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矿物分析样讲义品制备
(整理)岩石矿物分析样品制备.

岩石矿物分析样品制备一.理论依据试样制备工作原则就是采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将实验室样品破碎、缩分,制成具有代表性的分析试样。
制备的试样应均匀并达到规定要求的粒度,保证整体原始样品的物质组分及其含量不变,同时便于分解。
根据不同地质目的、不同矿种、不同测试要求,应采取不同的制样方法,确保试样制备的质量。
要从原始大样中取复具有代表性的分析试样,需要对原始样品进行多次破碎和缩分。
缩分目前仍采用最简单的切乔特(qeqo TT)经验公式,即:2KdQ式中:Q――样品最低可靠重量(kg);d――样品中最大颗粒直径(mm);K――根据岩样品特性确定的缩分系数。
d)成正比。
样公式的意义是样品的最低可靠重量(Q)与样品中最大颗粒直径的平方(2Kd的数量。
品每次缩分后的重量不能小于2样品的K 值应该由试验确定。
它与岩石矿物种类、待测元素的品位和分布均匀程度以及对分析精密度、准确度的要求等因素有关。
K 值的确定试验:通常从最典型的矿石中取一定量的样品,将其破碎至10mm大小的粒径,缩分成8-16个部分(每部分不小于100kg),然后进一步粉碎,并用不同的K值缩分各部分样品,将每一部分最终制成分析试样,并测定每一部分的主要成分含量(多次测定,取平均值),根据测定结果的平均偏差确定最合理的K值。
元素的品位变化愈大、分布愈不均匀、分析精密度要求越高者,则K 值愈大。
通常加工绝大多数矿石,K值在0.1-0.3之间;K=0.05 为均匀和极均匀的样品;K=0.1 为不均匀的样品;K=0.2 极不均匀的样品;K=0.4-0.8 含中粒金(0.2-0.6mm)的金矿石;K=0.8-1.0含粗粒金(>0.6mm)的金矿石。
各种主要岩石矿物的K 值见表1,各种筛孔直径(d)及不同K 值情况下的Q 值,参见表2。
表2 d、Q 与K 的对应值二.来样验收客户送样时应填写委托书一式两份,委托书内容应包括送样编号、样品名称、样品状态、分析项目、K 值、要求完成日期和其他应明确的约定事项,并有客户签字。
矿物岩石制样工艺

矿物岩石制样工艺矿物岩石制样工艺第一章矿物岩石的性质及岩矿片切割法则第一节矿物的性质一、矿物的光学性质矿物的光学性质是矿物对光线吸收、折射和反射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
与制片工艺有关的光学性质主要有:1.透明度矿物透过可见光波的能力称为透明度。
实际上没有绝对透明的矿物,也没有绝对不透明的矿物,透明度是一个相对概念。
因此,比较矿物的透明度,要在统一标准厚度下进行,在《光性矿物学》中以薄片的标准厚度0.03mm为标准,将其划分为透明矿物和不透明矿物。
矿物的透明度是在显微镜下鉴定矿物、确定制片种类的唯一标准,透明矿物制备薄片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不透明矿物制备光片在反光显微镜下研究。
2.反射力矿物晶体自然表面或人工磨光面,对垂直入射光线反射能力称为矿物的反射力。
反射力的数值由反射率(R)表示,反射率决定于矿物的透明度、折射率、吸收率、表面性质及抛光程度。
它是在矿相显微镜(反光显微镜)下研究和鉴定矿物的最主要的光学性质,也是衡量光片抛光面质量最主要的标准,它表现为矿物在反射光下的明亮程度。
二、矿物的力学性质矿物在各种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矿物的力学性质。
与制片工艺有关的力学性质主要包括:1.硬度矿物抵抗外力作用(如刻划、压人、研磨)的能力称为该矿物的硬度。
矿物学上常用刻划、压入和研磨三种方法测定矿物的硬度。
刻划硬度又称摩氏硬度,它用刻划法来表示矿物的相对硬度。
显微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压人的能力,硬度值是加载荷的函数,它是金属矿物的重要鉴定特征,目前已有不少著作以显微硬度作为金属矿物分类的依据。
在机械加工中是选择磨料及抛光材料的根据。
抗磨硬度,即矿物的抗研磨强度。
在制备抛光面时,硬矿物比软矿物磨损得慢,所以在光片上软矿物凹下,而硬矿物凸出,抛光面的这种不平度,在矿相学上称为相对突起。
在鉴定矿物时,可利用它推测矿物之间的相对硬度。
乌顿布格按矿物抗磨硬度递增顺序编排起来,作为金属矿物的主要鉴定特征之一,后来E·N·卡梅伦又做了某些补充和修正,按此顺序合理地选择抛光材料,对制备良好的抛光面很有帮助。
