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电联合整治提速道岔

合集下载

以工电联整为手段提升道岔设备质量

以工电联整为手段提升道岔设备质量

以工电联整为手段提升道岔设备质量车务、工务、电务联合整治道岔(以下简称道岔联整)的目的是解决道岔工、电结合部存在的问题,消除影响道岔正常转换的病害,提高道岔运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道岔联合整治的前期条件一是组建专业整修队伍,我段在4月份从各工区抽调道岔业务知识强硬的工班长和职工,成立了道岔维修工区,专门负责道岔设备疑难问题的整治;二是我段主管生产副段长与电务部门沟通协调,电务部门也成立了道岔维修专业队伍;三是线路技术科与车务部门沟通协调,提报维修天窗,喀和线联合整治道岔维修时间为240分钟,为作业提供了丰富的时间;四是线路科抽配业务知识丰富的专业干部跟班指导、盯控道岔联合整治。

3 强化检查、严格落实标准(1)突出检查的手段。

日常检查发现尖轨不密贴时,可使用小撬棍向基本轨方向撬动尖轨,使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后松开小撬棍。

当尖轨与基本轨密贴无反弹时,由电务增加密贴调整片使尖轨密贴;当尖轨发生反弹不能保持密贴状态时,需工务用撬棍拨动尖轨检查顶靠部位,按照夹纸的方法实验确认每一个顶铁与尖轨轨腰是否有顶铁过长顶死现象,若有则可以通过增减垫片、打磨或更换顶铁的方法调整顶铁与尖轨间隙防止轨腰顶铁过长顶死现象,仍未解决,应在天窗点内将尖轨与转换设备脱离,在尖轨处于自由状态下使用撬棍检查其与基本轨的密贴状态,当不能自然密贴时(其间隙大于1mm),工务进行整治,否则,主要原因在电务方面。

(2)突出检查方式。

日常检修时,发现道岔部件安装不标准,外锁装置调整不良,道岔接点、溢流压力调整不当,安装装置螺丝松动时,应及时整治。

对磨损超标的锁闭勾内套、连接铁及销子进行更换,同时工务要对道岔尺寸超标岔枕进行方枕整治,消除摩卡因素,从而进一步强化道岔密贴强度的“两道关”(调整4MM锁闭、2MM不锁闭保密贴;调整锁闭勾与锁闭框锁闭斜面1MM间隙,保锁闭勾灵活防不解锁)。

(3)突出检查标准。

整治岔枕时,根据道岔岔枕标准尺寸,量出岔枕绝对位置,检查转辙部分岔枕的位置及歪斜情况,当岔枕位置串动大于20mm,安装装置两侧岔枕大于10mm时,应将岔枕恢复到设计位置。

关于ZYJ7道岔工电联整的相关分析

关于ZYJ7道岔工电联整的相关分析

关于ZYJ7道岔工电联整的相关分析摘要:道岔的整治是电务系统单独工作的整治模式,道岔系统的故障可能受到工务及安装过程的影响,单纯依靠电务系统进行调整无法在本质上消除工电结合位置道岔系统故障的全部问题,做好整治工作,需要电务系统配合工务系统全面排查待整治道岔部分的工作状态,对道岔装置来回扳动。

作为整治工作的前奏,工电部门需要认真记录和准备相关材料,制定适当的方案,为工电联合整治奠定牢固的基础。

基于此,本文展开分析,期望带来相应的借鉴。

关键词:ZYJ7;道岔;工电联整1工电系统联合整治分析以轨道系统来看,道岔设施为核心所在,同时也对行车安全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而在道岔转折部位,所对应的结构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工、电系统共同作用,如若此环节出现病害问题的话,必须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整修,所对应的工作也必须要由工、电系统人员共同组成方能够实现,再加上在此区域的工作环境要求要表现的较为严苛,也就是说必须要符合工、电两个系统的规范方可以稳定工作。

因此,必须要处于工、电系统协调配合的状态方能够展开病害的有效处理,在进行联合整治之前必须要对道岔部位展开相应的检查,由此能够找出各自系统所呈现出来的问题,且由此也展开相应的分析,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由此构建出切实可行的维修方案,进而处理对应的病害,促使设施的质量获得提升。

