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自由贸易区

合集下载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综述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综述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综述自2002年起,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始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区(FTA),经过多年的努力和谈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2010年1月1日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国家实现了全面的经济合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成功,将极大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符合中国和东盟国家间加强经济与贸易合作、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共同利益。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经济合作日益频繁,贸易额也不断增加。

而且,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地理位置上相近,资源互补性强,贸易往来比较频繁,劳动力成本较低,这些都为双方建立自由贸易区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采取了逐步、分阶段的方式进行,总体上分为“早、中、后3个阶段”。

在早期阶段,中国以及东盟6国在2002年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并于2004年开始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ACFTA),这一阶段主要涉及货物贸易的自由化。

在中期阶段,中国与东盟10国于2005年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关于服务贸易的协定》,并于2007年开始实施,涉及了服务贸易自由化。

在后期阶段,双方将进一步商谈在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的自由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框架包括市场准入、商品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等。

双方通过降低或取消关税、减少贸易壁垒、放宽市场准入等方式,促进了商品贸易的自由化。

双方还对服务贸易领域进行了自由化,对人员流动、资本流动等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双方的经济合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0年FTA正式成立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额逐年增加。

截至2019年,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已经超过了5000亿美元,成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双方的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以及技术合作都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与发展。

全球知名的六大自由贸易区

全球知名的六大自由贸易区

全球知名的六大自由贸易区广义的自由贸易区,通常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如北美自由贸易区、美洲自由贸易区,欧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

狭义的自由贸易区,是指一国国内,一个或多个消除了关税和贸易配额、并且对经济的行政干预较小的区域,往往是自由港的延伸。

如巴拿马的科隆自由贸易区、德国汉堡自由贸易区等。

北美自由贸易区1992年8月12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年12月17日由三国领导人分别在各自国家正式签署。

1994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宣布成立。

三个会员国彼此必须遵守协定规定的原则和规则,如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及程序上的透明化等来实现其宗旨,藉以消除贸易障碍。

自由贸易区内的国家货物可以互相流通并减免关税,而贸易区以外的国家则仍然维持原关税及壁垒。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十多年来,美、加、墨三国由于取消贸易壁垒和开放市场,实现了经济增长和生产力的提高,尤其是墨西哥的加入,使得NAFTA成为十年来南北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范例,国际间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能否通过自由贸易实现经济的共同增长、迈向经济一体化的疑问,基本得到消除。

北美自由贸易区目前已发展成为囊括了4.2亿人口和11.4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欧盟欧洲联盟〔EU〕是世界三大自由贸易区之一,其实质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巨大影响力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欧盟的诞生使欧洲的商品、劳务、人员、资本自由流通,使欧洲的经济增长速度快速提高。

目前欧盟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

随着欧盟的扩大,欧盟的经济实力将进一步加强,尤其重要的是,欧盟不仅因为新加入国家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而拥有更大的市场规模与市场容量,而且,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的国家集团和商品与服务出口的国家集团,再加上欧盟相对宽容的对外技术交流与发展合作政策,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知识手册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知识手册

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知识手册商务部国际司2007年9月目录一、中国—东盟自贸区简介 (2)二、中国—东盟自贸区“早期收获计划” (4)三、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 (6)3.1 正常产品 (6)3.2 敏感产品 (11)四、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 (12)五、中国—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规则 (15)六、中国—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证书 (18)七、相关网站及联系方式 (37)一、中国—东盟自贸区简介自由贸易区,简称自贸区,是指两个或多个经济体,在WTO承诺的基础上,相互逐步取消绝大多数产品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开放服务业和投资市场,实现贸易、投资的全面自由化。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其成员包括中国和东盟10国,涵盖18亿人口和1400万平方公里。

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简称ASEAN)的简称,有10个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其中,前6个国家加入东盟的时间比较早,是东盟的老成员,经济相对发达;后4个国家是东盟新成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与东盟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双边贸易持续攀升。

目前,东盟是我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我国是东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

2000年11月,我国时任总理朱镕基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设想,得到了东盟各国领导人的积极响应。

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2002年11月4日,我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并正式启动了自贸区建设的进程。

2004年1月1日,自贸区的先期成果——“早期收获计划”顺利实施。

2004年全年早期收获产品贸易增长40%,超过全部产品进出口增长的平均水平。

2004年11月,双方签署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并于2005年7月开2始相互实施全面降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内容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内容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内容摘要: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背景和意义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内容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的好处四、总结正文: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背景和意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

