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内容框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内容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内容我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内容一、背景介绍我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协定(China-ASEAN Free Trade Agreement,简称CAFTA)于2002年11月正式签署,并于2005年1月1日生效。
这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签订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也是东盟与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之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该协定对我国和东盟成员国的贸易和经济合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自由贸易协定的内容1.关税减让CAFTA的关键内容之一是关税减让。
根据协定,我国和东盟成员国将逐步降低关税,最终实现零关税。
这给两边的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市场准入机会,也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增长。
2.服务贸易和投资CAFTA还涵盖了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
双方承诺进一步开放服务市场,鼓励投资合作,为企业提供更广泛的商业机会。
3.经济合作除了贸易和投资领域,CAFTA还包括了广泛的经济合作内容,如合作开发经济技术合作区,加强双边合作等。
这些内容为双方深入合作提供了评台和保障。
三、影响和意义1.促进贸易增长CAFTA的签订对我国和东盟成员国的贸易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
通过关税减让和市场开放,双边贸易持续增长,为双方企业创造了更多商机。
2.提升地区经济整体竞争力CAFTA的签署也提升了我国和东盟成员国在地区和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整体竞争力。
双方在资源、市场、技术等方面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3.深化地区一体化进程CAFTA的签订也为深化地区一体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我国和东盟成员国在贸易、投资、经济合作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为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了贡献。
四、展望和个人观点未来,随着CAFTA的不断深化和拓展,我国和东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双方应该加强沟通与协调,应对挑战,共同推动CAFTA取得更大成果。
个人观点来看,CAFTA的签订是我国和东盟成员国在经济领域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协定的实施将极大地促进两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合作,也将为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FTA).ppt

2019-9-18
谢谢你的观赏
24商务部国际司二处 刘 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FTA)
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 2007年1月签署,当年7月实施。 双方互相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作出高于WTO 承诺的开放水平
2019-9-18
谢谢你的观赏
25商务部国际司二处 刘 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FTA)
自贸区《投资协议》 2009年8月签署。
2019-9-18
谢谢你的观赏
2商务部国际司二处 刘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FTA)
概念区分: 与开发区、加工区、保税区的区别 Free Trade Area and Free Trade Zone
2019-9-18
谢谢你的观赏
3商务部国际司二处 刘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FTA)
(二)我国的自贸区战略
谢谢你的观赏
13商务部国际司二处 刘 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FTA)
受惠行业举例: 汽车业 机电产品 金属产品 化工产品 船舶
2019-9-18
谢谢你的观赏
14商务部国际司二处 刘 东
汽车业
自东盟进口汽车产品关税情况
产品 特殊用途车
底盘 车身 零件
2006 20/10
20 15.4/14.3
15
谢谢你的观赏
11商务部国际司二处 刘 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FTA)
敏感产品分为一般敏感产品和高度敏感产品 一般敏感产品2018年降到5%以下 高度敏感产品2015年降到50%以下
2019-9-18
谢谢你的观赏
12商务部国际司二处 刘 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FTA)
双方所有产品降税时间表
更加灵活多样的机制架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内容研究

复 杂 性 , 国 东 盟 自由 贸 易 区 将 采 要 是 发 展 中 国 家 ,产 业 层 次 和要 素 等 条 文 )、 服 务 业 贸 易 自 由化 ( 中 缔
取 灵 活 、 样 的架 构 和 机 制 。 括 北 禀 赋 相 似 ,建 立 自贸 区 的 目的 除 了 约 国 可 选 择 是 否 依 据 G T ,订 立 多 包 AS 美 自 由 贸 易 区 ( AF A) 澳 新 更 紧 促 进 贸易 和 投 资 自由化 ,使 双方 获 此 项 条 款 ) 以及 各 项 附 件 ( 如 除 N T 、 , 例 密 安  ̄ ( E 以及 日新 自 由 贸 易 区 得 市 场 扩 大 的 利 益 外 ,政 治 上和 长 外 清 单 等 ) C R) 。
协 定 的 内容 均 可 提 供 有 益参 考 。
目 的
期 战 略方 面 的 意 义 比近 期 的经 济 利
益更显 突出。 涵 盖 范 围
WT 的 T I S协 议 涵 盖 范 围 O RP 是 比较 全 面 的 , 中 国东 盟 自由 贸 易 区 可 以按 照此 协 议 处 理 区域 内 出 现 的知 识 产 权 问题 。 由 于市 场 中 的 非
国 待 遇 基 础 上 给 予 其 他 WT O成 员 进 区域 间 贸 易 , 同时 不 增 加 非成 员 端 解 决 机 制 、工 作 小 组 ( 合 委 员 联
