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自由贸易区

东盟自由贸易区
东盟自由贸易区

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

(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ASEAN),成立于1967年8月。创始国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1984年1月文莱成为成员国,此6国称为“东盟老成员国”。越南在1995年、老挝和缅甸在1997年、柬埔寨在1999年先后加入东盟,此四国称为“东盟新成员国”。以上10国并称为东盟10国。东盟成立之初主要是基于政治和安全方面的考虑,后来逐渐转向经济合作。1992年1月,第四次东盟首脑会议通过了《新加坡宣言》、《东盟加强经济合作框架协定》和《共同有效优惠关税协定》(CEPT)三个主要文件,标志着东盟自由贸易区(EFTA)的正式成立。当时定的目标是:从1993年1月1日起,在15年之内即2008年之前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关税最终降至0~5%.由于贸易自由化步伐的加快和自身条件的逐步成熟,东盟首脑会议先是将建立AFTA的时间提前到2003年1月1日,最后又提前到2002年1月1日,同时规定新、马、泰、印尼、菲和文莱6个东盟老成员国要在2002年前把关税降到0~5%;老挝和缅甸在2005年、越南在2006年完成降低关税的目标;柬埔寨于2007年达到这一要求。

(二)发展现状

从1993年AFTA进程正式启动,到2002年6个东盟老成员国初步实现区内贸易自由化,AFTA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到2003年,东盟10国实施的CEPT减税清单中99.6%的产品关税已降至0~5%,平均关税税率降至2.39%;4个新成员国CEPT减税清单中60.44%的产品关税已降至0~5%,平均关税税率降至6.22%。1993~2001年,东盟区内贸易额从824.44亿美元增至3475.04亿美元,增长84.5%;区外贸易额从3475.04亿美元增至5356.4亿美元,增长54.1%;总贸易额从4299.48亿美元增至6877.74亿美元,约增长60%.

AFTA还在促进产业内分工与贸易,提升区内外直接投资水平方面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在加深区内经济合作的同时,积极地向外扩大自贸区的范围。

(三)未来趋势——通过东盟共同体和三个”10+1“扩展到”10+3“即东亚自由贸易区

东盟经济共同体:2002年11月,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9次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正式提出了在2020年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ASEAN Economic community,AEC)的构想。他指出,AEC的建立将使东盟成为一个拥有亿多人口的单一市场,2020年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恰当时机,到那时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已经得到全面落实。2003年10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9次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通过了第二个《东盟国家协调一致宣言》,各国同意在2020年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加速推进自身区域经济一体化。2004年11月在老挝万象举行的地10次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通过了《东盟关于一体化优先领域的框架协议》等四个文件,以从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两方面推进东盟一体化进程。

1.三个“10+1”。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日益加强,双边贸易额以年均15%的速度持续增长,在2002年达到47.7亿美元,同比增长31.7%。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五大贸易伙伴,中国为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双方在资源结构、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等方面有很大的互补需求和合作潜力。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欧盟—地中海自由贸易区、美洲自由贸易区计划的相继出台,给中国和东盟提出了行的挑战,加强合作成为必然趋势,双方共建自由贸易区计划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2001年11月6日,在文莱举行的第5次中国与东盟(“10+1”)首脑会议上,双方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将在十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ASEAN Free Area,AAFTA)。2002年11月4日,在金边举行的第6次首脑会议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贸区的进程正式启动。其主要内容为中国将首先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6个东盟老成员国在2010年实现零关税;与越南、老挝、缅甸以及柬埔寨4个东盟新成员国道2015年实现零关税。2003年10月第7次首脑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中国政府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为CAFTA的顺利构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4年11月在老挝万象举行了第8次首脑会议,双方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和《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把“框架”推向世纪操作,对于2010年建成CAFTA具有开创性作用。

1.东亚合作的前景。由于历史原因和各国经济水平的巨大差异,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展缓慢,相对于欧洲、美洲的贸易自由化进程逊色不少。CAFTA的成功构建无疑是近年来东亚区域一体化的最大亮点和突破口。它不但起到了打破僵局的作用,还直接促进了日本、韩国同东盟之间的自由贸易区谈判。2003年,日本与东盟达成协定——2010年前建成自由哦贸易区。2005年,韩国将与东盟开始关于自贸区的正式谈判;根据计划,谈判于2007年完成,2009年启动。

东亚自由贸易区从预定建成时间来看,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中国、日本、韩国自由贸易区分别为2020年、2015年、2012年和2009年,因此具有重叠的时间进程,加上构架背景和内容的相似或相同、中日韩日益密切的经济贸易联系,因此,有理由相信东盟合作模式将通过三个“10+1”扩展到“10+3”即建成东亚自贸区。但由于东亚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社会形态和法律体系均有较大差异,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与发展将是漫长而艰难的历程。

