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曼老师讲解的《易经》文字笔记
《易经》第一章

(二)归藏易
杜子春(东汉经学家)云:归藏黄帝。黄帝之名由黄 土而起,生于轩辕之野,即今河南新郑县。黄帝又 称轩辕氏或有熊氏,以土德王。黄帝利用八卦原理, 发明衣裳、舟车、弓矢、杵臼、指南针,并创造甲 子、津吕、算数、文字、书契。中华文化因而归藏 与土,以坤象为地,为土,为用,亦即万物之本体, 故曰归藏易。
佛学,天道、地道 的演化,直接间接,无形有形,都影响着人道的精 神、思想、修养、学问、事业、家庭、婚姻、寿夭、 得失、成败。是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的。换言之, 天道、地道、人道,在生生不息、周而复始之下, 随时随地都在变化。不过天理无或有,大道本自然。
学易的目的
一、象——卦象
天地万有,生而有象,象之构成,必先有形。古人 设卦,即在推演万有之现象,山川河流,日月星辰, 风云雷雨,火炎水湿,鸟飞兽走,男女居室,各有 其象,是故古人仰观俯察,远取近譬,一画开天, 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在易例 而言,有大象、本象、广象、逸象、补象、参象、 五行象、意象、畸象、内外象。以现代语释之,即 利用千变万化之卦象符号逻辑,以征象并推演事事 物物之变化、发展、得失、成败、吉凶、祸福,以 求即物穷理、人定胜天之境界。
第五节 易经的重点—易以道阴阳
宇宙万有,源于气化,易为高深致远,探本求源, 故从气化着眼,其所作之卦爻,无非都是气化的指 标。太史公曰:“易以道阴阳也。”因为阴阳可以 概括整个宇宙两大类型的气化。阳,是指的阳气化, 而为“轻清之气上浮于天”,以成万有之“能”。 阴,是指的阴气化,而为“重浊之气下坠于地”, 以成万有之“质”。阳之所以成能,由于阳的性质 是挥发的、向外的、进展的,亦即天道左旋。阴之 所以成质,由于阴的性质是凝聚的、向内的、收敛 的,即地道右旋。
叶曼 发愿越大力量就越大

东方 养生 1 47
大讲堂
五 行—— 金木 水火 土。 五行相 克相 生 ,
金 克木 ,木 克土 ,土克水 ,水 克火 ,火 克金。金生水 , 水生木 , 木生火 , 火生 土 , 土生金 ; 汉朝的时候对这 五行非 常注意 , 把 金木水火土对应到 五脏 ,心脏 脾肺 肾 ;
I大讲堂 】 【 l
叶 曼 发 愿 越 大 力量 就 越 大
“
一
命 二 运 三风 水 ,四积 阴德 五读 书” 是 中 国传 统
中流传很 久 的说法 ,此 次演 讲 中叶曼 先生详 细解 答 了 这 句 话 。 她 认 为 ,命 是 天 定 ,运 可 以 改 变 ,风 水 是不 违 背 自然 运用 之妙 ,这 些都是 外 部的 力量 ,人
支” 天干 : 、 、 、 、 、 、 、 、 。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在这 种情 形 下 ,没 有 考 取 以前 ,很 壬 、 , 癸 十个 。 地支 : 、 、 、 、 、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可怜。要 先参加 本 乡乡试 ,考 完 以后 , 午 、未 、 申 、酉 、戍 、亥 ,十 二 个 。 天 假设是第一名 ,就称为会元 。然后可 以 干跟 地支合起来 ,头一个就是 甲子 ,第 参加省试 ,考中就称 为解元 :成为解元 二个 乙丑 ,依次下去 。所 以到第 二个甲
晚上也不肯浪 费时光 , 就等他一举 成名。 我们 认为天是永远可 以干涉我们的 ,有
怎 么 成 名 呢 ? 考 试 。 考 试 制 度 是 中 国文 时候 也干扰 我们 ,所 以叫 “ 天干 ” 。而
化里头一个独一的方法 ,无论什么阶层 地很 好 ,地永远支援我们 ,所以叫 “ 地
都可以考取功名 。
叶曼老师讲解的《易经》文字笔记

叶曼老师讲解的《易经》文字笔记《易经》文字笔记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是一部关于变化和运动的书籍。
它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组合来解释世界万物的变化规律,深受古代学者和哲学家的研究和推崇。
