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精髓

合集下载

《周易》核心精华20句,成事者无不读!

《周易》核心精华20句,成事者无不读!

《周易》核心精华20句,成事者无不读!《周易》即《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

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

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

《周易》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2.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译文:君子有卓越的才能或超群的技艺,不到处炫耀。

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3.吉人之词寡,躁人之词多。

译文:'吉人之辞寡'——有德之人不尚表现自己,故其辞寡.'躁人之辞多'——总想在诬谄之词之外加一层掩饰,故其说起话来游疑不定。

4.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语以其功下人者也。

译文:辛劳于事务,劳苦到极点,但是却不夸耀自己的功劳。

立了大功,作出真正的贡献,但不认为自己应该得到别人的感激、赞扬,这是忠厚到了极点。

虽然有极大的功劳,但还是甘居别人之下。

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译文:两人意气投合,会形成一股锋利得可以切玉断金的力量。

6.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译文:有人亲近则处世就能长久,建功立业则立身就能宏大。

处世长久是贤人的美德,立身宏大是贤人的事业。

7.君子以衰多益寡,称物平施。

译文:君子应当对多的减损,对少的增加,要测出财物的多少,公平分配。

8.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

译文:事物到了窘困穷尽的时候就应当有所变化,变化之后才能通达,通达之后才能长久。

它道出了一个颠扑不灭的真理:世间万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任何事物在其发展到衰落阶段时,就要寻求变化以谋出路。

如果一味因循守旧而不思变化,就只能僵化致死;反之,如果能因应环境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就可以绝处逢生,立于不败之地。

《易经》中的核心理论

《易经》中的核心理论

《易经》中的核心理论《易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经典”。

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还涵盖了有关命运、道德、社会伦理等方面的内容。

在《易经》中,有一些核心理论被广泛引用和解读,对于理解和应用《易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易经》中的核心理论进行探讨。

1. 六十四卦:《易经》的核心基础《易经》的核心理论之一是六十四卦。

卦是《易经》的基本单位,它由六条阴爻和阳爻组成,每一爻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

六十四卦代表了宇宙间各种可能的状态和事物,并以象征性和哲学性的语言来阐述它们。

通过对六十四卦的理解和解读,人们可以探索世界的运行规律并应用到个人和社会生活中。

2. 阴阳和变化:《易经》的核心观念阴阳是《易经》中最基本的二元对立概念,代表了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

《易经》认为,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它们的变化是宇宙间万物变化的根本原理。

阴阳的转化和变化被称为“卦变”,也是《易经》核心理论之一。

在人生和社会中,理解和应用阴阳和卦变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把握事物的变化趋势和发展规律,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3. 五行学说:《易经》的核心分类系统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易经》的核心分类系统。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元素,它们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

在《易经》中,五行不仅是一种分类方法,更是人们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基础。

通过运用五行学说,我们可以认识和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调整和平衡五行间的关系来改变事物的状态。

4. 卜筮:《易经》的核心实践卜筮是《易经》的一种实践方法,通过操纵六十四卦和阴阳来预测未来和做出决策。

在古代,卜筮是君主和贵族进行政治和军事决策的重要手段。

而在现代,卜筮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和心灵指引的方式仍然被一些人所崇尚。

不论卜筮实践的可信度如何,它在《易经》中被视为一种神秘而有力的工具,体现了人们对命运和未来的追问和探索。

易经预测和风水的精髓在于“形气”

易经预测和风水的精髓在于“形气”

易经预测和风水的精髓在于“形气”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传统文化也迎来了伟大复兴,目前社会各界对中华传统文化总源头——易经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有很多高校的MBA班和EMBA班都开设了易经课程,几乎每个企业管理的培训班都有易经与管理的课程。

应该说,目前易经的应用受到上至学术界、社科界和政府部门,下至企业家及黎民百姓的重视。

在易经的学习和应用中,也有很多培训班或者个人是随大流的,流于形式,人云亦云的,或者在死抠经文,没有抓住易经的本源和本质,根本没有学会用易经的思维来思考问题,来解决问题。

