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地设计

合集下载

低压智能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

低压智能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
Ke y wo r d s :Va t c o mp e n s a t i o n;T MS 3 2 0 F 2 8 1 2;AT T7 0 2 2 A ;c o mp e n s a t e p r e c i s i o n
目前 , 在 电 网 中 的 大 部 分 电 气 设 备 都 是 属 于 感 性 的 负
功 的功 率 , 能 量 等 参 数 。文 中 的 控制 器采 用 了具 有 可靠 性 高 、 精 度高 以及稳 定性 高的三 相 电能计 量芯 片 A T r 7 0 2 2 A 来 收 集这些数据 。 对于交流信号采样 . 控制器使用 F F T算 法 【 1 来 实 现, T M S 3 2 0 F 2 8 1 2主 控 芯 片 能 很 好 的 满 足 计 算 量 大 , C P U 运 行 速 度 快 的要 求 。然 后 根 据 采 样 的 电 流 和 电 压 信 号 计 算 出无
De s i g n o f a l o w- v o l t a g e a n d i nt e l l i g e nt r e a c t i v e po we r c o mp e n s a t i o n c o n t r o l l e r
MI AO Xi a o — b o ,W U Yu n
r e a c t i v e p o we r c o mp e n s a t i o n d e v i c e b a s e d o n DS P- T M¥ 3 2 0 F 2 8 1 2 a n d A m 0 2 2 A wa s p r o p o s e d .T h i s a r t i c l e p r o v i d e d d e t a i l e d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s c h e me a n d s o l u t i o n s ,c i r c u i t d i a g r a m c o mp e n s a t i v e me t h o d a n d t h e s o f t wa r e p r o g r a mmi n g . T h e f u n c t i o n f o MC U a n d d i g i t a l s i g n a l p r o c e s s i n g i s c o mf o a a b l y i n t e g r a t e d i n t o he t c o n t r o l l e r wh i c h r a i s e d p r e c i s i o n . I n a d d i t i o n, I t h a v e l i q u i d c r y s t a l d i s p l a y , me n u o p e r a t i o n , p r o v i d i n g a u t o ma t i c s a mp l e s a n d r e mo t e d a t a q u e r y .

一种基于DSP2812的智能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方案

一种基于DSP2812的智能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方案

52 | 电气时代・2010年第2期电气传动产品与技术PRODUCT & TECHNOLOGY目前,低压TSC无功补偿装置已在电力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各类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在反应时间、运行可靠性和动态补偿等方面表现各不相同,如何总结和分析已有的运行经验,选择适合于TSC的技术具有重大意义。

TSC的典型装置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TSC主电路,它包括晶闸管、补偿电容器和阻尼电抗器;另外一部分为TSC控制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和检测、参数运算、投切控制和触发控制4个环节组成。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DSP的智能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方案,采用32位高性能DSP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自动跟踪检测电网的无功功率和电压,实现无功功率的动态快速补偿,同时完成对低压电网的配电监测和电能计量多种功能。

将从主电路、晶闸管触发策略、无功算法的选择、控制器软件和硬件等5个方面对TSC动态无功补偿有关技术进行比较深入的论述。

主电路TSC的主电路按照晶闸管和电容器的连接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星形有中线、星形无中线、三角形接法。

在三相供电系统中,在正常情况下,将其接成三角形,可以获得较大的补偿效果。

这是因为在电容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改用星形接法,其相电压为线电压的 3 /3倍,又因Q=U2/XC,所以其无功出力将为三角形接法的1/3倍。