在叶曼老师的讲解下,我深入学习了《易经》的精髓,并整理了以下的文字笔记,希望能够通过这些笔记传递出易经的智慧和哲理。
第一章:易经的起源与发展《易经》是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自然界变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探究的结果。
它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卜辞和卜筮术,并在后来的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充实,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易经》。
《易经》主要包括了两个基本元素,即“卦”和“爻”。
其中,卦是由阴阳两个基本元素组成的,而爻则是由三个阴阳元素组成的。
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组合排列,我们可以推演出种种事物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易经的基本理论1. 阴阳观念阴阳是《易经》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它代表了宇宙中的两个相对且互补的力量。
阴具有质地柔弱、消极、冷静的特性,而阳则具有质地坚硬、积极、热情的特性。
阴阳二者在世界上的各个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八卦的解析八卦是易经独特的符号系统,它包括了乾、坤、震、巽、离、坎、艮、兑八个卦。
每个卦都有自己独特的象征意义和变化规律,通过八卦的组合排列,可以推测事物的变化趋势和发展方向。
3. 六十四卦的解读六十四卦是由两个三爻和一个四爻组成的,它们是《易经》中的核心内容。
每一卦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和象征意义,通过对六十四卦的解读,我们可以获得洞察力和思考问题的智慧。
第三章:易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易经不仅仅是一种古代的哲学理论,它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经营管理根据易经的理论,我们可以运用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原理来分析市场趋势和竞争态势,从而做出更为准确的经营决策。
同时,易经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员工的心理和行为,从而提高管理效能。
2. 人际关系易经的思想包括了和谐共处和相互依存的观念,通过运用易经的智慧,我们可以更加理解他人,改善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的团队合作。
《易经》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易经》读书笔记(精选多篇)说卦传:天地定位。
山泽通气。
雷风相薄。
水火不相射。
八卦相错。
说卦传:帝出乎震。
齐乎巽。
相见乎离。
致役乎坤。
说言乎兑。
战乎乾。
劳乎坎。
成言乎艮。
每个卦都有三画,我们称为三画卦,卦中的画叫爻。
为什么叫爻?爻者,交也。
为什么爻就是交?这是说明卦在告诉我们,宇宙间万事万物,时时都在交流,不停地发生关系,引起变化,所以叫作爻。
有人讲易经的科学,问老祖宗画卦是怎样来的?答案是观察来的,是依据科学来的。
但是依我的看法,它不像是我们这一个时期的人类文化,而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的人类文化,发到达最高点,把科学的无数法那么,归纳又归纳,最后归纳到八个简单的符号--八卦,留下来这么一点东西,而被我们的老祖宗发现了拿来用。
我想我们的老祖宗,说不定还不会有那么高的智慧,到达能够创造出来易经的程度。