如此的学习,当热潮过完,冷静下来回到现实,发现只是背了几句“一阴一阳谓之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而已。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现在学习易经完全是为了应用,而非专业的考古、训诂,这些工作应该留给专业考古或古文字研究的学者去做。

如何应用易经的思维为当前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才是我们的学习目的,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懂得易经的思维方法和模式,把易经的理象数思维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指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

易经研究和应用的范围很大,孔子在易传里说“弥纶天地之道”,就是说包括了宇宙中所有的人事物和道理。

但追本溯源,事物的最根本属性是阴阳。

易经研究的最基础、最基本原则就是阴阳,整部易经的核心就是阴阳(因为“一阴一阳谓之道”嘛),就是讲述“形而上者谓之道”与“形而下者谓之器”的体用关系。

根据易经的阴阳原则,我们可以把宇宙间有形的事物定性为阳,把无形的事物定性为阴。

在传统文化中通常把无形而又有功用功能的事物或物质称为“气”,如中医的“中气”、“心气”、“肝气”等,日常生活中的“正气”、“浩然之气”、“士气”等等,把有形体的事物或物质称为“形”,在《道德经》中也有“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周易要点总结

周易要点总结

周易要点总结1. 周易概述周易是古代中国的一部重要经典,是研究自然变化和人类生活的理论体系。

它由“易经”和“十翼”组成,主要内容是一种符号系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中的阴阳、五行等变化规律,推演出人类社会、个人行为的变化规律,以指导人们的决策和行动。

2. 易经的结构与内容易经由64个卦以及各卦的变卦组成。

一个卦由六个爻组成,每个爻有阴阳之分,总共包含了64(2^6)种不同的卦象。

每个卦象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和解读方式。

易经的核心思想是“阴阳”和“五行”。

阴阳是对事物两个相对、互为条件的侧面的描述,它们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构成了世界万物的变化规律。

五行则是对事物分类的方式,包括木、火、土、金、水五个元素,象征着不同的属性和特点。

易经对卦象的解读主要包括“卦辞”和“爻辞”。

卦辞是对整个卦象的概括性描述,后来又增加了“彖、象、文言、跛行、小畜、颐、大过、蹇”八个卦辞。

爻辞是对卦中各个爻的解释,描述了其阴阳属性和所代表的意义。

3. 周易的基本观点周易以自然界中的变化为依据,揭示了人类社会和个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3.1 周易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天人合一”。

它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行为和决策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

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变化,人们可以认识到自己和社会的变化。

3.2 周易认为“人在自然中受制于天地”。

这一观点认为人类无法改变自然界的规律,必须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得到自然的帮助和支持。

3.3 周易强调“天道运行”。

它认为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和周期性的,通过观察和研究这种规律,人们可以预测和应对未来的变化。

3.4 周易认为“观象先验”。

在做出决策和行动之前,应该先观察和分析形势,了解各种因素的变化趋势,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5 周易强调“名实应符”。

它认为人们的行动和言谈应该符合事物本身的实际情况,不能脱离实际而盲目行事。

3.6 周易强调“中庸之道”。

传统的中庸之道是指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寻求平衡和和谐,避免极端化和偏激化。

易经智慧与领导艺术

易经智慧与领导艺术

四是说64卦的本身是静态的描述,但是其中
的阴阳爻的变化却是一种动态变化。

万事万物都是随时变化的,没有不变的人、事、物, 今天晴空万里,说不定明天就倾盆大雨。三十年河 东,三十年河西,成功不要得意忘形,失败也不要 垂头丧气。 所以说易经从不讲宿命论,从不宣传迷 信思想,人的命运是自己创造的,你的命运也是随 时变化的,就看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卜卦算命看 风水只是易经的一个小分支而已,如果要学卜卦算 命,我一天可以教会你,如果学习看风水,我两个 小时就可以教会你,但是易经是哲学,里面包含的 内容实在是太多了,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 事,读通易经就可以驾驭鬼神,想读懂易经里面的 哲理一辈子是不够的。
变易:大致有四层意思:
一是说64卦本身就是从自然现象的变化
中演绎出来的。 二是说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 如每卦的六爻都是象征事物的初始、发 展、停滞、变革、鼎盛、衰落。

