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建成后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三峡工程的作用

三峡工程的作用

三峡工程的作用
一、防洪屏障:三峡工程建成后,当正常蓄水位到175米时,有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能够控制百年一遇的洪水,如遇千年一遇洪水时,配合运用沿江各分蓄洪区,可以防止长江两岸发生毁灭性灾害。

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守护神。

二、发电建功:三峡建坝后,滔滔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发电,效益相当可观,设计年发电846亿千瓦/时,位居世界第一,相当于建了10座大亚湾核电站。

三、航运通畅:万吨级船队将通江达海,可直抵重庆朝天门港,航运成本可降低37%。

四、养殖致富:1150平方公里的库面形成,除去航道,仍有近700平方公里水面,库区将成为虾、贝、鱼、鹅、鸭等庞大的淡水水产养殖基地。

五、旅游更旺:葛洲坝(相关,行情)和三峡大坝将成为三峡旅游的新亮点,并将形成老三峡神韵不减、新三峡风光无限的旅游新格局。

六、开发性移民:兴建三峡工程,实施百万大移民,这将给库区两岸带来千载难逢的经济腾飞的良机,并有力地促进一个个优质工业新区在库区崛起。

第 1 页共 1 页。

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自从长江三峡大坝建成以来,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备受关注。

这个巨大的水利工程不仅为中国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水质、生物多样性和泥沙沉积等方面入手。

首先,长江三峡大坝建成后,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由于大坝截断了水流的自由流动,水库中的水流速度减慢,水体与岸边的交换也减少,导致大量的有机废料在水体中积聚。

这些有机废料分解产生氨氮和硝酸盐等化学物质,对水生生物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此外,大坝水库的堆积沉积物也被废料覆盖,导致富营养化现象的加剧。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水质,还可能污染下游的农田和饮用水源,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风险。

其次,长江三峡大坝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大坝阻隔了鱼类等水生动物的迁徙路径,很多鱼类无法完成其生存繁殖的周期。

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鱼类繁殖基地之一,但大坝的建成导致了鱼类的数量急剧下降。

一些特有的鱼类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这对于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另外,长江三峡大坝的建设也对泥沙沉积产生了显著影响。

在大坝建成前,长江一年四季都会带来大量的泥沙沉积到下游的农田和河道中,为农业生产和河岸生态环境提供了养分。

然而,大坝阻断了泥沙的顺流运动,在上游堆积了大量的沉积物。

这不仅导致下游的土壤贫瘠化,还加速了海洋侵蚀,造成河道淤积。

这些问题不仅给农田带来了严重的困扰,还加剧了下游城市的洪水风险。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措施。

例如,在大坝下游建设了一系列的污水处理设施,以减少废水的排放。

同时,也积极推动了退耕还林还草和植树造林等生态恢复项目,以保护受影响的自然生态系统。

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大坝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

