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胎煎剂配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45例
固肾安胎汤加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30例疗效观察

河 北 中 医 药 学 报 JOURNAL OF HEBEI TCM AND PHARMACOLOGY
2012 年 第 27 卷 第 1 期 Vol. 27 No疗先兆流产 30 例疗效观察
总有效率 疗程 ( d) 90% 9 ʃ2 80% 10 ʃ 4
表 1 示: 治疗组总有效率 90. 0% , 明显高于对照组总 有效率 80. 0% ,治疗组平均疗程 ( 9 ʃ 2 ) 天明显短于对照 组 ( 10 ʃ 4 ) 天。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 P < 0. 05 ) 。 3 讨论 先兆流产是产科中的常见病 , 在临床过程中发现其具 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对孕妇和胎儿具有较大的危害性 , 自 [1 ] 然流产发病率占全部妊娠的 10% 15% 。 现代医学认为早 期发生流产的原因常有胚胎发育异常 、 胎盘异常、 染色体 异常、精子缺陷、 黄体功能不全、 精神环境因素等, 而使 胚胎不能正常发育而导致本病 。 西药治疗主要针对黄体功 能不足或甲状腺功能低下进行治疗 ,药物以黄体酮、 HCG、 维生素 E 等为主,黄体酮肌注或口服能补充孕激素 , 促进 黄体功能使胚胎在宫内正常发育 ; HCG 肌注能促进孕酮分 泌,使蜕膜组织生长, 有利于孕卵的生长发育 , 并抑制子 宫收缩,但往往西药治疗疗效差 , 副作用大。 采用中药结 合西药治疗先兆流产,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 。 ” 、 “胎漏 ” 范畴。 其 先兆流产属于中医学 “胎动不安 病机为肾气不足、 气血虚弱或因素体阳盛热迫血行所致 。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藏精气, 主生殖, 胞脉系于肾, 是母之真气、 子之所赖。 中医学认为肾气的 盛衰,不仅关系到受孕, 而且始终影响整个妊娠期 。 张锡 : “男女生育,皆赖肾气作强,肾 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 说 。 ” 《女科经纶引 · 女科集略 》 又说 : “女子 旺自能萌胎也 肾脉系于胎, 是母之真气, 子之所赖也, 若肾气亏损, 便 ” 所以古人提出 “肾以载胎” 之说。胎元能 不能固摄胎元。 否巩固,既然在乎父母阴精是否强健 , 同时也关系到是否 有人为的耗损故纵欲伤肾 , 是导致流产的重要原因 。 叶天 : “保胎以绝育为第一要策 ,若不知慎 士 《女科证治》 提出 戒,而触犯房事,三月以前, 多防暗产, 三月以后, 常致 ” 若孕母因内外因素而耗伤肾精 、 肾气, 致肾虚 胎动小产。 冲任不固, 血海不藏, 阴血下漏, 胎失所系, 则 发 本 病; 气血损伤,不能滋养胎元使胚胎不能正常发育 。 叶天士在 《女科证治 》 中说 : “妇人有孕, 全赖血以养之, 气以护 ”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化生精血, 脾虚则气血 之。 胎失所养而发本病; 现代人生活紧张, 精神压 生化乏源 ,
安胎方治疗外伤后先兆流产36例疗效观察

安胎方治疗外伤后先兆流产36例疗效观察刘金娥(华北石油中医院针灸科,河北任邱062552)【关键词】安胎;流产,先兆;创伤和损伤;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289.5;R714.205;R64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1)09-1318-02作者简介:刘金娥(1970—),女,主治医师,学士。
从事针灸和中医内科临床工作。
2008-01—2010-12,笔者采用安胎方治疗外伤后先兆流产36例,并与黄体酮肌肉注射治疗3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2例均为我院妇产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36例,年龄23 34岁;病程3 17d ;均为初次受孕;孕期6 9周;跌仆所致16例,磕碰所致20例。
对照组36例,年龄25 32岁;病程2 16d ;均为初次受孕;孕期6 9周;跌仆所致14例,磕碰所致22例。
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病史: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
症状:阴道少量出血,伴有小腹疼痛或腰痠胀痛。
妊娠试验:尿妊娠试验阳性。
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子宫体软,大小与孕周相符。
超声波检查:B 型超声波检查子宫大小、孕囊或胚胎(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
基础体温测定:保持黄体期水平(维持高温曲线)。
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孕酮(P )水平与孕周和B 超结果(孕囊大小、胚胎发育)基本相符。
中医辨证符合跌仆伤胎证。
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红;小腹疼痛或腰胀痛;有外伤史。
次症:精神倦怠。
舌脉:舌质红,苔薄白,脉滑无力[1]。
1.3治疗方法1.3.1治疗组予安胎方。
药物组成:当归3g ,川芎3g ,砂仁3g 。
日2剂,当归、川芎水煎取汁10mL ,砂仁研末加入,温水送服。
1.3.2对照组予黄体酮注射液(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401)20mg ,每日1次肌肉注射(由专业护士上门服务)。
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45例临床观察

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45例临床观察目的:探讨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9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黄体酮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
