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绿化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设计方案

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设计方案

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设计方案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设计方案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是指将城市综合性河道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借助植物、雕塑、灯光等艺术手段,打造出一系列具有美学、生态、功能的景观绿化,旨在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品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1. 建立规划设计思路(1)理解湿地景观理念,形成园林景观设计方案。

(2)决定综合性河道主题,(3)对河道的生态因素、路径系统、服务设施、人文氛围等方面进行剖析与评估。

2. 实施综合施工(1)爆破及地基铺设等工程,(2)安装照明设备,各种树木和水生植物。

(3)铺设河道管道设备,考虑维护养护方面。

3. 落实科学施肥(1)施肥方案的制定需要与土壤状况和树木需求及成长特性相符合。

(2)科学施肥的目的是加快植物的生长,增强植株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从而为景观绿化的良性发展创造最优的条件。

4. 良性管理保护系统(1)创建一套完整的运行管理机制,细节监督植物成长情况,及时修剪枝条和树冠。

(2)建立景观绿化保护制度,完善保护措施。

5. 营造创新艺术景观(1)通过艺术造型、灯光、雕塑等更具创意和艺术感的手法,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景观绿化。

(2)不断深入推进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建设,持续提升城市的美感、生态、功能品质,营造出人们身临其境的自然环境和美好生活的空间场所。

6. 养护及升级改造(1)定期进行景观绿化养护,科学施肥,定期修剪,加强保护措施。

(2)根据时间的累计及城市环境和居民需求的变化的反馈信息及时开展升级改造。

综上所述,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是要多方面的协作,在保证美观的同时,要关注生态和城市功能,充分发挥绿化的作用。

设计方案确定后,合理施工,科学施肥,本着良性管理保护的思路进行更好的管理,发挥更大的价值,提高城市综合性河道的整体形象,营造更加宜人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城市形象。

景观绿化环境设计说明

景观绿化环境设计说明

景观绿化环境设计说明1.设计目标本设计旨在创造一个美观、舒适、具有生态功能的景观绿化环境。

通过绿化设计,在城市中引入大量的植被,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温度,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2.设计原则(1)生态原则:通过选择适应本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的植物,建立生态平衡,促进本地生物多样性。

(2)美观原则:根据景观绿化的位置、功能和周边环境,采用合适的植物材料、色彩和布局,打造出美丽的景观效果。

(3)舒适原则:考虑人的需求,创造出宜人的生活和活动区域,提供遮阳、遮风和休息设施。

(4)可持续性原则: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采用环保材料和节水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设计内容(1)植物选择:根据不同的区域和环境要求,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和花卉等。

重点选择抗污染、耐旱和易养护的植物,并增加本地植物的种植比例,增加局部的生物多样性。

(2)绿化布局:根据场地的功能和使用需求,确定绿化布局的主题和风格。

将整个场地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花坛、草坪、林地和水景等,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增加空间层次感和景观效果。

(3)景观硬质设施:考虑到居民的休闲需求和活动空间,设计合适的休息设施,如长椅、亭子和游乐设施等,在绿化环境中设置散步道和自行车道等交通设施,提供人们的日常出行需求。

(4)景观灯光设计:通过合理的灯光布置,营造出夜间的景观效果,增加人们的夜间活动空间。

4.设计步骤(1)调研和分析:调研场地的环境条件和现有植被资源,分析场地的功能和使用要求,了解居民的需求和偏好。

(2)概念设计:根据调研结果,确定绿化主题和风格,进行概念设计,包括植物选择、布局规划和景观硬质设施的位置安排。

(3)详细设计: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植物配置和材料选择,确定景观硬质设施的具体设计方案。

(4)施工和养护: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景观绿化的施工和养护工作,包括土壤改良、植物种植、景观设施的安装和养护等。

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以天津市河东区文化公园为例

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以天津市河东区文化公园为例

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以天津市河东区文化公园为例摘要:古典园林的布局崇尚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使用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设计手法,通过寓情于景的方式来表达园主的思想。

