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大事记时间表
法国大革命进程简表(一)

∴军事独裁在当时是保卫、巩固革命基本成果的必要手段,它虽与革命所追求的自由、平等、人权等原则相对立,但却是必要
的、必需的。正因如此,有人把法国大革命的下限定于1815年,也即是说,拿破仑统治时期是法国大革命的巩固阶段。
1809年1月组成。参加国:英、奥。
结果:1809年7月瓦格拉姆战役中,奥败。1809年10月14日签订《肖恩布鲁恩和约》(维也纳?),奥割地赔款,同意参
加大陆封锁。1810年,奥皇把女儿玛丽亚·露易莎送到巴黎,与拿破仑结婚。
此次俄国虽站在法国一边,但实际并未对奥采取军事行动。而且由于领土争议,俄法关系恶化。导致拿破仑决定征
1791年10月:立法议会;
1792年9月21日:国民公会。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年9月——1940年7月维希政府成立;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5——1958年;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
法国大革命中政权机构的名称变化
1789年5月5日:三级会议;
1789年6月20日:网球场誓言;
1789年6月17日:国民议会;
1789年7月9日,正式改称制宪议会;
意义:第一次把启蒙思想家们所阐述的资产阶级政治主张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它
提出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主权在民”原则,既沉重打击了法国和整
个欧洲的封建专制制度,又调动了法国人民参加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
③《人权宣言》:
1789年10月5—6日事件:
④ 1791年宪法:
法国大革命进程简表(二)
二、吉伦特派的统治(1792年8月——1793年5月):
1当政的热月党对其抱有敌视态度,并限制、害怕他们;
法国大革命的时间轴

法国大革命的时间轴1789年:人权和权利的宣言法国大革命始于1789年,这一年被认为是法国大革命的主要起点。
1789年5月5日,由于贵族和教会的特权压迫,代表大约98%的法国人的第三等级,也就是普通人民,组织起来,并于6月20日宣布了《人权和权利的宣言》。
这个宣言提出了人人生而平等、自由和私有财产权的原则,为后续的革命行动奠定了基础。
1789年7月14日:巴士底狱的被袭击法国大革命的一个重要事件是1789年7月14日的巴士底狱被袭击事件。
巴士底狱是一个象征着封建制度和贵族特权的监狱。
这次袭击象征着人民对专制主义和不平等的反抗,这一天也被定为法国国庆日。
1789年8月4日:封建权力的废除1789年8月4日,法国大革命的国民立法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和决议,废除了封建制度下的特权和等级差别。
这些决策取消了贵族特权和教会的特权,向各种特权表达了抵制。
1791年6月20日:立宪制宣布1791年6月20日,法国制宪会议宣布制定了一部由君主路易十六签署的宪法,确立了法国的立宪制度。
这个宪法首次将国家权力控制在选举产生的国民议会手中,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1792年9月21日:法兰西共和国正式宣告1792年9月21日,法国国民公会宣布法兰西共和国正式成立。
这标志着法国彻底废除了君主制度,成为一个由民众选举产生的共和国。
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处决1793年1月21日,前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革命当局的审判下被处决。
路易十六的处决标志着大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引发了一系列内外政治动荡的事件。
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戈尔迪昂政变1799年11月9日,将军拿破仑·波拿巴发动了戈尔迪昂政变。
拿破仑废黜了法国执政机构,以此来掌握政权,成为法国的统治者。
这个政变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和拿破仑时代的开始。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加冕为法兰西皇帝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加冕为法兰西皇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法国大革命推翻君主制历史事件时间轴

法国大革命推翻君主制历史事件时间轴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标志着欧洲历史上一段重要的转折点。
这场革命从法国本土开始,最终波及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本文将按照时间轴的方式,为您梳理法国大革命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
1789年:- 5月5日至6日:第三级世代的起泡,即三级世代的代表开始围绕税收和政治权利等问题展开讨论。
- 6月17日至20日:普瓦捷战役发生,第三级世代宣布组建成为"国民议会"。
- 7月14日:巴士底狱被攻陷,这一事件被视为法国大革命的起点。
1791年:- 6月20日至21日:欧洲大陆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革命战争,是由两个反对派占领明斯克城的席卷。
