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 《人间生活》教学课件说课稿1

合集下载

高中美术《人间生活》说课稿

高中美术《人间生活》说课稿

高中美术《人间生活》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第一课时,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这节课主要讲述《人间生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部分):教材例举了从唐代到宋代的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并分析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本节课通过对这些作品进行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真正认识理解画家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能力目标: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教学要点】重点: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难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生活。

兴趣点:画家是怎样捕捉并表现精彩的生活。

二、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神经纤维在未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如何?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以后,细胞膜内外电位如何变化?”“在神经纤维上局部电流是如何形成的?”“兴奋是如何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等一系列问题,(组织学生阅读课文。

)因为兴奋的传导对于学生是全新的知识,比较陌生。

在此,安排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先阅读课文中相关的知识,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从心理上产生较强的可接受性,便于对知识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接着再组织学生对上述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并辅以动态的多媒体课件加以说明,加深理解。

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法、练习法等相结合。

综合运用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比较式鉴赏。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5分钟)准备1、播放背景音乐《生活》。

2、出示字幕: 《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第1课时设计意图:用歌曲律动引入新课,对比感受两首歌曲不同的情绪即是欢快活泼和优美抒情从而加深对新歌《柳树姑娘》歌曲风格的整体把握和情感体验。

主讲:石门县第一中学欧文博(二)、复习导入:(2分钟)以古筝曲为背景音乐,多媒体课件(每幅6秒的速度)展示关于宗教方面的美术作品。

高中美术《人间生活》说课稿

高中美术《人间生活》说课稿

高中美术《人间生活》说课稿第一篇:高中美术《人间生活》说课稿高中美术《人间生活》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第一课时,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1.教材分析这节课主要讲述《人间生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部分):教材列举了从唐代到宋代的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并分析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本节课通过对这些作品进行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真正认识理解画家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能力目标: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2)教学要点重点: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难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生活。

兴趣点:画家是怎样捕捉并表现精彩的生活。

2.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法、练习法等相结合。

综合运用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比较式鉴赏。

3.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5分钟)①播放背景音乐《生活》②出示字幕:《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第1课时(2)复习导入(2分钟)以古筝曲为背景音乐,多媒体课件(每幅6秒的速度)展示关于宗教方面的美术作品。

并同步讲述: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宗教和政治因素的不断减弱,艺术家们开始把世俗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

他们的灵感主要来自于现实社会中真实的生活场景,即描绘人间生活。

板书课题:人间生活(第1课时)(3)新课讲授,创设情景(28分钟)①播放影视片段《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局部(3分钟)(以启发式、谈话式)(3-4学生回答)。

看视频思考以下问题: 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在你印象中这个朝代的社会状态是怎样的?学生思考回答:唐朝;比较暴露、领口低、颜色很鲜艳;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思想开放。

《人间生活》(中国古代绘画部分)说课

《人间生活》(中国古代绘画部分)说课

人间生活
01 说教材 02 说教学目标 03 说重难点 04 说学情 05 说教(学)法 06 说教学过程 07 说教学预期
预设目标
目标达成度
1、了解唐、五代有代表性的人 物画作品
能达到100%
2、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 表现世俗生活的
95%以上
3、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 90%以上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人间生活
01 说教材 02 说教学目 03 标说重难点 04 说学情 05 说教(学)法 06 说教学过程 07 说目标达成度
人间生活
01 说教材 02 说教学目标 03 说教度
人间生活
01 说教材 02 说教学目 03 标说重难点 04 说学情 05 说教(学)法 06 说教学过程 07 说目标达成度
教学过程
导入
授新
小结
初感知
深理解
提升华
授新
01 初感知 02 深理解 03 提升华
自主探究一: 比较鉴赏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探究美术作品中的人间生活。
画家将目光转向 世俗的人间生活
授新
01 初感知 02 深理解 03 提升华
自主探究一:
鉴赏《捣练图》,再现 唐朝宫女的劳动生活
授新
01 初感知 02 深理解 03 提升华
直观演示法 谈话法
比较鉴赏法 讨论探究法 小组合作法
人间生活
01 说教材 02 说教学目标 03 说教学重难点 04 说学情 05 说教(学)法 06 说教学过程 07 说目标达成度
人间生活
01 说教材 02 说教学目 03 标说重难点 04 说学情 05 说教(学)法 06 说教学过程 07 说目标达成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高中美术《人间生活》教学说幻灯片PPT