3.4.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精品优质课件

‹#›
22:09
‹#›
22:09
‹#›
1.除了用我们的感觉器官观察岩石外,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岩石颗 粒、用岩石相互敲击、在岩石上滴盐酸等方法来观察岩石。
2.收集岩石和矿物的注意事项。
①不要无准备的采集。②不要私自采集。③不要在恶劣的天气采 集,不要在危险的地方采集,不要在采集处乱扔石头。④不要过量 采集。
22:09
‹#›
给岩石分类,我们想到了以下几种不的分类方法
按 光泽 度分
按 颜色 分
按 硬度 分
按 形状 分
不同的分类方法结果 不同 。
22:09
‹#›
观察每一块已编号的岩石,对照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图 鉴,识别采集到的标本。
22:09
‹#›
22:09
‹#›
为岩石和矿物添加标签。
22:09
‹#›
将岩石和矿物按照编号顺序放在小盒的格内,标签对 应放好。
22:09
‹#›
展示制作完成的标本并交流。
22:09
‹#›
22:09
制作岩石、矿物标 本的方法是怎样的?
‹哪些新的认识?
22:09
‹#›
要想制作一盒精美
的岩石和矿物标本, 你认为该怎样做?
22:09
A.岩石名称 B.洗净晾干 c.采集时间
如果得到的是不知名的矿物和岩石,我们不可以( A )
A.用嘴尝一尝标本的味道 B.记录采集地点和采集时间 C.对照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图鉴,识别采集到的标本
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是( A )
①做标签②采集岩石 ③分类编号④刷新断面,洗净晾干
A.②④③① B.①②③④ C.③②④①
A.小刀 B.手电筒 C.白色无釉瓷板
矿物分析中的样品制备技术研究

矿物分析中的样品制备技术研究矿物分析是地质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而样品制备是矿物分析的基础。
通过样品制备,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矿物样品,从而提高后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研究和改进样品制备技术对于矿物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矿物样品制备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样品采集、预处理、分散、分离和纯化等过程。
其中,样品采集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对于后续的分析结果至关重要。
样品预处理是样品制备的第一道工序,它的主要作用是去除矿物样品中的杂质物质,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处理和分析。
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研磨、筛分、晒干等。
样品分散和分离是样品制备中的关键步骤。
对于颗粒状矿物样品,通常采用湿法分散法,如超声波分散法、酸碱分散法、竞争性络合剂分散法和有机络合剂分散法等方法来进行样品的分散。
对于结晶性矿物,根据不同的矿物特性,可以采用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氟酸等酸碱分离法进行样品的分离。
矿物样品分离的主要问题在于不同类别矿物之间物理化学性质具有一定差异。
因此,如何筛选合适的离散剂,以及如何确定离散剂的使用量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不同类别矿物之间的交叉干扰也是样品制备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例如,铁矿石中可能同时含有多种铁矿物,因此需要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这些铁矿物的分离和纯化。