综合考虑成本因数,低压电网TSC装置一般选择三角形接法。

按照晶闸管所处的位置,三角形接法又分为外三角接法、内三角接法,具体见图1。

本装置采用内三角接法,晶闸管处于电容器三角形的内部。

该接法对系统无污染,相对另外3种接法,晶闸管电流定额电流小,只有相电流的58%,但晶闸管额定电压定额较大。

当有较大不平衡负载时,三角形接法的电容器组也可令各相电容值不等,根据各相负荷大小作分相补偿。

三相不平衡负荷的补偿装置就是使用角内接法的TSC与TCR组合形式。

当采用TSC补偿设备时,由于其输出不能连续调节,电容器分组对补偿效果构成明显影响。

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

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

工程设计项目名称: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用电量的急剧增加,大量低功率因素的负荷接入电网对电网形成的巨大挑战。

而且现在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为了电网的安全运行,需要平衡无功负荷功率。

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功能就是向感性负载设备就近提供无功功率,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是无功补偿装置的核心,采用检测电网运行参数,减少了运算量,提高电网参数辨识的精度,并可以简化系统软件设计。

控制器以MCU处理器为控制核心,采用功率因数控制方式来检测电压电流并计算出功率因数、无功功率,按照一定的控制规律投切电容器组,实现无功补偿。

本文首先介绍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再详细介绍基于STM32F103RBT6和ATT7022E的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

关键词:无功补偿、控制器、功率因数、STM32F103RBT6、ATT7022E一、引言电力是我国的主要二次能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节电降耗,减少生产成本是企业追逐的目标。

但是电力系统中先天性的存在着大量的无功负荷,这些无功负荷来自电力线路、电力变压器以及用户的用电设备。

系统运行中大量的无功功率将降低系统的功率因数,增大线路电压损失和电能损失,严重影响着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进行无功补偿。

功率因数的提高,不仅能提高供电设备的供电能力,而且可以降低电力系统的电压损失,减少电压波动,改善电能质量,降低电能损耗,从而节省电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在现代电力企业中,功率因数是考核配电网运行的重要指标。

为达到考核指标,必须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无功的规划,其规划的目的是:(1)保证规划地区的无功平衡,维持电力系统的无功稳定。

(2)提高地区电网电压的质量,使地区电网无功、电压优化运行。

(3)提高功率因数、改善地区电网电能质量,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

(4)合理确定无功补偿方式、无功补偿容量、无功补偿的安装地点使补偿效果最佳。

一种智能低压无功补偿系统的设计

一种智能低压无功补偿系统的设计

V al ue E ngi neeri ng0引言在电网中大量使用感性负载的情况下,电网中会流动大量的无功功率,如此不仅造成了电能的浪费,也存在电压不稳定问题,严重时甚至出现设备损坏问题,也就是说无功功率已经严重了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无功功率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其对电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总电流会因为无功功率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导致设备和线路的无谓损耗;随着无功功率的增加,电流和视在功率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此导线容量和电气设备容量等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无功功率的增加,还会增大线路及变压器的电压降,且无功功率负载带有冲击性的话,容易造成电压的剧烈波动,甚至损害供电质量。

通过合理化选择无功补偿装置,不仅能够尽量的降低网络损耗,还能够有效提高电网质量。

当前高低压配电网中所用的无功补偿装置基本都是采用的有级并联无功补偿技术,利用真空开关或者接触器等机械装置进行有级投切。

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是由于电容是分级振荡,也就是说实际需求和无功的投切量并不一致,有可能存在欠补偿或过补偿问题,如此轻载时容易导致投切振荡。

而投切振荡的出现,不仅会造成电网电压的持续低频振荡,也可能会影响电容的寿命;二是电容投入会形成冲击电流。

在未充电情况下,电容器初始电压为零,而一旦合闸,瞬时会出现较大的冲击电流,该冲击电流过大不仅会对电网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影响电网电压,从而影响到装置的可靠性和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基于此,在充分了解无功功率补偿基本理论的前提下,研究智能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不仅可最大限度的降低电网损害,还可确保整个电力及电压的稳定性,对于促进电力系统稳定、安全、经济运行具有不可灭没的意义。