高中美术《人间生活》教学说幻灯片PPT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分析:
• 1、运用启发式、问答式教学,谈话法、讨 论法、练习法等相结合。
• 2、综合运用感悟式、形式、社会学式和比 较式鉴赏美术作品。
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准备:
• 教具:多媒体播放工具、照相机、小卡片。 学具:教材、笔记本(或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 《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
国别 利

主体 温馨坚毅的 形象 圣母子。
温顺朴对男女。
裸体女人。
环境 道具
无际的旷野。 普通的厨房。 空旷的马路。
十字架。
陶罐、牛奶 等。
马,小爱神。
优雅的山道。
箭壶、猎物 等。
时代 背景
16世纪
文艺复兴时 期
17世纪
现实主义美 术
17世纪 巴洛克艺术
18世纪 罗可可艺术
• 教师活动: • 1、出示作品达·芬奇的《最后
的晚餐》 。 • 2、提问: • (1)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内容? • (2)作品表达了什么主题? • (3)作品有哪些特点? • 3、依次出示:用椭圆圈把12
个门徒分成4组;十二门徒; “宗教人物形象世俗化”; “变化统一”;透视线;“焦 点透视”。 • 4、分析作品。
富士山
渔船
人与自然的抗争
《神奈川冲 浪图》葛饰 北斋 日本
这是日本19世纪的作品,像这些反映市井生活的并 以版画形式出现的绘画,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日本 “浮世绘”。日本美术在明治维新之前曾受到中国 文化的影响,之后又受欧美文化的影响。
学生活动: 1、认识作品,了解“浮世绘”。
教学过程:
三、分析作品 启发鉴赏 3分钟
彼得 约翰 犹大
多马 老雅各 腓力
马太 达太 西门

人间生活教案说课

人间生活教案说课

人间生活教案说课第一篇:人间生活教案&说课《人间生活》(外国部分 /作品欣赏/)【说】教学目标了解西方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其后期的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教学重点1、了解文艺复兴时期国外绘画风格、创作思想的变化;(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美术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应当对这一时期的主流艺术家及其作品有一定的了解)2、人间生活题材对艺术创作的影响;(让学生明白艺术家的创作是不能脱离生活的它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教学难点如何在短时间内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主流绘画及后来的演变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PPT 内容结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回顾和引入部分回顾中国画中的生活并与西方绘画进行对比第二部分为赏析部分赏析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和《岩间圣母》三幅作品简析《维吉·勒·布兰夫人和她的女儿》第三部分为欣赏和互动部分通过对维米尔作品的赏析分析文艺复兴时期和之后作品的区别并与学生进行创作设想的互动第四部分为延伸欣赏部分欣赏布歇和列宾部分作品做为知识的扩充最后小结和课后作业教学过程一、回顾和导入回顾上节的中国画中《韩熙载夜宴图》《捣练图》和《清明上河图》中的生活然后给出《圣母子》与《》设问:让学生对比中西方绘画作品中描述的场景有何不同(画面中人物形象的设计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和更早之前的绘画中的人物形象比较生动了许多,更加贴近生活,但仍然有很强烈的宗教性质。

)二、1、赏析《最后的晚餐》同学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形态、神态、场景等。

然后教师给出具体分析(作品中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所呈现出的造型、表情和神态以及画面通过构图透视等结构方式所要阐述的内在含义:画面利用透视原理,使观众感觉房间随画面作了自然延伸。

