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油气贸易研究

(开题)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油气贸易研究
(开题)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油气贸易研究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油气贸易研究

一、题目背景和意义

本论文的题目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油气贸易研究。

(一)研究背景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却日益增加,表现在:国际资本和汇率波动加剧,一些大国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凸显,欧债危机和叙利亚、乌克兰危机的余波尚存,基于如此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更需要国际社会达成互联互通和互利共赢之共识。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正是作为一种合作的契合点恰逢其时,其有利的经济文化政策、平等包容的合作平台,为中国与世界特别是中俄能源合作深入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环境。

面对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能源第一消费大国,拓宽能源进口多样化成为必然趋势。俄罗斯作为中国陆上邻国,目前与中国关系处于历史上较好时期,俄罗斯独特的地域优势,丰富的能源资源,为中俄能源合作提供了可能,而近几年,发展状况低迷的俄罗斯经济需要我国在国际上日益发展成熟的高铁、航天、计算机等技术的支持,以便为本国经济发展重新输入血液,实现复兴本国经济的目标。因此,俄罗斯与我国能源合作便从可能性自然而然转变为现实性,并日益成为一种互补性的合作共赢的重要伙伴关系。

文章将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通过阐述“一带一路”概念,结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相互合作理论和地缘政治理论,回顾了中俄能源合作的发展历程,尤其是石油、天然气贸易,指出中俄“一带一路”框架下能源合作的基础性条件,对照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几种主要能源合作的分析和特征情况,进行了“一带一路”前后能源合作状况的对比和说明并作出了分析和评论。但是,由于复杂的双边和多边形势,中俄两国能源合作成果丰硕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及中俄未来能源合作的发展趋势和目标,更好地进行机制建设、模式选择,本文也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中俄油气合作在未来向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共同开创油气合作的新局面尽绵薄之力。

(二)意义

在世界能源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石油天然气作为不可再生资源,重要性日益凸显,面对我国油气中存在的需求增长过快、供需不平衡等问题,研究中俄油气贸易的意义则更为重要。那么,中俄油气贸易的现状是什么,又存在什么样的影响因素,最重要的是哪些因素会影响中俄油气贸易的顺利进行,怎样对待甚至抑制消极影响因

素就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问题,这对我国更好地解决油气问题、实现经济健康的发展也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中俄能源贸易现状的研究

PeterRutland(2017)认为俄罗斯的油气产量增长速度比消费速度高,且拥有全球1/3的天然气(居世界第一位)和12%的石油资源(居世界第六位),是油气资源储备前景十分广阔的国家。

TomasHult(2016)阐述了在全球原材料的供应国中,由于具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俄罗斯可能会成为最大的供应国之一。

DmitriTrenin(2017)从中俄两国的能源生产、消费以进出口情况入手,分析中俄能源贸易各个领域的贸易合作情况。

2.关于中俄油气贸易特点的研究

LeslieElliottArmijo(2017)认为中俄两国的能源禀赋有很大不同,我国需求的紧迫性,使我国不得不采取从国外进口的策略,并且要与产油国签订长期供给合同。俄罗斯作为世界前列的能源出口国,其原油产量为世界总量的12%,天然气产量为世界总量的22%,并通过能源禀赋的多样性等方面阐述了中俄两国能源贸易。

PeterRutland(2018)认为俄罗斯的石油产量与沙特阿拉伯持平,并且也是重要的天然气供应国。在1998年至2004年间全球的总石油供给量的增长中,俄罗斯的贡献率达到了22%,石油和天然气是促进俄罗斯重新回到国际舞台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3.关于中俄能源贸易的发展趋势的研究

DmitriTrenin(2016)指出世界能源价格不断走高,俄罗斯的成就主要建立在石油和天然气之上,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开发这种重要的政策武器,并同时指出由于一系列紧张关系与冲突,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出现了矛盾,而基于我国经济、政治地位的上升以及能源安全方面的考虑,俄罗斯应该会与我国在能源方面展开更多的合作。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中俄能源贸易现状的研究

张生玲(2016)认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就注定会出现环境问题,这也会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我国统筹规划国内与国外两种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邓颖颖,陆敏泉(2016)通过分析我国能源消费以及供应现状,认为作为世界上能源消费大国,我国的能源产量已经供应不上日益增加的消费需求,尤其是石油供给,现有的油气田大都已经步入开采的中期甚至晚期,并不具有很高的可采价值;东部具

有较高产量的油田却由于较大的开采难度,开采成本居高不下,多年来一直无法加大产量。

赵自坤(2017)阐述了我国能源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俄罗斯的能源开发分布情况,认为我国存在一些问题:对外具有很高的能源对外依存度和对内具有较低的能源利用率;进口能源多集中在战乱的中东及非洲地区,难以确保供应的稳定性。并通过分析俄罗斯的老油气区、主要开采区和新增产量接替区三个方面,认为俄罗斯具有丰富的油气储备。

李敏,桂芳(2018)认为俄罗斯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是我国在石油安全上存在着诸多隐患,这就需要我国实施新的能源战略,主要强调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体系,以应对石油供应短缺,进而有效节制油价的上涨,保障供应安全。

马骥(2018)阐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依赖度也在逐渐增大,中俄的石油贸易量呈跳跃式增长,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的中俄贸易方式发生改变,运输方式也实现了多元化。

2.关于中俄油气贸易特点的研究

简爱(2016)认为处于俄罗斯能源外交的务实性和利益最大化等特点,使得中俄能源贸易具有鲜明的政治特色和适用主义,并且中俄的能源贸易输出方式主要是铁路为主,比较单一。

程春华(2013)认为在中俄石油贸易方面,纵向由上中下游延伸,横向由东西两个方向支撑;而在天然气方面,主要就是围绕东西两条管道展开,故中俄能源贸易近期会呈现加快推进的趋势。