- 7月17日:路易十六(法国国王)和玛丽·安托瓦内特(玛丽·苏珊·维果乔泽·德波旺)试图逃离法国,但失败了。
1792年:- 4月20日:法国国民议会宣布战争,法国大革命开始进入冲突阶段。
- 8月10日:第一任法国国家主席路易-奥古斯特(Louis Auguste)被废黜,并被监禁在巴黎。
- 9月20日至21日:路易十六被判定为叛国罪,被裁决处死。
1793年:- 1月21日:路易十六在吉尔乌廷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被斩首。
- 6月2日至7日:雅克·路易·大卫和玛丽·夏琳由·庞库埃在君主君主的筹码轮戏中鞠躬。
- 10月31日:国民公会通过法案,宣布所有的天主教堂和修道院被认为是国家的财产,并将它们转让给法国政府。
1794年:- 4月6日:雅克-勃尔登逊(Jacques Bailly)被选为法国国家主席,以便填补路易·博尼米·德·沙通普肖的空缺。
- 6月8日至9日:第一任代表康他布尔克被废黜,罗伯斯庇尔成为国家元首。
1799年:- 11月9日至10日:尼科尔·白列维(Nicolás Bonaparte)领导的政变推翻了罗伯斯庇尔,成立了现代法国的执政团政府。
法国大革命,反法同盟,革命年表

法国大革命,反法同盟,革命年表1789年5月5日,由于财政问题,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召开三级会议,国王希望在会议中讨论增税、限制新闻出版和民事刑法问题,并且下令不许讨论其他议题。
而第三等级代表不同意增税,并且宣布增税非法。
1789年6月17日第三等级代表宣布成立国民议会,国王无权否决国民议会的决议。
于是路易十六关闭了国民议会,宣布它是非法的,其一切决议无效,命令三个等级的代表分别开会。
1789年7月9日国民议会宣布改称制宪议会,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
路易十六调集军队企图解散议会。
1789年7月14日群众攻克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监狱,释放七名犯人(四名造假贩子,两名精神病人和一位性行为不检的伯爵)取得初步胜利。
这一天后来成为了法国国庆日。
不久,由人民组织起来的制宪会议掌握了大权。
这一年,制宪会议颁布了“废除一切封建义务”的“八月法令”,紧接着又通过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了“人身自由,权利平等”的原则。
(2)君主立宪派的统治(1789.7.14---1792.8.10)资产阶级代表在起义中夺取巴黎市府政权,建立了国民自卫军。
国王不得不表示屈服,制宪议会实际上成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君主立宪派起主要作用。
八月法令宣布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特权,规定以赎买方式废除封建贡赋。
1789年8月26日通过《人权宣言》。
10月份王室被迫从凡尔赛宫迁到巴黎,制宪议会也随之迁来。
巴黎出现一批革命团体,其中雅各宾俱乐部、科德利埃俱乐部在革命中发挥巨大作用。
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出逃失败,部分激进领袖和民众要求废除王政,实行共和,但君主立宪派则主张维持现状,保留王政。
7月16日君主立宪派从雅各宾派中分裂出去,另组斐扬俱乐部。
1791年9月制宪议会制定了一部以权由全民产生,三权分立的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国王、立法权属于立法会议,司法权属各级法院。
法国成为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法国大革命引起周边国家不安,普鲁士、奥地利成立联军攻打法国,联军攻入法国。
法国大革命与共和制度确立年表

拿破仑
第二帝国
金融资产阶级和大工业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帝制
重大事件
1、1852,路易·波拿巴称帝,建立拿破仑第二帝国
2、1870.7,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3、1870.9,巴黎人民第六次起义,拿破仑第二帝国灭亡
统治政策与措施
1、对内
(1)推行专制独裁,后期进行“自由化”改革,适当限制皇权
3、1815年,拿破仑滑铁卢战役失败,波旁王朝再次复辟
4、1830.7,试图恢复极端君主制,巴黎人民第四次起义(七月革命),波旁王朝被推翻
统治政策与措施
逐步强化封建制度,维护旧贵族利益,实施白色恐怖,试图恢复极端君主制
七月王朝
金融资产阶级
君主立宪
重大事件
1、1830.7,巴黎人民第四次起义(七月革命),建立七月王朝
(2)鼓励发展资本主义
2、对外侵略扩张,强占殖民地
历史评价
1、政治上比较反动
2、完成了工业革命,后期政治体制逐渐自由化和民主化,获得了在欧洲大陆的优势和大量海外殖民地
第三共和国
资产阶级
共和
重大事件
1、1870.9,巴黎人民第六次起义,第三共和国建立
2、1871,巴黎人民第七次起义,建立巴黎公社,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镇压
2、拒绝限制贸易自由和粮食投机
历史评价
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进程,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雅各宾派
中小资产阶级
共和
重大事件
1、1793年5月与6月,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雅各宾派上台
