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骨代谢指标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J I C骨 质疏 松 在老年 人群 中较 为常见 ,其 临床 特征具 有骨 量减 少 ,骨 质微
表1 骨量 减少 组和骨 质疏 松组BALP ̄f lTRAP-5b的 比较
在 男性患 者 中,骨质 疏松 组8ALP水 平较 骨量 减 少组高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 义 (P<O.01):骨 质疏松 组TRAP~5b较骨 量减 少 组高 ,差异有 统计 学 意 义 (P<O.O1)。表 明老年 男性 随着骨 密度 的降低 ,BALP  ̄ITRAP一5b 水平 增 高,成 骨细胞 和破骨 细 胞活性 增强 。见表 2。 3 讨 论
一 观结 构退 变 ,骨 强度 下 降和骨质 脆性 增加 ,易 于发 生骨折 ,严 重影 响老年
哼人群唧的 生 活质量 。本 文 旨在观察 老年 人骨 质疏 松和骨 生化代 谢指 标变 化情 匡 况 , 探讨其 在骨 质疏松 诊 断中 的作用
1 资料 与方 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老年病科2006年4月至2008年5月7o岁以上住院病人,排 除影 响骨代 谢 的急慢性 疾病 病人 ,共 取得样 本6O例 ,其 中男性4O例 ,女性 2O例 ,平均 年龄 (78.16± 10.8)岁 。 1.2 方法 1.2.i 比较方法根据测定的Tscore值将 患者分为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 。 1.2.2 骨密 度测定 采用法 国DMS公司 生产 的x线 双能 骨密度 测定 仪 (DEXA) 测 定受 试者 腰椎 骨密 度 (BID)。 1.2.3 骨代 谢指标 测定 收集所 有受 试者 的血清 ,采 用酶联 免 疫法 (ELISA) 分别 测定骨 源性碱 性磷 酸酶 (BALP)和 抗酒石 酸酸 性磷 酸酶一5b(TRAP一5b) 的水平 。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BALP及TRAP一5b 的比较 采用SPSS l 1.0统 计 软件 作两样 本均 数 的t检验 。 2 结果
骨代谢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诊治中的应用

骨代谢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诊治中的应用
邱敏丽;古洁若
【期刊名称】《广东医学》
【年(卷),期】2024(45)1
【摘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健康和经济问题。
目前预测骨折的方法主要有基于骨密度的测量、骨小梁评分(TBS)和基于骨脆性临床风险因素的风险计算器(FRAX)的应用。
尽管采用了这些方法,仍有许多骨折未得到早期预判。
因此,目前的研究重点是识别新的因素,如骨代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用于风险计算。
BTMs测定在多种骨骼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骨质疏松疾病进展的监测、骨折风险预测和药物疗效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另
外,BTMs在监测骨转换和骨折风险方面的潜在应用受到影响BTMs的生理和病理生理因素的限制,这局限性导致其临床指南的纳入仍然有限。
【总页数】6页(P6-11)
【作者】邱敏丽;古洁若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广东省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R589
【相关文献】
1.骨代谢标志物和骨矿密度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2.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治
3.骨代谢标志物检测法在诊断乳腺癌并发骨质疏松症及评定该病中医证型中的应用价值
4.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5.骨代谢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诊治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
为了更好地规范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我们组织专家团队制定了《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
本共识旨在提供一套适用于中国人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促进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共识内容涵盖了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方法、评估标准以及治疗策略等方面,力求为临床实践提供全面、科学、实用的指导。
在制定本共识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指南和研究成果,结合中国人群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力求确保诊断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我们也期望通过本共识的推广和实施,提高全社会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共同推动中国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二、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在中国人群中的流行病学特征日益受到关注。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
根据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骨质疏松症在不同年龄段、性别和地域之间存在差异。
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患病人群,尤其是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流失加速,患病风险增加。
城市与农村之间也存在差异,城市居民由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相对较高。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生活方式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逐渐老化,骨质流失加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增加。
遗传因素也是影响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重要因素,家族中有骨质疏松症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
