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量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水资源量计算方法

水资源量计算方法

水资源量计算方法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恰当地计算和分配水资源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基础。

水资源量的计算是以水系流域为单位开展的,包括水的量的计算、可用量的计算、比例分配等等。

水资源量计算方法是一种全面考虑水量分配和发挥效果的方法,是水资源调控和管理的重要措施。

一、水资源量计算方法1、水量计算水量计算是水资源量计算方法的核心内容,即以流域为单位年内容积变化量(包括雨量、冰雪量和蒸发量)为基础,综合受水资源影响的每天的水量变化量,计算出所需的水量。

具体可从水文站水位、流量以及雨量等指标的记录,用水文学的定律和计算公式计算得出。

水文站水位指标及流量指标是计算水量最重要的参数,它可以直观反映水量变化。

2、可用量计算可用量计算是计算水资源可用性的重要参数,主要是以一定的比例,把水量分为可用量和不可用量。

可用量是指可用于水利工程的水量,主要是考虑流域水源的分布、水土保持、抗旱、生态保护等因素。

例如,普通农田灌溉的可用量取基本水量的50%至60%,而森林的可用量取基本水量的70%-90%。

3、比例分配比例分配是水资源量计算最后一步,它是根据水量及可用量的计算,对各地区、各部门、各用水单位或用户进行比例分配,以便合理利用水资源。

具体比例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而定,要求可行性、安全性、公平性、合理性等要求较高。

二、水资源量计算的重要性计算水资源量,是高效利用水资源的重要基础。

正确计算水资源量是合理分配和管理水资源的重要依据。

水资源量计算可以准确反映流域水资源可用性,为制定可行的水资源计划和调控管理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更好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水资源量计算还可以更好地保护水环境,防止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例如涉及水系流域及河床改造的水利工程项目,在水量计算的基础上,加上生态环境保护的考虑,避免在水量分配上的矛盾。

三、水资源量计算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水资源量计算的方法,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方针,需要在高度重视的基础上进行建立和深入研究。

铅锌资源储量 计量方法

铅锌资源储量 计量方法

铅锌资源储量计量方法
对于铅锌资源储量的计量,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1.品位法:根据矿石中铅和锌的含量来计算资源储量。

具体的计算
公式为:资源储量= 矿石量* 品位。

其中,品位是指矿石中铅和锌的含量,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2.体积法:根据矿石的体积来计算资源储量。

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资源储量= 矿石的体积* 密度。

其中,密度是指矿石的平均密度,单位为吨/立方米。

在实际应用中,品位法和体积法通常会结合使用,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例如,在计算某一地区的铅锌资源储量时,可以先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矿山生产数据,采用品位法计算出不同品位的矿石量,然后根据矿石的平均密度,采用体积法计算出总的资源储量。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地质条件和采矿技术的差异,不同地区的铅锌资源储量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

实例二:某煤矿储量计算
煤层厚度与面积测量
通过地质勘探和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测量煤层的厚度和面积。
煤质分析与发热量测定
采集煤样进行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测定煤的发热量等指标。
储量计算与评估
根据煤层厚度、面积和煤质数据,计算煤矿的储量,并进行分类和 评估。
实例三:某铜矿储量计算
铜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收集铜矿床的地质资料,研究其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形态、矿石 类型等特征。
矿产资源储量计 算
目录
• 矿产资源储量概述 • 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估 •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实例分析 •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中的误差分析 •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发展趋势与
展望
01
矿产资源储量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矿产资源储量是指在地壳内或地表富 集的、具有经济意义的、能够被开采 利用的固体、液体或气体矿产的数量 。
引入新的数学模型和算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复杂数学模型和算法 被引入到矿产资源储量计算中,如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 等,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综合利用多源信息
通过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源信息,可 以更加准确地刻画矿体的形态、规模和品位分布,进而提 高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精度。
可行性原则
储量计算应考虑矿产资源的开采技术条件 和环境保护要求,确保储量的可开采性和 可持续性。
02
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估
勘查方法与程序
地质填图法
通过地质填图了解矿区的地层、 构造、岩浆岩等地质条件,为进 一步的矿产勘查提供基础资料。
物探法
利用物理方法探测矿体或矿化带的 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等,常用的 物探方法有重力、磁法、电法等。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资源储量估算
(一)资源储量估算采用的方法
1、垂直平行断面法
利用相邻山垂直纵剖面进行资源储量估算的方法。

2、水平平行断面法
利用相邻的水平投影面积进行资源储量估算的方法。

3、两种方法对比
两种方法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采用的投影方法不同,所用计算公式完全相同,这两种方法统称平行断面法。

平行断面法中所用的计算公式为:梯形公式、截锥公式、楔形公式、锥形公式及矩形公式。

(二)平行断面法计算公式
1、梯形公式
V=(S1+S2)L/2
V——矿体面积
S1——较大的截面积
S2——较小的截面积
L——两面积间的间距
其中(S1-S2)/S1<40%
2、截锥公式
(S1-S2)/S1>40%
V=(S1+S2+2
s )L/3
1s
3、楔形公式(梯形公式的特例)
只有一边有面积,另一边为一条线,矿体为楔形。