为了构图使图做得比正常就餐的距离更近,并且分成四组,在耶稣周围形成波浪状的层次。

越靠近耶稣的门徒越显得激动。

耶稣坐在正中间,他摊开双手镇定自若,和周围紧张的门徒形成鲜明的对比。

耶稣背后的门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头上仿佛一道光环。

《人间生活》教学课件1

《人间生活》教学课件1
2)这些宫女是为了获得劳动报酬而做的吗?她 们手中的活是有人急等着穿吗?
3)我们中学生空暇时间会做什么呢? 网吧游戏?还是帮助家人做做家务?还是…
唐代贵族仕女生活 仕女有什么形 象特点??
体态丰满,衣着艳丽、 宽松,梳髻、簪花
思考讨论
(1)这两幅画能告诉我们什么? a.当时人们的服饰和着装?
发髻高耸、高腰长裙、宽松飘逸、色泽艳丽
第四课 人间生活
小结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看到画家高超的技艺和对生 活细节的细心观察与捕捉,体现了中国画的形神兼备 的最高境界。
我们对此类作品一方面要研究画面中出现的形象, 另一方面要研究它产生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生活 方式。
金明池争标图 ( 北宋)
磁州窑瓷枕孩儿蹴鞠 (北宋)
活动建议一:根据这两幅图, 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结合本课想象北宋百姓的日常 生活(集市、娱乐、体育等) 状况,简要表述。
画面表现的是什么场景? 再用杵捣,才能变得柔仕女生活
妇女头的朝向各不相同
传神的挽袖动态
捣练
唐代贵族仕女生活
理丝 缝合
理丝缝合
唐代贵族仕女生活
微微着力的后仰
专注的神态
好奇的神态
熨烫
因怕热而回头的动作
1)画家是专门画宫女的,后宫佳丽三千,为什 么偏偏选择捣练中的这几位妇女?
当宗教因素逐渐削弱,大多数人的热情和 生活不再围绕宗教信仰展开,美术家便有 了新的任务:描绘人间生活。
人间生活
从什么时候开始, 美术不再蒙上神圣 的色彩,而是转向 描绘人间生活本身 了?
东汉画像砖上有很多生活劳动的场面
它不是为生人而创作 的,而是作为墓室的 墙面装饰,用来炫耀 墓主人身份的建筑装
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我们发现:

高中美术 《人间生活》教学课件说课稿1 精品共31页

高中美术 《人间生活》教学课件说课稿1 精品共31页

谢谢!
31Biblioteka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高中美术 《人间生活》教学课件说课稿 1 精品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高中美术 《人间生活》教学课件说课稿1

高中美术 《人间生活》教学课件说课稿1
一名学生简要回答。
合作交流,解决难点。
教学过程:
八、阶段小结 合作探究 9分钟
• 教师活动: • 8、按表格横向比
照,逐一出示准确 答案并进行综合讲 解。
目的: 阶段小结,突破难点。
作品 《阿尔巴圣 母》
《厨妇》
《强劫留西帕 《狄安娜出
斯的女儿》
浴》
作者 拉斐尔 意大 国别 利
维米尔 荷兰 鲁本斯 佛兰德 布歇 法国 斯
• (2)作品表达了什么主题? • (适当时候可以提示:人与 自然、日本国土所处的位 置。)
• 4、小结。
• 5、板书:“日本浮世绘”


目的: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 及日本民族的忧患意识。
浪涛
富士山
渔船
人与自然的抗争
《神奈川冲 浪图》葛饰 北斋 日本
这是日本19世纪的作品,像这些反映市井生活的并 以版画形式出现的绘画,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日本 “浮世绘”。日本美术在明治维新之前曾受到中国 文化的影响,之后又受欧美文化的影响。
《养鸡女》宋
• 4、板书课题:“人间生 活”——国外美术作品鉴赏
• 学生活动: • 1、思考,回答。
目的:
巩固旧知,导出新知。
教学过程:
三、分析作品 启发鉴赏 3分钟
• 教师活动:
• 1、导语:首先我们来看一看 我们的邻国日本的美术作品。
• 2、出示作品《神奈川冲浪图》
• 3、提问:
• (1)这件作品中描绘了哪些 内容?
• 教学重难点: • 1、重点:欧洲文艺复兴到18世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
以及作品所体现的审美特征、社会观念和历史文献价值。 • 2、难点:欧洲中世纪以来绘画风格、创作观念的演变;解决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 课时“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第2课时“国 课时 外美术的世俗化” 外美术的世俗化”教学设计
说 课 稿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 教材内容:本课内容是当艺术家开始关注生活的时候美术创作 教材内容: 发生的变化。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为中国隋唐到宋代比较有 代表性的人物画及所体现的社会观念;第二课时为欧洲文艺复 兴到18世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以及它们所体现的社会 观念。日本浮世绘的审美特征。这里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 念的演变;了解有代表性的日本浮世绘作品。理解美术创作与 社会的关系,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的。 • 2、能力目标:灵活运用美术鉴赏的各种方式鉴赏美术作品。能 够从尝试体验中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途径。 • 3、情感目标:弘扬民族精神,倡导“以人为本,与人为善”,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学生进行道德理想教育。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 1、重点:欧洲文艺复兴到18世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 以及作品所体现的审美特征、社会观念和历史文献价值。 • 2、难点:欧洲中世纪以来绘画风格、创作观念的演变;解决从 “尝试体验”中发现的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四、分析作品 启发鉴赏 3分钟 分钟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意大 最后的晚餐》 芬奇 取材于《新约全书》 利 壁画 取材于《新约全书》 焦点透视 变化统一
达 · 芬奇 视频
•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 • 1、设问:达·芬奇是非 常著名的艺术家,文艺 复兴三杰之一。你了解 他的其他方面的成就吗? 想知道吗? • 2、导入:让我们一起 走进他的世界。 • 3、播放视频《达·芬 奇》。
《创始纪》米开朗基罗 创始纪》
• • • •
米开朗基罗 西斯廷教堂 天顶画创世纪》 《天顶画创世纪》 末日审判》 《末日审判 视频
目的。 目的。了解作品的创作历程, 感受艺术家的人格魅力。
• • •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了解作品。 视频欣赏:《末日审判》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五、重点赏析 德育渗透 6分钟 重点赏析 分钟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意大 最后的晚餐》 芬奇 取材于《新约全书》 利 壁画 取材于《新约全书》 焦点透视 变化统一
巴多罗米奥 安德烈 小雅各
彼得 约翰 犹大
多马 老雅各 腓力
马太 达太 西门
宗教人物形象世俗化