结果:采用黄体酮胶囊治疗的治疗组成功率、症状缓解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
两组都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黄体酮胶囊用于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因素所致的先兆流产临床效果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先兆流产;黄体功能不全;黄体酮胶囊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先兆流产。
先兆流产是妊娠期间的常见病、多发病。
先兆流产常见原因为胚胎染色体异常、免疫功能异常、黄体功能不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而由黄体功能不全所致的先兆流产约占先兆流产原因的45%左右。
而作为基层医院很难对流产病因作出确切诊断,但先兆流产还是有其相应的处理原则。
我们采用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4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妇产科2008年8月至2010年2月门诊和住院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45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41岁,平均28.5歲;有流产史1次者30例,2次者10例,3次者5例。
对照组45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42岁,平均29.5岁;有自流产史1次者28例,2次者11例,3次者6例。
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中先兆流产修订诊断标准:怀孕之后出现腰酸、腹痛、下坠感或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或深褐,无血块及妊娠物流出,或伴有嗜睡乏力,纳呆,恶心欲吐等早孕反应,尿妊娠试验阳性。
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子宫大小与妊娠月份相符。
B超检查:早孕,宫内妊娠囊与停经月份相符或不符,有胎芽或有胎心搏动,同时排除阴道炎、宫颈炎、宫颈息肉等疾病所导致的出血。
1.3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黄体酮胶囊(商品名:益玛欣。
每粒50mg,浙江仙琚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60211)2粒,1日2次。
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45例

16现 代 中 医 药M odern Traditi o na lCh i n ese M edic i n e2008年9月第28卷第5期Sep.2008 N o.l28 N o.544444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45例荀爱华 夏亲华(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江苏南京210028)摘 要:目的通过对照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的机理。
方法对75例先兆流产的孕妇,随机分为2组,分别应用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36例,显效6例,总有效率93.3%,西医治疗治愈19例,显效5例,总有效率80%。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关键词:先兆流产;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71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0571(2008)05-0016-02先兆流产为妇女妊娠期间的常见病,属于祖国医学胎动不安!、胎漏!范畴,常由于单纯的西药治疗效果不近人意而造成难免流产,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遗留后遗症。
笔者自2003年2月至2006年12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结果显示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75例病人均来源于本院门诊和住院部。
均符合先兆流产诊断标准[1]: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盆腔B超检查提示宫内妊娠,子宫与妊娠天数基本相符,并排除阴道宫颈出血等。
其中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38岁;平均年龄26.7岁。
初孕38例,其余均有1次以上的流产史。
停经时间为12周以内。
75例随机分为2008年9月第28卷第5期Sep.2008 N o.l28 N o.5现 代 中 医 药M odern Traditi o na lCh i n ese M edic i n e 17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西药治疗。
1.2 治疗方法1.2.1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调节饮食,进食清谈和易消化饮食,安定情绪;∃尽量避免一切引起宫缩的刺激因素,如:妇科检查一定要轻,禁止性交,预防便秘等。
安胎饮治疗肾虚型胎漏140例