三是说人的意志对事物的变化有重要的变异推动作 用。如困卦本代表困难艰险,但是卦辞却说‚困: 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前半句是说作 为围 困、急难、窘迫的《困》卦,但它实际上却有 亨通、贞正,并对‚大人‛很 吉祥以及无有灾祸的 一面。这里有一个辩证性的东西。后半句是说,可 惜的是这种道理一般人并不相信。这个卦是异卦 (下坎上兑)相叠。兑为阴为泽喻悦;坎为阳为水 喻险。泽水困,陷入困境,才智难以施展,仍坚守 正道,自得其乐,必可成事,摆脱困境。


很多专家和企业家已经认识到,一流的企业做文化,二流 的企业做标准,三流的企业做品牌,四流的企业做服务, 末流的企业做制造,不入流的企业做假货。按照系统科学 原理,结构决定功能,易学的结构决定了中国的文化特征 和华夏文明的核心价值。同样的道理,企业文化决定着企 业的特征和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变革不能忽视企业文化的 变革,更不能脱离中华文化的大背景。只有积极从传统文 化中汲取优秀基因,整合西方先进文化元素,结合企业自 身资源条件,建设起颇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才有可能塑造 起自身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易经简明解读

易经简明解读

易经简明解读
《易经》是古代中国哲学经典之一,主要包含了六十四卦和爻辞、象辞等内容。

它通过对阴阳、五行等哲学概念的运用,探讨了宇宙的道理和人间的规律。

下面是对《易经》的简明解读:
1. 以太极为根本:《易经》的核心概念是太极,太极包含了阴阳的概念,它们是宇宙最基本的两种力量。

太极的转化和平衡是世间一切事物的根本原则。

2. 探究变化的法则:《易经》通过卦象和爻辞的变化来揭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它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的,人们应该适应变化,顺应自然的法则。

3. 强调和谐与平衡:《易经》注重阴阳、五行之间的平衡和协调。

它认为任何事物都应该保持内外之间、上下之间的平衡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和谐。

4. 提倡“守常”:《易经》强调守持恒常的道德准则,认为人们
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守持正道,与天地相应,才能得到善果。

同时也认为,人的行为会影响到自然环境,所以要有敬畏之心。

5.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易经》认为人有能力去改变自身的命运和社会的环境,只要善于把握机遇、随机应变,逆境能转为顺境。

总体来说,《易经》是一本倡导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内心平
衡与守持常道的哲学经典。

它能引导人们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思考并指导人们的决策和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易经国学之道解读易经中的哲学思想

易经国学之道解读易经中的哲学思想

易经国学之道解读易经中的哲学思想易经国学之道:解读易经中的哲学思想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具有丰富哲学思想的经典著作。

它不仅是一本卜筮之书,更是一部揭示人生哲学的智慧之典。

本文将通过解读易经中的哲学思想,探索易经国学之道。

一、天人合一:天道人道相应易经中最基本的哲学思想是天人合一的观念。

易经认为,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是相互关联的,人的思想与行为必须与自然法则相应。

易经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描述了天地之间阴阳的变化和相互影响。

八卦是易经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代表了天地自然万物的两种基本状态——阴与阳。

易经通过八卦的变化组合,揭示了阴阳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天道人道相应的道理。

二、阴阳平衡:和谐发展的哲学思想易经强调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阴阳是自然界相对而统一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的相互调和、平衡相处是推动世界变化的根本动力。

易经中阐述的“阴阳交感”思想,强调了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阴阳两个方面,而阴阳的平衡则是事物健康发展的关键。

在人的生活中,也需保持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以实现和谐发展。

三、变通无穷:灵活应对的哲学思想易经主张的变通无穷的哲学思想,强调了适应变化的重要性。

易经认为,世界是一个变化不居的整体,变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唯有随机应变,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持续发展。

易经中的卦爻变换,展示了变通无穷的智慧。

卦爻的变动代表着事物的不断变化,通过灵活应对,才能在变化中找到机遇,并实现自身的发展。

四、道法自然:顺应自然之道的哲学思想易经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道德观念。

道法自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易经作为道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人崇尚自然的思维方式。

易经中的“无为而治”思想,强调了顺势而为、顺应自然的原则。

易经认为,只有适应自然之道,才能获得成功,并实现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宏观与微观的哲学思想易经中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学思想。