为了提高矿物样品的分离纯度和准确性,矿物制备工作者还需要考虑不同矿物性质的分析要求。
例如,钨矿石、锡矿石等矿石常常需要通过浮选、偏析等物理化学方法进行纯化,以获得更好的分析结果。
此外,对于结晶矿物的样品制备,需要设计合理的温度、pH等实验条件,以保证样品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矿物分析中的样品制备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后续分析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优化样品制备技术,以提高矿物分析的精准度,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关于岩石矿物分析试样制备中的几点思考

关于岩石矿物分析试样制备中的几点思考摘要:制样过程中应该防止的是样品的污染对于测试结果产生明显的不可接受的影响。
如一般石英矿采用玛瑙球型碎样机也许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对于高纯石英砂则可能产生致命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是不能用空白来消,关于样品粒度产生影响。
关键词:矿物;试样;制备岩石矿物分析试样制备原则和要求目的:滿足测试要求。
要求:代表原矿的物质组成和含量。
原则: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重要性:测试工作的第一步,是保证测试质量的基础。
关于样品制备中的几点思考:一、关于制样过程中的污染机械式破碎方法制样过程对于样品的污染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不存在绝对无污染制样。
玛瑙球磨机有硅的污染,刚玉破碎机有铝的污染,实验室的无污染制样总是相对于其影响分析结果准确度和可靠性而言的;制样过程中应该防止的是样品的污染对于测试结果产生明显的不可接受的影响。
如一般石英矿采用玛瑙球型碎样机也许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对于高纯石英砂则可能产生致命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是不能用空白来消,关于样品粒度:二、保证试料的粒度保证试料的粒度是为了满足测试工作的需要,即试料应便于在测试过程中的化学处理(样品分解)。
一般而言试料必须进行必要的分取,而不能全部进行化学处理,而试样的分取后应保证试料对于试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取后的试料在粒度上应保证其能够被快速分解。
制样中在粒度上往往以-xx目来表示破碎后需要达到的样品最大粒径,并且采用过筛来保证。
需要注意的是样品破碎过程中过破碎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过筛后的样品在最大粒径以下存在一个不同粒径对于其质量分数的的分布,此种分布和样品本身的性质相关,不是一成不变的。
无论最终粒径达到何种程度,理论上样品仍然是不均匀的,不像溶液一样呈现分子分散的状态。
因此在测试时,分取试料也必然存在代表性问题。
目前我们的测试手段飞速发展,仪器测试的检出下限不断降低,这使我们单纯从检测下限的角度出发,可以采用越来越少的称样量,减少试剂用量,降低测试成本,同时也降低空白(这些优点是非常现实,也非常诱人的)。
岩石矿物分析 固体试样的加工 侯靖威 中国地质大学

粗碎
缩分法:混匀后的样品用分样器或四分法缩分 这种方法是将已破碎的试样充分混匀,堆成圆锥形,然后将它压成圆饼状,再 通过中心将其切为四等分,弃去任意对角的两份。缩分的次数不是随意的。每 次缩分时,试样的粒度与保留的试样量之间,都应符合取样公式,否则就应进 一步破碎后,才能缩分。(如果通过四目筛,最后留样不超过5Kg,如通过八 目筛,最后留样不超过1.2Kg)
样品加工注意事项 (1)加工前试样如果是潮湿的,则必须烘干,再进行加工 (2)用适当的粉碎机械进行粉碎,将全部试样粉粉碎至规定细度 (3)粉碎和缩分时,必须注意不能使试样飞散,变质或嵌入其他物质 (4)在采用缩分方法时应满足规定的精度
降雨量
含氮量
温度
含氮量
结论
降雨多易导致淋滤
降水对土壤中含氮量的影响比温度严 重
固
体
试
样
的
加
工
——031111班
侯靖威