易经的法那么随便用在哪里都通的,…化学…物理…都通…所以易经的法那么,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先天八卦图的数字排法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这八个数字如果连接起来,它的顺序方向是一条线自正南乾起走向东南兑,而东方离,而最后至东北震,这是顺。
另一条线,是起自西南的巽卦,而走向西方的坎,而西北的艮,终于正北的坤,这是逆。
九在中央。
这个先天八卦的数要背诵得滚瓜烂熟。
后天八卦的卦,还是乾坤离坎震艮巽兑八个卦,可是图案上摆的位置完全不同了。
假设学易经学到需要在某一方面应用,而且用得有功效,就要特别研究后天八卦了。
先天八卦等于是说明宇宙形成的那个大现象,后天八卦是说明宇宙以内的变化和运用的法那么。
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寄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巽离坤震兑艮坎乾从这个图的位置上看,但凡相对的两个卦加起来,都得十的和数,如果连中心的五亦计进去,那么无论任何一行,横的,直的,斜的三格和都是十五,而两卦相加都合而为十。
所以,印度人,乃至天主教徒,行礼都是两掌合起,就是合十。
监本易经学易经,其中的注解,有的是不对的,不能看的,尤其宋朝朱熹注的易经。
(完整)《易经》原文及解释

(完整)《易经》原文及解释第一讲乾卦乾卦象征天,天的四种本质特征是:元、亨、利、贞。
1、天之阳气是始生万物的本原,称为"元"。
2、天能使万物流布成形,无不亨通,为"亨"。
3、天能使万物和谐,各得其利,称为"利"4、天能使万物,正固持久地存在,称为"贞"。
总之,天之阳气是万物资生之本,又制约,主宰着整个世界。
天有开创万物并使之亨通,正固的"功德",元、亨、利、贞被称为乾之"四德"。
《彖》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译:天的运行刚劲强健,君子因此不停息地发愤图强。
乾卦六爻的爻辞初九,潜龙勿用。
意译:龙潜在水中,暂时不能发挥作用。
《彖》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意译:初期阶段,应暂行潜藏。
乾卦的卦辞以天为象征,六爻的爻辞以龙为象征。
龙是善变之物,能够潜水,行地,飞天,海陆空三栖,取龙为象,可以达到假象喻意,以明变化的目的。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意译:龙出现在田间,有利于大德大才之人出现。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乾乾:健行不息。
若:语助词。
厉:危险。
意译:君子整天勤奋不息,甚至夜间时时警惕,虽然面临危险也无祸害。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意译:相机而动,跃起上进,无咎害。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意译:飞龙上天,有利大德大才之人出现。
九五在所有卦里都是最吉之爻,此爻为"君位"。
皇帝通称"九五之尊",就是这么来的。
乾卦九五,刚健中正,纯粹而精,最为可贵。
上九,亢龙有悔。
意译:龙高飞到了极点,必有过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意译:出现一群龙,都不以首领自居,吉祥。
常用占断用语1、亨:通达,顺利。
2、利:有利,适宜。
3、吝:遗憾,麻烦,艰难。
4、厉:危险。
5、悔:忧虑,困厄。
6、咎:过错。
第二讲坤卦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
易经你我他--人生64个怎么办(56-60)

易经你我他--人生64个怎么办(56-60)56 当你不安定的时候怎么办?心安即是家。
如果你感到不安定的话,多半是因为心也是不安的。
不安,来源于穷困。
但也有不安来源于盛大。
《易经》说,过度盛大,容易迷失,盛极必衰,又流离颠沛。
今日之贪官,多数因盛大而不安。
最初的不安,是为了生活,到处颠沛流离。
后来的不安,是生活富足了,有目的地去颠沛流离,那叫旅游。
是现在人的潇洒。