易经认为,个体的修身需要通过养性、修养和道德修行来实现。

易经的精髓就在4个字

易经的精髓就在4个字
以前中国人赚了钱回家也要盖高楼,但是有一个过程,不会什么都不顾,自己想盖就盖,而是首先请左右邻居吃饭。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是,别人一请他吃饭,他就开始想:为什么请我吃饭呢?想来想去大家就有数了,知道你这是为了自己家要盖大房子。喝酒吃饭的时候,主人一句盖房子的话都不讲,而是问左邻右舍:“您最近怎么样?小孩怎么样?”绝不讲自己的事情。这时候一定会有人说:“你赚了钱了,应该把房子重新装修一下,而且你家人口多了,平房不够,最少得盖三层楼。”主人一定说:“不行不行,万万不可,我们这么久的邻居,要同甘共苦。”马上会有人说:“你不能这样啊,事情有个先后,你先盖起来,我们再学你的样子,不也很好吗?你客气什么?”主人此时会更推辞说:“不行不行,你们的好意我领了,但是我做人不可以这样。”马上又有人会敬他酒:“我们全村就靠你争气了,你再不盖高楼的话,我们全村都没有面子。”“好,为了全村我就盖!”主人这时候就不能再推辞了。这样沟通下来,发财的人会得罪谁呢?今天我们大部分人就是不懂这一套,把所有人都得罪光了。要记住,你尊重别人,别人自然尊重你。
我们在《易经》里经常会看到吉字或者凶字,但是自然是没有吉凶的。一朵花开了又谢了,它本身并没有好,也没有坏;一只兔子死了,没有凶;一只虫生了,也没有吉。这些都没有吉凶,吉凶是人才会产生的感觉。一只动物跟你很有感情,它死了,你会觉得很难过。一只动物跟你一点感情都没有,死就死了,你不会觉得怎么样。所以同样一只狗,为什么有人讨厌它,有人喜欢它?因为不同的人,对狗的感情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你看到一个人抱着一只狗,比跟他妈妈还亲,比对他爸爸还好,你也不要笑他,也不要生气,因为他是存心气他父母,迟早他会自作自受。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持平常心,而平常心就是追求大家公认的、正常的、合理的东西。
我们不要有吉凶,不要一天到晚求大吉大利,我们要的是犯错后会改正补救。这个世界上哪个人会不犯错呢?你说你不犯错,那肯定是骗人。善于补救,才会使损害降低到最小,这是一个人该负的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古人对天地万物的认识是一部哲学集他包罗万象无所不包主要是变阴和阳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卜卦算命只是小用,不是大用。

真正会易经的人不用占卜,孔子说过:善易者不卜。

易经思想精髓的把握前言《周易》六十四句卦辞、三百八十六句爻辞,总共四百五十句,居然被认为是“《易》道广大,无所不包”,不同目的的解读者可以“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系辞》)。

《周易》被认为是一部揭示万事万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著作。

周易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算卦数,讲天人合一,劝君主从善。

一、《周易》是怎样产生的?源于忧患意识。

人与动物不同,人有了解预测发展、命运的主观意识。

圣人以神道(天道)设教天下福。

《易经是为天子大人而写的。

三种忧患,矛盾冲突。

第一,自己与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第二,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冲突第三,个人与自然间的冲突易经是通过道德提升解决,而道德提升又由学习而得,感悟学习天道,八卦预吉凶,而道德避驱凶,只有谦虚、诚信最为重要的卦,这是决定命运的重要条件。

如何改变命运,引人道德提升,引人学习,引人教育。

水无定型,随势而变。

智者不呆板,灵活多变。

因此智者乐水。

格物、至知是学习,学习的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做人诚信、按天道行事(以礼而行),修身的目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影响治理家国。

如何解决人面临的三大矛盾?运用学习,提升道德,谦虚诚信而行。

人与自然(规律、环境)运用学习,提升道德,谦虚诚信而行人与社会(制度、他人)运用学习,提升道德,谦虚诚信而行人与自己(欲念)运用学习,提升道德,谦虚诚信而行如何趋吉避凶运用学习,提升道德,谦虚诚信而行道德焉求福,仁义焉求吉。