在进行联合整治工作的过程里,应该保障判断准确,且能够进行认真的分析,在进行整治过程里所对应的标准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再加上道岔部位的型号如果不同的话,那么必须要构建出切实可行的规范方法,这就会造成联合整治会面对到更多的困难[1]。

2ZYJ7型道岔系统的工电联合整治措施2.1方正整治方法如果出现此方面的问题的话,主要表现为框架部位不方正,还有就是对位点区域无法符合规范标准,而上述问题通常都会同时发生,若存在道岔不方正的话,那么势必会造成道岔在转换时会面对到更大的压力,而且功率曲线整体的稳定性不足,情况严重的话,势必会出现道岔摩擦问题。

浅谈提速道岔工电联合整治

浅谈提速道岔工电联合整治

作者: 王磊[1] 李忠峰[2]
作者机构: [1]聊城工务段,山东聊城252000 [2]德龙烟铁路工程建设指挥部,山东聊城
252000
出版物刊名: 科技创新与应用
页码: 23-23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9期
主题词: 提速II型道岔 检查 转辙部位 工电联合整治
摘要:随着铁路运输的提速,京九线聊城工务段管内,京九正线249组道岔中197组更换为图号4249的提速II型道岔。

在对提速II型道岔维修中,转辙部位是道岔最薄弱的处所,也是铁路故障多发的高频部位,又是工务和电务设备的接合部,需要工务段和电务段配合整治,是我们日常养护维修重点和难点,文章中笔者就提速II型道岔的工电联合整治,提出了针对性的整治方法和措施。

工电联合整治道岔

工电联合整治道岔
按标准调整动程开程 方正轨枕
紧固零件或更换失效零件 更换失效轨枕 上好轨撑 拉方道岔 紧固连接零件 重新弯折 重新弯折
2、重点病害的危害
(1)、尖轨与基本轨离缝的危害:①尖端离缝危机行车安全;②竖切离缝影响电务调试及表 示。 (2)、尖轨侧弯的危害:①造成尖轨反弹;②造成尖轨离缝 ;③影响尖轨框架。 (3)、尖轨拱腰的危害:①造成尖轨跳动;②造成尖轨扳动不灵活犯卡。 (4)、尖轨塌腰的危害:①造成尖轨翘头,甚至扳动不能就位;②扳动受阻。 (5)、爬行的危害:①造成拉杆偏斜;②影响电务的表示;③影响尖轨框架。 (6)、曲折点位置不正确的危害:①造成尖轨尖离缝 ; ②轨距不易改动和保持;③易造成 方向不良。 (7)、基本轨框架的危害:①影响轨距;②影响尖轨框架。
尖轨转换过程中的推(拉)力是电动转辙机将电能转变成机械能而产生的,它通过电 动转辙机的齿条块、动作杆和外部的密贴调整杆作用到尖轨上。电动转辙机能输出的最 大推(拉)力就是它的额定负载。
(2)、转换阻力 尖轨在转换过程中的阻力叫转换阻力。它与推(拉)力的方向相反。转换阻力由下列 因素产生: ①尖轨与滑床板间的摩擦力,这个力与尖轨的重量、尖轨一滑床板接触面积、接触面 的粗糙程度等因素有关; ②两根尖轨和连接杆组成的框架因转换变形而产生的阻力,这个力与框架结构有关; ③尖轨的反弹力,与尖轨的长度、尖轨根部连接方式、尖轨和滑床板的接触状态等因 素有关; ④锁闭前克服尖轨绷劲的反弹力;
病害
斜 旷 碰
动 爬 弯
产生原因
1、尖轨和基本轨爬行 2、轨枕偏斜
1、拉杆销磨耗或孔眼扩大 2、拉杆的鸭嘴张开
1、动程和开程调整不当 2、轨枕间隔不正确
1、固定基本轨的连接零件松动 2、轨枕失效 3、轨撑未上好