三峡大坝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PPT

三峡大坝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PPT
三峡大坝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环境工程教育一班 鲁小川 学号:20108146
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从开始设计起就遭到环保人士和部 分科学家的反对,于1994年开始动工。从2003年完工至今,诸多县城, 上百个乡镇纷纷被淹没,约140万人被迫迁移。自2003年七月大坝开始 蓄水以来其带来的 负面效应逐渐显现, 环境问题· 生态影响远超出论证报告所估 计的范围和强度。根据台湾的研究报告表明,三峡水库蓄 水后,对台湾的东海渔业资源产生不良影响。而国内根本 不让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生态系统的改变,从河流变湖泊,一些生物生物可能会绝 种。比如到上游产卵的鱼,巨大的水体会影响到局部生物 降水等。修建堤坝积聚了很多的泥沙在大坝周围,水的浑 浊,还有中下游的泥沙的减少对环境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六:大坝的建成不光对下游的省 市生态气候有着明显的影响,对 旁边的重庆市的影响也是非常大 的。由于对汛期和旱期的天气变 幻的判断以及水利调度的偏差, 导致重庆多次发生严重的旱灾和 涝灾。 2004年秋, 三峡水库调度出现错误,为了保 证发电机能够正常运行,在洪水 期间抬高蓄水位,加重上游特别 是开县万州的洪水灾害。同样 2006年夏天三峡水库调度再次 出现错误,虽然重庆库区已经出 现旱灾的迹象三峡水库仍然大规 模“泄洪”,造成水库水位不足, 加重重庆旱灾的程度。
五:三峡大坝建成后对库区周边的生态气候影响也 是尤为明显,特别是下游的湖北以及湖南地区。由 于大坝的蓄水截断了长江下游以前常年有河水流淌 的河段,再加上水利调度的一些人为的失误和不周。 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大坝下游的这些省市的一些大 小湖泊的蓄水量逐年下降,水量严重不足,具有代 表性的就是——洞庭湖和鄱阳湖。
一:山峡蓄水之后,水流变缓, 河流的自洁能力大减,三峡库 区水质明显变差,特别是过去 水质好的支流河段,水质恶化 问题更是严重。三峡工程论证 时三峡河段的水质是全国各河 流河段中最好的,大部分河段 属于二类水。虽然现在的三峡 河段的水质是三类水,但是由 于这期间的水质指标更改,现 在的三类水只相当于过去的四 类水。由于三峡库区的水质不 断恶化,三峡库区的各县市都 开始寻求其他的生活用水水源。 可见三峡水库水质问题之严重。

三峡大坝对库区的影响

三峡大坝对库区的影响

三峡大坝对库区的影响
三峡大坝是中国于1993年建成的世界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它位于
中国湖北三峡库区江汉两岸,其改造了江汉流域历史悠久的植被、水体及
地质结构。

三峡大坝是一座世界级的水库,它被认为是中国人类历史上最
重要的水利工程,因为它极大地改变了江汉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三峡大坝在库区的影响十分巨大,它改变了库区的河流景观,使得库
区湖水面积扩大了,改变了湖水表面的植被、水体及地质结构。

三峡大坝
还带来了水库放水和调节的效果,对库区进行了科学管理,使得湖水流量
得到改善。

三峡大坝还使库区水质受到改善,因为三峡大坝的建成导致库区里水
位和涨落都有变化,尤其是有机磷物质浓度的降低,因此改善了库区的水质。

此外,三峡大坝的改建也使得库区湖岸景观及湖泊生态系统都得到改善,湖岸的植物组成发生改变,湖泊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增加,湖泊美丽的景色和环境也得到改善。

除此之外,三峡大坝的建成带来了江汉流域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变
了库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使库区经济更加发达,地区经济更加繁荣,
改善了民生状况,也得到了民众的普遍认可。

三峡工程的影响范文

三峡工程的影响范文

三峡工程的影响范文
三峡工程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其实施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它可以被称为一次巨大的改变。

首先,三峡工程的建成将促进湖北省流域经济的发展。

三峡工程可以利用长江水源进行再分配,促进湖北省下游河流地区的水利设施建设,这将大大促进湖北省内部流域经济的发展,并有效减少洪涝灾害的危害。

其次,三峡工程也可以促进长江及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峡工程的建成将改善包括四川、重庆、湖南、安徽、江苏等地在长江下游的经济环境,大大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这些地区在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是全国最快的。

第三,三峡工程还可以控制长江洪水,改善洪涝灾害的影响。

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低洼河段的洪水发生频率将大大减少,这将有助于减少长江中游和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破坏程度,同时也将有助于改善中游、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此外,三峡工程还可以改善长江河流水质,为上游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下游地区带来更加优质的生活水资源,极大地改善了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最后,三峡工程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浅谈建立三峡大坝对生态方面的影响

浅谈建立三峡大坝对生态方面的影响

浅谈建立三峡大坝对生态方面的影响摘要:“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三峡大坝,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从最初的设想、勘察、规划、论证到正式开工,经历了75年。