学习修道德,增仁义。

二、八卦的口诀推天道,明人事。

找不到方法规则学不好。

三个角度,一为符号;二为卦象;八种自然物象征八种德联系,与道联系。

用语言描绘象,用象展示意(道、德)。

乾就是健,天行健,自强不息;地势坤,坤亦臣、妻,坤即忠顺,象大地一样包容万物,和谐需要一方必要的妥协退让,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是年轻人的事,对老人讲养生为重。

雷意动,艮意指止,火意内虚外强,水指没有管理的水指险,兑是泽指有益的水。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音训)下断八卦由分别象征天、地、雷、山、火(温度中低外高)、水、泽、风八种事物。

这八卦互相重叠又组成64卦。

常用占断用语,可分三类:吉利的:元吉、大吉、吉、无不利;中性的:无欲、无咎;凶险的:吝(困难)、历(危险)、悔、咎(过错)、凶。

吉利的占断202处,占44.89%中性的占断126处,占28%凶险的占断122处,占27.11%例如,自己的人生感悟:痛苦多于快乐。

而周易认为人的吉利多一些。

周易引人向善,更多的是激励。

批评与表扬都是手段,但表扬更有助于激励,它是积极的。

三、《周易》的类比联想思维三种重要思维方式:(1)、类比联想,同类相推,找相似性。

荀子:儒表法里。

学习可以把人性本恶的人改变为善良君子。

多次反省自己,使自己智慧通达。

庄子:鱼真快乐,友曰:你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你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曰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是指一种社会态度。

1.立象尽意的表现方式(表层现象)《周易.大过》里有这样两爻:九二枯杨生秭,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大过〉中还有一爻(音摇):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周易.大壮》: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只有坚持不懈则有可能得成功)天人之间只要相关相似即可推理。

四、解释天象天意的主体性思维解释天象天意的主体性思维将天道、人道联系起来。

思维方式不同,关心的对象(主观、客观)、研究的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同。

所谓主体思维,就是重视主体即人在天人有机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甚至意识到,主体在实现天人合一方面起到的决定作用。

具体来说,至少包括认识目的、评价标准、道德实践、决定性功能四个方面:1、观照天象目的的主体性五、《周易》的整体性思维所谓整体性思维,就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观点(即世界观和人生观)来看待世界及其一切事物(包括人与人、人与物)的思维方式。

它把世界看成一个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有机整体,一个复杂的巨大系统,特别注重天、地、人三者之间的整体联系。

而且还把每一个事物各自视为一个小的整体,一个小的系统(即物物——太极),并将每一个小系统放在大系统的联系当中去加以认识。

《周易》的整体性思维有多重含义,如六爻结构、阴阳互补合一、天人合一、事物发展的整体性,显现全局性观念。

《周易》的整体性思维与现代哲学中的立体思维相近的地方在于,它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往往不是单音、直线、平面的联系,而是立体网状的联系;与德国格式塔(完型)心理美学理论也有相近的地方,认为天人之间存在异质同构、同形同构的联系。

六十四卦就有六十四种特定时机背景,就是六十四“时”。

《易传》强调:“与时偕行”、“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

六、由天道推导出人道“《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类》)《周易》以天道为人道的道德依据,推倒出适合宗法等级社会政治需要的人道来,最终目的是在讲安身立命之学;〈易传〉借组天的权威,宣扬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故《周易.观.彖》说: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1.易与天地准《周易》以天为师,依天而行。

《系辞上》中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周易.系辞上》说:子曰:“《易》其至乎矣!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

”〈周易.文言〉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天地合德2.天尊地卑为了适应宗法等级社会的政治需要,周代统治者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确定社会地位的尊卑贵贱,将人们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为了证明划分等级的合理性,在天道中旬赵理论依据,《周易。

系辞上》中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中国的论证方式不严密;理解方式以自己主观而定。

文明发展到今天竞还有买官卖官,这与中国历史上家天下有着密切关系。

3.生生之谓易《周易》从自然万物的生生不已推导出积极的人生观。

〈周易.系辞上〉中说:“日新之谓盛徳,生生之谓易。

”《周易.系辞下》中说:“天地之大德曰生。

”4.穷则变《易传》则是从天道的“无往不复”(〈泰卦.九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推导出人道的“无往不复”、“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积极的进取的人生观。

