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_习题答案《化工热力学》(通用型)第二版(_作者:李永红_马沛生)

第五章_习题答案《化工热力学》(通用型)第二版(_作者:李永红_马沛生)
第五章_习题答案《化工热力学》(通用型)第二版(_作者:李永红_马沛生)

盐类的水解习题及答案

盐类的水解练习题 1、在pH为3的FeCl3溶液,pH为11的Na2CO3溶液和pH为3的盐酸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的浓度分别为:C1、C 2、C3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C1<C2<C3B.C1=C2>C3 C.C1>C2>C3D.无法判断 2.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其中属于盐类水解反应的是 A.NH4++2H2O NH3·H2O+H3O+ B.HCO3-+ H2O H3O+ + CO32- C.HS-+H+=== H2S D.Cl 2+H2O H++Cl-+HClO 3.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NH4+浓度最大的是 A. NH4Cl B. NH4HSO4 C. CH3COONH4 D. NH4HCO3 4. 蒸干FeCl3水溶液后再强热,得到的固体物质主要是 ·6H2O (OH)3 D. Fe2O3 5. 一元酸HA溶液中,加入一定量强碱MOH溶液后,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A-) ≥ c(NH4+) B. c(A-) ≤ c(M+) C. 若MA不水解,则c( OH―)<c(A-) D.若MA水解,则c( OH―)>c(A-) 6. 把氢氧化钙放入蒸馏水中,一定时间后达到如下平衡: Ca(OH)2(s) Ca2++2OH- 加入以下溶液,可使Ca(OH)2减少的是 A. Na2S溶液 B. AlCl3溶液 C. NaOH溶液 D. CaCl2溶液 7. 当Mg(OH)2在水中达到溶解平衡时:Mg(OH)2Mg2++2OH-要使Mg(OH)2进一步溶解, 应向溶液中加少量的固体是 A. NH4Cl B. NaOH C. Na2CO3 D.干冰 8. 某氨水中c(NH4+)= mol / L时达到电离平衡,若向其中加入c(NH4+)= mol / L的NH4Cl 溶液后,NH3·H2O的电离程度将 A.增大 B. 减少 C.不 变 D.无法判断 9.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在加热时pH值变小的是 A. 氯化铁 B.氯化钠 C.盐 酸 D. 碳酸钠 10. 盛有 / L的NaHCO3溶液和酚酞试液的试管,在室温时,溶液为无色,加热时为粉红色, 这是因为 A. NaHCO3在加热时变成碱性更强的Na2CO3 B.水分蒸发使NaHCO3的浓度增大 C. 加热促进NaHCO3的水解,碱性增强 D. NaHCO3在加热时变成红色 11.已知K2HPO4溶液中,HPO42―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对于平衡: HPO42― + H2O H3O++ PO43-,欲使溶液中c(HPO42-)、c(H3O+)、c(PO43-)三种离子溶度均减小,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水 B.加热 C.加消石灰 D.加硝酸银 12.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钠和冷水反应 Na+2H2O====Na++2OH-+H2↑ B.氯气与水反应 Cl2+H2O====2H++Cl-+ClO-

应用化工热力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应用化工热力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一: 设计完全互溶体系低压条件下,气液平衡泡点温度和气相组成的计算程序。并采用该程序计算甲醇(1)—水(2)体系: 1,压力为101.325KPa,液相组成x1=0.40时的泡点温度和气相组成. 2,压力为101.325KPa,液相组成x1=0.30时的泡点温度和气息组成. 已知该体系液相活度系数满足Wilson方程,A12=0.2972,A21=1.3192。

涉及公式 Wilson方程:lnr1=-ln(x1+x2*A12)+x2[A12/(x1+x2*A12)-A21/(x2+x1*A12)]; lnr2=-ln(x2+x1*A21)+x1[A21/(x2+x1*A21)-A12/(x1+x2*A21)]; 其中A12=0.2972,A21=1.3192; r1:甲醇的活度,r2表示水的活度; x1:液相中甲醇的摩尔分数;x2:液相中水的摩尔分数; 查得的安托万方程lnP i s=A-B/(T+C),P i s单位是mmHg,T的单位是K。 甲醇安托万方程参数如下:A=18.5875,B=3626.55,C=-34.29, 水的安托万方程参数如下:A=18.3036,B=3816.44,C=-46.13 y1= x1* r1* P1s/p; y2= x2* r2* P2s/p; P1s:甲醇的饱和蒸汽压,单位:Pa; P2s:水的饱和蒸汽压,单位:Pa y1:气相中甲醇的摩尔分数;y2:气相中水的摩尔分数; p:给定环境压力,单位:Pa;T:所求温度,单位:T 题目二: 有一台并流换热器,燃气的压力为0.1013Mpa,温度为1400K,换热后温度降至810K。水以1.2吨/h,1Mpa,423K进入换热器,产生1Mpa,533K的过热 =4.56KJ/Kg· K。大气环境温度为298K,燃气可蒸汽送出,燃气的平均热容C p 燃 视为理想气体,忽略换热过程压降,假设燃气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 ⑴计算该过程的有效能损失及目的有效能效率。 ⑵试画出换热器的热利用线图,并由此图讨论如何降低换热器换热过程的有效能损失。