欧盟、北美和东盟三大自贸区成功实现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在向外扩展的进程中也遭遇到不少阻力。但正如2004年12月世界银行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只有开放的区域主义才能创造贸易和机油最小的排他性效应,并推动多边贸易自由化进程。三大自贸区的逐步扩大、南方共同体的成立、欧盟——拉美、欧盟——东盟等洲际自由贸易区的提出预示着区域经济体之间、区域经济体与经济大国之间的直接对话将会是今后多边自由贸易谈判的主要方式。而欧盟、北美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无疑会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由于东盟各国经济结构较为相似,经济实力强弱不一,发展水平差别较大,最发达的新加坡和文莱的人均收入要比新成员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高出数十倍,在发展水平如此悬殊的10个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实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但是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东盟10个成员国形成一个共同的统一市场,在本区域内的货物贸易关税极低(0%~5%),有利于扩大各国的贸易和投资,通过优势互补,优化配置各国的资源、技术和劳力,从而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就东盟内部贸易来看,1992年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构建时,东盟内部贸易总额是791亿美元,到2000年增加到1754.1亿美元,8年间增长了120.7%。这两年东盟经济虽然复苏缓慢,但东盟内贸易增长较快,2002年比上年增长了4.82%,从1521.3亿美元增加到1594.46亿美元。如果从东盟内部贸易额占东盟贸易总额的比例来看,1999年东盟内部贸易占东盟贸易总额的21.4%,2000年的比例为22.8%,其中东盟内出口占东盟出口总额的比例从1999年的21%上升到2000年的23%,东盟内进口额占东盟进口总额的比例从1999年的20.8%上升到2000年的21.5%

表1 东盟进出口商品贸易(1999-2002)单位:百万美元

国家

出口进口

1999 2000 2001 2002 1999 2000 2001 2002

文莱2539 3904 3643 3708 1250 1047 1125 1480 印尼51242 65406 57364 57071 30598 40366 34669 34824 马来西亚84097 96429 87981 93364 61452 77575 69598 75043 缅甸1140 1644 2322 3012 2188 2169 2595 2323 菲律宾34210 37295 31243 34383 29252 30377 28496 33975 新加坡116629 139747 124505 128519 104642 127457 109752 109920 泰国56801 67889 67889 63190 47529 62423 60665 63433 越南11540 14448 15027 16706 10568 15387 14546 17760 老挝302 330 310 312 554 535 523 522 柬埔寨1016 1396 1525 1717 1490 1935 2052 2311 东盟10国359514 430489 387110 406579 289523 359271 324022 341590

资料来源:东盟秘书处。

表2 东盟内贸易(1999-2000)单位:百万美元

国家

出口进口

1999 2000

变化

1999 2000

变化

价值% 价值%

文莱375.1 639.5 264.4 70.5 895.6 534.4 -361.3 -40.3 印尼82783.3 10883.7 2605.4 31.5 4783.6 6781.2 1997.6 41.8 马来西亚21885.0 24408.6 2523.6 11.5 12412.8 15934.8 3522.0 28.4 缅甸236.8 393.5 156.7 66.2 1038.6 1113.3 74.7 7.2 菲律宾4989.1 5982.6 993.4 19.9 4461.0 4955.4 494.4 11.1