5.盈不可久在穷困时要发愤图强,促进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那么在事业有成是,又该怎么做呢?《易.丰卦.彖(音团)》中说:日中则昃(音则,意太阳偏西),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消亡)息(生存),而况于人乎?《易.乾.象》中说: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易.乾.文言〉中说: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6.与时偕行,中行无咎自然万物“与时偕行”(《易.乾.文言》),“应乎天而时行”《易.大有.彖》,“成天而时行”(《坤.文言)),随顺天时同步变化,人也要随顺时势,与时俱进。

依天道而行则为“中”,“中行无咎”(《易.夬(音怪).九五》)。

有学者将“与时偕行”、“中行无咎”概括为“时中”。

“时中”观念是《周易》人生哲学的核心精髓,它所体现的主体主动顺应天地之道,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活动和过程。

“时中”观念要点有:首先,“时中”要求主体“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时中所表达的是主体灵活的变通过程。

时中即是趣时,而趣时即是变通,“变通者,趣时者也”。

时中体现的正是人的“适时之变”,即随时而变通。

“唯变所适”即是时中,即是变通,这正是《周易》的核心思想。

其二,重“反”,重“中”。

认为事物发展到终极,必然向对立的方向发展。

以“中”为度,努力从低级向高级,由坏向好的方向发展,避免由好向坏的方向发展。

其三,重“和”。

强调事物包含对立和统一的两个方面,而以统一为主。

追求世界的和谐,稳定,统一。

7.见几而作,防微杜渐(《周易》由天道感悟出的人道的精微之处,不是亡羊补牢,而是“见几(征兆)而作”,防微杜渐。

)天道依据:〈易.坤卦〉中说: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历史依据:《易.坤卦.文言》说: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必要的教育,防微杜渐是很重要的。

见几而作,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故《易。

系辞下》中说:其知几乎。

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

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三、《周易》的理想社会周易由天道感发出人道,由人道引导人们的道德修养与实践,终极目的是由人们的道德修养与实践构建理想社会。

《周易》所追求的理想社会是“大和”,《易.乾.彖》在对乾卦的解释中提出: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为了达到和谐,《周易》很注意阴阳当位,各顺其德。

第一,和谐,是宇宙万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也是我们立身处世应遵循的原则和应追求的目标。

第二,和谐,是指不同的或对立的成分、因素相互协调。

《周易》把不同或对立的成分、因素概括为阴阳。

阴阳之间的交互作用引起万物的变化;阴阳之间的和谐则是万物存在的基础。

第三,为达到和谐,就要求中。

所以又叫“中和”。

中是要求适度。

整体的和谐对于每一各部分、每一个因素都有一定的要求。

和谐社会的建立对于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要求。

第四,和,不是随意地、无原则地调和,中和是有原则的,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和而不流。

由天道推论人道,人要像天地一样自强不息,厚徳载物;穷困时,则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成功时,则思“盈不可久”,“物极必反”,要戒骄戒傲,谦虚谨慎。

七、如何解决三重忧患源于忧患意识如何解决人面临的三大矛盾?人与自然(规律、环境)人与社会(制度、他人)人与自己(欲念)如何趋吉避凶?道德焉求福,仁义焉求吉。

与人为善,多作善事,快乐使人健康。

朱熙说;存天理,灭人性。

即人只要与社会主流一致的欲念尽可实施、发泄。

立德、立功、立言。

首先,【无极生太极】无极这个概念在周易里是没有的,如果有,那么也是我水平不够,没有看到。

太极是什么呢?太极就是什么都有。

太极这个词大概是在汉朝才形成的,在以前是叫做太恒。

那么,太极为什么是什么都有呢。

看这个字,“太”,一个大字上有那么一点点,什么意思呢,大小都有。

如何做到大小都有?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包罗万宇。

太极如何在周易里表示呢?“___”一条横,一个一字,这就是太极。

这个“一”字,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作用跟盘古开天辟地的作用是一样的,他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