营养状况对骨骼健康也有重要影响,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摄入不足或过量都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3)》要点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3)》要点【摘要】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联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质疏松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和老年常见临床问题防控技术综合示范研究课题组,根据国内外循证医学指南制订标准化方法与步骤,组建多学科指南制定专家工作组,基于近5年发表的国内外老年骨质疏松症相关研究证据,围绕《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8)》梳理的临床问题,结合新调研确定的临床问题,采用GRADE 方法对系统评价的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分级,对其进行更新,旨在更好地规范和指导我国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治工作,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8)》涵盖老年骨质疏松症风险筛查、骨折风险评估、诊断、基础措施、治疗及疗效监测等方面。
为确保指南推荐的质量及时效性,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联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质疏松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和老年常见临床问题防控技术综合示范研究课题组,基于近5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2018指南》进行更新。
本指南更新包括以下内容:基于《2018指南》的临床问题,如发现临床研究证据的质量优于≪2018指南》的相关证据,则对证据进行更新,并对相关推荐进行再评估,以决定原有推荐意见是否需要更新,或增加新的推荐;针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最新的临床热点问题进行推荐。
1老年骨质疏松症背景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指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两大类。
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型I老年骨质疏松症(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疾病和/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症。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

D O I :1 0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2 5 9 1 2 0 1 5 0 4 0 0 1
·指 南·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是从血液、尿液中可检测出 的骨代谢生化产物或相关激素,骨代谢生化标志物 可反映骨代谢状态,是协助代谢性骨病的诊断、鉴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检测发展迅速,临床应用日益 广泛。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各医院对于标志物的 选择、实验室检测方法标准化、参考值制定、临床 意义解读等存在着较大差别,亟需规范。中华医学 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特制定本指南 。 指 南以循证为本 , 证据质量分级及推荐的评价标准 i c e s T a s kF o r c e ) 推荐的方法 ( ) 。 附录 1 骨骼是一种代谢相当活跃的组织,与全身其他 组织器官一样,存在生长发育、衰老、病损等生命 现象。骨组织在合成与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许多代 谢产物,并以不同浓度和结构方式分布于骨骼、血 液、尿液或其他体液中;调节骨代谢的内分泌和旁 分泌激素不但影响骨塑建与骨重建,也反馈调控骨 因此,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血液或尿液中的骨代谢 这些可被检测的生化标志物与相关激素统称为骨代 谢生化标志物或骨代谢标志物,其中能反映骨代谢 b o n et u r n o v e r 转换 的 指 标 称 为 骨 转 换 标 志 物 ( m a r k e r s ,B T M s ) 。 骨代谢标志物可大致分为一般生化标志物、骨 代谢调控激素和骨转换标志物 3类。一般生化标志 激素主要包括维生素 D及其代谢产物、 甲状旁腺 p a r a t h y r o i dh o r m o n e ,P T H) 和 成 纤 维 生 长 因 素 (
骨质疏松患者部分骨代谢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

骨质疏松患者部分骨代谢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刘俊恒;潘继承;倪黎刚;史恒川;李光【摘要】目的研究血清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等指标的检测对于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意义. 方法对165例中老年患者行双能X 线骨密度检查,同时检测其血清NTx、CTx、骨型碱性磷酸酶(BA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骨钙素(BG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00例体检人员作为对照. 结果骨质疏松患者BGP和IL-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TNF-α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骨质疏松组血清BAP和PINP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骨量减少组(P<0.05),NTx及CTx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骨量减少组(P<0.05);而骨量减少组NTx、CTx明也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血清NTx 和CTx可作为骨吸收的特异性指标,对骨质疏松患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bone metabolism parameters, such as type I collagen amino-terminalpeptide(NTx) or carboxy-terminal peptide(CTx) , in the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165 patients were checked with lunar DEXA instrument. The serum NTx, CTx, 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 BAP), type Ⅰ procollagen amino-terminal