3.关于中俄能源贸易的发展趋势的研究

尹茵(2016)通过中俄能源贸易的现状去分析中俄能源贸易的前景,虽然存在制约贸易的种种因素,但中俄油气贸易的前景还是非常广阔。夏义善(2017)认为中俄两国高度重视相互之间的油气贸易,并且努力开展油气贸易合作,这预示着中俄油气管道建设的前景是良好的,中俄油气贸易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吕松泽(2017)在分析中俄能源贸易战略意义的基础上,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两国进行油气贸易的可行性,进而推断出未来中俄油气贸易巨大的可能性。袁新华(2017)认为中俄两国在石油领域已经历了四个阶段有成效的贸易,现在已经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未来两国在石油领域的依赖程度会加深,并且贸易的空间和潜力也会逐渐加大。曲涛(2018)认为两国之间具有成熟的政治关系基础,并以巨大的资源互补性作为两国能源合作的物质基础,进而从俄罗斯能源战略重心的东移以及两国能源合作的地域政治优势和经济基础等方面进行了两国贸易前景展望。虽然现今中俄油气贸易还存在不少问题以及困难,但更应该看到中俄油气贸易的美好未来,并应该对两国的贸易充满信心。张李昂(2017)指出由于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中俄油气贸易发展越来越快,并从中俄石油贸易以及

天然气管线的建设还有其他领域的贸易情况等方面对两国能源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其认为两国已经拥有了坚实的合作基础,可以在能源领域开展更多积极有利的贸易,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两国能源贸易前景进行了分析,即能源市场的互补性与能源贸易领域可实现双赢两个方面。李立凡(2013)认为中俄两国会加强能源合作,并且在未来几年,中俄会在传统领域加深贸易力度,并会进一步扩大在页岩油、核能等非常规能源贸易。

(三)研究述评

由国内外研究现状可知,目前国内外大部分学者都在研究中俄两国能源贸易的现状、问题以及方针政策。有部分学者认为中俄两国能源贸易总额的加倍增长说明中俄能源贸易是成功的,并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成绩与问题共存的情况下,一些学者对中俄未来的能源贸易趋势进行预测。但是目前研究成果中还没有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系统研究,所提的对策只是局限在某一个层面。所以,现有研究成果对中俄能源贸易的过程中问题产生的根源,解决中俄能源贸易中存在的障碍问题,解决如何选择贸易方式问题,解决如何促进中俄能源贸易的健康顺利发展等问题的研究,还留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空间,因此继续关注并完善中俄能源贸易尤其是油气贸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主要内容与待解决的问题

(一)主要内容

摘要

关键词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二、中俄石油贸易现状分析

(一)中俄石油贸易现状

1.中俄石油贸易量增长迅速

2.中俄石油贸易方式发生转变

3.中俄石油贸易运输方式呈多样化趋势

(二)中俄天然气贸易现状分析

1.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步入建设实施阶段

2.中俄天然气贸易价格达成一致

3.与天然气有关的中俄服务贸易初见成效

三、“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俄能源合作面临的挑战

(一)“一带一路”与“欧亚联盟”利益诉求差异较大

(二)能源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三)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四)“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地缘政治不稳定

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俄能源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多管齐下保障能源安全平衡地缘政治力量

(二)以互利共赢管控双方分歧

(三)拓宽能源合作领域

(四)促进以政治法律为基础的能源模式建设

1.主次复合型的区域能源经济合作模式

2.市场与政府相结合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二)待解决问题

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油气贸易发展情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相应的解决措施。

四、设计方法与实施方案

通过书籍、互联网、报纸、期刊及文献中查找相关资料,认真阅读理解,在总结资料内容的基础上,针对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充分客观的分析。其次,通过查找我国具体案例,结合自己的观点和所学知识,采用查阅资料和观察分析法,最终以书面形式得出分析结论并提出措施。

五、进度计划

第一阶段:选题、定题阶段,及任务书下达(201X.XX.XX-201X.XX.XX)

第二阶段:搜集资料、形成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201X.XX.XX-201X.XX.XX)第三阶段:撰写论文,中期检查(201X.XX.XX-201X.XX.XX)

第四阶段:论文的评阅及答辩工作(201X.XX.XX-201X.XX.XX)

第五阶段:毕业论文资料的整理归档(201X.XX.XX-201X.XX.XX)

六、参考资料

[1]Boqiang Lin,Mengmeng Xu. Does China become the “pollution heaven”in South-South trade?

Evidence from Sino-Russian trade[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9.

[2]Morena Skalamera. Sino-Russian energy relations reversed: A new little brother[J]. Energy Strategy Reviews,2016,13-14.

[3]Feng A.. A Bluepri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Sino-Russian Free Trade Area in the Contex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J]. Interaktivnaa Nauka,2017(6 (16)).

[4]Dmitriy Aleksandrovich Izotov. Trade Liberalization between Russia and East Asian Countries[J]. Prostranstvennaa èkonomika,2015(4).

[5]Fei Gao,Jian Zhang. The Prospect of Sino-Russian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lateralism[J]. Journal of China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2013,1(2).

[6]Guozheng Yu,Rongfen Wang. Conception of estabilishing the Sino-Russian border free economic region[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1999,9(3).

[7]Sakon Yukimura. The abolition of the 50-verst duty-free trade zone along the Sino-Russian frontier[J]. Roshiashi kenkyu,2005,77(0).

[8]Tatiana Sidorenko. Cooperación económica entre Rusia y China: alcances y perspectivas[J]. Problemas del Desarrollo,2014,45(176).

[9]David Kerr. Opening and closing the Sino-Russian border: Trade,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interest in north-east Asia[J]. Europe-Asia Studies,1996,48(6).

