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理论中设计手法与美学的应用与结合

合集下载

浅析建筑美学对建筑设计的意义和影响

浅析建筑美学对建筑设计的意义和影响

现代物业Modern Property Management– 83 –一、建筑美学理念的内涵意义整个人类的建筑史无疑是演绎着整个人类的文化史和美学史,也可以说,古今中外的建筑无一不是凝结着文化中的美学精髓。

从建筑的角度,我们不妨这样推理:建筑是文化的显现,建筑文化又必然会具象出时代的美学,而美学的内在是哲学。

哲学是人类社会实践的总结,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深层次理性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演进。

而哲学也影响着实践的发展。

这种影响渗透在人类实践的各个方面,建筑当然也不能例外。

二、美学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与表现形式在建筑设计创作过程中,只有实现与美学的完美结合,才能设计出恢弘的建筑。

建筑设计和美学是不可分割的,建筑设计不但能推动美学的发展,还可以进一步推动建筑设计的进步。

因此,建筑美学往往通过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变化与统一:变化反映了各种事物的多样性,统一则反映了各种事物的共性和整体关系。

变化与统一反映了客观事物本身的特征,即对立统一规律。

在建筑作品中,要达到丰富作品艺术形象的效果,可以使用丰富的素材、色彩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

但这些变化又需要达到高度统一,在视觉形象的中心基础上,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态。

(二)对比与和谐:对比是使一些可比性的元素更明显、更强,而和谐则是使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相互协调。

和谐是在差异中趋于一致。

对比与和谐是相对的,是对立统一的艺术手段,不是简单数值上的差异,而是基于人的视觉感知。

(三)比例和尺度:恰当的比例具有和谐的美感,美的比例是平面构图中所有视觉单位的大小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

建筑表现是把不同的素材和建筑编排组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不同的建筑效果图,各种材料的比例面积和体积大小、数量的比例,必须符合尺度,给人以美的感觉。

(四)对称与均衡:对称的形式是相同的,如果线性空间的图像被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那么它们之间的质量,距离都相等。

均衡是同量不同形的形式,指在特定空间范围内,形式与要素间保持视觉上的平衡关系。

建筑结构设计中对称美的应用研究

建筑结构设计中对称美的应用研究

建筑结构设计中对称美的应用研究建筑结构设计中对称美的应用研究在建筑设计中,对称美一直是一种重要的美学设计要素。

对称美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设计手法,通过平移、镜像和旋转等几何学的方法,使得建筑结构在视觉上保持对称。

对称美对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结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对称美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一、对称美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1.外观对称美对外观对称美来说,建筑结构的对称具有很强的可视化效果。

当建筑的主体结构具有对称性时,整个建筑的形态更加美观。

具有对称结构的建筑常常被视作具有力量和稳重的象征。

许多古代建筑结构设计都遵循了对称美原则,例如埃及金字塔和中国的寺庙。

2.内部对称美在建筑结构内部,对称美被广泛应用。

内部的对称设计可以使室内空间更加稳定、统一、和谐。

内部对称的设计也可以让人感受到建筑的厚重感和坚固感。

许多著名博物馆和艺术展厅的内部设计都采用了对称美原则,如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这些建筑在内部的展厅设计中,常常采用对称布局方式,使得整个设计更加美观、和谐。

二、对称美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分析1.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对称美对于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有很大的作用,对称的结构可以有效地平衡力的分布,使建筑更加稳定。

对称性设计的建筑在承受水平荷载时更加稳定,而且结构不易变形,长期使用也不会追加荷载。

2.建筑建造和维护的易于性对称美结构的建造和维护非常简单和便捷。

例如,在平面图中,对称结构的建筑只需一个侧面的设计即可,不必每个侧面都进行设计。

此外,对称结构的建筑可以轻松地进行模块化设计,使得施工效率更高。

三、对称美的应用案例1.古罗马竞技场(The Colosseum)古罗马竞技场(The Colosseum)遵循了对称美的原则,在立面上呈现出很强的对称美感。

建筑的外观由上下两部分组成。

下部呈现出十字结构,由坚硬的石头构造而成,用于支持上部的建筑结构。

上部为椭圆形,由桩墙和拱门构成。

建筑的对称外观体现出对建筑美学原则的追求以及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建筑设计原理三要素和建筑形式美及理解