1无功功率补偿的原理和意义1.1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就整个电力系统而言,诸多原因都可能会造成无功不平衡,比如用户的电气设备性能缺陷、三相电传送质量不高等。

要想将电网控制在合理水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供电电压和频率维持在正常水平,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基于STM32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

基于STM32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
性 破坏事故 . 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 经济性。如果不进行无功 补偿 , 在正 常运行时 . 会 反复地使负载 的无功功率 在很大 的范 围 内波动 . 不仅使
电气设备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 网络传输能力下降 , 损耗增加 , 甚至还会 导致设备损坏 、 系统瘫痪。
1 . 补偿方 案的研究
图 3 继 电器 驱 动 电 路
3 . 软件 系统设计
目前市场存 在的大部分 实用 型低压无 功补偿 控制器只是对第 一
象限中的功率因数进行 补偿 . 当功率 因数越过第 四象 限到达第 三象限 时 的情况没能很好地处理 .本 次设计能很好解决这 种情 况的存 在 , 防 止漂移到第三象限。正常情况下工作在第一象 限 . 功率因数 下降时对 三相进行共பைடு நூலகம் .当出现过补超过容性线到达第二象 限开 始切除电容。
目前 . 许多无功补偿控制器采用 的是 以无功 电流或 者无功缺额为 投切依据 .由于无功电流型控制器 中无功 电流 的获取 电路非常复杂 , 算法 实现难度 较大 : 无 功缺额型控 制器补偿效 果较好 , 但 限于成本 和 技术要求 . 只是少部分控制器采用 。 综合考虑 , 本设计采用功率 因数为 主判据 . 有 功和无功 功率为辅助判 据 , C S 5 4 6 3 电能计量 芯片搭配 3 2 位S T M 3 2 F l O 1 A R M机的设计方案 .能够很好 地完成对 电网的监测 . 并自 动对供 电系统实现无功补偿 。
2 . 硬件系统的设计
硬件 主要包 括三部分 : 控制板 、 面板和电源板 。控制板包 括 A R M 主控 芯片 ; 电压 、 电流采集通道 ; 基于C S 5 4 6 3的功率运算部分 。 面板 主 要 是显示 部分和按键 。 电源板包括 A C / D C模块 和继 电器输 出。 系统原 理 图如图 1 所示

一种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

一种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

9江苏电器 (2008 No.8)作者简介:黄涛(1980- ),男,助理工程师,大专,从事煤矿电子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工作;宁礻韦(1980- ),男,助理工程师,本科,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的研究工作。

随着煤矿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各种机电设备的使用也越来越多,大量用电设备如交流三相电动机负荷,电能除需转化为机械功率(有功功率)之外,还需要感性无功功率Q ,这类感性负载从电网吸收电能其电流I 相位滞后于电网电压U 。

无功能量不是连续的从电网中吸取,会造成输电设备额外损耗增加,并造成电网严重污染,因此供配电网无功补偿刻不容缓。

在无功补偿装置中对补偿控制元件要求很高,因为一旦控制元件失效,会导致无功补偿装置的无功补偿功能就不能充分发挥,甚至不起作用。

在无功补偿装置运行中经常会出现下列情况:(1)功率因数补偿达不到预定目标;(2)电容的投切过于频繁;(3)更换新的控制器还出现上述类似情况等。

此时应该考虑增强控制元件的抗谐波能力和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1-2]。

1 使用传统控制器的投切振荡现象传统的控制器是使用等容量循环投切,而电网所要补偿的容性无功功率的数值往往是连续的不分等级的,受硬件条件的限制,补偿装置提供的容性无功功率通常都是有限的几种等级数值,这是供需矛盾,这对矛盾在系统负载比较小时表现最为突出。

举例说明:某用户有一台315kV·A 的变压器,用20kvar 的电容器组共5只,补偿无功总容量为100kvar,采用常用的JKG(L)型控制器,此控制器的控制物理量是功率因数,目标功率因数投入设定是滞后(感性)0.92,切除设定是滞后(感性)0.99。