天津市河东文化公园通过园林植物、曲折的景观道路、微地形等形式将人工与自然相结合,利用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区、文化墙等方式展现了公园内的文化气息。

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使用古典造园元素营造现代景观,很好的将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融入当现实当中,使游人更好地融入到景观中去。

关键词:文化公园自然文化景观古典园林我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古代帝王狩猎的“囿”和通神的“台”,经过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逐渐成熟。

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设计手法独特,借景传达设计者的思想。

无论是“师法自然,天人合一”,还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都体现了古典园林追求自然、征服自然、利用自然的特点。

天津市河东区文化公园利用自然植物建造园中景观,公园的建造中采用了许多精彩的创意和构思。

植物随时时间、季节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景色,随着晨夕阴晴的变化展现不同的景观。

文化公园中通过山水诗画来表达意境寄托情感,以竹影、树影、花影等景观形式衬托文化主题,迎合了古典园林中托物言志的造园手法。

文化广场是全园的主入口,采用绿色植物景观轴线突出广场的主景。

文化活动区是以40米长的弧形文化墙为背景,展现竹林的高风气节,利用太阳光的变化来展现竹影的文化气息。

不同色彩的草花栽植在景观石周围,犹如无人看管任其自然生长一样,和后面布置的花架相得益彰使人更容易亲近,游人可以俯身下来闻闻花香观赏落在花丛中的蝴蝶,充分的融入到自然景观中去。

一条条蜿蜒曲折的道路引导游人参与到景观中来,引领游人走进一个个景点。

古典园林追求人与自然相结合,这种特点在文化公园当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道路的布局勾起了游人想要探究自然风光的好奇心思,植物高低错落的布置使景观若隐若现的展现开来,步行其中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感受。

绿化设计方案设计说明

绿化设计方案设计说明

绿化设计方案设计说明一、项目概述本次绿化设计方案旨在为项目名称打造一个美观、舒适、生态的绿化环境。

该项目位于项目地点,占地面积约为具体面积平方米。

周边环境包括周边环境描述,项目的主要功能为项目主要功能描述。

二、设计目标1、营造生态平衡的环境通过合理配置植物,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空气质量,调节小气候,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自然环境。

2、提升景观美感运用多样的植物品种和景观元素,打造富有层次感、色彩丰富、季相变化明显的景观效果,增强视觉吸引力。

3、满足功能需求根据项目的不同区域和使用人群,设置相应的绿化功能,如休闲区的遮荫植物、道路旁的行道树等。

4、体现文化特色结合当地的文化元素,将其融入绿化设计中,展现地域文化特色,增强项目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设计原则1、生态性原则优先选择本土植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减少养护成本,同时构建多样化的植物群落,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2、艺术性原则运用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等特性,进行巧妙的搭配和组合,营造出具有艺术美感的景观效果。

3、功能性原则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如交通流线、休闲活动、遮阳避雨等,合理布置植物和景观设施。

4、人性化原则关注使用者的需求和感受,设置舒适的步行空间、休息设施等,提供宜人的绿化环境。

四、植物配置1、乔木选择了具体乔木品种 1、具体乔木品种 2等,这些乔木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功能,能够提供良好的遮荫效果。

2、灌木配置了具体灌木品种 1、具体灌木品种 2等,丰富景观层次,增加绿化的色彩和质感。

3、地被植物选用了具体地被植物品种 1、具体地被植物品种 2等,覆盖地面,减少土壤裸露,保持水土。

4、花卉在重要节点和景观区域种植了具体花卉品种1、具体花卉品种2等,增添色彩和生机。

五、景观分区设计1、入口景观区在入口处设置标志性的景观元素,如大型花坛、特色雕塑等,搭配高大挺拔的乔木,营造出热烈、欢迎的氛围。

2、休闲活动区种植冠幅较大的乔木,提供充足的遮荫空间,设置休闲座椅和草坪,满足人们休憩、娱乐的需求。

河道绿化景观设计方案

河道绿化景观设计方案

河道绿化景观设计方案1. 项目背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环境保护与美化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

