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麦注射液临床应用安全性评价
参麦注射液用药合理性及安全性分析

13 88 ・
检验 医 学 与 临床 2 0 1 7年 5月 第 1 4卷 第 1 O期
L a b Me d C l i n, Ma y 2 0 1 7 , Vo 1 . 1 4 , No . 1 0
・
论
著 ・
参 麦 注射 液 用 药合 理 性 及 安全 性分 析
石 勇强 , 李 茜 , 刘晓玲
( 1 . 江 苏省徐 州市 中心 医院 中 药科 2 2 1 0 0 9 ; 2 . 江 苏省人 民 医院 药剂科 , 南京 2 1 0 0 0 0 ;
3 . 江 苏省 徐 州市 中心 医院 临床 药学部 2 2 1 0 0 9 )
摘 要 : 目的 观 察 并 分 析 参 麦 注 射 液 用 药合 理 性 及 安 全性 。方 法 回顾 性 分 析 江 苏省 徐 州 市 中心 医 院 2 0 1 5 年 使 用 参 麦 注 射 液 患者 的信 息 , 根用 药 、 溶 剂 选择 、 用药疗程 、 用 药后 不 良反 应 发 生 情 况 等 资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o a n a l y s i s a n d r e s e a r c h t h e r a t i o n a l i t y a n d s a f e t y o f S h e n ma i i n j e c t i o n . Me t h o d s P a t i e n t s wh o t r e a t e d wi t h S h e n ma i i n j e c t i o n we r e r e t r 。 s p e c t i v e 1 y a n a l y z e d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i n 2 0 1 5 . Th e i n d i c a t i o n s , d o s a g e , f r e q u e n c y, c o mp a t i b i l i t y o f
《基于真实世界和循证评价相结合的参麦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研究》

《基于真实世界和循证评价相结合的参麦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研究》一、引言随着药品的广泛应用,对药物上市后的安全性评估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详细讨论基于真实世界和循证评价相结合的参麦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研究,通过对大量的真实世界数据进行回顾和分析,探讨其疗效与安全性的评价。
二、研究背景参麦注射液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中草药制剂,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止渴等功效。
然而,随着其临床应用的普及,关于其安全性问题逐渐浮现。
因此,本文以参麦注射液为研究对象,以真实世界和循证评价为手段,进行上市后安全性研究。
三、研究方法1. 真实世界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了多种来源的真实世界数据,包括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医保数据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这些数据涵盖了不同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 循证评价方法本研究结合了文献综述、临床试验数据以及真实世界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通过对参麦注射液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价,得出结论。
四、研究结果1. 安全性评价通过对真实世界数据的分析,发现参麦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总体安全性良好。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多为轻度反应,如皮疹、恶心等。
此外,通过循证评价发现,参麦注射液在合理使用下无严重不良反应报告。
2. 疗效评价参麦注射液在真实世界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通过文献综述和临床试验数据,发现参麦注射液在治疗某些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同时,结合真实世界数据,证实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
五、讨论本研究结合真实世界和循证评价,对参麦注射液的上市后安全性进行了全面研究。
结果表明,参麦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总体安全性良好,且具有显著的疗效。
然而,仍需关注个别患者的特殊情况,如过敏体质、合并其他疾病等。
此外,建议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遵循药品说明书,合理使用参麦注射液,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六、结论本研究通过真实世界和循证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参麦注射液的上市后安全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参麦注射液在危重症中的应用及现代研究进展

参麦注射液在危重症中的应用及现代研究进展参麦注射液是一种常用于危重症患者的药物,它有助于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
在当前的医疗实践中,参麦注射液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参麦注射液在危重症中的应用及现代研究进展也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1. 调节免疫系统:危重症患者往往免疫系统失衡,免疫抑制状态,导致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并发症。
而参麦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能够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从而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2. 促进组织修复:危重症患者常常伴随有各种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而参麦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能够促进组织修复,减少器官损伤,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3. 提高生存率: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参麦注射液能够改善危重症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现代研究进展1. 免疫调节机制的深入研究:随着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参麦注射液中的免疫调节机制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参麦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能够调节T细胞、B 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达到促进免疫功能、减少炎症反应、防止组织损伤等作用。
2. 抗氧化及抗炎作用研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参麦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及抗炎作用,能够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减少细胞损伤。