1、1794.7,热月政变,雅各宾派统治结束(也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
统治政策与措施
法国革命时间表

法国革命时间表(1789.5.5—1870.9.4)一、波旁王朝(843—1791.9)(封建君主专制)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爆发】8月26日《人权宣言》{君主立宪派:大资、自由派贵族}1791年9月《1791年宪法》—君主立宪制确立1792年8月10日“八月起义”{吉伦特派:工商业资产阶级}9月瓦尔密村击退普军,国民公会宣布成立第一共和国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9-1804.12.2)1793年1 处死路易十六 6月2日雅各宾派掌权{中小资} 秋罗伯斯庇尔为首的公安委员会推行“恐怖政策” 1794年7月27日“热月革命”{热月党人}【法国大革命高潮阶段的结束】1799年11月9 日“雾月政变”,拿破仑任第一执政,颁新宪法,建立独裁统治1804年3 月《法兰西民法典》(《拿破仑法典》)三、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1804.12.2-1814.1.3,1815.3.20-1815.6.22)(资产阶级帝制)1804年12月2日波拿巴·拿破仑加冕,称拿破仑一世1812年兵败俄国【开始崩溃】1813年10 兵败莱比锡【开始瓦解】1814年4月拿破仑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此前两天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
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了。
拿破仑后被放逐厄尔巴岛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重登皇位6月18日滑铁卢兵败6月22日拿破仑退位,不久被流放圣赫勒拿岛【第一帝国最终覆灭、波旁王朝复辟】四、波旁王朝复辟(1815.6.22-1830.7.29)(封建统治)路易十八世颁《大宪章》1824年查理十世继位1830年7月查理十世签《七月赦令》【导火线】7月27日“七月革命”(~7.29“光荣的三日”){大资}五、七月王朝(1830.7.29-1848.2.24)(君主立宪制,大资政权)1830年7月29日路易·菲利浦被推上王位,三色旗为国旗1831年和1834年里昂工人起义1847年欧洲农业歉收1848年2月22日-24日“二月革命”{中小资+工人}六、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2.24-1852.11)(小资政权)1848年12月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成为第一位普选产生的总统1849年秩序党在议会选举中大胜1851年波拿巴发动军事政变,解散议会,开始独裁1852年初颁布新宪法七、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1-1870.9.4)(资本主义专制统治)1852年11月路易·拿破仑· 波拿巴登基称帝,称“拿破仑三世”。
法国大革命的进程

法国大革命的进程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789 年 5 月 5 日,国王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召开三级会议,企图在会议中对第三等级增税以解救政府的财政危机,而第三等级代表不同意增税,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按启蒙思想家宣传的理论进行改革。
6 月17 日,第三等级代表宣布成立国民议会,并在一个网球场举行了宣誓,“网球场宣誓”标志着他们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斗争纲领。
7月9日,国民议会宣布改称制宪会议。
路易十六意识到这危及了自己的统治,调集军队企图解散议会,激起了巴黎人民的愤怒。
7 月14 日巴黎群众攻克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占领了市政厅,接管了政权,建立了新政府——常务会议,并组织了武装力量——国民自卫军。
7 月14 日,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标志。
新成立的制宪会议实际上成为了最高国家权力机构,但制宪会议代表的成分很复杂,大体分为三个政治派别: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主义贵族的君主立宪派、代表工商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和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雅各宾派。
法国大革命的发展进程因三个不同派别执政而分为三个阶段。
一、大革命第一阶段:君主立宪派执政时期()君主立宪派执政期间发生了几件重要事件:第一,发表了《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是这次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明确宣布了人权、法制和私有财产权等“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
《人权宣言》在宣布“人人平等”的同时,又宣布了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这就从根本上把资产阶级宣扬的所谓“人权”完全变成了维护资本主义的私有权,维护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权利。
