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区分 (1)

合集下载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三原则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三原则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三原则一般来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可划分为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两个大的范畴,就是通常我们说的没病或有病。

心理正常范筹内按心理健康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两大类,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疑似神经症都可归属于心理不健康的范围,属于心理正常的范畴。

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不能自愈或疗愈的,有可能向心理异常方向发展。

疑似神经症应由专业心理医生进行鉴别,心理咨询师如果接访应于特别关注,或干预或转介视自己的能力和经验而定,力不从心的或难以鉴别的应于转介专业心理医生。

一、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区分的三原则:(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病性的幻觉是无对象的知觉,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

若一个人听到了别人在议论他,说他的坏话,并坚信有人在害他、攻击他、诽谤他,所以这个人感到非常愤怒,痛不欲生。

在我们看来根本没有事实根据基础,这种人所想所反应的情感不被人理解。

故评价这个人心理不正常。

他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不统一的。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知、情、意、行协调一致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整体性表现,一个人的心理过程一致表现在内心体验与环境的一致,如该笑的场合就笑,该哭的场合就哭,儿子结婚办喜事喜气洋洋,已故亲人办丧事痛哭流涕。

这就是情感与所处的环境协调一致。

病态相反,该哭的不哭,该笑的不笑,这就是反常、病态。

常见精神分裂症。

(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了人格的相对稳定性。

若一个人没有明显的外界因素而出现性格的反常,如平素开朗外向,突然沉默寡言,孤僻不接触人,我们认为是破坏了他性格的稳定性,是反常。

如抑郁症。

综上所述,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以自知力为判断和鉴别的指标。

完整的自知力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是判断是否有精神障碍及严重程度、疗效的指征。

它是“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自知力是现实检验的一把尺子。

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对照症状学标准:1、一般心理问题:由现实生活、工作压力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引起的不良情绪反应,有现实意义且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严重心理问题:是较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起心理障碍,体验着痛苦情绪;2、一般心理问题:求助者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未超过2个月;严重心理问题:超过2个月,未超过半年,不能自行化解;3、一般心理问题:不良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下,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社会交往,但效率下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严重心理问题:遭受的刺激越大,反应越强烈。

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失去理智控制,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4、一般心理问题:情绪反应的内容没有泛化;严重心理问题:反应对象被泛化。

心理诊断技能听课记录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健康包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部分可疑神经症。

心理正常是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心理不正常含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

心理不正常是精神科的工作范围。

但是根据中国目前的国情,神经症是可以做心理咨询的,精神障碍的康复期也是可以做心理咨询的。

一般心理问题的特点。

(有因,有度,有时)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

这类心理问题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心理咨询有较好的效果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Ø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

Ø二个月以上半年以内。

Ø泛化。

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

(郭念峰)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同一)性原则。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知情意统一,高兴的说不开心的事不统一)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心理问题"诊断为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情绪反应尚未泛化。

12355心理热线问题归类

12355心理热线问题归类

12355心理热线问题归类12355心理热线问题归类如下:一、一般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从时间、现实刺激的强度、社会功能是不是受损、是不是出现泛化来确定。

1.时间一般不超过二个月。

2.现实刺激不强烈。

3.社会功能不受损。

4.不出现泛化。

有以上几条就可能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二、严重心理问题1.时间超过二个月。

2.现实刺激强烈。

现实卿激是不是强烈一方而与问题有关,一方而与求助者自己的感觉有关。

比如一个人遇到了地震,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强烈的。

但是,如果丢了100元钱,这对于有些人来说是强烈的,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是不强烈的。

3.社会功能受损。

因为有了现实中的困难影响了求助者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比知,因为恋爱失败导致记忆力下降,无法正常听课。

或者不敢意参加一些社交活动。

这就是社会功能受损。

4.出现泛化。

简单地讲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一个女人被个男人裨了,就会觉得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这就是泛化了。

有了以上几条就可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三、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和神经症。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与神经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内心冲突的变形。

在心理学里,把内心的冲突分为变形和常形。

区分的方法就是这种内心的痛苦是不是与道德有关,是不是与现实有关。

如果与道德和现实有关那么冲突就是常形,如果与道德和现实无关,那就是变形的。

变形的冲突是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或神经症。

常形的冲突就不是神经症或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什么叫内心冲突与道德有关或无关呢。