中国和东盟的对话始于1991 年,中国在1996 年成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

2010 年1 月1 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

这是一个涵盖11 个国家、19 亿人口、GDP 达6 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旨在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加强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它对于推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提高双方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内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内容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

货物贸易自由化通过降税模式的确定、原产地规则的确定和非关税措施的采用,有效消除了贸易壁垒,降低了贸易成本,促进了贸易的自由化。

服务贸易自由化则通过开放服务市场,取消或降低服务贸易的限制,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投资自由化通过相互承诺保护投资,为双方企业在对方国家投资提供了法律保障,促进了投资的自由化。

经济技术合作则是通过技术转移、人力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加强了双方在经济技术领域的合作。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的好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扩大了中国的对外贸易。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得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更加便利,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

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3.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通过经济技术合作,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技术、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实现了互利共赢,为双方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中国带来哪些利益

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中国带来哪些利益

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中国带来哪些利益在国际经贸一体化的今天,区域内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从来都是“互动共荣”。

合作的目的,又都最终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各国在区域和国际上的信誉度。

当然,处理不好,区域意识,区域化发展带给区内各国的是矛盾的激化,争端的扩大,甚至是无休止的摩擦。

众所周知,东亚峰会的召开(2005年12月14日马来西亚〃吉隆坡)来之不易,正是在历经15年的磕磕碰碰,才走到今天。

其中,中国介入东盟,着实地做了不少贡献,也受益匪浅。

主要是政治上“求同存异”,相互尊重,扩大了影响,赢得了信赖;经贸上,“机遇共享”壮大了东盟,发展了自我;战略上,前景看好,有利于创造一个旨在谋求发展的周边和平环境。

一、政治上“求同存异”,相互尊重,赢得信赖从1990年12月原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成立“东亚经济集团”到2004年11月的万象10+3峰会,再到今年吉隆坡16国峰会,尽管区内外不同观点、不同利益集团的干扰,使东亚一体化进程走了一个“量变性”曲折路,但总体来说,东亚区域化形成与发展还是卓有成效的。

中国——东盟的关系应该承认是:年年有新进展,年年有新局面。

首先,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

摆脱贫困、缩小差距,加快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是历届政府的历史使命。

同时,与东盟各国又都面临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维护区域和平与稳定的重大课题。

共同的目标和责任将中国——东盟紧紧连在一起,这也正是双方的利益所在。

其次,协商合作已成为中国——东盟之间共事的主要方式和主要依托,不论是商务谈判,还是学术、文化沟通,都坚持求同存异,照顾彼此关切,即着眼于未来,又考虑现实可能。

对实现东亚地区一体化的合作问题,中国历来积极、真诚。

合作是唯一选择,合作为实现“共盈”,不是玩弄权力游戏,合作实际照顾对方利益,也顾及自身利益,首先是“以邻为善”,“以邻为伴”。

中国在与东盟的关系上,一向尊重对方,此合作诚意,可略举三例:其一,起初,中国——东盟都主张成员应维持在东亚10+3的范围内,后来,东盟同意接纳印、澳、新三国,中国立即表示支持;其二,中国在东盟领导权问题上,从不挑战,而是主张由东盟10国主持东亚有关合作会议;其三,中国十分明确地提出10+3的构架应在建立东亚共同体过程中发挥主渠道作用。

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

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

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AFTA),是一个旨在发展东南亚地区经济、促进区域间贸易的协定。

该协定于1992年签署,并在随后的几年里逐步实施。

它的目标是通过逐步降低区域间贸易壁垒和促进投资自由化,实现东南亚国家共同发展。

AFTA对于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项贸易政策。

该协定对东盟国家间的贸易构成了许多硬性规则,比如降低关税、贸易自由化和节制入口限制。

它的实行也对全球范围的自由贸易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协定的具体内容和它的影响。

协定内容AFTA的主要目的是在东盟内实行自由贸易。

这样,东盟国家就可以在一个更大、更自由和更平等的市场上交易。

AFTA的实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93年开始,到2002年结束,第二个阶段从2002年开始,到2020年结束。