的条 件更 加 优 惠 ; 三 , 于 中 国和 国 与该 区域 性 组 织 间 的贸 易 障 碍 。 会 ) 设 立 、 例 外 条 款 、一 般 条 款 第 鉴 的 东 盟 这 两 大 市 场 的 规 模 、 样 性 和 就 中 国 东盟 自贸 区而 言 ,成 员 国 主 ( 入 、终 止 、修 改 、保 留 、生 效 多 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内容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内容摘要: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背景和意义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内容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的好处四、总结正文: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背景和意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
中国和东盟的对话始于1991 年,中国在1996 年成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
2010 年1 月1 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
这是一个涵盖11 个国家、19 亿人口、GDP 达6 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旨在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加强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它对于推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提高双方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内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内容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
货物贸易自由化通过降税模式的确定、原产地规则的确定和非关税措施的采用,有效消除了贸易壁垒,降低了贸易成本,促进了贸易的自由化。
服务贸易自由化则通过开放服务市场,取消或降低服务贸易的限制,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投资自由化通过相互承诺保护投资,为双方企业在对方国家投资提供了法律保障,促进了投资的自由化。
经济技术合作则是通过技术转移、人力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加强了双方在经济技术领域的合作。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的好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扩大了中国的对外贸易。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得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更加便利,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
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3.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通过经济技术合作,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技术、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实现了互利共赢,为双方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东盟贸区-PPT文档资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亚太自由贸易区
TPP: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
1.7 自贸区的影响分析
政府: 提升国家间经贸、政治关系
企业:
降低成本、市场准入、发展战略
普通消费者:
增加选择、减少消费支出
二、中国—东盟自贸区
成员:11个 人口:约19亿 面积:1400万 平方公里 GDP:7万多 亿美元
2019.11
第八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老挝万象召开,会议通过了《落实中国-东盟面 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此外,中国与东盟10国
的经济部长还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
2019.7 《货物贸易协议》开始实施,中国和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新 加坡和泰国等东盟六国相互实施自由贸易区协定税率 2019.12 温家宝总理出席第九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并发表题为“深化全面合作,推 进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发展”的讲话 2019.10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在广西南宁召开,双方发表了《致力
1.3 全球自贸区兴起的原因
全球兴起自贸区的浪潮
目前生效的区域贸易安排数量已达228个
多哈回合谈判受阻以及经济外交考虑
1.4 我国的自贸区战略
2019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将自贸区提升到党 和国家对外经济工作的战略高度,正式在党的文
件中提出了“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1.5 中国的自贸区构建
1.5 中国的自贸区构建(继续)
可见,自由贸易区与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 税区等实行优惠经贸政策的特定园区(Zone)有 着本质区别
1.2 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影响
贸易创造效应: 贸易转移效应: 零关税效应: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内容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内容
摘要:
一、背景介绍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内容
三、协定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