新加坡29269.3 37784.0 8514.6 29.1 26241.0 33291.3 7050.3 26.9

泰国9901.9 15099.7 5197.8 52.5 7987.4 10475.9 2488.5 31.2

越南2516.3 2613.0 96.7 3.8 3290.9 4519.4 1228.5 37.3

总计77451.8 97804.6 20352.8 26.3 61110.9 77605.7 16494.8 27.0 在国际舞台上,除印尼是一个大国外,东盟其他成员国都是中小国家,面对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化的不断发展,东盟各国单凭自己的能力很难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大东盟”市场不仅可以扩大各成员国的市场容量,增加东盟内的贸易,而且可以团结一致对外,对付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增强东盟的整体竞争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内实行开放式的自由贸易,而对东盟外的国家具有排他性,实行高于东盟内国家的关税以及诸如原产地原则、进口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东盟外的国家与东盟内的国家在东盟市场上的竞争无疑是不平等的,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 在确定商品原产地符合东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泛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的基础上,适用以下规则: 规则1:定义 对于此附件: (a)“缔约方”意为协议的各方,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文莱、柬埔寨王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共和国、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b)“原料”应包括配料部分、部件、组件,和/或那些可经过物理合成另一商品,或那些从属于另一商品生产过程的商品。 (c)“原产品”是指符合原产地规则2中规定的产品。 (d)“制造”意为获得商品的方法,其中包括种植,开采, 收获,饲养,繁殖,榨取,采集,收集,捕捉,捕捞,诱捕,狩猎,制造,生产,加工或装配。 (e)特定产品的原产地规则是指原材料的税目号发生了改变或产品经过了特殊的生产加工过程或满足增值标准或同时满足上述任意几种标准的规则。 规则2:原产地标准 1、鉴于此协议,进口到缔约方的产品,如能满足以下列出的任一原产地要求,就能享受优惠待遇: (a)在规则3中所陈述和定义的完全获得或生产的产品;或 (b)非完全生产或获得的产品,特指符合规则4,规则5或规则6的产品。 规则3:完全获得产品 按规则2(a)的意义,下述产品应被认为是完全生产或获得于缔约方的产品: (a)植物和收获、采摘或采集的植物产品; (b)生长和饲养的活动物; (c)获取于上述b项所指活动物的动物产品; (d)通过狩猎,诱捕,捕捞,采集或捕捉所得的产品; (e)从土地、水域、海床或海床底土获取的矿物及其他自然产生物质,但a项至d项所列不包括在内; (f)缔约方从其领海外的水域、海床或海床底土获取的产品;只要根据相关国际法该成员国有权开发这些水域、海床或海床底土; (g)由在缔约方注册或有资格悬挂该方旗帜的船只自公海捕捞的海产品和其他水产品; (h)于已在缔约方注册或有资格悬挂缔约方旗帜的捕捞船上加工并/或制作的产品,上述(g)项所涉及的产品除外; (i)所采集的物品既不能再发挥其原有作用也不能被储存或修理,只能供回收原料用或用于循环再生目的,和 (j)在缔约方境域内获得或生产的货物只限于上述项目(a)至(i)所涉及的产品。 规则4:非完全获得产品 (a)鉴于规则2(b),如果符合下述要求,产品可被认为是原产: (i)产品源自任何缔约方的成份应不少于40%;或 (ii)如果源自非缔约方的原材料、零件或产品的总价值不超过该产品离岸价的60%,且该产品的最后一道加工工序在缔约方境域内完成。 (b)鉴于该附件,规则4(a)(ii)中所列出的原产地标准可以参考“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分”。40%的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分计算公式如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介 欧盟(European Union)、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以及于2002年11月签署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 and ASEAN Free Trade Area,CAFTA)协议是世界上三大区域经济合作区,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1997年12月,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在首次东盟-中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确定了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方针。 为扩大双方的经贸交往,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1999年在马尼拉召开的第三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中国愿加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联系,这一提议得到东盟国家的积极回应。2000年11月,朱镕基总理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并建议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成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就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2001年3月,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正式成立。专家组围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及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两个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认为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东盟和中国是双赢的决定,建议中国和东盟用10年时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一建议经过中国-东盟高官会和经济部长会的认可后,于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正式宣布。 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 《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中国与东盟加强和增进各缔约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促进货物和服务贸易,逐步实现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并创造透明、自由和便利的投资机制;为各缔约方之间更紧密的经济合作开辟新领域等全面经济合作的目标。 2004年11月,中国-东盟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规定自2005年7月起,除2004年已实施降税的早期收获产品和少量敏感产品外,双方将对其他约7000个税目的产品实施降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涵盖18亿人口,GDP接近6万亿美元,贸易额达4.5万亿美元,是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自贸区建设进程回顾 ·2001年11月,“10+1”宣布十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的目标。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自贸区建设正式启动。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指在中国与东盟国之间构建地自由贸易区,即“+”,缩写.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地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地第一个自贸区,建成后地自贸区将覆盖万平方公里,惠及亿人口,年达万亿美元、年贸易总额超过万亿美元[],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地自贸区,也是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间建立地最大地自贸区. 年月,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在首次东盟-中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确定了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地方针. 为扩大双方地经贸交往,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年在马尼拉召开地第三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中国愿加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地联系,这一提议得到东盟国家地积极回应.年月,朱镕基总理在新加坡举行地第四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地构想,并建议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成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就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地可行性进行研究. 年月,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正式成立.专家组围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地影响及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两个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认为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东盟和中国是双赢地决定,建议中国和东盟用年时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一建议经过中国-东盟高官会和经济部长会地认可后,于年月在文莱举行地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正式宣布.年月,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朱镕基总理和东盟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地进程正式启动. 《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中国与东盟加强和增进各缔约方之间地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促进货物和服务贸易,逐步实现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并创造透明、自由和便利地投资机制;为各缔约方之间更紧密地经济合作开辟新领域等全面经济合作地目标. 年月,中国-东盟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规定自年月起,除年已实施降税地早期收获产品和少量敏感产品外,双方将对其他约个税目地产品实施降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贸区建设进程回顾 年月,中国时任外长钱其琛出席第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是为中国与东盟首次接触; 年月,第四次东盟首脑会议正式提出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 年、月,中国与美国、欧盟先后达成加入世贸组织()地协议; 年月,中国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新加坡举行地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在承 诺基础上,建设更加互惠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倡议.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大连大学英语学院英语专业窦一鸣 11331049) [摘要]进入21世纪,国际政治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面对新的形势,中国政府及时地调整外交战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在政治上致力于相互信赖、平等协商;经济上谋求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正在建设之中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是中国周边政策的又一成果。中国—东盟经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开启了中国一东盟经贸合作的新篇章,为双方经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本文介绍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基础,对中国一东盟经贸合作的必然性进行了充分论证,概述了中国一东盟经贸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如何加快中国与东盟经贸发展的对策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东盟;现状;对策;自由贸易区?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理论背景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不同国家彼此间就国家整体经济或某些经济领域、经济地区的经济联合而达成经济联盟的状态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生产要素在区域这个地缘范围内的不断趋向自由化流动,从而带来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产效率的相应提高,亦即世界福利水平的帕累托改进。 (一)关税同盟理论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中,关税同盟理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奠基石。1950年,美国经济学家Jacob?Viner出版了《关税同盟问题》一书,标志着关税同盟理论的形成。书中重点论述局部均衡分析: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认为关税同盟可以在成员国之间实现自由贸易,但同时又对非成员国实行差别待遇的保护贸易,因此它的建立并不意味着世界福利的净增加。维纳得出结论,关税同盟效应就是贸易创造收益减去贸易转移损失所取得的实际利益。?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1)的现状及展望 20101200130 王英杰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1)的现状及展望 姓名:王英杰 20101200130 单位:青岛滨海学院机电工程学院10工造一班 [摘要] 世界各大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都在加速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我国意义重大。经过三个阶段的建设和两个次区域合作的建设,中国和东盟成功的组建了自由贸易区,并且经贸往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保持高速增长。虽然在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仍有足够的理由对东盟—中国自贸区的未来充满信心。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自由贸易区前景意义 进入21世纪,国际政治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面对新的形势,中国政府及时地调整外交战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在政治上致力于相互信赖、平等协商;经济上谋求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正在建设之中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是中国周边政策的又一成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开启了中国一东盟经贸合作的新篇章,为双方经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它是一项互惠共赢的经贸合作,对实现本地区共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介绍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发展现状,又从经济、政治的角度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充分论证,最后展望了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未来发展前景。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性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我国意义重大: (1)从地理上看,东南亚对我国的经济和国防安全至关重要 东南亚地处太平洋西南的黄金水道,内有连接欧、澳的海上交通咽喉——马六甲海峡,堪称我国经济安全的生命线。该区域蕴含着丰富的有色金属和海洋生物,21世纪公认的11个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中,有8个在亚太。 (2)从扩大我国的国际地位看,东南亚是我国“和平崛起”的重要区域 美、日、欧盟至今未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和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就足以说明他们对我国的“和平崛起”仍保持打压心态。北面“上海合作组织”的功能基本上是政治和安全领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动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缘起东亚合作的日益增强以及中国和东盟国家关系日益改善的国际背景。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东亚金融危机使各国醒觉,增强了深化经济合作的紧迫感。在这场世纪末的大危机中,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所谓“华盛顿共识”的指导下,处理东亚金融危机。当时以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为首的一些经济学 家就对“华盛顿共识”提出严重质疑,认为在拉美国家解决金融危机的经验基础上所形成的“华盛顿共识”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把它作为普遍适用的药方不分青红皂白地开给面临金融危机的所有国家。而事实上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处理东亚金融危机的迟钝与失误和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了东亚依靠别人的救援是不现实、不成功的,只有加强自身的合作才能拯救自己、发展自己。其中,日本对东亚经济联合的态度在危机后就发生了根本变化,积极主张设立亚洲货币基金以防范危机。2000年2月2日,日本为印度尼西亚、南韩、马来西 亚和菲律宾提供了210亿美元的资金,还为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提供22.6亿美元的贷款担保。这是日本力促东亚联合的一个突出表现。 (二)开创互利双赢新局面的需要。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 效益,也有深远的政治意义。中国一直没有自己的自由贸易区,游离于区域经济集团化之外。无论是从顺应世界经济区域化潮流,还是从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密切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失为一项审时度势的战略。同时,中国与东盟合作,也有利于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增进互信,消除误解,这不仅对双方经济的发展是双赢的,而且对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有利。 对东盟国家而言,中国与东盟在经济上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地理上与东盟相依相连,无疑是东盟理想的经贸伙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东盟一直没缓过气来,“9·11”恐怖事件后,由于美国经济下滑,对美国市场严重依赖的东盟国家随之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在东亚地区,只有中国经济仍然以7%以上的速度增长。东盟认识到,与中国合作,搭中国经济快车是摆 脱目前困境和保持今后发展的重要出路。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深化经济合作关系,因而是东盟一项及时而必要的战略选择。 第三,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需要。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消费、投资和出口拉动的。