[10]杨洋,董锁成,李泽红. 中蒙俄经济走廊背景下中俄能源合作进展、驱动力、挑战及对策[J]. 资源科学,2018,40(02):237-249.

[11]陈宪良,吴霞. 页岩革命背景下中俄油气能源合作[J]. 西伯利亚研究,2018,45(04):45-53.

[12]袁海云,梁萌,徐波,刘力铭,宋涛,张茜,杨英. 中俄油气贸易通道的战略布局[J]. 油气储运,2018,37(09):961-966.

[13]张李昂. 俄罗斯东部发展新战略与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8.

[14]多尔日耶夫·阿尔卡吉(Dorzhiev Arkady). 中俄能源产业合作模式研究[D].辽宁大学,2016.

[15]潘楠. 有限遏制:美国对俄罗斯油气领域政策(1992-2017)[D].外交学院,2017.

[16]宋博. 再俄罗斯化的工具选择:俄罗斯能源治理[D].清华大学,2016.

[17]李晗. 完善中俄能源合作机制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7.

[18]娜斯佳(Kanshina Anastasiia). 俄罗斯与中国能源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7.

[19]徐洪峰. 普京第三任期以来中俄能源合作新进展及潜在障碍[J].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6(06):118-130+158.

[20]杨丽丽,徐小杰. 中俄油气合作的战略差异及前景分析[J]. 中国矿业,2017,26(S1):11-14.

[21]钟琳曼.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油气合作机遇分析[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7,30(04):86-89.

[22]张乃欣. 中俄石油天然气工业合作产融结合模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

[23]朱雄关.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国家能源合作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6.

[24]李文华. 第三届(2016·莫斯科)中俄能源投资论坛[N]. 中国能源报,2016-05-02(004).

[25]李昕. 中俄油气合作新发展的特征、动因及影响探析[J]. 国际论坛,2016,18(01):33-40+80.

[26]及洋. 中俄油气资源合作问题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6.

[27]李若华. 乌克兰危机视域下的中俄能源合作[D].黑龙江大学,2016.

[28]张晓桐. 俄韩油气能源合作分析[D].吉林大学,2016.

中俄农产品贸易

近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去年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达到21亿美元。中方与俄罗斯将进一步扩大农产品贸易。"他还指出,"作为邻国,两国农产品贸易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中方将进一步支持双方企业扩大农产品贸易,并且愿意和俄方一道为此创造便利条件"。 此前,中方已经采取实际措施,旨在推动俄中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据中国媒体报道,目前,在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国际物流产业园区内正在加紧建设农产品贸储基地项目。俄中农产品贸储基地项目共内设油罐区、粮食仓储区、保鲜冷链厂区、生活管理区和铁路专用线等。其中,保鲜冷链区计划建设18000平方米保鲜库、仓储规模大于8000吨。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集仓储、物流、农产品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俄中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仓储物流基地。 另据俄通社-塔斯社8月12日援引知情人士说法报道,俄中官员已经达成协议,中国将通过俄罗斯远东的一个特别物流中心向俄直接出口水果和蔬菜。该协议为刚宣布针对欧美实施食品进口禁令的俄罗斯解了燃眉之急,也为中国农产品出口创造了新的市场机遇。 俄罗斯作为欧盟最大的蔬菜出口市场和第二大食品出口市场,2013年从欧盟进口农产品超过118亿欧元,从美国进口农产品约14亿美元。在俄公布对欧美的反制措施后,西方国家在俄市场留下的市场空白急待被调补。2013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达671亿美元,其中,对俄罗斯的农产品出口额21亿美元,仅占3.13%。

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方面,中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例如,蔬菜、水果、水产品、坚果等,而且中国农业生产面积辽阔,农业生产品种繁多。中国农业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足以支撑俄罗斯的部分蔬菜、水果、水产品进口增长需求,以及一些牛羊猪肉和禽肉的进口需求。同时,随着国内农产品冷链设施的不断完善,也将进一步促进中俄农产品贸易的顺利开展。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背景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背景 概念 “一带一路”,简称“BA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最高决策层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关乎未来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繁荣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顶层设计”,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时代背景。 历史背景 丝绸之路是西汉张骞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与欧亚国家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大通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和人民友好交往。在新的历史时期,沿着陆上和海上“古丝绸之路”构建经济大走廊,将给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共同

浅谈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丰富的农业资源使得黑龙江省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市场的深化开放虽为黑龙江省农产品的出口开辟了新的空间,但也对其国际竞争力带来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找出影响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因素,由此提出加强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发展的建议,对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哈尔滨,位于中国最东北部,中国国土的北端与东端均位于省境。因省境东北有黑龙江而得名。黑龙江辖12个地级市,1个地区。共64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45个县、1个自治县。所辖哈尔滨为副省级市,齐齐哈尔为较大的市(拥有地方立法权)。黑龙江西部属松嫩平原,东北部为三江平原,北部、东南部为山地,多处平原海拔50~200米。 农产品:是农业中生产的物品,如高粱、稻子、花生、玉米、小麦以及各个地区土特产等。国家规定初级农产品是指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及其产品,不包括经过加工的各类产品。 出口贸易:又称输出贸易是指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从国外输入的商品,未在本国消费,又未经本国加工而再次输出国外,称为复出口或再输出 一、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基本情况 (一)黑龙江省出口贸易简介 1.黑龙江省的地理位置 黑龙江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粮食比重、面积、农产品贸易对农民增收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具有重大作用。黑龙江省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广袤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为大面积的耕种提供了可能,肥沃的黑土地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土地条件居全国之首,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具有发展农产品贸易的基础条件。在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上均有较大优势,大米、玉米和植物油等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深受欢迎。并且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或地区相临,交通便利,地缘优势突出,因而,促进黑龙江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黑龙江省的自然资源