在某时刻发现系统视在功率为12.5kV·A,感性无功功率为10kvar,功率因数为滞后0.60,控制器出现一直不停的进行投切动作。

分析其原因是单组电容器的容量(20kvar)远远大于系统所需补偿容量(10kvar)所致,当控制器没有投入电容器组一种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摘 要:介绍了一种使用CS5463芯片设计的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给出了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CS5463芯片的内部结构框图及其采样原理图。

低压配电系统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设计

低压配电系统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设计

0 引

本实验室开发的应用于此类建筑的嵌入式系 统可取代工控和现场 CAN 总线的楼宇设备监控 系统, 解决了基于工控机的楼宇监控相对此类建 筑系统过于庞大复杂、 成本高的问题。本文仅介 绍底层基于 P IC18F458的无功补偿控制部分。
《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规定: 对配电容量 小于 250 k W 或变压器容量小于 160 kVA 的建筑 由低压配电系统配电 , 不要求单独设置变配电站, 故对无功缺失情况就没有进行补偿。而 10 kV 变 配电站低压侧母线上的集中无功补偿装置不能对 低压端进行有效的补偿; 低压配电系统配电半径 长 , 电压降落大 , 电压不稳定状况严重 ; 在这些民 用建筑场所内使用的多为单相电感性负荷, 因其 自身功率因数较低 , 在电网中滞后无功功率的比 重较大 , 也造成了低压端功率因数偏低。为了降 低电网中的无功功率 , 提高功率因数 , 保证有功功 率的充分利用, 提高系统的供电效率和电压质量, 减少线路损耗, 降低配电线路成本, 节约电能 , 需要 在低压供配 , 硕 士研 究 生 , 研 究 方 向为电力 电子 在电 气控制中的应用。
D esign of Intelligent R eactive Co m pensating Controller for Low V oltage D istribution Syste m
2 零电压投切电路
如果使用接触器投切电容 , 必须使用专用的 接触器。用接触器投切无功补偿电容器时, 会产 生很大的冲击电流, 不仅对电网造成干扰 , 且会影 响电容器使用寿命。另外, 电容器从电网切除时 产生拉弧现象, 经常导致接触器触头烧损 , 影响无 功补偿装置的正常运行。所以, 必须加入电抗器
图 1 星型带中性线接线方式

精细化智能补偿系统的设计

精细化智能补偿系统的设计

精细化智能补偿系统的设计摘要:针对电容补偿装置补偿精度不高、补偿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精细化无功补偿系统的设计方案。

应用智能动态补偿技术,经过大量典型场合的试运行,取得了大幅提高补偿精度的效果。

研究表明,精细化智能无功补偿系统可以使补偿功率因数实际值接近目标值,节约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对电能资源的浪费。

关键词:精细化;智能;无功功率;动态补偿电容补偿装置能够有效改善电能质量,减少损耗,在配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我国电力主管部门在补偿装置的设计配置和补偿效果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和监管。

但在实际运用中,往往补偿效果达不到要求而被电力主管部门处罚,更重要的是损耗造成了生产成本的提高和对电能资源的浪费。

综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没有较精细的补偿容量的技术方案。

传统的补偿装置由于受到投切动作执行元件和控制器的取样及运算速度的限制,系统补偿时间一般为几到几十秒。

补偿系统主要用于静态补偿,比较适合负荷比较平稳单一的用电场所,对于负荷变化快、变化量大的用电场所就不能有效补偿。

目前国内较普遍采用的改善方法是:①提高控制器的运算速度,和压缩执行元件的动作反应时间以尽可能的压缩单路电容的投切动作时间。

投切元件采用基于可控硅技术的各类电子开关、负荷开关的快速投切元件,特别是过零投切概念的引入,可以实现对电容回路无涌流投切的同时,投切反应时间可以实现毫秒级。

②采用“最大接近”的投切概念,将整体的补偿容量按“8、4、2、1”的权重分成若干补偿容量,经计算后投切与计算需求量最接近的电容量,从而通过不同的容量组合快速接近补偿容量。