概要
讲述固体试样在进行测试分析前进行的前处理中对试样加工步骤, 跳过式样的采集,和试样的溶解,只讲碎样。并且同时点出课本 中没有提到的仪器简绍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并且结合自己所见所 闻,说明该方法在具体实例中的应用以及对该调查的认识。
试样的制备
将原始试样加工成可供物理、化学方法直接测试的分析试样的过 程称之为分析试样的制备。在这里我们主要说明固体试样的加工
2、维修简便,运行费用低; 粗碎 3、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
过筛:全部通过4目筛~8目筛,不允许抛弃,过不了筛的样品在粉碎
粗碎
混匀:粗碎过筛的样品用分样器法、环锥法、移锥法、掀角法混匀 移锥法 移锥混匀是用铁铲将试样堆成锥形,堆锥时试样必须从锥中心倒下, 以便使试样从锥顶大致等量地流向各个方面。然后用铁铲从这一堆一铲一 铲地移向另一堆,如此反复3~5次,直至样品混合均匀。 环锥法 环锥法与移锥法相似,先将试样用铁铲堆成一个圆形,但不是将它直接移 向另一堆,而是把它从中心扒成一个大圆环,然后再将该圆堆成堆,如此 反复3次,直至样品混合均匀。 翻滚法 当处理少量细粒物料时,常用此法混合均匀。其方法是将试样放在一张 光面纸上,轮流提取纸的一角或两对角,通过试样的翻滚,将其混合均匀。 机械混合法 少量样品通过分样器反复混合,达到混匀样品的目的。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教案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教案【教材分析】本课学生运用前几课的所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查阅图鉴,判断并描述自己收集的岩石和矿物,制作好岩石和矿物标本及标签。
学生将通过聚焦问题,初步了解制作标本的意义,展示一些矿物岩石标本,激发学生对于制作矿物岩石标本的兴趣;学生通过探究操作,先进行岩石矿物的鉴别,再利用微课视频、操作指南学习如何制作岩石矿物标本、如何填写标本标签;通过分享研讨,学生展示自己的标本,分享制作的心得,对岩石与矿物或对地质工作者工作内容的感想,说一说制作标本对于地质研究的意义;通过拓展,展示精美的矿物标本盒,激发孩子们改进、完善、充实自己的标本盒的兴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学生认识到岩石和矿物的不同特征是识别它们的重要依据。
科学探究目标:学生通过探究,掌握对照标本图鉴,根据岩石矿物特征进行识别,掌握给采集的岩石或矿物制作标本。
科学态度目标: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细心的科学态度,体会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乐趣,培养学生对地质科学观察研究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到岩石矿物标本的制作为地质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采集的岩石和矿物进行标本制作。
难点:学生对照标本图鉴,对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进行识别。
【材料准备】学生分组:2人/组教师:提供部分不知名岩石及矿物;标签纸、纸盒;演示视频、课件。
学生:自己收集的岩石、标本;观察岩石及矿物的工具(小钢刀、铜钥匙、放大镜、条痕板);操作手册、鉴别手册。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一、聚焦问题1.情境设置:一名地质工作者的成长历程。
师:我们最近已经掌握了一项地质工作者的重要技能:鉴别岩石与矿物。
但是作为一位地质工作者,在日常收集了一些岩石、矿物之后,依你对他们的了解,地质工作者们会对这些不知名的岩石、矿物做什么呢?【预设:生:会对收集的岩石、矿物进行鉴别,然后制作成标本保存起来。
小学科学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课件)

小学科学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课件)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实践内容。