建筑设计原理三要素和建筑形式美及理解

建筑设计原理三要素和建筑形式美及理解《建筑设计原理》作业姓名:马乾班级:城规 1201学号:1210210095作业一:如何理解建筑三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举例说明。

答:建筑的三要素,早在公元前1世纪在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其著作《建筑十书》中表明,“实用、坚固、美观”为构成建筑的三要素,而这三要素又通过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体现出来。

建筑功能主要是指建筑的用途和使用要求,而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发展,将产生出不同功能要求的建筑类型,不同的建筑类型又有着不同的建筑特点与不同的使用要求。

如工厂是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住宅是为满足人们居住的需要,娱乐场所是为丰富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的需要。

建筑功能在建筑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建筑的结构形式、平面布局和组合、建筑体型、建筑立面以及形象等。

往往在建筑形成的过程中,随着生活质量与时代的进步,对建筑的功能要求也越发的完善及提高,因此,建筑功能其实是一个不断进化和完善的变量过程。

建筑技术主要包括建筑材料、结构、设备、施工技术等。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建筑技术也将不断发展提高,随之促进了建筑各方面的改造。

随着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材料不断涌现,为建造各种不同结构形式的房屋提供了物质保障;随着建筑结构计算理论的发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建筑设计技术不断革新,为房屋建造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各种高性能的建筑施工机械、新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提供了房屋建造的手段;建筑设备的发展为建筑满足各种使用要求创造了条件。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强度建筑材料的产生、结构设计理论的成熟和更新、没计手段的更新、建筑内部垂直交通设备的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建筑朝大空间、大高度、新结构形式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上世纪,大多数的建筑采用的是木、砖等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环保、更坚固的建筑材料,着也奠定了建筑事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建筑艺术主要在建筑群体、单体,建筑内部、外部的空间组合、造型设计以及细部的材质、色彩等方面基于体现。

贝聿铭建筑作品中的美学思想探析

贝聿铭建筑作品中的美学思想探析

2021·04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同时他也被人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回看贝聿铭的一生,他独特的具有不同角度的设计手法和宝贵的经历在他的建筑设计作品中直接体现出来。

儒学思想在众多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不可取代的地位,其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儒学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化理念,不仅体现了生命对于历史文化的态度和生命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也强调了人的主体性。

贝聿铭将儒学思想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创造了其独一无二的设计风格,他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到作品中,使建筑不再冷冰冰没有温度,而成为一个代表中华民族的符号,并且使建筑具有了艺术性和传承性。

一、研究背景目前国内一些建筑设计风格趋同化,一味追逐国外的风格,部分设计师没有自己的思考,摒弃地域特色,但是建筑应该有自己所承载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在这种背景下,贝聿铭恰当地将儒学思想与建筑设计作品融为一体,呈现了具有明显中国特色中国思想的中式美学建筑,既成就了建筑的艺术性,又用建筑传承了文化,使建筑以其特有的形式传达情感,引起人们的共鸣。

在建筑艺术不是一味仿古就是全面西化的今天,建筑设计师也应该恰当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建筑艺术相融合,使更多的人将目光聚焦于我们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优秀文化。

(一)贝聿铭简介贝聿铭1917年出生于中国广州,是苏州望族之后,因为一些机缘巧合曾在家族祖叔父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他童年的美好时光。

他18岁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攻读建筑专业,其间凭借自己独特的设计视角和超高的智慧完成了多项复杂的设计任务,于1955年成立了个人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

贝聿铭的建筑设计理念与儒家思想有很多契合的地方,早期的他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思想也受到传统儒学观念的影响,因此他在设计时将中国人所讲究的意境用现代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他的建筑作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他的建筑思想打破了20世纪以来单一的模块化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