安胎饮治疗肾虚型胎漏140例李光荣;张娜【摘要】目的:观察补肾安胎类中药结合西药治疗先兆流产疗效.方法:治疗组140例采用自拟安胎饮(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党参、白术、砂仁等)配合黄体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4 %,对照组总有效率72.66%.结论:本法治疗先兆流产能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0(031)011【总页数】3页(P1447-1449)【关键词】先兆流产/中西医结合疗法;补肾药/治疗应用;@安胎饮【作者】李光荣;张娜【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中医医院妇产科,安阳,455000;河南省安阳市中医医院妇产科,安阳,45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1胎漏临床上以孕后阴道有少量出血,伴轻微小腹不适、胀痛及腰酸痛为主要表现,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先兆流产,是妊娠 12周前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约 15%[1]。
我们2005年1月~2010年1月运用自拟中药方安胎饮益肾健脾、养血安胎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在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妇科门诊和病房确诊的先兆流产的患者。
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
共 268例患者,年龄最小20岁,最大 40岁,平均30岁;其中20~30岁139例,31~40岁129例;20~30岁有难免流产史15例,31岁以上有难免流产史40例,有自然流产史 2~3次的 9例,有不良妊娠史(人工流产、药物流产、死胎、宫外孕)44例。
辨证属于肾虚型268例中,腰酸腹痛,或伴有阴道少量出血,畏寒肢冷,面色晦黯,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属偏肾阳虚,共 142例;腰酸腹痛,或伴有阴道少量出血,手足心热,面赤唇红,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滑而数属偏肾阴虚,共 126例。
268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140例,对照组 128例。
补肾安胎颗粒联合黄体酮胶丸治疗先兆流产49例疗效分析

先 兆 流 产根 据 其 临床表 现 可归 属 于 中 医学 中“ 滑 胎” 范畴。 其病机 主要为母体 冲任损伤 , 胎元不健 , 常见 的
病因主要是肾虚 , 冲任损伤 , 胎元不 固, 亦有 因肾虚血热 , 扰动胎元而致 者 。 中医学认 为 , “ 肾主 生殖 ” “ 冲任之本 在
束 冲任 两 脉气血 , 改善 阴道 出血情况 。 配合 使用 的黄体
收 稿 日期 2 0 1 6 — 1 0 - 2 7
肾” “ 胞脉, 胞 络者 , 系于肾” , 《 景岳全 书 ・ 妇 人规》 日: “ 凡
妊娠 之 数见 堕 胎者 , 必 以气 脉 亏损 而然 … …凡胎 孕 不 固, 无非气血 损伤之病 , 盖气虚则提摄 不固 , 血虚则灌 溉
不周 , 所 以多致小产 。 ” 肾气 的充盈 与否不仅影 响胚 胎形
2 . 2 观 察组 : 在对 照组 的基础 上联合 本 院协 定方 补 肾 安胎 颗粒 , 由本 院制 剂 室制 , 成分 : 川续 断 、 菟 丝子 、 砂
选取 我 院 2 0 1 3 年8 月至 2 0 1 6 年8 月的9 8 例 先兆 流 产患者 , 所有 患者均存在 : 连续2 次或 2 次 以上 的 自然 流
化, 并统计不 良反应发生率 。 3 . 2 两组 患者治 疗前后激 素水平 比较 : 见表 1 。 两组治 疗后 L H 、 F S H 、 T 均有显 著改善 , 与治疗前 比较 , 差异有统 计学 意 义 ( P<O . 0 5 ) 。 治疗后 组 间 比较 , 观察 组改 善更
显著 ( P <O . 0 5 ) 。
酮胶丸是 临床上最为常用 的孕激素类药 物 , 其主要作用 是促进子 宫 内膜 由增殖 期 向分泌期转化 , 为孕卵 的着 床 做好 准备 , 并能有 效抑 制子宫 平滑 肌收缩 , 避 免孕 卵受 损, 从 而影响着床 , 使着 床不佳 的孕 卵继续存活 , 从 而增 加其 发育 成为成熟 胚胎 的几 率 。 配合 本方 使用 , 能更 好 地增加患者的受孕几 率 , 减少先兆流产 的发生 。
补肾安胎方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47例临床观察

补肾安胎方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47例临床观察目的:观察补肾安胎方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94例先兆流产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
对照组采用黄体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补肾安胎方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49%,明显优于对照组7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HCG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CG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补肾安胎方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疗效理想,可以明显改善患者HCG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补肾安胎方;黄体酮;先兆流产所谓先兆流产,即妊娠12周内发生的阴道少量流血,白带呈血性或暗红色,妊娠物未排出,可出现下腹部或腰背部阵发性疼痛,经妇科检查显示胎膜未破,宫颈口未开,是妇产科常见病。
有研究显示[1],在全部妊娠中约10%~40%为自然流产,其中早期流产占80%左右。
笔者采用补肾安胎方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患者疗效较满意,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9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妇科学》[2]中规定的先兆流产诊断标准,有停经史或伴有早孕反应,尿HCG阳性,孕期≤12周,阴道有少量不规则流血,伴有腹坠腰酸,胚胎发育正常,同时排除异位妊娠及子宫、宫颈病变患者。
