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巴洛克建筑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巴洛克建筑风格

浅析巴洛克建筑风格

内容摘要: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

筑和装饰风格。新古典主义评论家们认为巴洛克建筑是无节制的低劣鉴赏力的。巴洛克建

筑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巴洛

克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罗马的圣卡罗大教堂是巴洛克建筑的典型

实力,第一位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大师是贝尔尼尼。

关键字:巴洛克建筑夸张自由

正文内容:巴洛克一词出自中世纪逻辑学上的三段论法,在16世纪末被移植到意大

利的建筑风格上,17世纪巴洛克艺术在法国达到顶点,进而推广到整个欧洲的艺术上。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新古典主义评论它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对巴洛克建筑有不同的看法:热尔曼·巴赞指出巴洛克收到美学家的赞赏,他们认为它是一种艺术观念,用以反对古典

主义。而帕瑞克·纽金斯认为,巴洛克更多的是和戏剧性的艺术联系在一起的。他将巴洛

克建筑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抛弃了对称与平衡,而转向对新的富有生命力的体块的试验。第二是抛弃方形和圆形的静态形式,代之以漩涡和动态;以椭圆形为基础的S形、曲

线形,波浪形立面和平面。第三是采取极端戏剧化的形式,并由此产生许多幻觉。巴洛克

建筑一方面冲破了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另一方面也常常和古典主义建筑相结合。巴洛克

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

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材,巴洛克建筑从罗马起源后,不久就传遍整个欧洲,而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前期的巴洛克风格倾向具有手法主义的特征,手法表现主

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一种艺术风格。他的主要特点是在效果上追求怪异和不寻常。例如用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

17世纪30年代开始,一打一教会财富日益增多,每个教区都先后建造起自己的巴洛

克风格的教堂。这些教堂规模较小,不适合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

大都改为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

罗马的圣卡罗教堂(图一)是巴洛克建筑的典型实例,它的设计者是波洛米尼

(1599~1667年),意大利著名的巴洛克建筑家,性格乖戾、沉郁。圣卡罗教堂殿堂平面

近似于橄榄形,周围还分布一些不规则的小型祈祷室,此外教堂里还有生活庭院。殿堂平

面与天花装饰强调了曲线动态,立面山花断开,檐部水平弯曲,墙面凹凸程度很大,装饰

丰富,有强烈的光影效果。虽然设计手法成熟,但是矫揉造作的感觉仍然存在。17世纪中叶以后,巴洛克建筑式的教堂风靡一时,参差不起。教皇当局为了炫耀教皇的富有,在罗

马城大量修建宽阔的大道和宏伟的广场,这也为巴洛克风格开辟新的发展空间。所以说巴

洛克建筑首先体现在城市和广场中。

罗马的耶稣会教堂(图二)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

设计的。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

克建筑。教堂的平面为长方形,一个圣龛突出出来,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

而来,教堂的中厅较宽阔,拱顶是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

字中升起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

光芒。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利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大门的两边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手法也被后来

广泛仿效。

17世纪罗马建筑师丰塔纳建造了罗马波罗广场。波罗广场是由三条放射形干道的汇合点,中央有一座方尖碑,周围也没有雕像,布置有绿化带。在放射形干道的之间建有两座

对称样式的教堂。这个广场的特点是开阔奔放,欧洲也有许多国家争相仿效。法国在凡尔

赛宫前,俄国在彼得堡海军部大厦前都建造了放射形广场。杰出的巴洛克建筑大师和雕刻

大师贝尔尼尼设计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周围是用罗马塔斯干柱廊环绕,整个布局

豪放,富有动态,光影效果也是十分强烈的。

巴洛克建筑的另一个代表作是圣彼得教堂(图三)。圣彼得教堂位于意大利罗马西北

郊梵蒂冈城。他是世界天主教会的中心,是世界最大教堂之一,这个教堂从开始兴建到最

后完成,几乎跨过了文艺复兴到巴洛克前期。圣彼得教堂的前

后工程主持者相当于一本名人录。比如布拉曼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小桑加洛、

维尼奥拉、玛尼和贝尔尼尼。这座教堂的最初构想是布拉曼特与达芬奇共同确定的,大穹

窿是由米开朗基罗最后确定的,从顶上的十字架到地面约137米,很长时间都是罗马城的

最高点。贝尔尼尼在前面加上一个巨大的广场,扩展了观众视野。虽然没有完全取得成功,但留下来的是这个巴洛克式广场的代表作。贝尔尼尼用4排280根非完全多立克柱式围绕

着广场。广场也越发开阔。

贝尔尼尼作为巴洛克建筑风格的第一为大师,他的作品是夸张的。贝尔尼尼同时也是

也是一名雕刻家。维多利亚圣母堂的白色大理石雕像《圣泰瑞莎的狂喜》,也是贝尔尼尼

的重要作品之一,他是用巴洛克艺术形式来表现的,对于古希腊最看重的平衡他敢于舍弃。从贝尔尼尼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轻松的看出巴洛克艺术的特点:教堂将建筑、雕塑、绘画结

合为一个整体,特别是在雕塑中注重绘画的效果,善于运用细腻手法和夸张的构图,表现

人物瞬间激烈的行为与精神状态,使他的作品具有了较强烈的戏剧感。贝尔尼尼是故意的

夸张,在雕塑中夸张的是表情,在建筑中夸张的是结构。

巴洛克建筑风格在欧洲许多国家一度流行。在德国和奥地利的表现尤为突出。17世纪下半叶,不少德国建筑师留学意大利归来后,把意大利巴洛克建筑风格同德国的民族建筑

风格结合起来。到18世纪上半叶,德国巴洛克建筑艺术称为欧洲建筑史上的奇葩,其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