传统美学思想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传统符号“太极图”为例

传统美学思想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传统符号“太极图”为例

建筑设计·理论2021年10月第18卷总第405期传统美学思想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传统符号“太极图”为例陈芃序,王天扬(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摘要:设计从最初的模仿到创新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传统美学思想的借鉴与应用从古至今从未间断。

本文以经典符号“太极图”为例,分析其形态特征及美学意境,并结合具体案例探索其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方式和设计手法。

此外,从时代发展的角度为太极图注入了新的内容,使其内涵得以拓展,表明了传统经典符号对现代设计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借以说明真正融汇古今的设计,应当既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又能让人从中获得“经典符号”所传递出来的文化价值,启发我们从民族传统文化中去思考现代设计,使现代设计拥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应用;太极图[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ki.csjz.2021.28.35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Aesthetics Thought in Modern Architectural LandscapeDesign——A Case of the Traditional Symbol “Taiji Diagram”Chen Pengxu,Wang Tianyang(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Hubei 430074,China)Abstract:D esign is a spiral process from the initial imitation to innovation, in this process, the reference and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aesthetic ideas have never been interrupted since ancient times. This paper takes the classic symbol "Taiji Diagram"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s it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esthetic conception, and combines specific cases to explore its expression and design methods in modern architecture landscape design. In addition, new content has been injected into the Taiji Diagram to expand its conno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 which show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traditional classical symbols to modern design.It suggests that the design that truly integrates ancient and modern should not only meet the modern aesthetic needs but also enable people to obtain the cultural value from the "classic symbol", also inspire us to think about modern design from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so that modern design has a deeper cultural heritage and a broader prospect for development.Key Words:modern architectural landscape;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thoughts;application; Taiji Diagram中华泱泱数千年的文化底蕴构造和孕育了经典的美学思想,积累了大量承载这些美学思想的载体,即各具内涵的“文化符号”,如书法、国画、印章、脸谱、年画、传统纹样、吉祥图案,等等。

浅谈贝聿铭建筑设计中的几何美学

浅谈贝聿铭建筑设计中的几何美学

浅谈贝聿铭建筑设计中的几何美学作者:朱宸荀平彭亮赵梓翔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中旬》2017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以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为例,围绕建筑的平面构成、外观造型和建筑符号三个方面,分析了几何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和体现。

从实际案例中触发设计思维,提高自我认识,探讨如何运用现代主义的几何手法,塑造特定的文化风貌,表现设计中的理性美感,为以后的建筑创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贝聿铭;建筑设计;几何美学;苏州博物馆贝聿铭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华裔建筑大师,他的作品多运用多种抽象化的几何手法,通过几何化的造型,将传统建筑艺术与当代理性思维有机融合,运用混凝土、石材、钢和玻璃等建筑材料,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

作为贝聿铭的晚年力作——苏州博物馆,规划建筑面积达10000㎡,充分体现了建筑设计中的几何美学。

1、理性而鲜明的几何美学“建筑的本质是空间的构建和场所的确立,而并不是简单的形式陈述。

人类在其全部发展历史中运用几何性满足了这样的要求,它是与自然相对的理性象征,即几何学是表现建筑和人的意志的印记,而不是自然的产物。

”【1】——安藤忠雄建筑的外在总是通过某种几何形态来表现,几何美学就是展示建筑形式的骨架,基本形式有:圆柱体、圆锥体、长方体、正方体等。

【2】建筑师在后现代主义理性思潮的影响下,会在设计中综合运用多种几何形式,展现出纯粹而理性的建筑形式和空间美学。

贝聿铭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建筑大师,他的作品包含了众多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他擅长运用多种几何化手法来表现建筑造型的理性美。

他提倡“建筑的外形上是体积,在内部则是空间”,体积和空间都是通过相互组合的几何体块来表现的,结合具有刚性之美的钢筋水泥和柔性之美的玻璃来表现建筑的宏伟、壮观、理性和秩序。

2、交融而协调的几何美学体现“建筑和艺术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标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