比如,如果一个觉得与妈妈生气了,觉符自己对不起妈妈,这叫道德有关。

如果,一上街就紧张,怕见生人,内心痛苦,这就与道德无关了。

如果一个人,内心的痛苦是夫妻经常吵架,这就是与现实有关的。

如果他的痛苦是由于自己不断的洗手,不能自控,这就是与现实无关了。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以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区分原则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以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区分原则

心理问题的划分及鉴别标准需要区分的是:1、重性精神病与神经症、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区分的重点——自知力、求医行为..2、神经症与一般、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区分的重点——心理冲突的性质..2.1 心理冲突有常形与变形两种..2.2 常形与变形的区分有两个标准: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是否能区分开道德与不道德、是否与现实有直接联系..如出现第三者后;在离婚与不离婚中矛盾;这就与现实事件直接联系;并能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这就是常形..如一个人整天想着是该吃饭还是不吃饭;与现实事件无直接联系;并且无法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这就是变形..2.3 心理冲突如是常形;就可能是一般、严重心理问题;最多是心理障碍2.4 心理冲突如是变形;就可能是神经症..3、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3.1 一般心理问题: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效率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3.2 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4、在心理诊断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词: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4.1 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即是指:除了重性精神病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4.2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又被称为可疑神经症: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有时;我们也把有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的人格缺点者如均衡性较差的人格列入这一类..4.3 因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以总结为: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我们可以把心理诊断中经常出现的几个诊断结果按严重程度做如此划分:重性精神病——神经症——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严重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以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区分原则表格整理关于泛化:泛化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概念..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发生;遵循刺激——反应原理;各种心理和行为反应的对象就是外在的刺激物环境、生活事件等或者说这些刺激物引起了这些反应..求助者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如果不再仅仅被最初的刺激事件引起;或者说同最初刺激事件相类似、相关联的事件;甚至同最初刺激事件不类似、无关联的事件;也能引起这些心理和行为反应症状表现;那么;这种现象就叫泛化..以上各类问题的泛化程度不同;所以问题的分类性质就有本质区别..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分主要从刺激的性质、反应的持续时间、反应的强度、反应是否泛化这四个维度出发..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注:对青少年来说;关系到个人发展前途的事件;大致都属于高强度刺激..严重心理问题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区别鉴别的要点是内心冲突的性质..严重心理问题心理冲突是现实性的有现实意义的或道德性的..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引起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明显关系;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的事情;且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严重心理问题与神经症的区别鉴别的要点是内心冲突的性质和病程两个方面..严重心理问题:考试吧网心理冲突是现实性的有现实意义的或道德性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在2月到半年内..神经症引起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明显关系;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的事情;且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痛苦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较长三个月以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与神经症的区别鉴别的要点主要从症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对社会功能的影响..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症状已具有某种较典型神经症的表现;只是症状的严重程度较神经症轻、持续的时间较短、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不重;尚未达到神经症的诊断标准..联合型瑞文测验瑞文测验是纯粹的非文字智力测验;属于渐近性矩阵图;整个测验经修订;发展成标准型、彩色型、高级型..瑞文测验联合型是将瑞文测验的标准型与彩色型联合使用;一共有72张图组成;这样可使整个测题的上下限延伸..按逐步增加难度的顺序分成A、AB、B、C、D、E六单元;前三单元为彩色;后三单元为黑白;每单元都有一定的主题;题目的类型略有不同..各单元要求的思维操作水平也是不同的..测验通过评价被测者这些思维活动来研究他的智力活动能力..每一单元中包含有12道题目;也按逐渐增加难度的方式排列..每个题目由一幅缺少一小部分的大图案和作为选项的6——8张小图片组成..测验中要求被测者根据大图案内图形间的某种关系——这正是需要被测者去思考;去发现的;看小图片中的哪一张填入在头脑中想象大图案中缺少的部分最合适;主要用于智力的了解和筛选..瑞文测验联合型适用年龄范围5岁到75岁瑞文测验适用人员的范围不同的职业;国家、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用;甚至聋哑人及丧失某种语言机能的病人;具有心理障碍的人仍可以用瑞文测试..瑞文测验要求测验在40分钟内完成..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幼儿及弱智者在个别施测中当进行到C、D、E三单元时;每单元如连续3题不通过;则该单元不再往下测;未测单元都按不通过计A、AB、B单元必须做完瑞文测试结果包括:计分及评定瑞文测验验一律为二级评分;即答对给1分;答错为0分..将总得分再换算成年龄组标准分;再得到百分位等级;从而得到IQ值..智商解释:90-109;中等;110-119;中上;120-129;优秀;130以上超常;80-89;中下;70-79;边缘;70以下;低常缺陷..ICD-10: 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 ..是根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规则将疾病分门别类;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目前全世界通用的是第十次修订本《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WHO仍保留了ICD的简称;并被通称为ICD-10..1893年第一版;10年一次修订; ICD-9 1975年;ICD-10 1994年日内瓦.. ICD分类原理:依据疾病的四个主要特征;即病因、部位、病理、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分期、分型、性别、年龄、急慢性、发病时间等..ICD-10:《国际疾病分类》10精神与行为分类DSM—Ⅳ: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心理咨询师技能问答题复习 (1)