在这漫长的梦想、企盼、争论、等待相互交织的岁月里,三峡工程载浮载沉,几起几落。

如今的建成,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发挥了无法计数的伟大效益。

但是其在生态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无益的。

2011年,千湖之省湖北省发生60年一遇大旱,随后急转为涝,三峡大坝又一次被推向封口浪尖。

纵观近年,多灾害性气候,近年(今年尤为严重)各地暴雨,09年重庆洪灾,08年汶川地震,三峡大坝一直饱受非议,其对生态环境影响一时间众说纷纭各执其词,因此调研三峡大坝对生态方面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

关键词:三峡大坝防洪发电航运生态一、三峡大坝简介1.概况三峡大坝,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

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

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在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运效益外,其18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和847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三峡大坝荣获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世界纪录,其规模宏大、综合效益显著、涉及面广、影响深远。

2.运作原理三峡水利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三大部分组成。

枢纽建筑物总体布置格局为:河床中部布置泄洪建筑物,两侧布置电站坝段和坝后式厂房,左、右厂房分别设置14台和12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通航建筑物均布置在左岸。

三峡电站全部建成后,共装有32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240万千瓦。

三峡工程建成后所形成的水库全长660公里,回水由大坝直达重庆,属典型的河道型水库。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175米,防洪限制水位高程14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利与弊,现在,就让我们谈谈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利1、防洪效益大。

三峡水库运行时预留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削减洪峰流量达2、水电站大。

三峡水电站将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地下厂房装有6台水轮发电机组),外加两台5万千瓦时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达1000亿度,将是世界最大水电站。

3、航运效益显著。

三峡水库回水至西南重镇重庆市,它将改善航运里程660公里,使重庆至宜昌航道通行的船队吨位由现在的3000吨级提高至万吨级,年单向通航能力由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

称三峡工程为世界上改善航运条件最显著的第一枢纽工程当之无愧。

4、世界上工程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弊1.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三峡水库蓄水期间的高水位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包括哋震、滑坡、岩崩、泥石流等。

从至今还保存的叙利亚境内的最古老水库坝算起,人类已有三千三百多年筑坝历史,但建造坝高超过一百米、二百米甚至三百米的高坝,还只有五六十年的历史。

对于三峡建成后蓄水的初期的地质灾害的大幅度增加,一定要让大家认识到,不是三峡制造了地质灾害,而是三峡的水位变化让原来高海拔处的一些潜在的地质灾害的地形,得到了提前的释放。

这些潜在的地质滑坡体经过蓄水初期几年的考验,最终一定会减少未来的地质灾害。

除此之外,河流沿岸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河水的能量不断切割河谷导致的地质变形造成的。

因此,把河流中的水能利用发电之后,一定会从根本上减少地质灾害的成因。

所以,现实世界中我们经常看到:凡是水能资源丰富的地区,都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同时凡是水能资源被完全开发若干年之后,地质灾害就会变得很少发生。

例如,国内的丰满、新安江,欧洲的法国所有水电开发充分的地方,我们很少听说哪里出现了地质灾害。

即便就是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比非就是像人们所说的那么邪乎。

例如,官方比较公认的说法之一,是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的四大家鱼数量明显减少,渔业经济受到巨大损失。

三峡大坝建成后的影响

三峡大坝建成后的影响

课程:水环境保护金融学2011132204 陈志芳2012、11、27目录●憧憬三峡大坝●游三峡大坝●三峡大坝简介●专家对建造三峡大坝的见解●三峡大坝建成后的影响●怎样对待所造成的影响憧憬三峡大坝世界上,没有哪一条江河,能够像长江三峡这样,拥有长达200公里的山水画廊,拥有7000年的文化积淀。

在没修三峡工程之前,说到三峡,人们就会想到李白笔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千古绝唱。

今天,再说到长江三峡,人们就会想到毛泽东“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著名诗句。

修建宏伟的三峡工程,改造三峡河段的天然河道,开发长江三峡水力资源,造福中国人民,是中国几代领导人和水利专家的梦想。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梦想变成了现实。

在我来宜昌上学之前,三峡大坝的声名早就如雷贯耳。

它经常在各种资料报刊上出现,甚至于高考前的茫茫题海中,三峡大坝这四个字就如神仙般腾云驾雾而来,而这时,枯燥的题目突然变得生动起来,烦闷的心像拂过一缕清风般变得轻松明媚。