河道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绿化景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河道的绿化景观设计进行详细讨论。

2. 河道分析在进行绿化景观设计前,首先需要对河道的地理环境、河道功能与问题进行分析。

河道的位置、形态、水质等特点都会影响设计方案的选择。

3. 设计理念本设计方案以“生态、美观、可持续”为设计理念。

通过合理规划绿化植物、景观照明、人行道等要素,营造一个既舒适又生态的河道绿化景观。

4. 绿化植物选择根据河道环境特点和功能需求,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绿化植物。

在设计中可以结合采用乔木、灌木、花卉等不同类型的植物,以丰富景观效果。

5. 景观照明设计为了提高河道的夜间景观效果和安全性,可以设计合适的景观照明系统。

通过选用节能环保的LED灯具、合理分布灯光照射角度和照度,实现景观与节能的双重效益。

6. 人行道设计为了方便市民的休闲与出行,沿河道规划人行道是必要的。

人行道设计应考虑人流量、宽度、材料等因素,并与绿化植被和景观照明相结合,打造一个宜人的行人空间。

7. 水体处理与污水处理河道景观设计中,水体的处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可以通过设置喷泉、人工湖泊等方式,改善河道水质和环境。

此外,针对河道边上的污水问题,应采用合适的污水处理技术,确保水质符合标准。

8. 项目实施与运营绿化景观设计方案的实施与运营需要全面考虑。

在施工过程中,应制定施工计划,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在项目运营中,应及时进行养护与管理,确保景观质量长期稳定。

9. 成果评估与效益分析对于河道绿化景观设计方案的实施成果需要进行评估与效益分析。

通过调查市民满意度、景观效果评价以及生态环境改善等指标,评估设计方案的实际效果和经济效益。

结论:河道绿化景观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合理规划与设计,提升城市河道的生态价值与美观程度。

本文从河道分析、设计理念、植物选择、景观照明、人行道设计、水体处理、污水处理、项目实施与运营、成果评估与效益分析等方面,全面阐述了河道绿化景观设计的要点和重要性。

沿河绿化带设计说明

沿河绿化带设计说明

沿河绿化带设计说明第一篇:沿河绿化带设计说明嘉中名苑沿河绿化带景观设计方案创造都市新文化,营造姜堰新景观在现场:地块位于姜堰市通扬运河嘉中名苑段两岸。

拥有重要的区位优势。

南接人民公园,东邻嘉中名苑高档住宅区,西靠南大街。

水系东侧的绿地宽15M,西侧绿地宽度11M,绿地面积4800平方米。

当我们面对城市绿地,面对一个充满活力的河道时,我们想到了世界上众多的滨河景观,如法国的塞纳河两岸,澳洲的布里斯班河两岸绮丽的风光。

为此,我们提出了“创造都市新文化、营造姜堰新景观”这一全新的主题。

我们的定位:以崇尚自然、注重环境、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指导,设计一个环境优良,内涵文化、设施齐全,符合居民生理心理要求的一个开放公园式的滨河绿地。

绿地周围主要是以生活居住区为主,景观主要考虑以宁静、休闲为主。

我们的创意:融合当地及运河文化内容,结合周围的环境因素,创造运河休闲新景观。

运用运河文化内涵,由于水面宽度约有30M,设置“水上巴士站”,合理利用水系,营造“夜游通扬河”,构筑“运河新景观”。

在滨河绿地里,我们衔接南北段设计理念,东段以连廊连接,西段步道串连景观节点贯穿南北。

并在开放式绿地空间设立相应的茶餐厅、咖啡厅、酒吧等休闲、娱乐空间。

推行以商业广告收入,来承担一定养护绿地的费用,即实现“以地养地”。

打造风雨廊桥连接东西,使其成为姜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的设计:1、通扬运河以东的绿地周围是居住生活空间,该片的景观主要以满足人们休憩、交流等一些相对宁静的休闲功能为主。

