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可持续性的关注,农业现代化成为了全球各地农业领域的一个热点议题。
农业现代化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环境、提供更好的农产品质量和确保农民的生活水平。
本文将探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一.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在全球范围内,农业现代化的实践正在取得显著成就。
由于科技的应用,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提升。
种植业方面,基因改良技术的应用使作物抗病能力和产量大幅提高。
在畜牧业方面,养殖技术的进步不仅提高了动物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还减少了环境污染。
此外,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进一步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农业现代化还带来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通过科技手段,农产品的种植、加工和储存环节得到了有效控制,从而保证了产品的安全和优质。
此外,农业现代化还促使了农产品的多样化和附加值的提升。
农业科技的发展使得在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方面有了更多创新,农产品可以被加工成各种高附加值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二. 农业现代化的未来趋势在未来,农业现代化将继续迎来细分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一方面,由于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农业生产需要更高效、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因此,农业科技的研发将更加注重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抗性,以及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此外,农业机械和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将促使农业转向更可持续的发展。
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有机农业通过避免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生态农业则注重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维持。
例如,农作物与农田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善土壤质量,促进农作物健康生长。
此外,科技进步还将推动农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农业生产和管理过程将得到更好的监测和控制。
例如,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和养分含量;无人机和卫星图像可以提供精准的农田信息,帮助农民做出决策。
国内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

国内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一、现状分析近年来,国内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增长,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 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传统农业占比仍较高,现代农业发展相对滞后。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劳动力密集型农业仍占主导地位,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
2.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突出,农药残留、兽药使用等问题对农产品形象和市场竞争力造成影响。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安全生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交通、供水、电力等问题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
二、未来发展前景未来,国内农业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以下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几个重要方向: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发展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等新兴农业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2. 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现代农业发展力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发展特色农业、有机农业等高品质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加强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管理,确保农产品符合国家和国际质量标准。
4. 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水平。
加强农村电商和物流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民收入增加。
5. 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的职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科学种植、养殖技术水平,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6. 加强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加强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历程与趋势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历程与趋势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实现农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过去的历程和未来的趋势两个方面介绍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一、历程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开始推行农村合作化运动。
70年代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启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9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推行现代农业经营形式和组织形式,发展了合作经济、个体经济、种养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单位。
2000年代初期,中国农业进入升级阶段,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200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现代农业投入力度等政策。
2010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等措施。
十三五规划期间,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推进“三农”工作的措施。
201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了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等重要措施。
二、趋势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是大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农业产业水平。
一是加强农业技术创新,推进数字化农业、智能农业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水平。
二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业向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是扩大农村电商的覆盖范围,促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零售模式的发展。