三峡大坝,我无时无刻不在憧憬着,即使只是看到报刊上模糊的黑白照,我也不得不为它的壮观所深深地吸引。

我想,总有一天,我要一睹它的芳容。

游三峡大坝而这个梦想终于在我上大学之后实现了。

今年五月份,我拿着年卡去了一次三峡大坝,进入之后,坐车到第一个景点:坛子岭。

坛子岭,三峡大坝景区的制高点,因其顶端观景台形似一个倒扣的坛子而得名,该景区所在地为大坝建设勘测点,海拔262.48米,是观赏三峡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不仅仅能欣赏到三峡大坝的雄浑壮伟,还能观看壁立千仞的“长江第四峡”双向五级船闸。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站在这里,才真正感受到它的壮观和无可替代的壮美,也终于体会到古代诗人为何总会在登高远眺时高吟一首美丽的诗篇,而我此刻激动的心情就连诗篇也难以尽述。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来到这里,真真切切地看到曾经憧憬过无数次的地方,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不得不感叹这个工程的浩大,它就像个磁场一样牢牢地吸引着我,使得我的思想、我的文字只为它运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水环境保护金融学2011132204 陈志芳2012、11、27目录●憧憬三峡大坝●游三峡大坝●三峡大坝简介●专家对建造三峡大坝的见解●三峡大坝建成后的影响●怎样对待所造成的影响憧憬三峡大坝世界上,没有哪一条江河,能够像长江三峡这样,拥有长达200公里的山水画廊,拥有7000年的文化积淀。

在没修三峡工程之前,说到三峡,人们就会想到李白笔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千古绝唱。

今天,再说到长江三峡,人们就会想到毛泽东“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著名诗句。

修建宏伟的三峡工程,改造三峡河段的天然河道,开发长江三峡水力资源,造福中国人民,是中国几代领导人和水利专家的梦想。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梦想变成了现实。

在我来宜昌上学之前,三峡大坝的声名早就如雷贯耳。

它经常在各种资料报刊上出现,甚至于高考前的茫茫题海中,三峡大坝这四个字就如神仙般腾云驾雾而来,而这时,枯燥的题目突然变得生动起来,烦闷的心像拂过一缕清风般变得轻松明媚。

三峡大坝,我无时无刻不在憧憬着,即使只是看到报刊上模糊的黑白照,我也不得不为它的壮观所深深地吸引。

我想,总有一天,我要一睹它的芳容。

游三峡大坝而这个梦想终于在我上大学之后实现了。

今年五月份,我拿着年卡去了一次三峡大坝,进入之后,坐车到第一个景点:坛子岭。

坛子岭,三峡大坝景区的制高点,因其顶端观景台形似一个倒扣的坛子而得名,该景区所在地为大坝建设勘测点,海拔262.48米,是观赏三峡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不仅仅能欣赏到三峡大坝的雄浑壮伟,还能观看壁立千仞的“长江第四峡”双向五级船闸。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站在这里,才真正感受到它的壮观和无可替代的壮美,也终于体会到古代诗人为何总会在登高远眺时高吟一首美丽的诗篇,而我此刻激动的心情就连诗篇也难以尽述。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来到这里,真真切切地看到曾经憧憬过无数次的地方,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不得不感叹这个工程的浩大,它就像个磁场一样牢牢地吸引着我,使得我的思想、我的文字只为它运转。

我情不自禁地想,人类的智慧该是多么伟大,才能完成这举世瞩目、无与伦比的大工程!三峡大坝简介三峡大坝,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

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工程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元人民币。

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长2309米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全线浇筑达到设计高程185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

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在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运效益外,其224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为世界第一,1000多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居世界第一(伊泰普水电站第二其为948.6亿度),三峡大坝荣获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世界纪录。

2008年6月6日《中国工业发展报告——中国工业改革开放30年》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专家和学者评选出了“中国工业改革开放30年最有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三峡工程名列其中。

三峡大坝是举世闻名的大工程,为了完成这个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伟大工程,其间耗费的人力物力难以尽数。