我们在整体把握绿色音韵空间为前提的情况下,强化了一些节点景观的功能及效果。

休闲茶社:整个东岸景观以一条中式长廊连接,长廊两边设计坐凳,美人靠,方便游客休闲观景,更增加雨中游客的思绪。

休闲茶社是长廊连接的第一个节点,这里设计两个画舫,中间以长廊连接,画舫里一角租给商户开设茶楼或咖啡吧等,两个画舫中间的空间为花岗岩铺砖,转为品茶或集散而设。

在比较显眼的角落设计植物景石造景,景石上题字以表达不同的意境,亲水码头:东岸第二大景观节点就是亲水码头,长廊在这里成凹型,拐角处为了打破单一性而设计了亭子连接,为了不占用运河宽度,码头凹形设计,通过台阶跟长廊过度,在这里你可以登上游船,行赏运河两岸杨柳依依的美景。

园林绿化设计说明

园林绿化设计说明

园林绿化设计说明绿化项目设计说明一、设计主导思想:本次绿化设计以简洁、大方、便民为原则,旨在美化环境、体现建筑设计风格,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成为社区主景观的延续。

设计特点包括:1.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整体需求,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陶冶情操,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的设计思想。

2.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

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加气站的绿化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3.绿化景观设计围绕现代园林内涵,营造出“五境”,即“品味高雅的文化环境,严谨开放的交流环境,催人奋进的工作环境,舒适宜人的休闲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

”二、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体现人为生态。

2.“以绿为主”,最大限度提高绿视率,体现自然生态。

3.“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的根本。

五、具体设计:1.绿化带内园路及铺装场地:园路采用自由的曲线造型,由东至西贯穿整个绿化带,既组织了交通,而且可以供游人沿此路游览,道路两侧的绿化设计步移景异,处处都有新意。

2.绿化带内给排水系统:为了方便绿化养护时期对植物浇水,设计了给水系统,给水留接头,可以接自市政管网,每20米设计了一个阀门井,方便取水。

水池南侧设计了一个排水阀门井,下雨后水池内的水满的时候,打开阀门即可实现水池排水功能。

给水管道采用PPR管,排水管道采用UPVC管,埋深在本地区冬季冰冻线以下。

3.植物设计:选择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河道改造绿化工程方案范文

河道改造绿化工程方案范文

河道改造绿化工程方案范文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河道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生态功能,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使得河道变得污浊不堪,河道周围的绿地也逐渐被城市建设所占据。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我们计划进行河道改造绿化工程,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范围本次河道改造绿化工程涉及的范围为城市内部的X河流及其两岸绿化带,河流总长度约为10公里,绿化带宽度为50米。

三、项目目标1. 通过河道改造绿化工程,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2. 保护并提升河道水质,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3. 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升城市生态品质;4. 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

四、项目内容1. 河道清淤和污染治理为了改善河道水质和恢复生态环境,首先需要对河道进行清淤和污染治理工作。

清除河道中的废弃物和污染物,确保河道水质达标。

同时,对河道周围的排放废气进行监测和治理,减少对河道生态环境的污染。

2. 沿岸绿化工程在河道两岸绿化带内进行植被的修复和绿化工程,选择适宜的绿化植物,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同时,在沿岸绿化带内设置生态景观,提高城市的观赏性和环境质量。

3. 河道景观亮化工程通过对河道两岸的景观照明工程,改善夜间景观效果,提高城市的夜间环境质量。

可以采用LED灯和太阳能路灯等环保节能的照明设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4. 建立生态保护区在河道周围设立生态保护区,加强对河道周边的自然环境保护和管理,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