不安定怎么办?《易经》认为的不安定,是经常交换场所,多半因为失业,犯罪逃亡,或者不得志。
《易经》有精彩的比喻,山上烧火,火势蔓延,不停地往前燃烧,像旅行的人。
“序卦传”说:“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
”盛大到了极点,必然又会失去安定。
生活不安定,思想不安定,周围就缺少关照的人,心里一定很悲戚。
这个时候,情绪容易激动。
千万要坚守正道,小心行事。
如果行为不安定了,那就要有一个固定的住所,把身先安定,然后安定心灵。
如果心灵不安定了,那就要出游,要在山水间求得心灵的安定。
人穷志短,是千百年来描绘穷途末路之人的窘态。
人在不安定的时候,千万不要琐碎小器;如果斤斤计较于小事,必有灾难。
忠实可靠,谦虚对人,这样反而能反危为安.《易经》里有两个例子,告诫人们:在不安定的旅途中,如果你稍有傲慢,童仆可能逃走,投宿的旅馆也可能被别人一把火烧了。
你不是走投无路了嘛。
如果你旅途中有足够的资费,不必求助于别人。
但你还是一个颠沛的人,人家可以乘你不安定之机,用重金收买你。
孟子在齐国,国王就以爵禄万钟,劝他留下,又赠给他黄金百镒。
但孟子都不接受。
不安定的时候,你千万不要丢失了“牛”。
柔顺,不声不响地干活,是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品德。
你是老虎,也要装成一只猫。
要听话,要勤抓老鼠,还要永不翻案。
澳地利诗人莱瑙说过一个关于三个吉普赛人的故事:他们三人正在沙漠中间一个荒凉的地方。
第一个吉普赛人手拿提琴,悠然自得,自拉自唱一首热情的歌曲,夕阳就映照在他坚毅的脸上;第二个吉普赛人嘴里衔着烟斗,望着袅袅的烟雾,还是那样的快乐,好像世界上没有什么让他忧愁的;第三个吉普赛却愉快地睡着了,他的提琴就丢在草丛中,风儿掠过他的琴弦,也掠过他的心房......人在艰难的不安定之中,还能奢望什么呢?渴望的是,尽快穿越。
易经笔记

易经是一种什么样的学问:易经是天人合一的学问,促使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是大家追求趋吉避凶的学问,使我们明白事非,做好正确的选择。
也是一门以德为本的学问,道德修养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也是一门永续经营的学问,宇宙人生都应该生生不息,继旧开新。
人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万物之灵,一是万物之贼,前者能够研究天道,探索宇宙自然的道理,把它应用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换句话说,具有天地万物合一的天人合一观念,使人尊敬如神。
后者仍存有“人同兽争”的旧观念,只知道以科技代替人力,来战胜其他动物,导致环境破坏特种大量消失,当然是万物之贼。
易传告诉我们,自然界的变化,并不是由于某种超然的或外在的动因所造成,它的变化,是由于宇宙的原动力,也就是阴和阳的互动,交感,可以说是天人互动,交感的结果。
我们在“天定胜人”和“人定胜天”的合一中,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合理定位。
在敬天,顺天,事天的大原则下,发挥人类的潜力,谋求天下太平。
天,西周以前,天就是上帝。
孔子以后,天代表自然界。
天的功能,在运行与生长。
自然的道理,称之为天道。
人最好要知天命。
人,万物这灵,中人以上。
万物之一,中人。
万物之贼,中人以下。
易经的“易”字,一方面有“变易”的意思,而另一方面,也有“不易”的需求。
凡是盲目求新,一味地求变,便是只看到了“变易”,却严重的忽略了“不易”不易是常则,这种变中之常,是超越时空的,无所谓新旧。
易经的“经”字,便是不变的道理,必段经常当做遵守的法则。
我们最好明白:生活方式可以变,而生活的法则不能变。
这种持经达变的精神,有所变有所不变,才是值得长期保持的“应变”(意思是应该变,才变。
不应该变的不能变。
)以找出精确的定位。
定位之后,又会产生很多的变数,造成很大的干扰。
必需再度定位,才能合理。
易经提示很多有关反复、往来、周流、进退、盈虚消长、穷通变化的观念,告诉我们未来的第一特性,是不断的变化。
主要是由于自然界中的事物,本来就拥有前面所说的阴阳两种原动力,持续互动、交感,所以变化无穷。
