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罩退产品缺陷分析及改进措施[论文]
冷轧罩退产品缺陷分析及改进措施

冷轧罩退产品缺陷分析及改进措施摘要:冷轧罩退的粘结缺陷问题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问题,冷轧罩式退火工艺可以避免受到品种规格的限制而表现出良好的应用特性,能够有效的减少粘结缺陷问题,文章就此展开分析。
关键字:冷轧;罩退;粘结1、前言冷轧罩式退火工艺在连续退火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依然由于其良好的应用范围和灵活的生产过程而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不仅投资较少,同时能耗也相对较低,文章就此分析其生产的产品缺陷问题,以及具体的改善策略。
2、产品缺陷问题2、1刮擦冷轧钟形退火是传统的退火工艺,在后热处理技术的商业化时代,钟形退火工艺仍然存在。
它对带钢的规格和高质量品种不受各种限制。
生产非常灵活,应用的技术非常广泛。
该技术更加成熟,投资少,能耗低。
钟型退火是分批式堆叠退火,有单层堆叠和多层堆叠两种类型。
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表面回流设计方法是单反应器全氢全气氛热处理。
在表面返回过程中最常见的明显缺陷是粘结。
简而言之,粘结实际上是将退火的钢带彼此粘结在一起,压扁后,发现点弧变成点棒,沿轧机方向成排的弧形折痕。
自从唐钢冷轧厂在达到生产能力以来,这种粘结不仅会影响带钢外表面的质量,而且在测试不均匀闭合线圈时甚至会造成刮擦,并成为废卷,更严重的钢粘结现象可能导致带钢产品切割损失,这将严重影响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
2、2异物压入在热轧过程中,当粗轧道次导致具有更大孔隙率和明显缺陷的连铸板坯变形时,板坯拐角零度以下的中间位置区域已超过板坯的局部塑性极限材料在侧压力作用下变形,并确实形成了拐角裂纹。
在第一个变形过程中无法在板坯过程中焊接这样的小裂纹,然后沿着板坯方向形成断续的叠层,并随着板坯中间的翻边过程而旋转到板坯的两侧。
最后,它主要分布在距离热轧板边缘20-30mm的区域。
同时,在热轧并压入带材表面后,材料表面仍残留有疤痕,或者板坯表面发火,清洁的长宽比确实是不够的,轧制的表面更严重地被刮伤,并且坯料再次被浇铸,这也会在带钢表面形成疤痕。
冷轧带钢边鼓缺陷产生原因与控制措施

冷轧带钢边鼓缺陷产生原因与控制措施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冷轧带钢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机械制造等领域。
在生产过程中,冷轧带钢常常会出现边鼓缺陷,影响产品质量。
本文将从冷轧带钢边鼓缺陷的产生原因和控制措施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冷轧带钢边鼓缺陷产生原因:1. 轧辊质量不良:轧辊表面粗糙度大、硬度不足或不均匀,会导致轧件表面质量不良,进而引起边鼓缺陷的产生。
2. 轧辊边缘磨损严重:轧辊边缘磨损加剧,造成轧件边部挤压不平整,易产生边鼓缺陷。
3. 轧件冷却不均匀:冷却水量不足或水压不稳定会导致轧件温度分布不均匀,使得边部冷却速度不一致,进而引发边鼓缺陷。
4. 锯切不准确:如果在冷轧带钢的切割过程中,锯切位置不准确或锯切刀具损坏,容易导致边部挤压变形,产生边鼓缺陷。
5. 压下力控制不好:在轧制过程中,如果压下力控制不好,会造成轧辊与轧件之间的挤压不均匀,容易形成边鼓缺陷。
1. 提高轧辊质量:选用优质的轧辊材料,确保轧辊表面光滑、硬度均匀,减少轧辊对轧件表面的损伤。
2. 加强轧辊维护:定期检查轧辊边缘磨损情况,及时更换或修复磨损严重的轧辊,确保轧辊边缘的平整度。
3. 控制冷却工艺:合理设置冷却水量和水压,确保轧件冷却均匀,避免轧件边部出现温差过大的情况。
4. 加强锯切管理:对切割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切割精度和品质,避免因切割不准确导致的边鼓缺陷。
冷轧带钢边鼓缺陷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需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各项工艺参数,加强设备维护保养,提高操作技术水平,才能有效避免边鼓缺陷的产生,确保产品质量。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冷轧带钢生产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第二篇示例:冷轧带钢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冷轧带钢边鼓缺陷是经常出现的一种质量问题,给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边鼓缺陷的产生原因和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探讨,希望对相关行业提供一些参考。