但以上方法只是解决了补偿速度,受单次投切容量即投切步长的限制,不能实现更精确的补偿。

目前的成熟设备中所配置的电容器,单个电容器不会做的太小,一般为10Kvar、 15Kvar、20Kvar、25Kvar、30Kvar等,当实际补偿需要量为2Kvar、12Kvar、33Kvar等时,就无法进行有效精确补偿。

即使单体电容可以做的很小,如1Kvar,但对于一个总补偿量需要100Kvar的用电系统,就需要100路补偿回路,显然不现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设计项目名称: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用电量的急剧增加,大量低功率因素的负荷接入电网对电网形成的巨大挑战。

而且现在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为了电网的安全运行,需要平衡无功负荷功率。

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功能就是向感性负载设备就近提供无功功率,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是无功补偿装置的核心,采用检测电网运行参数,减少了运算量,提高电网参数辨识的精度,并可以简化系统软件设计。

控制器以MCU处理器为控制核心,采用功率因数控制方式来检测电压电流并计算出功率因数、无功功率,按照一定的控制规律投切电容器组,实现无功补偿。

本文首先介绍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再详细介绍基于STM32F103RBT6和ATT7022E的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

关键词:无功补偿、控制器、功率因数、STM32F103RBT6、ATT7022E一、引言电力是我国的主要二次能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节电降耗,减少生产成本是企业追逐的目标。

但是电力系统中先天性的存在着大量的无功负荷,这些无功负荷来自电力线路、电力变压器以及用户的用电设备。

系统运行中大量的无功功率将降低系统的功率因数,增大线路电压损失和电能损失,严重影响着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进行无功补偿。

功率因数的提高,不仅能提高供电设备的供电能力,而且可以降低电力系统的电压损失,减少电压波动,改善电能质量,降低电能损耗,从而节省电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在现代电力企业中,功率因数是考核配电网运行的重要指标。

为达到考核指标,必须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无功的规划,其规划的目的是:(1)保证规划地区的无功平衡,维持电力系统的无功稳定。

(2)提高地区电网电压的质量,使地区电网无功、电压优化运行。

(3)提高功率因数、改善地区电网电能质量,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

(4)合理确定无功补偿方式、无功补偿容量、无功补偿的安装地点使补偿效果最佳。

电网中的用电负荷绝大部分是感性负荷,比如生活中常见的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等,所以为了电网的合理运行需要对电网补偿一定容量的无功功率。

因为补偿一定的无功功率可以提高功率因数,减少线路损耗电量,提高用电效率等。

无功补偿方式比较多,常见的有调相机、电力电容器、静止无功补偿器等。

本文注重介绍智能无功补偿器的设计,涉及到软件与硬件设计。

为了取得比较好的无功补偿效果,需要准确地测量电网的参数:每一相的电压、电流。

因为涉及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等的计算,因此我们采用了高精度电能计量芯片ATT7022E对采集到的电流、电压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我们所需要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等结果。

而主控芯片则采用STM32F103RBT6。

二、无功补偿的工作原理电力网中的变压器和电动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磁场所具有的磁场能是由电源供给的。