浅谈提速道岔工电联合整治

浅谈提速道岔工电联合整治

浅谈提速道岔工电联合整治随着铁路运输的提速,京九线聊城工务段管内,京九正线249组道岔中197组更换为图号4249的提速II型道岔。

在对提速II型道岔维修中,转辙部位是道岔最薄弱的处所,也是铁路故障多发的高频部位,又是工务和电务设备的接合部,需要工务段和电务段配合整治,是我们日常养护维修重点和难点,文章中笔者就提速II型道岔的工电联合整治,提出了针对性的整治方法和措施。

标签:提速II型道岔;检查;转辙部位;工电联合整治1 前言提速道岔转辙部位的检查、维修是我们日常维护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虽然工务和电务人员不断提升和改进维护措施,加大检查维护力度,但是仍然没有杜绝提速道岔转辙部位发生设备故障,本文针对转辙部位工电联合整治,消除提速道岔转辙部位设备故障提出整治方法和措施。

2 造成提速道岔转辙部位设备故障的主要病害问题(1)转辙部位工务、电务配件松动、脱落,造成尖轨扳动不到位,道岔失表。

(2)转辙机不方正,电务锁闭框调至极限造成锁闭杆与锁闭铁摩擦、别卡,使道岔转换困难,影响设备正常使用。

(3)道岔外锁钩上下左右无间隙;道岔定位、反位转换时有异声,尖轨有抗劲;或道岔定位、反位不能正常转换。

(4)尖轨头部轨底与滑床板间隙超标,尖轨扳动后与基本轨不密贴,造成道岔失表。

(5)斥离尖轨锁钩凹槽与锁闭杆凸台作用面离缝(假开程),或尖轨头部与基本轨不密贴,造成道岔锁闭不正常或无法锁闭。

3 道岔故障病害的原因分析3.1 设备管理单位日常检查不到位。

道岔转辙部位的零部件很多,有些零部件比较隐蔽,松动、失效后不易发现。

(1)顶铁螺栓脱落卡在尖轨与基本轨之间,顶铁松动后耷头,尖轨扳动不到位。

(2)滑床板缺少销钉,滑床板弹片窜动到基本轨轨腰处,影响尖轨与基本轨的密贴。

(3)滑床板开焊、断裂、倾斜、磨耗超标,造成尖轨不能正常扳动。

(4)外锁闭装置螺栓松动、脱落,开口销脱落,造成锁闭不到位或卡阻。

3.2 直、曲尖轨,直、曲基本轨不方正,对位点与设计位置不对应,转辙机杆件别卡。

加强道岔工电联合整治提高道岔运用质量

加强道岔工电联合整治提高道岔运用质量

加强道岔工电联合整治提高道岔运用质量作者:杨旺边宁来源:《装备维修技术》2020年第10期摘要:当前我国铁路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对道岔的合理设置及科学使用产生了积极影响。

实践中为了提高道岔运用质量,满足其性能可靠性要求,则需要对其工电联合整治进行深入思考,找出相应的措施予以应对。

基于此,本文将对道岔运用质量提高中的工电联合整治进行系统阐述。

关键词:道岔;工电联合;整治;措施;运用质量结合道岔的自身情况及功能特性,在其运用过程中,通过对与之相关的工电联合整治的深入思考,则有利于达到道岔运用质量提高的目的,满足铁路列车安全运行要求。

因此,在对道岔运用方面进行研究时,应给予工电联合整治更多关注,促使道岔有着良好的运用质量。

1道岔在工电结合部的运用现状分析(1)在基本轨爬行超标、轨枕设置不当等因素的影响下,使得转辙设备应用状况不佳,会使其阻力有所增加,对工电结合部的道岔运用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

同时,在基本轨或翼轨轨撑失效,扣件及复合缓冲套扣压不良的影响下,也会加剧锁闭铁及相关构件的磨损程度,对道岔的运用质量产生了潜在威胁。

铁路运输中的道岔运用如图1所示。

(2)尖轨与心轨长期使用中会产生磨损问题,致使基本轨的应用质量缺乏保障,难以满足道岔科学运用要求。

在道岔安装作业完成过程中,当精调重视程度不够时,则会尖端杆、铁折断问题,影响着道岔的使用功能。

同时,当心轨锁钩装反时,则会产生加大的转换阻力,对道岔运用效果、利用价值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3)实践中因维护计划实施缺乏科学性、道岔翼轨底部尺寸偏差控制不当等,使得道岔运用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加大了工电结合部道岔运用问题发生率。

