥进度超过一公里,创下新的建桥速度。
2000年建成通车的芜湖长江大桥,其技术创新的主要成就体现在:(1)主要跨采用
180m+312m+180m板桁结合结构低塔斜拉桥新桥型,是我国第一座公铁两用低斜拉桥,第一次在正桥采用钢梁与公路桥面混凝土板结合的板桁组合结构,主孔312m也是国内目前公铁两用桥梁的最大跨度;(2)研制开发了高性能14Mbq钢,该种强度适度﹑厚板效应不明显﹑可焊性好﹑韧性和抗断裂性好,为我国大跨度桥梁用钢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国产新钢种:(3)正桥钢梁采用厚板(50mm)组成的全焊箱型杆件和整体节点构造,推动了我国桥梁焊接技术的发展;(4)312m主跨采用跨中合拢新技术,实现跨中精确合拢;(5)主塔墩采用30.5m双壁钢围堰钻孔桩低承台基础,抽水水头差达42m;副跨采用吊箱围堰大直径钻孔桩高承台基础,为国内首次。
芜湖长江大桥工程建设,在桥梁结构、工程材料及施工工艺等多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该桥5项科研成果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3项为国内领先水平,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并纳入相关的规范和工艺;它的建成在总体上把我国桥梁建造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被誉为继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后,我国铁路桥梁建设的第四个里程碑,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建筑工程“鲁班奖”和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
2005年建成通车的宣杭铁路东苕溪奉口大桥,主桥跨度112m,为国内第一座铁路尼尔森体系钢管混凝土提篮型拱桥。
青藏铁路拉萨河大桥,是青藏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是全线唯一的非标准设计特大型钢管混凝土拱桥。
该桥地处海拔3670m、桥长928m,主桥采用连续与钢拱组合型结构。
大桥于2005年5月提前胜利竣工,为在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等恶劣生态环境下建造桥梁积累了宝贵的工程经验。
2005年建成的宜万铁路万洲长江大桥,正桥采用单拱连续钢桁梁桥式,其360m钢桁拱主跨在世界同类型铁路桥梁中居领先地位。
宜万铁路宜昌长江大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与钢管混凝土组合桥式结构,其主跨为130m+2*275m+130m,跨度将在国内同类型铁路桥中位居第一。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主跨504m,为目前世界上主跨最大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实现了我国公铁两用大桥主跨从300m到500m级的飞跃;大桥上层为公路、下层为四线铁路,铁路设计时速200km,为我国第一座能够满足高速铁路运营的大跨度斜拉桥;该桥可同时承载2万吨的载荷,是世界上载荷最大的公铁两用桥。
南京大胜关大桥是京沪高速铁路、沪汉溶铁路、南京地铁过江的通道,其主桥采用六跨连续钢桁拱结构;设计时速300km/h,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设计核载为六线轨道交通,是目前设计荷载最大的高速铁路桥梁;主桥最大跨度336m.是时速300km级别中最大跨度的高速铁路桥梁。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和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的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铁路桥梁建造新水平的标志性工程。
参考文献
[1]中国铁路桥梁史.中国铁路桥梁史委员会[M].北京: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7.
[2]九江长江大桥技术总结.铁道补大桥工程局[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3]周孟波,秦顺全.抚湖长江大桥大跨度低桥塔斜拉桥板桁组合结构建造技术[M].北京: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