关于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原

关于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原产地规则签证操作程序 修订案有关事顶的通知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原产地规则签证操作程序修订案》(以下简称“修订案”)将于2011年1月l日起开始实施。为使我国出口到东盟的产品能够继续顺利享受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协定项下关税优惠待遇,自20ll年1月1日起,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开始签发新版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FORM-E原产地证明书(以下简称新版证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修订案适用范围:东盟成员国中,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和越南(第一批实施修订案的国家)已履行国内程序、将于20ll 年1月1日起实施修订案。自20l1年1月1日,对以上5国按照修订案签发新版FORM-E原产地证书。因印度尼西亚、老挝、柬埔寨菲律宾和缅甸等5个国家目前尚未完成国内程序,无法于2011年1月1日实施修订案.经与东盟协商确定,在以上5国实施修订案前,对其按修订前的原产地规则签证操作程序签发新版证书(即本文填制要求不适用)。以上5个国家实施修订案的具体时间将另行通知。 二、凡办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明书的申请人,必须提交《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明书申请书》、按规定填制的FORM-E原产地证书、出口商品的商业发票副本及必要的其它单据。 三、本次修订案启用新版证书,填制要求见证书正本背面所列的填制说明(详见附件1)。新版证书包含一份正本及两份副本,其中正本提交给进口国海关,第二副本由签证机构留存,第三副本由出口商留存。 四、新版证书应当于产品装运前或装运时签发。如因特殊原因未

