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清科举制度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秀才或监生应考,考中的就是举人。

B. 左迁.贬官,降职。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

C. 春社,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人们拜祭先祖,祈求丰收。

D.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

C有误;春社,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人们拜祭灶神,祈求丰收。

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如“觥筹交错”中的“觥”,“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

B. 《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中的“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六更。

C. 《沁园春?雪》中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D. 《无题》中“青鸟殷勤为探看”里的“青鸟”是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现指信使。【答案】 B

【解析】【分析】ACD表述正确。B.一夜分为五更,不是六更。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曹刿论战》选自纪传体史书《左传》,《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诸葛亮的《出师表》选自国别体史书《三国志》。

B. 日本夏目漱石的《我是猫》中作为一只猫的“我”,只能把看到的故事用“我”觉得最有趣

——荒诞、新奇、夸张、诙谐——的方式讲给人们听。

C.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D. “城市的记忆不是历史教科书中枯燥的数字和资料,而是活生生存留于城市空间和时间中的生命的热度、岁月的痕迹、文化的积淀。”此句为并列关系的复句。

【答案】 A

【解析】【分析】A.《左转》属于编年体。《三国志》属于纪传体。BC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积累及复句关系的辨析。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常见的复句类型有:并列复句、选择复句、因果复句、条件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等。答题时要分析句子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据此辨析复句类型。也可以根据关联词辨析。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创作《羊脂球》《项链》《漂亮朋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B. “以诗为词”指的是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

C. 乡试是明清科举制中省一级的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到第三名称亚元。

D. 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其中辰时指的是上午七时至九时。

【答案】 C

【解析】【分析】C.有误。乡试中举第二到第十名称为亚元,并不是第二到第三名。

故答案为:C。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5.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垂髫、弱冠、束发、而立、花甲、知命、古稀等;对官职的升迁也有特定称谓,“谪”“左迁”“放”属于降低官职。

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河”指“黄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岱宗”指“泰山”,“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三秦”指“关中地区”。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D.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苏轼既是“三词客”之一,又是“四大家”成员,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水调歌头》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

【答案】 B

【解析】【分析】A.从小到大依次是:垂髫(童年)、束发(男子十五岁)、而立(三十),知命(五十)、花甲(六十)、古稀(七十)。

C.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D.《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是辛弃疾。

B项正确,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题考查对语文知识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韩愈,字退之;别号往往是自取的,表明个人的情趣,如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

B.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登飞来峰》这几篇作品的作者都被列入了“唐宋八大家”之中。

C. 清代是我国小说发展的鼎盛时期,如有以三国纷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三国演义》,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有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红楼梦》。

D. 菲利普夫妇和胡屠户分别是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和《范进中举》中的人物,他们虽然国别和时代不同,但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的特点。

【答案】 C

【解析】【分析】《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不是白话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C项关于《三国演义》的表述有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考生要在平时加强积累,对每一则文学文化常识都要熟记,在判断选项时要仔细认真,不可马虎。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 中国地名中有“山阴”“江阴”,因为“山南水北”为阴,所以“山阴”在山的南面,“江阴”在水的北面。

B.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C.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即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其中上元节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D.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答案】 A

【解析】【分析】A.“山阴”应是山的北面,“江阴”应是水的南面。BCD说法正确。故选A。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8.九年级学生小英想找个微信群,与志趣相投的同龄学友共同探讨一些感兴趣的文学问题。若有以下四个文学爱好者微信群,她选哪个最适合?()

A. 不惑岁月

B. 豆蔻年华

C. 而立之年

D. 弱冠一族【答案】 B

【解析】【分析】A.不惑之年是四十岁。

B.豆蔻年华指十四五的女孩子。

C.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D.弱冠指男子成年二十岁。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9.文中有许多表称谓的词语,下列对文中各种称谓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下”是对自己的谦称。

B. “我小老”是旧时老年人对自己的谦称。

C. “世先生”是对有世交的平辈的谦称,是旧时人们拉关系时的客套语。

D. “生”是旧时对读书人或晚辈的称呼,如“晚生”是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答案】 C

【解析】【分析】C项,“世先生”是敬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称谓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在平时学习中考生要注意对文中称谓的学习,注意区别和理解。