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标本,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岩石和矿物的形成过程,学到更多有关地质学的知识,并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步骤和方法。
首先,制作岩石标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水泥、沙子、石粉、色彩颜料或天然颜色粉末、模具、水、刷子、木棒等。
1. 准备模具:模具可以是各种形状的容器,如小型盒子、塑料杯、硅胶模具等。
选择一个适合的模具,确保能够容纳所需的材料。
2. 准备土壤材料:岩石主要由矿物和碎屑组成,因此制作岩石标本时需要准备相关的材料。
可以使用沙子、石粉等材料来模拟岩石的颗粒,也可以添加一些色彩颜料或天然颜色粉末来制造不同种类的岩石。
3. 制作混合剂:在制作岩石标本前,需要准备一些混合剂。
可以用水泥和水进行混合,以便将材料固定在一起。
按照使用说明将水泥和水以及辅助材料混合,搅拌均匀。
4. 倒入模具:将混合好的材料倒入选择好的模具中,注意要快速倒入,以免混合剂干燥。
5.刷子处理:使用刷子将混合剂在模具中均匀地涂抹,以保证制作的标本外观平整。
如果需要在岩石标本中添加一些特殊的矿物,可以使用刷子将其粘贴在混合剂表面上。
6.雕刻:等待混合剂在模具中干燥一段时间后,可以使用木棒或其他适当的工具在标本上进行雕刻。
根据不同的岩石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雕刻,以模拟自然界的纹理和外观。
7.干燥和硬化:将制作好的标本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干燥和硬化。
根据材料和混合剂的不同,干燥和硬化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8.润色和保护:岩石标本制作完毕后,可以使用颜料或保护蜡进行润色和保护。
通过添加适当的颜色和光泽来使得标本更具真实感。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制作矿物标本的步骤和方法。
制作矿物标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矿石样品、酒精、石膏、水、刷子、模具等。
1. 准备矿石样本:首先需要选择一些矿石样本,这些样本可以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矿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理论依据
元素的品位变化愈大、分布愈不均匀、分析精密 度要求越高者,则K 值愈大。
通常加工绝大多数矿石,K值在0.1-0.3之间; K=0.05 为均匀和极均匀的样品; K=0.1 为不均匀的样品; K=0.2 极不均匀的样品; K=0.4-0.8 含中粒金(0.2-0.6mm)的金矿石; K=0.8-1.0含粗粒金(>0.6mm)的金矿石。
矿样混匀后,要进行缩分,以获得要求的样品质 量。常用的方法有:
1.堆锥四分法(四分法) 2.二分器法 3.方格法 4.割环法
三.一般岩石矿物分析试样的制备
1.堆锥四分法(四分法): 此法是先将混匀的矿 样堆成锥形,然后用薄板插至矿堆到一定深度后, 旋转薄板将矿堆展平成圆盘状,再通过中心点划 十字线,将其分成4个扇形部分,取其对角部分合 并成一份矿样;如果矿量过大,可照此法再进行 缩分,直到符合所需要的质量为止。
用布袋或纸袋包装的样品,在袋上应有清晰的编 号,并在袋内装有样品标签。样品在运送途中因 震动、挤压、受潮而使包装袋破碎,样品互相混 杂或样品编号不清者,不能验收。
经过清点验收,样品符合要求,由实验室样品接 受人员在两分送样单上签名并注明收样日期,一 份交客户保存,另一份留存实验室。
二.来样验收
精品
岩石矿物分析样品制备
内容提要
一.理论依据 二.来样验收 三.一般岩石矿物分析试样的制备 四.特殊岩石矿物分析试样的制备 五.金矿和铂族矿分析试样的制备 六.分析试样制备的质量检查 七.副样管理
一.理论依据