”【3】——贝聿铭在苏州博物馆的新馆中,为了与周边传统建筑风格相统一,贝聿铭设计了错落有致的中式庭院,新馆建筑有序的坐落在庭院之中,在建筑造型上更独具魅力。

设计美学在建筑实例中的运用

设计美学在建筑实例中的运用

艺 术的形式 美 、 与真, 出了用 善 提
秩序、 比例恰 当等设 计 手法 去 表
建6I , + 层 其中底层架 空高 2 。分 m 别有 点 式 和条 式两 种 , 点式 是一
梯 四户, 条式 为三梯六 户, 区级 小 公建为 2 。 层
现 。在 今天 的建 筑设 计 中, 笔者
外窗设 计 。住宅 建筑 的外 窗 是亮 点 , 计者 为 了增 加 室 内的 设 有效 使 用 空间 , 度放 大 了外 窗 适 的尺 度 ; 了增 强 建筑 外观 的立 为 体感 , 把外 窗 凸 出外墙 面 5Oo; 0r i n 窗台 的高度 由从 前 的 9 O n 到 0r 降 i o 4 Oo ~ 0 r 。这 样 的高度 与椅 0r 5 O n i n i o
认 为设计手 法也是 需要遵循 美学
理 性精 神 , 富有 合 目的 性 与合规
律 性 。现 代建 筑 设 计 与 周 围 的 景 物 、 群 发 生联 系 , 仅 实 现 了建 人 不
筑 的 实 用功 能 , 且 体 现 了虚 实 、 而
规律 的 。建 筑设计手 法往往 追求 两个 目的: 个是为 建筑本 身, 一 追
区的宁静 、 和谐 , 将小 区内部设计
建筑 面 积为 3 3 9。居住 建筑 拟 4 5m,
l :

维普资讯
城 辐 设
成有疏有 密, 以密在边 , 以疏在 中 色 作为 点缀 , 与大 面 积 的浅 白色 搭配 , 色彩构 图主次分 明, 富有韵
子接近 , 人们 可 以悠 闲地 坐 在 窗 台上 , 亦能观看更多的户外景色。 阳台设 计 。阳台的做法 渐渐 还 原它 的本 性 , 计者 采 用 玻璃 设 轻 质材 料作 护栏 板 , 独特 的材 质

学习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美学原则

学习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美学原则

学习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美学原则在当今社会,建筑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的居住和使用需求,更是一种艺术表达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美学原则,不仅影响着建筑的外观和形式,更关系到人们在建筑内部的空间体验和情感共鸣。

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美学原则之一是简洁性。

简洁并非简单,而是通过去除多余的元素和装饰,达到一种纯净、清晰的视觉效果。

这种简洁性能够使建筑在外观上更加大气、现代,同时也降低了施工和维护的成本。

例如,著名的德国包豪斯学派倡导的“形式追随功能”,强调建筑的形式应该由其功能决定,摒弃了繁琐的装饰,以简洁的几何形状和线条展现建筑的本质。

这种简洁性的设计理念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德国馆,通过简单的钢结构和玻璃幕墙,营造出了一个开放、通透的空间。

比例与尺度的和谐也是现代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美学原则。

比例是指建筑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尺度则是指建筑与人或周围环境的相对大小。

一个优秀的现代建筑设计应该在比例和尺度上达到和谐统一,使人在建筑中感到舒适和自然。

比如,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设计的朗香教堂,其独特的造型和比例,打破了传统教堂的对称结构,却依然给人一种和谐而神秘的美感。

建筑的大小、高低、宽窄等比例关系,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呼应,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考量和设计,以确保建筑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平衡和稳定的状态。

材料的运用也是体现现代建筑美学的重要方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材料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现代建筑设计注重发挥材料的特性和质感,通过巧妙的组合和运用,创造出独特的视觉和触觉效果。

例如,清水混凝土的质朴与厚重,玻璃的透明与轻盈,钢材的坚固与冷峻,都可以为建筑增添不同的魅力。

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善于运用清水混凝土,将其粗糙的表面和简洁的造型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力量感的空间氛围。

色彩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建筑设计理论中设计手法与美学的应用与结合
摘要:建筑类型很多,各类建筑使用性质和组成类型也不相同,在设计中,也因为性质和类型的而有所不同,在设计中应当充分的考虑到各个方面的问题,以避免设计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本文通过几方面简单谈一下,建筑设计中的手法及要点。