10.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书法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碑》、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B. 古人常用“阴”“阳”表示地理方位。“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衡阳”位于衡山的南面,“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指汉水的南面。

C. “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脍炙人口,百世流芳,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D. 雨果、莫泊桑、罗曼·罗兰都是法国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有《巴黎圣母院》《羊脂球》

《名人传》。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没有错;C.范仲淹不是“唐宋八大家”。故选C。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

11.小明的国庆假期过得丰富多彩。10月1日观看了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10月2日观看了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10月7日和爷爷登山庆祝重阳节。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重阳节,除了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外,文人墨客多有吟咏书写重阳节对联之好,为这一传统节日增添了缕缕翰墨之香。为纪念这个节日,小明要选一副对联送给爷爷,下列对联中最合适的是()

A.天庭月华清辉千里,地上玉柱吉祥万家

B.溪河携绿赏梨蕊,山野踏青寻杏花

C.习射谈经,天高地爽;佩萸插菊,人寿花香

D.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2)观看了《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后,小明的爱国情绪高涨。他要在同学送的小国旗上签名。假如你是小明的同学,你会如何劝阻他?

【答案】(1)C

(2)示例:小明,你的爱国热情我能感受到,但是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在国旗上写字是违法的行为,请你不要在国旗上写字

【解析】【分析】(1)A.与中秋季有关系,B.与清明节有关系,C.与重阳节有关系,D.与端午节有关系。故选C。

(2)本题要求劝说同学聚会时放下手机,劝说时语气要委婉,要阐明国旗的象征意义,及有关的法律和法规,语言要连贯、得体、简洁。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如:小明,你的爱国热情我能感受到,但是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在国旗上写字是违法的行为,请你不要在国旗上写字

故答案为:⑴C

⑵示例:小明,你的爱国热情我能感受到,但是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在国旗上写字是违法的行为,请你不要在国旗上写字。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积累。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明题意,搞清具体语境。具体表达要有称呼,要有礼有节,要符合人物身份,要合情合理,同时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确。

1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又名《巨人三传》)和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人类的

群星闪耀时》,都是精彩的传记作品。

B. 《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均选自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用设喻阐述道理是此书的一大特色。

C.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种传统对联张贴时,上下联分居右左,上联末尾字用平声,下联末尾字用仄声。

D. 谦称多为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尊称多为表示尊敬的称呼,如“大兄、子、贤弟、先生”等。

【答案】 C

【解析】【分析】C.错误,对联尾字为“仄起平落。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1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我国古代对年龄有特殊的称谓,如“加冠”指二十岁,“不惑”和“花甲”分别指的是四十岁、五十岁。

B. 寓言是从神话中演变而来的一种文学样式,《愚公移山》这篇寓言就颇有神话的味道。

C. 农历三月含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

D.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答案】 A

【解析】【分析】A项,“花甲”指的是六十岁。故选A。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把握,注意年龄的称谓。

1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古人常常用帝王的年号来纪年,如“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十二月”等。

B. 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湖心亭看雪》中“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

C. “乡试”即乡一级考试,考中者均称“秀才”,其中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十名称“亚元”。

D.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苏轼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乡试是古代省级的考试,考中者被称为举人。乡试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第七名以后无固定称呼。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与识记。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古代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

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

15.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学常识确的一项是()

A. 《西游记》中孙悟空敌不过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请来观音菩萨降妖,最后红孩儿被降服,做了善财童子。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东晋时期的诗歌305首。

C.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指代儿童,原因是古代儿童营养不良,头发就显得发黄而纤柔。同样,“总角”“弱冠”也指代童年。

D. 《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18年,小说通篇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叙述故事。

【答案】 A

【解析】【分析】A.正确。

B.《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C.“黄发”指代老人,“垂髫”才指儿童;“弱冠”是指二十岁,不是童年。

D.是28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6.下列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名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

B. 《登飞来峰》《记承天寺夜游》《月夜忆舍弟》的作者都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C. 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D.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答案】 B

【解析】【分析】B文学常识表述有误。《月夜忆舍弟》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他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ACD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17.在“倾听大自然的语言”系列活动中,你参与其中。

(1)【知识积累】2007年国务院批准,“二十四节气”之一被定为我国法定节假日,这一节气是()

A.春节

B.清明

C.端午

D.中秋

(2)【追根究底】阅读下面诗句,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探究诗中蕴含的物候现象及其原因。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3)【心系他人】时值早春,天气仍然较冷,同学们都穿着厚厚的衣服,可小飞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宁可冒着感冒的危险,也不愿多穿衣服。作为小飞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答案】(1)B

(2)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他地方却十分寒冷。

原因:纬度的差异影响物候。

(3)小飞,现在时值早春,天气还比较冷,穿衣服少了很容易被冻感冒,进而影响到你的学习。请你多穿点衣服,好吗?