同时,当尖轨调整缺乏有效性、顶铁与基本轨设置不当时,也会使工电结合部的道岔运用水平有所下降。

2加强道岔工电联合整治的相关措施(1)完善联合整治管理机制,强化人员责任意识。

为了优化道岔的安全性能,增强其在工电联合方面的整治效果,则需要从制度层面入手,渗透好精细化及创新理念,不断完善联合整治管理机制予以应对,促使相应的整治工作开展更具针对性。

浅谈提速道岔工电联合整治

浅谈提速道岔工电联合整治

浅谈提速道岔工电联合整治发表时间:2018-11-16T09:31:46.2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作者:刘府平[导读] 摘要:道岔是铁路运输中最重要的基础设备,也是设备最薄弱的结构。

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喀什工务段新疆喀什 844000摘要:道岔是铁路运输中最重要的基础设备,也是设备最薄弱的结构。

它构造复杂、受列车冲击力大、技术标准要求高,是工、电日常维护的难点和重点。

由于道岔设备属于工、电两个单位的管理,存在专业结合的问题。

设备相互牵连,相互影响。

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本文通过探索联合作业和电力的长期运行机制,促进工电联整后的生产组织模式,提高道岔联合部门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铁路道岔;工电联合、整治措施1 引言提速道岔转辙位置的检测与维护是日常维护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虽然工务和电务人员在不断改进和提升维修措施,增加了检查和维修的强度,但仍然没有设备来停止提速道岔的转辙部件故障。

除道岔转辙设备故障外,还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方法和措施。

2 造成提速道岔转辙部位设备故障的主要病害问题(1)道岔转辙的部件松动脱落,导致轨道扳动不到位,道岔失表。

(2)转辙机不正确,电务锁闭框调至极限造成锁闭杆与锁闭铁摩擦、别卡,使转辙困难,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3)道岔锁钩上下没有间隙,道岔位置和反位转换有异常声响,尖轨有抗劲,或者道岔位置和反位不能正常转换。

(4)轨头与滑床板之间的间隙超过标准。

在开关被拉开后,不接触基础钢轨,导致道岔失表。

(5)从轨斥离尖轨锁钩凹槽与锁闭杆凸台作用面离缝(假开程)或尖轨头和基本轨道的非闭合杆贴合不紧密,导致道岔锁异常或解锁。

3问题产生的原因1,施工遗留:施工单位在道岔装配时不按标准装配,只注重效率和不注重质量,不考虑将来的维修困难。

2,设备管理单位在验收时不能充分识别设备的深层问题,即使发现也受封锁点的限制,不能及时解决。

3,思想认识本位主义的存在,日常的维护工作,各工科部门的各项标准的贯彻执行,都认为他们的设备是正常的,各行其是,不能站在问题的立场上处理设备故障。

工电联合整治道岔存在问题和对策

工电联合整治道岔存在问题和对策

工电联合整治道岔存在问题和对策赵文平(桂林工务段,助理工程师,广西桂林541001)摘要:道岔是铁路运行的重要设备,也是轨道线路中结构最薄弱的环节。

道岔结构复杂,尤其是工务和电务的结合部成为了工电维修的重点和难点。

随着维修体制改革的推进,工务和电务部门分别成立了综合工区,大力开展集中修。

但工电结合部涉及到两个单位,设备相互牵涉、相互影响,整治过程中可能出现心齐力不齐,导致整治效果不佳。

通过探索分析工电联整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工电联整,适应当前维修体制改革生产模式的对策,进而提高道岔工电联整的管理水平,提升道岔设备质量。

关键词:工电联整道岔;对策1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1.1工电联整的认识不足工务电务部门联合整治道岔的意识不强,对开展工电联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只顾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现象。