叶曼老师讲《易经》:道家、佛家没有一个人说瞎话,都可以修成

叶曼老师讲《易经》:道家、佛家没有一个人说瞎话,都可以
修成
精气逆着的是形成的“丹”。
丹有“外丹”和“内丹”之说。
我们修的是练出“内丹”。
炼精成为炁,炼炁成为神、炼神还虚,等你真正做到“一念不生”的时候,生理一定会起变化。
我(叶曼)自己不知道,但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无论道家、无论佛家,没有一个人说瞎话,都可以修成;许多事情自己没经验过或拿不出证据来或修不出来就不要说他们(道家、佛家)是“胡说八道”,(道家、佛家所说的那些)都是真事。
要学庄子,“存疑”可也。
”
科学越发展,越能证明中国古典文化的传说都是真实的。
钱学森说:21世纪是生理科学的时代。
中国有一个研究特异功能的小组,张宝胜啊,已废掉了,因为“经常显露神通”啊,严新也很可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曼老师讲解的《易经》文字笔记原文地址:叶曼老师讲解的《易经》文字笔记(1)作者:明空无二本博文内容随学习进度会随时更新,如果内容没有听或没有来得及记录、或没有值得记录的内容,内容就不反映在博文中。
本博所有原创博文均可自由转载,因涉及佛法见地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
01a:人的细胞横向切开在显微镜下看都是“太极图”模样。
03a:(1)《易经》中有道(形而上)、象、数。
从伏羲到孔子经历了3500年。
(2)“错综复杂”四字出之《易经》。
(3)没有孔子的《十翼》,《易经》应用就上升不到“道”的层面。
(4)《易经》乃《十三经》之首。
(5)《系辞》不是孔子做的。
(6)离了“象”就没有《易经》。
(7)山上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言语伤人比用器械伤人更可怕和让人难受。
03b(1)神无方,易无体,唯在变。
(2)六爻中上两爻表天,下两爻表地,中间两爻表人。
俗语“不三不四”,就是骂你“不是人”。
(3)六爻关键是时间、位置,最关键是“情”,通“情”达“变”,不但要通法、还要通“情”。
04a 易之“数”(1)姓,女人生也。
母系社会遗风。
“夫妻制”由周文王制定。
(2)《连山》以艮卦为首,《归藏》以坤卦为首,老子赞叹《归藏》。
(3)刚强的人易死。
(4)叶曼老师大概在2000年前讲的《易经》。
(5)《周易》以乾卦为首。
周朝创建了800多个封建国家,即“封建制度”。
(6)卦中,“一阳(爻)为阳卦,两阳(爻)为阴卦”。
离卦就为阴,坎卦是阳。
阴甚至不能在阳之上,只能“承接”阳,所以阴以“柔顺”为主。
(7)盛世少算命,易经和干支配合起来是在东汉末年的战乱年代。
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才算命。
(8)十传、河图、洛书都不是孔子做的,后来的考证都有证据。
04b(1)孔子和老子都是从《易经》中出来的。
(2)圣人以“神道”设教。
教化也。
趋吉避凶也,自己变化也。
真正的“神道设教”是有个上帝、大梵天等的。
(3)卦者,挂也。
(4)伏羲、周文王、孔子是三位对《易经》创立和发展的圣人。
(5)商朝还重鬼神,到孔子则是“敬而远之”。
(6)真正的政治家只有孙中山,现在的多为“政客”。
“三民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共产主义。
(7)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重视的的“人道”,“乱世”才谈鬼神。
(8)周朝之后认为,神是按照人的思想演绎而来。
(9)治人道为第一,治神为第二位。
(10)身、心同体,心、物一元。
(11)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不愧天地,不用拜神。
(12)佛言,“一切唯心造”。
就是神无方,易无体,“阴阳不测之为神”。
神乎明之,靠乎其人。
(13)左腿有病治右腿,右脑有病治左脑。
(14)不但人体是个“小宇宙”,一个地方都是“小宇宙”。
(15)身体得病,原因是个是“过”,一个是“不及”。
易经的观念是整体平衡,中和,怕“过”,怕“不及”也。