化工热力学(下册)第二版夏清第2章吸收答案

第二章 吸收 1. 从手册中查得 KPa 、25 ℃时,若100 g 水中含氨1 g ,则此溶液上方的氨气平衡分压为 KPa 。已知在此组成范围内溶液服从亨利定律,试求溶解度系数H (kmol/ (m 3·kPa))及相平衡常数m 。 解:(1) 求H 由33NH NH C P H * = .求算. 已知:30.987NH a P kP *=.相应的溶液浓度3NH C 可用如下方法算出: 以100g 水为基准,因为溶液很稀.故可近似认为其密度与水相同.并取其值为 31000/kg m .则: 3333 31/17 0.582/1001 1000 0.582 /0.590/() 0.987NH NH NH a C kmol m H C P kmol m kP *= =+∴===? (2). 求m .由333 333330.987 0.00974 101.33 1/17 0.0105 1/17100/18 0.00974 /0.928 0.0105 NH NH NH NH NH NH NH NH y m x P y P x m y x ** **== = ===+=== 2. kpa 、10 ℃时,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可用p O2=×106x 表示。式中:P O2为氧在气相中的分压,kPa 、x 为氧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试求在此温度及压强下与空气充分接触后的水中,每立方米溶有多少克氧。 解: 氧在空气中的摩尔分数为0.21.故: 222 26 6 101.330.2121.2821.28 6.4310 3.31106 3.3110O O a O O P Py kP P x -==?====??? 因2O x 值甚小,故可以认为X x ≈ 即:2266.4310O O X x -≈=? 所以:溶解度6522232()6.431032 1.1410()/()11.4118()g O kg O kg H O m H O --????= =?=?????

化工热力学详细答案

化工热力学第二章作业解答 2.1试用下述三种方法计算673K ,4.053MPa 下甲烷气体的摩尔体积,(1)用理想气体方程;(2)用R-K 方程;(3)用普遍化关系式 解 (1)用理想气体方程(2-4) V =RT P =68.3146734.05310 ??=1.381×10-3m 3·mol -1 (2)用R-K 方程(2-6) 从附录二查的甲烷的临界参数和偏心因子为 Tc =190.6K ,Pc =4.600Mpa ,ω=0.008 将Tc ,Pc 值代入式(2-7a )式(2-7b ) 2 2.50.42748c c R T a p ==2 2.5 60.42748(8.314)(190.6)4.610???=3.224Pa ·m 6·K 0.5·mol -2 0.0867c c RT b p ==60.08678.314190.64.610 ???=2.987×10-5 m 3·mol -1 将有关的已知值代入式(2-6) 4.053×106= 58.3146732.98710V -?-?-0.553.224(673)( 2.98710) V V -+? 迭代解得 V =1.390×10-3 m 3·mol -1 (注:用式2-22和式2-25迭代得Z 然后用PV=ZRT 求V 也可) (3)用普遍化关系式 673 3.53190.6 r T T Tc === 664.053100.8814.610r P P Pc ?===? 因为该状态点落在图2-9曲线上方,故采用普遍化第二维里系数法。 由式(2-44a )、式(2-44b )求出B 0和B 1 B 0=0.083-0.422/Tr 1.6=0.083-0.422/(3.53)1.6=0.0269 B 1=0.139-0.172/Tr 4.2=0.139-0.172/(3.53)4.2=0.138 代入式(2-43) 010.02690.0080.1380.0281BPc B B RTc ω=+=+?= 由式(2-42)得 Pr 0.881110.0281 1.0073.53BPc Z RTc Tr ????=+=+?= ??????? V =1.390×10-3 m 3·mol -1 2.2试分别用(1)Van der Waals,(2)R-K ,(3)S-R-K 方程计算27 3.15K 时将CO 2压缩到比体积为 550.1cm 3·mol -1所需要的压力。实验值为3.090MPa 。 解: 从附录二查得CO 2得临界参数和偏心因子为 Tc =304.2K Pc =7.376MPa ω=0.225

盐类的水解(选修4)(含答案)