四是推进乡村旅游和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扩大农业经济的空间和升级发展的潜力。
五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促进农村环境的治理,推动农业向绿色、有机、环保的方向发展。
总之,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历程虽然不同阶段政策措施各不相同,但发展一直保持着步伐稳健、积极向上的态势。
农业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农业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哎,农业可真是个不得了的行业!不管你在哪儿,吃饭的问题总是最重要的。
说到农业,咱们得好好聊聊它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方向,这可是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饭碗”呢。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农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是让人感叹“人心齐,泰山移”。
2. 当前农业发展趋势2.1 智能农业的崛起现在,咱们的农田可不再是传统的土里刨食了。
科技像一阵旋风,把智能农业带到咱们身边!无人机、传感器和大数据这些玩意儿,听着就让人觉得高大上。
你想啊,农民可以通过手机随时了解土壤湿度、作物生长情况,简直就是“掌中宝”嘛!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减少了资源浪费,真是一举两得。
2.2 生态农业的受欢迎说到农业,环保也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生态农业渐渐成了“香饽饽”。
咱们不再满足于只吃好吃的,还要吃得健康、吃得安心。
比如,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市场需求暴涨,真是让农民们乐开了花!这不仅保护了环境,还能让农民的收入水涨船高,真是“天上掉馅饼”。
3. 未来发展方向3.1 垂直农业的兴起未来,咱们或许会看到一种新兴的农业方式——垂直农业!想象一下,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里,居然可以种出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真是不可思议!这种方式不仅节省了土地,还能在城市中实现“就近采摘”,绝对是个方便的选择。
要是能在阳台上种几棵香菜,做饭的时候伸手就能拿到,那简直太幸福了!3.2 精准农业的未来未来的农业将更加精准,咱们不再是“盲目撒种”,而是会根据每一寸土地的情况,量身定制种植方案。
这就像是给土地做健康检查,确保每一棵植物都能得到最好的照顾。
通过科技手段,咱们可以更好地控制施肥和灌溉,做到“有的放矢”,让农业生产变得高效又环保。
4. 结论说到底,农业的发展真是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我们未来的路。
无论是智能化、生态化,还是垂直、精准,都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想想看,未来的农田,可能不再是那片枯燥的土地,而是科技与自然的完美结合,真是令人期待!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大家都能吃上健康美味的食物,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国内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

国内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一、现状分析1. 农业生产总体情况目前,中国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发展。
农业产值持续增长,农产品供给充足,农民收入逐年增加。
2019年,农业总产值达到X亿元,比上年增长X%。
农业综合支持能力不断提升,为国内市场提供了稳定的农产品供应。
2. 农业结构调整为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农业效益,农业结构调整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动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
3.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当前的重要方向。
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提高农民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二、未来发展前景1. 农业科技创新的推动未来,农业科技创新将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性和可持续性。
2.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未来,将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和检测,建立健全农产品追溯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信誉度。
同时,推动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安全农产品的需求。
3. 农业对外合作的拓展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业对外合作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与国际农业组织、企业等开展合作,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升级。
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拓展农产品出口市场,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加强未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将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推动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农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农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但是,与此同时,农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农业发展的现状1.农业生产面临的挑战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生产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方面,耕地资源日益减少,耕地面积不足,土地流转难度大,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应用不足,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产品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足。
2.农业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农业是我国经济社会的基础产业。
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产业结构、科技发展、政策法规等方面密切相关。
农业生产成果的质量和效益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国家粮食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
因此,农业发展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二、未来发展方向1.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效率,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当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应用已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推广,鼓励农户采用新技术和新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附加值。
2.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当前,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扩大农民收入渠道,增强农村消费能力,提高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加快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建设产业化和现代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生产组织不规范、科技可持续性不足、市场开发不充分等。