能在产品装运时或装运后3天内签发证书的,应出口商要求,可根据相关规定在产品装运之日起12个月内补发证书,但必须在证书第13栏补发字样前机打(√)。 五、在填写新版证书第8栏原产地标准时,对于完全原产的产品,应填写“WO”;对于在我国加工但非原产材料均来自东盟以外国家的产品,填写单一国家成分百分比;对于在我田加工但部分非原产材料来自东盟国家的产品,填写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累计成分百分比;对于符合产品特定原产地标准的产品,填写“PSR”。 六、证书第12栏加盖FORM-A签证印章,证书正本和两份副本均需加盖签证印章。 七、申请人申请新版证书时,可使用第三方发票,即由驻在第三国的公司或者在出口方为该公司代销的出口商开具的发票。只要产品符合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规则的要求,可签发FORM-E原产地证书,但需在证书第10栏注明第三方发票号,且货物出口商和收货人必须驻在缔约各方。同时在证书第13栏“第三方发票”字样前机打(√),开具发票的公司名称及所在国家等信息应在第7栏空白处注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材料汇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材料汇编 第一部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介 1.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1.2 我国推进自贸区建设措施 1.3 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成效 第二部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与规则 2.1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2.2 “早期收获”计划 2.3《货物贸易协议》 2.4《服务贸易协议》 2.5《投资协议》 2.6 原产地规则 2.7 原产地证书

第一部分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介 1.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指在中国与东盟十国之间构建的自由贸易区,它是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目前我国建成的最大的自贸区。自贸区的建成将会创造一个拥有1400万平方公里面积、19亿消费者、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其经济规模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具体建设进程如下: 谋划探讨阶段(2000—2001年):2000年11月,在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2001年11月,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正式宣布将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启动并大幅降低关税阶段(2002—2010年):自2002年11月双方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始,至2010年1月1日中国对东盟93%产品的贸易关税降为零。其间包括,通过2004年1月实施“早期收获计划”和2005年7月实施《货物贸易协议》启动降税进程,2007年1月签署《服务贸易协议》,以及2009年8月签署《投资协议》等。 全面建成阶段(2011—2015年):届时东盟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四国与中国贸易的绝大多数产品也将实现零关税。与此同时,双方实现更广泛深入的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一览表(2000-2009) 资料: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成立于1967年8月,创始成员国包括印尼、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的