心理咨询师技能问答题复习 (1)

• 首次发作时正值一男老师讲课,该老师是刚从某师大 毕业的优等生,身材高大,俊美,善于言表,气质颇 佳,在大学期间历任学生干部,一直是女生心目中的 “白马王子”。接触之初,她感觉老师很有才华,也 很有风度,发病那天,她在听课时突然对老师有种异 样的感觉,似乎有一种冲动,想依偎在老师怀抱里与 老师亲近,当时感觉脸红,心跳快,手心出汗,深怕 这种“肮脏”的念头被别人窥见。此后,每当这位老 师上课时都提心吊胆,怕再出现那种“不应该”的想 法,但是越害怕则越往那方面想。因此越来越紧张, 后来又担心在其他男老师上课时是否会紧张,由此又 真的紧张起来。在这种自我强化下,她几乎见到所有 异性都紧张,症状越来越泛化且固定。
案例二 • 某男,26岁、工人、高中文化、未婚。 • 主诉:突发左侧头颈痛、左半身不适,伴心慌、失 眠、烦恼七个月。 • 病史资料:七个月前,求助者因其兄精神病复发外 走不归,四处寻找、感到精神压力很大,也极劳累, 一日晚,突然感到“一股气从胸部往上冲,直达左 侧头顶部。”当时出现头痛,左颈活动受限,左手 足发麻,左侧睾丸牵扯作痛并伴心慌。当时求助者 认为可能是“脑冲血”或“心脏病”,很着急,次 晨即前往市人民医院内科就诊,体格检查与心电图、 胸透均未发现异常。求助者仍不放心,回家后查阅 医学书籍,但一无所获。几天后前述表现一直存在, 头颈痛、胸痛加重,酸胀 、闷痛。怀疑是“心脏病” 或“癌症”,再次前往省级医院就诊。
问题3
• 针对该求助者情况,你认为可选用哪些心理测验 工具? (24分) • 评分标准:
–如要了解性格特点可选用MMPI、EPQ –如要了解情绪特点可选用SAS、SDS –如要了解总体心理状况可选用SCL-90
–如要了解生活质量可选用生活质量量表
问题4
• 应如何分析该求助者问题的原因? (22分) • 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 –社会性原因