盐类的水解(选修4) 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 1.有关盐类水解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盐类的水解过程破坏了纯水的电离平衡 B.盐类的水解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C.盐类的水解的结果使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D.Na2CO3溶液中,c(Na+)是c(CO32-)的2倍 答案:D 解题思路:A.盐类的水解是盐电离产生的弱碱阳离子或弱酸酸根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破坏了纯水的电离平衡,A正确; B.盐类的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它们在水溶液中建立起水解平衡,B正确;C.盐类的水解可能导致溶液中c(H+)≠c(OH-),使溶液呈碱性或酸性,如Na2CO3溶液显碱性,NH4Cl溶液显酸性,盐的水解也可能使溶液显中性,如CH3COONH4溶液,C正确;D.在Na2CO3溶液中,一部分CO32-会水解生成HCO3-,导致c(CO32-)减小,所以c(Na+)是c(CO32-)的2倍多,D错误。 故选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盐类水解的原理 2.浓度均相同的①Ba(OH)2②Na2SO3③FeCl3④KCl⑤H2SO4五种溶液,按pH值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 ) A.①②④③⑤ B.⑤③④②① C.⑤④③②① D.③⑤④②① 答案:B 解题思路:这五种溶液中, 酸性溶液:③FeCl3溶液中,Fe3+水解使溶液显酸性,⑤H2SO4为强酸,其水溶液显酸性;中性溶液:④KCl溶液中,不发生水解,溶液显中性; 碱性溶液:①Ba(OH)2为强碱,其水溶液显碱性,②Na2SO3溶液中,SO32-水解使溶液显碱性; 又因为这五种溶液的浓度相同,而强酸强碱在溶液中能完全电离,一般的水解反应进行得不够彻底,所以pH值由小到大为:⑤③④②①。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盐类的水解规律 3.由一价离子组成的四种盐(AC、BD、AD、BC)溶液的浓度均为1mol?L-1,在室温下前两种溶液的pH=7,第三种溶液pH7,则( )

大学有机化学练习题—第六章卤代烃

大学有机化学练习题— 第六章卤代烃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第六章 卤代烃 学习指导:1. 卤代烷分类和命名:IUPAC 命名法; 2. 化学性质:取代反应(水解,氰解,氨解,醇解,与硝酸银作用,S N 1,S N 2历程和影响因素) ;除反应(脱卤化氢,E1,E2历程);与金属镁反应; 3. S N 1和S N 2两种反应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烷基和卤素的影响; 4. E1和E2两种历程,Saytzeff 规则;烃基对卤素活泼性的影响; 5. 双键位置对卤素原子活性的影响。 习题 一、命名下列各物种或写出结构式。 1、写出溴仿的构造式。2、写出 的系统名称。 3、写出(Z )-3-甲基-2-乙基-1-氯-1-溴-1-丁烯的构型式。 4、写出 的系统名称。 5、写出 的系统名称。 二、完成下列各反应式(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括号内)。 1、 2、( ) ( ) + ( ) 3、 4、 5、 6、 三、理化性质比较题(根据题目要求解答下列各题)。 1、排列下列溴代烷在NaOH 水溶液中的反应速率快慢次序: (A) Br —CH 2CH 2CH(CH 3)2

2、将下列化合物按与AgNO 3(SN1) 醇溶液反应快慢排序: (B) (CH3)3CCl (C) CH3CH2CH2CH2Cl (D) (CH3)2C==CHCl 3、将下列化合物按E消除HBr的反应速率快慢排序: (A) (CH3)2CHCH2CH2Br 4、指出下列化合物中,按S N 1反应哪一个进行得较快。 (A) (CH3)2CBrCH2CH3 5、将下列化合物按S N 1反应活性大小排列: (A) CH3CH=CHCl (B) CH2=CHCH2Cl (C) CH3CH2CH2Cl 四、基本概念题(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1、卤代烷与NaOH在水与乙醇混合物中进行反应,指出下列情况哪些属于 S N 2机理,哪些属于S N 1机理。 1. 产物的构型完全转化。 2. 有重排产物。 3. 碱的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4. 叔卤代烷反应速率大于仲卤代烷。 5. 增加溶剂的含水量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五、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以下化合物: (A)1-氯丁烷 (B) 1-碘丁烷 (C) 己烷 (D) 环己烯 2、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以下化合物: (A)1-氯丁烷 (B) 2-氯丁烷 (C) 2-甲基-2-氯丙烷 3、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以下化合物: (C) (CH3CH2)3CCl (D) (CH3CH2)2C==CHCH2Cl 六、有机合成题(完成题意要求)。 1、完成转化: 2、以苯和1-氯丙烷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合成:

化工热力学马沛生第二版

为什么要研究流体的pVT 关系? 答:在化工过程的分析、研究与设计中,流体的压力p 、体积V 和温度T 是流体最基本的性质之一,并且是可以通过实验直接测量的。而许多其它的热力学性质如内能U 、熵S 、Gibbs 自由能G 等都不方便直接测量,它们需要利用流体的p –V –T 数据和热力学基本关系式进行推算;此外,还有一些概念如逸度等也通过p –V –T 数据和热力学基本关系式进行计算。因此,流体的p –V –T 关系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理想气体的特征是什么? 答:假定分子的大小如同几何点一样,分子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由这样的分子组成的气体叫做理想气体。严格地说,理想气体是不存在的,在极低的压力下,真实气体是非常接近理想气体的,可以当作理想气体处理,以便简化问题。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最简单的状态方程: RT pV = 偏心因子的概念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概念?它可以直接测量吗? 答:纯物质的偏心因子ω是根据物质的蒸气压来定义的。实验发现,纯态流体对比饱和蒸气压的对数与对比温度的倒数呈近似直线关系,即符合: ??? ? ??-=r s r T p 11log α 其中,c s s r p p p = 对于不同的流体,α具有不同的值。但Pitzer 发现,简单流体(氩、氪、氙)的所有蒸气 压数据落在了同一条直线上,而且该直线通过r T =0.7,1log -=s r p 这一点。对于给定流体 对比蒸气压曲线的位置,能够用在r T =0.7的流体与氩、氪、氙(简单球形分子)的s r p log 值之差来表征。 Pitzer 把这一差值定义为偏心因子ω,即 )7.0(00.1log =--=r s r T p ω 任何流体的ω值都不是直接测量的,均由该流体的临界温度c T 、临界压力c p 值及r T =0.7时的饱和蒸气压s p 来确定。 纯物质的饱和液体的摩尔体积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饱和蒸气的摩尔体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吗? 答:正确。由纯物质的p –V 图上的饱和蒸气和饱和液体曲线可知。 同一温度下,纯物质的饱和液体与饱和蒸气的热力学性质均不同吗? 答:同一温度下,纯物质的饱和液体与饱和蒸气的Gibbs 自由能是相同的,这是纯物质气液平衡准则。气他的热力学性质均不同。 常用的三参数的对应状态原理有哪几种? 答:常用的三参数对比态原理有两种,一种是以临界压缩因子Zc 为第三参数;另外一种是