V=SL/2
4、锥形公式(截锥公式的特例)
一边有面积,另一边为一个点,矿体为锥形。

V=SL/3
5、矩形面积(梯形公式的特例)
相邻两剖面间矿体为规则的矩形柱体。

V=SL。

瓦斯( 煤层气) 资源量计算方法

瓦斯( 煤层气) 资源量计算方法

瓦斯( 煤层气) 资源量计算方法
瓦斯(煤层气)资源量计算方法:
1. 基于地质资源量计算的基本理念:地质资源量是指可以从地质系统中经过人为勘探开发后得到的可用物质、能量或信息的总量。

2. 瓦斯(煤层气)资源量计算方法:利用构造地层形态学、测井数据、钻探经验和采样试验等综合分析手段,结合煤层气储层特征,对煤层气分布范围、分布密度和储量进行评价,进而对煤层气资源量进行估算。

3. 估算过程:①确定煤层气储层的范围,明确煤层气的分布规律;②根据煤层气分布规律,运用其他技术手段来确定煤层气分布密度;③根据煤层气分布密度和储量,估算出煤层气资源量;④根据煤层气资源量估算结果,确定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潜力,并对相关煤层气开发工程作出决策。

矿量计算方法

矿量计算方法

矿量计算方法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储量(包括资源量,下同)计算方法的种类很多,有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形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形法),统计分析法(包括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法等等。

(一)地质块段法计算步骤: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根据勘探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然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的体积和储量;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表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表块段编号资源储量级别块段面积(m2)平均厚度(m)块段体积(m3)矿石体重(t/m3)矿石储量(资源量)平均品位(%)金属储量(t)备注需要指出,块段面积是在投影图上测定。

一般来讲,当用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计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d)—立体图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

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

有机碳法油气资源量计算公式

有机碳法油气资源量计算公式

有机碳法油气资源量计算公式引言:油气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而有机碳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油气资源量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有机碳法油气资源量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一、有机碳法概述有机碳法是一种通过估算油气储量中的有机碳含量来计算资源量的方法。

此方法基于地质学原理,通过分析岩石中的有机质含量和类型,推算出其中所含的油气资源量。

二、有机碳法油气资源量计算公式有机碳法油气资源量计算公式如下:资源量= Σ(含有机质的岩石体积× 有机质含量× 有机质转化率× 烃类生成率× 油气抽采率)1. 含有机质的岩石体积:含有机质的岩石体积是指油气储层中含有有机质的岩石体积,一般通过地质勘探和采样分析得出。

2. 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含量是指岩石中的有机质质量占岩石总质量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3. 有机质转化率:有机质转化率是指有机质在地质演化过程中转化为油气的比例,取决于地质条件和岩石类型。

4. 烃类生成率:烃类生成率是指有机质在地质演化过程中生成烃类的比例,也取决于地质条件和岩石类型。

5. 油气抽采率:油气抽采率是指油气资源开采过程中实际抽采到的油气量与资源量的比例。

三、有机碳法油气资源量计算应用有机碳法广泛应用于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和评估。

通过采集地质样本和实地勘探,可以获得有机质含量、有机质转化率和烃类生成率等参数的数据。

结合油气抽采率,就可以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油气资源量。

然而,由于地质条件和岩石性质的复杂性,有机碳法的计算结果仅供参考。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其他地质、地球物理和工程技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更准确地评估油气资源量。

四、结论有机碳法是一种常用的油气资源量计算方法,通过估算油气储层中的有机质含量和转化率,结合烃类生成率和油气抽采率,可以计算油气资源量。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了解有机碳法油气资源量计算公式及其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估油气资源的潜力和可开发性,为能源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工作规划中的工作目标和资源需求量计算方法

工作规划中的工作目标和资源需求量计算方法

工作规划中的工作目标和资源需求量计算方法一、引言工作规划是每个企业或个人成功的关键之一,它有助于确定工作目标并正确评估资源需求量。

本文将探讨工作规划中的工作目标和资源需求量计算方法,从而为组织和个人提供有效的方向和决策依据。

二、工作目标的设定在工作规划中,设定明确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工作目标应是具体、可衡量和有挑战性的。

例如,一个团队的工作目标可能是在下一季度实现销售额增长10%,或者一个个人的工作目标可能是在一年内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有助于激发人们的工作动力和努力,同时也为资源需求量的计算提供了依据。

三、资源需求量的计算1. 人力资源需求人力资源是组织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

在计算人力资源需求量时,应考虑到项目的规模、复杂度和工作量。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人力资源需求量:a. 确定项目所需的各项任务和工作内容;b. 评估每项任务所需的工时,并将其总和得出总工时;c. 根据每位员工每天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日的总天数,计算出每位员工的总可用工时;d. 将总工时除以每位员工的总可用工时,得出所需的人力资源数量。