冷轧带罩式炉退火后容易出现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冷轧带钢经罩式炉退火后容易出现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退火后容易出现氧化,高温氧化及保护气体不纯氧化。
带钢过硬或软,带钢粘结可以降低出炉温度,Q料易氧化。
保温时间短升温速度快都会导致带钢硬。
轧机张力大会影响粘接,还有板型卷型等都有影响冷轧带钢在退火过程中发生哪些组织性能变化?退火: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通常是缓慢冷却,有时是控制冷却)的一种金属热处理[1]工艺。
目的是使经过铸造、锻轧、焊接或切削加工的材料或工件软化,改善塑性和韧性,使化学成分均匀化,去除残余应力,或得到预期的物理性能。
退火工艺随目的之不同而有多种,如重结晶退火、等温退火、均匀化退火、球化退火、去除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以及稳定化退火、磁场退火等等。
1、金属工具使用时因受热而失去原有的硬度。
2、把金属材料或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并持续一定时间后,使缓慢冷却。
退火可以减低金属硬度和脆性,增加可塑性。
也叫焖火。
退火的一个最主要工艺参数是最高加热温度(退火温度),大多数合金的退火加热温度的选择是以该合金系的相图为基础的,如碳素钢以铁碳平衡图为基础(图1)。
各种钢(包括碳素钢及合金钢)的退火温度,视具体退火目的的不同而在各该钢种的Ac3以上、Ac1以上或以下的某一温度。
各种非铁合金的退火温度则在各该合金的固相线温度以下、固溶度线温度以上或以下的某一温度。
重结晶退火应用于平衡加热和冷却时有固态相变(重结晶)发生的合金。
其退火温度为各该合金的相变温度区间以上或以内的某一温度。
加热和冷却都是缓慢的。
合金于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各发生一次相变重结晶,故称为重结晶退火,常被简称为退火。
这种退火方法,相当普遍地应用于钢。
钢的重结晶退火工艺是:缓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1(共析钢或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持适当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下来。
通过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珠光体(或者还有先共析的铁素体或渗碳体)转变为奥氏体(第一回相变重结晶)以及冷却过程中发生的与此相反的第二回相变重结晶,形成晶粒较细、片层较厚、组织均匀的珠光体(或者还有先共析铁素体或渗碳体)。
冷轧连退产品常见缺陷产生的原因分析与控制

冷轧连退产品常见缺陷产生的原因分析与控制摘要:近年来,市场对冷轧连退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人们对冷轧连退产品了解得并不多。
本文主要是研究冷轧连退机组产品缺陷的实例并加以控制,找出冷轧连退机组产生的常见缺陷的原因,提出降低冷轧连退产品产生缺陷的方法,以及应对冷轧连退产品产生缺陷时的措施。
这样就可以使冷轧连退产品的质量得到保障,控制住冷轧连退机组产生缺陷的几率,减少缺陷品,提高生产效率,保证按时完成合同,大大地提高冷轧连退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
关键词:冷轧连退产品;缺陷产生原因;分析;控制引言:近几年来,冷轧连退产品用户对带钢板形和性能等一系列的要求不断提高,提升冷轧连退产品表面质量以及产品精度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在2016年,某冷轧厂2152连退线和1689连退线开始投产,软钢,超高强汽车板,高强钢都是主要的生产产物,最大的宽度能达到2280mm,最高强度大概为1280MPa,该冷轧厂对于冷轧连退产品的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及产品档次的要求都十分的高,据调查显示在生产的过程中偶尔会有冷轧连退产品表面产生缺陷。