化工热力学复习题及答案 ()

《化工热力学》课程模拟考试试卷 A 开课学院:化工学院,专业:材料化学工程 考试形式: ,所需时间: 分钟 考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任课教师: 写T ,错的写F) 1.理想气体的压缩因子1Z =,但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存在,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 。 (A) 小于1 (B) 大于1 (C) 可能小于1也可能大于1 (D) 说不清楚 2.甲烷c 4.599MPa p =,处在r 0.3p =时,甲烷的压力为 。 (A) 15.33MPa (B) 2.7594 MPa ; (C) 1.3797 MPa (D) 1.1746 MPa 3.关于建立状态方程的作用,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可以解决由于实验的p -V -T 数据有限无法全面了解流体p -V -T 行为的问题。 (B) 可以解决实验的p -V -T 数据精确度不高的问题。 (C) 可以从容易获得的物性数据(p 、V 、T 、x )来推算较难测定的数据(H ,U ,S ,G )。 (D) 可以解决由于p -V -T 数据离散不便于求导和积分,无法获得数据点以外的p -V -T 的 问题。 4.对于流体混合物,下面式子错误的是 。 (A) lim i i i x M M ∞→=(B)i i i H U pV =+ (C) 理想溶液的i i V V =,i i U U = (D) 理想溶液的i i S S =,i i G G = 5.剩余性质R M 的概念是表示什么差别的 。 (A) 真实溶液与理想溶液 (B) 理想气体与真实气体 (C) 浓度与活度 (D) 压力与逸度 6.纯物质在临界点处的状态,通常都是 。 (A) 气体状态 (B) 液体状态 (C) 固体状态 (D) 气液不分状态 7.关于化工热力学研究内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盐类的水解(讲义及答案)

4 3 3 3 3 4 4 3 盐类的水解(讲义) 一、知识点睛 1.盐类的水解 (1)定义 在溶液中由盐电离产生的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H+或 OH-结合生成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反应,简称盐类的水解。 (2)实质 盐电离出的弱酸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 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破坏了水的电 离平衡,水的电离程度,溶液中与 不再相等,溶液呈现一定的酸性或碱性。 (3)水解条件 ①盐能溶于水或易溶于水; ②盐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弱酸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注:常见的弱碱阳离子: Fe3+、Al3+、Fe2+、Cu2+、Zn2+、NH +等。 常见的弱酸酸根离子: CO 2-、SO 2-、CH3COO-、S2-、HS-、ClO-、F-、HCO -、 HSO -、PO 3-、HPO 2-、SiO 2-等。 2.盐类的水解规律 简记为: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3 3 3. 水解反应表达式 (1) 一元弱酸酸根离子水解或一元弱碱阳离子水解 CH 3COO -的水解: NH 4+的水解: (2) 多元弱酸酸根离子水解(分步进行,以第一步为主) CO 2- 的水解: (3) 多元弱碱阳离子水解(分步进行,以总反应表示) Fe 3+的水解: 注:①盐类的水解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②大多数水解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小,水解产物很少,无明显沉淀或气体生成。 4.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 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 。 (2) 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 。 (3) 外加试剂 ①加酸可以 弱碱阳离子水解,可以 弱酸酸根离子水解; ②加碱可以 弱碱阳离子水解,可以 弱酸酸根离子水解; ③加入与水解产物相同的离子,水解程度 ,加入能与水解产物反应的物质,水解程度 ; ④弱酸酸根离子与弱碱阳离子混合,水解反应相互促 进,水解程度增大。 5. 水解原理的应用 (1) 热碱水去油污 加热促进 CO 2- 水解。 (2) 硫酸铝钾或硫酸铝做净水剂 Al 3+水解生成的 Al(OH)3 胶体具有吸附作用。 (3) 配制溶液 配制 FeCl 3、SnCl 2 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为抑制 Fe 3+、Sn 2+水解,加入适量盐酸。 (4) 泡沫灭火器 浓 NaHCO 3 溶液和浓 Al 2(SO 4)3 溶液混合,水解反应相互促进,迅速产生大量泡沫。