开题报告中的技术路线的写法

开题报告中的技术路线的写法 1、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别人还没有做的问题。③他人已做过,你认为做得不够(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别人已做过,你重做实验来验证。 2、目的意义 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3、成员分工 成员分工应是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具体职责,要人人有事干、个个担责任。组长负责协调、组织。 4、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是课题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研究内容是指可操作的东西,一般包括几个层次:⑴研究方向。⑵子课题(数目和标题)。⑶与研究方案有关的内容,即要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等等。研究方法要写明是文献研究还是实验、调查研究?若是调查研究是普调还是抽查?如果是实验研究,要注明有无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实施计划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地点、任务和目标、由谁负责。若外出调查,要列出调查者、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交通工具、调查工具等。如果是实验研究,要写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器材。实施计划越具体,则越容易操作。 5、可行性论证 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另外,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等。 6、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预期成果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成果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来表现。

中俄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俄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俄两国都是世界大国,并且互为最大邻国,加强中俄经贸合作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俄两国贸易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单一,贸易不平衡,贸易秩序混乱等影响了两国贸易的发展。而与此同时一些积极因素正推动着这些问题逐渐解决,同时中俄贸易结合度和中俄贸易的互补性为两国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双边贸易商品结构贸易结合度易互补性 普京总统2006年3月访华,出席中国“俄罗斯年”的开幕式,把中俄关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中俄两国在政治上有着许多的共同主张,在国际领域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上能够相互协调和支持。在经济上,两国关系都重视经贸合作的发展。中俄在经济方面成为长期的、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首先分析了中俄贸易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中俄贸易中的特殊因素阐述了中俄贸易的前景。 中俄贸易关系现状分析 中国与俄罗斯有着长期良好的经贸合作,现阶段更是发展迅速。200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119.3亿美元,2003年达到157.6亿美元,同比增长32.11%,到2005年,已达291.0亿美元。尽管中俄双边的经贸合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两国贸易发展中仍然存在种种问题。 中俄双边贸易的贸易额与双方的大国地位相比仍然不匹配。2005年1-8月中俄贸易总额仅为177.4亿美元,仅占中国贸易总额的2.0%。两国贸易增幅虽大,但仍低于我国外贸平均增长水平,且在我国外贸比重有所下降。贸易规模偏小客观上使得两国的贸易关系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进一步导致双边贸易额增长缓慢。 长期以来,在中俄贸易中,中方一直处于大量的逆差状态。1992—2004年中国对俄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中方累计逆差已高达379.77亿美元。这主要是由于中俄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及进口量所造成的。我自俄进口的商品多为我国短缺而又需求量较大的资源性商品。而中方出口的商品主要是轻工、纺织服装类商品,具有货值低且不稳定性的特点。中俄贸易逆差如果长期这样发展下去将会对中俄贸易产生不良影响。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自贸区的建设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自贸区的建设 “一带一路”战略旨在依靠我国已有的双边多边机制等条件,进一步促进经济开放和发展。目前,我国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推动这一战略的落实和发展。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并逐步落实的背景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往来都应该在这一战略指导下展开,其中当然也包括自贸区的建设与发展。 自贸区的建设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提高外开放水平,进一步促进贸易发展,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促进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国自贸区的建立发展具有相似的背景和作用,该战略的提出为我国相关自贸区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与便利,但同时,在这一过程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我们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以及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进行相关自贸区的建设。本文就“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自贸区建设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风险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问题与风险 1、政治风险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自贸区所面对的政治风险是不可忽视的。一国的政府换届、民族矛盾、武装冲突、恐怖主义等都会影响自贸区的建设与发展,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相当一部分国家政局不稳定,社会较为动荡,甚至一部分受到战争和恐怖主义的威胁,其中地处中东、中亚、以及南亚地区的国家格外严重。这些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自贸区的建设发展带来很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去规避这类风险。 2、经济风险 首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国经济结构、需求等也大不相同,一方面增加了建立自贸区的复杂程度和难度,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与其进行经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其次,国际范围内市场环境的变化较大,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宏观经济、行业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都有可能对投资造成影响,进而对自贸区的建立发展产生影响。然后,在经济发展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关税水平仍然较高。尽管签订了一些自贸区协定,但是各种“隐形壁垒”的客观存在无疑阻碍了自贸区的建设发展,降低了“一带一路”与自贸区的协同作用。最后,在“一带一路”战略和自贸区的推进过程中,国际金融风险是无法避免的。美联储、欧洲等货币政策的改变加剧了国际货币市场的动荡不定,由此带来的汇率波动、物价不稳定、债务风险等会严重影响自贸区的建立与发挥作用。 3、法规文化风险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文化体系差异较大。一方面,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会增加贸易与交往的难度,易导致贸易摩擦,意识形态、民族、文化、种族等的差异是我国企业走出去必须慎重考虑的因素。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经济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相关的法律、劳工保障制度等还存在一定问题,给中国企业的经营带来一系列问题和风险。 4、分布不均风险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数量还相对较少,且地区分布相对较为不均衡。从数量上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60 多个,但与我

中俄农产品产业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中俄农产品产业贸易的现状及发展 策略 关于《中俄农产品产业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际贸易专科论文优秀专科范文10篇之第三篇:中俄农产品产业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摘要:中俄两国在农业资源的整体市场需求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经济的互补性能相对非常明显,经贸合作的前景一片良好,这主要是得益于中俄双方农业资源的特性以及劳动力成本存在的差异,因此需要有效的挖掘出中俄两国在农产品贸易当中存在的各自优势,并且积极推广农产品产业在两国之间的发展转型工作。