其中硌印、平整边部褶皱、炉内这几种就是最常见的缺陷了[1]。
1.缺陷产生的原因分析及排查除故1.1烙印烙印就是由带钢表面沿着轧制的方向呈一个周期性循环或者凹陷进去的有间隙的缺陷。
在后续没有更大的延伸的情况下,烙印和烙印之间的距离总是相同的。
其中平整机工作辊硌印与机组导辊及传动辊硌印的还有不同,平整机工作辊硌印非常光滑并且带有金属光泽[2],而导辊和传动辊硌印呈灰色,会有一点粗糙。
当有异物掉落到辊子上,钢带不断地挤压异物使它粘在辊子上,随着冷轧连退机组的不断运作就会使带钢表面产生烙印。
原料的表面有缺陷的话,会在生产过程中脱落一些异物粘到辊面上,从而导致烙印缺陷。
另外原料表面的缺陷或者异物粘附于辊表面造成辊表面受损,也会造成烙印缺陷。
以上几种都是导致带钢表面产生烙印的原因。
如果产生烙印,应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检查,排除故障:(1)一旦发现烙印,应及时通知主管或负责人,依照活套情况,对机组进行降速检查确认故障[3];(2)将出口段停止运转,在质检台上,记录辊印的周期,形状和位置,量出烙印与烙印之间的距离;(3)请技术人员根据辊印之间的距离和周期计算出辊子的直径是多少;(4)将结果与辊子直径标准列表进行对比,判断是否是本机组的辊子产生的烙印;(5)经过判断后,如果是本机组产生的硌印,那就应该从后向前,依照平整机出口、平整机入口、炉子出口、炉子入口、入口活套入口、清洗段入口的顺序逐步进行检查确认;(6)关闭生产流水线,进一步检查所怀疑的辊子后面的带钢表面是否存在烙印,逐一排查,一直到确认烙印产生的位置即可;(7)找到烙印产生位置后,可以安装刮刀,在机组运转过程中消除烙印,或者停止机组,用砂轮打磨辊表面缺陷处,让辊表面光滑平整,直到确定不能再产生烙印为止;1.2平整边部褶皱一般平整机处总会产生平整边部褶皱,褶皱在带钢边部,上下表面都呈现为连续条状纹理,纹理与轧制方向互相垂直,间距不定,长度大概在6~468mm之间,摸上去可以感受到明显的凹凸感,有粗糙感[4]。
冷轧罩式炉退火带钢表面质量缺陷问题研究

M etallurgical smelting冶金冶炼冷轧罩式炉退火带钢表面质量缺陷问题研究金风涛摘要:冷轧罩式炉主要是将全氢当做是保护气体来实现冷轧带钢的退火处理目的,是其中热处理方面重要的设备,早期主要应用于铜带、铝带金属退火方面,黑色金属中应用的时间比发达国家晚,缺乏成熟的技术体系,导致在冷轧罩式炉退火带钢加工的期间经常出现表面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整体架构生产的质量和效果。
基于此本文研究冷轧罩式炉退火带钢的表面质量缺陷问题,提出几点解决问题的技术建议,旨在为提升冷轧罩式炉退火带钢表面质量水平提供帮助。
关键词:冷轧罩式炉;退火带钢;表面质量缺陷冷轧罩式炉退火带钢表面质量缺陷问题主要就是表面锈蚀问题、粘结问题,严重影响生产质量和水平。
因此在实际加工生产的过程中应重点分析表面质量缺陷的原因和情况,采用合理的技术方式预防表面质量缺陷,确保整体生产质量符合标准,增强冷轧罩式炉的退火操作效果,充分发挥现代化技术的作用价值。
1 冷轧罩式炉退火带钢表面质量缺陷问题分析1.1 表面锈蚀质量缺陷问题冷轧罩式炉退火带钢表面的锈蚀质量缺陷问题,从外观形态而言会出现大小不等的点状毫米级别锈蚀,在带钢的表面区域分布没有规律、呈现出随机性分布的状态。
一般情况下采用扫描电镜技术进行表面缺陷的观察,可以发现存在疏松状态的部分,有氧气成分、铁成分硅杂质元素。
而出现表面锈蚀质量缺陷问题的原因就是带钢表面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之下,铁离子转变成为铁原子,属于非常典型的大气腐蚀问题。
空气中的水分会在带钢表面区域形成一层水膜,之后会产生电化学腐蚀的反应,而腐蚀驱动力和金属点位之间存在直接联系,铁的标准电极电位为-0.44V,在中性溶液、碱性溶液、弱酸溶液中的腐蚀都是在氧去极化的作用下出现,如果空气环境中存在腐蚀条件,就会导致氧气在钢板的表面区域薄液膜中扩散到钢板的部分,如果环境内的氧气是持续性供给,那么就会出现阴极反应,出现阴极反应以后,钢板表面区域的铁牺牲阳极,失去其中的电子溶解,此情况下阳极也会发生一定的反应。
冷轧产品缺陷及预防介绍

产品缺陷介绍一、冷轧产品缺陷1、表面夹层1、缺陷特征表面夹层形状不规则,呈片状折叠并伴有非金属夹杂物。
2、产生原因表面夹层是由连铸工序中非金属夹杂导致,开始存在与皮下,加工后暴露于外。
2、孔洞1、缺陷特征孔洞是材料非连续的、贯穿带钢上下表面的缺陷。
2、产生原因材料撕裂产生孔洞。
钢质不纯,有非金属夹杂物,轧制后会出现孔洞。
带钢越薄,其现象越明显。
3、氧化铁皮1、缺陷特征氧化铁皮压入是由热轧中被轧入带钢表面的氧化铁皮引起的,氧化铁皮可在酸洗工序中去除,但留下的印点在冷轧过程中也不能完全消除,这种缺陷的外观可为麻点、线痕或大面积的压痕。
2、产生原因氧化铁皮压入是由于热轧除鳞高压水压力不够,氧化铁皮被轧入带钢。