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
其中观察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86±34)岁;孕周4~11周,平均孕周(79±21)周。
对照组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82±38)岁;孕周4~10周,平均孕周(78±19)周。
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黄体酮治疗:肌注黄体酮注射液(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89,20mg/支),20mg/1次/d。
低剂量黄体酮注射液联合安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分析

低剂量黄体酮注射液联合安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低剂量黄体酮注射液联合安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低剂量黄体酮注射液联合安胎丸,对照组采用安胎丸,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6.9%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和腰痛缓解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剂量黄体酮注射液联合安胎丸治疗先兆流产临床症状缓解快,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黄体酮注射液;安胎丸;先兆流产【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2-0122-02先兆流产指在孕妇妊娠28周前,首先阴道出现少量的流血、然后表现为阵发性腹痛或者腰痛,妇科检查表现为宫口未开,B超结果显示胎膜完整,无妊娠物排出。
临床的数据表明,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先兆流产产妇最终导致流产,且产妇的流血过多,容易诱发感染[1-2]。
为了预防先兆流产,我们选择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低剂量黄体酮注射液联合安胎丸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患者。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少量或中等量阴道流血,B超检查显示宫内可见孕囊及卵黄囊,排除伴有发热、全身性疾病及既往有习惯性流产的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1-6910(2008)11-0035-02 临床研究 安胎煎剂配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45例
周艳艳
(河南省中医院妇产科,河南郑州450002)
关键词:先兆流产/中西医结合疗法 安胎煎剂/治疗应用
中图分类号:R271 14 文献标志码:B
早期先兆流产是妇产科中最常见的病理妊娠疾病之一,发生率约为15%~40%[1]。
研究表明[2],母亲孕期先兆流产对出生儿童智力发育有负面影响,因此积极寻找先兆流产后既能继续妊娠又不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的科学干预措施是医务工作者的课题之一。
西医用H C G、黄体酮治疗有效,但其安全性一直是医生及病人共同担心的问题。
虽有理论对遗传缺陷、有害环境、身体某些疾病影响等原因所致流产不主张保胎,但对一些习惯性流产、有不孕症病史,珍贵儿、孕妇体质虚弱、劳累、外伤及尚未明确原因的早期流产过早建议终止妊娠,显然会失去机会[3]。
2005-2008年,笔者运用安胎煎剂配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45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70例病人中,27例为门诊病人,43例住院病人,均符合中药新药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的西医诊断标准。
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43岁;第一次妊娠24例,有流产史35例;停经时间为33~74d;有不孕病史者21例;有阴道流血者51例,腰酸者62例,腹痛或胀者35例。
两组资料在年龄、停经时间、孕次方面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 x∀s)
组 别例数停经时间(d)年龄孕次
治疗组4541.94∀3.1030.16∀7.212.37∀0.64对照组2542.73∀2.9131.32∀6.722.16∀0.63 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学![5]中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修订诊断标准:怀孕之后出现腰酸、腹痛、下坠感或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或深褐,无血块及妊娠物流出,或伴有嗜睡乏力,纳呆,恶心欲吐等早孕反应,尿妊娠试验阳性。
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子宫大小与妊娠月份相符。
B超检查:早孕,宫内妊娠囊与停经月份相符或不符,有胎芽或有胎心搏动,同时排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黄体酮注射液,20m g/d,肌注;用至症状消失后改为20m g,隔日肌注,至孕12周。
孕16~18周做唐氏筛查。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胎煎剂,药物组成:菟丝子30g,白术12g,续断15g,杜仲12g,桑寄生20g,砂仁6g,炒黄芩10g,党参10g,阿胶20g(烊化)。