2012年第7期下旬刊(总第487期) 时 代 金 融 Times Finance NO.7,2012 (CumulativetyNO.487)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的研究 赵 婉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044) 【摘要】自从中国与东盟2002年11月份双方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国与东盟无论是在政治还是经济方面都加强了合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着眼于当前中国与东盟政治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展开论述,希望能促进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意义 问题 对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实际运作阶段是从2005年7月份开始的,此时的首批关税降至20%左右。而中国更是对6个东盟成员国的关税低至8.1%。按照原定计划,到2015年双方成员国之间大多数产品的关税可以降到0%。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合作逐步深化,但是仍然存在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干预,中国与东盟在投资领域也存在着竞争,中国和东盟在贸易领域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中国威胁论以及自由贸易区领导权问题等方面的问题。那么,究竟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下面几点。 一、政治信任是开展经济合作的基础 中国和东盟地区幅员辽阔,但是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如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结构更是不同,要想在这种背景下建立起完整的区域集团,是需要坚实的信任基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需要通过共同努力、满怀诚意的相互合作来解决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达到预期的合作效果。当然,各国之间一定要相互信任,并开展合作的政治意愿,不然,在制定有关法规和条约时就难以达到顾及双方利益,达到双赢的效果。虽然目前世界各国提倡和平友好的关系,也不存在各种尖锐的政治和安全矛盾,但是仍然有很多因素会受到各个国家的政治、历史和现实问题的困扰,需要加强各个国家之间的政治信任是必须的,因此,中国要想建立和东盟各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必须要先行外交,建立起与各国之间的友好外交,通过这种友好的正常外交活动来提高与盟国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获得更多的信息沟通渠道,这样在处理各国之间的敏感问题或者相互之间利益关系时,就能更好地和各个国家进行谈判和磋商,进一步提高与各个国家之间的领土、领海的沟通和合作,最好能够对这些焦点问题达到意见一致、得到合作共识,最终改善各国之间的区域安全问题。 二、建立双方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 为了促进中国和东盟各国产业早日建立起分工协作体系,应该根据比较优势去调整产业政策,从而促进产业水平升级,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目前,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竞争性强、互补性弱,为了避免出现相同的产业结构、经济形态等带来的激烈竞争,中国和东盟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调整双方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使其优化和互补。首先,要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和东盟各国应该建立起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导产业。中国和东盟各国要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克服技术水平不高的缺点,进一步提高和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发展外向型和自主型的高新技术。其次,中国和东盟各国在不断扩大区域内市场和降低关税的同时,都要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中国是一个大国,要和东盟各国在市场、技术和人力方面存在的优势建立良好的分工体系,尽量减少对外依赖,形成优势互补。另外,中国和东盟各国还需要拓展多元化的市场,避免出现恶性贸易竞争现象。 三、中国要尊重东盟利益并且担负起大国责任 中国需要充分考虑和妥善解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主导权问题。中国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站在东盟各国的角度看问题,要考虑东盟各国的利益,要去理解东盟各国,不然就无法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建立。另外,中国在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时,要主动表明自己的立场,表明会以东盟自由贸易区级基础,不再另做打算,这样就可以安抚各个盟国,让他们心安,不会担心被中国“吞掉”,这样在商谈建立中国——东盟各国自由贸易区时积极性就能得到大大提高。 四、发展与美国和日本的关系巩固与东盟的关系 美国和日本已经在东南亚苦心经营数十年,因此,他们在东南亚地区基本上建立了政治、经济、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重要利益,中国要想在短时期内获得这样的影响力是不可能的。基于此,中国必须要巩固好和东盟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同时也要注意改善和美国、日本的关系,这两者是不矛盾的,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相辅相成的。另外需要强调的是,由于美国、日本已经在东南亚经济和政治中起了举足重轻的作用,积极处理好与美国和日本的关系对我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运用内部挽救措施提升本国的影响力 内部挽救措施是对正处于危机中的国家进行挽救和帮助,保证合作区域内部各国家的经济平稳发展,规避经济危机和经济衰退扩大化所运用的一种挽救措施。它可以有效预防个别国家的经济衰退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影响,内部挽救机制的稳定和良好运作可以提升合作区域内的经济、政治影响。例如,墨西哥1994年的金融危机就是由于当时美国政府200亿美元的帮助,才将其顺利控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稳定性在于各国是否可以遵守全面合作的合约,当整个贸易区的利益与本国的经济、政治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贸易区内的各国应该首先考虑贸易区的整体利益。另外,还要强化贸易区内的组织协调,这样可以很好地保护贸易区的各个国家的利益,增强贸易区对外谈判的力度。 六、结语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东盟国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所迈出的重要一步。实践表明,在一定制度安排下的贸易集团化、区域化是促进地区经济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快速发展的三大内因[J].华人世界,2011(10). [2]冯力,孙健.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意义、问题及对策思考[J].东南亚之窗,2009(01). [3]伊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J].东南亚之窗,2010(01). [4]古炳玮,李国淮.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1(05). 作者简介:赵婉(1992-),女,河南南阳人,本科,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责任编辑:刘晶晶) Times Finance 29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指在中国与东盟10国之间构建的自由贸易区,即“10+1”,缩写CAFTA。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建成后的自贸区将覆盖1300万平方公里,惠及19亿人口,年GDP达6万亿美元、年贸易总额超过4.5万亿美元[1],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间建立的最大的自贸区。 1997年12月,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在首次东盟-中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确定了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方针。 为扩大双方的经贸交往,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1999年在马尼拉召开的第三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中国愿加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联系,这一提议得到东盟国家的积极回应。2000年11月,朱镕基总理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并建议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成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就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2001年3月,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正式成立。专家组围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及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两个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认为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东盟和中国是双赢的决定,建议中国和东盟用10年时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一建议经过中国-东盟高官会和经济部长会的认可后,于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正式宣布。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 《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中国与东盟加强和增进各缔约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促进货物和服务贸易,逐步实现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并创造透明、自由和便利的投资机制;为各缔约方之间更紧密的经济合作开辟新领域等全面经济合作的目标。 2004年11月,中国-东盟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规定自2005年7月起,除2004年已实施降税的早期收获产品和少量敏感产品外,双方将对其他约7000个税目的产品实施降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贸区建设进程回顾 1991年7月,中国时任外长钱其琛出席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是为中国与东盟 首次接触; 1992年1月,第四次东盟首脑会议正式提出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 1999年4、5月,中国与美国、欧盟先后达成加入世贸组织(WTO)的协议;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内容框架

第一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内容框架、内在动因及发展进程1.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内容框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目前存三个关 税时间表:一是根据2002年11月4日朱 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 规定,中国与10个东盟成员国于 2003年 7月1日起实行WTO最惠国关税率,包括7 个WTO东盟成员国(新加坡、马来西亚、 印尼、菲律宾、文莱、泰国和缅甸)和3 个非WTO东盟成员国(老挝、柬埔寨和越 南);二是《框架协议》同时规定“早期 收获”方案,从2004年1月1日起对500 多种产品(主要是农产品)实行降税,到 2006年这些产品的关税将降到0;三是根据2004年11月29日温家宝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的规定,2010年中国和原东盟 6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文莱和泰国)建立自由贸易区,而与东盟新成员国建成自由贸易区的时间是2015年。‘ 1.1.1货物贸易关税的减让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货物贸易关税减让分为常规贸易商品、敏感性商品和高敏感性商品。中国和东盟承诺将从2005年7月起至2010年5年间逐步取消大部分双边贸易关税,7000种常规贸易商品的关税将减至0至5%。取消大部分双边贸易关税的同时做了灵活的安排,留有大约500个贸易项目处于关税保护之下。中国和每个东盟国家被允许列入“敏感性商品”清单的项目最多只有400个,同时至多可以保留100个项目作为“高敏感性商品”,但即使是这样这些商品也会逐渐大幅降低关税。 1.1.2早期收获 《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早期收获”作了规定,产品范围包括活动物、肉及食用杂碎、鱼、乳品、其他动物产品、活树、食用蔬菜、食用水果及坚果。关税减让时间最迟在2004年初开始下调农产品的关税,并于2006年取消全部农产品关税。 1.1.3 原产地规则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和未来展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旅游一体化建设的 基本对策 [摘要] 旅游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地域分工等理论为区域一体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区域内多样化的旅游资源和经济增长,以及自贸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旅游一体化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自贸区旅游一体化的建设需要加强信息化体系建设,各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形成良性互动等。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旅游一体化对策 旅游业正日益受到各国各地区重视,其综合社会效益和拉动作用已被证明,而区域旅游合作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区域旅游合作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一部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旅游合作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旅游业在未来20年中以年均8%~10%的速度增长。目前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国际旅游流量的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21世纪是亚太旅游世纪,其中热点区域是东盟和中国。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旅游一体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经济一体化最本质的特征是指政策上的协调。区域旅游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不能全面启动的时候,或者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比较低的时候,区域旅游一体化有可能成为区域