关键词:产业间贸易;中俄农产品;贸易; 中俄两国不但是世界上非常紧密的两个大国,并且在农产品的贸易往来上也有着诸多益处,在全球范围内的,从产业链当中中俄两方在整个经济合作关系上正在不断上涨,并且截至到2014年年底,中俄双方在农产品的交易总额上有了全新的突破。我国在劳动力方面的优势,可以为俄罗斯提供出更多的能源、矿产以及原材料等资源的补充,同时中俄双方的农产品贸易在此过程当中取得了长远稳定的发展。由于受到世界上经济危机以及卢布贬值等方面因素的干扰,在针对我国和俄罗斯农产品的出口工作上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农产品贸易交易总额,相比于之前一年的总量有所下降,俄罗斯也在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当中,建立起了相应的发展贸易基地,针对中俄双方的农产品交易规模进行了有效的扩张,并且在整个贸易发展规模以及未来的农业发展潜力上前景非常良好,必须要充分发挥出两个国家之间的优势点,推动两国农产品贸易交流的快速开展,这对实现两国的农产品经济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推动性作用。

一、中俄农产品产业贸易的现状 俄罗斯和我国是世界上关系非常密切的两个大型国家,中俄双方具有不同程度的农业资源条件以及社会市场的发展需求,在农产品的需求总量上由于俄罗斯国家地广人稀,土地资源非常广阔,同时农业资源异常丰富,但是由于受到当地区域的自然环境影响,造成了农产品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局限。中俄农产品在贸易往来过程当中,主要收益在于各自农产业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俄罗斯国家在农业资源的优势点上比较突出,由于俄罗斯的土地非常广阔,拥有较大面积的耕地以及庞大的水体资源以及森林资源的储备,自然资源的储备量非常大,而我国在整个农业产业的劳动力优势上相对比较明显,因此可以将两国之间的

如何写开题报告小结

如何写开题报告小结 在做了各方面的准备之后,综合实践活动就面临着开题的问题了。怎么样开题呢?其实开题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写开题报告,写好了开题报告,开题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了。什么是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 首先我们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然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写开题报告了。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我们的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当然拟题得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一是标题不能太长,要简洁明了;二是要准确朴素,不能为了好看而搞得花里胡哨的,反而让人不知所云;三是用语要规范,有些人为了哗众取宠,有意在标题里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词汇,或者干脆现搬一些口号式的新名词,结果弄得文不对题。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文化差异对经贸合作的影响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文化差异对经贸合作的影响 作者:丁艳菊 来源:《文存阅刊》2020年第17期 摘要:自古以来,我国的贸易发展大都注重于与外国的合作,早在秦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开通至今,一直都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现如今,为了加深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文化往来,2013年9月和10月,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而我国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是我国的邻国,更是世界地理面积第一的大国——俄罗斯。随着近几年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大型发展中国家也同时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关键词:“一带一路”;贸易合作;中国;俄罗斯 2020年初,我国迎来了一个世纪性的挑战——“新型冠状肺炎”,在全国上下的不断努力下,疫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同年3月,新冠肺炎在全世界蔓延开来,所涉及到的国家多达一百以上,这次的疫情不仅对人民生命健康产生影响,也对世界贸易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在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大部分国家控制了疫情,也使得各个国家对我国的疫情防御工作刮目相看,与此同时,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也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响,进出口商品数量成大幅度下降。在这期间,各国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意也使人感动,这其中,俄罗斯在我国疫情严重期间为我国捐献了大量紧缺的医用物资,足以见得中俄两国情感深厚,互相信任互相帮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会继续,我国与俄罗斯的贸易经济也将成上升趋势增加。 一、中俄贸易现状 苏联(前俄罗斯)解体之前,一直为独联体区经济发展一体化,努力去欧洲贸易加强联系,可是后期受到乌克兰危机的影响,俄罗斯一直以来被以美国为主的欧洲各国所压制,导致俄罗斯经济一直呈现低迷状态,也打消了俄罗斯人民的入欧热情。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普京上任执政后,中俄贸易才转变为现汇贸易为主,从此俄罗斯的市场经济逐渐转为可控性,“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使得中俄两国贸易经济都有所回轉,从而进一步扩大。直至今日,新冠的出现加强了两国的交流,也使俄罗斯在此期间对我国的贸易结构做出调整,并预备与我国加强贸易往来,这种转变也会增强两国发展的有利趋势。 二、中俄贸易的互补性与资源差异性 (一)劳动力差异

中俄经贸合作的历史沿革及前景分析

中俄经贸起始与发展 (2011俄语汪雪梅20111813310015) 【摘要】中俄经贸关系是中韩关系持久发展的基石,它先于两国政治关系而建立起来,并在推动中俄建交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建交后,两国关系也是以经济、贸易等实质性交流与合作为中心内容的,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绩。因此,一直以来中俄经贸关系是中俄关系发展的重要内容,中俄经贸交流史也构成中俄关系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是把中国与俄国发展经贸关系的历史进行概述。 【关键词】经贸合作,贸易额, 1.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的起源 中俄经贸交流始于公元1240年前后,当时的俄罗斯被蒙古族设钦察汗国统治,同时他们还在中国建立了元朝。蒙古人在俄罗斯地区收取贡赋人口,因此中俄两国官民贸易的产生是必然的。 公元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始称沙皇,从1550年开始陆续派兵进攻鞑靼人的领土。到了16世纪末,俄国向东已经扩展到了额尔齐斯河,与明朝的刺蒙古部、鞑靼蒙古部接壤,为中俄直接进行贸易往来打通了道路。 2.清政府及抗战时期中俄双方经贸发展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专制王朝。清兵入关之后,清政府和沙俄政府有了正式的接触。康雍乾时期,是中俄关系的开始、发展和深化阶段。《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确定了中俄的东段边界,条约中规定:两国人可凭文票在边境进行贸易。《恰克图条约》的签订则确定了中俄的中段边界,为中俄边关互市的兴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它也使古代中俄两国的贸易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康雍乾时期中俄两国关系是既相互对立又互相依存,沙俄为了经济上的巨大利益,不得不停止领土的扩张,而清政府也需要中俄边界的稳定来处理民族间事务。由于清初政权稳定,俄国的战略重点主要在欧洲,此时两国的交往大多数情况都处于平等的状态。