五、项目实施工艺1. 调查勘测:通过对河道周边环境的勘测,了解其水质、植被和生态情况,为后续工程的实施提供依据。

2. 规划设计:根据调查勘测结果,制定河道改造绿化工程方案,包括河道清淤、沿岸绿化和景观亮化等内容。

3. 建设施工:在规划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河道改造绿化工程的建设施工,包括清淤、绿化和景观亮化等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项目建设背景
村庄绿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改善城乡差别的重要途径,依据莲都区“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工作方案,由区林业局负责牵头实施村庄绿化工作,计划用五年的时间,让农村绿化水平显著提高,现结合本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区建设的要求,结合“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和兴林富民示范工程的实施,以净化,洁化,美化农村环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农村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不断改善我区农村的生态质量,提高村庄绿化的水平和档次,以促进林业发展和丽水生态市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生态优先;把改善村庄的生态环境作为首要目标,以绿为主,建设结构合理,乔灌花草配置的村庄绿化体系,鼓励和支持发展庭院林业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

(二)突出重点:把进村道路,康庄道路,村内主干道,土地整理项目的园区道路,河岸(河提),庭院作为村庄绿化的重点,
(三)科学规划:认真编制村庄绿化规划,力求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并与其他行业规划相衔接,树立和落实生态理念,体现田园风貌。

(四)分类指导。

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村庄绿化总体目标,分解年度任务,突出工作重点,精心组织落实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村庄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先易后难,先绿化后提高,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面推动,务求实效。

(五)发展与保护并重。

结合各村的特点,采用合理的绿化布局和灵活多样的绿化形式,充分利用村庄现有的绿化成果,做到发展与保护并重,改造与建设并举,在加快村庄绿化的同时,加强对村庄森林资源,古树名木等绿化成果的保护。

(六)以人为本。

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的利益,实现绿起来与富起来,美起来的有机结合,围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和绿化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义务植树意识,绿化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村庄概况
河东村为碧湖镇下辖主要行政村之一,位于莲都区碧湖镇规划区范围北部,南邻规划碧湖工业区。

村内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据统计,2007年年底,该村现有村民140户,总人口615人。

全村2007年农民年人均收入3500元。

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为养殖、种植蔬菜以及外出经商、务工等。

四、现状分析
近几年农村经济不断发展,河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是目前村庄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仍较落后现状存在诸多问题,村庄环境“脏。

乱。

差”问题突出,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存在着部分路面不整,四旁不绿,池塘水沟污染严重等现象,建设和保护缺乏科学指导性,村庄
尚未进行过整治,原有绿化缺乏,部分道路没有硬化,池塘污染严重。

古村落生态风貌越来越少,缺乏绿地亮点,村庄整体绿化景观不成系统,改善村庄生态环境,并为广大村民提供良好的休闲绿地是本规划设计方案的主要目标。

五、绿化设计
(一)绿化设计
以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为宗旨,用生态,景观,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绿化设计,形成乔灌木以及花草混交的植物群落,构成有机的村庄绿化生态体系,树种选择上既要从组织风景,丰富林相,提高景观出发,又要结合土壤特性,地质特性和气候条件等因素,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尽量选用本地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并做到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使树种的生态习性和环境条件以及景观特性相统一。

(二)植物配置
树种的选择以乡土树种和抗性强的绿化树种为宜。

绿地植被营造以灌木为底色,以乔木为绿化主体,使绿地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以花灌木为补充,增强绿地的景观效果,池岸及道路等公共区域绿化以山茶花和垂柳等为基调树种,突出主题种群,局部区块及农户房前屋后则以四季桂、红花继木球等树种为主,营造出特色鲜明的村庄绿化品相。

六、主要绿化区块
本次实施方案的绿地一共有8个区块,主要的有以下三个内容:村口绿化,道路绿化及河塘绿化。

(一)村口绿化,现状有一三角形的空地,规划在该地立村牌,四周种植毛鹃,村牌的两侧种植红枫和红花继木球,后侧种植山茶花和四季桂,背景以香樟为中心,零散地种植四季桂和红花继木球,形成村庄的特色景观。

(二)道路绿化,树种采用四季桂和红花继木球间隔种植。

(三)河塘绿化,由于村庄内河塘多,不同的河塘配置不同的树种,以垂柳为基调树种,搭配黄山栾树、紫薇、山茶花、红叶李等,使得每个河塘都有其独特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