化工热力学整理

第一章 1.化工热力学的作用地位:化工热力学是将热力学原理应用于化学工程技术领域。它的主要任务是以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为基础,研究化工过程中各种能量的相互转化及其有效利用,研究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达到平衡的理论极限、条件和状态。化工热力学是化学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工过程研究、开发与设计的理论基础。 2.热力学第零定律:当两个物体分别与第三个物体处于热平衡时,则这两个物体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这是经验的叙述,称热平衡定律,又称热力学第零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在任何过程中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按照严格的当量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 热力学第二定律:任何体系都是自动地趋向平衡状态,一切自动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3.相律定义:'2R R K F --+-=π式中F 称为自由度,也就是独立的强度性质的数目,π、R 和'R 分别是相数、独立的化学反 应数和其它的强度性质的限制数。 4.热力学基本方程 对于均相系统,热力学基本方程一共有四个,它们是 : ∑∑==++-=K i i i L l l l dn dY X pdV TdS dU 1 1 μ,∑∑==+++=K i i i L l l l dn dY X Vdp TdS dH 1 1 μ ∑∑==++--=K i i i L l l l dn dY X pdV SdT dA 1 1 μ,∑∑==+++-=K i i i L l l l dn dY X Vdp SdT dG 1 1 μ ) ,,,(),,,(),,,() ,,,(i l i l i l i l n Y P T G TS H G n Y V T A TS U A n Y P S H PV U H n Y V S U U =-==-==+== 这四个基本方程可由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导得。推导前需要一个有关状态或平衡态的基本假定:对于一个均相系统,如果不考虑除压力以外的其它广义力,为了确定平衡态,除了系统中每一种物质的数量外,还需确定两个独立的状态函数。 任意应用于封闭系统或敞开系统。 ),,,,,,,(11K L n n Y Y V S U U = 全微分式: ∑∑==???? ????+???? ????+??? ????+??? ????=K i i i m i n Y V S i L l l n l Y V S l n Y S n Y V dn U n U dY Y U dV V U dS S U dU j j j 1,] [,,,1],[,,,,,,)( p V U T S U j j n Y S n Y V -=? ?? ????=? ?? ????,,,, 定义广义力 l X 和化学位i μ分别为nj l Y V S l l Y U X ],[,,???? ????= ] [,,,i n Y V S i i n U ???? ????=μ 热力学基本方程的积分形式: ),,,,,,,(11K L n n Y Y V S U U =,),,,,,,,(11K L n n Y Y p S H H =

第六章卤代烃习题答案20091202

第六章 卤代烃(P107) 6.1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或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a. 2-甲基3-溴丁烷 b. 2,2-二甲基-1-碘丙烷 c. 溴代环己烷 d. 对二氯苯 e. 2-氯-1,4戊二烯 f. (CH 3)2CHI g. CHCl 3 h. ClCH 2CH 2Cl i. CH 2 CHCH 2Cl j. CH 3CH CHCl 解: a.(CH 3)2CHCHCH 3Br b.CH 3 CH 3CCH 2I 3 c.Br d. Cl Cl CH 3CH CHC CH 2 e. g. 2-碘丙烷 h. 三氯甲烷 i. 1,2-二氯乙烷 i. 3-氯-1-丙烯 j. 1-氯-1-丙烯 6.2 写出C 5H 11Br 的所有异构体,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注明伯、仲或叔卤代烃。如有手性碳,以星号标出,并写出对映体的投影式。 解:11个 CH 3CH 2CH 2CH 2CH 2Br Br CH 3CH 2CHCH 2CH 3 CH 3CH 3CH CH 2CH 2Br *CH 3CHCH 2CH 2CH 3 Br 1-溴戊烷 3-溴代戊烷 3-甲基-1-溴丁烷 2-溴戊烷 (伯卤代烷) (仲卤代烷) (伯卤代烷) (仲卤代烷) CH 3CH 2CHCH 2Br CH 3 * Br CH 3CH 3CH 2CCH 3 CH 3CHCHCH 3 Br CH 3 * CH 3CCH 2Br CH 3 CH 3 2-甲基-1-溴丁烷 2-甲基-2-溴丁烷 2-甲基-3-溴丁烷 2,2-二甲基-1-溴丙烷 (伯卤代烷) (叔卤代烷) (仲卤代烷) (伯卤代烷) 6.3 写出二氯丁烷的所有异构体,如有手性碳,以星号标出,并注明可能的旋光异构体的数目。 解:13个 CH CH 2CH 2CH 3Cl Cl CH 3CCH 2CH 3 Cl Cl *CH 2CHCH 2CH 3 Cl Cl 二种旋光异构体