中国农产品出口俄罗斯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23087362.html, 中国农产品出口俄罗斯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杨逢珉丁建江 来源:《对外经贸》2015年第03期 2014年8月7日,为了反制欧美对俄的经济制裁,俄罗斯宣布禁止从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挪威进口水果、蔬菜、肉类、鱼、牛奶和乳制品等农产品,这势必刺激俄罗斯对中国农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增大。因此,在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的背景下,研究中国如何不断完善对俄农产品出口的结构和质量,扩大对俄的农产品出口规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俄农产品贸易特征 (一)农产品贸易额不断扩大 自2002年至2013年,中俄农产品贸易额不断扩大。如图1所示,2002年中国出口俄罗斯农产品贸易额仅为440.57百万美元,到2013年已达1985.06百万美元。除2009年和2012 年,其余年份中国对俄农产品出口额均为增长,2007年更是突破10亿美元,其增长百分比达到38%。与此同时,中国自俄罗斯进口的农产品也在不断扩大,从2002年677.15百万美元增长到2013年1571.30百万美元,除2008年、2009年以及2012年外,其余各年进口额都呈正 增长,2005年突破10亿美元,增长率达35%。 (二)中方由逆差国变为顺差国 通过相关数据可以发现,自2010年开始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增长要快于进口增长,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额的年均增长率为29.21%,但是进口额的年平均增长仅率为 11.00%。2002-2009年,中俄农产品贸易顺差国一直为俄罗斯,2005年中方逆差额甚至高达4.5亿美元。但是,从2010年开始,这种情况发生变化,中国成为顺差国,且顺差数额逐年增长,至2013年顺差数额达到4.14亿美元。 (三)农产品贸易额占贸易总额比重逐年下降 从中俄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在中俄双边贸易总额的比重来看,中俄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增长比较缓慢,所占比重从2002年的9.37%降至2013年的3.98%,下降大约1.4倍。除2009年和2013年出现小幅增长外,其余年份都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俄双边贸易额增 长迅速,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农产品贸易额增长,除2002年和2009年,其余年份中俄双边贸易额增长率均高于农产品贸易增长率。2002-201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平均年增长率达56.66%,而中俄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仅为28.61%。正是由于这种增速差距,相比较其他产品贸易,中俄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相对缓慢,因此还有很大发展潜力。

(开题)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油气贸易研究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油气贸易研究 一、题目背景和意义 本论文的题目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油气贸易研究。 (一)研究背景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却日益增加,表现在:国际资本和汇率波动加剧,一些大国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凸显,欧债危机和叙利亚、乌克兰危机的余波尚存,基于如此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更需要国际社会达成互联互通和互利共赢之共识。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正是作为一种合作的契合点恰逢其时,其有利的经济文化政策、平等包容的合作平台,为中国与世界特别是中俄能源合作深入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环境。 面对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能源第一消费大国,拓宽能源进口多样化成为必然趋势。俄罗斯作为中国陆上邻国,目前与中国关系处于历史上较好时期,俄罗斯独特的地域优势,丰富的能源资源,为中俄能源合作提供了可能,而近几年,发展状况低迷的俄罗斯经济需要我国在国际上日益发展成熟的高铁、航天、计算机等技术的支持,以便为本国经济发展重新输入血液,实现复兴本国经济的目标。因此,俄罗斯与我国能源合作便从可能性自然而然转变为现实性,并日益成为一种互补性的合作共赢的重要伙伴关系。 文章将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通过阐述“一带一路”概念,结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相互合作理论和地缘政治理论,回顾了中俄能源合作的发展历程,尤其是石油、天然气贸易,指出中俄“一带一路”框架下能源合作的基础性条件,对照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几种主要能源合作的分析和特征情况,进行了“一带一路”前后能源合作状况的对比和说明并作出了分析和评论。但是,由于复杂的双边和多边形势,中俄两国能源合作成果丰硕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及中俄未来能源合作的发展趋势和目标,更好地进行机制建设、模式选择,本文也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中俄油气合作在未来向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共同开创油气合作的新局面尽绵薄之力。 (二)意义 在世界能源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石油天然气作为不可再生资源,重要性日益凸显,面对我国油气中存在的需求增长过快、供需不平衡等问题,研究中俄油气贸易的意义则更为重要。那么,中俄油气贸易的现状是什么,又存在什么样的影响因素,最重要的是哪些因素会影响中俄油气贸易的顺利进行,怎样对待甚至抑制消极影响因