在第一阶段,东盟成员国逐步降低了其间的货物贸易壁垒和服务自由化,使其贸易相互关联性更紧密。

第二阶段建立起自由贸易区,扩大了贸易量,同时加深了区域间互动。

AFTA的主要工作成果是,将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商品贸易关税降低或取消;允许两个或更多东盟成员国,在东盟组织内通过审批程序轻松地投资;其他东盟成员国可以享有更大的机会,加入这些国家的产品和服务的流动。

影响AFTA的实施对东盟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例如,AFTA促进了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同时,该政策对于全球经济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在与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关系上。

东盟及其成员国可以通过贸易的自由化和流动性,更好地发挥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尽管AFTA的实施为东盟国家及其成员国创造了许多机会,但也存在着一些争议。

与其他自由贸易协定一样,AFTA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一些产业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比如,许多亚洲和欧洲国家受到了AFTA贸易规则的冲击,其中包括森林产品、电子元器件和纺织品等部门,它们曾经是东盟经济的支柱产业。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广西经济的影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广西经济的影响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广西财政的直接影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通过对广西经济产生直接影响,间接对广西财政收入的结构和增量等产生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广西对外发展和对外开放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必将为广西的财政收入形成诸多的增长点。广西与东盟的地缘关系强,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促进财政收入的增长,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广西将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中心枢纽,并从中获益通过拓展与东盟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贸易合作交通运输合作旅游合作以及会展经济和科教文卫方面的合作,打造广西的优势产业,构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构筑人力资源高地,促进广西经济快速发展,为广西的财政收入壮大打下坚实的基础。调整产业结构和招商引资,拓宽广西财源,随着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建立,广西要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缘关系,加大引进力度。同时,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实现广西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超常规增长,自由贸易区不仅仅是在贸易或者物流方面做文章,贸易也好,物流也好,都是为制造业服务。中国东盟黄金旅游圈的建立,成为广西财政的增长点,广西与东盟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众多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观和独具特色的人文景点,民族风情,旅游产品互补性很强,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广西经济的影响
中文摘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指中国与东盟10国家之间均建立自由贸易区,其目标是:用10年时间完成所有关税和非关税的削减,通过最大限度减低壁垒,逐步实现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并创造自由透明和便利的投资机制,以加深各缔约方的经济联系,增加区域内贸易月投资,提高经济效率,为各缔约方的工商业创造更大规模的市场。2002年11月4日,时任中国总理的朱镕基在金边召开的与东盟国家领导人会议上和东盟各国首脑签订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提出中国与东盟将在2010年建成自由贸易区。届时中国与原东盟6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的绝大多数产品将实行零关税,取消非柬埔寨和缅甸)也实行同样的做法。这是中国第一个跟国外签订的自由贸易协议,该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明书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明书

我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明书随着我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经济合作的不断加深,我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为双方的贸易往来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其中,优惠原产地证明书作为一种证明货物来源的重要文件,在CAFTA的贸易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就我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明书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一、优惠原产地证明书的概念优惠原产地证明书是根据双边或多边协定的规定,由产品原产国或者受惠国政府或授权机构签发给出口商或者生产商的文件。

该证明书主要用于证明出口货物符合相关协定的规定,并享有优惠待遇。

在CAFTA中,优惠原产地证明书是我国出口商向东盟国家出口货物时,享受进口国提供的相关优惠待遇的重要依据。

二、优惠原产地证明书的主要内容1. 出口国信息:包括出口国的名称、位置区域、通信方式等信息。

2. 进口国信息:包括进口国的名称、位置区域、通信方式等信息。

3. 出口商品信息:包括出口商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价值等信息。

4. 原产地标识:需明确指出商品的原产地,证明商品符合协定规定。

5. 签发日期:证明证明书的签发日期,确保证明书的时效性。

6. 签发机构盖章:出口国政府或者授权机构的盖章,表明证明书的合法性。

三、优惠原产地证明书的申请流程1. 申请资格:出口商应当合法登记并符合CAFTA相关规定的要求,方可申请优惠原产地证明书。

2. 资料准备:出口商应准备好相关的出口商品资料,包括产品的原产地证明、报关单据、合格证明等。

3. 申请途径:出口商可通过指定的商会、政府部门或者电子化系统等渠道进行申请。

4. 审核发放:经审核符合条件后,出口国政府或指定机构将签发优惠原产地证明书并寄达出口商手中。

四、优惠原产地证明书的作用1. 享受关税优惠:凭借优惠原产地证明书,出口商可以享受进口国提供的相关关税优惠政策,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2. 降低出口成本:通过减免或者降低关税,出口商可以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拓宽国际市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ASEAN),成立于1967年8月。

