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例妇产科急性大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妇产科急性大出血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妇产科急性大出血的临床分析与治疗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与相应的治疗对策,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思路。
方法:以我院妇产科于20 14年1月至20 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平行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采取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在缩宫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卡贝缩宫素治疗。
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与产后2 h、24h出血量、产后24h& 红蛋白变化 (H b )。
结果:(1) 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17例,有效2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中显效10例,有效24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6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O.05。
(2) 观察组产后2h、24h出血量及产后24h Hb下降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O.05。
结论:产后出血严重影响产妇的恢复与生命安全,缩宫素联合卡贝缩宫素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宫缩,减少出血量,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产后出血卡贝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分娩并发症,是孕产妇围产期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约占孕产妇死亡率的25%。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以宫缩乏力为主,缩宫术是产后出血的常规治疗药物,通过增强宫缩控制出血,如末及时得到控制会导致产褥期疾病、盆血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产妇生命⋯。
本文将以我院妇产科于2014年4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探讨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与相应的治疗对策,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思路,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以我院妇产科于20 14年1月至20 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平行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
对照组年龄2O.37岁,平均 (27.64±5.38 ) 岁;孕周37—42周,平均(39.53±4.71) 周;初产妇29例,经产妇21例;出血量500 m 1.1600 m l,平均(850 .00±140.00) 蚰。
40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防治

40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及防治【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
方法选择2008至2011年期间来我院分娩的产妇总共2103例,其中40例产后出血患者,年龄跨度为22至36岁,平均年龄为26.8岁。
其中28例发生于剖宫产,12例发生于经阴道分娩。
结果产后原因主要是子宫乏力、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粘连/残留、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
此外,进行剖宫产方式进行分娩的产妇总共780例,28例出现产后出血,占3.58%。
而进行阴道分娩方式的产妇总共有1323例,12例出现产后出血,占0.91%。
结论及早诊断出产后出血的原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临床分析;防治产后出血是指孕妇在分娩胎儿后的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的临床现象。
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比较多,通常情况下,产后出血来势比较猛,有时会使抢救工作猝不及防,增加了产妇的危险。
可见,产后出血是产科的一个并发症,也是导孕妇分娩而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选择2008至2011年期间来我院分娩的40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诊断以及防治。
1 资料及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08至2011年期间来我院分娩的产妇总共2103例,其中40例产后出血患者,年龄跨度为22至36岁,平均年龄为26.8岁。
其中28例发生于剖宫产,12例发生于经阴道分娩。
所有患者均符合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即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大于500ml。
1.2 出血量的测量针对于阴道分娩的产妇,当胎儿被成功分娩,而且羊水排干净之后,产科医务人员可以在产妇的臀下旋转接血器收集排出的血液;进行侧切缝合时候,可以在阴道内旋转一些渗血纱布。
最终的出血量就是指24小时内由接血器、渗血纱布以及染单血量所组成。
针对于剖宫产的产妇,当产科医务人员对产妇的子宫壁切开后,就应该用负压瓶将羊水吸尽,并用另外空的负压瓶收集产妇的流血。
最终的出血量就是由负压瓶中的出血量、床单出血量以及按阴道分娩测量的术后出血量所组成。
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大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3426例,其中64例产后大出血的产妇,给予联合方法治疗产后出血,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孕产妇出血得到控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孕妇均痊愈出院。
结论:产后出血危及孕产妇生命安全,一旦发生大出血应及时、有效、对症治疗,因此探讨产后出血的有效治疗措施能提高产后出血的治愈率,提高孕产妇生存率,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妇产科;大出血;临床治疗产后出血指胎儿分娩后的24h内,产妇的阴道出血量在500ml以上,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1]。
产后大出血多发生于产后2小时内,是产科常见但严重的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并发症或后遗症,包括凝血功能障碍、休克、席汉氏综合征,甚至孕产妇死亡。
因此探讨有效临床治疗措施对临床工作大有裨益,下面将我科收治的64例产后大出血患者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64例产后大出血的产妇,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为27.8岁;孕周32~40周,平均37.3周;包括39例初产妇和25例经产妇;分娩方式包括顺产36例,剖宫产28例。
出血量600~5000ml。
产后出血原因主要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