中俄贸易情况

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国家之间一直有着密切的交往,他们的联系体现在多个领域,对于这种长时间的联系从中形成的默契是两个国家在合作中所需要的良好条件。这种条件为两国在日后有关于经贸合作领域上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从一九九四年到现在,两个都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因为彼此真诚合作使得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江泽民同志执政期间,两个的合作范围不断地扩增。由于长时间的合作,中俄两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高度的信任,它们是彼此的战略合作伙伴。所交往的范围从最开始的政治关系延伸到经济、科技以及文化等等范围之中。在经济贸易方面,两国的贸易总额预计会在二零一五年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突破一千亿美元大关,并且在二零零二年在这个基础之上在翻一番,两国的贸易数量达到了质的飞跃,从而推动两国的经济贸易结构实现多元化的发展。 (二)研究意义 俄罗斯和中国都是世界贸易打过,在世界贸易的领域之中两国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直到二零一三年中俄双边的交易总额达到了683.2亿美元,中俄两国不论是从总量还是从各国经济之中所占据的分量来看,都对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影响作用。所以对于两国经济日后的发展方向与如何发展展开研究,不仅仅是对于两个国家,甚至是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两国贸易高速发展,双方的交易额度差持续增大,这种中俄两国贸易的结构问题收到了越来越多学者以及研究专家的关注。2016年,中俄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661.1亿美元,增长4.0%。其中,中国自俄罗斯进口总额280.2亿美元,减少2.0%。中国对俄罗斯出口总额380.9亿美元,增长9.0%。到2017年,中国自俄罗斯进口总额为411.95亿美元,同比增长27.7%。中国对俄罗斯出口总额为428.76亿美元,同比增长14.8%。使中俄贸易之间的逆差持续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俄贸易结构的发展变化,通过两国的贸易结构所发生的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成为未来两国继续合作、进行贸易结构调整的一项依据,这样可以促进两国之间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两国之间的贸易结构还反映除了我国对外贸易目前的发展状况。我国目前的贸易结构层次较低,在国际中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贸易的结构以及产业结构都有待优化,所以,通过对于中俄两国之间的贸易结构进行研究,可以使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可行性分析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可行性分析? 传统的教学注重教师教的行为,教师独霸讲台,滔滔不绝的讲,学生死气沉沉的听,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毫无效率可言。为了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教师“满堂灌”模式,但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弊端,如学生轰轰烈烈的讨论往往是表面繁荣,讨论的问题常常是无关主题或者过于浅显;回答问题常常是小组内学习尖子表现活跃,其他学生成了置身室外的看客。?? 怎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学习新课程教育理论,把从2007年就开始探究的“学案导学式教学方式”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提出并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以小组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学生从自主学习、课堂合作到课后巩固整个学习过程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倡导的是对话——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最具建构空间、生成空间、发展空间的学习方式。?学生热衷于参与合作型探究学习,为课题研究取得成功奠定了可能性。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缺少自我表现的空间,相比较而言,学生更愿意也善于在同龄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就为合作型学习小组的成长和课题研究的成功提供了可能性。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求学生在和他人合作中共同健康成长,说明课题研究对促进青少年成长的必要性。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仅注重学生的自我成长,更注重的是学生在和他人的合作中的共同成长。而组建合作型学习小组正有利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善待自我和欣赏别人。?美国大实业家洛克菲勒曾经说过:“与太阳底下所有的能力相比,我将更多关注的是与人交往的能力。”??学生拥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但学生的合作技能不会在课堂自然而然地出现,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教会学生的一些社交技能。?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获取知识过程及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这种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因此,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和被灌输的对象。??? 2.自控理论。? 人的行为内驱力来自人的固有需要。儿童有他基本心理需要、情感需要,如爱的需要、归属需要、关心他人的需要、影响别人的需要、与别人分享的需要、合作的需要等等。正如波兰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贸易潜力分析与对策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贸易潜力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于中俄两国贸易的各项分析研究,发现两国的贸易源远流长,在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先后通过对于两国的贸易发展历史、贸易往来的现状、贸易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以及对于将来两国的贸易潜力的深入探讨,对于两国的贸易发展有了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对于两国之间的贸易在两国经济发展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有了一个初步的界定。在自身理解的基础上对于现阶段如何加强两国贸易往来提出了以及基本建议。 [关键词] 国际贸易中俄贸易一带一路

The analysis of China and Russian trade potential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Belt and Road background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it is found that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s a long history,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odern history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has adopted for bilateral trade development history, the status of trade, trade process,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the potential for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study in the futu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a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For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two countries have a preliminary definition of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n the basis of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strengthen the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t this stage and the basic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international tradetrade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The Belt and Road

中俄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俄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俄两国关系经历了曲折发展。头十年是“中苏同盟”,但双方并不平等;继而是十年“论战”,“争”得不可开交;接着是十年武装对峙,双方关系极度恶化;随后是十年谈判,直到1989年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俄罗斯独立后,中俄关系渐入佳境,从“睦邻友好关系”、“建设性伙伴关系”发展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普京就任总统以来,中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当前的中俄关系政治上处于历史上的良好时期,但其他层面仍需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双方经贸关系方面。 一、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 1.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很好的发展,经济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从2003年---2007年,中国国民经济连续五年实现10%以上的增长,比同期世界年平均增长4.9%高出5.5个百分点,2008年比2007年又增长9%多。2008年,中国全年GDP为43333.6亿美元,增幅9%,人均GDP为22640元,按当年汇率折算约为3263美元,增幅27.2%。2009年中国全年GDP受金融危机影响增速减缓,但仍保持8.7%的增长,这意味着2009年中国GDP相当于日本GDP 的96%,距离世界第二位仅有一步之遥,多方金融机构预测2010年中国GDP 超越日本必将实现。 其次,国际经济交流规模巨大。 2007年全年中国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下降0.3个百分点。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回落1.5个百分点;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2008年进出口全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四季度增速回落较多,全年进出口总额256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出口14285亿美元,增长17.20%;进口11331亿美元,增长18.5%。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95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28亿美元。2009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全年出口12017亿美元,进口10056

