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法大全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语法大全

初中语文语法大全

初中语文语法大全一、主语谓语(一)主语的构成材料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名词性主语由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充当。

谓词性主语由动词、形容词、谓词性的代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充当。

(二)谓语的构成材料谓语:对主语起叙述、描写或判断的作用,能回答“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谓语通常由动词性词语充当,还可以由名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主谓短语充当。

(三)主语和谓语的意义类型主语的语义类型有:施事主语:所指事物施行谓语所表示的行为。

如:大妈切牛肉。

受事主语:所指事物承受谓语所表示的行为。

如:菜买来了。

用事主语:所指事物具有提供使用的内涵。

如:这些土豆烧牛肉。

于事主语:所指事物表示行为发生的位置。

如:墙上挂着一幅画。

断事主语:所指事物是谓语所断定的对象。

如:这幅画是我的。

描事主语:所指事物是谓语所描写的对象。

如:这个孩子很机灵。

二、动语宾语(一)动语的构成材料动语和宾语成对,它决定宾语的性质。

动语由动词性词语构成,包括:动词、动词+时态助词、中补短语、动词性联合短语(二)宾语的构成材料宾语的构成材料有:名词性词语、数量短语、“的”字短语、名词性联合短语、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形容词性联合短语、主谓短语、复句形式。

(三)宾语的意义类型1、受事宾语:宾语表示直接或间接承受行为活动的客体事物。

包括:对象宾语(挖土挖野草)目标宾语(挖地道挖红薯)2、施事宾语:宾语表示可以施行动语行为的客体事物。

如:台上坐着主席团。

3、断事宾语:宾语表示对主语有所断定的客体事物。

如:我姓李。

4、于事宾语:宾语表示行为发生的位置。

如:到达北京。

进入二十一世纪。

5、反身宾语:宾语表示人物动作返回自身的某个部位。

如:耸了耸肩膀。

紧闭着眼睛。

三、定语(一)定语的构成:实词和短语大都可以做定语。

(二)定语的意义类别1、限制性定语:数量、处所、领属。

2、描写性定语:性质、状态、特点、用途、质料、职业。

初中语文语法知大全

初中语文语法知大全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一、句子成分1、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例如:(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例如:(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1)什么叫信息?(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例如:(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

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

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例如:(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象要流下来似的〉。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完整版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完整版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完整版一、名词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点等具体或抽象概念的词语。

名词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两种。

1. 可数名词可数名词是指可以数出个体的名词,可以有单数和复数形式。

单数名词表示一个,复数名词表示多个。

2. 不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是指不能数出个体的名词,只有单数形式。

不可数名词表示抽象概念、物质等。

二、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的词语,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和反身代词。

1. 人称代词人称代词用来表示人的身份或角色,包括主格代词和宾格代词。

2. 指示代词指示代词用来指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或距离,包括指示代词、指示副词和指示形容词。

3. 疑问代词疑问代词用来提问,包括疑问代词和疑问副词。

4. 不定代词不定代词用来表示泛指的人或事物,包括不定代词和不定副词。

5. 反身代词反身代词用来表示动作的施事同时也是受事的人或物,包括反身代词和反身形容词。

三、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描述名词的词语,可以修饰名词的性质、特征或状态。

1. 形容词的用法形容词可以作为定语、表语和宾补。

2.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容词的比较级用来表示两者之间的比较,最高级用来表示三者或三者以上的比较。

四、动词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行为、状态或变化的词语,包括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1. 实义动词实义动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的动词,可以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变化或状态。

2. 系动词系动词是指用来连接主语和表语的动词,表示主语的状态、性质或特征。

五、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语,可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

1. 副词的分类副词分为时间副词、地点副词、方式副词、程度副词和疑问副词等。

2. 副词的位置副词可以放在句首、句中或句末,具体位置要根据句子的需要来确定。

六、介词介词是连接名词或代词与其他成分之间关系的词语,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向、原因等。

1. 常见的介词常见的介词包括在、向、从、跟、为、因、与等。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完整版)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完整版)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什么是语法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单位语法单位可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一、语素: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构词的备用单位,有的可单独成词。

人、民、葡萄。

示例分析: 他坐在沙发里看书。

这是一个较大的语法单位,我们把它尽量小的切分,就成了:他│坐│在│沙发│里│看│书切下来的每个部分都有意义,都不能再切分了,是一个个的语素了。

这里的“沙发”只是一个语素,是英文的译音,表达一个意义,所以不能再切分。

由此可见语素有两个特点:一是最小、不能再分割了;一是有意义。

语素如果按音节划分,可以分成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分别举例如下。

单音节语素:天、地、人、跑、跳、唱、红、白、民、朋、思……这类语素很多,有上万个。

双音节语素,这主要是古代的联绵字和音译外来词。

连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如:踌躇、狼狈、葫芦、葡萄、彷徨、徘徊;音译外来词,如:吉他、尼龙、咖啡。