试样制备工作原则就是采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将实验室样品破碎、缩分,制成具有代表性的分 析试样。制备的试样应均匀并达到规定要求的粒 度,保证整体原始样品的物质组分及其含量不变, 同时便于分解。根据不同地质目的、不同矿种、 不同测试要求,应采取不同的制样方法,确保试 样制备的质量。
二.来样验收
实验室接收样品人员应按委托书逐一对照验收样 品。凡样品与送样单不符、样品规格不符合要求、 实验要求不明确或不合理、编号不清楚、出现缺 样或样品编号重复等情况,接受人员应向客户 (或客户代理人)提出,协商解决,并在两份送 样单上注明。送样单修改处应有客户(或客户代 理人)的签名。
二.来样验收
颗粒直径的平方成正比。样品每次缩分后的重量 不能小于的数量。
一.理论依据
样品的K 值应该由试验确定。它与岩石矿物种类、 待测元素的品位和分布均匀程度以及对分析精密 度、准确度的要求等因素有关。
一.理论依据
K 值的确定试验:通常从最典型的矿石中取一定 量的样品,将其破碎至10mm大小的粒径,缩分 成8-16个部分(每部分不小于100kg),然后进 一步粉碎,并用不同的K值缩分各部分样品,将 每一部分最终制成分析试样,并测定每一部分的 主要成分含量(多次测定,取平均值),根据测 定结果的平均偏差确定最合理的K值。
三.一般岩石矿物分析试样的制备
2.二分器法: 此法一般用于矿粒尺寸在3mm以 下、质量又不大的物料的缩分,由二分器来完成。 为了使物料顺利通过小槽,小槽宽度应大于物料 中最大矿粒尺寸的3-4倍。使用时,两边先用盒 接好,再将矿样沿二分器上端沿整个长度徐徐倒 入,从而使矿样分成两份,取其中一份作为需要 矿样。如果矿样量还大,再进行缩分,直到缩分 到所需的矿量为止。
一.理论依据
各种主要岩石矿物的K 值见表1,各种筛孔直径 (d)及不同K 值情况下的Q 值,参见表2。
表1 主要岩石矿物的缩分系数(K 值) 表2 d、Q 与K 的对应值
二.来样验收
客户送样时应填写委托书一式两份,委托书内容 应包括送样编号、样品名称、样品状态、分析项 目、K 值、要求完成日期和其他应明确的约定事 项,并有客户签字。物相分析样品应附相应的岩 矿鉴定资料。
三.一般岩石矿物分析试样的制备
分析试样的制备原则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粗碎、 中碎和细碎。每个阶段又包括破碎、过筛、混匀 和缩分四道工序。根据实验室样品的粒度和样品 质量的情况,试样制备过程中应留存相应的副样。
样品的烘样温度和最终破碎粒度见表3。 表3 各类岩石矿物样品烘样温度和分析样品粒度
要求
三.一般岩石矿物分析试样的制备
2.滚移法 该法用于矿量较少,粒度小于3mm的 样品。其方法是将样品放在正方形的塑料布或胶 布上,然后对角合起来,让矿样在布上反复滚动 几次,每次滚动让试样超过对角线,放下一付对 角,拿起另一付对角照上述办法重复进,这样交 替反复10次以上。
三.一般岩石矿物分析试样的制备
样品经验收后,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在送样单上编 写批号和各样品的实验室分析编号,并进行登记。 实验室的批号和分析编号应具不可重复性(编号 要求唯一性)。
三.一般岩石矿物分析试样的制备
化学分析样品的加工粒度因矿种的不同而不同, 如:硅酸盐要求160-200目、黄铁矿只要求100120目、光栅光谱分析样品要求为200目。如样 品矿种不明,一般要求至160-200目。
一.理论依据
要从原始大样中取复具有代表性的分析试样,需要对原 始样品进行多次破碎和缩分。缩分目前仍采用最简单的 切乔特(qeqoTT)经验公式,即:
Q Kd2
一.理论依据
式中: Q――样品最低可靠重量(kg); d―― 样品中最大颗粒直径(mm); k―― 根据岩样品特性确定的缩分系数。 公式的意义是样品的最低可靠重量与样品中最大
三.一般岩石矿物分析试样的制备
一般岩石矿物分析试样的制备流程见图1。 试样混匀是保证缩分具有代表性的关键环节,常
用的有堆锥法、滚移法。
弃去 弃去
原样 粗碎
过筛(4mm))、混匀、缩分
粗副样
细碎
混匀、缩分
分析副样
分析正样
三.一般岩石矿物分析试样的制备
1.堆锥法主要用于粒度小于l00mm的矿样,如 果矿样中有大于l00mm的粒级,可预先将这部分 矿样挑选出来碎至l00mm以下后进行堆锥。具体 方法是将试祥用铁铲堆成锥形,每次堆锥时,均 需把物料送到锥顶,让物料均匀地从锥顶滑下。 堆好一次后,换个地方按上述方法再堆一次,这 样反复三次,然后用四分法或二分法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