整治前没有深入了解沟通协调,整治中主动性不够,没有真正体现和充分发挥联合整治道岔的作用。

个别部门缺乏整治的大局意识,对一些联合整治的问题相互推诿,袖手旁观,认为对自己设备影响不大,甚至不是自己的责任范围。

工作不主动、不积极,导致未能及时制订整治措施,设备病害不能得到及时消除。

1.2工电联整的制度落实不到位为了加强和做好工电联整工作,南宁局集团公司下发了《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工电结合部管理办法》,实行规范指导,提出具体要求。

但是在实际落实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偏差,特别是在车间、工区层面,在制度落实上,有的大打折扣。

1.2.1会议制度落实不到位集团公司工电结合部管理办法规定,车间级联合整治协调会每月至少召开1次,由工务、电务依次组织,车间主任、副主任及业务骨干等参加。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上阶段联合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研究制订措施,布置下阶段重点工作。

同时,会议要做好详细记录,以方便贯彻执行和检查落实。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由于种种原因大打折扣。

有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妥善地解决,会议应有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电联合整治提速道岔一、工务部门联合整治提速道岔的项目及标准按工电分工要求,工务部门负责:一是心轨一动和二动拉板。

二是拉板与心轨的连接螺栓。

三是钢岔枕与钢轨间的连接螺栓。

1.尖轨轨头刨切部分应与基本轨密贴,允许尖端至第一牵引点有0.2mm缝隙,其余部分缝隙不大于1mm。

2.尖轨尖端和直尖轨刨切点处及其他部分轨距1435mm,容许误差+3 -2mm。

3.心轨与拉板间的螺栓紧固,无松动。

4.心轨的拉板与钢岔枕间距离大于10mm。

5.钢岔枕方正,钢岔枕中心距相邻岔枕中心距离600mm,偏差不超过20mm。

6.尖轨爬行不超过20mm,心轨爬行不超过10mm。

7.顶铁与尖铁或与可动心轨轨腰间隙应在0.1-0.2mm之间。

8.尖轨或心轨与滑床台应密贴,每侧尖轨的第一牵引点及第二牵引点与钢 . .岔枕的前三块滑床台必须密贴,有磨痕或缝隙不大于1mm。

9.扣件与绝缘夹板间距不少于5mm。

10.无影响道岔密贴的钢轨肥边。

11.滑床台无影响道岔转换的沟槽。

12.道岔转辙部分的水平、高低、轨向应符合提速道岔维修技术条件和《铁路线路维修规则》要求。

二、电务部门联合整治提速道岔的项目及标准按工电分工要求,电务部门负责:一是可动心轨道岔的锁闭板、锁闭板下塑料绝缘垫片以及锁闭板与钢岔枕的连接螺栓。

二是心轨一、二动拉板安装外锁闭块的方孔。

三是连接铁、锁闭铁及与基本轨、尖轨连接的螺栓。

四是钢岔枕托板螺栓。

1.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应达到静态宏观密贴,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间在外锁闭处不应有密贴力,并保证在第一牵引点2mm锁闭,4mm不锁闭。