课题研究背景

课题研究背景 1 课题提出背景:黄土是一种形成于第四纪的陆相粉砂质土状堆积物,颜色呈棕黄、灰黄或者褐黄。一般具有多孔性和垂直节理特征,其颗粒组成以粉粒(0.005-0.075mm)为主,而粒度成分百分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有所不同。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浸水产生湿陷的土称为湿陷性黄土,不产生湿陷的称为非湿陷性黄土。黄土的矿物成分有碎屑矿物、粘土矿物及自生矿物三类,碎屑矿物主要是石英、长石和云母,占碎屑矿物的80%,此外尚有较多含量的碳酸盐矿物,主要是方解石。粘土矿物主要是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针铁矿、含水赤铁矿等。黄土的物理性质表现为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极易渗水,且有许多可溶性物质,很容易被流水侵蚀成河谷,也易形成沉陷和崩塌。黄土颗粒之间结合不紧,孔隙度一般在40%~50%。具有天然含水量的黄土,如未受水浸湿,则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但当管道(或水池)漏水、地面积水、生产和生活用水等渗入地下,或由于降水量较大,灌溉渠和水库的渗漏或回水使得地下水位升高时则容易发生剥落、湿陷、甚至发生坍陷,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和使用带来很大危害。 黄土分布较广,覆盖全球十分之一以上的面积,主要分布于中国、前苏联、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新西兰、法国、德国、比利时、匈牙利和波兰的大部分地区。我国的黄土分布面积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大,而且黄土地形在我国发育得最为完善,规模也最大。中国西北

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黄土高原,华北的黄土平原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黄土平原。我国的黄土分布面积为64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6.3%,主要分布在甘肃的中部和东部、陕西的北部、内蒙古伊克昭盟的南部和西部、河南的北部及西北部地带以及山西的大部分地区。黄土在我省以次生黄土为主分布广泛,在地貌上有塬、梁、峁、陡坎、冲沟、阶地、冲积平原、洪积平原等,且有地层、地质年代、产状、成因等方面的区别,其工程性质也与地貌单元,地层类型,地质构造,气候水文等方面的因素紧密相连。黄土特殊的形成环境和自然条件使得它具有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水理特性,所以,在黄土地区进行各种工程建设时,如果对黄土的特性不了解,往往给工程建设带来严重的损害,因此黄土的特性很早就引起了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注意并对其研究。我国黄土研究上的前辈们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曾经随黄河流域的治理对于风沙对环境的影响和土壤农业关系展开过不少工作,50年代以后,随着水土保持和黄土地基处理及地基沉降等研究工作的开展,在黄土研究领域内培养了人才,建立了机构,积累了相当部分的经验,为现代黄土研究奠定了基础。 2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规划为核心,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逐步走上了持续,快速,有序的发展道路,目前高速公路总里程接近3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位。山西省高速公路建设从1993年开始起步,它是山西省公路网中层次最高、功能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处于山西省国家高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关系的重要性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关系的重要性20152689,会计学类5班,秦卓 摘要:长久以来,中俄都是对方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中国已经连续5年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俄罗斯则是中国第9大贸易伙伴。近十年是中俄历史上双边贸易持续增长时间最长,贸易活动最频繁,贸易数额最巨大,增长速度最迅猛的时期。2014年,中俄两国贸易额增长了6.8%至952.8亿美元。“一带一路”政策预计将为中俄实现2020年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提供强有力支撑。在这个政策的推动下,中俄贸易必将得到两国政府更多政策、资金、项目的支持,随着两国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彼此间的经济依存度越来越高,中俄的整体关系随之深化和发展。所以研究“一带一路”政策下的中俄经贸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俄关系,经贸合作,未来展望 一、什么是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体。 二、中俄经贸合作现状 随着俄经济摆脱危机,进入恢复增长期,市场需求活跃。2001年,中俄贸易额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6.7亿美元。2002年到2014年间,两国的双边贸易额从120亿美元增加到了952.8亿美元。除2009年金融危机时略有下降外,一直呈增长态势。2015年双边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到2020年的时候实现2000亿美元的目标是“绝对可行的”。贸易增加主要是因为:俄从中国增加进口一些产品,以替代西方禁售的产品;卢布贬值,有利于中国从俄增加进口货物;俄此前不售中国的先进技术或军技产品,现在也考虑出售了。 1

中俄经贸合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面对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更好的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从中国的发展看,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首先应该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目前最现实的选择就是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另外,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必许实现中俄经贸关系的战略升级。 2000年7月11日俄公布的《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指出:“俄罗斯与中国对国际政治的关键问题原则性态度是一致的,这是地区稳定和全球稳定在的主要支柱之一。俄罗斯将努力发展与中国在各方面的互利合作[1]。”2003年5月28日,胡锦涛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是提出要大力发展包括经贸合作在内的“全面战略协作,不断加固中俄关系的基础,促进两过世代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繁荣。”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中国和俄罗斯同为世界大国都是世界上大的供给来源和需求市场,两国互为邻邦,有4334公里的边界线,因而享有经贸合作的地缘优势,同时两国的经济结构有较大的差异,产业优势互补性较强。俄罗斯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充裕的国家,国内市场资源供大于求[2],中国的人均资源存量很低,是一个自然资源外部依赖性很强的国家。同时,俄罗斯有着巨大潜力和机遇,中俄两国在商品、技术、劳动力、资源、产业结构诸方面都有很大的互补性,因而贸易能增加两国福利,使两国内居民受益。俄罗斯的重工业、军事工业比较发达,但轻工业、农业相对落后,日用品、食品、蔬菜、肉制品的自给率在48%以下,而俄罗斯短缺商品正是中国生产的长项。中国的出口对于俄罗斯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是日用消费品(食品、服装、电器)的生产和出口大国,日用消费品在国内远远供大于求,非意愿存货较多,急于打开国际市场,出口俄罗斯正是解决之道。 加快中国和俄罗斯的经贸合作是巩固和发展两国政治关系,切实维护两国经济安全的需要,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研究中俄经贸合作问题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