一、背景介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是中国与东盟十国于2002年签署的一项协定,旨在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以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发展。
该协定于2010年1月1日正式生效,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之一。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内容
1.货物贸易自由化:通过降低关税和简化通关手续,消除贸易障碍,促进货物贸易自由化。
2.服务贸易自由化:在WTO服务贸易总协定范围内,加强彼此间服务合作,减少服务业贸易限制,拓展服务贸易的深度和广度。
3.投资自由化:促进投资自由化,增加成员国之间的投资机会。
4.争端解决机制:建立一个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以解决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争端。
三、协定的意义和影响
1.促进贸易和经济发展:协定降低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增加了贸易机会,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
2.提升区域合作:协定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3.扩大对外投资:协定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有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
4.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协定有助于成员国之间的就业创造和民生改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总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对于推动区域贸易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成员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学分析

投资创造效应
投资创造效应是指由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壁垒被取消 ,吸引了更多的外资进入成员国市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外资企业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投资机 会,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入东盟和中国市场,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效应
经济增长效应是指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可以促进成员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加强语言培训
提供语言培训服务,促进 双方商务、旅游等领域 的交流与合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推动双方在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促进科技成 果的产业化。
加强技术人才交流
开展技术人才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双方技术人才的专业素质和 技能水平。
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
01
02
03
推动教育合作
加强双方在高等教育、职 业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共 同培养高素质人才。
促进文化交流
推动双方在文化领域的交 流与合作,增进相互了解 和友谊。
加强政策协调与沟通是实现竞 争与平衡的关键。双方应建立 有效的对话机制,及时解决合 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促进 政策对接和协同发展。
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有助于加 强中国和东盟国家间的经济联 系。通过深化经济合作、推动 贸易便利化和投资自由化等措 施,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 的提升,增强整体竞争力。
04
促进产业升级与创新
自由贸易区将促进双方在产业、技术 和创新领域的深度合作,推动产业升 级和转型。
增进政治互信与安全合作
通过自由贸易区的合作框架,有望增 进双方政治互信和安全合作,为地区 和平稳定作出贡献。
0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 政策建议
优化贸易结构
促进商品结构升级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动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缘起东亚合作的日益增强以及中国和东盟国家关系日益改善的国际背景。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东亚金融危机使各国醒觉,增强了深化经济合作的紧迫感。
在这场世纪末的大危机中,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所谓“华盛顿共识”的指导下,处理东亚金融危机。
当时以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为首的一些经济学家就对“华盛顿共识”提出严重质疑,认为在拉美国家解决金融危机的经验基础上所形成的“华盛顿共识”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把它作为普遍适用的药方不分青红皂白地开给面临金融危机的所有国家。
而事实上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处理东亚金融危机的迟钝与失误和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了东亚依靠别人的救援是不现实、不成功的,只有加强自身的合作才能拯救自己、发展自己。
其中,日本对东亚经济联合的态度在危机后就发生了根本变化,积极主张设立亚洲货币基金以防范危机。
2000年2月2日,日本为印度尼西亚、南韩、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提供了210亿美元的资金,还为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提供22.6亿美元的贷款担保。
这是日本力促东亚联合的一个突出表现。
(二)开创互利双赢新局面的需要。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中国一直没有自己的自由贸易区,游离于区域经济集团化之外。