1.2治疗方法治疗方法:采用联合法治疗产后大出血,一旦发现产后出血,首先是针对血原因,讯速止血,立即基础治疗包括加快补液、输血以纠正休克;吸氧、监测生命体征等;子宫收缩乏力,立即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制剂;然后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手术及子宫次全切或子宫全切治疗。
1.3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百分数。
2结果2.1产后出血各种因素及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表1产后出血各种因素及治疗效果比较3讨论产后出血是孕产妇常见的、严重的产后并发症。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1年8月在我院接受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的产科大出血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2例和对照组18例。
研究组采用导管动脉栓塞术进行止血治疗,对照组则采用髂内动脉结扎术进行止血治疗。
结果研究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流血时间、止血有效率以及子宫切除率方面均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优越性。
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妇产科大出血,手术时间短、止血迅速、疗效显著且创伤较小,更有利于患者子宫的保留,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妇产科大出血;疗效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1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406—02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in the massive hemorrhage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observe clinical effectchen xiao—lingliuyang hospital in the market hunan liuyang 410300【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in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emorrhage.methods select from august 2009 to august 2011 in our hospital accept catheterarterial embolization in the massive hemorrhage patients of obstetrics in 40 cases,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random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22 cases in 18 cases.the team used 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for hemostatic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the use in iliac artery ligation for hemostatic treatment.results the team in operation time,blood loss,bleeding time,hemostatic effective and uterus removal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s obvious superiority.discuss: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massive haemorrhage,operation time is short,hemostatic quickly,curative effect is distinct and trauma are smaller,more beneficial to patients of the uterus,keep,hav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key words】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massive hemorrhage curative effect 产后大出血是指胎儿娩出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
妇产科急性大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2016年9月C第3卷/第13期Sep. C. 2016 V ol.3, No.13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91妇产科急性大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马丽华(内蒙古通辽市医院产科,内蒙古通辽 028000)【摘要】目的 对妇产科大出血患者接受介入性栓塞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评价。
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65例,为其进行介入栓塞治疗。
详细记录治疗的具体进展以及治疗有效率。
结果 本组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98.46%(64/65),经过治疗之后,有13.85%(9/65)的患者在术后3~5天之后疼痛感仍未消失,且有15.38%(10/65)的患者出现了身体低热的现象。
本组治疗中有1.54%(1/65)患者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并发症问题,导致治疗无效。
结论 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接受接入性栓塞治疗效果安全、显著,具有在临床中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妇产科急性大出血;介入性栓塞;疗效【中图分类号】R71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6.13.091.02急性大出血是女性在分娩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疾病,不仅病发突然且具有很大的治疗难度,对产妇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在传统的临床治疗中,通常采取手术方法制止出血问题,但是大量结果表明手术方法创伤较大,可能对女性的生育能力以及术后生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此如何采取创伤更小的方法治疗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是临床中重点研究的问题。
我院对65例接受介入性栓塞治疗的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介入性栓塞治疗妇产科急性大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31.5±5.6)岁;初产妇41例,经产妇24例;产前出血37例,产后出血28例;累计出血量800~2000 mL,平均累计出血量(1300.45±230.45)mL。
产后出血40例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40例临床分析目的:分析引起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因素,并探讨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3年9月我院产科40例出血性休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因素,并观察相应的治疗措施后的效果。