【解析】【分析】⑴考查对古代文化的理解。“春节”“端午”“中秋”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不是节气。我国从2008年开始把“清明节”作为法定节假日。据此,答案为C。

⑵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寒食:寒食节,在清明前一日或两日,这一天禁火冷食。这句诗的意思是:二月时的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他地方却十分寒冷。这是由于地理纬度的差异造成气候的不同,即纬度的差异影响物候。

⑶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小飞同学);其次要交代劝说的理由(早春时节,少穿衣服的影响);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

故答案为:⑴B;⑵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他地方却十分寒冷。⑶小飞,现在时值早春,天气还比较冷,穿衣服少了很容易被冻感冒,进而影响到你的学习。请你多穿点衣服,好吗?

【点评】⑴考查学生对一般节气与传统节气的掌握程度。“清明”在“二十四节气”中被定为我国法定节假日。

⑵考查学生对唐诗中蕴含的物候知识的掌握能力。诗句“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产生的原因:纬度的差异影响物候。

⑶在劝说时,除了劝说的内容契合对方的想法之外,也要讲求“说”的技巧。首先,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假设自己是对方,自己又会怎么想、怎么做,体会他的心情;然后注意说话的方式、语气、态度,尽量做到委婉、谦和、真诚。如果直接否定对方,对方是很难接受的,劝说注定是失败的,那么就可以在说的时候巧妙地以退为进,比如可以多用这样的句式“我也这么认为,但是后来仔细一想……”“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我们不妨把眼

光放远了来看……”通过这样的句子,尽量把对方的观点引导到自己的观点上来。此外,语言可以生活化一些,因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内容能让这样的沟通更为有效。

18.下面是彤彤在“走近汉字”探究活动中,通过不同途径搜集到的资料。请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丰子恺先生在《书法略说》中说:“世界各国的文字,要算我们中国字为最美术的。别国的字,大都用字母拼合成,长短大小,很不均齐。只有我们中国的字,个个一样大小,天生成是美术的。”

材料二:成熟汉字约形成于夏商之际,而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系统,是汉字的童年时期。中国古代一切思想观念、文化、文明都通过汉字这一载体才传布久远,保留至今。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汉字是具有中国标识的文化符号,将使中国的文化传播更为有效,让世界更快更好地认识中国。

(1)通过对图表的分析,你能得出怎样的探究结论?

(2)下面哪本书对完成这次探究活动最有可能提供帮助?()

A.《左传》

B.《说文解字》

C.《朝花夕拾》

D.《论语》

(3)班级组织“走近汉字”主题演讲会,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要求:①符合“走近汉字”主题;②不少于60字。

【答案】(1)汉字发展呈现由形象到抽象的演变趋势;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字,是汉字的造字方法之一;汉字具有美感;汉字是表义文字。

(2)B

(3)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从图表中得出结论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观察表格中出现的文字和数据,结合表格的主题,即可作答。分析图表中的汉字可知汉字发展呈现由形象到抽象的演变趋势;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字,是汉字的造字方法之一。(2)本题考查把握古代典籍内容,根据探究活动的主题“走近汉字”,结合这几部书的内容来思考即可。A.《左传》为史书;B.《说文解字》为许慎所写的解释文字类的工具书;C.《朝花夕拾》为回忆性散文;D.《论语》为语录体散文。据以上分析可知应选B。(3)本题考查拟写开场白。开场白一般是先写称呼和问候语,然后介绍活动的内容或意

义,最后宣布活动开始。围绕“走近汉字”的主题来拟写即可。注意语意要清晰,要有号召性和鼓动性。

故答案为:(1)汉字发展呈现由形象到抽象的演变趋势;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字,是汉字的造字方法之一;汉字具有美感;汉字是表义文字。