化工热力学(冯新 宣爱国)第二章 习题解答

第二章习题解答 一、问答题: 2-1为什么要研究流体的pVT 关系? 【参考答案】:流体p-V-T 关系是化工热力学的基石,是化工过程开发和设计、安全操作和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数据。(1)流体的PVT 关系可以直接用于设计。(2)利用可测的热力学性质(T ,P ,V 等)计算不可测的热力学性质(H ,S ,G ,等)。只要有了p-V-T 关系加上理想气体的id p C ,可以解决化工热力学的大多数问题。 2-2在p -V 图上指出超临界萃取技术所处的区域,以及该区域的特征;同时指出其它重要的点、线、面以及它们的特征。 【参考答案】:1)超临界流体区的特征是:T >T c 、p >p c 。 2)临界点C 的数学特征: 3)饱和液相线是不同压力下产生第一个气泡的那个点的连线; 4)饱和汽相线是不同压力下产生第一个液滴点(或露点)那个点的连线。 5)过冷液体区的特征:给定压力下液体的温度低于该压力下的泡点温度。 6)过热蒸气区的特征:给定压力下蒸气的温度高于该压力下的露点温度。 7)汽液共存区:在此区域温度压力保持不变,只有体积在变化。 2-3 要满足什么条件,气体才能液化? 【参考答案】:气体只有在低于T c 条件下才能被液化。 2-4 不同气体在相同温度压力下,偏离理想气体的程度是否相同?你认为哪些是决定偏离理想气体程度的最本质因素? 【参考答案】:不同。真实气体偏离理想气体程度不仅与T 、p 有关,而且与每个气体的临界特性有关,即最本质的因素是对比温度、对比压力以及偏心因子r T ,r P 和ω。 2-5 偏心因子的概念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概念?它可以直接测量吗? ()() ()() 点在点在C V P C V P T T 00 22 ==?? ?

盐类的水解练习及答案

盐类水解习题及答案 1.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 +)=1.0×10-13mol·L -1,该溶液可能是( ) ①二氧化硫 ②氯化铵水溶液 ③硝酸钠水溶液 ④氢氧化钠水溶液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2.某酸性溶液中只有Na +、CH 3COO -、H +、OH -四种离子。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溶液由pH =3的CH 3COOH 与pH =11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 B .该溶液由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OH 溶液和CH 3COOH 溶液混合而成 C .加入适量的NaOH ,溶液中离子浓度为c(CH 3COO -)>c(Na +)>c(OH -)>c(H +) D .加入适量氨水,c(CH 3COO -)一定大于c(Na +)、c(NH 4+)之和 3.盐酸、醋酸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NaHCO 3溶液中加入与其等物质的量的NaOH ,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CO 23和OH - B .NaHCO 3溶液中:e(H +)+e(H 2CO 3)=c(OH - ) C .10 mL0.10 mol ·L -1CH 3COOH 溶液加入等物质的量的NaOH 后,离子浓度由大到 小的顺序是:c(Na +)>c(CH 3COO -)>c (OH -)>c(H +) D .中和体积与pH 都相同的HCl 溶液和CH 3COOH 溶液所消耗的NaOH 物质的量相同 4.浓度相同的NaOH 和HCl 溶液,以3∶2体积比混合,所得溶液的pH 等于12,则该原溶液的浓度为( ) A .0.01mol·L -1 B .0.017mol·L -1 C .0.05mol·L -1 D .0.50mol·L -1 5.有4种混合溶液,分别由等体积0.1mol/L 的2种溶液混合而成:①CH 3COONa 和HCl ;②CH 3COONa 和NaOH ;③CH 3COONa 和NaCl;④CH 3COONa 和NaHCO 3 ;列各项排序正确的是 ( ) A .pH :②>③>④>① B .c(CH 3COO -):②>④>③>① C .溶液中c(H +):

化工热力学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化工热力学课程代码:0708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化工热力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化学工程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是化学工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化工过程研究、开发与设计的理论基础。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将热力学原理应用于化学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方法。它以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为基础,研究化工过程中各种能量的相互转化及其有效利用,深刻阐述了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达到平衡的理论极限、条件和状态。它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掌握化工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利用化工热力学的原理和模型对化工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平衡原理、相平衡原理等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利用化工热力学的方法对化工中涉及的物系的热力学性质和其它化工物性进行关联和推算;并学会利用化工热力学的基本理论对化工中能量进行分析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考生: 1、正确理解化工热力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和理论; 2、理解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应用; 3、掌握化工热力学的基本计算方法; 4、能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分析和解决实际化工生产和设计中的有关问题。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化工热力学是化工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与化学工程专业的许多其它课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物理化学是本课程的基础,同时本课程又是化工原理、化工设计、反应工程、化工分离过程等课程的基础和指导。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正确认识“热”的概念及人们对于“热”的认识发展过程;了解化工热力学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什么是“热” (一般)识记:人们对于“热”的几种认识;“热”概念的发展过程 (二)化工热力学的主要内容(次重点)识记:化工热力学的主要内容理解:“化工热力学”与“物理化学”的主要区别 (三)化工热力学的研究方法(一般)识记:化工热力学的研究方法有经典热力学方法和分子热力学方法。 第二章流体的p-V-T 关系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熟练掌握流体(特别是气体)的各种类型的p、V、T 关系(包括 状态方程法和对应状态法)及其应用、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维里方程(重点)理解:维里方程的几种形式维里系数的物理意义应用:二阶舍项的维里方