结果:引起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因素包括胎盘早剥、胎盘滞留、血凝机能障碍、产道裂伤、宫缩乏力等,其中以宫缩乏力为最常见因素。
经强心、利尿、止血、补充血容量、吸氧、保温、纠正酸中毒等综合治疗后,39例孕产妇休克症状得到控制,1例孕产妇行子宫切除术后休克症状得到控制,未发生1例孕产妇死亡。
结论:在产科出血性休克的治疗中应分析引起休克的原因,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必要时可切除子宫,以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标签:产科出血性休克临床因素治疗措施失血性休克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病情危重、病势凶猛、进展迅速等临床特点。
如急救处理措施不当,甚至可危及孕产妇生命,已引起临床的广泛重视。
笔者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来我院产科失血性休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引起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常见临床因素和治疗措施报道如下,旨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至2013年9月我院产科40例出血性休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9.85±4.38)岁;体重64~77kg,平均体重(69.32±3.53)kg;孕周36.5~42周,平均孕周(39.53±0.68)周;出血量500~2000ml,平均出血量(1475.46±215.35)ml;其中初产妇32例,经产妇8例;分娩方式包括剖宫产31例、自然分娩9例。
所有孕产妇均出现神志淡漠、烦躁、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冰凉、血压下降、脉搏加快、口渴、少尿等休克症状。
1.2 治疗方法。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准确估计出血量,及时补充血容量。
补液时遵循“先快后慢,先晶后胶”的原则,并适时输血。
40例异常妊娠大出血的临床急救护理

40例异常妊娠大出血的临床急救护理摘要:目的:对异常妊娠大出血的临床急救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内收治的异常妊娠大出血患者4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措施干预,并依据护理干预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共19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急救护理干预共21例,对两组患者的症状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分娩方式和胎儿存活率情况。
结果:观察组胎儿的存活率为65%,而对照组胎儿的存活率为42.11%,两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异常妊娠大出血的急救护理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的稳定患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效果,胎儿的存活率明显升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异常妊娠;大出血;临床急救;Emergency nursing of 40 cases of abnormal pregnancy hemorrhage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mergency and nursing methods for abnormal pregnancy hemorrhage. Methods: Forty patients with abnormal pregnancy hemorrhag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in the past year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emergency intervention measures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interventions. A total of 19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 total of 21 patients underw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symptom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losely observed. The mode of delivery and fetal survival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fetu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5%, while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42.11%.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mergency nursing measures for abnormal pregnancy hemorrhage can effectively stabilize the patient's condi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effect of nursing, and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fetus is obviously increased, which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abnormal pregnancy; major bleeding; clinical first aid;异常妊娠也被称为急腹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产科疾病,死亡率比较高。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40例临床分析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40例临床分析目的:探析产科进行急症子宫切除术的原因,分析大出血相关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开展预防提供资料。
方法:对于我院产科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间行急症子宫切除术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析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相关因素分析显示产科急症子宫切除发病因素主要与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等有关。
在对40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发现无效后立即进行子宫切除术。
术后进行康复训练以及常规抗感染治疗,19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47.50%。
其中,7例出现多功能脏器损害,其中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的有5例,出现弥散性血管凝血的有14 例。
治疗后33例痊愈出院,6例患者好转后转至其他护理中心,死亡1例,死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致使患者在抢救无效情况下死亡。
结论:虽然子宫切除术是抢救产妇因产科急症而引发生命危险的有效方法,减少流产次数能够有效降低产科急症子宫切除发生率。
标签: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是临床上产科抢救大出血产妇的一种紧急措施。
具体为在产妇分娩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大出血等,在24h内止血无效的情况下进行的子宫切除手术。