电动机和变压器在能量转换过程中建立交变磁场,在一个周期内吸收的功率和释放的功率相等,这种功率称为感性无功功率。

接在交流电网中的电容器,在一个周期内上半周的充电功率与下半周的放电功率相等,这种充电功率叫做容性无功功率。

所以无功功率被使用于建立磁场和静电场,它存储于电感和电容中,通过电力网往返于电源和电感、电容之间。

无功功率在电力网元件中流动,将会在电力网元件中引起电压损耗和功率损耗,降低电网的电压质量,增加电网的线损率。

将电容器和电感并联在同一电路中,电感吸收能量时,电容器释放能量而电感放出能量时,电容器吸收能量。

因此能量就只在它们之间交换,即感性负荷电动机、变压器等所吸收的无功功率,可由电容器所输出的无功功率中得到补偿。

因此把由电容器组成的装置称为无功补偿装置。

无功补偿的作用和原理如图2-1所示。

图2-1设电感性负荷需要从电源吸取的无功功率为Q ,装设无功补偿装置后,补偿无功功率为C Q ,使电源输出的无功功率减少为C Q Q Q /,功率因数由cos 提高到、cos ,视在功率S 减少到/S 。

视在功率的减少可相应减少供电线路的截面和变压器的容量,降低供用电设备的投资。

电力网络除了要提供有功功率P 外,还要承担负荷所需要的无功功率Q 。

有功功率P 与无功功率Q 、视在功率S 之间存在下面关系:222Q P Scos 被定义为功率因数,其物理意义是供给线路的有功功率P 占线路视在功率S 的百分比。

在实际的电网中,我们希望功率因素越大越好。

而我们搞无功补偿的结果就是要提高功率因素,提高功率因素有几大意义:1、改善设备的利用率功率因素还可以表示为UIP S P 3//cos 其中U 为线电压、单位为KV ;I 为线电流,单位为A 。

根据式可知在一定的电压和电流下,提高cos ,其输出功率增大。

因此改善功率因素是充分发挥设备潜力,提高设备利用率的有效方法。

2、提高功率因素可以减少电压损耗图2-2由电力网的等值电路图2-2可知,电力网由于无功负荷而带来的电压损耗U 的计算公式为:C U X Q R P U X Q R P X I R I U U U 222222221sin cos 式中:c U 为电力网的额定电压;2U 为元件的末端电压;为电网中电压与电流的相位角;X R ,分别为电力网中元件的等效电阻和等效电抗;22,Q P 为元件末端的有功负荷和无功负荷。

3、减少线路损耗当线路流过电流I 时,线路的有功损耗KW IR P31033222321010cos 3R U QP R U P P C C 其中无功功率在电网中流动而引起的有功线损Q P 的计算公式为:R U Q P C Q22线路的有功损耗P 与2cos 成反比,cos 越高P 越小。

4、提高电力网的传输能力视在功率与有功功率存在如下关系cos S P可见,在传送一定的有功功率P 的条件下,cos越高,S 越小。

三、无功补偿方法本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主要用于低压系统。

低压电网一般处于电网的末端,因此补偿低压无功负荷是电网补偿的关键。

作好低压补偿,不但可以减轻上一级电网补偿的压力,而且可以提高用户配电变压器的利用率,改善用户功率因数和电压质量,并有效降低电能损失,减少用户电费。

因而电压补偿对用户和供电部门均有利。

低压无功补偿的目标是实现无功的就地平衡,通常采用的方式有三种随机补偿、随器补偿、跟踪补偿三种方法。

3.1 随机补偿随机补偿就是将低压电容器组与电动机并联,通过控制、保护装置与电动机共同投切。

随机补偿的优点是用电设备运行时,无功补偿投入,用电设备停止运行时,补偿装置也退出,不需要频繁调整补偿容量。

具有投资少,配置灵活,维修简单等优点。

为防止电动机退出运行时产生自激过电压,补偿容量一般应大于电动机的空载无功负荷,通常推荐ON C I U Q 398.0~95.0式中N U 为额定电压;O I 为电动机空载电流;C Q 为补偿电容器容量对于排灌电动机等所带机械负荷轴惯性大的电动机,补偿容量可适当增大,可大于电动机空载无功负荷,但要小于额定无功负荷。