第二,制定了1791 年宪法。
1790 年,制宪会议为了改造旧制度以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作了大量的工作,如制宪会议通过法令,宣布教会地产归国家所有,动摇了封建制度的基础——封建土地制。
制宪会议在1791 年制定了宪法。
法国大革命历史事件时间轴

法国大革命历史事件时间轴1789年7月14日 - 巴士底狱被攻陷:巴黎民众袭击并夺取了巴士底狱,这一事件被视为法国大革命的标志。
1789年8月4日 - 废除封建特权: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废除了封建主义的特权和特权身份。
1789年8月26日 - 颁布《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一项宣言,其中规定了个人和公民权利的基本原则。
1791年6月20日 - 法国立宪王国宣布成立: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一项宪法,将法国设置为立宪王国。
1792年4月20日 - 法国战败:法国与奥地利发生冲突,法国在瓦朗谢讷战役中遭到了重大失败。
1792年9月20日 - 法国第一共和国宣布成立:法国国民议会废除了君主制度,宣布成立法国第一共和国。
1793年1月21日 - 路易十六被处决:前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因叛国罪被断头台处决。
1793年6月2日 - 吉伦特派被逮捕:法国国民公会逮捕了吉伦特派政治家,并最终将他们处决。
1793年7月13日 - 雅各宾独裁开始:雅各宾党掌控政权,罗伯斯庇尔被任命为国家公安委员会主席。
1794年7月28日 - 罗伯斯庇尔被处决:罗伯斯庇尔被指控为反革命活动而被处决。
1795年11月9日 - 旧制度恢复:法国国民公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废除了革命时期的宪法,旧制度恢复。
1799年11月9日 - 拿破仑发动政变: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掌握了政权,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终结。
这是法国大革命历史事件的基本时间轴,记录了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关键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改变了法国的政治格局,还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回顾这些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国大革命及其对人类历史的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各宾派(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1793年6月—1794年7月
国民公会
措施:A、反封建的土地政策: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结束了法国的封建制度,赢得了农民对雅各宾派政权的支持。
B、全面限价法令。
C、实行恐怖政策:在挽救共和国和拯救革命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其消极影响为后人所批评。
1848---1852
建立原因:(根本上是代表法国金融贵族利益的七月王朝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帝国
政体:资产阶级独裁君主专制。(帝制)
拿破仑三世:代表
打资产阶级中的金融贵族和大工业家的利益。
1852---1870
建立原因:A、借助拿破仑·波拿巴的威望,获得法国农民的支持。(法国小农经济发达,小农意识强,崇拜拿破仑)B、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有限。C、前两次共和制都未能带来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人们对共和制失望,君主派势力加强。D、路易一心想恢复帝制,并利用了选举制度的不完善。
代表资产阶级中最富有的金融贵族的利益
1830年7月——1848年2月
议会
措施:制定宪法限制王权,扩大议会下院权利,取消贵族特权,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
广大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被剥夺参政权,工商业资产阶级也被排斥在政权外。
1848年2月起义,推翻七月王朝(第五次)
第二共和国
政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法国大革命
爆发原因:①经济原因: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日益发展中的资本主义——根本原因。
②政治原因:社会等级对立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③思想准备:法国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④英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⑤路易十六统治腐朽,社会矛盾尖锐,财政危机严重。
导火线:1789年5月三级会议召开,资产阶级和人民与国王展开斗争。