4 、乳化液斑1、缺陷特征乳化液斑是残留在带钢表面的裂化乳化液。
它们随机地分布在带钢表面,形状不规则,颜色发暗。
2、产生原因乳化液斑是残留在带钢表面的乳化液发生裂化作用。
由于在退火过程中残余的乳化液没有被完全蒸发,带钢上多余的乳化液没有被吹净。
5、辊印(凸起)1、缺陷特征凸起辊印是在带钢表面周期性的点状凸起。
2、产生原因凸起辊印是由于冷轧或平整过程中工作辊上有压痕造成的。
6、辊印(凹入)1、缺陷特征凹入辊印在带钢表面呈一定周期性的压痕或印痕。
2、产生原因由工作辊粘有杂物引起。
7、边浪、中浪1、缺陷特征边浪和中浪是沿轧制方向产生的波浪,未扩展到整个带钢宽度。
2、产生原因由辊缝形状与轧件入口形状不匹配造成。
可能是入口轧件有凸度或辊缝设置不合理;也可能是支撑辊凸度或支撑辊位置不合适。
边浪也可能由于园盘剪刀片位置不合理造成。
8、隆起1、缺陷特征隆起是沿轧制方向带状增厚,特别是当带钢被卷起时,可导致不均匀的程度增加;在极端情况下,隆起可能导致波浪、厚度起伏、带卷破裂。
2、产生原因隆起主要发生在热轧机上,而且一旦发生,则在随后的冷轧中也不能消除。
因为钢卷取时,厚度增加会因放大效应而变的越来越明显。
9、氧化色1、缺陷特征氧化色发生在退火后的冷轧带卷上。
罩式退火带钢粘结缺陷的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2009年6月Jun 2009METAL MATERIALS AND METALLURGY ENGINEERING收稿日期:2009-03-18作者简介:马颖泉(1966-),男,工程师,主要从事连铸生产技术工作。
罩式退火带钢粘结缺陷的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Created Causes and Controlling measures of the Bond Defect for Cold Rolled Stripin Bell -type Annealing FurnaceMA Ying -quan ,LIU Yin(Tangshan Iron and Steel Co.Ltd.,Tangshan063016,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bond defect recently created in manufacture in bell -type annealing furnace at Tanggang ,studies and analyzes in detail the mechanism and the effect factors of the strip bonding in annealing ,moreover proposes the relevant controlling measures ,therefore prevents effectively coming into existence of the bond defect.KEY WORDS :strip ;bell -type annealing ;bond defect ;controlling measures摘要:结合唐钢近期生产中发生钢卷粘结的缺陷,对带钢退火时粘结产生的机理和影响钢卷粘结的因素作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粘结缺陷的产生。
关键词:钢卷;罩式退火;粘结缺陷;控制措施中图分类号:TG 162.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84(2009)03-0039-03马颖泉,刘颖(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唐山063016)罩式退火钢带粘结缺陷是指冷轧退火钢卷相邻层之间相互粘和在一起,造成钢卷开平时钢板表面变形、损伤、甚至撕裂的缺陷。
冷轧连退汽车板“亮点”缺陷分析及应对措施

扎的工艺处理和连退的处理方法对影响结瘤的主要因子进行有效的干预,最终在提升汽车板材反射率的同时,将“亮点”缺陷有
效的避免。
关键词 :汽车用钢 ;表面缺陷 ;亮点 ;六西格玛
中图分类号 :TG1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1-5004(2021)18-0276-2
1 缺陷形貌 随着连退带钢亮点问题的不断出现,人们将更多的目光集
5 结语 通过综上分析得知,想要解决汽车板材中出现的亮点缺陷
问题,就要有效控制炉底辊结瘤的形成。而最为有效的策略就是 进行酸扎处理和连退清洗。这不仅解决了我国汽车板材生产中 的一个大难题,并且也有利于对清洗效果做出更为优化的改进。
参考文献
[1] 徐清亮 , 李建中 . 镀液成分对低碳钢板镀铬层的形成及其耐蚀性能的影响 [J]. 上海金属 ,2021,43(02):54-60.