第六章卤代烃

第六章 卤代烃 6.1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或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a. 2-甲基-3-溴丁烷 b. 2,2-二甲基-1-碘丙烷 c. 溴代环己烷 d. 对乙氯苯 e. 2-氯-1,4-戊二烯 f. (CH 3)2CHI g. CHCl 3 h. ClCH 2CH 2Cl i. CH 2=CHCH 2Cl j. CH 3CH=CHCl 答案: a.CH 3CH--CHCH 3 CH 3 Br b. C CH 3 H 3C CH 3 CH 2I c. Br d. Cl e. Cl Cl f. 2-碘丙烷 2-iodopropane g. 三氯甲烷 trichloromethane or Chloroform h. 1,2-二氯乙烷 1,2-dichloroethane i. 3-氯-1-丙烯 3-chloro -1-propene j. 1-氯-1-丙烯 1-chloro -1-propene 6.4 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或必要溶剂或试剂 a.C 6H 5CH 2Cl Mg 22 H + H 2O b. CH 2=CHCH 2Br + NaOC 2H 5 c. CH=CHBr CH 2Br + AgNO 3 d. +Br 2 2e. CH 2Cl Cl f.CH 3CH 2CH 2CH 2Br Mg 225g. + H 2O - 2历程 h. 3 +H 2O - SN 1历程 i. Br j.CH 2=CHCH 2Cl CH 2=CHCH 2CN k. (CH 3)3Cl +NaOH H 2O 答案:

a.C 6H 5CH 2Cl Mg 26H 5CH 2MgCl 2 C 6H 5CH 2COOMgCl H + H 2O C 6H 5CH 2COOH b. CH 2=CHCH 2Br + NaOC 2H 5 CH 2=CHCH 2OC 2H 5c. CH=CHBr CH 2Br + AgNO 3 CH=CHBr CH 2ONO 2 +AgBr d. +Br 2 CH 2=CHCHO Br Br 光照 Br e. CH 2Cl Cl CH 2OH Cl f.CH 3CH 2CH 2CH 2Br Mg 2CH 3CH 2CH 2CH 2MgBr 25CH 3CH 2CH 2CH 3+BrMgOC 2H 5 g. + H 2O -2历程 3 h. 3 + H 2O - SN 1历程 3 +3 i. Br j.CH 2=CHCH 2Cl CN - CH 2=CHCH 2CN k. (CH 3)3Cl +NaOH H 2O (CH 3)3COH 6.5 下列各对化合物按SN 2历程进行反应,哪一个反应速率较快? a.(CH 3)2CHI (CH 3)3CCl b.(CH 3)2CHI (CH 3)2CHCl c. CH 2Cl Cl d. CH 3CHCH 2CH 2Br 3 CH 3CH 2CHCH 2Br 3 e. CH 3CH 2CH 2CH 2Cl CH 3CH 2CH=CHCl 及及及 及及 答案: a.(CH 3)2CHI > > (CH 3)3CCl b.(CH 3)2CHI (CH 3)2CHCl >c. CH 2Cl Cl d. CH 3CHCH 2CH 2Br > CH 3 CH 3CH 2CHCH 2Br CH 3 e. CH 3CH 2CH 2CH 2Cl > CH 3CH 2CH=CHCl

化工热力学(天大)第5章习题答案新

第五章 习 题 答 案 5-10 某二组元液体混合物在恒定T 及p 下的焓可用下式表示: ) (2121211025450300x x x x x x H +++= 式中H 单位为1mol J -?。试确定在该温度、压力状态下 (1)用1x 表示的1H 和2H ; (2)纯组分焓1H 和2H 的数值; (3)无限稀释下液体的偏摩尔焓∞1H 和∞ 2H 的数值。 解:(1)已知 )1025(450300212121x x x x x x H +++= (A ) 由于 211x x -= 故 )1025(450300212121x x x x x x H +++= )]1(1025)[1()1(450300111111x x x x x x -+-+-+= 3 1211155140450x x x -+-= (B ) 根据 P T x H x H H ???-+=))( 1(1 1 P T x H x H H ???-=)( 1 12 其中 211.1 4510140)( x x x H P T -+-=?? 则:)4510140)(1(15514045021113 12111x x x x x x H -+--+-+-= 31211305010310x x x +-+= (C ) )4510140(1551404502111312112x x x x x x H -+---+-= 3121305450x x +-= (D) (2) 将11=x 及01=x 分别代入式(B ),得纯组元的焓1H 和2H 11m o l J 300-?=H 12m o l J 450-?=H