当然,三峡大坝使全民族受益的事实毋庸置疑,它的功劳也是无可比拟的。

三峡的年发电量和航运效益是很可观的,防洪也是功不可没的。

但它同样近似一把双刃剑,长江三峡大坝的一些副作用必须密切关注。

在生态方面,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将会对当地大范围的生态造成影响,像当地植被的破坏,气候的变化,对各种动植物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距有关报道,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附近的气候发生了异常,应该转暖的时间却还是很寒冷。

也有一些地方山体滑坡增加了很多,可能跟三峡工程有关。

一些生物像鱼类因为蓄水等一些原因改变了生活的环境,使得它们的洄游受到了影响,而这直接影响了这个种群的繁殖。

除此之外,湖北,这个素有“千湖之省”的水乡泽国,目前正在承受一场干旱剧痛,大量湖泊裸露出龟裂的湖底。

而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遇到了空前的“水危机”,水域面积仅为去年同期的1/10,创下历史最低纪录。

“水乡”江苏省同样未能幸免,南京溧水石臼湖已经基本干涸,数万亩螃蟹养殖场绝收,人民苦不堪言。

近年来,中国南方频现异常气候,四川和重庆等地出现酷热、大旱以及暴雨等异常天气,三峡时常成为矛头所指。

很多人认为,是三峡工程导致气候发生变化,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及其少见的干旱。

据报道,因为三峡大坝的修建,三峡大坝附近还有大规模的移民。

原来生活在三峡一带的人都不得不放弃了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到新的环境去,移民带来的社会问题如怎样安置移民、安置到哪里合适等并不能忽视。

专家对建造三峡大坝的见解在三峡工程建设以前,长江上游的泥沙将大量淤积在大坝内的问题就引起了已故中国著名的水利专家、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黄万里的担忧,在他看来,三门峡水利枢纽就则是一个最为现实的案例。

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的三门峡水库于1960年建成运营。

该水库仅在建成几年的时间里,大量泥沙就淤塞了三门峡水库和渭河的下游河道,潼关河床抬升近5米,淹没了渭河下游大片土地,几十万库区农民被迫迁移,若继续发展,严重威胁关中平原和西安市的安全。

这些直接导致三门峡水库多次改建,降低水位运用,国家遭受了巨大损失。

其实,早在1956年5月,黄万里就向黄河流域规划委员会提出了《对于黄河三门峡水库现行规划方法的意见》,全面否定苏联专家关于三门峡水库的规划,但有关部门听不进他的建言。

1958年11月25日,三门峡工程开始黄河截流。

1960年6月高坝筑至340米,开始拦洪,同年9月关闸蓄水拦沙,是年潼关以上渭河大淤,淹毁良田80万亩,一个小城被迫撤离。

库内的水位在涨,库区的农民一批批挥泪踏上离乡背井之路。

这一切几乎都在黄万里老先生的预见中。

其实,黄万里只是本着科学家的视角,说出了关于黄河及泥沙与三门峡大坝问题的科学的真话,可是他的想法并没有被大多数人认可,甚至因此,他被打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文革”中更贬他到三门峡挖厕所以示惩罚。

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谁又能保证工程更为浩大,关乎更多人利益的三峡大坝不会重蹈三门峡水库的覆辙呢?因此,这场教训让黄万里在三峡工程上马前就提出了劝谏,要求三峡水库停止修建,以免重蹈三门峡覆辙。