火处理时,它的工艺制定要严格达到标准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实 现板材的优越性能。其对应的退火曲线如图 2 所示。
图 1 板材表面“亮点”缺陷宏观形貌
2 机理研究 在 制 造 汽 车 工 业 中,所 用 的 汽 车 板 材 厚 度 通 常 为
0.6mm ~ 2.0 mm 的 EDDQ/SEDDQ-IF 钢 板 为 主,该 板 材 具 有 较为优越的性能,不仅含碳量较低,并且抗击能力强。目前已成 为汽车行业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板材。汽车板锈蚀一般是指用户 开始使用时发现的表面锈斑和锈点,其主要成分是 Fe2O3,为附 着于钢材表面的水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原电池反应生成的腐蚀产 物。该板材的生产流程,主要经过炼钢、热扎、酸扎以及退火的 处理。退火处理是作为板材炸制工艺中的最关键环节,在经过退
另一种则是由于炉辊本身由于长时间磨损所导致的结瘤现 象,如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便会形成“亮点”缺陷。该“亮点” 问题的出现严重与否,将直接取决于炉辊结瘤程度的深浅,即炉 内气体的化学反应性,以及炉内温度的高低等,这些因素都会导 致结瘤现象的发生。该问题不仅会严重影响到板材的使用性,并 且它的性能、质量也会大大降低。尽管通过对炉底辊表面刷涂层 能够使该问题得到有效的环节,但这并不能根除结瘤问题,并且 也会因此加大板材的生产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轧罩退产品缺陷分析及改进措施
摘要:本文针对冷轧罩退产品产生的缺陷加以总结分析,从生产操作,设备控制等多角度找出其原因所在,结合作者的生产实践寻求其改善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冷轧罩退平整缺陷分析
1、前言:
冷轧带钢以其良好的表面质量和冲压性能,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冷轧过程中产生的加工硬化使得带钢的强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冲压性能降低。
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对该缺陷的分析研究,查找问题的根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提高冷轧钢带的表面质量。
2、罩退产品缺陷分析
冷轧罩退产品主要的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热轧生产的产品供酸轧线生产冷硬卷,冷硬卷经罩式退火后,再经过平整生产出最终的罩退产品。
在实践中发现,整个工艺流程中所涉及到的每一道工序的工艺技术、设备状况、管理力度等因素,都对罩退产品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冷轧罩退产品常见的主要缺陷有异物压入、翘皮、隆起、黑斑、粘结、边皱等,这些缺陷主要是受原料质量(包括热轧料和冷硬卷)、罩退及平整工艺的影响产生的,其中异物压入、翘皮、隆起主要是由热轧板卷生产过程中产生,在冷板后道工序生产中无法消除而造成的缺陷;黑斑、粘结、边皱主要是由酸轧、罩退及平整
工艺过程产生的缺陷,对罩退产品表面质量影响也很大。
下面就对这几种缺陷进行分析,并对每种缺陷的特征、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
2.1热轧工艺产生的缺陷
(1)异物压入
异物压入,又称“夹杂”,主要是在热轧生产中形成的板面缺陷,如图2所示。
在热轧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工艺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带钢除鳞不净,造成氧化铁皮等物质附着在带钢表面,再经轧制、挤压后形成点状、线状、块状等缺陷。
另外在炼钢、精炼、连铸过程中,保护渣、耐火材料、脱氧产物等物质卷入铸坯或铸坯表面有缺陷等都会造成罩退产品产生异物压入缺陷。
热轧料生产的主要工艺过程是:炼钢→精炼→连铸→热轧。
实践证明[1],控制好各工序中的钢水及铸坯的成分及工艺,提高热轧板的质量,可以有效减少后期罩退产品异物压入的缺陷量。
(2)翘皮