目的: 目的:了解作品独特的形式语 言,感受宗教人物形象世俗化特 点。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思考交流后,指名回答或抢答。 了解作品中变化统一、焦点透视、宗教人物形 象世俗化的特点。
目的: 目的: 细心观察,梳理教材。 •
《厨妇》
《强劫留西帕斯 的女儿》
《狄安娜出浴》
1、学生根据卡片内容结合教材中的有关文 字,用比较式鉴赏法分析作品,完成表格。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八、合作探究 突破难点 9分钟 分钟
作品 作者国别 主体形象
《阿尔巴圣母》 《厨妇》
《强劫留西帕斯 的女儿》
《狄安娜出浴》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八、合作探究 比较式鉴赏 9分钟 分钟
结合教材用比较式鉴赏法分析作品,并用铅笔填写下表。
•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 • 1、出示《阿尔巴圣母》 作品 《阿尔巴圣母》 《厨妇》、《强劫留西 作者国别 帕斯的女儿》、《狄安 主体形象 娜出浴》四幅作品。 环境 道具 • 2、将预先准备的小卡 时代 片发给每个学生。 背景 • 3、提示:在2分钟内完 主要特征 成作者国别、环境道具、 主题作用 时代背景等内容的填写。 时代背景一栏,可填写 •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什么世纪、什么画派。
• 本课内容繁多,跨度大,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 势才能达到预定目标:如情景营造,图片显示焦 点透视,视频欣赏,作品欣赏,图表归纳人物画 的历史背景、表现主题、艺术形式等方面。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分析:
• 1、运用启发式、问答式教学,谈话法、讨 论法、练习法等相结合。 • 2、综合运用感悟式、形式、社会学式和比 较式鉴赏美术作品。
• •
•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 1、认识作品,了解“浮世绘”。
目的: 目的: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 及日本民族的忧患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三、分析作品 启发鉴赏 3分钟 分钟
• • • • • • •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 1、出示作品达·芬奇的《最后 芬奇的《 达 芬奇的 的晚餐》 的晚餐》 。 2、提问: (1)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内容? (2)作品表达了什么主题? (3)作品有哪些特点? 3、依次出示:用椭圆圈把12 个门徒分成4组;十二门徒; “宗教人物形象世俗化”; “变化统一”;透视线;“焦 点透视”。 4、分析作品。 • • •
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准备:
• 教具:多媒体播放工具、照相机、小卡片。 学具:教材、笔记本(或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分钟。 一、组织准备 创设情景 2分钟。 分钟
•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 • 1、出示课题。 • 2、播放动画视频和 背景音乐。(林志 炫《蒙娜丽莎的眼 泪》) • 3、将学生分组就坐。
目的: 目的:提高审美素养,理解美 术与社会的关系。
这两幅杰作所展现 的人文主义思想具 体表现在哪些细节 上?
这两幅作品都借助宗教题材,从人物的表情、动作、姿态,以及道 具的表现,环境的营造等方面充分展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如《最后 的晚餐》中的钱袋,《末日审判》中的天堂之柱、十字架、地狱之 河等。
•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 1、思考交流,指名回答。 • 2、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养鸡女》宋 养鸡女》
• •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1、思考,回答。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三、分析作品 启发鉴赏 3分钟 分钟 • • • • • •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 1、导语:首先我们来看一看 我们的邻国日本的美术作品。 2、出示作品《神奈川冲浪图》 作品《 作品 神奈川冲浪图》 3、提问: (1)这件作品中描绘了哪些 内容? • (2)作品表达了什么主题? (适当时候可以提示:人与 自然、日本国土所处的位 置。) 4、小结。 5、板书:“日本浮世绘” 浪涛 人与自然的抗争 富士山