(16)打坐就是“水火既济”的过程,即坎水是肾、在上面,从上腭落下,离火是心、在下腹部开始上升。
05a(1)好的中医必须懂中医。
(2)孔子生在公元前551年,身高1.92米,力气非常大,文质彬彬,极其谦虚。
公元前551~600年的50年间,世界最聪明的人老子、孔子、释迦牟尼、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都出生这个年间。
(3)孔子的父亲在70岁时才遇到17岁的孔子母亲,“野合”而生出孔子来。
父亲的大太太有一个儿子,但是瘸子,他故名“孔老二”。
孔子三岁时父亲死亡,受到大妈的欺负、颠沛流离。
15岁开始发奋学习。
30岁“好礼”处事、待人“立起来”;40岁“不惑”已接近“仁”,“知其(礼)所以然”了,敢爱、敢恨;50岁知道了“天命”,前半生是把他自己的“业力”了解,40-50岁之间孔子主要措施是大收弟子。
到51岁才开始第一次做官,做“中都宰”(京城的市长),三个月就“大治”,然后升为“司空”(内政),然后升为司法部长“大司寇”,辅佐鲁定公的“甲骨之会”(一个著名的“外交会议”),孔子在这次会议上慷慨陈词,漏了一手,把五个城池给了鲁国;后孔子发生“毁三都”事件,被贬,后在边疆等了三天,没人理他。
离开鲁国54岁周游列国,在外漂泊了14年(前述在鲁国做官也总共才3年),68岁回到鲁国,73岁就死了。
在他会鲁国的5年里干了很多大事,例如,定礼制、作《春秋》、68-70岁数时开始赞《周易》等。
春秋时代是人道、鬼神思想的大“分水岭”时代。
子不语“怪力乱神”。
纣王的曾祖父“射天流血”,不敬天,周朝讨伐商纣的理由就是“纣王不敬鬼神”。
周文王对《易经》64卦的第一位宗旨就是“趋吉避凶”,第二步“神无方,易无体(神还有,但找不到地方了)”,第三步是“用神之道,存乎为仁(没有神了)”。
这种思想酝酿了好几百年。
《洪范》书中,机子说:有难时怎么办?第一问“自己的心”,第二问读书人的“士”,第三问民,第四是算卦。
《易经》最流行的是西周时代。
(4)孔子给《易经》一个全新的面目——“人道”思想。
(5)老子的“道法自然”的含义:“有所自(自己所做),有所然(有所收获)”,这实际上完全就是一种“因果报应”的思想。
老子和孔子时代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天”是一个人类不可抗拒、不可左右的东西或规律,只能“泰然处之”地接受它,已不能转变它,这个规律就是“因果规律”。
天是听老百姓的。
(5)欧阳修说,《十翼》不是孔子做的,孔子是拿人和天来解释《易经》的。
(6)孔子说,“六爻”的变化不是随便的,是完全遵循“因果规律”的,不懂佛法不能深层次来了解《易经》,易经和老子的关系太大了,老子说,“人类是不能和64卦来讨价还价的”,人,得意失意,好事坏事,这就如同人给佛供了几个苹果想改变命运一样的荒唐,因为佛还有“三不能”啊!05b(1)佛“三不能”有“定业不能逃”。
(2)处胜不能骄傲、败不气馁。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这就是自然律,整个在变化,没有一个是“常”的。
(3)64卦包括了宇宙而没包括鬼神的演化规律。
神无方,易无体。
(4)东汉时把天干、地支加到了《易经》中。
(5)整个的中国医学都是从《易经》中出来的。
(6)“河图、洛书”都是“炼丹术”。
魏伯阳、陈抟讲的就是“炼丹术”,否则你不懂易经就不懂这这两位的讲话的实质。
06a 老子和《易经》的关系(1)老子和《易经》的关系极其密切。
(2)在西方,除了《圣经》外,翻译最多的外籍经典就是《道德经》。
实际上老子的思想多数都出之《易经》。
(3)老子就是个“易经专家”,道家是《易经》的“别派”。
(4)《易经》讲究的就是:时、位。
(5)老子收益最大的《易经》是《归藏》(以“坤卦”开头)(到了周易的周朝才以“乾卦”为主)(6)“两股深藏若虚”。
真正经商的绝不摆场面,而是把自己藏的深深的,好像什么也没有;有学问的绝对不是每天把学问每天挂在嘴头,要谈点“风花雪月”;学佛不要每天在家里都是佛啊佛啊的,让家人讨厌,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好了。
每天显摆自己的多是“半瓶子醋”。