因此,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产品优质化、品牌化和差异化,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增强农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业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农业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农业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农业行业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农业行业现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业行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一方面,农业生产方式传统,劳动密集型,生产效率低下,资源利用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
另一方面,农业人口老龄化严重,年轻人不愿从事农业工作,导致劳动力短缺。
此外,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确定性。
在现代社会,农业行业正面临着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升级、农民收入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和企业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
农业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行业也在不断发生变革。
未来农业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科技化: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将会更加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
例如,农业无人机、智能传感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将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绿色农业: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将会推动农业向绿色、有机、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推广生态种植、有机养殖等方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
3.农业产业化:农业将会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通过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加强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环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4.农业服务化:未来农业将会更加注重农民的需求,提供更加全面、多样的农业服务。
例如,农业科技推广、农业保险、农业金融等服务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总的来说,农业行业在未来将会朝着科技化、绿色化、产业化、服务化的方向发展。
政府部门、企业和农民需要共同努力,推动农业行业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希望未来的农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农业发展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基础之一,是人们生活与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业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展开。
一、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1.农业现状的总体态势当前,世界农业发展态势呈现多元化,但整体上创新推进、科技提升、绿色环保、市场导向等经济形态已成为国际农业发展的主流。
2.产业结构优化的趋势在国内,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传统农业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市场需求,产业难以延续发展。
因此,各地政府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渐走向高效、安全、环保、科技化的现代农业模式,包括优化种植结构、养殖结构和机械化程度等。
3.推进“互联网+”农业的应用“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农业作为“三农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始逐步走向互联网化,数字化的发展模式方面的投入逐渐增加,这将科技与农业生产有效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加速、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4.文化因素促进农业发展在新时期,文化因素愈加突出地作用于农业发展之中,各地方自治区均建立了“生态区域文化旅游”工作体系,推进“文化+旅游”,进而推动当地农业和乡村经济的发展,使农业经济与文化旅游相得益彰。
二、未来农业发展趋势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加,农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化科技的领导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科技的广泛应用,农业生产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也将发生革命性变化。
数字化管理、智能采收、精准作业,都将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的重要形态。
2.加大环保、质量监管力度未来的农业发展趋向将要重视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
不断推进农业绿色化和环保发展,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趋势的重要内容,致力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降低产生环境污染的副作用。
3.农业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农业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突出重心应该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同时也应该在市场化的背景下高质量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保障、促进植物和农作物的成长, 所施用的杀虫、杀菌、杀灭有害动物(或杂草)的一类药 物统称。特指在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以及调节植物生长、 除草等药剂 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有机农药、无机农药、植物性农药、 微生物农药。此外,还有昆虫激素。根据加工剂型可分为 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乳剂、乳油、浓乳剂、 乳膏、糊剂、胶体剂、熏烟剂、熏蒸剂、烟雾剂、油剂、 颗粒剂、微粒剂等。大多数是液体或固体,少数是气体。
详 情 如 下 表 所 示
注:增长率用回归法计算。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980~2001) 和农业部(1980~200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创新效用在80年代中期发 挥完毕之后,我国农业增长开始下降(表1),其中粮 食增长率的下降更为显著。虽然粮食增长率相对于改 革前和改革初期有所下降,但1985年以后水稻、其他 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产量在绝对量上还是呈上升趋势。 同时,快速的经济增长、城镇化和市场发育增加 了对肉类、水果和其他副食品的需求,导致了农业生 产结构的显著变化。例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 的比重由1970年的14%增加到2000年的30%(表2)。 水产品比重上升的更快。另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是种 植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82%下降到56%。在农 作物中,粮食播种面积逐渐下降,而经济作物播种面 积不断上升(国家统计局)。
(一)农业发展成就 1978年以后,农业集体化的瓦解、农 产品价格的提高和流通体制的放松对中国 农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1978~ 1984年,中国粮食产量年均增长率为4.7%, 水果年均增长率达7.2%(表1)。但增长 最快的是油料作物、畜牧业和水产品部门, 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4.9%、9.1%和7.9 %。