多音节语素,主要是音译的外来词。

例如:凡士林、奥林匹克、布尔什维克。

二、词: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分为实词、虚词。

实词: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和句子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根据实词的不同意义和不同作用,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如学生、品质、早晨、附近等。

人的姓名和专业术语当然也是名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如表演、考虑、存在、让、可能等。

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或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状态的词,如:冷、好、坚硬、全面、漂亮、抑郁等。

数词是表示数目和序的词,如:零、半、百、千、第六等。

其中有表示确数的(包括整数、分数和倍数),如:二、三千、二分之一、五倍;有表示概数的,即不确定的数目(约数),如:几、上千、二十来(个),百把(人);有表示序数的,如:第一、初五、老三等。

量词是表示人、事物的单位,或者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如尺、个、次、趟等,其中表示人或事物的计算单位的是物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计算单位的是动量词。

《精编》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大全 - 完整版

《精编》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大全 - 完整版

初中汉语语法基础知识汉语的演变过程: 语素(字)词短语单句复句句群(多重复句)语素分类:(1)单音节语素(2)双音节语素(3)多音节语素汉字汉字的演变:其使用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魏碑、宋体、仿宋、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狂草、行楷、行草等诸般书体变化。

汉字的分类:汉字根据其构成方式可分为六种,即六书。

词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二、短语词和词组合,构成短语。

短语也叫词组。

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

短语按词的结构关系,初中时期要掌握的有:并列短语(联合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等五类短语,高中以至大学将多掌握——主谓宾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复指短语、介宾短语、固定短语(习惯语、四字熟语)、其他短语(‘的’字短语、‘所’字短语、比况短语、紧缩短语、特殊短语、双重否定短语、临时短语)等类型的短语。

三、单句1、句子按结构关系分为单句和复句。

由一个词或短语构成的句子叫单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构成的句子叫复句。

在复句中,单句称为分句。

复句根据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可分为: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等八类。

3、句子按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4、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独立语、中心语(主谓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五、句群(多重复句):句群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句连在一起构成句群。

(初中暂且不学)第一章、法和语法前言一、什么是语法语法是语言组合的规律和法则。

汉语语法分析可以按由小到大分为五级单位,即语素(字)、词、短语、句子、句群。

二、为什么要学习语法为了掌握语言的组合规律、规则,提高理解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素定义:汉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分类:(1)单音节语素:如:山、水、灯(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2)双音节语素:一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连绵词,如:蜻蜓、琵琶、(拆开就不表达完整的意思);另一种是音译外来词,如:坦克、沙发、吉普(拆开也不表达完整的意思,或者说表达的意思与词语本身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3)多音节语素:如,马铃薯;多是音译外来词,如:阿莫西林,君士坦丁堡汉字定义: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初中语文语法大全

初中语文语法大全

虚词
副词: 1、概念: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它们的程度、范 围、时间等意义的词。 2、种类:
(1)程度副词:很、最、非常、十分、格外、分外 、更加 越、稍微、几乎
(2)范围副词:都、总、总共、统统、只、仅仅、单 、一齐、一 概、一律、单单……
(3)频率副词:已 已经、曾、曾经、刚、刚刚、正、正在、将、 将要、渐渐、屡次。 (4)否定副词、肯定副词:一定、必须、必定、准、的确、不、 没有、没、未必、莫。
• 2、谓语:是陈述、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 “是什么”或“怎么样”。
• (1)动词和形容词作谓语:动词和形容词单独作 谓语时,一般需要在后面加上语气词、动态助词 等成分。 • 动词:他来了。上海那座刚建成的居民楼倒了。 什么书他都看。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春天已经 到来了。 • 形容词:果园里的樱桃熟了。树叶黄了。故乡好 多了。 • 动词和形容词作谓语时常有对照或比较的意思, 一般出现在复句中。例如: 你不去,我去。(动 词) 款式新颖,面料舒适。(形容词)
• (4)动词性成分作状语: • 例如:他[感激地]看着我。事情[有计划地]进行 着。 • (5)数量短语作状语: • 例如:我[一眼]就看见了他。我曾经[多次]去过北 京。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 • (6)介词短语作状语: • 例如:我[为大家]做饭。小王[把自行车]丢了。 • (7)主谓短语作状语: • 例如:他[表情复杂地]看着我。她正[感情丰富地] 唱着一首歌。
(5)表示可能、意愿、必要的(助动词):
能 能够 会 可以 愿 愿意 肯 敢 要 应当 应该
3、语法特征:
做句子的谓语 例如: 他正在听课。 小王对他的表弟说了几句话。
形容词:
1、概念: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的。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语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掌握好语
法知识,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更能够帮助我们准确理解
和运用语言。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中常见的语法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语文。

一、名词
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的名字。

在句子中,名词
通常作为主语、宾语、定语、表语等成分出现。

根据名词的性质可
以分为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根据名词的性数可以分为单数和复数。

