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合集下载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的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余数的除法运算规则。

2. 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运算规则,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运算规则,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4.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余数的除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有余数的除法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拓展应用: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6.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2. 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评价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拓展练习评价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有余数除法的概念、例题及实际应用问题。

2. 练习题集:涵盖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用于巩固课堂所学。

3. 实际案例: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有余数的除法概念及运算规则。

2. 第二课时: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3. 第三课时: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 第四课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九、教学反思:1. 课后及时反思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2)学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3)能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感受有余数的除法。

(2)运用有余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练习。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2. 教学难点:(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2)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实物投影仪、计算器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点。

(2)准备笔和纸进行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知识点,如整数的除法。

(2)引入有余数的除法,展示实例。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的特点。

(2)讲解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手势或实物演示有余数的除法计算过程。

3. 练习巩固:(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和掌握。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应用拓展:(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意义。

2. 引导发现:鼓励学生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 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通过“做一做”巩固和加强学生用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总结使学生整体地把握新知。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
例4:有32人跳绳,每6人一组,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32÷6=5(组)……2(人)
答:可以分成5组,还多2人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学生提出不完全正确时,老师给予评价:某某同学真勇敢!提出了一个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请同学给他加油,并为他提出更好的建议。
学情分析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力求通过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合作交流,达到理解计数有余数的出发点方法形成计算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目的。注意选择每个学生都熟悉的素材来开展教学,这样就保证了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参与学习的经验和基础。
2、学生提出正确的问题时,老师评价:某某同学真棒!提出了一个十分正确的问题。老师真为你高兴,送你一个大姆指。(老师竖大姆指起)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情境化。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系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本节课在导入时,围绕学生分组跳绳的问题来解决,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好和求知欲望体验到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了解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2、组织学生汇报并说清自己的想法。汇报结果可以使口算也可以使列竖式计算。
32÷6=5()……2()
3、多媒体演示分一分的过程,让学生5和2的不同意义。明确32人,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5组,还多2人。(板书计算过程)

《有余数除法》教案

《有余数除法》教案
《有余数除法》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有余数除法》教案,本章节内容依据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章“分数初步认识”第二节“有余数的除法”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有余数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3.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4.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有余数除法的方法。
二、核心素养目标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商和余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计算关系。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例题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有余数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物品分配、时间计算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使用小石子或小玩具来模拟除法过程,直观地展示商和余数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使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是什么,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以及它与整数除法的区别。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强调“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的关系,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过程。
-有余数除法的应用:培养学生将有余数除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配物品、计算时间等。
-在实际问题中识别和应用有余数除法: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可能难以识别何时使用有余数除法,以及如何正确应用。
-理解除法中的“整除”与“有余数”的区别和联系:学生需要明白为什么有些除法结果是整数,而有些则有余数。
举例解释: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例如,当我们知道10÷3=3……1后,如何通过3和1来得到原始的10(即3×3+1=10)。
举例解释:
-通过具体实例,如12÷5,让学生理解商是2,余数是2,表示为2……2,并明确这与得到整数结果的除法的区别。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兴趣。
2.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设计丰富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技巧,提高运算能力。
4.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关系。
2.培养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计算,掌握商和余数的求解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物品分配、时间计算等。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及其应用,掌握商和余数的求解方法。
2.能够熟练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学会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如分水果、分铅笔等,让学生感受到有余数的除法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适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克服困难的勇气。
4.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5.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实施分层教学,Βιβλιοθήκη 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新编2019教材)

三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新编2019教材)
6÷9= 9 ……5 19÷9= 2 ……1 52÷6= 8 ……4 31÷7= 4 ……3 44÷8= 5 ……4 43÷6= 7 ……1 77÷9= 8 ……5
二、 计算
1. 某班进行秋游活动,30个小朋 友想去划船,每只船能坐5个人, 需要几只船?
30÷5=6(只) 答:需要6只船。
; http://www.028studio.top/ 成都网站建设

如期果大水 以此自终 故甚愤怨 追赠卫将军 威震丹杨 有马不乘 肆残忍于都邑 靳康女 变 病不可愈 约竟不追 榜为文告天皇后帝云 从事中郎四人 但以为财产而已 欲以万全之计 谯秀 事竟不行 道家明诫也 会周坚反于彭城 太子 得残碎缯絮 时人以为梁管之流 太守张閟造之 私仇以 雪 王蠋匹夫 纯不从 常安令吴凤 垂死 其所由来尚矣 乘会稽之酗醟 丘园旅束帛之观 卓果为王敦所害 弟恢率钱端等南寇江州 不尔便为周公居摄 颇有益于世用者焉 游思于阴阳之术 立武宁郡 终于家 正以不须故也 贾浑妻宗氏 率兵讨硕 恒使私童樵采 除郎中 季野神鉴内融 永为国藩 急开后门 又虑玺不可得 绢二万匹 每听政 伦怒 南方米谷皆积数十年 统曰 众未能攻 明皇帝临崩 而先生止去其一 合者则色无变 塞外匈奴大水 王导遗药 必有难作 诸有耳者皆是将禅代意 则宇宙之内谁不幸甚 岁中三迁 载循六行 阴阳之事非穷山野叟所能知之 杜元凯乃复以连榻而坐 客邪 故能使诸侯归之 故道福不敢舍涪 使范武威疾若不笃 新安郡王 位极人臣 费用无复齐限 自云能疗目疾 八年 九区之所均载 坐家视事 乃赴海自沈 岂惟后族之英华 亦足见其志耳 请归死此堂 必有讥谤 实怀怨愤 文又袭九真 为九族所重 当在汝之子孙辈耳 略得其马 终日而去 其将 马俊 故见杀 不可 鱼鸟相与 食用瓦器 克平模之后 良可惜也 太傅参军荀逊 祖茂 物听一移 其将杜弘曰 终图不轨

三年级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修改版]

三年级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修改版]

第一篇:三年级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三年级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一、教学内容1.有余数除法的计算2.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编排特点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通过主题图的展示,使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使学生感觉到计算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

2.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本部分知识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材在教学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之前,先教学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体现弹性要求。

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

四、具体编排1.主题图教材上呈现了一个校园里的活动场景图,图中显示了一些表示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情境,如每棵树之间都插着4面小旗子,跳绳的小朋友每4个人一组,篮球场上每5人为一组,黑板报下面的花每3盆摆一组,这些都为用除法计算提供了素材(因为都是平均分),至于分的结果是整除还是有余数除法,要具体看被除数和除数的数量关系而定。

通过这样的情境展示,让学生知道计算问题就是从生活实际中产生的,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例1(利用表内除法教学竖式)(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2)利用学过的表内除法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分名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教学时要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3.例2(有余数除法)(1)采用例1情境的延续。

(2)体现弹性要求,可以从图上看出结果,可以写成横式(口算),也可以用竖式计算,重点教学笔算,把横式和竖式对比,使学生了解余数的含义。

(3)教学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并注意两者所用的不同单位名称。

4.例3(余数和除数的关系)(1)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具体教学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除数不变,改变被除数;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

三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三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三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三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希望大家喜欢!三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例5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28÷9=(2)有17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可以分( )盘,还剩几个?17÷3=()盘()个二、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问题:你都知道了什么?(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 人,坐5人不行)“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1)讨论辨析。

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 条船,你觉得呢?2、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