2.外锁闭在转换过程中,燕尾锁块动作平稳不磨轨底,锁闭铁处燕尾锁块 . .应准确到位。

尖轨第一牵引点锁闭量大于或等于35mm。

尖轨第二牵引点锁闭量大于或等于20mm。

心轨第一牵引点锁闭量大于或等于35mm。

心轨第二牵引点锁闭量大于或等于20mm。

尖轨和心轨的第一、第二牵引点外锁闭两侧(定、反位)锁闭量之差不超过2mm。

3.道岔动程的主要技术指标:尖轨第一牵引点动程160mm±3mm。

尖轨第二牵引点动程75mm±3mm。

心轨第一牵引点动程117mm±3mm。

心轨第二牵引点动程68mm。

道岔动程测量点在外锁闭燕尾锁块中心处。

4.锁闭杆、锁闭铁及连接铁安装平直,可动部分在转动过程中,动作平稳,油润灵活,无卡阻现象。

. .5.各种防护装置安全,固定良好,各种销子有防跳措施,作用良好,销子旷动量不大于0.5mm。

6.基础托板角钢与钢轨垂直、平顺,道岔各部杆件安装偏移量不大于10mm,转辙机外壳边缘与基本轨的直线距离偏差不大于5mm。

7.转辙机与密贴检查器的表示杆缺口应调整到距指示标中心偏差不大于0.5mm处。

8.两牵引点之间任一点处夹10mm以上异物试验时,应不能接通道岔表示。

9.S700K转辙机及密贴检查器杆件伸出部分应加长遮檐,密贴检查器表示杆在两钢轨中心部分应安装防护罩。

10.检查S700K转辙机及密贴检查器部配线是否有磨损,对可能磨卡的处所应采取措施。

11.转辙机和密贴检查器底壳下部应填石碴,以减小振动和安装板弯曲。

12.转辙机、密贴检查器、外锁闭装置、安装装置均应符合提速道岔维修标准。

三、道岔绷、卡、爬、松的问题处理. .从道岔尖轨在转换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可看到,尽可能减小道岔转换阻力是工、电联合整治道岔的目标之一。

工务部门针对道岔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找出了对道岔工电结合部质量影响较大的“绷、卡、爬、松”四个方面的问题。

下面从分析“绷、卡、爬、松”现象入手,找出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整治措施,克服道岔病害。

(一)“绷”的问题“绷”,主要是指尖轨框架处于自由状态靠向基本轨时,存在反弹现象。

这种反弹现象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尖轨尖端先于第一连接杆与基本轨密贴,另一种是指第二、第三连接杆处先于一连接杆与基本轨密贴。

产生反弹现象的原因有:1.尖轨有硬弯或被挤过。

2.尖轨框架组装不合标准。

若尖轨的三根连接杆的长度不符合安装标准,则尖轨框架间将产生部应力。

3.基本轨框不符合标准。

岔头不方,直基本轨不直,曲基本轨弯折点不标准。

. .4.尖轨跟端过死。

台螺栓损坏或不标准,间隔铁孔眼大,造成台螺栓不起作用。

5.尖轨中,后部滑床板过硬,造成尖轨在移位时,尖轨后部带不过来。

前三个是出现上述第二种“绷”现象的原因。

克服“绷”现象的整治措施有:1.整直尖轨或更换尖轨。

2.按标准调整三根连接杆的长度。

从前向后调整,如有误差,可采取加垫或磨削的方法进行调整。

3.方正岔头接头,拨直直股方向。

测量调改两基本轨控制点间的距离,以60km/h钢轨12号道岔为例,第一连接杆处为1441mm,第三连接杆处为1499mm,尖轨跟端为1642mm,曲基本轨第二弯折点处为1506mm.检查曲基本轨弯折量,用20m弦量。