近年来,随着新型临床缩宫剂的推广和普及以及血管栓塞介入技术的成熟,需要进行急症子宫切除的患者数量已经大大减少。
但该方法仍然是紧急情况下挽救患者生命的一种重要手段。
随着子宫被迫切除,患者不仅面临术后生活上的严酷考验,患卵巢早衰等疾病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因此在临床中需要密切关注产妇分娩时的出血量和出血症状,本着此思路,笔者将在本文对于我院产科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间行急症子宫切除术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我院共分娩产妇6072人,选取其中因产科急症行子宫切除术者共40例进行比较研究。
其中产妇平均年龄(33.9 ± 4.5)岁,最大41岁,最小20岁。
1.2 分娩方式和手术时机在40例急症子宫切除患者中,剖腹产产妇31例,阴道分娩产妇9例;21例在剖宫生产时行子宫切除,11例予以强效宫缩剂、进行子宫按摩、宫腔填塞止血、子宫动脉结扎以及子宫捆绑式缝合等保宫治疗手段无效后,于生产24h 内进行子宫切除,8例因产后大出血,产后立即进行急症子宫切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例妇产科急性大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急性大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共收治了40例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在对该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无效无效后均采取介入性动脉栓塞术
进行治疗,并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该组病例在采取动脉栓塞手术进行治疗之后,多数患者的病情明显得到控制,在半个月内阴道停止出血,没有其他并发症出现。
在术后两个月内患者的月经恢复正常,有2例患者经治疗后无效,采用结扎手术,成功率高达95%。
结论:介入性动脉栓塞在对妇产科大出血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其疗效显著,且具备止血快速、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还能对年轻患者的生育能力进行保留,在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妇产科介入性动脉栓塞技术产科大出血临床治疗【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92-02
妇产科患者出现大出血的现象是妇产科疾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该疾病的危险性极高,容易导致孕产妇的死亡,且极其的难治和突发,严重威胁着妇产科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传统的治疗过程中,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临床上多对骼内动脉结扎术加以运用,对于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还需进行子宫切除手术来进行止血[1]。
而多对骼内动脉结扎术的难度系数非常大,且不能完全进行止血;子宫切除手术会使患者失去生育功能,还有可能引发内分泌紊乱等情况,
这会给生育期的妇女带来极大的精神创伤。
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介入性动脉栓塞治疗由于其止血迅速、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等优势,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
以下将结合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来我院进行介入性动脉栓塞治疗的40例妇产科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如下报道。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共对40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进行动脉栓塞治疗,年龄均为21-43岁,平均年龄为28.6岁;其中初产妇10例,经产妇30例;剖宫产术引发的急性大出血12例,人流术后引发的动静脉瘘大出血8例,平产后大出血4例,晚期的产后大出4例,胎盘因素大出血4例,绒癌大出血8例;平均的血量为800-2000毫升。
2 临床方法
对休克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抗休克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并运用seldinger技术经左右的侧股进行动脉穿刺,同步还需进行dsa,将一定标准的无菌导管分别在左髂和右髂的内动脉插入,并对造影技术加以运用,将子宫动脉的开口处选为靶血管,向内注入无菌的海绵明胶颗粒,完成动脉栓塞[2]。
经dsa检验栓塞成功后再将导管拔出,对穿刺部位进行加压式包扎,全部患者的手术时间都在一个小时之内,需卧床休养24小时。
术后对患者的体征进行密切的关注,查看其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的现象,并予以一定的辅助性治疗[3]。
3 结果
40例患者在经过动脉栓塞治疗后,阴道大出血的症状均在30分钟内得到控制,子宫动脉的血流消失。
其中,30例患者在治疗后的一个星期内出血症状被完全制止,其余8例患者也在半个月内停止了出血;剩余的2例患者由于在剖宫产术后出现了严重的感染,在进行栓塞治疗后半小时内阴道又出现了大出血的现象,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采取了子宫切除手术。
在术后的随访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大出血症状,栓塞治疗的有效率达95%。
全部病例在术后的一到两个月内月经恢复正常。
4 讨论
妇产科大出血的主要病因为不良妊娠及肿瘤性损伤等,若不及时的进行治疗,会危及到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
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操作复杂、易于反复、成功率低、且容易继发其他类感染,而且进行子宫切除手术会使患者丧失生育功能,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4]。
而在本组案例中均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成功率达95%,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同时,该术还具有以下优点:止血效果明显、见效快、创伤小、安全、手术时间短、避免剖宫、不良反应小、患者的子宫可以得到保留、保留生育功能等[5]。
因此,采用动脉脉栓塞术对妇产科急性大出血进行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张国福,尚鸣异,田晓梅,韩志刚,王雪珍,王冬燕,黄紫
蓉,徐丛剑.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在子宫颈内妊娠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03):182-184
[2]祝洪澜,梁旭东,关菁,高健,韩红敬,于小明,崔恒.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在宫颈妊娠中的应用[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1(01):35-38
[3]杨小芸,刘兴会.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08):584-586
[4]莫鸿忠,覃德河,何达莲.选择性动脉栓塞介入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10):36-37
[5]王丽梅,王树鹤,肖英,尚丽新.超选择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重度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0(0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