创始国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1984年1月文莱成为成员国,此6国称为“东盟老成员国”。

越南在1995年、老挝和缅甸在1997年、柬埔寨在1999年先后加入东盟,此四国称为“东盟新成员国”。

以上10国并称为东盟10国。

东盟成立之初主要是基于政治和安全方面的考虑,后来逐渐转向经济合作。

1992年1月,第四次东盟首脑会议通过了《新加坡宣言》、《东盟加强经济合作框架协定》和《共同有效优惠关税协定》(CEPT)三个主要文件,标志着东盟自由贸易区(EFTA)的正式成立。

当时定的目标是:从1993年1月1日起,在15年之内即2008年之前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关税最终降至0~5%.由于贸易自由化步伐的加快和自身条件的逐步成熟,东盟首脑会议先是将建立AFTA的时间提前到2003年1月1日,最后又提前到2002年1月1日,同时规定新、马、泰、印尼、菲和文莱6个东盟老成员国要在2002年前把关税降到0~5%;老挝和缅甸在2005年、越南在2006年完成降低关税的目标;柬埔寨于2007年达到这一要求。

(二)发展现状从1993年AFTA进程正式启动,到2002年6个东盟老成员国初步实现区内贸易自由化,AFTA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

到2003年,东盟10国实施的CEPT减税清单中99.6%的产品关税已降至0~5%,平均关税税率降至2.39%;4个新成员国CEPT减税清单中60.44%的产品关税已降至0~5%,平均关税税率降至6.22%。

1993~2001年,东盟区内贸易额从824.44亿美元增至3475.04亿美元,增长84.5%;区外贸易额从3475.04亿美元增至5356.4亿美元,增长54.1%;总贸易额从4299.48亿美元增至6877.74亿美元,约增长60%.AFTA还在促进产业内分工与贸易,提升区内外直接投资水平方面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在加深区内经济合作的同时,积极地向外扩大自贸区的范围。

(三)未来趋势——通过东盟共同体和三个”10+1“扩展到”10+3“即东亚自由贸易区东盟经济共同体:2002年11月,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9次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正式提出了在2020年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ASEAN Economic community,AEC)的构想。

他指出,AEC的建立将使东盟成为一个拥有亿多人口的单一市场,2020年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恰当时机,到那时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已经得到全面落实。

2003年10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9次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通过了第二个《东盟国家协调一致宣言》,各国同意在2020年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加速推进自身区域经济一体化。

2004年11月在老挝万象举行的地10次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通过了《东盟关于一体化优先领域的框架协议》等四个文件,以从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两方面推进东盟一体化进程。

1.三个“10+1”。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日益加强,双边贸易额以年均15%的速度持续增长,在2002年达到47.7亿美元,同比增长31.7%。

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五大贸易伙伴,中国为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双方在资源结构、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等方面有很大的互补需求和合作潜力。

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欧盟—地中海自由贸易区、美洲自由贸易区计划的相继出台,给中国和东盟提出了行的挑战,加强合作成为必然趋势,双方共建自由贸易区计划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2001年11月6日,在文莱举行的第5次中国与东盟(“10+1”)首脑会议上,双方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将在十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ASEAN Free Area,AAFTA)。

2002年11月4日,在金边举行的第6次首脑会议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贸区的进程正式启动。

其主要内容为中国将首先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6个东盟老成员国在2010年实现零关税;与越南、老挝、缅甸以及柬埔寨4个东盟新成员国道2015年实现零关税。

2003年10月第7次首脑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中国政府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为CAFTA的顺利构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4年11月在老挝万象举行了第8次首脑会议,双方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和《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把“框架”推向世纪操作,对于2010年建成CAFTA具有开创性作用。

1.东亚合作的前景。

由于历史原因和各国经济水平的巨大差异,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展缓慢,相对于欧洲、美洲的贸易自由化进程逊色不少。

CAFTA的成功构建无疑是近年来东亚区域一体化的最大亮点和突破口。

它不但起到了打破僵局的作用,还直接促进了日本、韩国同东盟之间的自由贸易区谈判。

2003年,日本与东盟达成协定——2010年前建成自由哦贸易区。

2005年,韩国将与东盟开始关于自贸区的正式谈判;根据计划,谈判于2007年完成,2009年启动。

东亚自由贸易区从预定建成时间来看,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中国、日本、韩国自由贸易区分别为2020年、2015年、2012年和2009年,因此具有重叠的时间进程,加上构架背景和内容的相似或相同、中日韩日益密切的经济贸易联系,因此,有理由相信东盟合作模式将通过三个“10+1”扩展到“10+3”即建成东亚自贸区。