第一弯折点矢度为5.7mm,第二弯折点矢度为4.1mm,当误差超过±1mm时,应重重新弯折。

4.更换台螺栓,更换间隙铁,或在台螺栓上加垫。

. .5.锛砍削平木枕,降低滑床板高度。

6.调整各部轨距,并进行转辙性测试。

“绷”的现象是尖轨密贴于基本轨时发生道岔故障的主要原因。

这种现象是大量存在的。

也是最不易诊断原因的,所以这是工电联合检查的重点。

检查道岔“绷”现象的方法,目前采用的有两种。

一种是利用设于车站控制台的电流表进行检查。

单独操纵道岔,观察道岔的械作电流和锁闭电流的变化,若工作电流与锁闭电流之差超过0.3A(经验值)时,就说明这组道岔存在“绷”的现象。

另一种方法是用手摇把摇动道岔,当道岔解锁时,由于道岔有绷劲,手摇把出现自动空转现象。

这时可用撬棍检查道岔的绷劲点。

具体做法是将前三根连接杆作为基本测试点,由第一根连接杆开始用撬棍将尖轨向基本轨侧拨动,拨到哪一根连接杆“绷劲”消除,也就找到故障点。

这种做法叫分段诊断法,比较简单易行。

(二)“卡”的问题“卡”,主要是指转辙部分前三块滑床板部位基本轨卡阻尖轨,使尖轨不能 . .与基本轨顺利密贴。

卡阻现象有四种情况:第一,在普通道岔的第一滑床板处,尖轨卡阻轨底的现象较多,原因是第一块滑床板磨耗严重、滑床板严重变形,基本轨与滑床板不落槽、尖轨底部刨切不好等;第二,AT型道岔尖轨上部卡基本轨头部下鄂的现象较多,主要原因是尖轨中后部滑床板过硬;第三,由于尖轨作用边或基本轨作用边存在肥边,造成卡阻现象;第四,尖轨拱腰,使第三块滑床板处尖轨上部卡基本轨头部下鄂。

克服卡阻现象的整治措施娥以下几点:1.更换滑床板或前后调换滑床板,更换尖轨。

2.锛砍削平木枕,降低滑床板。

3.对钢轨肥边要及时打磨,对周期性肥边,电务要采取跟踪调整方式。

4.处理尖轨拱腰的临时措施是打磨尖轨上部卡阻部位,必要时更换尖轨。

在道岔运用中,这四种情况都随时可能造成尖轨未转换到规定位置,不能进行正常的机械锁闭,或锁闭后不能正常解锁,使电动转辙机空转等问题。

(三)“爬”的问题“爬”,主要是指转辙部分道岔爬行,或尖轨前后串动。

如果尖轨串动量和道岔爬行大于20mm时,就很容易造成转辙机表示杆位置改变。

在所有销子不旷 . .的情况下,尖轨爬行对表示缺口的移动见表1-7-1。

表1-7-1 尖轨爬行对表示缺口的移动量如果各部销子再有一定旷量,当道岔爬行时,势必改变原来的状态,密贴状态及表示缺口就很难保证原来的设定位置,造成无表示,同时也容易造成密 . .贴杆位置改变,使密贴力变化,导致道岔故障。

尖轨爬行的检查方法:检查密贴尖轨距尖轨前第一轨缝的距离。

当提速道岔心轨爬行大于10mm,提速道岔尖轨及其他型号道岔爬行大于20mm时,视为爬行超标。

克服爬行现象的措施有:锁定基本轨。

更换尖轨跟端台螺栓。

(四)“松”的问题“松”,主要是指丁字铁螺栓松动,第一连接杆与丁字铁的连接螺栓松动,第一连接杆鸭嘴上、下旷动等。

这些螺栓松动,随时可能使密贴调整杆的动程变化,密贴力不稳。

特别提出,工务第一连接杆的主销旷动量不得大于1mm。

其原因有三个:1.密贴调整杆与工务第一连接杆相联,如果第一连接杆的主销旷动,则势必引起密贴调整杆的密贴力不稳定,密贴力过大、过小都能造成道岔故障。

2.主销旷动也能引起尖轨移动距离发生变化。

由于尖端杆与尖轨相联,从而间接地引起表示杆动程发生变化,这可能导致表示口不落锁、道岔无表示的 . ..故障。

3.工务第一连接杆是固定尖轨柜架的主要杆件,如果主销旷动,将减小固定柜架的能力,可能将固定柜架的部分力量转加到电务的尖端杆上,使其难以承受,从而加速尖端杆主螺栓的松旷,威胁道岔表示的正常工作。

根据有关路局实际测试结果,列车通过正线道岔时,作用在各个销子的冲击力,一般为2-6kN,最大的冲击力为12kN;冲击频次约为每年280万次。

如果各部销子拧得不紧,则在高频次、大动能的冲击下,销子的旷动量可达2-3mm (一年),这是不堪设想的。

所以必须进行销轴的消旷。

克服“松”的现象的措施是采用高强度螺栓或更换为带螺扣的销子,同是应减少道岔爬行,对于第一连接杆的主销应将其鸭嘴上下拧紧。

上述“绷”、“卡”、“爬”“松”四种现象是道岔病害的表现形式,出现这四种现象的原因是形形色色的,但都能使道岔尖轨转换阻力增大。

所以工电双方应加强配合,按上述的整治措施,克服道岔病害,提高道岔及转换设备的整体运用质量。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