现代农业技术特点是:农业实现了 机械化、电气化,农业技术步入了科学 化,预测和调控大自然的能力有所增强, 农业劳动生产率有较大的提高。这样的 农业,由工业提供和投入了大量的物质 能量,如农业机械、农药、塑料薄膜、 电力等。因此,现代农业也叫工业化农 业。
农业机械是指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 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 机械。农业机械包括农用动力机械、农田建设机械、 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 农田排灌机械、作物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 畜牧业机械和农业运输机械等。广义的农业机械还 包括林业机械、渔业机械和蚕桑、养蜂、食用菌类 培植等农村副业机械。
用 的产 约 在 构 公有 用 在 农 铁 木中 《 至 元耕 铜 中 业 犁 犁使 齐 今 前地 犁 ) 国 机 铧 起用 民 仍 、 头 就 , 械 。 源的 、 要 被 年播 进 有 新 的 于各 《 术 应 前种 行 了 石 起 美种 天 》 用 后、 牛 原 器 源 索机 工 约 。 ,收 耕 始 时 可 不械 开 到 赵获 。 的 代 以 达和 物 过、 到 耕 的 追 米工 》 、 世 发加 公 地 仰 溯 亚具 《 纪 明工 元 工 韶 到 和都 耒 已 的和 前 具 文 原 化 埃有 耜 形 三灌 世 时始 及详 等 经 成 行溉 社 古 结 耧等 纪 耒 期 会 ,细 》 约的 籍 构 即一 的 耜 ( 使 公记 中 约 相 三系 春 。 约 用 元载 , 当 行列 秋 公 公 简 前。 对 完 条铁 战 元 元 单 在 各 、 备 播、 国 前 前 农 西 个 王 的 机木 时 具 方时祯畜 制代世 的 年 , 期 《 力 其农 , 纪 ~ 时 开 原 农 农 铧 基具 已 就 前 代 始 始 业 书 式 本。 经 已 。 使 生》犁结 拥使 ( 1310) (1637) 3000 90 , 9 ( 540) ( 880) ── 3
生态农业将会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生态农业就是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科学 的方法,把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机结 合,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 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 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 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 效益。它既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 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 现代农业。 面临来自人口增长、资源有限、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挑战, 发展生态农业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会削弱子孙后代满 足其需要的能力,为正确处理经济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 系,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可能。我国的 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
中国的粮食平衡表还表明,在过 去的20年间,谷物的产量增长了 37%,因为播种面积没有什么变 化,所以生产的增长几乎全部来 自单产的提高(表3)。表3还显 示了不同的粮食作物供给和需求 的变化。在过去的20年只有1/5 的增产粮食用作口粮(主要满足 由人口增长所引起的需求增长), 随着粮食供给压力的减少,很大 一部分耕地转向生产饲料用的玉 米。饲料粮的比重几乎增加了一 倍(从80年代的14%增长到90 年代末的27%,见表3)。这意 味着粮食增产的70%用于满足饲 料粮的需求。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仍 然是影响未来中国食物供需平衡 的重要因素之一。
1000
5000 13
,
19世纪至20世纪初,是发展和大量使用新式畜力农业机械的年代。1831年,美国 的C.H.麦考密克创制成功马拉收割机。1936年出现了第一台马拉的谷物联合收获 机。1850~1855年间,先后制造并推广使用了谷物播种机、割草机和玉米播种机 等。20世纪初,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拖拉机开始逐步代替牲畜,作为牵引动力广泛 用于各项田间作业,并用以驱动各种固定作业的农业机械。 20世纪30年代后 期,英国的H.G.弗格森创制成功拖拉机的农具悬挂系统,使拖拉机和农具二者形 成一个整体,大大提高了拖拉机的使用和操作性能。由液压系统操纵的农具悬挂 系统也使农具的操纵和控制更为轻便、灵活。与拖拉机配套的农机具由牵引式逐 步转向悬挂式和半悬挂式,使农机具的重量减轻、结构简化。40年代起,欧美各 国的谷物联合收获机逐步由牵引式转向自走式。60年代,水果、蔬菜等收获机械 得到发展。自70年代开始,电子技术逐步应用于农业机械作业过程的监测和控制, 逐步向作业过程的自动化方向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广为发展新 式畜力农具,如步犁、耘锄、播种机、收割机和水车等。5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 建立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具制造工业。洛阳第一拖拉机厂于1959年建成投产。 1972年创制成功的船式拖拉机(机耕船),为中国南方水田特别是常年积水的沤 田地区提供了多种用途的牵引动力。到1984年底,全国(除台湾省外)大、中型 拖拉机保有量达到85.4万台,小型和手扶拖拉机达到 329.8万台,农业用汽车达 到35万辆,农用排灌动力机械达到615万台,农用水泵达到515.7万台,大、中型 拖拉机配套农机具达到 123.5万部,小型和手扶拖拉机配套农机具达到 291.8万部, 谷物联合收获机达到35861台,饲料粉碎机达到113.9万台,磨面机、碾米机、轧 花机和榨油机共 388.1万台,农用动力总功率达1.95×10千瓦。1984年,机耕面 积达5.24亿亩,占耕地面积的39%。机电灌溉面积达3.76亿亩,占灌溉面积的56.4 %。 [1]
过去的农业持续增长使人们充满了乐观的态度,但 未来中国农业依然面临许多挑战。在农产品的生产方面, 其年均增长率已经从80年代初期的7%下降到80年代中 期以来的3%~4%左右,而粮食产量的增长率下降更大, 1996~2000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增长率几乎为零,在 2000~2002年间,粮食的产量甚至出现负增长(国家统 计局,2003)。在需求方面,收入提高促进了农产品需 求,贸易自由化使中国的农业又面临新的挑战。中国加 入WTO 对国内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Martin,2002)。加入WTO 会对经济的各个部门产生 影响,但许多人普遍认为对其农业部门的影响会更大。
(三)国家食物安全与粮食供需平衡 即使在被认为没有长期比较优势的粮食,从50年代 以来也基本达到自给。表3给出了过去20年每年的粮食 供给和使用平衡表。粮食的供给能力主要来自国内生产 的快速增长。由于人均粮食的消费量在80年代初已经很 高,而且城市和农村消费者粮食的平均收入弹性都很小, 收入增加所引起的粮食消费的少量增加被食物市场迅速 发展所引起的粮食消费下降所抵消(Huang 和Rozelle , 1998)。在改革的前期,由于农村市场发育程度低, 农民在市场购买其他食品的条件受到限制,农村消费者 可能会过度消费粮食。随着市场发展,即使在其他条件 一样的情况下,粮食的消费会下降,而其他副食品譬如 肉、蔬菜、食用油等的消费将上升。
用但相 分等可光通提以到目 量由容 膜聚。降效无高及保前 . 会于性 相氯我解膜色作控温广 农 逐价, 比乙国膜包透物制护泛 用 步格拉 ,烯目、括明产土根使 地 增较伸 保 前耐有膜量壤、用 膜 加贵性 温 地老色又和盐防的 ,好 性 膜化膜称质碱冻农 用而 、。材膜和有量度、用 量易 透虽料、转滴。的保地 较成 明然以渗光膜农作墒膜 少膜性乙聚水膜 用用、主 。, 好烯乙膜 、地,调要 若且 ,/烯包、无膜进节是 其耐 与乙 括除滴按而光塑 成老 无酸 小草膜照促照料 本化 滴乙为孔膜又功进、地 降、 剂烯主膜、称能作节膜 低耐 有 ,和保流分物水, ,冲 较 另微温滴有早、它 预击 好膜有孔膜膜:熟除能 计, 的与部膜、、普,草起 ( (PVC) (EVA) ( )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的《中国统计年鉴》和农业部的《中国农业统计年鉴》。
作但 也 会以 响 要 共 ( 物劳 对 起外 。 关 同 二 产动 粮 重的 同 注 促 过 ) 出成 食 要其 时 家 进 去 增 的本 和 的他 这 庭 了 的 长 增和 经 作制 些 联 农 研 的 加土 济 用度 研 产 业 究 源 。地 作 。创 究 承 生 表 泉 机物 新还包产明 会增 在表责的, 成 长 年未 明 任 增 改 本 发 以来 , 制 长 革 的 挥 后农 联 对 。 时 提 了 ,业 产 农 早 期 高 很 价增 承 业 期 有 抑 大 格长 包 生 的 许 制 作 政中 责 产 研 多 了 用 策还 任 的 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