但由于东亚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社会形态和法律体系均有较大差异,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与发展将是漫长而艰难的历程。

欧盟、北美和东盟三大自贸区成功实现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在向外扩展的进程中也遭遇到不少阻力。

但正如2004年12月世界银行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只有开放的区域主义才能创造贸易和机油最小的排他性效应,并推动多边贸易自由化进程。

三大自贸区的逐步扩大、南方共同体的成立、欧盟——拉美、欧盟——东盟等洲际自由贸易区的提出预示着区域经济体之间、区域经济体与经济大国之间的直接对话将会是今后多边自由贸易谈判的主要方式。

而欧盟、北美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无疑会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由于东盟各国经济结构较为相似,经济实力强弱不一,发展水平差别较大,最发达的新加坡和文莱的人均收入要比新成员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高出数十倍,在发展水平如此悬殊的10个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实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

但是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东盟10个成员国形成一个共同的统一市场,在本区域内的货物贸易关税极低(0%~5%),有利于扩大各国的贸易和投资,通过优势互补,优化配置各国的资源、技术和劳力,从而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

就东盟内部贸易来看,1992年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构建时,东盟内部贸易总额是791亿美元,到2000年增加到1754.1亿美元,8年间增长了120.7%。

这两年东盟经济虽然复苏缓慢,但东盟内贸易增长较快,2002年比上年增长了4.82%,从1521.3亿美元增加到1594.46亿美元。

如果从东盟内部贸易额占东盟贸易总额的比例来看,1999年东盟内部贸易占东盟贸易总额的21.4%,2000年的比例为22.8%,其中东盟内出口占东盟出口总额的比例从1999年的21%上升到2000年的23%,东盟内进口额占东盟进口总额的比例从1999年的20.8%上升到2000年的21.5%表1 东盟进出口商品贸易(1999-2002)单位:百万美元国家出口进口1999 2000 2001 2002 1999 2000 2001 2002文莱2539 3904 3643 3708 1250 1047 1125 1480 印尼51242 65406 57364 57071 30598 40366 34669 34824 马来西亚84097 96429 87981 93364 61452 77575 69598 75043 缅甸1140 1644 2322 3012 2188 2169 2595 2323 菲律宾34210 37295 31243 34383 29252 30377 28496 33975 新加坡116629 139747 124505 128519 104642 127457 109752 109920 泰国56801 67889 67889 63190 47529 62423 60665 63433 越南11540 14448 15027 16706 10568 15387 14546 17760 老挝302 330 310 312 554 535 523 522 柬埔寨1016 1396 1525 1717 1490 1935 2052 2311 东盟10国359514 430489 387110 406579 289523 359271 324022 341590资料来源:东盟秘书处。

表2 东盟内贸易(1999-2000)单位:百万美元国家出口进口1999 2000变化1999 2000变化价值% 价值%文莱375.1 639.5 264.4 70.5 895.6 534.4 -361.3 -40.3 印尼82783.3 10883.7 2605.4 31.5 4783.6 6781.2 1997.6 41.8 马来西亚21885.0 24408.6 2523.6 11.5 12412.8 15934.8 3522.0 28.4 缅甸236.8 393.5 156.7 66.2 1038.6 1113.3 74.7 7.2 菲律宾4989.1 5982.6 993.4 19.9 4461.0 4955.4 494.4 11.1新加坡29269.3 37784.0 8514.6 29.1 26241.0 33291.3 7050.3 26.9泰国9901.9 15099.7 5197.8 52.5 7987.4 10475.9 2488.5 31.2越南2516.3 2613.0 96.7 3.8 3290.9 4519.4 1228.5 37.3总计77451.8 97804.6 20352.8 26.3 61110.9 77605.7 16494.8 27.0 在国际舞台上,除印尼是一个大国外,东盟其他成员国都是中小国家,面对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化的不断发展,东盟各国单凭自己的能力很难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大东盟”市场不仅可以扩大各成员国的市场容量,增加东盟内的贸易,而且可以团结一致对外,对付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增强东盟的整体竞争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