加减:偏气虚者,加黄芪18g、升麻6g;偏血虚者,加熟地黄12g、白芍10g、熟首乌15g;出血量多者,加生地榆20g、旱莲草20g,阿胶用至30g;腰痛甚者,加补骨脂12g;恶心呕吐者,加竹茹12g、苏梗9g;精神紧张者,加莲子须15g。
常规煎药,每日1剂。
以上两组服药期间均定期做HCG化验及B超检查,监测胚胎发育情况,妊娠60d后安胎煎剂改为每周2剂,治疗坚持到妊娠12周或超过以往流产中的妊娠最大月份后2周为佳。
保胎期间应注意休息,禁止房事,保持心情舒畅。
另外以门诊围产保健孕妇孕早期无流产保胎史者60例为空白组。
孕16~18周做唐氏筛查。
4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修改制定。
有效:血止胎安,兼症消失,观察2周后各项检查证实正常妊娠;或漏红减少,兼症改善,各项检查为正常妊娠。
无效:出血增多,腹痛加重,施行清宫术。
5 结 果
5.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2。
两组对比,经卡方检验, 2=11.81, 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疗效对比 (例)
组 别例数有效无效有效率(%)
治疗组4542393.3
对照组25151060.0
5.2 两组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d, x∀s)
组 别例数止血时间腰痛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
治疗组453.93∀1.14**3.12∀1.03**3.43∀1.13*
对照组256.74∀2.818.33∀2.604.11∀1.42
35
中医研究 2008年11月 第21卷 第11期 TCM Res.Nove m ber2008Vo.l21No.11
5.3 治疗组与空白组唐筛结果对比
见表4。
两组对比,经卡方检验, 2=0.04,P> 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表4 治疗组与空白组唐筛结果对比 (例)
组 别例数低危高危低危率(%)
治疗组4544197.8
空白组6059198.3
6 讨 论
早期先兆流产属祖国医学#胎漏∃、#胎动不
安∃、#妊娠腹痛∃范畴。
本病的发生不外乎其一,胎
元异常,即胎元有缺陷,多不能成实而易殒堕,药物
治疗往往失效;其二,#其母有疾以动胎∃者,其主要发病机理是冲任不固,不能摄气血以载胎养胎,以致胎元不固而发病。
与肾气不足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肾气亏虚,冲任失固,胎元不实,胎失所系,而为胎漏、胎动不安。
医宗金鉴 妇科心法要诀!云:#孕妇气血充足,形体壮实,则胎气安固。
若冲任二经虚损,则胎不成实,或因%%房劳伤肾,则胎气不固,易至不安。
∃本病既多由肾虚所致,治应补肾固冲安胎。
方中菟丝子性味辛甘平,入肝肾二经,名医别录!谓#治男女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能补肾益精固胎∃,为安胎所首选。
续断、杜仲、桑寄生固肾壮腰以系胎。
本草备要!谓白术、黄芩为安胎对药,白术补益脾气,养阳明之脉而安胎;黄芩清热坚阴,止血安胎。
黄芪、党参、健脾益气,既补气以载胎,又补后天脾以资先天肾。
阿胶为血肉有情之品,能养血止血安胎。
砂仁行气和胃安胎,既可抑黄芩之苦寒,又使本方补而不滞,后世称黄芩、白术为安胎圣药。
现代研究亦表明[7],中药可通过调整母胎免疫和提高内分泌功能而发挥安胎作用。
白术、菟丝子、川断、桑寄生、杜仲均含较多的锌和锰,其中川断还含有维生素E,通过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起到安胎的作用。
药理研究表明[8]:续断含有丰富的Zn、Fe、Cu、M n等微量元素,可促进去卵巢小鼠子宫的生长发育;菟丝子能增加T细胞的比值,可抑制免疫功能亢进。
经临床观察,中药安胎疗效可靠,经研究证明[9]:中药治疗流产,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平衡、促进妊娠激素的增长、调节心理应激紊乱状态,以达到安胎的目的。
总之,补肾中药具有确切的安胎作用,贯穿先兆流产治疗的始终,尤其在改善症状如止血、缓解腰痛方面疗效显著。
本研究两组病例唐氏筛查结果无差异,初步表明补肾中药的安全性。
但大样本、多中心、远期观察如染色体脆性分析、平衡易位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袁耀萼,盛丹菁.妇产科学新理论与新技术[M].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9295.
[2]刘芳芳,刘筱娴.母亲孕期先兆流产与儿童智力发育相
关性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6):2932. [3]盛爱华,黄爱武.健脾补肾法配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
8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1):644.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
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253.
[5]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0:210.
[6]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
大学出版社,1994:67.
[7]归绥琪,许钧,俞而慨,等.中药治疗自然流产对封闭抗
体、 H C G、孕酮、雌二醇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11):645.
[8]颜正华.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16
806.
[9]张晋峰,张玉芬,刘光珍,等.孕安冲剂治疗先兆流产的
临床及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
(4):251254.
收稿日期:20080415
(编辑 侯勇谋)
36
中医研究 2008年11月 第21卷 第11期 TCM Res.Nove m ber2008Vo.l21No.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