由于排灌电动机总是在带有水泵机械负载的情况下断电,这时电动机转速将急剧下降,即使补偿容量略大于电动机空在无功负荷,也不会产生自激过电压。

一般电动机的年运行小时数大于,选用随机补偿比其他方式更经济。

用户的补偿投资可在一年内全部收回,补偿电动机无功负荷效果更佳。

3.2 随器补偿随器补偿是指将低压电容器通过低压保险接在配电变压器二次侧,以补偿配电变压器空载无功的补偿方式。

农网配电变压器,尤其是综合用户配电变压器,普遍存在负荷轻和“大马拉小车”现象。

在负荷低时接近空载,配电变压器的空载无功是电网无功负荷的主要部分。

对于轻负载配电变压器而言,这部分损耗占供电量的比例较大,导致电费单价增高。

由于随器补偿在低压侧,故而接线简单,维护管理方便,且可以有效地补偿配电变压器空载无功,使该部分无功就地平衡,从而提高配电变压器的利用率,降低无功网耗,是目前补偿配电变压器无功的有效手段之一。

3.3 跟踪补偿是指以无功补偿投切装置作为控制保护装置,根据电网运行情况将低压电容器组补偿在用户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的补偿方式。

补偿电容器组的固定连接组可起到跟随器补偿的作用,补偿用户自身的无功基荷;投切电容器组用于补偿无功峰荷部分。

考虑到电动机投运的不同时率和单台电动机补偿容量的限制等因素,采用跟踪补偿比随机、随器补偿能获得更好的补偿效果,而且不需要提高补偿度,并可适当调整各组电容器的运行时间,使其寿命相对延长,从而降低电器的购置更新费用。

跟踪补偿投切方式分为自动投切和手动投切两种。

手动投切通过人工投切各组电容器,达到改变补偿容量的作用,该方法适用于时间上呈一定规律变化的负荷。

由于用户负荷有一定的波动性,采用人工手动投切补偿电容不能及时跟随无功负荷的变化,不能始终保持功率因数和电压质量所要求的指标,使电容补偿达不到应有的经济效益。

因此,诞生了与无功补偿电容配套的自动投切装置。

自动投切是微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控制器根据测得的电力参数,计算出当前电网所需的无功补偿量,并输出指令来控制电容器组的投切,达到实时补偿的目的。

四、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的硬件设计4.1 电能计量芯片本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采用的电能计量芯片为ATT7022E,该芯片集成了七路二阶sigma-delta ADC,其中三路用于三相电压采样,三路用于三相电流采样,还有一路可用于零线电流采样,适用于三相三线和三相四线。

芯片还集成了参考电压以及所有功率、能量、有效值、功率因数及频率测量的数字信号处理电路,能够测量各相以及合相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等。

图4-14.2 主控芯片本控制器使用STM32F103RBT6作为主控芯片。

STM32F103RBT6是一款基于高性能ARMCor-tex-M3架构内核的32位微控制器,配备2个16通道的A/D模数转换器,3个16位定时器,时钟频率最高可达72MHz。

在中断方面,内嵌的中断控制器有43个可屏蔽中断通道,采用尾链技术的中断处理(降至6个CPU周期);在通信接口方面,高达9个标准的通信接口;两个I2C接口、两个SPI接口、三个USART接口、一个CAN接口、一个USB2.0全速接口。

芯片接口电路图如下:图4-24.3 控制器的工作原理首先,我们需要采集电网上三相的每一相的电流、电压,将采集的电流电压通过互感器转换为微电流信号,微电流信号通过电能计量芯片ATT7022E的计算处理就能够得出我们需要的结果。

得到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通过主控芯片STM32F103RBT6的处理,判断是否需要对线路进行无功补偿,同时与STM32F103RBT6相连的还有RS485通讯接口、程序下载接口、AT24C256储存模块。

图4-34.4 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的原理接线路与PCB板图4-4五、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软件设计控制器的软件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主要由主程序、电能计量芯片接口程序、电容投切控制程序、人机界面程序和通讯程序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