翘皮,也称“结疤”,是在连铸→热轧工序中产生的板面缺陷,该缺陷为带钢运行方向有带状片层翘起或剥落,长度不一,翘皮下层为非金属夹杂或氧化物等,呈黑色或灰色,如图3所示。
带钢表面有呈“舌状”或“鱼鳞片状”的翘起金属薄片,其外形近似一个闭合的曲线,其面积大小、厚度不等,外形轮廓极不规则,有闭合与不闭合的。
翘皮有的与带钢的本体相联结并折合到带钢表面上不易脱落;有的与带钢本体没有联结,但粘合到带钢表面上易于脱落。
在连铸→热轧工序中,当含有较多“气孔”和夹杂缺陷的连铸坯,经过粗轧道次的变形后,中间坯角部低温区在一定的立辊侧压作用下产生了超出板坯材料热塑性限度的变形,形成角部裂纹,这种裂纹在随后的变形过程中,在轧制中不能焊合,形成沿轧制方向的断续迭层的“翘皮”,并随中间坯侧边“翻边”过程的进行向板坯上下表面翻转,最终分布在距热轧板边缘20~30mm的区域。
另外,材料表面有残余的结疤在热轧后压合到带钢面上,或者铸坯表面凸凹不平,清理深宽比不够,板坯表面严重刮伤后再次轧制,也会形成带钢面上的结疤。
(3)隆起
隆起,又名“凸包”“起筋”等,主要是热板原料板型较差,以及热轧精轧工作辊的局部磨损造成的带钢局部高点引起的板面缺陷,隆起部分有时在带钢边部,有时出现在钢卷中部,用手触摸有轻微凸起手感,开卷后形成局部浪形,影响用户使用,图4为隆起缺陷示意图。
研究表明[2],隆起缺陷是由于在隆起位置,带钢存在局部增厚造成的。
一般情况下,造成带钢局部增厚的原因是热轧工作辊的不均匀磨损,所以在热轧精轧工序采取增加工作辊窜动功能以均匀工作辊磨损、优化编排轧制计划以减小工作辊局部磨损、或者采用带钢边部润滑、工作辊在线磨辊等技术手段减小工作辊局部磨损等技术措施来消除隆起缺陷。
2.2冷轧工艺产生的缺陷
(1)黑斑
冷硬卷经过罩退后带钢表面有时会出现明显的斑迹,带钢上下表面均有,并且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上,经过平整后部分斑迹无法消除,带钢表面发乌。
研究表明,酸轧生产中采取合理的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带钢表面乳化液和氯离子的残留,进而避免罩退产品“黑斑”缺陷的产生。
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提高轧机末机架出口吹扫装置的吹扫能力,减少轧后板带表面乳化液残留量;改进轧辊防缠板,使之具有接收和导流乳化液功能,防止乳化液喷溅到带钢表面;缩短从轧制到退火的生产周期,使形成fe(oh)3的时间缩短,减少带钢黄斑量;在酸洗阶段,及时更换挤干辊,补充冷凝水,有效控制漂洗段电导率,彻底干燥板带,减少轧制前板带表面氯离子残留。
(2)粘结
粘结是冷轧带钢经过罩式炉退火产生的一种表面质量缺陷。
在一定的温度和应力作用下,在一定时间内紧卷退火发生层间局部焊合的现象。
在平整生产时,由于带钢突然扯开,带钢局部应力超过屈服极限,从而导致形成垂直于带钢长度方向的弧形粘结纹缺陷。
研究表明,带钢表面清洁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粘结的控制,所以在生产中必须对带钢的表面清洁度进行严格的控制;酸轧生产时要采用合理的工作辊粗糙度,因为带钢表面粗糙度越大对避免粘结越有利,但是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加,带钢表面的清洁度会被破坏,从而对粘结的控制及带钢其它表面指标产生负面影响。
(3)边皱
平整机组生产厚度大于0.5mm的带钢经常会产生边皱缺陷。
边皱的形状一般为弯月状,与长度方向垂直,长度约为0~50mm,肉眼
明显可见,有明显手感。
边皱缺陷一方面是带钢边部急剧减薄造成的,另一方面是钢卷温度过高造成的。
热轧原料的边部减薄率越大,冷轧后带钢的边部减薄率也越大。
3、结语
经过不断的实践和理论分析,多种罩退产品缺陷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但必须继续加强对原料、工艺、设备、生产等方面的严格控制和各个环节的管理力度,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进一步稳定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建平,高金梅,夏玉波. 实测罩式炉料温优化退火曲线[j]. 应用能源技术. 2010(02)
[2] 胡乐康,谢应明. 冷轧罩式炉退火卷黑带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 新疆钢铁.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