3.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临床实践中,参麦注射液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多项临床研究也表明,参麦注射液的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少,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三、参麦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前景1. 在危重症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随着对参麦注射液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其在危重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未来,参麦注射液有望成为危重症治疗中的重要药物之一,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供更加有效的药物支持。
参麦注射液的临床应用

参麦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是中药现代化和进步的重要标志,自1914年中药注射剂诞生以来,在医疗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道屡见不鲜,引起人们的关注。
部分中药注射剂因严重不良反应被叫停,安全性问题影响了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并打击了群众对中医药的信心,影响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面对这些问题,中医中药的发展还需要太多的技术与科技的支持。
参麦注射液源于《症因脉治》的参麦饮,是由等量人参、麦冬提纯制备而成,其有效成分为人参皂普、麦冬皂普、麦冬黄酮及微量人参多糖和麦冬多糖,呈微黄色或淡棕色的澄明注射液。
它具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的作用。
主治气阴两虚, 自汗暴脱,虚咳喘促, 气短肢冷, 脉虚及食少倦怠, 惊悸健忘, 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广泛用于治疗肺心病、心肌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脑病、慢性阻塞性肺炎、粒细胞减少症、乳腺癌、糖尿病、肾综合征出血热、膈肌疲劳、过敏性休克等多种疾病参麦注射液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于1992年被列为首批急诊科(室)必备用药之一,并被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及中医急症必备中成药之一。
自上市以来,参麦注射液广泛应用于临床,用于治疗肺心病、冠心病、粒细胞减少症等多种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近几年临床使用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报道没有间断过。
因此,为给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参麦注射液进行安全性再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列是有关参麦注射剂的临床应用。
1)肺心病:参麦注射液对肺心病呼吸衰竭治疗有效、安全, 对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改善肺心病患者的左心功能, 尤其是左心收缩功能。
在临床应用中还发现参麦注射液配伍蝮蛇抗栓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提高疗效; 参麦注射液还可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血黏度, 改善缺氧, 疗效优于丹参注射液。
2)心肌病:参麦注射液治疗心肌病有较好的疗效, 与维生素C 注射液相比, 症状改善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参麦注射液及参附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评价现状

参麦注射液及参附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评价现状标签: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安全性;综述中药上市后再评价是运用最新中医药技术成果,从临床、中医理论、现代医学、中药药理学、药剂学、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药物政策、质量等方面对已批准上市的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不良反应、用药方案、稳定性及费用效益等是否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做出科学的评价和估计,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1]。
中药注射剂是从传统中药逐步发展起来的现代制剂,由于所用药材质量的不稳定、生产工艺的差异等各种因素,造成了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高发性及多样性。
据统计,2003-2005年80篇12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道中,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增至66.7%,而且前6个品种均为中药注射剂[2]。
参麦注射液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于1992年被列为首批急诊科(室)必备用药之一,并被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及中医急症必备中成药之一;参附注射液于1993年上市,同时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必备急救中药”。
这两个品种自上市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相关不良反应亦时有报道,但因文献质量参差不齐,各方取得的观察结果并不完全一致,难免令临床医务工作者产生困惑。
因此,对参麦注射液及参附注射液进行多基地ADR监测,以取得相对准确完整的数据,并进行客观的安全性评价,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不良反应监测现状1.1 参麦注射液1.1.3 不良反应与其他因素的关系一些研究发现,参麦注射液ADR的发生与性别无关,与原患疾病无显著关联[20-21],与是否有敏史无明显关系[6-7]。
年龄的差异对ADR的发生没有明显影响[5]。
宋氏等[22]总结了446例使用参麦注射液的病历资料,结果显示,溶解介质对参麦注射液用药安全性无明显影响,在常用剂量范围内,ADR的发生与剂量无显著相关[6-7,21]。
1.2 参附注射液迄今参附注射液ADR的报道较少见,说明参附注射液的安全性较好。
参麦注射液在危重症中的应用及现代研究进展

参麦注射液在危重症中的应用及现代研究进展参麦注射液是一种用于治疗危重症患者的中药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抗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中医药的研究逐渐深入,参麦注射液在危重症中的应用和现代研究进展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参麦注射液在危重症中的应用及现代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1.1 参麦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参麦注射液是中医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危重症的药物,其主要成分为人参、麦冬等中草药。
参麦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抗菌消炎等作用,可用于临床治疗重症肺炎、败血症、急性肾损伤、感染性休克等多种危重症疾病。
1.2 参麦注射液的功效与作用机制参麦注射液的功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清热解毒:参麦注射液中的人参、麦冬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有效降低体温,消除炎症。