(7)真正的大智慧是“大智若愚”,这是“坤卦”之德,是“收藏、退守、权让、柔顺”(老子);最高的道德是“上善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乾卦是“直冲的”,君子要自强不息(孔子)。
要“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这是“帝王术”,不是权术啊。
感情方面的纠纷必须解掉。
不逞强。
柔弱才生,刚强则死。
老子讨厌“刚强”。
(8)道是“本”,用是“末”。
不要“舍本逐末”。
(9)“道家”和“道教”不是一回事。
《道德经》为道教的创立打下了基础。
(10)老子出函谷关真正是去了秦国。
06b(1)《道德经》是唐玄宗给它起的书名。
老子就是姓“老”,唐玄宗给他起的姓“李”。
!!(2)“有”和“无”二者“同出而异名”。
(3)三人成“众”。
(4)道家和儒家都认同“负阴而抱阳”。
(5)必须回到原位,人一定会死,这就是“常”,“不知常,妄作凶”天下没有永恒的东西,一切都是“无常”。
(6)老子反对“亢龙”,“亢龙有悔”。
物壮则老。
(7)30岁之前可以赖父母,但30岁后之后靠自己。
(8)韩信虽能受“胯下之辱”,但不知“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07a 易之“数”(1)《道德经》就是《易经》的别派,中国人有《道德经》、《易经》的基础,所以非常容易接受大乘佛法。
(2)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身教”胜于“言教”。
人,真正要“效法天地”。
不要恃功、居功,“功成而不居”。
孙中山。
(3)春秋时是“易(经)、老(子)”并称。
(4)《道德经》不看,老板做不好.(5)“数”代表自然现象。
(6)蓍草在北方就叫“臭蒿子”,第二年在枯草上直接生出新芽来。
蓍者,“不老”之意也。
(7)算卦中的数这这个“自然律”是不能“讲价还价”的。
(8)例如,49,七天,释迦佛7天悟道。
金、木、水、火、土、日、月(9)“道生一”,就是“无极生太极”。
原子里面的形状就是“太极图”。
(10)打坐中通了任脉、督脉都不算个啥,主要是“奇经八脉”,这些脉都是单独的,没有一个“成双成对”的。
(11)天圆地方,“圆”指天是“动的”、不停的,但不能负重,指奇数,马蹄子奇数;“方”指“静止的”,能负重,偶数,牛蹄子偶数。
07b(1)9老阳、8 少阴(不变)、7 少阳(不变)、6老阴。
周易占动不占静。
08a 易之“数”(1)无极。
极,极限也。
无极,没极限也、没边际。
老子讲的“搏之不得、听之不闻”。
(2)太极。
太,“大的没法形容”,最大的。
但有了极限、边际,已经“开天辟地”了。
虽然是无穷尽的,但有了一个圈圈,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主要特点就是“大”和“动”。
佛家叫“无始”。
这“先天一画”是一个“大动能”。
动能如何获得?欲抑先扬,(势能转化成)动能也。
如同风箱一样有一个“往返”的力量,必须有一个“相反相成”的东西就是“两仪(阴阳)”。
“————”的阴阳不是两个东西,是“一体的两个面”,是手心、手背的关系。
两仪生四象(3)易经最大的特点是“数”存在。
(4)自古没有一人把《易经》的内涵搞清楚,因为世界的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在《易经》中反映出来!孔子是把《易经》的人事搞清楚了,。
西汉、东汉、中医、现代科学。
都在易经中能100%反映出来。
(5)伏羲只是画了八个卦。
“卦”这个字是后来算卦的人发明的。
甲骨文中没有“卦”字,只有到周文王之后才有此字,卦者,挂也。
08b(1)伏羲画八卦后又等了2500年周文王才把他变成64卦,“形而上”的东西变成了“形而下”的哲学,孔子把64卦变成人事哲学。
(2)“八卦”是伏羲“超时代”的一种“大智慧”,纯“自然现象”的发现。
(3)卦与卦之间、爻与爻之间都有关系。
(4)“数”是一切事情的“决定因”,“技术”只是为了求得“数“的一种技巧或方法而已。
(5)下面谈一下河图、洛书。
(6)天“南”地“北”(7)算卦就是行“鬼神”之道。
09a(1)不是因为“河图、洛书”才有的八卦和“大禹治水”。
(2)一个卦中,若有“一个阳爻”是“阳卦”,“两个阳爻”则就变成了“阴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