2. 财务资源需求财务资源是企业经营和项目开展的基础。

在计算财务资源需求量时,应考虑到项目的预算和成本。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财务资源需求量:a. 定义项目的成本和预算;b. 根据项目的不同阶段,将预算分配给各项任务和工作内容,得出每项任务的预算;c. 根据每项任务的预算,计算所需的财务资源数量。

3. 物质资源需求物质资源是工作过程中所需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

在计算物质资源需求量时,应考虑到项目所需的具体物品和数量。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物质资源需求量:a. 确定项目所需的具体物品和数量;b. 将所需物品的数量累加得出总数量;c. 根据所需物品的供应周期和使用频率,计算所需的物质资源数量。

四、工作规划中的工作目标和资源需求量计算方法的应用案例以某公司的市场营销部门规划为例,设定的工作目标是在下一季度提升市场份额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储量(包括资源量,下同)计算方法的种类很多,有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形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形法),统计分析法(包括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法等等。

(一)地质块段法
计算步骤:
1.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根据勘探
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
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
2.然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的体积和
储量;
3.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表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表
需要指出,块段面积是在投影图上测定。

一般来讲,当用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计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
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
(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d)—立体图
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
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

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

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缺点:误差较大。

当工程控制不足,数量少,即对矿体产状、形态、内部构造、矿石质量等控制严重不足时,其地质块段划分的根据较少,计算结果也类同其他方法误差较大。

(二)开采块段法
开采块段主要是按探、采坑道工程的分布来划分的。

可以为坑道四面、三面或两面包围形成矩形、三角形块段;也可为坑道和钻孔联合构成规则或不甚规则块段。

同时,划分开采块段时,应与采矿方法规定的矿块构成参数相一致,与储量类别相适应。

该法的储量计算过程和要求与地质块段法基本相同。

适用条件:适用于以坑道工程系统控制的地下开采矿体,尤其是开采脉状、薄层状矿体的生产矿山使用最广。

由于其制图容易、计算简单,能按矿体的控制程度和采矿生产准备程度分别圈定矿体,符合矿山生产设计及储量管理的要求,所以生产矿山常采用。

但因为开采块段法对工程(主要为坑道)控制要求严格,故常与地质块段法结合使用。

一般在开拓水平以上采用开采块段法或断面法,以下(深部)用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

(三)断面法
定义:矿体被一系列勘探断面分为若干个矿段或称块段,先计算各断面上矿体面积,再计算各个矿段的体积和储量,然后将各个块段储量相加即得矿体的总储量,这种储量计算方法称为断面法或剖面法。

根据断面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分为水平断面法和垂直断面法,凡是用勘探(线)网法进行勘探的矿床,都可采用垂直断面法;对于按一定间距,以穿脉、沿脉坑道及坑内水平钻孔为主勘探的矿床,一般采用水平断面法计算矿床资源量和储量。

根据断面间的关系分为平行断面法和不平行断面法。

1平行断面法
无论是垂直平行断面法还是水平平行断面法,均是把相邻两平行断面间的矿段,作为基本储量计算单元。

首先在两断面图上分别测定矿体面积,然后计算块段的体积和储量。

体积(V)的计算有下述几种情况:
1)设两断面上矿体面积为S1、S2,两断面间距为L(下图)则:
图平行断面间的矿段
图4-7-5 断面间内插断面(Sm)的三种求法示意图
2)矿体边缘矿块只有一个矿体断面控制
那么根据矿体形态及尖灭特点,用下述体积(V)计算公式:
图4-7-6 矿体端部块段形态
(a)锥形体;(b)楔形体
断面法,在平均品位计算时,若需使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则单工程内线平均品位可用不同样品长度加权;断面上的面平均品位可用各取样工程长度或工程控制距离加权;块段的体积平均品位可用各断面面积加权;同中段或矿体的平均品位可用块段体积或矿石储量加权求得等。

储量计算表格式如下表所列。

表断面法储量计算表
2 不平行断面法
当相邻两断面(往往是改变方向处的两勘探线剖面)不平行时,块段体积的计算比较复杂,常采用辅助线(中线)法(如下图),其公式为:
图不平行断面间矿块(a)锥形体;(b)楔形体
其他参数和块段矿石储量与金属储量计算同于平行断面法。

适用条件:断面法在地质勘探和矿山地质工作中应用极为广泛。

它原则上适用于各种形状、产状的矿体。

优点是能保持矿体断面的真实形状和地质构造特点,反映矿体在三维地质空间沿走向及倾向的变化规律;能在断面上划分矿石工业品级、类型和储量类别块段;不需另作图件,计算过程也不算复杂;计算结果具有足够的准确性。

缺点是,当工程未形成一定的剖面系统时或矿体太薄、地质构造变化太复杂时,编制可靠的断面图较困难,品位的“外延”也会造成一定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