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初步诊断步骤

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初步诊断步骤

健康
正常
三原则
异常
( 一 般 ) 心 理 问
严 重 心 理 问 题

神 经 症 性 心 理 问 题
不健康
神 重性精神病




精 心应 生癔 神 境激 理症
障 碍
分 障相 心
裂 碍关 理
症 障障
碍碍
常形心理冲突
变形心理冲突
有自知力,主动求助
典型特异精神病性症状;
无自知力;被动求助。
4
1
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 变;
依据区分正常与异常原则,分析
2 求助者自知力及有无精神病性症
状,与精神疾病性问题相鉴别;
3
分析求助者内心冲突类型,与神 经症性问题相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01
是否有器质性病变;
02
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分析自知力及有无精神
03
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分析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
● 注意: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评定涉及的时间太短是不可 靠的。
神经症常见类型
恐怖症
焦虑症
强迫性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神经衰弱
一般心理问题
一般性刺激事件,心理冲突的常形; 不间断持续1个月或间断持续2个月; 情绪反应为理性控制,不失常态,持续生活但效率下降。 社会功能未严重破坏; 未出现泛化。
○ 有因:现实因素激发 ● 有时:不间断持续1个月,间断地持续2个月 ● 有度:1.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之下 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 不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
较强烈的现实刺激,心理冲突的常形; 间断/不间断持续2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不良情绪较为激烈,对生活有一定影响 短暂失去理智控制,社会功能受影响,非专业干预难解脱; 反应对象泛化。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神经症性与神经症的区别: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神经症性与神经症的区别:
不良情绪不间断持续满1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2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不是心理冲突持续)
3.社会功能常态——度
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理智控制下,人格没有明显异常,行为不失常态,生活学习社交基本正常,但效率下降。
4.反应没有泛化
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3.功能受损——度
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
(1)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
(2)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单纯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干预难以解脱;
(3)社会功能受损——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
4.反应泛化
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情绪反应对象被泛化。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与神经症的区别:
(一)、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须满足条件: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不严重影响社会功能、情绪反应没有泛化。
1.现实因素激发——因
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常形冲突)
2.持续时间较短——时
(二)、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强烈刺激、时间持久、反应强烈、反应泛化。
1.强烈刺激——因
引发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求助者体验着痛苦情绪。(没有引发心理冲突,而是直接导致痛苦情绪)
2.时间持久——时
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2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四)、神经症 (注意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叙述上的区别)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1)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1)

一、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1)有因:一般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激发。

(2)有时:一般心理问题不间断持续一个月,间断持续二个月。

(3)有度:一般心理问题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不泛化。

二、严重心理问题:(1)有因:严重心理问题由现实的刺激(强烈、对个体威胁较大)激发。

(2)有时:严重心理问题间断或不间断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有度:严重心理问题痛苦难以自行解脱,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反应对象被泛化。

三、神经症的诊断标准:许又新三标准四、神经病的诊断标准:郭念峰的病与非病三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稳定性原则。

五、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生物学因素、社会学因素、心理因素六、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

七、商定咨询方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咨询目标。

2、双方各自特定的责任、权利、义务。

3、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

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6、咨询的费用。

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八、系统脱敏法的原理:沃尔普的电击猫实验。

原理是交互抑制,让一个原可引起微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

九、使用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1、以事实根据为前提。

2、避免个人发泄。

3、避免无情攻击。

4、要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基础。

5、可用尝试性面质。

十、求助者中心疗法对人性的看法: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2、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3、人是可以信任的。

十一、求助者中心疗法坦诚交流(促进设身处地理解的技术/坦诚交流/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包括哪些(艾根,二册,101页):1、不固定角色。

2、自发性。

3、无防御反应。

4、一致性。

5、自我的交流。

十二、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七个阶段:第一阶段: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求助者不愿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三原则:
1)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有自知力/无自知力)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心理过程(知、情、意)之间具有协调一致)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外部原因,人格的稳定性出了问题)
3.一般心理问题
原因:由现实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时间:不间断持续满一个月,间断持续两个月。

程度:
1)可控: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

2)社会功能: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和工作,但是效率有所下降。

3)未泛化: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4.严重心理问题
原因: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体验着痛苦情绪。

时间:间断或者不间断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程度:
1)不可控:多数情况下,会短暂的失去理性控制;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

2)社会功能:对生活、工作、社会交往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3)泛化: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

5.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了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特点:
1)有自制力
2)精神痛苦
3)持久性
4)妨碍社会功能
5)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
6.神经症的临床分型
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躯体形式障碍
7.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恐怖症状、焦虑症状、强迫症状、惊恐发作、神经衰弱症状
2)严重标准:主观上无法摆脱的精神、情绪、内心痛苦;客观上社会功能受损,无法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3)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惊恐障碍1个月
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障碍、严重精神障碍
9.常形和变形的特点
常形特点:
1)它与重要的现实生活事件和处境直接相联系,局外人完全可以理解。

2)它具有明显的道德性质或道德含义。

变形特点:
1)它涉及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琐事,一般人不会为此而苦恼,因此,局外人会感到十分不可理解。

2)它本身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