关键字:设计原则构件虚实
一、建筑设计的内容
建筑物的设计一般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建筑设计着重解决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及各种外部条件之间的协调关系,建筑物的美观以及建筑构件构造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由于建筑设计是建筑功能、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的结合,所以它必须综合考虑建筑、结构、设备、等工种的要求。

二、建筑的设计原则
1.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由于建筑物所处的环境和使用性质不同,除满足空间尺寸要求外,还要满足某些建筑物的特殊要求,如保温、通风、隔热、吸声等,在构造设计时要综合相关专业的技术知识,优化设计,选择经济合理的构造措施,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

2.确保结构安全
正确的结构计算时保证建筑物安全的前提,除对建筑结构、构件进行必要的计算外,对阳台栏杆、楼梯扶手、构件接缝等,要采取
必要的措施,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可靠。

3.注重建筑经济的综合效益
建筑构造设计要处处考虑经济合理,采用合理的构造方案,就地取材,节约材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造价,并减少建筑物的运行费用、维护费用。

三、建筑设计的图像表达
图像表达可以设想为客观存在的,或预期会实现的某项工程的一个具体而微小的模型,从这个角度上说,它们可以是设计过程中,从方案,初步设计,扩初设计,合同附图,到施工图等各个阶段的记录性文献。

但这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还应扩大我们对图像表达作用的认识,包括诸如反映事物直观效果的作用,促进设计思维和作为人际交流手段的作用,其中每一项都会影响设计探索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并丰富设计成果。

作为建筑师,必须首先了解有关外部环境,即我们工作于其中的介质。

我们必须能够注意到,并识别客观外部物质环境之“语汇”和“手法”,将其转化成为建筑设计手段的图像符号。

埃德蒙·勃克·费尔德曼将“理解”看成是建筑艺术评论的首要目的“我们希望找到一种方法,通过它去观察艺术品,并加以思索,就能最大限度的理解它们真实或假设的价值”。

我们考虑下埃德蒙·勃克·费尔德曼所提出的关键步骤:
“描述”是对一项设计或景观的外貌、特征加以记录。

它是对具体且无可置疑的客观实际,如尺度、形状、色彩、位置等的简单而
直观的记录,用图像语言对建筑物绘制描述性草图时,则应是综合性的,要求相当准确、清晰,比例尺度真实,而且能说明问题。

形式分析是对建筑设计里所包含的设计原则的运用情况加以描述,这里不仅要有基本情况,而且要表现出诸如线条、形状、色彩、韵律和明暗度等因素,以体现我们对建筑艺术方面设想所起的作用。

如果说认知性图像使我们能预见到设计作品的形象,那么概念性图像可为我们提供一个如何思考和推进设计的窗口。

通过概念性图像可以记录诸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的性质,从事该项设计的范畴,项目建设要求的格调,设计目标,使用模式,设计概念,几何状态,尺度,韵律,比例,以及其他一大堆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在脑子里盘算的问题。

由于设计过程中,对所涉及问题的范围和繁复性必须同时予以综合。

四、建筑的虚实处理
建筑具有物质与精神、实用与美观的双重性,建筑首先要考虑到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同时又要满足人们一定的审美要求,因此建筑是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整体,这也是虚实结合的表现。

建筑的美观主要是通过内部空间的组织、外部造型的艺术处理以及建筑群体空间的布局等方面来体现的,而其中建筑的外观设计更为重要。

体形和立面设计着重研究建筑物的体量大小、体型结合、立面及细部处理等。

在满足使用功能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运用不同程度的给人以庄严、挺拔、明朗、大方、亲切的印象,使之具有独特的
表现力和感染力。

建筑的外部形体是怎样产生的呢?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内部空间合乎逻辑的反映,有什么样的内部空间,就有什么样的外部体形。