二、动词
动词是指表示动作、变化、存在或状态的词。

动词分为实义动
词和系动词。

实义动词可以单独成句,而系动词则需要配合表语使用。

动词的时态分为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

三、形容词与副词
形容词是描述名词的词,表示人、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等。

形容词通常在名词前修饰名词功能。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
词和副词,表示程度、方式、时间、地点等。

四、代词
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起到简化句子结构的作用。

代词包括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

五、数词
数词用来表示数量,包括基数词、序数词、分数词、集合词等。

数词可以表示具体的数目,也可以表示顺序或比例。

六、介词
介词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之间的关系,如表示时间、
地点、原因、目的等。

常见的介词有“在、向、和、与、为、关于”等。

七、连词。

初中的语法知识点总结

初中的语法知识点总结

初中的语法知识点总结初中语法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掌握了语法知识点,才能在写作和阅读理解等方面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下面是初中语法知识点的总结:一、句子成分:1.主语:句子中表达动作的主体,用来回答“谁”。

2.谓语:句子中表达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部分,用来回答“做什么”。

3.宾语:接在及物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承受者或接受者,用来回答“谁或什么”。

4.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用来回答“哪一个”。

5.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的成分,用来回答“怎样”“在哪里”“什么时候”等问题。

二、句子种类:1.简单句:只含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

2.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简单句不加连词连接而构成的句子。

3.复合句:包含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的句子。

4.疑问句:询问信息、观点或表示请求的句子。

5.祈使句:表示命令、请求、建议或禁止的话语。

6.感叹句:表达强烈情感或感叹的句子。

三、时态和语态:1.一般现在时:表示经常性动作、事实或客观真理。

2.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3.一般将来时: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4.现在进行时:表示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

5.过去进行时:表示过去某一时刻正在进行的动作。

6.现在完成时: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

7.过去完成时:表示过去某一时刻或动作之前已经完成的动作。

8.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强调动作的结果。

四、名词:1.可数名词:可以用单数或复数形式出现的名词。

2.不可数名词:只能用单数形式出现的名词。

3.具体名词:表示可以直接感观到的事物。

4.抽象名词:表示无法直接感官认识的事物。

5.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

6.名词所有格:表示名词的所有关系,通过在名词后加上“’s”或“’”。

五、代词:1.主格代词:在句中作主语或表语。

2.宾格代词:作动词的直接宾语、间接宾语或介词的宾语。

3.物主代词:表示所有关系,分为形容词性和名词性物主代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大全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副词例外),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使令:叫、让;表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

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

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

代词的语法特点: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

“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表示语气:可、倒;表示否定:不、没;表示时间:刚、恰好;表示程度:很、极;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

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

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语法特点: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

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的、得;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如啊、嗯等。

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

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词类的辨别: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

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

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

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

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

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二、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特点: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

(名词和代词除外)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

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

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并列短语一般前后可以互换位置,如:工厂、农村,我、你、他。

但有些并列短语是不能前后颠倒位置的,因为它有一定次序。

时间顺序:春、夏、秋、冬大小顺序:省、市、县年龄顺序:老、中、青逻辑顺序:继承和发展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语言习惯:男女老少金银铜铁油烟酱醋1.并列短语一般要求词性相同,但个别也有不同。

如:姐姐和我(名词+代词)勤劳、勇敢、不怕苦(形+形+代)(2)偏正短语:定义参见课本。

基本结构: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

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

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前偏后正:“偏”修饰、限制“正”。

1)定+中(名、代),如:(祖国)大地(一朵)茶花(前进)的步伐2)状+中(动、形),如:[很]好看[独立]思考[慢慢]地走旧语法:“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

新语法:统一为“的”。

(3)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

基本结构:动+名、动+代。

特点: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

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

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如:消灭敌人、放下包袱、丢下它、发展生产、进行斗争、骗取信任、恢复平静、爱热闹、下决心、有幽默感、像珍珠(4)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

语法特点: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

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

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

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动+补。

动补短语中的补语不能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

(五)形补短语形+补,以形容词为中心时它的后面只有补语,因为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如:跑得快、走的急、机灵得很、密得不透气如:看清楚、去一趟、拿起来、引在脑子里(5)主谓短语:定义详见课本。

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

特点: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

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

②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

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主语可以回答谓语“谁”、“什么”;谓语可以回答主语“怎么样”如:觉悟提高、思想解放、阳光灿烂、心情舒畅特殊主谓短语:名词做谓语。

如:今天星期三、明天国庆节、他中等身材(6)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

基本结构:介词+名词、介词+代词。

语法特点:①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

②介宾短语在为主中心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③介宾短语有时也做定语,后头必须带“的”。

(7)“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

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

特点:①“的”字短语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

②“的”字短语一般常做主语、宾语。

三、单句:Ⅰ、(1)单句分类:按句子结构分为主谓句句和非主谓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感叹句。

1、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例如:(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例如:(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1)什么叫信息?(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例如:(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

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

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