无论是从顺应世界经济区域化潮流,还是从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密切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失为一项审时度势的战略。
同时,中国与东盟合作,也有利于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增进互信,消除误解,这不仅对双方经济的发展是双赢的,而且对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有利。
对东盟国家而言,中国与东盟在经济上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地理上与东盟相依相连,无疑是东盟理想的经贸伙伴。
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东盟一直没缓过气来,“9·11”恐怖事件后,由于美国经济下滑,对美国市场严重依赖的东盟国家随之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内容框架、内在动因及发展进程1.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内容框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目前存三个关税时间表:一是根据2002年11月4日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规定,中国与10个东盟成员国于 2003年7月1日起实行WTO最惠国关税率,包括7个WTO东盟成员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文莱、泰国和缅甸)和3个非WTO东盟成员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二是《框架协议》同时规定“早期收获”方案,从2004年1月1日起对500多种产品(主要是农产品)实行降税,到2006年这些产品的关税将降到0;三是根据2004年11月29日温家宝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的规定,2010年中国和原东盟 6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文莱和泰国)建立自由贸易区,而与东盟新成员国建成自由贸易区的时间是2015年。
‘1.1.1货物贸易关税的减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货物贸易关税减让分为常规贸易商品、敏感性商品和高敏感性商品。
中国和东盟承诺将从2005年7月起至2010年5年间逐步取消大部分双边贸易关税,7000种常规贸易商品的关税将减至0至5%。
取消大部分双边贸易关税的同时做了灵活的安排,留有大约500个贸易项目处于关税保护之下。
中国和每个东盟国家被允许列入“敏感性商品”清单的项目最多只有400个,同时至多可以保留100个项目作为“高敏感性商品”,但即使是这样这些商品也会逐渐大幅降低关税。
1.1.2早期收获《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早期收获”作了规定,产品范围包括活动物、肉及食用杂碎、鱼、乳品、其他动物产品、活树、食用蔬菜、食用水果及坚果。
关税减让时间最迟在2004年初开始下调农产品的关税,并于2006年取消全部农产品关税。
1.1.3 原产地规则在东盟自由贸易区内享受减免关税待遇的产品必须是"东盟产品",所谓"东盟产品"即该产品累积自制率(在东盟内一国或多国)必须达到40%以上。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可以参照 CEPT原产地规则以累计的附加价值法为基础,同时对敏感产品如纺织品、成衣和电子产品辅之以重要工序法和税则改变。
另外,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情况下,来料加工产品的附加价值较低,使一部分产品不能享受优惠。
当地成分标准的确定是此种原产地标准的关键。
一般来说,当地成分或附加价值要求越高,会越有效地防止区域外产品享受自贸区的优惠,促进区内贸易增长,但也可能造成对区外产品的贸易壁垒,产生贸易转移;当地成分或附加价值要求越低,则越可能增加区外产品通过简单加工享受自由贸易区优惠的机会。
这一比例是新加坡提出的,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60%的自制率相比偏低,但它是根据东盟的实际情况制订的,因为这样可以吸引外资参与东盟的生产。
有利于我国来料加工为主的产品出口,但可能会减少建立自贸区对跨国公司市场型投资的激励。
如果通过简单加工就能获得原产地证明,就不一定需要投资设厂取得。
1.1.4 逐步取消非关税壁垒措施非关税壁垒(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对任何产品的进口或者对任何产品的出口或出口销售采取的数量限制或禁止,缺乏科学依据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
但仍保留各自对非成员国的贸易保护政策。
1.1.5 服务贸易自由化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业自由化的基本原则是在 WTO 服务贸易总协议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彼此间服务业合作,减少服务业贸易限制,在服务业自由化的深度与广度方面有所拓展。
中国和东盟国家适当放宽服务业贸易限制,特别要加强旅游服务、分销服务、商务服务方面的合作,对金融、保险和电信等服务业将按照 GATS 规范和 WTO 承诺稳步推进。
服务贸易的规定大致应包括: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非歧视待遇、设立营业处的条件、数量限制、保留条款和限制条款等。
1.1.6实施有效的贸易便捷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简化海关程序和制定相互认证安排在便利化和标准化方面 , 东盟成员国间签署了“运输便捷化协议”( 简化区域内物品的通关手续 , 包括免除海关检查 );“相互认证架构协议”( 建立各种产品领域的相互认证机制 )等。
简化通关手续 , 实现快速通关不仅可以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还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产品测试和认证标准的统一也将为中国与东盟贸易带来便利,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鉴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广阔,中国应积极参与电子东盟计划,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制定统一的电子商务标准,调整和制定必要的法律条款和产业编码等措施,为自由贸易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相互承认协议的达成将免除双重检验和认证的繁琐程序,缩短产品进入市场时间。
中国还可以与东盟在推行电子通关、统一产品测试和认证标准、检验检疫、商业惯例、协调竞争政策提供签证便利等更多方面加强协调与合作。
1.1.7 对东盟新成员国给予特殊和差别待遇及灵活性由于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情况不同,中国与东盟各国会有不同的关税减让时间表。