例如:商场建筑需要较大营业面积,因此层数不多而每层建筑面积较大,使得体型呈扁平状,同时底层外墙面上的大玻璃陈列橱窗和人流方向明显的入口,通常又是一些建筑立面的特征;作为剧院主体部分的观众厅,不仅体量高大,而且又位于建筑物的中央,前面是宽敞的门厅,后面紧接着的是高耸的舞台,剧院通过巨大的观众厅、高耸的舞台和宽敞的门厅所形成的强烈的虚实对比来表现剧院建筑的特征。

虚和实即物质实体和空间,墙、屋顶、地面实,廊、庭院、门窗虚。

分几种节奏关系:大虚大实、小虚小实,以实为主和以虚为主都可以。

随机的、似对称非对称的较难把握。

上下关系的虚实是不等价的。

一般说,上下的虚实可以用三段式来处理。

虚又可以引伸到实墙的凹面,因为凹面增加了阴影和空间,而实又可以引伸到凸面。

建筑立面的虚实法则,即左右的虚实法则是对称性的,左虚右实和左实右虚等价。

罗马斗兽场,三层虚的连续拱圈上是一层实墙,显得有一定视觉重量,立面形象完整,券间墙都作倚柱,其凹凸和阴影的作用,也增加了形象的虚的成分。

某体育馆顶有一个宽大的尾盖,把原来外面的空间放在里外之间,增加了层次。

1.立面虚实凹凸处理
一般建筑物的立面都由墙面、门窗、阳台、柱廊等组成,墙面为实,门窗为虚。

以虚为主的建筑立面会产生轻巧、开朗的效果,给人以通透感;以实为主的建筑立面会造成封闭、、沉重的效果,会给人以厚重坚实的感觉。

所以必要要根据建筑的功能,结构特点,巧妙的处理好立面的虚实关系,可取得不同的外观形象,若采用虚实均匀分布的处理手法,将给人以平静、安全法人感受。

2.对比与微差
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各种要素除按照一定秩序结合在一起外,必然还有各种差异,对比可以借相互之间的烘托、陪衬而突出各自的特点以求得变化;微差可以借彼此之间的连续性协调。

对比与微差在建筑中的运用主要有量的大小、长短、高低对比,形状的对比,虚实的对比等。

早立面设计中,虚实对比具有很大的艺术表现力。

五、建筑的比例和尺度
比例适当和尺度正确,是使立面完整统一的重要方面,立面各部分之间比例以及墙面的划分都必须根据内部功能特点,在体形结合的基础上,考虑结构、材料、施工等因素,仔细推敲、设计与建筑性格相适应的建筑立面效果。

尺度恰当,可正确反映出建筑物的真实大小,否则便会出现失真现象。

建筑立面通常借助于门窗形式反映建筑物的正确尺度感。

比例一方面是指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某个构件本身长、宽、高之间的大小比较关系,另一方面是指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之间
的大小比较关系。

有一些巨大体量的建筑,不能用窗来作尺度参照,就要完全取消熟知的建筑构件和心理模式,得以用车、人来参照,千万不能似是而非,令人难以捉摸。

同一建筑形象中,尺度要统一,德国莱比锡的联军纪念碑拱门巨大,门下的台阶不是台阶,高达一层楼,使建筑尺度混乱,在视觉上没有让人们感觉到它的庄严雄伟。

不同的形状和大小的场空间,对人的影响可以用等值线表示,内侧一面的房角、门、窗、饰物的影响要大一些。

内部空间一般较外部空间小,视场收,视距近,还要亲切可人,处理手法有:室内空间太高,可把墙角降低作圆角;空间太低,可以把墙角向内移,作圆角。

结束语:建筑在国家基本建设投资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必须正确处理适用、经济、美观等几方面的关系。

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正确运用建筑设计手法,要将虚实均匀的结合,防止片面强调建筑的艺术性,忽略建筑设计的经济性,要在满足使用要求下,用较少的投资建造美观、简洁、大方的建筑物。

参考文献:
1.保罗·拉索著,周文正译,建筑表现手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2. 陆可人,欧晓星,房屋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导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苏炜,房屋建筑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4.宫宇地一彦,建筑设计的构思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年版
5.高明磊,王建军,建筑设计理论与试件,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