经济一体化的先导领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示范并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区域流通政策的修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经济一体化环境并提供支持;反过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也将带动和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的进程。 从理论基础上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旅游一体化建设涉及的主要有: 1.地域分工和贸易理论与区域旅游合作。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以及“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简称H-O定理)均为区域旅游合作奠定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地域分工与贸易理论强调一个“分”,由此必然导致区域间的“合”。“分”与“合”是相辅相成的。区域性是旅游活动的最为明显特征,当今旅游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要求越来越特色化,这必将造成旅游产品的专业化分工趋向越来越明显,从而形成区域间的合作。 2.区域发展的相互依赖理论与区域旅游合作。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库拍出版了《相互依赖的经济》一书,首次系统阐述国际相互依赖理论。区域相互依赖理论认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已不能割断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而独立存在和进行。区域内不同地区共享同一种或几种旅游资源构成了地区间空间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前提,决定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性。 3.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区域旅游合作。区域旅游合作符合“点—轴”开发理论的规律,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跳跃式配置资源要素,通过轴带功能,牵动区域旅游的整体发展。“点一一轴”开发理论以法国地理学家克里斯

最新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 一、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 世界舆论普遍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会大大推动中国与东盟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将改变整个亚洲政治经济发展的路向,其意义十分重大.实际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出与实施有其鲜明的时代背景,完全是中国与东盟经济发展与合作的内在需要,也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需要。 1.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缘起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始于2000年在新加坡召开的第四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10+1)。会上东盟_些国家对中国即将加入WTO感到担忧,认为入世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将促使国际投资从东南亚转向中国,从而对东南亚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对此,当时的朱镕基总理解释说,中国入世不会对东盟经济构成威胁。为了进一步解除东盟的担忧,朱镕基总理又主动提出双方成立自由贸易区的设想,此举在东盟国家引起极大的反响。2001年3月,在中国的建议下双方成立了联合专家小组,对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经济效益以及中国加入WTO 后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专家小组的报告认为,中国与东盟在贸易结构上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目前双方贸易额占各自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都较小,表明双方之间的贸易潜力很大。如果成立自由贸易区,则会产生较大的贸易创造效应,使双方都能受益。专家小组用“全球贸易分析项目”模型测算后,得出如下结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增长48%,使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长55%。同时,它将使东盟整体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0.9个百分点,而使中国的GDP增长0.3个百分点(按2000年数据计算)。