在给中央领导上书的一封信里,黄万里认为“此坝蓄水后不出十年,卵石夹沙随水而下将堵塞重庆港”。

按黄万里的研究,长江上游最重要的造床料为砾卵石。

卵石不同于泥沙,泄沙孔排不出去。

若建了大坝,每年上亿吨的卵石将无法出川,而在上游淤积起来。

到时候,重庆市江津北碚等县将遭洪水没顶之灾,只能炸掉大坝,把石碴连同历年沉积的卵石用船运出峡。

黄万里老先生撰文指出:“(长江三峡)造坝截断沙流,使上游洪水抬高,泛滥频繁;下游停止造地,滩涂侵蚀。

所以世界上有些国家已停止修建拦河大坝。

例如巴西把原计划在亚马逊河上修建而未动工的25座水坝全部搁置起来。

在马来西亚,全国人民反对修建40亿美元的沙涝越巴昆大坝。

在印度,停建了已动工八年的赛伦特大坝。

在澳大利亚,取消了富兰克林河上修建塔曼斯尼大坝的计划。

为了发电,拦河筑坝虽能利用水力,但会影响地貌,危害民生。

所以人们一般在源头利用水力发电,不致产生显著的害处,或者改用火力或原子能发电。

第二,从经济观点来看,三峡大坝每千瓦的成本既高,工期长达17年;不如考虑改修许多个大中型50至100万千瓦站,陆续修建,5年建成一个,年有所成而回收资金,经济效益更为合算。

第三,从国防观点说,大坝之成无异制造一弱点资敌。

若使电厂被毁,则华中工业瘫痪;若使大坝被毁,则两湖三江人民沦为鱼鳖。

”在三峡大坝决定修建后,黄万里老先生写下了《哭长江三峡大坝开工》的七言绝句,他预言:“……更多的水中漂游着的悬沙也部分沉积下来,堵塞住重庆港,断绝航道。

洪水时抬高水位,壅及上游合川江津一带,淹没较两县更低洼之地,那里人口数十万,可能发生十倍于1983年7月底安康汉水之灾,惨绝人伦。

这就是长江干流永不可修高坝的理由。

若重来一个81年7月当地的洪水,则只要一次大峰便可成灾。

“事实上,三峡水库近来的卵砾石来量并没有像黄先生估计的这么多。

四川盆地周围从长江支流带来的卵砾石,其实在到达成都平原后,大部分都已经被淤掉了,真正进入三峡水库的卵砾石其实很少。

”三峡工程泥沙专家组组长、今年已经83岁的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张仁告诉记者,工程论证时测量得到的卵砾石来量是每年约30万吨,这远远小于黄万里当初的测算。

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祝从文看来,通常的情况下,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多雨季节,也容易出现洪涝灾害,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湖北、江西、江苏、浙江、湖南、安徽、上海等地均出现了不成程度的干旱。

不过祝从文否认了三峡工程蓄水导致了长江中下游严重干旱的说法。

他说,只要三峡大坝进行正常的放水,就不会威胁下游的供水,它也不会导致下游地区出现大面的干旱。

“现在长江下游地区的异常干旱应该是大尺度的气候变化,这与全球的气候环境变化有关,单纯一个水利工程项目不会对大尺度的气候系统发生影响。

”祝从文认为,现在一些人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异常干旱归罪于三峡工程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因此,将长江下游地区的干旱以及南方气候的异常完全归罪于三峡大坝的建造,是不合理的。

三峡大坝建成后的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实事求是,从科学上讲,过去主要担心的是移民问题,认为人的问题最复杂,这是最大的问题。

实际上,移民问题不是最大的问题。

因为人口本身是可以流动的,加之三峡地段处山区,这些地区人口的生活水平也并不高,移民到平原等生产、生活更好的地区是能够为人们所接受、理解的。

尽管后来有增加移民量的“翘尾巴”问题,但还是相对容易解决。

其他一些问题可能是长期的,很不容易解决的。

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第一:长江中流动能量——鱼群的回游通道的建设十分必要的,部分植物和动物群落得迁移和保护。

回流鱼群的影响是看不见的,它可能是保持一个河道通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现在的研究也是很不够的,主要是对鱼类的跟踪比天上的候鸟还要困难。

水中鱼类的迁徙和变化是否会带来严重的人类健康问题,现在还不好讲这个话。

眼下的洞庭湖流域出现疫情非常严重的血吸虫病与鱼类多年受大坝阻截有否关系,这是需要进一步调查取证的。

长江中的一些鱼类资源是世界特有的,比如白暨豚、鲟鱼、江豚等。

白暨豚可能成为了一种比大熊猫还要珍贵的鱼类资源了。

鲟鱼他们所产卵要在长江上游孵化,这些幼鱼对于上游江中淤积物的清理具有不可轻视的巨大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