2020高考化学练习:盐类的水解含答案

2020高考化学练习:盐类的水解含答案 专题:盐类的水解 一、选择题 1、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四种盐溶液,其pH测定如下表所示: A.四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①>②>④>③ B.Na2CO3和NaHCO3溶液中,粒子种类相同 C.将等浓度的CH3COOH和HClO溶液比较,pH小的是HClO D.Na2CO3溶液中,c(Na+)=c(CO2-3)+c(HCO-3)+c(H2CO3) 答案:B解析:A.该溶液为四种盐溶液,均促进了水的电离,根据越弱越水解,水解显碱性,水解程度越大,pH越大,则四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③>④>②>①,A错误;B.Na2CO3和NaHCO3溶液中都存在着H+、OH-、CO2-3、HCO-3、H2CO3、Na+、H2O,B正确;C.醋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在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条件下,pH小的是醋酸,C错误;D.根据物料守恒,Na2CO3溶液中,c(Na+)=2c(CO2-3)+2c(HCO-3)+2c(H2CO3),D错误。 2、下列有关盐类水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盐类的水解过程破坏了纯水的电离平衡 B.盐类的水解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过程 C.盐类水解的结果使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D.Na2CO3水解的实质是Na+与H2O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了NaOH

答案 D 3、(双选)常温 下,K a(HCOOH)=1.77×10-4,K a(CH3COOH)=1.75×10-5,K b(NH3·H2O)=1.76×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度均为0.1 mol·L-1的HCOONa和NH4Cl溶液中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前者大于后者 B.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等体积pH均为3的HCOOH和CH3COOH 溶液至终点,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相等 C.0.2 mol·L-1 HCOOH与0.1 mol·L-1 NaOH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中:c(HCOO-)+c(OH-)=c(HCOOH)+c(H+) D.0.2 mol·L-1 CH3COONa与0.1 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 (pH<7):c(CH3COO-)>c(Cl-)>c(CH3COOH)>c(H+) 【解析】相同浓度的HCOONa和NH4Cl溶液,N的水解程度大于HCOO-,根据电荷守恒c(Na+)+c(H+)=c(HCOO-)+c(OH-),c(N)+c(H+)=c(Cl-)+c(OH-),可比较 c(Na+)+c(H+)和c(Cl-)+c(OH-)的大小,根据N和HCOO-的水解程度得HCOONa 中的c(H+)大于NH4Cl溶液中的c(OH-),又因为c(Na+)=c(Cl-),所以阳离子浓度之和,前者大于后者,A项正确;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等体积pH均为3的HCOOH和CH3COOH溶液,因为CH3COOH的酸性弱于HCOOH,故 CH3COOH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比HCOOH的大,B项错误;根据电荷守恒 c(HCOO-)+c(OH-)=c(Na+)+c(H+),又因为c(Na+)>c(HCOOH),C项错误;反应后溶液相当于相同浓度的CH3COOH、CH3COONa、NaCl溶液的混合物,溶液显酸性,c(CH3COO-)>0.05 mol·L-1,c(CH3COOH)<0.05 mol·L-1,c(Cl-)=0.05 mol·L-1,故 c(CH3COO-)>c(Cl-)>c(CH3COOH)>c(H+),D项正确。 【答案】AD 4、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盐NaX、NaY和NaZ的溶液,若它们的pH依次为 8、9、10,则HX、HY、HZ的酸性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是()。 A.HX、HZ、HY B.HZ、HY、HX C.HX、HY、HZ D.HY、HZ、HX 【解析】组成盐的酸根离子对应的酸越弱,该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越大,相同物质

第六章 卤代烃

第六章卤代烃 Ⅰ学习要求 1. 了解卤代烃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2. 了解卤代烃的普通命名法,熟练掌握卤代烃的系统命名法。 3. 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及应用,熟练掌握用Saytzeff规则判断消除反应的主要产物。 4. 理解亲核取代反应历程、β–消除反应历程;掌握S N1、S N2、E1、E2反应历程的特点,反应条件,反应活性及影响因素;了解S N1、S N2反应的立体化学特征。 5. 掌握伯、仲、叔卤代烷烃及烯丙型、乙烯型卤代烯烃的化学活性差异及其应用。 Ⅱ内容提要 一. 卤代烃的命名 卤代烃的系统命名通常是将卤原子作为取代基,按烃的命名原则进行命名。 卤代烷烃的命名是选择含有卤原子的最长碳链作主链,将卤原子及其它支链作为取代基,按“最低序列”原则对主链编号,命名时将取代基按“次序规则”,较优基团后列出。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分别以烯烃和芳烃为母体,按烯烃和芳烃的命名原则进行命名。 二. 卤代烃的结构特点及化学性质 在卤代烃分子中由于卤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原子的电负性,所以碳卤键是极性共价键,成键电子云偏向卤原子,使卤原子容易被一些亲核试剂取代。另外受卤原子吸电子的诱导效应的影响,使β–碳氢键的极性增大,β–氢原子的酸性增强,易受碱进攻而引起β–碳氢键的断裂,发生脱卤代氢的消除反应。 1. 亲核取代反应 2. β–消除反应 R C H H β 碱进攻,引起消除反应亲核试剂进攻,引起亲核取代反 应 R X NaOH R OH R O R' NaCN R 2 NH2 NH3R NH AgONO RONO2 此反应可用于制备多一个 碳原子的羧酸及胺。 此反应可用于鉴别卤代烃 此反应可用于制备醇。 + NaOR'+ + 硝酸 酯 C C C C+H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