比如,泰国率先提出与中国进行果蔬零关税贸易,双方同意于2003年10月1日起双方的果蔬关税减至0%。
越南也提出提前享受果蔬的零关税待遇。
2004年6月,中国又将原有的中泰两国果蔬“零关税”安排扩展到中、泰、新三国。
又如,2002年11月,中国宣布免除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家的全部或部分债务,而且从2004年1月起,向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东盟新成员国的大部分对华商品的零关税待遇。
这样可以减少它们对华贸易逆差,也是中国帮助东盟新成员过融入一体化进程的具体行动。
为推进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双方已经落实一些具体的合作项目,中方出资500万美元资助循公河通航问题,中方愿以援助的方式承建昆明—曼谷公路老挝境内三分之一路段。
中方对建设泛亚铁路继续持积极的态度,表示只要东盟最后确定选线方案,中方将尽快启动境内相关线路的修建或改造。
1.1.8 金融、旅游、投资、农业、人力资源开发、中小企业、产业合作、知识产权、环境保护、林业及其产品能源及次区域开发等领域(1) 金融合作在10+3、10+1等框架内加强与中日韩的经济合作,包括建立诸如地区自助和支援机制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等,扩大东盟原有的基金规模,以提高成员国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比如,东亚双边货币互换网络的筹建。
2000年5月,东盟十国和中日韩三国财长在泰国清迈举行会议,通过了《清迈倡议》,将原来东盟之间的货币互换扩大到所有倡议缔结国。
这意味着在倡议缔结国之间形成了一个双边货币互换及债券回购的网络,也即10+3国家在遇到国家收支困难及外汇支付危机时,可得到其他倡议缔结国的短期外汇支持,这将对东亚地区的金融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
(2) 旅游合作中国和东盟都积极发展旅游业。
目前,东盟10国均已成为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国。
中国还与泰国、新加坡、菲律宾、越南、缅甸等东盟国家分别签署了政府旅游合作协定或旅游合作谅解备忘录。
2002年1月 23—25日,第一次东盟和中、日、韩(“10+3”)旅游部长会议在印尼日惹召开,这标志着(“10十3”)框架下的旅游合作正式启动。
(3) 投资合作促进区域内资本流动和增强对区外 FDI 的吸引力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框架协议的目标。
中国和东盟将在增加投资规则和管理的透明度,建立有利于资本自由流动的投资制度等方面加强合作。
自由贸易区吸引投资者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对于市场型投资,建立自由贸易区无疑扩大了外资企业的市场,在任何成员国投资的企业都能以较低的成本进入其他成员国的市场;另一方面,建立自由贸易区提高了关联度高的产业资源整合能力,外资企业可以在自由贸易区内配置企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增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外资的吸引力 ,除了在透明度、对外资在股权限制、本地含量要求、出口业绩要求以及利润汇出等方面放松限制,还应该为区域内技术流动、资本流动和专业技术人才流动提供便利。
中国-东盟自贸区在 2010 年前对区域内所有成员国的投资者适用国民待遇原则,并向成员国开放所有产业 ,2020 年起则适用于所有投资者,并推动资本、熟练工、专家及技术的自由移动。
(4) 农业合作农业在中国与东盟国家中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双方在农业技术、农作物品种、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等方面存在十分明显的互补性。
2002年11月2日双方签署《中国与东盟农业中长期合作谅解备忘录》,就农业方面的技术培训、高新技术和粮食安全等领域进行合作。
(5) 人力资源开发合作自宣布加强中国与东盟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合作以来,中方向中国—东盟合作基金出资500万美元,举办了通信技术与管理、人员交流、地震学、社会保障、农药管理、商务信息网、农业技术、湄公河船长和安全管理、交通管理技术、艾滋病实验室、媒体等研讨会和培训班,效果良好。
(6) 信息技术合作信息通信领域已经成为中国和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双方各国政府高度重视。
中国积极支持并参加“电子东盟”建设,加大对东盟人员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积极参加东盟国家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
东盟与中国已成立了科学技术合作联合委员会、科技训练中心、科技研究和服务中心等,这些合作机制和机构将有利于促进相互之间的技术合作。
2003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信息通信合作谅解备忘录。
中国与东盟电子信息产品贸易额年均增长12%,去年达到485亿美元,中方逆差137亿美元。
(7) 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中国与东盟除了加强以经济为重点的合作外,还拓展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如打击跨国犯罪、禁毒、防治艾滋病、环境保护、打击恐怖主义等领域。
中国已与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和联合国禁毒署共同建立了六国七方禁毒合作机制,与东盟签署了《东盟和中国禁毒合作行动计划》,与缅甸、老挝、泰国举行了四国禁毒合作部长会议,在禁毒技术和人员培训、替代种植等方面,中国给予了东盟北部国家大力支持。
在打击跨国犯罪方面,中国提出中国与东盟目前可重点建立高效的情报交流机制,并加强执法人员的交流和培训。
2002年5月,中方在东盟地区论坛上提交了《关于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的中方立场文件》。
2002年11月,在柬埔寨金边召开的东盟与中国“10+1”首脑会议上,将反对恐怖主义与地区安全纳入中国与东盟合作议题。
2003年上半年,面对 SARS的挑战,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强了合作。
中国与东盟于2003年4月26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东盟和中国、日本、韩国(“10+3”)卫生部长会议、4月29日在泰国曼谷召开的东盟和中国首脑特别会议上,分别发表了《东盟与中、日、韩卫生部长会议关于SARS的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特别会议联合声明》,双方决定就防治SARS和重振地区经济与信心进一步加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