(2)B

(3)略

【点评】(1)本题考查分析统计图表提取信息。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四个方面:形象到抽象的演变趋势;形象造字是主要造字方法;具有美感;表义文字。

(2)根据题目要求,选取最恰当的典籍,首先要对书的内容有所了解。《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为许慎。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

(3)开场白内容要紧扣主题;语言要亲切,要有激情,以点燃观众的热情;语言的形式要生动活泼。开场白必须在瞬间抓住观众的心,所以要有激情,并且紧扣主题。此题首先要有称呼,然后可以引用相关诗句,也可以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激发同学们对汉字和汉字文化的兴趣。

19.“登高社”社员们对“登高”这一活动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究,请结合你的积累,一起来完成吧!

每当登临高处,举目四望,便觉天地悠悠,亘古未变;外物永(héng),历久犹存。而人的生命与之相比,何其短(zàn),何其渺小。登高而望远,远处是家乡、是归处,思故乡、安社稷、济苍生……“登高”化为文人的一个“情结”,千百年来被反复(yín)咏。

(1)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héng zàn yín

永________短________________咏

(2)“登高说愁”是古诗中的常见主题,下面是社员们搜集到的部分名句,请帮助填写完整。

【游子怀乡】

一上高城万里愁,袭杨柳似汀洲。(许浑《咸阳城东楼》)

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壮士悲歌】

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社员们发现“登高说愁”这一说法也并不绝对:王安石登上飞来峰,以“________,________”一展朝气与信心;杜甫登泰山而小天下,以“________,________”喊出豪情与壮志;而范仲淹则在《岳阳楼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尽显豁达与淡然。

(4)社员们在探究重阳节登高习俗过程中,对“重阳节”这一名称产生了疑问,请从下面“阳”的释义中选择正确的义项来解释。

【答案】(1)恒;暂;吟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选择④,因为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两个九刚好相重,所以叫重阳节。

【解析】【分析】⑴两个或几个字相近,会涉及到音、形、义的一项或几项,不仔细分辨它们的不同之处,就会张冠李戴,,把甲字误写成乙字。注意“恒、暂、吟”的偏旁部首,和形近字区别开。

⑵一切默写都要依据现行课本,不得多字、少字、错字、别字,标点正确。注意“暮、乡关、烟波、悠、怆、涕”等字的字形,要正确书写。

⑶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准确书写“畏、浮、遮、望、自缘、会当、凌绝顶、览、己”等字。

⑷古代阴阳家、方士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初入一元为一百零六岁,有旱灾九年,称为阳九。其余尚有阴九、阴七、阳七、阴五、阳五、阴三、阳三等。阳为旱灾,阴为水灾。太乙数以四百五十六年为一阳九,二百八十八年为一百六。阳九为奇数,为阳数之穷;百六,偶数,为阴数之穷。因为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两个九刚好相重,所以叫重阳节。

故答案为:⑴① 恒;② 暂;③ 吟。

⑵① 日暮乡关何处是;② 烟波江上使人愁;③ 念天地之悠悠;④ 独怆然而涕下。

⑶① 不畏浮云遮望眼;② 自缘身在最高层;③ 会当凌绝顶;④ 一览众山小;⑤ 不以物喜;⑥ 不以己悲。

⑷选择④,因为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两个九刚好相重,所以叫重阳节。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音、形、义是汉字的三要素,每个汉字一般都有它特定的读音、形体和意义。根据这三方面表现正确书写。

⑵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答题时应注意,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理解性默写则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⑶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答题时应注意,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常见的方法有理解积累,归类积累,联想积累,回环积累,抄读积累。默写的总体要求是书写准确,理解到位。

⑷本题考查理解词义和节日习俗。答题时应注意,结合词义,联系重阳节的相关习俗,准确理解作答。

20.下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岳阳楼记》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谪”指“因罪贬官”,同样表示官员罢免降职意思的还有:迁、谪、除、罢、免、黜、陟。

B. 《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皇帝年号纪年,“壬戌”是天干地支纪年。

C.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作者欧阳修,自号醉翁,北宋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 “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人记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记”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

【答案】 A

【解析】【分析】A.“陟”是“提拔,奖赏”,不是表示官员罢免降职。故答案为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体知识、文学常识及古文化常识的把握,注意古代官职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