(2)润肺止咳:参麦注射液中的麦冬、人参等成分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可减轻呼吸道炎症引起的咳嗽和呼吸困难。
(3)抗菌消炎:参麦注射液中的人参、麦冬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减轻感染性疾病的症状。
2.1 参麦注射液的化学成分研究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参麦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人参皂苷、麦冬多糖、人参多糖等。
这些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抗凝血等多种药理作用,可用于治疗危重症患者。
2.3 参麦注射液临床试验与应用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和研究表明,参麦注射液在治疗危重症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广泛认可。
2.4 参麦注射液的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参麦注射液在体内分布广泛,吸收迅速,血药浓度和药效之间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参麦注射液的体内代谢和排泄途径得到了初步的阐明,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5 参麦注射液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研究最新的研究表明,参麦注射液与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呼吸支持等现代药物的联合应用,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可对危重症患者起到更好的治疗作用,且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参麦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参麦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目的评价参麦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病症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法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并发症率与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参麦注射液结合常规西医治疗比单纯西医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高,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标签:参麦注射液;心力衰竭;安全性心力衰竭又称心衰,主要是指心脏舒张与收缩功能障碍,导致部分静脉回血不能有效排出心脏,致使静脉系统的血液不断淤积,造成动脉系统的血液量不足,引发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1]。
参麦注射液是目前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常用药。
为了提高心力衰竭治疗的效率与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患者与家属满意度,本文对常规西医治疗与参麦注射液结合西医治疗的疗效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
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观察组女22例,男18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0.5±7.5)岁,体重35~75 kg,平均体重(55.5±8.5)kg;对照组女21例,男19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0.0±8.5)岁,体重38~75 kg,平均体重(57.5±8.5)kg。
1.2 纳入标准患者原发病: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2]。
1.3 排除标准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猝、急性左心衰患者。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参麦注射液临床安全性评估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参麦注射液临床安全性评估目的:对参麦注射液临床安全性研究文献进行分析,以了解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特征。
方法: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所患疾病等基础信息,使用剂量、溶媒等用药信息,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症状等信息进行分析。
结果:不良反应多集中在41~50岁的中年人,原患肿瘤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较多,各种溶媒、各用药剂量段均有不良反应发生,并以30min以内出现的速发型过敏反应为主,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
结论: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与药品生产质量控制、临床合理用药及患者个体因素等关系密切,要求临床医师高度警惕,以保障用药安全。
标签: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安全性;文献分析参麦注射液是根据《症因脉治》中的古方“参麦饮”研制而成的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一定的疗效,然而随着一些中药注射剂不断出现安全性问题,参麦注射液的安全性也应引起重视。
1参麦注射液疗效与安全性概述参麦注射液由红参和麦冬组成,具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红参含人参皂苷和少量挥发油、糖类、多种维生素以及多种氨基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兴奋中枢、强心、抗过敏性休克及增强机体对一切刺激适应能力的作用,麦冬含甾体皂苷、谷甾醇、氨基酸和葡萄糖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增强心脏耐缺氧能力和抗菌等功效[1]。
然而,参麦注射液作为中药注射剂,成分较为复杂,在生产过程中,酶、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在提取过程中往往难以提纯,《中国药典》也未做不溶性检测规定,在药品制备过程中这些物质若直接进入血液,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当机体再次接触该抗原后易引起变态反应[2]。
再者,我国药物资源丰富,但由于历史原因,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很多,导致品种复杂混乱,原料药材的质量问题便也往往引起参麦注射液生产质量问题[3]。
另外,参麦注射液的辅助材料为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如果患者对聚山梨酯过敏,也可能会引起过敏性哮喘,甚至休克等不良反应[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麦注射液临床应用安全性评价
标签:参麦注射液;安全性;临床药学
参麦注射液源于《症因脉治》参麦饮,由等量人参、麦冬提纯制备而成,其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麦冬皂苷、麦冬黄酮及微量人参多糖和麦冬多糖,具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的功效。