peptide( P1NP), bone gamma carboxyglutamic-acid-containingproteins( BGP), IL-6 and TNF-α were measured with ELISA or ECL. The control group contained 100 healthy people. Results The levels of BGP, IL-6, NTx, CTx in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people. The level of serum TNF-α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and healthy people. Thelevels of serum BAP and PINP in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people. Conclusions As the specific bone resorption signs, NTx and CTx are very important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osteoporosis.【期刊名称】《实用老年医学》【年(卷),期】2012(026)003【总页数】3页(P213-214,223)【关键词】骨质疏松;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作者】刘俊恒;潘继承;倪黎刚;史恒川;李光【作者单位】210024 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检验科;210024 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检验科;210024 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检验科;210024 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检验科;210024 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9骨质疏松症(OP)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中老年妇女骨密度和骨生化指标的检测与应用

0 . 0 5 ) 。骨吸收指标 B — C T x 和T R A C P 一 5 b值较骨形成指标 P I N P值 升高更显著 。2 5 ( O H) D的结果整体偏 低 , 均属于缺乏 状
态( P< 0 . 0 1 ) 。结论 中老年妇女 的维生素 D营养状况普遍较差 , 老年妇女的骨量丢失更明显 , 更容易发生骨折 。联合检 测 骨密度 和骨代谢生化指标 , 为加强 中老年妇女的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 对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具有一定 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 中老年妇女 ; 骨 密度 ; 骨代谢生化 指标
中 图分 类 号 : R 6 8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1 7 0 3 ( 2 0 1 3 ) 0 6 — 0 4 1 7 — 0 5
d o i : 1 0 . 1 1 7 4 8 / b j my . i s s n . 1 0 0 6 - 1 7 0 3 . 2 0 1 3 . 0 6 . 0 1 7
骨密度
值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 ( P< 0 . 0 1 ) 。P I N P值随着增 龄而升高 ( P<0 . 0 5 ) , ≥6 o岁组 比 4 0~4 9岁 组升高更 显著 ( P< 0 . 0 5 ) 。1 3 一 C T x值随着增龄而升高( P< 0 . 0 1 ) , 5 0— 5 9岁和 / >6 0岁两组 比4 0~ 4 9岁组升高更显著 ( P<0 . 0 5 ) 。T R A C P 一 5 b在 4 o~ 4 9岁组值最低 , >6 t 0岁组次之 , 5 0~ 5 9岁组最 高 ( P< 0 . 0 1 ) , 5 0~ 5 9岁和 / >6 0岁两组 比 4 0~ 4 9岁组升 高更显著 ( P<
中老年人群骨折风险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中老年人群骨折风险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曾颖梅;涂丽莎;杨枝;王艳;涂萍【期刊名称】《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年(卷),期】2024(30)6【摘要】目的应用FRAX骨折风险评估工具评估南昌市中老年人群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比较男性与女性的骨折风险差异,分析骨折风险与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于2018年6月在南昌市西湖区和青山湖区进行调查,对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年龄、疾病史等)、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等)、骨密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糖、骨代谢生化指标等)。
采用FRAX计算未来10年发生主要部位骨折概率和髋部骨折概率,并使用SPSS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调查了1051名40~90岁南昌市居民,其中男性250名,女性801名,平均年龄为(59±8)岁。
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3.4%,其中男性为21.6%,女性为36.9%。
男性的髋部骨折概率、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和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高于女性,主要部位骨折概率、血磷、骨钙素和β胶原特殊序列水平低于女性。
Spearman相关及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参与者中,主要部位骨折概率与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及血钙水平呈负相关,与β胶原特殊序列水平呈正相关;髋部骨折概率与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血钙、血磷和骨钙素水平呈负相关,与25-羟基维生素D及β胶原特殊序列水平呈正相关。
在男性参与者中,主要部位骨折概率与腰椎骨密度和股骨颈骨密度呈负相关;髋部骨折概率与股骨颈骨密度呈负相关。
在女性参与者中,主要部位骨折概率和髋部骨折概率均与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和血钙水平呈负相关,与β胶原特殊序列水平呈正相关。
以上P值均<0.05。
结论FRAX值不仅与骨密度有关,还与一些骨代谢生化指标有关;与骨形成标志物骨钙素相比,FRAX值与骨吸收标志物β胶原特殊序列的相关性更为确切。
因此,将FRAX与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结合应用可以更好地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