失败原因
波旁王朝
君主专制复辟
代表旧贵族利益
1814---1830
议会
措施:
逐步强化封建专制制度,维护旧贵族利益;对大革命和帝国的同情者大肆进行反攻倒算。
复辟活动猖獗,解散资产阶级控制的议会,限制资产阶级选举权,试图恢复专制君主制。
1830年7月巴黎人民发动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第四次)
七月王朝
君主立宪制
措施:对内专制独裁;对外侵略战争。P/69
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对外战争激化了国内社会矛盾,人们要求重建共和。B、根本原因:君主制不符合资本主义的日益发展,法国人民要求民主政治的要求,根本的是工业革命的发展C、1870年,普法战争中失败,拿破仑三世被俘。
1870年9月4日,巴黎人民起义,建立第三共和国。(第六次)
面对国内外旧势力的进攻,君主立宪派显得软弱无力,甚至走向人民的对立面。
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攻占王宫,推翻君主政体制度。
第一共和国
(1792年9月—1804年)
吉伦特派(代表工商业大资产阶级利益)
1792年8月—1793年6月
立法议会→国民公会
措施:
A、召开国民公会:普选产生。
D、对外战争:发布总动员令,征集军队,1793年底赶走外国干涉军,1794年战场转移到国境之外。
国内外形势好转情况下,雅各宾派矛盾逐渐暴露并分裂。
热月党人
(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
1794年7月—1799年11月(成立督政府)
元老院
措施:
采取措施结束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以恢复建立资产阶级正常的政治和经济秩序;
第三共和国
1870---1940
建立原因:①君主派内讧。②共和派与巴黎人民的努力。③根本:君主制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工业革命的发展,法国人民要求民主政治。
其他: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制。
意义:
①标志着法国反封建任务的完成。②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认识:人民在革命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人民起义
阶段
领导力量
(阶级属性)
时间
权利机关
建立的原因或措施
结束原因及其它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开始)
君主立宪制君ຫໍສະໝຸດ 立宪派(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
1789年7月14日—1792年8月
制宪会议→立法议会
措施:(全面、初步改造了法国社会,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根本原则,基本实现了革命目标。)八月法令、《人权宣言》、制宪会议颁布1791年宪法、进行对外战争,反对外来干涉,战争初期阶段,对法国而言是正义战争。
B、进行对外战争:1792年9月瓦尔密战役胜利,鼓舞了人民的斗志。
C、成立共和国:1792年9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D、1793年初,处死国王路易十六,民主力量取得决定性胜利。
面临严峻的内外形势:第一次反法联盟威胁法国;国内王党分子在法国西部地区暴乱;国内粮价飞涨,吉伦特派拒绝限制贸易自由和粮食投机。
特点及原因:
(1)特点: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2)原因:①法国的革命有其深刻性,使传统势力的反抗特别明显。②法国有近千年封建专制统治历史,封建主义在法国根深蒂固,君主复辟传统势力相当强大。③资产阶级内部派别多,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有限。④法国小农经济发,小农意识成为君主制复辟的温床。认识:①民主力量与专制斗争具有长期性、曲折性的特点。②共和制的建立是进步力量长期斗争的结果,而不是专制势力的恩赐。③民主潮流是不可阻挡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失败原因:A、连年战争影响了帝国经济的发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从根本上动摇了其统治基础。
B、其侵略扩张激发了各被占领地区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C、他向旧制度妥协,政治上走向反动,失去民心。D、英国组织反法联盟,从未停止敌对行动。E、根本:当时欧洲的封建势力比资本主义势力强大。(专制力量大于民主力量。)
尽力保护革命成果,维护共和制度。
腐败无能,对内不能解决社会经济问题,造成政局动荡不定;对外武力抗击武装干涉和入侵。
拿破仑执政
(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
1799年11月——1804年
元老院
第一帝国
【资产阶级独裁君主专制(帝制)】
(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
1804年——1814年
对内措施:采取一系列有利于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措施。(如:颁布《民法典》、《商法典》等)对外:经历了与反法联盟的多次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