目的: 目的: 熟悉教材,主动参与。
《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 活”
主讲:石门一中李子章
•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 准备学具,预习教材。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分钟) 二、温故知新 复习导入 (2分钟) 分钟
• • • • • • •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 1、出示作品,复习上节课内 容。 2、提问: ①隋唐开始出现了哪些反映 人间生活的作品形式? ②从作品《养鸡女》中可以 看出宗教美术在我国的发展 呈现什么趋势? 3、导入:那么,国外的情况 怎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 受一下国外美术作品。 4、板书课题:“人间生 活”——国外美术作品鉴赏 目的: 目的: 巩固旧知,导出新知。
目的: 目的: 了解达.芬奇,激发求知欲。
巴多罗米奥 安德烈 小雅各
彼得 约翰 犹大
多马 老雅各 腓力
马太 达生活动: 学生活动: 1、了解:达·芬奇所绘制的人体比 例图、解剖图及其它科技成就。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五、分析作品 启发鉴赏 6分钟 分析作品 启发鉴赏 分钟 • • • • • •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 1、导入: 我们再了解一下文艺复兴三 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 2、出示:天顶画《创始 纪》。 3、介绍作品。 天顶画《创始纪》以《圣经》 为题材,共有9幅主体画, 340多个人物,560多平方 米。这些画都采用“湿壁画” 画上去的。 • •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1、初步了解。
耶稣 无翼天使
•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 • 9、提问:米开朗基 罗的这幅作品中所 表现的人物形象有 什么特点?(板书: 借助宗教歌颂人体 之美,人的伟大。) • 10、小结。
目的: 目的:了解作品中对不同人物 形象的刻画,理解人文主义思想 的现实意义。
圣母 夏娃
安德烈
巴多罗买 亚当 天使 幽灵 朱诺斯
目的:分析作品中对不同人物形 目的 象的刻画,理解人文主义思想的 现实意义。
• •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交流后指名回答。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合作鉴赏 分钟 七、反馈练习 合作鉴赏 3分钟
思考与交流: 思考与交流:
•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 • 1、比较作品《最后的 晚餐》和《末日审判》。 • 2、小结并提问:这两 幅杰作分别通过表达对 人生的看法和表现人的 伟大来展现自己的人文 主义思想。请同学们思 考并交流:它们具体表 现在哪些细节上? • 3、小结。
《创始纪》米开朗基罗 创始纪》
目的: 目的 了解不同人物形象的特 点,理解人文主义思想的现实意 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五、播放视频 情感体验 6分钟 分钟 • •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 3、介绍背景:在西斯庭教堂 天顶画《创始纪》完成20多 年后,米开朗基罗在教皇的 要求下,又在西斯庭教堂祭 坛后面的大墙上绘制了《末 日审判》。 4、出示作品《末日审判》。 5、设问:你知道这幅作品描 绘的是什么内容? 6、导语: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西斯庭教堂,去了解作品的 创作历程。 7、播放视频“(3分钟)。
渔船
《神奈川冲 浪图》 浪图》葛饰 北斋 日本
这是日本19世纪的作品,像这些反映市井生活的并 这是日本 世纪的作品, 世纪的作品 以版画形式出现的绘画, 以版画形式出现的绘画,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日本 浮世绘” “浮世绘”。日本美术在明治维新之前曾受到中国 文化的影响,之后又受欧美文化的影响。 文化的影响,之后又受欧美文化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