专家小组的报告得到东盟经济部长和外交部长会议的支持。原来对此存有疑虑的几个东盟国家(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也改变了态度。这样,东盟10国统﹁了认识,进入双方协商阶段。经过半年多的磋商,在2001年11月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正式达成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紧接着双方就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有关具体问题进行了6次谈判,并在2002年11月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中国东盟(10+1)峰会上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确定在2010年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是双方领导人高瞻远瞩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中国第一次承诺与他国达成自由贸易安排,堪称中国与东盟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中国的承诺 中国与东南亚是近邻,社会、经济、文化的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加强合作,不仅有利于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整个亚洲地区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因此,深化发展同东盟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政策。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就双方在新世纪加强合作达成共识,一致决定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一个拥有17亿人口、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1.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把农业、信息通讯、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和湄公河开发作为新世纪合作的五大重点领域。从而使双方合作的目标更加明确。其中中国政府的承诺对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一,“早期收获”。为了使东盟国家能尽快享受到自由贸易区的好处,中国主动提出“早期收获”计划,提前向东盟国家开放农产品市场,即挑选一些东盟出口较多的农林水产品和其他产品,先行降低关税。这些产品不用等到10年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放市场时间表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放市场时间表 中国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23651906.html,时间:2009-12-31发表评论>>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自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建自贸区基本文件以来,双方已逐渐减免关税。开放市场,一个由11个国家组成的统一大市场正在形成。 (一)“早期收获计划” “早期收获计划”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组成部分,是为了尽快使区域内消费者享受到自贸区带来的好处。根据双方确定的“早期收获计划”,从2004年1月1日起对500多种产品实行降税,2006年,这部分产品的关税降为零。 这部分产品主要是《海关税则》第一章至第八章的农产品,还包括少量其他章节的产品,主要是:活动物、肉及食用杂碎、鱼、乳品、其他动物产品、活树、食用蔬菜、食用水果及坚果,部分国家椰子油、棕榈油、植物油等也列入“早期收获计划”中。在“早期收获计划”中,中国与泰国先行了一步,于2003年10月1日开放实施。 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时间框架,中国和东盟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文莱)关税消减和取消时间表是,最惠国关税税率高于15%的所有产品,2004年1月降到10%,2005年1月降到5%,2006年1月降到0%;最惠国关税税率在5—15%之间的所有产品,2004年1月降到5%,2005年1月降到0%;最惠国关税税率低于5%的所有产品,2004年1月降到0%。 对于东盟新成员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最惠国关税税率高于30%(含)的所有产品,2004年1月降到20%,以后每年降低5个百分点,2009年降到零税率(柬埔寨2010年降到零);最惠国关税税率在15(含)—30%(不含)之间的所有产品,越南2004年1月降到10%、2006年1月降到5%、2008年降到零税率,其他新东盟国家2006年降到10%、2008年降到5%;最惠国关税税率低于15%的所有产品,越南2004年1月降到5%、2006年1月降到零税率,其他新东盟国家2006年降到5%、2008年后降到零税率。 (二)货物贸易开放时间表 2005年7月20日,中国—东盟自贸区降税进程全面启动,这标志着《货物贸易协议》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也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全面拉开了帷幕。《货物贸易协议》规定,除早期收获产品(主要是农产品)外,其余产品分为正常产品和敏感产品两类。 1、正常产品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货物贸易谈判采取的是“负面列表”(negative list)方式,凡是没有列入敏感产品清单的产品均视为正常产品。在正常产品中,产品又分为一轨产品和二轨产品两类。两者的共同点是最终税率均为零,区别是二轨产品在取消关税的时间上享有一定的灵活性。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 经济的影响与分析 前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缩写CAFTA,是中国与东盟组建的自由贸易区。经过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共同努力,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分别于2004 年、2007 年和2009 年签署。以90%以上的产品实现零关税为标志,中国—东盟自贸区已于2010年1月1日全面建成。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我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这将对中国的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状况 当今世界经济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一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风起云涌,发展很快。WTO的成员国基本上都与其它有关国家建立了自由贸易关系。中国和东盟成员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有限,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度高,全球经济的变动会对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是为应对经济全球化中的负面影响和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我国与东盟有关国家感同身受,同舟共济,一起度过了难关。双方认识到,只有加强互利合作,推动经济一体化,才是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的正确道路。同时,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与东盟关系深入发展,贸易投资快速增长,技术合作不断加强,人员往来更加频繁。共同的政治愿望和不断深化的经济联系,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息息相关,相互间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和相似的历史遭遇;资源禀赋各具优势,产业结构各有特点,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在国际社会事务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语言和共同利益,对经济发展有稳定和增长的共同愿望。 2000年11月,朱镕基总理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并建议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成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就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利弊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利弊分析 小组成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下,迈向了全面经济合作的新阶段。在新的世纪,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无论在贸易、投资领域,还是在其他领域,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特别是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后,双边经济合作发展迅速,经济相互依赖深化。但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中国—东盟关系其实收到一些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崛起、亚洲一体化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经济合作仍将是中国—东盟全面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一、自贸区建立的必要性 1、资源间的优势互补 2、经济、贸易上的差异互补 3、产业结构上的互补 4、利于创建良好的政治环境 二、自贸区建立的利益分析 1、自贸区的建成将促进我国出口规模扩大、出口竞争力提升、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和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现,也将进一步加强我国与东盟各国在贸易上的联系,从而降低我国对欧美市场的依赖性,减少市场波动和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出口奉献,维护我国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2、关税的降低能够增进我国国内竞争,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并通过东盟市场所产生的示范效应,促进加快中国市场化进程,有利于我国国际分工。 3、关税的降低也会使东盟的进口转向中国,扩大我国出口规模。贸易结构优化。由于我国与东盟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工农业产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很强。伴随着双边贸易的增长,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将会增多。 4、提升中国整体经济实力。自贸区建立后,通过外贸和投资的增长以及内需扩大所导致的乘数效应,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5、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力。通过自贸区与东盟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为我国营造良好的区域政治环境,提高我国国际政治地位,使我国在世界经贸、政治和安全事务中具有更大的发言权。 三、自贸区建立的弊利分析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环境复杂。东盟国家的成员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差距大,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有欠发达国家,不同的国家对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合作的承受能力和目标也有比较大的差距。我国在一体化的过程中同时要扮演多种角色。因此情况复杂,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高效率的沟通和协调。 2、由于我国的经济重心在第一二产业上,服务产业相对较弱。自贸区建立后,行业开放,东盟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将会进入中国国内,给国内相关产业造成较大竞争压力,对国内服务业造成巨大的冲击。 3、关税的降低会直接冲击我国国内的产业,并且还会使我国与东盟贸易逆差扩大化。我国与东盟绝大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从资源存量、经济结构还是发展水平来看,我国与东盟国家都具有极高的相似度。关税降低后,不仅会加剧我国与东盟同类产业的竞争,还将会导致东盟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大量涌入我国市场,冲击我国缺乏竞争的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