为评价参麦注射液的临床安全性,2011年1-12月,笔者对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内科住院部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的患者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12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内科使用参麦注射液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共306例。
参麦注射液(四川升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0 mL),共使用了11个批号的药品,各批号使用情况见表1。
1.2 调查方法
1.2.1 确定调查员和调查科室根据参麦注射液的临床适应症及病区设置情况,确定内科2个住院部(内一科、内二科)为调查科室,内科住院部2名医师为调查员,调查科室全体医护人员为观察人员。
1.2.2 研究前培训调查员召集调查科室的医生和护士进行研究前培训,内容包括参麦注射液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再评价方案、《中药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监测表A/B/C》填写及不良事件处理。
1.2.3 研究流程①筛选组病例:观察科室内每例使用参麦注射液患者都纳入筛选组,由医护人员观察判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填写《中药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监测表A》。
若未发生不良反应,此观察完成;若发生不良反应,则进一步纳入观察组。
②观察组病例:筛选组病例出现与参麦注射液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纳入观察组,填写《中药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监测表B》。
③对照组病例:选择2名同期(±7 d)使用相同批号参麦注射液,原患疾病与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相同或相似的患者,填写《中药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监测表C》。
1.2.4 干预措施的控制①针对配液时间、无菌操作对护士进行培训,要求护士严格配液过程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按照即配即用的原则,尽量缩短配液时间,配液后及时给患者使用;②针对适应症、用量用法及联合用药3个因素对医生进行培训,要求医生严格按照说明书中提到的适应症、用量用法及联合用药的要求
进行诊治。
1.2.5 观察时间与方法从用药开始至用药后15 d为观察期,给药后30 min 内密切观察,30 min后采取医护人员定期检查或由患者主动汇报的方法观察,在观察期出院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至用药后15 d。
15 d后仍接受患者的主动汇报,并注意鉴别与用药的相关性,加以记录。
1.2.6 判断标准药品的用药剂量、适应症、给药间隔及联合用药等的合理性均以产品说明书为准。
患者的情况包括入院诊断、过敏史等以病历记录为准。
不良反应判定标准参考产品说明书、相关文献报道。
不良事件与药物相关性评估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4年3月4日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检测管理办法》。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2011年1-12月,根据筛选标准共收集306例,其中男136例,女170例;年龄15~97岁,平均58岁,>60岁患者161例(52.61%)。
306例患者中,有药物过敏史者21例,过敏药物包括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头孢菌素等(个别病例对多种药物过敏),以青毒素为主(17例,占80.95%);有食物过敏史者1例;有过敏性疾病者5例,包括有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等。
所有观察病例均无家族过敏史。
详见表2。
2.2 药品使用情况
2.2.1 原患疾病情况参麦注射液说明书记载的功能为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粒细胞减少症,并能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机能,与化疗药物合用时,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并能减少化疗药物所引起的毒副反应。
本研究观察到,筛选病例原患疾病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冠心病、肺心病、心力衰竭等)、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等)、神经系统疾病(脑梗死、脑出血等)、糖尿病、恶性肿瘤(肺癌、肝癌、鼻咽癌、子宫癌等)及其他(贫血、周期性麻痹等)。
见表3。
2.2.2 溶媒参照参麦注射液说明书,参麦注射液宜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临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了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
见表3。
2.2.3 药物用量、时间参麦注射液的说明书规定用药剂量为20~100 mL/次。
本研究观察到,本院主要给予20、40、60 mL共3种不同的剂量。
见表3。
2.2.4 不良反应本次观察只发生1例不良反应。
患者,女,63岁,住院号59140。
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过敏性疾病史,既往未使用过参麦注射液。
2011年10月9日因“反复头晕10余年,再发加重2 h”入院。
入院后经相关检查,
中医诊断:眩晕(肝肾阴虚,痰瘀内阻);胸痹(肝肾阴虚,痰瘀内阻)。
西医诊断: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Ⅲ级。
患者于2011年10月15日12:20首次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参麦注射液40 mL(批号1106111),约于12:30出现畏寒不适,无寒战,体温37.8 ℃,遂停用参麦注射液组,更换输液管,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 以抗过敏。
15:00畏寒消退,体温37.0 ℃,余无异常。
3 讨论
参麦注射液成分复杂,含多糖、多肽、酶、皂苷、蛋白质等未提纯大分子,可刺激机体引起变态反应。
本研究中,共观察306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3%。
本例为63岁女性冠心病患者,疾病符合药品说明书适应症,所用溶媒及用量符合说明书要求,患者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过敏性疾病、无家族过敏史;未发生不良反应的305例患者中,年龄分布于15~97岁,有药物过敏史21例,食物过敏史1例,过敏性疾病者5例,其所患疾病包括了药品说明书适应症外的疾病,如周期性麻痹,所用溶媒包括了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同期使用同一批号相同剂量、所患疾病相同的2名病例,未发生不良反应。
总之,本研究未显示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药物及食物过敏史、过敏性疾病史、家族过敏史存在相关性,也无证据表明其不良反应与溶媒、剂量的相关性。
因此,考虑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或输液操作有关。
其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经停药等处理后症状缓解,可见,参麦注射液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好,但在给药后30 min 內应密切观察,及时干预不良反应。
本临床观察未发现参麦注射液的使用禁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